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0495U - 鋼筋續接器 - Google Patents

鋼筋續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0495U
TWM560495U TW106216408U TW106216408U TWM560495U TW M560495 U TWM560495 U TW M560495U TW 106216408 U TW106216408 U TW 106216408U TW 106216408 U TW106216408 U TW 106216408U TW M560495 U TWM560495 U TW M5604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female
male
tooth surface
ang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6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an-ca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 yu zhen
Yang tian c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yu zhen, Yang tian cai filed Critical Chen yu zhen
Priority to TW106216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04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6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0495U/zh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鋼筋續接器,其包含一母續接件與一或二公續接件,公續接件並能螺接於母續接件中,作為二鋼筋之間的接續的連接機構,其中,利用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之螺牙兩側牙面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母續接件之螺牙背向端口的第二牙面較為陡峭,公續接件之螺牙背向螺桿部末端的第二螺牙面較為陡峭等構造,讓公續接件與母續接件螺接組合後,在受到軸向拉力作用時,陡峭的牙面與螺牙面相對抵止而能產生軸向阻力,提升該鋼筋續接器的抗拉強度。

Description

鋼筋續接器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鋼筋續接器,尤指一種應用於二鋼筋之間接續連結的鋼筋連接器創作。
目前應用於二鋼筋端部之間接續連接的鋼筋續接器概有兩種,其一習知鋼筋續接器之組成構造,係包含一內有螺孔的母續接件與一具有螺桿部的公續接件,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在二鋼筋的末端,利用該鋼筋續接器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的螺接組合,使二所述鋼筋藉由鋼筋續接器接續連接。另一習知鋼筋續接器之組成構造,係包含一內有螺孔的母續接件與二具有螺桿部的公續接件,二所述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在二鋼筋的末端,利用該鋼續接器接續連接該二鋼筋。
前揭習知鋼筋續接器雖能提供二鋼筋端部之間接續連接的組件,但是習知鋼筋續接器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之螺接組合構造中,一直以來,螺孔表面與螺桿部表面係形成連接用的V形螺牙,其螺絲角約為60度,螺牙兩側的牙面相對於螺牙之牙頂垂直於軸向中心線的法線的夾角相同,螺牙兩側的牙面實質對稱相同,故當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與螺接組合後,在拉力測驗,該鋼筋抗拉能力難以達到較佳之強度表現。對此有進一步加以改善的必要。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筋續接器,解決現有鋼筋續接器組合後因其V形螺牙兩側對稱相同的牙面構造所能提供的抗拉強度不佳的問題。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新型所提出之一種鋼筋續接器係包含: 一母續接件,其中形成一具有陰螺紋的螺接孔,該螺接孔於該母續接件一端形成一端口,該母續接件於該端口的另一端係形成一封閉端,所述螺接孔之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為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一牙面,背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二牙面,且該陰螺紋的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垂直延伸至該母續接件之中心線的垂直線為一第一法線,該第一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以及 一公續接件,其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一端的固接端部,該螺桿部的陽螺紋係對應配合該母續接件的螺接孔的陰螺紋,該螺桿部之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一螺牙面,背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二螺牙面,且該陽螺紋之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延伸至該公續接件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該第一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新型所提出之另一種鋼筋續接器係包含: 一母續接件,其中形成一軸向貫通的螺接孔,該螺接孔於該母續接件兩端分別形成一端口,所述螺接孔包含二具有陰螺紋之螺孔段以及位於二所述螺孔段之間的一直孔段,二所述螺孔段之陰螺紋互為反向的螺紋,所述螺接孔之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為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一牙面,背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二牙面,且該陰螺紋的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垂直延伸至該母續接件之中心線的垂直線為一第一法線,該第一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以及 二公續接件,每一公續接件各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一端的固接端部,二所述公續接件之螺桿部的陽螺紋互為反向的螺紋,且分別對應配合該母續接件之二所述螺孔段的陰螺紋,所述螺桿部之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一螺牙面,背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二螺牙面,且所述陽螺紋之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延伸至該公續接件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該第一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
藉由前揭鋼筋續接器創作,其能應用於二鋼筋之間接續連接之外,更進一步利用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之螺牙兩側牙面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母續接件之螺牙背向端口的第二牙面較為陡峭,公續接件之螺牙背向螺桿部末端的第二螺牙面較為陡峭等構造,讓公續接件與母續接件螺接組合後,於受到軸向拉力作用時,藉由陡峭的牙面與螺牙面的相對抵止而能產生軸向阻力,使本新型鋼筋續接器相較於現有鋼筋續接器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以兩側對稱相同牙面之螺接組合構造,本新型鋼筋續接器具備有提升抗拉強之功效。
如圖1所示,係揭示本新型鋼筋續接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由圖式中可以見及,該鋼筋續接器包含一母續接件10與一公續接件20。所述母續接件10與所述公續接件20皆係鋼質材料製成的部件。
如圖1及圖2所示,該母續接件10中形成一具有陰螺紋的螺接孔11,該螺接孔11於母續接件10一端形成端口111,母續接件10於端口111的另一端係形成一封閉端12。該母續接件10之螺接孔11的陰螺紋可為單線,或為雙線、三線等複線螺紋,且螺接孔11之陰螺紋的螺牙13為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螺接孔11之陰螺紋的螺牙13兩側牙面中,定義螺牙13面向端口111的牙面為一第一牙面131,螺牙13背向端口111的牙面為一第二牙面132,螺牙13自其牙頂延伸至母續接件10之中心線C1之垂直線為一法線L1,第一牙面131相對於第一法線L1的夾角α1大於第二牙面132相對於第一法線L1的夾角α2,使螺接孔11之螺牙13的第二牙面132相較於第一牙面131較為陡峭。第一牙面131與第二牙面132的夾角α0(即夾角α1與夾角α2之和)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其中,以第一牙面131與第二牙面132的夾角α0等於60 0為最佳。
如圖1及圖2所示,所述公續接件20可為獨立的部件,亦可直接成形於一鋼筋30的末端。該公續接件20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21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21一端的固接端部22,所述螺桿部21的陽螺紋係對應配合母續接件10的陰螺紋,亦即螺紋型式(如單線、雙線或三線等複線螺紋)、大小、螺距、導程等皆為相匹配之型式。該公續接件20之螺桿部21之陽螺紋的螺牙13為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螺桿部21之陽螺紋的螺牙13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螺桿部21末端的牙面為第一螺牙面231,背向螺桿部21末端211的牙面為第二螺牙面232,定義螺牙13自其牙頂延伸至公續接件20之中心線C2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L2,第一螺牙面231相對於第二法線L2的夾角β1大於第二螺牙面232相對於第二法線L2的夾角β2,使螺桿部21之螺牙13背向螺桿部21末端的第二螺牙面232相較於第一螺牙面231較為陡峭。公續接件20之螺牙的第一螺牙面231與第二螺牙面232的夾角β0對應於母續接件10之螺牙的第一牙面131與第二牙面132的夾角α0。亦即第一螺牙面231與第二螺牙面232的夾角β0(即夾角β1與夾角β2之和)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其中,以第一螺牙面231與第二螺牙面232的夾角β0等於60 0為最佳。
如圖2及圖3所示,該母續接件10與該公續接件20分別焊接於在二鋼筋30的末端,利用該鋼筋續接器之母續接件10與公續接件20的螺接組合,使二所述鋼筋30藉由鋼筋續接器接續連接。
如圖4所示,係揭示本新型鋼筋續接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由圖式中可以見及,該鋼筋續接器包含一母續接件10A與二公續接件20A,所述母續接件10A與所述公續接件20A皆係鋼質材料製成的部件。
如圖4及圖5所示,所述母續接件10A中形成一軸向貫通的螺接孔,該螺接孔11A於母續接件10A兩端分別形成端口111A、111B,所述螺接孔11A包含二具有陰螺紋之螺孔段13A、13B,該二螺孔段13A、13B之間還可形成一直孔段,該二螺孔段13A、13B之陰螺紋係互為反向的螺紋,即其中一螺孔段13A之陰螺紋為右螺紋,另一螺孔段13B之陰螺紋則為左螺紋,該母續接件10A之螺孔段13A、13B的陰螺紋可為單線,或為雙線、三線等複線螺紋。本新型鋼筋續接器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母續接件10A的二所述螺孔段13A、13B的螺牙形狀,與前揭圖1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母續接件10的螺接孔11的螺牙13形狀相同。
如圖4及圖5所示,參照圖1所示,所述母續接件10A之二所述螺孔段13A、13B之陰螺紋的螺牙為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亦即每一螺孔段13A、13B之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端口111A、111B的牙面為第一牙面,背向端口111A、111B的牙面為第二牙面,螺牙自其牙頂延伸至母續接件10A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一法線,第一牙面相對於第一法線的夾角大於第二牙面相對於第一法線的夾角,使螺孔段13A、13B之螺牙的第二牙面相較於第一牙面較為陡峭。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其中,以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等於60 0為最佳。
如圖4及圖5所示,二所述公續接件20A、20B可為分別獨立的部件,亦可分別直接成形於二鋼筋30A、30B的末端。每一公續接件20A、20B各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21A、21B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21A、21B一端的固接端部22A、22B。二所述公續接件20A、20B之螺桿部21A、21B的陽螺紋係互為反向的螺紋,且分別對應配合所述母續接件10A之二螺孔段13A、13B的陰螺紋。亦即螺紋型式(如單線、雙線或三線等複線螺紋)、大小、螺距、導程等皆為相匹配之型式。
如圖4及圖5所示,本新型鋼筋續接器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二所述公續接件20A、20B的螺桿部21A、21B的螺牙形式,係與前揭圖1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但二所述公續接件20A、20B的螺桿部21A、21B的螺牙互為反向螺紋,亦即所述公續接件20A、20B之螺桿部21A、21B之陽螺紋的螺牙為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螺桿部21A、21B之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螺桿部20A、20B末端211A、211B的牙面為第一螺牙面,背向螺桿部21A、21B末端211A、211B的牙面為第二螺牙面,螺牙自其牙頂延伸至公續接件20A、20B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第一螺牙面相對於第二法線的夾角大於第二螺牙面232相對於第二法線的夾角,使螺桿部21A、21B之螺牙背向螺桿部21A、21B末端211A、211B的第二螺牙面相較於第一螺牙面較為陡峭。所述公續接件20A、20B之螺桿部21A、21B的螺牙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對應於母續接件10A之螺孔段13A、13B的螺牙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亦即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其中,以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β0等於60 0為最佳。
如圖5及圖6所示,所述鋼筋續接器第二較佳實施例應用於二鋼筋30A、30B之間接續連接時,其係以二所述公續接件20的固接端部22分別焊接於二所述鋼筋30A、30B的末端,二所述公續接件20亦可分別直接成形於二鋼筋30A、30B的末端,之後,再利用二所述公續接件20的螺桿部21分別對位伸入母續接件10A的螺孔段13A、13B中,接續旋轉母續接件10A,直至二所述公續接件20A、20B之螺桿部21A、21B分別完全螺接於該母續接件10A的二螺孔段13A、13B中,而完成該鋼筋續接器的組合,並藉由該鋼筋續接器固接於該二鋼筋30A、30B之間。
經由以上說明,本新型藉由前揭鋼筋續接器創作,其除能應用於二鋼筋之間接續連接之外,更進一步利用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之螺牙兩側牙面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母續接件之螺牙背向端口的第二牙面較為陡峭,公續接件之螺牙背向螺桿部末端的第二螺牙面較為陡峭等構造,讓公續接件與母續接件螺接組合後,於受到軸向拉力作用時,藉由陡峭的牙面與螺牙面的相對抵止而能產生軸向阻力,使本新型鋼筋續接器相較於現有鋼筋續接器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以兩側對稱相同牙面之螺接組合構造,本新型鋼筋續接器具備有提升抗拉強之功效。
10、10A‧‧‧母續接件
11、11A‧‧‧螺接孔
111、111A‧‧‧端口
12‧‧‧封閉端
13‧‧‧螺牙
13A、13B‧‧‧螺孔段
131‧‧‧第一牙面
132‧‧‧第二牙面
C1‧‧‧中心線
L1‧‧‧第一法線
α0‧‧‧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
α1‧‧‧第一牙面相對於第一法線的夾角
α2‧‧‧第二牙面相對於第一法線的夾角
20、20A、20B‧‧‧公續接件
21、21A、21B‧‧‧螺桿部
211、211A、211B‧‧‧末端
22、22A、22B‧‧‧固接端部
23、23A、23B‧‧‧螺牙
231‧‧‧第一螺牙面
232‧‧‧第二螺牙面
C2‧‧‧中心線
L2‧‧‧第二法線
β0‧‧‧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
β1‧‧‧第一螺牙面相對於第二法線的夾角
β2‧‧‧第二螺牙面相對於第二法線的夾角,
30、30A、30B‧‧‧鋼筋
圖1係本新型鋼筋續接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鋼筋末端於組合前的平面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鋼筋末端於組合後的平面示意圖。 圖4係本新型鋼筋續接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係圖4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鋼筋末端於組合前的平面示意圖。 圖6係圖4所示鋼筋續接器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母續接件與公續接件分別焊接於鋼筋末端於組合後的平面示意圖。

Claims (6)

  1. 一種鋼筋續接器,係包含: 一母續接件,其中形成一具有陰螺紋的螺接孔,該螺接孔於該母續接件一端形成一端口,該母續接件於該端口的另一端係形成一封閉端,所述螺接孔之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為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一牙面,背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二牙面,且該陰螺紋的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垂直延伸至該母續接件之中心線的垂直線為一第一法線,該第一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以及 一公續接件,其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一端的固接端部,該螺桿部的陽螺紋係對應配合該母續接件的螺接孔的陰螺紋,該螺桿部之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一螺牙面,背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二螺牙面,且該陽螺紋之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延伸至該公續接件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該第一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鋼筋續接器,其中,所述母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所述公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鋼筋續接器,其中,所述母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為60 0;所述公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為60 0
  4. 一種鋼筋續接器,係包含: 一母續接件,其中形成一軸向貫通的螺接孔,該螺接孔於該母續接件兩端分別形成一端口,所述螺接孔包含二具有陰螺紋之螺孔段以及位於二所述螺孔段之間的一直孔段,二所述螺孔段之陰螺紋互為反向的螺紋,所述螺接孔之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為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陰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一牙面,背向端口的牙面為一第二牙面,且該陰螺紋的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垂直延伸至該母續接件之中心線的垂直線為一第一法線,該第一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牙面相對於該第一法線的夾角;以及 二公續接件,每一公續接件各包含一具有陽螺紋的螺桿部以及一位於該螺桿部一端的固接端部,二所述公續接件之螺桿部的陽螺紋互為反向的螺紋,且分別對應配合該母續接件之二所述螺孔段的陰螺紋,所述螺桿部之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形成大小不等之非對稱形狀,所述陽螺紋的螺牙兩側牙面中,定義面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一螺牙面,背向該螺桿部末端的牙面為一第二螺牙面,且所述陽螺紋之螺牙定義自其牙頂延伸至該公續接件之中心線之垂直線為一第二法線,該第一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大於該第二螺牙面相對於該第二法線的夾角。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鋼筋續接器,其中,所述母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所述公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角度值範圍為45 0至75 0(含45 0及75 0)。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鋼筋續接器,其中,所述母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牙面與第二牙面的夾角為60 0;所述公續接件之螺牙的第一螺牙面與第二螺牙面的夾角為60 0
TW106216408U 2017-11-03 2017-11-03 鋼筋續接器 TWM56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6408U TWM560495U (zh) 2017-11-03 2017-11-03 鋼筋續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6408U TWM560495U (zh) 2017-11-03 2017-11-03 鋼筋續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0495U true TWM560495U (zh) 2018-05-21

Family

ID=6295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6408U TWM560495U (zh) 2017-11-03 2017-11-03 鋼筋續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04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5920B (zh) * 2018-12-26 2020-06-11 恕如 林 將兩桿件軸向連接的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5920B (zh) * 2018-12-26 2020-06-11 恕如 林 將兩桿件軸向連接的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07932U (en) steel bar connecter
TWM539732U (zh) 電連接器
BR112017017714B1 (pt) Conexão rosqueada e método para constituição de uma conexão rosqueada
TWM560495U (zh) 鋼筋續接器
TWM500127U (zh) 鋼筋續接器
KR100584014B1 (ko) 철근 연결구
KR20200022979A (ko) 철근 연결용 커플러
US1116545A (en) Expansion-bolt.
TW201738467A (zh) 公螺紋體、母螺紋體、螺紋體設計方法、螺峰構造
KR101319398B1 (ko) 철근 커플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근 커플러의 체결방법
KR20170002800U (ko) 볼트너트의 이중피치 나사
KR101160532B1 (ko) 철근 연결구
US693206A (en) Wire-connector.
JP2008075415A (ja) ねじ鉄筋の接続方法
KR20140054691A (ko) 나사철근 연결장치
TWM569776U (zh) Reinforcement splicer with preset torque anti-loose
JP2020101276A (ja) ねじ
JP2002235381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及びその接合法
WO2023079613A1 (ja) プロファイル用コネクタ
JP4570819B2 (ja) セグメントの継手構造
WO2023079610A1 (ja) プロファイル用コネクタ
WO2024104084A1 (zh) 钢筋连接件
JP3055542U (ja) 異形棒鋼継手構造
TWI820859B (zh) 偏心防鬆螺絲之製造及施工方法
WO2023079611A1 (ja) プロファイル用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