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5095U - Tool pliers - Google Patents

Tool pli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5095U
TWM565095U TW107206629U TW107206629U TWM565095U TW M565095 U TWM565095 U TW M565095U TW 107206629 U TW107206629 U TW 107206629U TW 107206629 U TW107206629 U TW 107206629U TW M565095 U TWM565095 U TW M5650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tool
abutting device
abutt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6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嘉豪
Original Assignee
寶昌金屬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寶昌金屬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寶昌金屬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6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50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65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5095U/zh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工具鉗,其用以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之一配重塊,工具鉗包含:一第一鉗體、一第二鉗體及一抵頂裝置,抵頂裝置與第一鉗體之夾頭一端間具有一夾持距離,當欲拆卸外力使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之夾頭朝彼此靠近時,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之夾頭會抵靠於配重塊之兩端,抵頂裝置根據配重塊之厚度調整夾持距離,以抵靠於配重塊之一側面;藉此,本創作之工具鉗能夠用於穩固拆卸不同厚度尺寸之配重塊。

Description

工具鉗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手工具,尤指一種用來拆卸車輪輪框上,不同尺寸配重塊之工具鉗。
按,車輛之車輪用於提供承載車輛之整體重量,同時兼具與地面相對摩擦作用下,達到車輛行駛的需求。車輛的車輪係由金屬之輪框與橡膠輪胎組成,其中,輪框於製作完成後,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質量分佈均勻,若再於輪框之外側裝設橡膠輪胎,更會造成車輪之質量不平均;如此一來,當車輛高速行駛帶動車輪高速旋轉時,容易因為車輪質量分佈不均,造成車輛在行駛中,產生車輛抖動、方向盤震動、降低車輛行進穩定性等問題,進而影響行車安全。
為了避免或消除上述這種現象,車輪於行駛前,需要進行動態平衡的檢查,若車輪質量明顯不平均,便需要透過加重(配重塊)的方式,裝在車輛輪框來調整平衡,達到車輪高速旋轉平衡性。
再者,除了定期檢查外,在更換輪框、輪胎、配重塊脫落、發生車輛行進抖動或方向盤抖動等情形時,需要重新施行車輪之動態平衡檢查。於車輪動平衡檢查時,會先拆掉原裝設有配重塊,再將車輪架設於平衡機,根據平衡機所測得數據,再重新安裝配重塊黏貼在輪框位置。
一般在拆除車輪之配重塊時,技師通常是以起子或是刮刀等工具,藉由工具之尖薄處插入配重塊與輪框接合之處,將配重塊撬開;然而,此種利用工具之尖薄撬開配重塊,於使用上容易傷及輪框,並留下刮痕。
為改善前述問題,目前已知有相關夾鉗工具可以從輪框拆卸配重塊,如中華民國專利第M505385號、第M528844號、第M553677號等,前述夾鉗工具係由兩個夾顎對著配重塊兩側,透過施力將配重塊拔除,並從輪框內表面卸除。然而,前述專利之夾鉗工具之結構形狀固定,皆僅能夠適用於夾持單一厚度之配重塊,並無法適用於夾持不同厚度之配重塊;即使能夠夾持不同厚度之配重塊,但是卻無法穩固抵靠於配重塊,造成施力不便,導致無法順利拔除配重塊,因此,導致使用範圍及實用性受到限制。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工具鉗,能夠用於穩固拆卸不同厚度尺寸之配重塊。
本創作之一項實施例提供一種工具鉗,其用以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之一配重塊,工具鉗包含:一第一鉗體,其具有一第一握柄及相反於第一握柄之一第一夾頭,第一夾頭具有一第一顎面;一第二鉗體,其與第一鉗體相互樞接,第二鉗體具有一第二握柄及相反於第二握柄之一第二夾頭,第二夾頭具有一第二顎面,第一顎面與第二顎面朝向彼此;以及一抵頂裝置,其凸設於第一顎面,抵頂裝置與第一夾頭之一端間隔一夾持距離,其中,當外力施加於第一握柄與第二握柄時,使第一鉗體之第一夾頭與第二鉗體之第二夾頭朝彼此靠近,第一顎面與第二顎面用以抵靠於配重塊之兩端,抵頂裝置根據配重塊之厚度調整夾持距離,以抵靠於配重塊之一側面。
藉由上述,當使用者欲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之配重塊時,使用者能夠施加外力於第一握柄與第二握柄,使第一鉗體之第一夾頭與第二鉗體之第二夾頭朝彼此靠近,並且藉由第一顎面與第二顎面抵靠於配重塊之兩端,此時,使用者之施力能夠使抵頂裝置根據配重塊之厚度調整夾持距離,以抵靠於配重塊之一側面上,進而將配重塊拆離;藉此,本創作能夠適用於拆卸不同厚度尺寸之配重塊,以增加使用廣度及實用性。
再者,本創作透過第一顎面與第二顎面抵靠於配重塊之兩端,以及抵頂裝置抵靠於配重塊之側面,形成三點力量抵靠於配重塊,能夠有效提升工具鉗夾持時之穩固力,進而讓使用者能夠穩固且快速將配重塊拆除。
於其中一項實施例中,抵頂裝置為彈性材質,抵頂裝置藉由彈性調整夾持距離。藉此,抵頂裝置能夠根據配重塊之厚度透過自身之彈性力調整夾持距離,便能夠達到適用於拆離不同厚度配重塊之效果。
於其中一項實施例中,第一顎面設有一止滑部,止滑部設於抵頂裝置與第一作用端間;藉此,能夠防止第一鉗體於夾持配重塊時滑動,增加夾持時之夾緊力,進而達到快速準確拆離配重塊之效果。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列舉說明之比例,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工具鉗100,其用以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1之一配重塊2;本創作之工具鉗100包含:
一第一鉗體10,其具有一第一握柄11及相反於第一握柄11之一第一夾頭12,第一夾頭12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作用端121及一第一樞端122,第一樞端122連接第一握柄11,第一夾頭12具有連結於第一作用端121與第一樞端122間之一第一顎面13。
再者,第一顎面13設有一止滑部131,止滑部131靠近第一作用端121,其中,止滑部131非平整面,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止滑部131為鋸齒狀;於其他實施例中,止滑部131亦能夠係凹凸面、波浪狀或其他等效結構,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一第二鉗體20,其與第一鉗體10相互樞接,第二鉗體20具有一第二握柄21及相反於第二握柄21之一第二夾頭22,第二夾頭22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二作用端221及一第二樞端222,第二樞端222連接第二握柄21,第一樞端122與第二樞端222相互樞接。再者,第二夾頭22具有連結於第二作用端221與第二樞端222間之一第二顎面23,第一顎面13與第二顎面23朝向彼此,其中,第二顎面23相對於第二作用端221凸設一承靠部231,承靠部231對應於止滑部131。
當外力施加於第一握柄11與第二握柄21時,第一鉗體10之第一夾頭12與第二鉗體20之第二夾頭22朝彼此靠近,第一顎面13之止滑部131與第二顎面23之承靠部231能夠抵靠於配重塊2之兩側。
一抵頂裝置30,其凸設於第一顎面13,抵頂裝置30與第一夾頭12之第一作用端121間隔一夾持距離L,其中,止滑部131設於第一作用端121與抵頂裝置30間。
再者,抵頂裝置30能夠係滑設於第一鉗體10之第一顎面13或是固設於第一顎面13,若抵頂裝置30滑設於第一顎面13,抵頂裝置30能夠透過滑動位移調整夾持距離L;若抵頂裝置30固設於第一顎面13,則抵頂裝置30為彈性材質,抵頂裝置30能夠受外力彈性調整夾持距離L。
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抵頂裝置30為金屬彈性片,抵頂裝置30概呈L型,抵頂裝置30具有一連結部31及一抵推部32,連結部31及抵推部32為平面狀其中,連結部31與第一顎面13連接,抵推部32由第一顎面13朝第二顎面23方向延伸,抵推部32用以抵靠於配重塊2之一側面,連結部31與抵推部32間具有一夾角A,夾角A於常態下為鈍角;當使用者所施加之外力使抵推部32抵靠於配重塊2時,抵推部32與第一作用端121間之夾持距離L會根據配重塊2之厚度而改變,而夾角A之角度會根據配重塊2之厚度不同而改變。
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當使用者欲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1之配重塊2時,使用者能夠施加外力於第一握柄11與第二握柄21,使第一鉗體10之第一夾頭12與第二鉗體20之第二夾頭22朝彼此靠近,並且藉由止滑部131與承靠部231抵靠於配重塊2之兩側;此時,使用者所施加之外力會令抵頂裝置30根據配重塊2之厚度彈性調整夾持距離L,以抵靠於配重塊2之一側面上,進而將配重塊2拆離。
再者,請參閱圖6所示,當使用者欲拆卸配重塊2之厚度不同時,使用者所施加之外力令抵頂裝置30之抵推部32原先根據配重塊2(於圖面上以實線表示)之厚度以夾持距離L抵靠於配重塊2,而若配重塊2(於圖面上以虛線表示)之厚度增加時,使用者所施加之外力令抵推部32根據配重塊2之厚度彈性預力將夾持距離L調整為夾持距離L’,以抵靠於不同厚度之配重塊2上,再藉由工具鉗100將配重塊2拆離。藉此,本創作之工具鉗100能夠適用於拆卸不同厚度尺寸之配重塊2,以增加使用廣度及實用性。
再者,本創作透過第一顎面13與第二顎面23抵靠於配重塊2之兩端,以及抵頂裝置30之抵推部32抵靠於配重塊2之側面,形成三點力量抵靠於配重塊2;藉此,能夠有效提升工具鉗100夾持時之穩固力,進而讓使用者能夠穩固且快速將配重塊2拆除。
此外,當工具鉗100之第一鉗體10與第二鉗體20夾持配重塊2時,止滑部131能夠增加提供夾持時摩擦力,進而提升夾持時之夾緊力;藉此,便能夠更加快速且準確之將配重塊2拆離車輛輪框1。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創作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不違本創作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創作意欲保護之範疇。
1‧‧‧車輛輪框
2‧‧‧配重塊
100‧‧‧工具鉗
10‧‧‧第一鉗體
11‧‧‧第一握柄
12‧‧‧第一夾頭
121‧‧‧第一作用端
122‧‧‧第一樞端
13‧‧‧第一顎面
131‧‧‧止滑部
20‧‧‧第二鉗體
21‧‧‧第二握柄
22‧‧‧第二夾頭
221‧‧‧第二作用端
222‧‧‧第二樞端
23‧‧‧第二顎面
231‧‧‧承靠部
30‧‧‧抵頂裝置
31‧‧‧連結部
32‧‧‧抵推部
L、L’‧‧‧夾持距離
A‧‧‧夾角
圖1係本創作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局部放大前視圖。 圖4係本創作實施例示意圖,表示用於拆離配重塊。 圖5係圖4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表示工具鉗拆卸不同厚度之配重塊。

Claims (10)

  1. 一種工具鉗,其用以拆卸裝設於車輛輪框之一配重塊,該工具鉗包含: 一第一鉗體,其具有一第一握柄及相反於該第一握柄之一第一夾頭,該第一夾頭具有一第一顎面; 一第二鉗體,其與該第一鉗體相互樞接,該第二鉗體具有一第二握柄及相反於該第二握柄之一第二夾頭,該第二夾頭具有一第二顎面,該第一顎面與該第二顎面朝向彼此;以及 一抵頂裝置,其凸設於該第一顎面,該抵頂裝置與該第一夾頭之一端間隔一夾持距離,其中,當外力施加於該第一握柄與該第二握柄時,使該第一鉗體之第一夾頭與該第二鉗體之第二夾頭朝彼此靠近,該第一顎面與該第二顎面用以抵靠於該配重塊之兩端,施加之外力令該抵頂裝置根據該配重塊之厚度調整該夾持距離,以抵靠於該配重塊之一側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抵頂裝置為彈性材質,該抵頂裝置藉由彈性調整該夾持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抵頂裝置為金屬彈性片。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抵頂裝置具有一連結部及一抵推部,該連結部與該第一顎面連接,該抵推部用以抵靠於該配重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連結部與該抵推部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於常態下為鈍角。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抵推部為平面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第一夾頭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作用端及一第一樞端,該第一樞端連接該第一握柄,該抵頂裝置與該第一作用端間隔該夾持距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第二夾頭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二作用端及一第二樞端,該第二樞端連接該第二握柄,該第一樞端與該第二樞端相互樞接,該第二顎面相對於該第二作用端凸設一承靠部。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第一顎面設有一止滑部,該止滑部設於該抵頂裝置與該第一作用端間,該止滑部非平整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工具鉗,其中,該止滑部為鋸齒狀。
TW107206629U 2018-05-21 2018-05-21 Tool pliers TWM565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629U TWM565095U (zh) 2018-05-21 2018-05-21 Tool plie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629U TWM565095U (zh) 2018-05-21 2018-05-21 Tool pli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5095U true TWM565095U (zh) 2018-08-11

Family

ID=6396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6629U TWM565095U (zh) 2018-05-21 2018-05-21 Tool plier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50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844B (zh) * 2019-01-28 2020-01-01 昱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輪圈配重塊拆裝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844B (zh) * 2019-01-28 2020-01-01 昱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輪圈配重塊拆裝工具
US11433507B2 (en) 2019-01-28 2022-09-06 Pi-Liang Wu Wheel weight plie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9237B1 (en) Abrasive sponge grip
TWM565095U (zh) Tool pliers
TW200925365A (en) Wallboard finishing roller
US9592590B2 (en) Adjustable wrench
US9044844B1 (en) Wheel weight pliers
CA2742893A1 (en) Tool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torque
TWM380205U (en) Tool set for bicycle
US92212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 CMP pad from a platen
CN203696898U (zh) 卡扣拆卸钳
TWM553677U (zh) 輪框用工具鉗
TWI644763B (zh) 越夾越緊的鉗子
CN211053450U (zh) 一种抛光机的工件固定夹
CN210757248U (zh) 一种防滑砂板器
US1500795A (en) Clamp
TW201634187A (zh) 具有省力效果之夾持裝置
US9636804B2 (en) Clamping device with two parallel jaws
CN205415443U (zh) 一种能显示扭力的多功能五金扳手
TWM531908U (zh) 可拆卸輪胎氣嘴之拆鏈器結構
CN206254101U (zh) 一种扳手
CN211249832U (zh) 一种四方受力活动扳手
TWM505385U (zh) 多功能鉗具
JP3197896U (ja) サンドペーパーの平坦化工具
US977896A (en) Pipe-wrench.
CN210560758U (zh) 一种芯片镀膜装置
CN212096122U (zh) 一种快速专用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