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1812U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1812U
TWM561812U TW107201161U TW107201161U TWM561812U TW M561812 U TWM561812 U TW M561812U TW 107201161 U TW107201161 U TW 107201161U TW 107201161 U TW107201161 U TW 107201161U TW M561812 U TWM561812 U TW M5618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voltage
circuit
voltage line
drive circuit
gate dr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1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宜達
吳哲耀
周凱茹
Original Assignee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1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181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1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1812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金屬疊層、第三金屬層、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多個接觸窗以及外接電路區。金屬疊層包括第一金屬層以及第二金屬層。第三金屬層設置於金屬疊層上。第三金屬層包括多條第三電路線。多條第三電路線包括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外接電路區包括多個第一電路接點區、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以及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相鄰的兩個第三電路接點區之間包括第一電路接點區及第二電路接點區中的至少一者。多條第三電路線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多樣化設計的外接電路區的顯示面板。
在非方形(例如圓形)顯示面板的設計中,除了在顯示區外的部分的資料線會與掃描線重疊的情況,若再加上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等線路配置則將會使外接電路區中的走線配置過於繁雜。此外,若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等線路使用與形成資料線或掃描線的同一層金屬層形成,其將使得部分的在顯示區外環繞顯示面板的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與資料線或掃描線連接而使得顯示面板無法據以實施。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具有使顯示面板中的走線簡潔的優點且可避免顯示面板中的走線互相連接的問題。
本新型創作的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環繞顯示區的非顯示區。顯示面板例如包括金屬疊層、第三金屬層、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多個接觸窗以及外接電路區。金屬疊層例如包括第一金屬層以及第二金屬層。第一金屬層例如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多個儲存電容、多條第一電路以及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多個第一電極與多條第一電路連接。多個儲存電容與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連接。第二金屬層設置於第一金屬層上。第二金屬層例如包括多個第二電極以及多條第二電路。多個第二電極與多條第二電路以及多個儲存電容電性連接。第三金屬層設置於金屬疊層上且位於非顯示區。第三金屬層例如包括多條第三電路線。多條第三電路線例如包括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共用電壓線與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電性連接。閘極驅動電路線與多條第一電路電性連接。第一絕緣層設置於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之間。第二絕緣層設置於金屬疊層與第三金屬層之間。多個接觸窗位於非顯示區。第三金屬層與第一金屬層經由多個接觸窗電性連接。外接電路區位於非顯示區。外接電路區包括多個第一電路接點區、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以及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相鄰的兩個第三電路接點區之間包括第一電路接點區及第二電路接點區中的至少一者。多條第三電路線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例如包括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共用電壓線連接至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更包括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中的一者包括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中的一者包括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與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的數量相等。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連接至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的共用電壓線與連接至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的閘極驅動電路線的數量相等。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連接至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的共用電壓線與連接至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的閘極驅動電路線的數量不相等。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不同的第三電路接點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相同的第三電路接點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共用電壓線位於遠離顯示區的一側,閘極驅動電路線位於靠近顯示區的一側。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閘極驅動電路線位於遠離顯示區的一側,共用電壓線位於靠近顯示區的一側。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藉由將連接有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的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設置於彼此相鄰的第一電路接點區或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可使走線的配置較為簡潔。另外,本新型藉由將第三金屬層作為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使用可避免走線互相連接而使顯示面板無法據以實施的問題。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與另一元件間存在中間元件連接。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的示意圖僅是用以示意本新型部分的實施例。因此,示意圖中所示之各個元件的形狀、數量及比例大小不應被用來限制本新型。
圖1為依照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X區域的經放大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依據圖2的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3,顯示面板100例如為圓形面板,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0包括金屬疊層M、第三金屬層M3、第一絕緣層180、第二絕緣層190、多個接觸窗150a+150b以及外接電路區200。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顯示面板100例如具有顯示區100a以及環繞顯示區100a的非顯示區100b。
金屬疊層M例如設置於第一基板(未繪示)上。第一基板的材料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金屬。本新型更包括與第一基板對向設置的第二基板(未繪示)。第二基板例如是色彩轉換層基板,其中色彩轉換層包含色阻、量子點/桿、或其它合適的色彩轉換材料、或前述材料至少二者之組合或堆疊。在一實施例中,金屬疊層M包括第一金屬層M1以及第二金屬層M2。第一金屬層M1例如包括多個第一電極142a、142b、多個儲存電容170、多條第一電路110以及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112。多條第一電路110例如包括第一電路110a以及第一電路110b。第一金屬層M1例如是藉由進行濺鍍製程、蒸鍍製程或是其他的薄膜沈積製程後再經圖案化製程而形成,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多個第一電極142a、142b與多條第一電路110a、110b連接。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電極142a、142b可為閘極,且多條第一電路110a、110b可為掃描線,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多個儲存電容170與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112連接。第二金屬層M2設置於第一金屬層M1上。第二金屬層M2例如包括多個第二電極144a、144b以及多條第二電路120。多個第二電極144a、144b與多條第二電路120以及多個儲存電容170電性連接。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電極144a、144b可由源極及汲極組成,且多條第二電路120可為資料線,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多個第一電極142a、142b以及多個第二電極144a、144b例如是各自構成主動元件140a、140b的元件。舉例來說,多個第一電極142a與多個第二電極144a為構成主動元件140a的元件,且多個第一電極142b與多個第二電極144b為構成主動元件140b的元件。主動元件140a、140b可例如是各種半導體元件。舉例而言,主動元件140a、140b例如是電晶體或二極體等半導體元件。電晶體可為頂閘型電晶體、底閘型電晶體、立體通道型電晶體或其它合適的類型。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更包括多個畫素電極(未繪示)。多個畫素電極例如配置於第一基板的內表面上且電性連接至主動元件140a、140b。畫素電極可例如是穿透式畫素電極、反射式畫素電極或半穿透半反射式畫素電極。上述的穿透式畫素電極可為單層或多層,且其材料包含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奈米碳管/桿、小於60埃的金屬或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上述的反射式畫素電極可為單層或多層,且其材料包含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
第三金屬層M3設置於金屬疊層M上且位於非顯示區100b。第三金屬層M3例如包括多條第三電路線400。在一實施例中,多條第三電路線400包括共用電壓線1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共用電壓線130與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112電性連接。閘極驅動電路線160與多條第一電路110b電性連接。共用電壓線130可例如藉由共用電壓供應線112提供共用電壓給儲存電容170以作為參考電位。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可例如藉由多條第一電路110b輸出多個驅動信號至顯示面板100當中的主動元件140a及/或主動元件140b。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位於遠離顯示區100a的一側,且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位於靠近顯示區100a的一側,但本新型不限於此。詳細地說,在另一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可位於靠近顯示區100a的一側,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則位於遠離顯示區100a的一側。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金屬層M3設置於金屬疊層M的第二金屬層M2上。詳細地說,第二金屬層M2會夾置於第三金屬層M3與第一金屬層M1之間,但本新型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金屬層M3設置於金屬疊層M的第一金屬層M2上。詳細地說,第三金屬層M3例如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第一金屬層M1會夾置於第三金屬層M3與第二金屬層M2之間。
第一絕緣層180設置於第一金屬層M1與第二金屬層M2之間。第一絕緣層180例如是藉由化學氣相沈積製程或其他合適的薄膜沈積製程所形成。第一絕緣層18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等介電材料。第一絕緣層180例如包括閘絕緣層。
第二絕緣層190設置於金屬疊層M與第三金屬層M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若第三金屬層M3設置於金屬疊層M的第二金屬層M2上,則第二絕緣層190設置於第二金屬層M2與第三金屬層M3之間,但本新型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第三金屬層M3設置於金屬疊層M的第一金屬層M1上,則第二絕緣層190設置於第一金屬層M1與第三金屬層M3之間。第二絕緣層190例如是藉由化學氣相沈積製程或其他合適的薄膜沈積製程所形成。第二絕緣層19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等介電材料。
多個接觸窗150a+150b設置於非顯示區100b。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金屬層M3與第一金屬層M1經由多個接觸窗150a+150b電性連接。詳細地說,第三金屬層M3的共用電壓線130經由多個接觸窗150a與第一金屬層M1的共用電壓供應線112電性連接,且第三金屬層M3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經由多個接觸窗150b與第一金屬層M1的多條第一電路110b電性連接,但本新型不限於此。基於此,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可例如藉由多個接觸窗150a以提供共用電壓至共用電壓供應線112,且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可例如藉由多個接觸窗150b以提供驅動信號至主動元件140b。
外接電路區200設置於非顯示區100b。外接電路區200包括多個第一電路接點區210、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220以及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在相鄰的兩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之間例如具有第一電路接點區210及第二電路接點區220中的至少一者。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接點區210與第二電路接點區220於外接電路區200中是以交錯排列的方式設置,但本新型不限於此。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例如具有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且多條第三電路線400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詳細地說,多條第三電路線400中的共用電壓線130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且多條第三電路線400中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與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例如各自具有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以及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
考慮到阻抗、耦合電容等電性因素或者走線配置等需求,可選擇各種將多條第三電路線400連接至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的方式。以下將藉由數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圖4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A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共用電壓線1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各自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A的兩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與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各自皆為兩條。換句話說,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與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相等。
圖5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B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僅有共用電壓線130或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中的一者連接至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或者沒有任何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詳細地說,在有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的情況,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僅有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或者僅有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皆各自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B的偏外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共用電壓線130位於遠離顯示區100a的一側,且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位於靠近顯示區100a的一側,因此,共用電壓線130設置得比閘極驅動電路線160較為外側。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為兩條,且於另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為兩條。
圖6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C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僅有共用電壓線130或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中的一者連接至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或者沒有任何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詳細地說,在有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的情況,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僅有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或者僅有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C的兩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而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則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C的靠近中央的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為兩條,且於另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為兩條。
圖7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D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D的兩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且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則連接至外接電路區200D的每一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於位於兩側的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為兩條,且於每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為兩條。藉由上述的配線佈局可降低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阻抗。
圖8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E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僅有共用電壓線130或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中的一者連接至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詳細地說,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僅有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或者僅有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C的偏外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而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則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C的靠近中央的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為兩條,且於另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為兩條。藉由上述的配線佈局可降低共用電壓線130的阻抗。
圖9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F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與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各自連接至外接電路區200F的每一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與每一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與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各自皆為兩條。換句話說,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與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相等。藉由上述的配線佈局可同時降低共用電壓線1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阻抗。
圖10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七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G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兩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以及兩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僅有共用電壓線130或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中的一者連接至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或者沒有任何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詳細地說,在有電路線連接至第三電路接點區300的情況,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僅有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或者僅有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壓線1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皆各自連接至位於外接電路區200G的偏外側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閘極驅動電路線160位於遠離顯示區100a的一側,且共用電壓線130位於靠近顯示區100a的一側,因此,閘極驅動電路線160設置得比共用電壓線130較為外側。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為兩條,且於另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為兩條。
圖11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八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外接電路區200H的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以及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各自具有三個共用電壓線接點230a、230b、230c以及三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260a、260b、260c,在本實施例中,於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共用電壓線接點區230的共用電壓線130可以為三條,且於另一個第三電路接點區300中的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260的閘極驅動電路線160的數量可以為三條,以用於因應較複雜的配線佈局。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藉由將連接有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的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設置於彼此相鄰的第一電路接點區或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可使走線的配置較為簡潔。另外,本新型藉由將第三金屬層作為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使用可避免走線互相連接而使顯示面板無法據以實施的問題。並且,本新型提出多種外接電路區上的接點區設計以及拉線方式,使得顯示面板的走線佈局更為靈活。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面板
100a‧‧‧顯示區
100b‧‧‧非顯示區
110、110a、110b‧‧‧第一電路
112‧‧‧共用電壓供應線
120‧‧‧第二電路
130‧‧‧共用電壓線
140a、140b‧‧‧主動元件
142a、142b‧‧‧第一電極
144a、144b‧‧‧第二電極
150a、150b‧‧‧接觸窗
160‧‧‧閘極驅動電路線
170‧‧‧儲存電容
180‧‧‧第一絕緣層
190‧‧‧第二絕緣層
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外接電路區
210‧‧‧第一電路接點區
220‧‧‧第二電路接點區
230‧‧‧共用電壓線接點區
230a、230b、230c‧‧‧共用電壓線接點
260‧‧‧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
260a、260b、260c‧‧‧閘極驅動電路接點
300‧‧‧第三電路接點區
400‧‧‧第三電路線
M‧‧‧金屬疊層
M1‧‧‧第一金屬層
M2‧‧‧第二金屬層
M3‧‧‧第三金屬層
A-A’‧‧‧線
X‧‧‧區域
圖1為依照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X區域的經放大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依據圖2的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8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9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10為依照本新型的第七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11為依照本新型的第八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外接電路區的俯視示意圖。

Claims (11)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環繞所述顯示區的非顯示區,包括: 金屬疊層,包括: 第一金屬層,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多個儲存電容、多條第一電路以及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所述多個第一電極與所述多條第一電路連接,所述多個儲存電容與所述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連接;以及 第二金屬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金屬層上,包括多個第二電極以及多條第二電路,所述多個第二電極與所述多條第二電路以及所述多個儲存電容電性連接; 第三金屬層,設置於所述金屬疊層上且位於所述非顯示區,包括多條第三電路線,其中所述多條第三電路線包括共用電壓線以及閘極驅動電路線,所述共用電壓線與所述多條共用電壓供應線電性連接,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與所述多條第一電路電性連接; 第一絕緣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二金屬層之間; 第二絕緣層,設置於所述金屬疊層與所述第三金屬層之間; 多個接觸窗,位於所述非顯示區,其中所述第三金屬層與所述第一金屬層經由所述多個接觸窗電性連接;以及 外接電路區,位於所述非顯示區,所述外接電路區包括多個第一電路接點區、多個第二電路接點區以及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其中相鄰的兩個第三電路接點區之間包括所述第一電路接點區及所述第二電路接點區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多條第三電路線連接至所述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包括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所述共用電壓線連接至所述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個第三電路接點區更包括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所述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中的一者包括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所述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中的一者包括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與所述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的數量相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連接至所述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的所述共用電壓線與連接至所述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的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的數量相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連接至所述多個共用電壓線接點區的所述共用電壓線與連接至所述多個閘極驅動電路接點區的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的數量不相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共用電壓線以及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不同的所述第三電路接點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共用電壓線以及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連接至相同的所述第三電路接點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共用電壓線位於遠離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位於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閘極驅動電路線位於遠離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共用電壓線位於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
TW107201161U 2018-01-24 2018-01-24 顯示面板 TWM561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161U TWM561812U (zh) 2018-01-24 2018-01-24 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161U TWM561812U (zh) 2018-01-24 2018-01-24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1812U true TWM561812U (zh) 2018-06-11

Family

ID=6325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1161U TWM561812U (zh) 2018-01-24 2018-01-24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18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311B (zh) * 2020-12-11 2021-11-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異型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311B (zh) * 2020-12-11 2021-11-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異型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524B (zh)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US1192195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with touch sensor
TWI543376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058683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rench
KR1014840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947690B2 (en) Display panel
TWI671572B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WO2014034512A1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521534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作製方法、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TW201251029A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253686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US10192898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hybrid types of transistors
JP2010256517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TWI648883B (zh) 微型發光裝置
US1104354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1502579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モジュール
US10670933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5247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348784A1 (en)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25950A1 (en)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
WO2020177209A1 (zh) 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阵列基板
TW201947759A (zh)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EP3794644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oun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array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8025671A (ja) 表示装置
US2020032135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