TWM579252U -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 Google Patents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9252U
TWM579252U TW108203129U TW108203129U TWM579252U TW M579252 U TWM579252 U TW M579252U TW 108203129 U TW108203129 U TW 108203129U TW 108203129 U TW108203129 U TW 108203129U TW M579252 U TWM579252 U TW M5792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line
zone
gas
hig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石治
扶亞民
劉邦昱
洪守銘
Original Assignee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3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9252U/zh
Priority to CN201920556629.2U priority patent/CN210674703U/zh
Publication of TWM579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9252U/zh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一第一加熱裝置、一第二加熱裝置、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吸附轉輪、一第三加熱裝置、一第四加熱裝置、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及一煙囪之組合設計,且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一端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一端能分別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來進行加溫,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來進行加溫,以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及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分別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而使具有高溫脫附之效能。

Description

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尤指一種使增加有機廢氣處理效能,而適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學相關產業之廠房的廢氣處理。
目前在半導體產業或光電產業的製造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具有揮發性有機氣體(VOC),因此,在各廠區都會安裝處理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的處理設備,以避免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直接排入空氣中而造成空氣污染。
而,目前在廠區安裝處理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的處理設備大多採用吸附轉輪方式來吸附揮發性有機氣體(VOC),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常有高沸點物質不易脫附而殘留於吸附轉輪上,直接影響了吸附轉輪的吸附效能,因此,目前處理方式都是委托外面專業廠商來定期進行洗滌吸附轉輪,以確保吸附轉輪的運作效率和氣流流暢度。
但,上述的定期進行洗滌吸附轉輪時,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清水來進行清洗,也因此產生大量含有揮發性有機氣體(VOC)之廢水,而此時含有揮發性有機氣體(VOC)之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非常高,無法直接由廠內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後放流,須委托專業合格廢棄物清運公司來進行 處理才行。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高溫脫附之效能的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創作人所欲研發之創作動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一第一加熱裝置、一第二加熱裝置、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吸附轉輪、一第三加熱裝置、一第四加熱裝置、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及一煙囪之組合設計,且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一端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一端能分別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來進行加溫,及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來進行加溫,以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及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分別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而使具有高溫脫附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且透過該第一吸附轉輪及該第二吸附轉輪分別增設一高溫脫附區,以用來進行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分別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一吸附轉輪及該第二吸附轉輪能恢復其吸附能力,而增加揮 發性有機廢氣的處理效能,並達到減少污染物排放之效果,進而增加整體之使用性者。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透過該第一吸附轉輪的一側與另一側及該第二吸附轉輪的一側與另一側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能呈相同方向或是呈相反方向,以讓該第一吸附轉輪與該第二吸附轉輪能具有不同的排列組合的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操作性者。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A‧‧‧一側
B‧‧‧另一側
100‧‧‧焚燒爐
101‧‧‧入口
102‧‧‧出口
110‧‧‧第一吸附轉輪
1101‧‧‧吸附區
1102‧‧‧冷卻區
1103‧‧‧脫附區
1104‧‧‧高溫脫附區
111‧‧‧廢氣進氣管路
112‧‧‧第一淨氣排放管路
113‧‧‧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
114‧‧‧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
115‧‧‧第一熱氣輸送管路
116‧‧‧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1161‧‧‧風機
117‧‧‧第二熱氣輸送管路
118‧‧‧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120‧‧‧第二吸附轉輪
1201‧‧‧吸附區
1202‧‧‧冷卻區
1203‧‧‧脫附區
1204‧‧‧高溫脫附區
121‧‧‧第二淨氣排放管路
1211‧‧‧風機
122‧‧‧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
123‧‧‧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
124‧‧‧第三熱氣輸送管路
125‧‧‧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1251‧‧‧風機
126‧‧‧第四熱氣輸送管路
127‧‧‧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130‧‧‧第一加熱裝置
140‧‧‧第二加熱裝置
150‧‧‧第三加熱裝置
160‧‧‧第四加熱裝置
170‧‧‧煙囪
181‧‧‧廢氣連通管路
1811‧‧‧廢氣連通控制閥門
182‧‧‧第一淨氣連通管路
1821‧‧‧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
191‧‧‧第一外氣進氣管路
192‧‧‧第二外氣進氣管路
200‧‧‧焚燒爐
201‧‧‧入口
202‧‧‧出口
210‧‧‧第一吸附轉輪
2101‧‧‧吸附區
2102‧‧‧冷卻區
2103‧‧‧脫附區
2104‧‧‧高溫脫附區
211‧‧‧廢氣進氣管路
212‧‧‧第一淨氣排放管路
213‧‧‧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
214‧‧‧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
215‧‧‧第一熱氣輸送管路
216‧‧‧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2161‧‧‧風機
217‧‧‧第二熱氣輸送管路
218‧‧‧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220‧‧‧第二吸附轉輪
2201‧‧‧吸附區
2202‧‧‧冷卻區
2203‧‧‧脫附區
2204‧‧‧高溫脫附區
221‧‧‧第二淨氣排放管路
2211‧‧‧風機
222‧‧‧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
223‧‧‧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
224‧‧‧第三熱氣輸送管路
225‧‧‧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2251‧‧‧風機
226‧‧‧第四熱氣輸送管路
227‧‧‧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230‧‧‧第一加熱裝置
240‧‧‧第二加熱裝置
250‧‧‧第三加熱裝置
260‧‧‧第四加熱裝置
270‧‧‧煙囪
282‧‧‧第一淨氣連通管路
2821‧‧‧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
283‧‧‧第二淨氣連通管路
2831‧‧‧第二淨氣連通控制閥門
291‧‧‧第一外氣進氣管路
292‧‧‧第二外氣進氣管路
300‧‧‧焚燒爐
301‧‧‧入口
302‧‧‧出口
310‧‧‧第一吸附轉輪
3101‧‧‧吸附區
3102‧‧‧冷卻區
3103‧‧‧脫附區
3104‧‧‧高溫脫附區
311‧‧‧廢氣進氣管路
312‧‧‧第一淨氣排放管路
313‧‧‧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
314‧‧‧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
315‧‧‧第一熱氣輸送管路
316‧‧‧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3161‧‧‧風機
317‧‧‧第二熱氣輸送管路
318‧‧‧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320‧‧‧第二吸附轉輪
3201‧‧‧吸附區
3202‧‧‧冷卻區
3203‧‧‧脫附區
3204‧‧‧高溫脫附區
321‧‧‧第二淨氣排放管路
3211‧‧‧風機
322‧‧‧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
323‧‧‧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
324‧‧‧第三熱氣輸送管路
325‧‧‧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3251‧‧‧風機
326‧‧‧第四熱氣輸送管路
327‧‧‧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330‧‧‧第一加熱裝置
340‧‧‧第二加熱裝置
350‧‧‧第三加熱裝置
360‧‧‧第四加熱裝置
370‧‧‧煙囪
381‧‧‧廢氣連通管路
3811‧‧‧廢氣連通控制閥門
383‧‧‧第二淨氣連通管路
3831‧‧‧第二淨氣連通控制閥門
391‧‧‧第一外氣進氣管路
392‧‧‧第二外氣進氣管路
400‧‧‧焚燒爐
401‧‧‧入口
402‧‧‧出口
410‧‧‧第一吸附轉輪
4101‧‧‧吸附區
4102‧‧‧冷卻區
4103‧‧‧脫附區
4104‧‧‧高溫脫附區
411‧‧‧廢氣進氣管路
412‧‧‧第一淨氣排放管路
413‧‧‧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
414‧‧‧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
415‧‧‧第一熱氣輸送管路
416‧‧‧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4161‧‧‧風機
417‧‧‧第二熱氣輸送管路
418‧‧‧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420‧‧‧第二吸附轉輪
4201‧‧‧吸附區
4202‧‧‧冷卻區
4203‧‧‧脫附區
4204‧‧‧高溫脫附區
421‧‧‧第二淨氣排放管路
4211‧‧‧風機
422‧‧‧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
423‧‧‧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
424‧‧‧第三熱氣輸送管路
425‧‧‧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4251‧‧‧風機
426‧‧‧第四熱氣輸送管路
427‧‧‧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
430‧‧‧第一加熱裝置
440‧‧‧第二加熱裝置
450‧‧‧第三加熱裝置
460‧‧‧第四加熱裝置
470‧‧‧煙囪
484‧‧‧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
4841‧‧‧第一淨氣第一連通控制閥門
485‧‧‧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
4851‧‧‧第一淨氣第二連通控制閥門
491‧‧‧第一外氣進氣管路
492‧‧‧第二外氣進氣管路
第1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主要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另一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的主要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的另一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的主要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的另一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的主要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的另一系統架構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8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 創作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的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學相關產業之廠房的廢氣處理,透過本創作之設計,以用來進行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廢氣(VOC)脫出,讓該吸附轉輪能恢復其吸附能力,而增加揮發性有機廢氣的處理效能,並達到減少汙染物排放之效果。
而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100、一第一吸附轉輪110、一第一加熱裝置130、一第二加熱裝置140、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191、一第二吸附轉輪120、一第三加熱裝置150、一第四加熱裝置160、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192及一煙囪170之組合設計,其中該焚燒裝置100係為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觸媒爐(圖未示)或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其中任一,而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之圖示係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例,且下面說明的焚燒裝置100乃是為蓄熱式焚燒爐(RTO),但本創作的焚燒裝置100不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或觸媒爐(圖未示)。
而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第一吸附轉輪110係設有吸附區1101、冷卻區1102、脫附區1103及高溫脫附區1104,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一廢氣進氣管路111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吸附區1101的一側A,以使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吸附區1101能吸附該廢氣進氣管路111內的有機物,而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吸附區1101的另一側B係與該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之一 端連接,讓該廢氣經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吸附區1101進行吸附有機物後再由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來輸送。
另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113,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114,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11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130連接,其中該第一加熱裝置13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115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脫附區1103的另一側B連接,且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115的另一端則與該第一加熱裝置13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一加熱裝置13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115來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脫附區11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的一側A所連接的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113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1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廢氣進氣管路111係設有一廢氣連通管路181,而該廢氣連通管路18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113連接(如第2圖所示),以能透過該廢氣連通管 路181來將該廢氣進氣管路111內的廢氣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冷卻區11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廢氣連通管路181係設有一廢氣連通控制閥門1811,以控制該廢氣連通管路181的風量。
另該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脫附區1103的一側A連接,而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1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1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101及出口102,而該入口101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102則連接至一煙囪1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170來排出,另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係設有一風機116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110除了設有吸附區1101、冷卻區1102及脫附區11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11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一吸附轉輪11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一吸附轉輪11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高溫脫附區1104的另一側B係與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117的一端連接,且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117的另一端係與 該第二加熱裝置140連接,其中該第二加熱裝置14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19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140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191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191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140,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14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117內,使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117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高溫脫附區1104,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高溫脫附區11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高溫脫附區1104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8,而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8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高溫脫附區11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8來輸送到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內,再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16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該第二吸附轉輪120內係設有吸附區1201、冷卻區1202、脫附區1203及高溫脫附區1204,而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吸附區1201的一側A係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的另一端相連接,使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內的氣體能直接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吸附區1201內進行吸附,另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吸附區1201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121,而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121之另一端則與一煙囪170連接,以方便將經由該第一吸附轉輪110之吸附區1101及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吸附區1201所吸附過的氣體透過該煙囪170來進行排放,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121係設有一風機1211,以增加氣體之流速來流向該煙囪170。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122,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123,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123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150連接,其中該第三加熱裝置15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124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脫附區1203的另一側B連接,且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12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150連接, 以能將經由該第三加熱裝置15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124來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脫附區12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的一側A所連接的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122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1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管路182,而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18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122連接(如第2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182來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112內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冷卻區12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18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1821,以控制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182的風量。
另該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脫附區1203的一側A連接,而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1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1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101及出口102,而該入口101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 式焚燒爐(RTO)之出口102則連接至該煙囪1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170來排出,另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係設有一風機125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二吸附轉輪120除了設有吸附區1201、冷卻區1202及脫附區12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12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二吸附轉輪12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二吸附轉輪12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高溫脫附區1204的另一側B係與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126的一端連接,且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126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160連接,其中該第四加熱裝置16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19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160連接,以讓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192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192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160,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16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126內,使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126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高溫脫附區1204,讓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高溫脫附區12 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高溫脫附區1204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7,而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二吸附轉輪120之高溫脫附區12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7來輸送到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內,再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1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125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的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200、一第一吸附轉輪210、一第一加熱裝置230、一第二加熱裝置240、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291、一第二吸附轉輪220、一第三加熱裝置250、一第四加熱裝置260、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292及一煙囪270之組合設計。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與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差異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210的一側A與另一側B及第二吸附轉輪220的一側A與另一側B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有部份是呈相反方向。而下列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之內容。
其中該上述之焚燒裝置200係為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觸媒爐(圖未示)或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其中任一,而本創作第二 種實施架構之圖示係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例,且下面說明的焚燒裝置200乃是為蓄熱式焚燒爐(RTO),但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的焚燒裝置200不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或觸媒爐(圖未示)。
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的第一吸附轉輪210係設有吸附區2101、冷卻區2102、脫附區2103及高溫脫附區2104,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一廢氣進氣管路211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的一側A,以使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能吸附該廢氣進氣管路211內的有機物,而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的另一側B係與該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之一端連接,讓該廢氣經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進行吸附有機物後再由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來輸送。
另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213,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214,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21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230連接,其中該第一加熱裝置23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215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脫附區2103的一側A連接,且 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215的另一端則與該第一加熱裝置23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一加熱裝置23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215來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脫附區21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的另一側B所連接的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213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3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管路282,而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28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213連接(如第4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282來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內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所吸附過後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冷卻區21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26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2821,以控制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282的風量。
另該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脫附區2103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2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2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201及出口202,而該入口201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 6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202則連接至一煙囪2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270來排出,另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係設有一風機216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210除了設有吸附區2101、冷卻區2102及脫附區21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21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一吸附轉輪21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一吸附轉輪21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高溫脫附區2104的一側A係與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217的一端連接,且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21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240連接,其中該第二加熱裝置24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29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240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291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291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240,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24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217內,使 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217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高溫脫附區2104,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高溫脫附區21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高溫脫附區2104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8,而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8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高溫脫附區21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8來輸送到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內,再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16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該第二吸附轉輪220內係設有吸附區2201、冷卻區2202、脫附區2203及高溫脫附區2204,而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吸附區的2201一側A係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的另一端相連接,使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212內的氣體能直接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吸附區2201內進行吸附,另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吸附區2201的另一側係連接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221,而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221之另一端則與一煙囪270連接,以方便將經由該第一吸附轉輪210之吸附區2101及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吸附區22 01所吸附過的氣體透過該煙囪270來進行排放,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221係設有一風機2211,以增加氣體之流速來流向該煙囪270。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222,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223,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223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250連接,其中該第三加熱裝置25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224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脫附區2203的一側A連接,且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22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25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三加熱裝置25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224來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脫附區22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的另一側B所連接的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222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3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221係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管路283,而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283 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222連接(如第4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283來將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221內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冷卻區22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283係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控制閥門2831,以控制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283的風量。
另該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脫附區2203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2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2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201及出口202,而該入口201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202則連接至該煙囪2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270來排出,另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係設有一風機225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架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二吸附轉輪220除了設有吸附區2201、冷卻區2202及脫附區22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22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二吸附轉輪22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二吸附轉輪22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 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高溫脫附區2204的一側A係與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226的一端連接,且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226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260連接,其中該第四加熱裝置26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29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260連接,以讓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292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292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260,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26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226內,使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226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高溫脫附區2204,讓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高溫脫附區22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高溫脫附區2204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7,而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二吸附轉輪220之高溫脫附區22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7來輸送到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內,再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25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2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二脫附濃 縮氣體管路225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的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300、一第一吸附轉輪310、一第一加熱裝置330、一第二加熱裝置340、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391、一第二吸附轉輪320、一第三加熱裝置350、一第四加熱裝置360、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392及一煙囪370之組合設計。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與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差異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310的一側A與另一側B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不變,而該第主吸附轉輪330的一側A與另一側B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有部份是呈相反方向。而下列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之內容。
其中該上述之焚燒裝置300係為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觸媒爐(圖未示)或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其中任一,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之圖示係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例,且下面說明的焚燒裝置300乃是為蓄熱式焚燒爐(RTO),但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的焚燒裝置300不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或觸媒爐(圖未示)。
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的第一吸附轉輪310係設有吸附區3101、冷卻區3102、脫附區3103及高溫脫附區3104,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一廢氣進氣管路311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吸附區3101的一側A,以使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吸附區 3101能吸附該廢氣進氣管路311內的有機物,而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吸附區3101的另一側B係與該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312之一端連接,讓該廢氣經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吸附區3101進行吸附有機物後再由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312來輸送。
另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313,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314,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31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330連接,其中該第一加熱裝置33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315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脫附區3103的另一側B連接,且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315的另一端則與該第一加熱裝置33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一加熱裝置33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315來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脫附區31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的一側A所連接的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313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5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廢氣進氣管路311 係設有一廢氣連通管路381,而該廢氣連通管路38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313連接(如第6圖所示),以能透過該廢氣連通管路381來將該廢氣進氣管路311內的廢氣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冷卻區31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廢氣連通管路381係設有一廢氣連通控制閥門3811,以控制該廢氣連通管路381的風量。
另該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脫附區3103的一側A連接,而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3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3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301及出口302,而該入口301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302則連接至一煙囪3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370來排出,另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係設有一風機316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310除了設有吸附區3101、冷卻區3102及脫附區31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31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一吸附轉輪31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一吸附轉輪31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 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高溫脫附區3104的另一側B係與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317的一端連接,且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31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340連接,其中該第二加熱裝置34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39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340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391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391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340,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34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317內,使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317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高溫脫附區3104,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高溫脫附區31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高溫脫附區3104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8,而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8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高溫脫附區31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8來輸送到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內,再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16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一脫附濃縮 氣體管路316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該第二吸附轉輪320內係設有吸附區3201、冷卻區3202、脫附區3203及高溫脫附區3204,而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吸附區3201的一側A係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312的另一端相連接,使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312內的氣體能直接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吸附區3201內進行吸附,另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吸附區3201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321,而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321之另一端則與一煙囪370連接,以方便將經由該第一吸附轉輪310之吸附區3101及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吸附區3201所吸附過的氣體透過該煙囪370來進行排放,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321係設有一風機3211,以增加氣體之流速來流向該煙囪370。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322,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323,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323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350連接,其中該第三加熱裝置35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32 4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脫附區3203的一側A連接,且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32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35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三加熱裝置35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324來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脫附區32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的另一側B所連接的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322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5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321係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管路383,而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383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322連接(如第6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383來將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321內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冷卻區32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383係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控制閥門3831,以控制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383的風量。
另該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脫附區3203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3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3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301及出口302,而該入口301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 5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302則連接至該煙囪3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370來排出,另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係設有一風機325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架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二吸附轉輪320除了設有吸附區3201、冷卻區3202及脫附區32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32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二吸附轉輪32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二吸附轉輪32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高溫脫附區3204的一側A係與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326的一端連接,且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326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360連接,其中該第四加熱裝置36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39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360連接,以讓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392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392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360,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36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326內,使 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326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高溫脫附區3204,讓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高溫脫附區32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高溫脫附區3204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7,而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二吸附轉輪320之高溫脫附區32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7來輸送到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內,再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3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325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的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主要係透過一焚燒裝置400、一第一吸附轉輪410、一第一加熱裝置430、一第二加熱裝置440、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491、一第二吸附轉輪420、一第三加熱裝置450、一第四加熱裝置460、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492及一煙囪470之組合設計。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與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架構的差異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410的一側A與另一側B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有部份是呈相反方向,而該第二吸附轉輪420的一側A與另一側B所連接的管路及裝置不變。而下列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之內容。
其中該上述之焚燒裝置400係為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觸媒爐(圖未示)或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其中任一,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之圖示係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例,且下面說明的焚燒裝置400乃是為蓄熱式焚燒爐(RTO),但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的焚燒裝置400不以蓄熱式焚燒爐(RTO)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燒爐(TO)(圖未示)或觸媒爐(圖未示)。
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的第一吸附轉輪410係設有吸附區4101、冷卻區4102、脫附區4103及高溫脫附區4104,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一廢氣進氣管路411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的一側A,以使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能吸附該廢氣進氣管路411內的有機物,而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的另一側B係與該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之一端連接,讓該廢氣經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進行吸附有機物後再由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來輸送。
另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413,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414,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41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430連接,其中該第一加熱裝置43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 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415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脫附區4103的一側A連接,且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415的另一端則與該第一加熱裝置43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一加熱裝置43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415來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脫附區41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的另一側B所連接的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413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7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484,而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48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413連接(如第8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484來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內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所吸附過後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冷卻區41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484係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一連通控制閥門4841,以控制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484的風量。
另該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脫附區4103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4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4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401及出口 402,而該入口401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402則連接至一煙囪4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470來排出,另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係設有一風機410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一吸附轉輪410除了設有吸附區4101、冷卻區4102及脫附區41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41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一吸附轉輪41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一吸附轉輪41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高溫脫附區4104的一側A係與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417的一端連接,且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41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440連接,其中該第二加熱裝置44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491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440連接,以讓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491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491 來輸送到該第二加熱裝置440,再經由該第二加熱裝置44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417內,使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417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高溫脫附區4104,讓進入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高溫脫附區41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高溫脫附區4104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8,而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8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高溫脫附區41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8來輸送到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內,再透過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16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該第二吸附轉輪420內係設有吸附區4201、冷卻區4202、脫附區4203及高溫脫附區4204,而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吸附區4201的一側A係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的另一端相連接,使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內的氣體能直接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吸附區4201內進行吸附,另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吸附區4201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421,而該第二 淨氣排放管路421之另一端則與一煙囪470連接,以方便將經由該第一吸附轉輪410之吸附區4101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吸附區4201所吸附過的氣體透過該煙囪470來進行排放,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421係設有一風機4211,以增加氣體之流速來流向該煙囪470。
另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422,以供氣體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來進行冷卻使用,而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的另一側B係連接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423,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423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450連接,其中該第三加熱裝置45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而該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424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脫附區4203的另一側B連接,且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424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450連接,以能將經由該第三加熱裝置450進行加熱或熱交換的高溫熱氣透過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424來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脫附區4203來進行脫附使用。
而上述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係設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的一側A所連接的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422乃是供新鮮空氣或外氣進入(如第7圖所示),透過該新鮮空氣或外氣來提供該第二吸附轉輪42 0之冷卻區4202降溫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係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係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485,而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485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422連接(如第8圖所示),以能透過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485來將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412內的氣體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冷卻區4202以進行降溫使用,另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485係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二連通控制閥門4851,以控制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485的風量。
另該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脫附區4203的一側A連接,而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400連接,而當該焚燒裝置400為蓄熱式焚燒爐(RTO)時,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401及出口402,而該入口401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連接,以能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來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以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出口402則連接至該煙囪470,以將經過高溫裂解有機物後的乾淨氣體能由該煙囪470來排出,另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係設有一風機4251,以能將脫附濃縮氣體來推拉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內,讓脫附濃縮氣體能進行高溫裂解。
而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架構(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中主要在於該第二吸附轉輪420除了設有吸附區4201、冷卻區4202及脫附區4203外,還設有高溫脫附區4204,以用來在線運轉(ON LINE)時,能將所殘留的高沸點有機物(VOC)脫出,讓該第二吸附轉輪420能恢復其吸附能力,使該第二吸附轉輪420能具有四個區域。而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高溫脫附區4204的另一側B係與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426的一端連接,且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426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460連接,其中該第四加熱裝置460係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圖未示)係為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圖未示)係為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另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492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460連接,以讓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492的一端能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並透過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492來輸送到該第四加熱裝置460,再經由該第四加熱裝置460來進行加溫,且將經過加溫後的高溫熱氣輸送到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426內,使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426能將高溫熱氣再輸送到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高溫脫附區4204,讓進入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高溫脫附區4204的高溫熱氣之溫度能達到一定溫度(例如300℃),以供進行高溫脫附使用。
再者,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高溫脫附區4204的一側A係連接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7,而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7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連接,以將經過該第二吸附轉輪420之高溫脫附區4204所脫附下來的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透過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7來輸送到該第二脫附濃 縮氣體管路425內,再透過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輸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入口401,讓高溫脫附濃縮氣體能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425內的脫附濃縮氣體一起進入該蓄熱式焚燒爐(RTO)內進行高溫裂解。
藉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8)

  1. 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係包括: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該第一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一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廢氣管路、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廢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二吸附轉輪,該第二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二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 路,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一加熱裝置,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加熱裝置,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三加熱裝置,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一第四加熱裝置,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 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及一煙囪,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煙囪連接。
  2. 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係包括: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該第一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一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廢氣管路、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廢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二吸附轉輪,該第二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二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二冷卻 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一加熱裝置,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加熱裝置,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三加熱裝置,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 一第四加熱裝置,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及一煙囪,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煙囪連接。
  3. 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係包括: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該第一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一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廢氣管路、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廢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 一第二吸附轉輪,該第二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二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一加熱裝置,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加熱裝置,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 一第三加熱裝置,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一第四加熱裝置,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及一煙囪,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煙囪連接。
  4. 一種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係包括:一焚燒裝置;一第一吸附轉輪,該第一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一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廢氣管路、一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一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廢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另一側連接,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一吸 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一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二吸附轉輪,該第二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脫附區及高溫脫附區,該第二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一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一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第三熱氣輸送管路、一第四熱氣輸送管路、一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及一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之一側連接,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焚燒裝置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第二吸附轉輪之高溫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第二高溫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一第一加熱裝置,該第一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一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一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加熱裝置,該第二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 一第一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二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三加熱裝置,該第二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該第三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三加熱裝置連接;一第四加熱裝置,該第四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一第二外氣進氣管路,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第四加熱裝置連接;以及一煙囪,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煙囪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焚燒裝置係進一步為直燃式焚燒爐(TO)、觸媒爐或蓄熱式焚燒爐(RTO)之其中任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蓄熱式焚燒爐(RTO)係設有入口及出口,該入口係與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連接,該出口則連接至該煙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加熱裝置、第二加熱裝置、第三加熱裝置及第四加熱裝置係進一步為加熱器、管道加熱器或熱交換器之其中任一,該加熱器係採用電熱絲、電熱管或電熱片之其中任一,該管道加熱器係採用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之其中任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外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為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二外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為供新鮮空氣或是外氣來進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廢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廢氣連通管路,該廢氣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廢氣連通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廢氣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廢氣連通管路的風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管路,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的風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管路,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第一淨氣連通管路的風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管路,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淨氣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第二淨氣連通管路的風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一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 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一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第一淨氣第一連通管路的風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係與該第二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淨氣第二連通控制閥門,以控制該第一淨氣第二連通管路的風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二脫附濃縮氣體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高溫脫附之雙轉輪系統改良,其中該第二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機。
TW108203129U 2019-03-15 2019-03-15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TWM579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129U TWM579252U (zh) 2019-03-15 2019-03-15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CN201920556629.2U CN210674703U (zh) 2019-03-15 2019-04-22 具有高温脱附的双转轮改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129U TWM579252U (zh) 2019-03-15 2019-03-15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9252U true TWM579252U (zh) 2019-06-11

Family

ID=6770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129U TWM579252U (zh) 2019-03-15 2019-03-15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4703U (zh)
TW (1) TWM57925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310B (zh) * 2021-05-11 2022-08-01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熱源之轉輪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4703U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0363B (zh) 揮發有機廢氣處理系統之高溫脫附方法
CN209985157U (zh) 具高温脱附的单转轮系统
TWM576495U (zh) High efficiency volatile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improvement system
TWI686233B (zh) 具高溫脫附之轉輪系統及其方法
TWM579252U (zh) Improvement of double-rotor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TWM580008U (zh) High efficiency volatile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TWM604865U (zh) 節能型雙轉輪冷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
TWM575086U (zh) Double wheel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TWM598381U (zh) 廢氣高效濃縮焚燒處理系統
TWM579251U (zh) Improvement of single wheel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TWM583920U (zh) 高效率揮發有機廢氣處理系統之轉輪結構改良
CN21414793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TWM606289U (zh) 節能型雙轉輪熱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
TWM608059U (zh) 節能型單轉輪熱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
TW202217195A (zh) 節能型單轉輪熱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TWM608052U (zh) 節能型雙轉輪高濃度熱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
TWM604867U (zh) 節能型雙轉輪高濃度冷側旁通過溫控制系統
TWM583778U (zh) 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TWM576072U (zh) Energy-saving high concentration multiple processing system
CN210584335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转轮结构
TWI826752B (zh) 雙轉輪高濃度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M549656U (zh) 具旁通處理結構之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CN214389562U (zh) 一种节能型沸石转轮浓缩氧化VOCs处理装置
TWM551527U (zh) 具旁通處理結構之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系統改良
CN21437024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