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0587U - Heat sink - Google Patents

Heat sin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0587U
TWM570587U TW107212425U TW107212425U TWM570587U TW M570587 U TWM570587 U TW M570587U TW 107212425 U TW107212425 U TW 107212425U TW 107212425 U TW107212425 U TW 107212425U TW M570587 U TWM570587 U TW M5705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ing
guiding member
heat dissipating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2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少康
張家瑋
鄭皓元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2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0587U/zh
Publication of TWM570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0587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組件包括複數散熱鰭片、導風件以及調整結構。複數散熱鰭片依序平行排列。導風件位於散熱鰭片上側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調整結構連接於導風件,使得導風件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可以藉由導風件協助將散熱鰭片的熱導引至導風件以增加散熱面積。而當導風件被移動至第二位置時,可以將風扇所帶來的風或冷卻氣流導引至散熱鰭片,以加速散熱鰭片的散熱。

Description

散熱組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散熱組件,特別是可調整式的散熱組件。
當電子裝置在高速運轉或是電子元件較多同時運作的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使得電子裝置溫度提高。而過高的溫度將會提高電子元件的損耗,或降低電子元件的壽命,因此散熱對於電子裝置來說十分的重要。
現有的散熱方式有許多種,像是使用散熱膏、散熱鰭片等,或是增加設置的風扇,使用易散熱的金屬件來提升熱的傳導及發散。又或者像是使用內部具有液體流動的導熱管穿過散熱鰭片底部來利用液體水冷式加速帶走散熱鰭片的熱。
本申請提供一種散熱組件包括複數散熱鰭片、導風件以及調整結構。複數散熱鰭片依序平行排列。導風件位於散熱鰭片上側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調整結構連接於導風件,使得導風件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本申請亦提供一種散熱組件包括複數散熱鰭片、導風件以及調整結構。複數散熱鰭片依序平行排列。導風件位於散熱鰭片上側的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或一第三位置。調整結構連接於導風件,使得導風件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或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移動。
當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可以藉由導風件協助將散熱鰭片的熱導引至導風件以增加散熱面積。而當導風件被移動至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時,可以將風扇所帶來的風或冷卻氣流導引至散熱鰭片,以加速散熱鰭片的散熱。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關技藝者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請參閱圖1至圖2,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二位置時之示意圖。請先參閱圖1,本實施例之散熱組件包括複數散熱鰭片10、導風件20以及調整結構30。複數散熱鰭片10為依序平行排列,且各散熱鰭片10間具有一間距,使得冷卻氣流可以通過各散熱鰭片10之間,以加速帶走熱量。
導風件20則是位於散熱鰭片10上側的第一位置P1(如圖1所示)或第二位置P2(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散熱鰭片10與導風件20皆為金屬材質所製成。因此,當導風件20位於如圖1所示的第一位置P1時,導風件20為緊貼著散熱鰭片10設置,藉此可以將散熱鰭片10的熱導引至導風件20以增加整體的散熱面積。當導風件20移動至如圖2所示的第二位置P2時,導風件20將被移動至與散熱鰭片10夾一角度,藉此可以將風扇所帶來的風或冷卻氣流導引至散熱鰭片10,以加速散熱鰭片10的散熱。
由圖1及圖2可見,調整結構30連接於導風件20,使得導風件20於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接下來將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中調整結構30的組成之一例示。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調整結構30包括一樞轉軸31以及一固定元件32。導風件20透過樞轉軸31樞設於至少一散熱鰭片10。由圖1可見,樞轉軸31的一端以片狀延伸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另一端樞設於至少一散熱鰭片10。樞轉軸31可以視所需設定長度,例如樞轉軸31僅穿過位於最靠近樞轉軸的一片散熱鰭片10,或者樞轉軸31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長度,而穿過複數片散熱鰭片10。由圖1及圖2可知,導風件20將可以此樞轉軸31為軸心於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元件32包括一鎖固片321及一螺絲322。鎖固片321可為一片狀結構,並具有一穿孔。鎖固片321的一端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二端部22,另一端則鄰近於一散熱鰭片10。此鎖固片321可為另外設置或與導風件20一體成型。螺絲322將穿過鎖固片321的穿孔並鎖固於至少一散熱鰭片10。螺鎖時,螺絲322可以僅鎖固至一片散熱鰭片10,也可以視需求而同時鎖固至多片的散熱鰭片10。
藉此,當導風件20要由圖1之第一位置P1移動至如圖2所示之第二位置P2時,可以先旋鬆螺絲322,接著再以樞轉軸31為軸心旋轉導風件20至所需角度(例如圖2所示之第二位置P2),隨後再將螺絲322旋緊鎖固,即可使導風件20移動並固定於與散熱鰭片10夾一角度的第二位置P2。當導風件20位於如圖2所示的第二位置P2時,如圖2中箭頭所示吹來的冷卻氣流,則可以經由導風件20導引至散熱鰭片10,以加速散熱鰭片10的散熱。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組件還可包括一溫度感測器80及一警示元件90。溫度感測器80與警示元件90電性連接,溫度感測器80鄰近散熱鰭片10設置,當溫度感測器80偵測到鄰近散熱鰭片10的溫度高於一預設值時,可驅動警示元件90發出警示,以讓使用者得知需調整導風件20的角度來提升散熱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溫度感測器80是以設置於導風件20的第二端部22側為例做說明,但溫度感測器80也可以是設置於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側,或是位於散熱鰭片10之間。警示元件90可以為LED發光元件、發聲元件等,可發出聲音或亮光以做為提醒使用之元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LED發光元件為例示。
再請同時參閱圖3及圖5,圖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另一角度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三位置時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元件及連結關係將使用同樣的元件符號,且不再重複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調整結構,以及因應調整結構之不同可更移動至一第三位置P3,接下來將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之調整結構40包括第一固定元件41及第二固定元件42。如圖3及圖4所示,第一固定元件41包括一第一鎖固片411、一第三鎖固片412以及一第一螺絲413。第二固定元件42包括一第二鎖固片421、一第四鎖固片422及一第二螺絲423。
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三鎖固片412的一端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且分別位於第一端部21的相對二側。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三鎖固片412的另一端鄰近於散熱鰭片10,且在另一端上則是分別具有穿孔。如圖4所示,在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相對二側邊的位置,可以分別設置一個鎖固片(即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三鎖固片412)。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三鎖固片412的形狀及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二者亦可另外鎖附或黏固至導風件20,亦可以是與導風件20一體成型。
如圖3所示,第二鎖固片421及第四鎖固片422的一端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二端部22,且分別位於第二端部22的相對二側。第二鎖固片421及第四鎖固片422的另一端則是會鄰近於散熱鰭片10,且在另一端上則是分別具有穿孔。相似地,如圖3所示,在導風件20的第二端部22相對二側邊的位置,可以分別設置一個鎖固片(即第二鎖固片421及第四鎖固片422)。第二鎖固片421及第四鎖固片422的形狀及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二者亦可另外鎖附或黏固至導風件20,亦可以是與導風件20一體成型。
當導風件20位於第一位置時,即如圖3及圖4所示以緊貼散熱鰭片10的方式設置時,第一螺絲413可選擇性地穿過第一鎖固片411或第三鎖固片412並鎖固至散熱鰭片10。而第二螺絲423可選擇性地穿過第二鎖固片421或第四鎖固片422並鎖固至散熱鰭片10。而若是要將導風件20移動至如同第一實施例所示之第二位置P2時,即使得導風件20與散熱鰭片間夾一角度時,此時可以如同第一實施例一般,選擇以如圖2所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導風件20的方式來移動導風件20。若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導風件20,則是以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二鎖固片421處為支點進行旋轉。當轉到如同第一實施例所示的第二位置P2後,則是將第一螺絲413穿過第一鎖固片411鎖固至散熱鰭片10,且將第二螺絲423穿過第二鎖固片421鎖固至散熱鰭片10。即可將導風件20固定於如圖2所示的角度。
而在本實施例中,除了順時針旋轉導風件20外,亦可逆時針旋轉導風件20,使得導風件20可移動至第三位置P3。如圖5所示,當要逆時針旋轉導風件20時,則是改以第三鎖固片412及第四鎖固片422處為支點進行旋轉。當轉到第三位置P3後,則是將第一螺絲413穿過第三鎖固片412鎖固至散熱鰭片10,且將第二螺絲423穿過第四鎖固片422鎖固至散熱鰭片10。如此,即可將導風件20固定於如圖5所示的第三位置P3。
藉由在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2的二側分別設置鎖固片,將可視冷卻氣流的流向而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導風件20,使導風件20移動於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即順時針旋轉),或使導風件20移動於第一位置P1與第三位置P3之間(即逆時針旋轉),以便來自不同方向的冷卻氣流能依所需被導引至散熱鰭片10。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也可以如同第一實施例一般,僅設置第一鎖固片411及第二鎖固片421,使得導風件20僅能如同第一實施一般,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移動於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也可以是僅設置第三鎖固片412及第四鎖固片422,使得導風件20僅能以逆時針方向旋轉,而移動於第一位置P1與第三位置P3之間。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6及圖7,圖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二位置時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作用之元件及連結關係將使用同樣的元件符號,且不再重複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調整結構。本實施例的調整結構50包括一加強件51、一樞接件52及一底板53。底板53設置於散熱鰭片10的下側,此底板53可以是金屬底板或是電路板等。樞接件52則是組設於底板53,並可以相對於底板53進行樞轉。加強件51連接於導風件20及樞接件52之間。加強件51可以是一片板狀元件,或是如本實施例所示具有複數開口511的元件。
當導風件20位於第一位置P1(如圖6所示)或第二位置P2(如圖7所示)時,由於加強件51會自鄰近於散熱鰭片10上側的導風件20延伸至位於散熱鰭片10下側的底板53,因此亦可提供散熱鰭片一側面的保護作用,減少散熱鰭片可能因為撞擊造成彎曲或毀損,進而影響散熱效果的問題。另外,藉由樞接件52為旋轉軸並進行卡固,則可使導風件20旋轉固定於第二位置P2,而使更多的冷卻氣流可以流至散熱鰭片10。且複數開口511可使得通過散熱鰭片10的冷卻氣流在側表面間可以相流通,以加速熱量的發散。
接著請參閱圖8,圖8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散熱組件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作用之元件及連結關係將使用同樣的元件符號,且不再重複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調整結構。本實施例之調整結構60包括一第一樞轉軸61、第二樞轉軸62及一馬達63。第一樞轉軸61一端延伸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一端部21,另一端樞設於至少一散熱鰭片10。第二樞轉軸62一端延伸連接於導風件20的第二端部22,另一端樞設於至少一散熱鰭片10。馬達63可連接至第一樞轉軸61或第二樞轉軸62,以驅動第一樞轉軸61或第二樞轉軸62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是將馬達63設置於鄰近導風件20第一端部21處,並將馬達63連接至第一樞轉軸61,以使得馬達63可驅動第一樞轉軸61轉動。當馬達63帶動第一樞轉軸61轉動時,將同步帶動與第一樞轉軸61連接之導風件20旋轉。當導風件20旋轉至例如第一實施例的圖2所示之第二位置P2時,即可停止馬達63,以使導風件20維持於所需角度。
馬達63可以透過控制器來加以控制。進一步,也可以與溫度感測器80相互連動。舉例來說,可使溫度感測器80與馬達63同時連接至控制器,或彼此電性連接。當溫度感測器80偵測到溫度高於一預設值時,將會驅動馬達63作動,來使導風件20旋轉至所需角度,以加速散熱。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僅以固定於單一角度之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為例示做說明,應當可知,導風件20亦可移動並固定於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之間的任意位置,或是第一位置P1及第三位置P3之間的任意位置。另外,第二位置P2亦不僅限於圖2或圖7所示之位置,也可以是由第一位置P1順時針旋轉90度之位置。第三位置P3亦不僅限於圖5所示之位置,也可以是由第一位置P1逆時針旋轉90度之位置。
綜上所述,本申請的散熱組件可透過調整結構使得導風件移動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當導風件移動至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時,可以藉著改變導風件與散熱鰭片間的夾角,使得導風件可以將風扇所帶來的風或冷卻氣流導引至散熱鰭片,以加速散熱鰭片的散熱。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術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散熱鰭片
20‧‧‧導風件
21‧‧‧第一端部
22‧‧‧第二端部
30、40、50、60‧‧‧調整結構
31‧‧‧樞轉軸
32‧‧‧固定元件
321‧‧‧鎖固片
322‧‧‧螺絲
41‧‧‧第一固定元件
411‧‧‧第一鎖固片
412‧‧‧第三鎖固片
413‧‧‧第一螺絲
42‧‧‧第二固定元件
421‧‧‧第二鎖固片
422‧‧‧第四鎖固片
423‧‧‧第二螺絲
51‧‧‧加強件
511‧‧‧開口
52‧‧‧樞接件
53‧‧‧底板
61‧‧‧第一樞轉軸
62‧‧‧第二樞轉軸
63‧‧‧馬達
80‧‧‧溫度感測器
90‧‧‧警示元件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二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另一角度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三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旋轉至第二位置時之示意圖;以及 [圖8]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散熱組件於導風件位於第一位置時之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散熱組件,包括: 複數散熱鰭片,依序平行排列; 一導風件,設於該些散熱鰭片上方;以及 一調整結構,連接於該導風件,使該導風件相對該散熱鰭片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調整結構包括複數固定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各該固定元件包括至少一鎖固片以及至少一螺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調整結構包括一樞轉軸以及一固定元件,該導風件透過該樞轉軸樞設於至少一該散熱鰭片,該固定元件將該導風件固定於該些散熱鰭片上方之任一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調整結構包括一加強件、一樞接件及一底板,該底板設置於該散熱鰭片的下側,該樞接件組設於該底板,該加強件連接於該導風件及該樞接件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調整結構包括一第一樞轉軸、一第二樞轉軸及一馬達,該馬達連接至該第一樞轉軸或該第二樞轉軸,以驅動該第一樞轉軸或該第二樞轉軸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調整結構更包括一溫度感測器,該溫度感測器鄰近該些散熱鰭片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更包括一溫度感測器及一警示元件,該溫度感測器與該警示元件電性連接,該溫度感測器鄰近該些散熱鰭片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些散熱鰭片與該導風件為金屬材質所製成。
TW107212425U 2018-09-11 2018-09-11 Heat sink TWM570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2425U TWM570587U (zh) 2018-09-11 2018-09-11 Heat sin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2425U TWM570587U (zh) 2018-09-11 2018-09-11 Heat sin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0587U true TWM570587U (zh) 2018-11-21

Family

ID=6503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2425U TWM570587U (zh) 2018-09-11 2018-09-11 Heat sink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0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430B (zh) * 2019-09-23 2021-05-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熱傳元件補強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430B (zh) * 2019-09-23 2021-05-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熱傳元件補強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4642B1 (ko) 방열 장치
KR101827471B1 (ko) 열 소산 모듈, 디스플레이 카드 어셈블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JP5899473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JP2017172876A (ja) 冷却装置及び投影表示装置
US20070256813A1 (en) Direction-adjustable diffusive device
JP2006319142A (ja) 発熱体冷却装置及びヒートシンク
CN102045990A (zh) 散热装置
TWI464325B (zh) 散熱風扇
TWM570587U (zh) Heat sink
JP2010067910A (ja) 圧電ファン付きヒートシンク
JP2016530658A (ja) 数値制御工作機械のための制御コンソール
JP2011228461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171501A5 (zh)
JP2015008225A (ja) 電子機器
JP2006310742A (ja)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
US20140284030A1 (en) Interleaved heat sink and fan assembly
KR101327722B1 (ko) 전자기기의 방열장치
JPH10261885A (ja) 基板実装用の筐体における放熱構造
JP2008147299A (ja) 電子機器内の発熱体の冷却構造
JP4737067B2 (ja) 電子機器
JP2002043780A (ja) 光学系パネル素子の放熱装置
JP7313555B2 (ja) 光照射装置
JP2011216545A (ja) 基板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91141B2 (ja) 電子部品用空冷装置
JP5252640B2 (ja) ペルチェ式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