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0268U -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0268U
TWM570268U TW107209188U TW107209188U TWM570268U TW M570268 U TWM570268 U TW M570268U TW 107209188 U TW107209188 U TW 107209188U TW 107209188 U TW107209188 U TW 107209188U TW M570268 U TWM570268 U TW M5702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 rod
hole
brake
actu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9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鵬熙
Original Assignee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9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0268U/zh
Publication of TWM57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0268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包括:本體、煞車握把以及連動件。連動件具有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抵頂部與第一作動部,本體的液壓缸安裝活塞桿,活塞桿具第二作動部,煞車握把及連動件透過樞軸共同樞接在本體上,活塞桿的第二作動部和連動件的第一作動部接觸,第一作動部對第二作動部的施力點係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共線。藉此,扳動煞車握把時,連動件的第一作動部對該第二作動表面的各施力點皆無分力,可完全施力於活塞桿達省力目的。

Description

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
本創作係涉及自行車的油壓式煞車把手,特別涉及一種手扳動煞車握把可完全施力於活塞桿達省力目的。
按習知台灣公告第M336909號自行車油壓式煞車把手結構如圖1、2,包括:一煞車本體1、一橡膠材內部中空的調壓套2、一半圓環狀的鎖固件3、一油壓裝置4、一煞車把手5。該煞車本體1具有互相垂直的一容置空間1a與一油壓室1b,該容置空間1a與油壓室1b之間設有傾料的一作動油路1c及一潤滑油路1d,煞車本體1的兩側各設有一進油孔1e與容置空間1a相通,進油孔1e藉一進油螺栓1f螺合,該油壓室1b的一端連接一輸油孔1g,另一端樞設有一把手樞座1h。該調壓套2套設於該容置空間1a內,該調壓套2遠離該油壓室1b的方向具有一定位面2a,一固定件2b與該定位面2a貼合並與該調壓套2螺合,該鎖固件3與該煞車本體1螺合,並將該調壓套2及固定件2b封設在內。該油壓裝置4設有一活塞桿4a組設在該油壓室1b,該活塞桿4a的前後端各套設具彈性的一油封4b與一封圈4c並與該油壓室1b密合,該活塞桿4a前方套設一彈性件4d如彈簧,該活塞桿4a的後面設有半圓形的一凹槽。該煞車把手5其一端設有把手樞孔5a及活動件孔5b,該活動件孔5b套有一活動件5c,該煞車把手5係以把手樞孔5a與煞車本體1的把手樞座1h 樞接,該把手樞孔5a之前緣設一微調孔5d並裝有微調件5e如螺釘,一頂桿4e其一端係穿設在活動件5c,另一端為半圓形與該活塞桿4a半圓形的凹槽配合。
藉此,當使用者欲煞車時,扳動該煞車把手5使活動件5c推動該頂桿4e,頂桿4e尾端再推頂活塞桿4a壓縮彈性件4d,且保持常開的作動油路1c受活塞桿4a之位移被封閉,使油管中的煞車油受到擠壓而使油壓升高達到煞車效果。反之,當放開煞車把手5時,管內油壓及彈性件4d之復位反彈,使活塞桿4a後退,令油壓室1b與作動油路1c形成相通,油壓恰由作動油路1c之傾斜通道釋壓。
由於扳動煞車把手5藉活動件5c推動頂桿4e,以使頂桿4e推動活塞桿4a朝向輸油管1g方向位移,因頂桿4e與活塞桿4a的施力點與液壓缸的中心線L不共線。當使用者扳動煞車將頂桿4e施力於活塞桿4a時必有分力產生,無法達到全效之煞車目的而感到費力。
爰此,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習知自行車油壓式煞車把手結構,因施力方向無法與油壓活塞桿的中心線形成完全施力的角度,造成騎乘者需要施以較大的力量來推動活塞,進而研發出本創作在扳動煞車把手並帶動制動器旋轉時,使制動器的每一施力點皆和液壓活塞的中心線共線,不會有分力,使騎乘者施力於自行車之煞車把手的力道全部用於驅動液壓活塞位移,可達省力順暢之煞車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包括:一煞車握把、一本體、一連動件及一樞軸,該煞車握把具有一樞接端; 該本體包含一儲液槽、一液壓缸及一活塞桿,該活塞桿可滑移地安裝於該液壓缸;該連動件具有朝不同方向延伸之一抵頂部及一第一作動部,該連動件設置於該煞車握把與該活塞桿之間,並以該第一作動部與該抵頂部分別作動該活塞桿及該煞車握把,該活塞桿包含有一第二作動部並以該第二作動部與該第一作動部接觸,當該活塞桿分別位於該液壓缸內之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時,該第一作動部對該第二作動部之一施力點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共線;該樞軸穿設該本體、該連動件及該樞接端,使該連動件及該煞車握把共同樞接在該本體上。
其中,該儲液槽朝向該煞車握把之一開口以一螺栓封閉,該儲液槽係儲存液體,該儲液槽藉一第一油路與該液壓缸連通,該連動件以該抵頂部抵頂於該儲液槽的螺栓。
其中,該液壓缸鄰近該煞車握把方向具有一組配空間與該液壓缸相通,該組配空間的直徑大於該液壓缸的直徑使該組配空間與該液壓缸間形成一環壁,該組配空間套設一套筒,該套筒的內徑與該液壓缸的內徑相同,該活塞桿係穿套於該套筒與該液壓缸內,並於該套筒及該液壓缸內滑移,該套筒和該環壁之間構成一環槽空間,該儲液槽內的液體由一第二油路進入該環槽空間,該液壓缸與該活塞桿之間設置有一彈性件,以提供活塞桿來回滑動移位之回復力量。
其中,該本體朝向該煞車握把方向延伸有一對凸出部,該凸出部設一第一孔,該套筒設一對延伸部凸伸出於本體,該延伸部設有朝向該凸出部延伸出的一襯套,該延伸部設一第二孔貫通該襯套的兩端,該連動件設有一第三孔,該煞車握把的樞接端設一連接部連接二側壁,各該側 壁設一樞孔,該樞軸穿設其中一襯套的第二孔及煞車握把其中之一側壁之該樞孔,該樞軸並穿過該連動件的第三孔,再穿過該煞車握把另一側壁之該樞孔及另一襯套的該第二孔。
其中,該連接部連接該兩側壁,使內部形成一裝設空間,該連接部設有一第四孔,該裝設空間裝設該連動件、一定位座及一定位桿,該定位座設有一凹部、一限位槽及一螺孔,該凹部與該定位桿外壁配合,該定位桿設有一定位孔,該第四孔供一調整件穿入並與該定位座的螺孔螺合且末端抵頂於該連動件,該限位槽組配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一端頂於該連動件的一抵頂部,該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頂於該限位槽的內壁。
其中,該抵頂部設有一第一抵頂表面、一第二抵頂表面及有一第三抵頂表面設於該抵頂部與該第一作動部之間,該彈性元件的一端係抵頂於該第二抵頂表面,該調整件的末端係抵頂於該連動件的該第三抵頂表面,該抵頂部以該第一抵頂表面抵頂該螺栓。
其中,該連動件的第一作動部朝向該活塞桿的表面為一第一作動表面,該活塞桿的第二作動部包含一連接件,該連接件之外周緣為一第二作動表面,當該活塞桿分別位於該液壓缸內之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作動表面和該第二作動表面接觸之施力點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共線。
其中,該連動件的第一作動表面包含有複數個曲率半徑,該些曲率半徑不相同。
其中,該些曲率半徑不小於1mm且不大於50mm。
其中,該些曲率半徑的數量不少於三個。
藉此,當扳動煞車握把時,該連動件受到調整件的下壓,使該連動件以該樞軸的中心進行旋轉時,該第一作動部的弧形第一作動表面,會改變其與活塞桿的第二作動表面的施力點,且弧形第一作動表面的每一施力點皆與該活塞桿的中心線共線,不會有分力,進而使騎乘者在煞車時,手握煞車握把的扳動力道全部施力於活塞桿位移,可達省力目的。
(習知部分)
L‧‧‧液壓缸的中心線
1‧‧‧煞車本體
1a‧‧‧容置空間
1b‧‧‧油壓室
1c‧‧‧作動油路
1d‧‧‧潤滑油路
1e‧‧‧進油孔
1f‧‧‧進油螺栓
1g‧‧‧輸油孔
1h‧‧‧把手樞座
2‧‧‧調壓套
2a‧‧‧定位面
2b‧‧‧固定件
3‧‧‧鎖固件
4‧‧‧油壓裝置
4a‧‧‧活塞桿
4b‧‧‧油封
4c‧‧‧封圈
4d‧‧‧彈性件
4e‧‧‧頂桿
5‧‧‧煞車把手
5a‧‧‧把手樞孔
5b‧‧‧活動件孔
5c‧‧‧活動件
5d‧‧‧微調孔
5e‧‧‧微調件
(本創作部分)
100‧‧‧第一外殼
200‧‧‧第二外殼
R1、R2、R3‧‧‧曲率半徑
A1‧‧‧液壓缸的中心線
T1、T2‧‧‧第一作動表面和第二作動表面接觸的施力點
10‧‧‧本體
11‧‧‧儲液槽
12‧‧‧液壓缸
13‧‧‧螺栓
14‧‧‧第一油路
15‧‧‧第二油路
16‧‧‧組配空間
161‧‧‧環槽空間
17‧‧‧環壁
18‧‧‧凸出部
181‧‧‧第一孔
20‧‧‧套筒
21‧‧‧延伸部
22‧‧‧襯套
221‧‧‧第二孔
23‧‧‧樞軸
30‧‧‧連動件
31‧‧‧抵頂部
311‧‧‧第一抵頂表面
312‧‧‧第二抵頂表面
32‧‧‧第一作動部
321‧‧‧第一作動表面
33‧‧‧第三孔
35‧‧‧第三抵頂表面
40‧‧‧定位座
41‧‧‧調整件
42‧‧‧凹部
43‧‧‧限位槽
44‧‧‧定位桿
45‧‧‧螺孔
46‧‧‧彈性元件
47‧‧‧定位孔
50‧‧‧煞車握把
51‧‧‧樞接端
52‧‧‧側壁
53‧‧‧連接部
54‧‧‧第四孔
55‧‧‧裝設空間
56‧‧‧第五孔
57‧‧‧樞孔
60‧‧‧活塞桿
61‧‧‧凹頸
62‧‧‧彈性環
63‧‧‧第二作動部
64‧‧‧連接件
641‧‧‧第二作動表面
65‧‧‧彈性件
圖1為台灣公告第M336909號自行車油壓式煞車把手結構的立體圖。
圖2為台灣公告第M336909號自行車油壓式煞車把手結構的剖面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一。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二。
圖5A為本創作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未煞車狀態)。
圖5B為圖5A的部分放大圖。
圖6A~圖6C為本創作連動件與活塞桿之第二作動表面接觸的動作示意圖。
圖7A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動作圖(煞車狀態)。
圖7B為圖7A的部分放大圖。
茲有關本創作之詳細內容及技術說明,現以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創作實施之限制。
請參閱圖3、圖4及圖5A、圖5B,本創作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包括:一本體10、一套筒20、一連動件30、一定位座40、一煞車握把 50及一活塞桿60,該本體10被一第一外殼100及一第二外殼200對合包覆在內,該本體10包含:一儲液槽11及一液壓缸12,該儲液槽11係儲存液體如油液,該儲液槽11的一開口係面對該煞車握把50方向,該儲液槽11的開口並藉一螺栓13旋緊螺合以封住該開口,該液壓缸12與該儲液槽11同向設置,該儲液槽11與該液壓缸12之間設一第一油路14與一第二油路15,該液壓缸12鄰近該煞車握把50方向具有一組配空間16與該液壓缸12相通,該組配空間16的直徑大於該液壓缸12的直徑,使該組配空間16與該液壓缸12間形成一環壁17,該本體10設有朝該煞車握把50方向延伸的一對凸出部18,該凸出部18設有一第一孔181。
該套筒20,係套設於該組配空間16,該活塞桿60組配在該套筒20及該液壓缸12內,使該活塞桿60可在該套筒20及該液壓缸12內來回滑動移位,該套筒20和該環壁17之間構成一環槽空間161,該儲液槽11內的油液可由第二油路15進入該環槽空間161供活塞桿60來回滑移之潤滑作用。
該套筒20朝該煞車握把50方向延伸出一對延伸部21,該對延伸部21凸伸出於該本體10,並夾合於該二凸出部18之間,該延伸部21的外側面設有朝向凸出部18延伸的一襯套22,各該延伸部21設一第二孔221,該第二孔221貫通該襯套22的兩端,該襯套22套入該本體10之凸出部18的第一孔181。
該連動件30,具有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一抵頂部31及勾狀的一第一作動部32,該連動件30設置於該煞車握把50與該活塞桿60之間,該抵頂部31抵頂於該本體10,該抵頂部31與第一作動部32之間設一第三孔33,該套筒20的內徑與該液壓缸12的內徑相同,該抵頂部31具有與該螺栓 13外側之徑面抵頂的一第一抵頂表面311,該抵頂部31相反於該第一抵頂表面311具有一第二抵頂表面312,該第一作動部32朝向該活塞桿60設有凹弧形的一第一作動表面321,該第一作動表面321包含至少二曲率半徑R1、R2,該二曲率半徑R1、R2的長度不同,該二曲率半徑R1、R2不小於1mm且不大於50mm。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作動表面321包含至少有三個曲率半徑R1、R2、R3,請再參閱圖6A~6C,該三曲率半徑R1、R2、R3不小於1mm且不大於50mm,該抵頂部31與該第一作動部32間具有一第三抵頂表面35。
該定位座40,設有一凹部42、一限位槽43及一螺孔45,並包含有一定位桿44及一調整件41,該定位桿44的徑向穿設一定位孔47,於本實施例中該調整件41係為一螺釘,該調整件41穿過該煞車握把50再與螺孔45螺合,且該調整件41穿過定位桿44之定位孔47抵頂於該連動件30的第三抵頂表面35,該凹部42係與該定位桿44的外壁配合,該限位槽43組裝可軸向伸縮的一彈性元件46如彈簧,該彈性元件46的一端抵頂於該連動件30的第二抵頂表面312,該彈性元件46的另一端抵頂於該限位槽43的內壁,使該抵頂部31的第一抵頂表面311受該彈性元件46的彈力作用抵頂於該螺栓13。
該煞車握把50,係供騎乘者手握使煞車制動,該煞車握把50具有一樞接端51與該本體10樞接,該樞接端51具有相面對的一對側壁52及拱形的一連接部53連接該對側壁52,使樞接端51內部形成一裝設空間55,該連動件30、該定位座40及該定位桿44裝設於該裝設空間55內,並藉由調整該連接部53與該調整件41的距離來調整該連動件30的初始位置。又該連接部53設有與該裝設空間55相通的一第四孔54,該調整件41穿過該第四孔54再與定位座40之螺孔45螺合,該調整件41並穿過該定位桿44的定位孔47 且末端抵頂於該連動件30的第三抵頂表面35,各該側壁52設一第五孔56及一樞孔57,該定位桿44穿設在該二側壁52的第五孔56,該二側壁52係組配在該套筒20的二該延伸部21之間,又該二延伸部21係組配於該本體10的二該凸出部18之間,並使該延伸部21的襯套22套進於本體10之凸出部18的第一孔181內。
一樞軸23係由其中一襯套22的第二孔221穿入再穿過煞車握把50其中之一側壁52之樞孔57,再穿過該連動件30的第三孔33之後,再穿過該煞車握把50另一側壁52之樞孔57及另一襯套22的第二孔221,使該套筒20、連動件30及煞車握把50樞接在該本體10上。
該活塞桿60係穿套於該套筒20與液壓缸12內,並於該液壓缸12內沿著該液壓缸之中心線A1滑動,該活塞桿60遠離該煞車握把50的一端設有一凹頸61,該凹頸61套設一彈性環62,且於液壓缸12與該活塞桿60遠離該煞車握把50的一端之間設置有一彈性件65,藉以提供活塞桿60在液壓缸12中滑動時所需的回復力量,該活塞桿60遠離該煞車握把50的後端的直徑係小於該活塞桿60本體的直徑,並位在該液壓缸12內,該活塞桿60面對該煞車握把50的另一端設有U形的一第二作動部63,該第二作動部63樞接圓桿形的一連接件64,該連接件64之軸向與該活塞桿60之軸向互為垂直,該連接件64的外周緣為一第二作動表面641,該第一作動部32以該第一作動表面321推頂該第二作動表面641,使活塞桿60向後移,且該第一作動表面321與該第二作動表面641相接觸的施力點T1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使該連動件30施力於該活塞桿60時不會有分力,並可使該活塞桿60沿著液壓缸的中心線A1在該液壓缸12內位移。
組裝時,請同時參考圖4及圖5A,首先將套筒20套入組配空間16內,並將該活塞桿60穿過套筒20沿著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設置於該液壓缸12內,該套筒20之襯套22並套入該本體10之凸出部18的第一孔181,該樞軸23先穿設其中一襯套22的第二孔221及煞車握把50其中之一側壁52之樞孔57,並穿過該連動件30的第三孔33之後,再穿過該煞車握把50另一側壁52之樞孔57及另一襯套22的第二孔221,使套筒20、連動件30及煞車握把50共同樞接在本體10上。
接著,將該定位座40組配在煞車握把50的裝設空間55,再把該定位桿44由該煞車握把50的二側壁52的其中一個第五孔56穿到另一側壁52的第五孔56,使定位桿44的兩端分別與該二側壁52的第五孔56套合。
另外,將該彈性元件46的一端頂於該連動件30的第二抵頂表面312,該彈性元件46的另一端抵頂於該限位槽43的內壁,以該調整件41穿過該煞車握把50的第四孔54而與該定位座40的螺孔45螺合並穿過該定位桿44的定位孔47且末端抵頂於該連動件30的該第三抵頂表面35。
在此安裝結構下,該連動件30的第一作動表面321抵頂於該活塞桿60的第二作動表面641,且該第一作動表面321與該第二作動表面641之施力點T1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
請再參閱圖7A、圖7B,當騎乘者欲行使煞車時,扳動該煞車握把50,帶動該定位座40的調整件41推頂該連動件30的第三抵頂表面35,使連動件30旋轉,並以該連動件30的第一作動表面321推動該第二作動表面641,該第一作動表面321和該連接件64的第二作動表面641接觸的施力點T2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使該連動件30施力於該活塞桿60時不會 有分力,讓該活塞桿60沿著液壓缸的中心線A1以該液壓缸12位移,進而使該第一油路14被活塞桿60封住,令液壓缸12內的油液受到擠壓,壓力升高以達到煞車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該連動件30的第一作動表面321與該活塞桿60的第二作動表面641的施力點T1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當扳動煞車握把50時,該連動件30受力於調整件41並以該樞軸23旋轉,該第一作動部32的該第一作動表面321與該連接件64的該第二作動表面641的施力點由T1移動至T2,如圖5A、圖5B及圖7A、圖7B。且每個施力點T1、T2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使該連動件30推抵於該活塞桿60的推力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該活塞桿60沿著液壓缸的中心線A1向該液壓缸12位移時不會有分力,使騎乘者在煞車時,手握煞車握把50的扳動力道全部施力於驅動活塞桿60位移,以封住該第一油路14,使液壓缸12內壓力升高達到煞車作用,可較習知如圖1、2之自行車油壓式煞車把手結構更為確實而省力。
反之,當騎乘者放開該煞車握把50時,液壓缸12內的油液與彈性件65之反彈回復張力,促使該活塞桿60向後退而回到原來的位置,使該第一油路14與該液壓缸12相通,該連動件30的第一作動部32受到第二作動表面641後推回復到原位,並使調整件41因著制動件30的復位而反推帶動煞車握把50復位回到圖5A的狀態。
如此在煞車時,會改變該連動件30的第一作動表面321與活塞桿60的第二作動表面641接觸的施力點T1、T2,使每一施力點T1、T2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A1共線,不會有分力,使騎乘者手握煞車握把50的扳 動力道全部施力於活塞桿60,達到省力作用。
惟以上該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包括:一煞車握把,具有一樞接端;一本體,包含一儲液槽、一液壓缸及一活塞桿,該活塞桿可滑移地安裝於該液壓缸;一連動件,具有朝不同方向延伸之一抵頂部及一第一作動部,該連動件設置於該煞車握把與該活塞桿之間,並以該第一作動部與該抵頂部分別作動該活塞桿及該煞車握把,該活塞桿包含有一第二作動部並以該第二作動部與該第一作動部接觸,當該活塞桿分別位於該液壓缸內之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時,該第一作動部對該第二作動部之一施力點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共線;及一樞軸,穿設該本體、該連動件及該樞接端,使該連動件及該煞車握把共同樞接在該本體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儲液槽朝向該煞車握把之一開口以一螺栓封閉,該儲液槽係儲存液體,該儲液槽藉一第一油路與該液壓缸連通,該連動件以該抵頂部抵頂於該儲液槽的螺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液壓缸鄰近該煞車握把方向具有一組配空間與該液壓缸相通,該組配空間的直徑大於該液壓缸的直徑使該組配空間與該液壓缸間形成一環壁,該組配空間套設一套筒,該套筒的內徑與該液壓缸的內徑相同,該活塞桿係穿套於該套筒與該液壓缸內,並於該套筒及該液壓缸內滑移,該套筒和該環壁之間構成一環槽空間,該儲液槽內的液體由一第二油路進入該環槽空間,該液壓缸 與該活塞桿之間設置有一彈性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本體朝向該煞車握把方向延伸有一對凸出部,該凸出部設一第一孔,該套筒設一對延伸部凸伸出於本體,該延伸部設有朝向該凸出部延伸出的一襯套,該延伸部設一第二孔貫通該襯套的兩端,該連動件設有一第三孔,該煞車握把的樞接端設一連接部連接二側壁,各該側壁設一樞孔,該樞軸穿設其中一襯套的第二孔及煞車握把其中之一側壁之該樞孔,該樞軸並穿過該連動件的第三孔,再穿過該煞車握把另一側壁之該樞孔及另一襯套的該第二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連接部連接該兩側壁,使內部形成一裝設空間,該連接部設有一第四孔,該裝設空間裝設該連動件、一定位座及一定位桿,該定位座設有一凹部、一限位槽及一螺孔,該凹部與該定位桿外壁配合,該定位桿設有一定位孔,該第四孔供一調整件穿入並與該定位座的螺孔螺合且末端抵頂於該連動件,該限位槽組配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一端頂於該連動件的抵頂部,該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頂於該限位槽的內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抵頂部設有一第一抵頂表面、一第二抵頂表面及有一第三抵頂表面設於該抵頂部與該第一作動部之間,該彈性元件的一端係抵頂於該第二抵頂表面,該調整件的末端係抵頂於該連動件的該第三抵頂表面,該抵頂部以該第一抵頂表面抵頂該螺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連動件的第一作動部朝向該活塞桿的表面為一第一作動表面,該活塞桿的第二作動部 包含一連接件,該連接件之外周緣為一第二作動表面,當該活塞桿分別位於該液壓缸內之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作動表面和該第二作動表面接觸之施力點皆與該液壓缸的中心線共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連動件的第一作動表面包含有複數個曲率半徑,該些曲率半徑不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些曲率半徑不小於1mm且不大於50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自行車油壓煞車把手,其中,該些曲率半徑的數量不少於三個。
TW107209188U 2018-07-06 2018-07-06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TWM57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188U TWM570268U (zh) 2018-07-06 2018-07-06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188U TWM570268U (zh) 2018-07-06 2018-07-06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0268U true TWM570268U (zh) 2018-11-21

Family

ID=6503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9188U TWM570268U (zh) 2018-07-06 2018-07-06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026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8174B2 (en) 2016-08-26 2021-12-2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1425472B2 (en) 2019-11-13 2022-08-2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72510B2 (en) 2019-11-13 2022-10-18 Shimano Inc.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48586B2 (en) 2019-11-13 2023-01-10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8174B2 (en) 2016-08-26 2021-12-2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1425472B2 (en) 2019-11-13 2022-08-2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72510B2 (en) 2019-11-13 2022-10-18 Shimano Inc.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48586B2 (en) 2019-11-13 2023-01-10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0268U (zh)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handle
TWI582005B (zh) 用於自行車之刹車系統的可變比率總成
TWI487852B (zh) 用於自行車吸震器的控制總成
US6370877B1 (en) Brake handle device for hydraulic brake assembly
US11040755B2 (en)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operating device
EP1722119B1 (fr) Dispositif pour l'assistance au déplacement d'un moyen d'actionnement et ensemble d'assistance pour système de commande d'embrayage, notam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EP1538050B1 (fr) Servofrein comportant un piston de décompression en matériau plastique intégré à la tige de poussée
FR2981414A1 (fr) Servovalve a deux etages et etage de pilotage adapte a une telle servovalve.
US20090152061A1 (en) Adjustable pumping device for a hydraulic brake device of a bicycle
US11098847B2 (en) Grease gun with an adjustable operating angle
FR2548096A1 (fr) Moyeu a demontage rapide pour fauteuils pour handicapes physiques
CN211139552U (zh) 液压控制结构
US10030723B1 (en) Brake caliper
TWM590123U (zh) 液壓控制結構
TWI636907B (zh) 油壓煞車總泵
TWI518000B (zh) 自行車用液壓刹車器
TW202122219A (zh) 卡鉗活塞回推器
CN110849224A (zh) 手动引信压装器
TWI783527B (zh) 自行車煞車把手
TWM502622U (zh) 自行車之車輪快拆機構
JPS5937163U (ja) ハンドル覆い組立体
US11179835B2 (en) Caliper piston tool
US10751864B2 (en) Switching device for a nail gun
TWI661970B (zh) 液壓開關裝置
EP3418602B1 (en) Brake cali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