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9512U - 電激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激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9512U
TWM559512U TW107200200U TW107200200U TWM559512U TW M559512 U TWM559512 U TW M559512U TW 107200200 U TW107200200 U TW 107200200U TW 107200200 U TW107200200 U TW 107200200U TW M559512 U TWM559512 U TW M5595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conductive
liquid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仲竑
Original Assignee
權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權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權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0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951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9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9512U/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係由液態之導電材料、液態之介電材料、液態之發光材料、透明導電層以及液態之透明材料塗覆且分層成膜乾燥,可形成依序積層於一物件上之導電層、介電層、發光層、透明導電層以及透明保護層,整體電激發光裝置於通電使用下可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上述液態材料可附著於各種材質及各式不同形狀之軟、硬物件上,且導電材料、介電材料以及發光材料內均混合有介電樹脂,可提高介電係數以避免電極短路及電壓擊穿的現象。

Description

電激發光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一種利用塗覆附著的積層方式所製成的電激發光裝置。
按,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t;簡稱EL),其係一種利用電致發光的現象,其基本原理是將合適的發光材料夾在兩導電層之間,當電流流過時,發光材料便會發出可見光,而運用此種發光模式製成之發光元件係具有重量輕、厚度薄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將電激發光(EL)等的發光元件用於像素的自發光顯示裝置,即所謂的發光裝置引人注目。作為用於這種自發光顯示裝置的發光元件,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EL元件引人注目,並且已經應用於EL顯示器等。由於這些發光元件自身發光,所以它們的像素的可見度比液晶顯示器好,因而不需要背光。
現今,電激發光元件的製造成本尚無法輕易地降低,再者電激發光元件所施用之基材均為硬性材質,故運用的領域受到限制,例如帽子、衣服等軟性材質之物件,或是表面凹凸不平之物件,皆無法實施。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一種利用塗覆附著的積層方式所製成的電激發光裝置,為其主要目的者。
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至少包含:一導電層,可供附著於一物件上,係由一液態之導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導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導電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一介電層,其附著於該導電層相反於該物件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介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介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高介電係數之粉末、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一發光層,其附著於該介電層相反於該導電層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螢光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以及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該發光層相反於該介電層之一側;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相反於該發光層之一側。
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電激發光裝置進一步設有兩導電線,其分別連接該導電層及該透明導電層。
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有機溶劑係為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或醚酯其中之一者。
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介電樹脂係為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其中之一者。
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導電粉係為銀銅合金粉混合銀粉而成;該高介電係數之粉末係為鈦酸鋇、碳酸鋇或硫酸鋇其中之一者;該透明導電層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申請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下列用語具有下文給予的定義。請注意,本申請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用語「一」意欲涵蓋在一個以及一個以上的所載事項,例如至少一個、至少二個或至少三個,而非意味著僅僅具有單一個所載事項。此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包含」、「具有」等開放式連接詞是表示請求項中所記載的元件或成分的組合中,不排除請求項未載明的其他組件或成分。亦應注意到用語「或」在意義上一般也包括「及/或」,除非內容另有清楚表明。本申請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用語「約(about)」,是用以修飾任何可些微變化的誤差,但這種些微變化並不會改變其本質。
請參閱第1圖所示,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至少包含:一導電層11、一介電層12、一發光層13、一透明導電層14以及一透明保護層15。
該導電層11供附著於一物件20上,係由一液態之導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導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導電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
該介電層12附著於該導電層11相反於該物件20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介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介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高介電係數之粉末、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
發光層13附著於該介電層12相反於該導電層11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材料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螢光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螢光粉可以為有機螢光粉或無機螢光粉。
透明導電層14附著於該發光層13相反於該介電層12之一側。透明保護層15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14相反於該發光層13之一側。
本創作中製造上述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請同時參閱第2圖所示,至少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a) 製備一液態之導電材料、液態之介電材料、液態之發光材料;從塗覆附著的容易度之觀點來看,上述液態材料的黏度較理想為5Pa.s以下,更理想為3Pa.s以下,更加理想為1Pa.s以下,特別理想為100mPa.s以下。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該有機溶劑係為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或醚酯其中之一者。在另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該介電樹脂係為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其中之一者,尤其是可以進一步選擇水性有機溶劑及水性介電樹脂,讓導電材料、介電材料、發光材料等液態材料呈現水性,可增加塗覆附著的操作性,且成膜乾燥速度較快。利用有機溶劑將上述材料(導電粉、高介電係數之粉末以及螢光粉)溶解於有機溶劑中,將所製備的液態材料進行塗覆附著且成膜性佳易於乾燥成膜;且介電樹脂的添加,提高各液態材料的介電係數可避免電極短路及電壓擊穿的現象。
步驟(b)使用液態之導電材料塗覆附著於一物件上,待該導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導電層;作為塗覆附著的方法,一般已知有「蒸鍍、濺鍍、離子覆鍍等乾式塗佈法」和「印刷、狹縫塗佈、棒塗、塗佈器(applicator)塗覆、旋轉塗佈、刮刀塗佈(blade coat)、氣刀塗佈(air knife coat)、凹版塗佈、滾輪塗佈、噴塗、浸塗等濕式塗佈法」等;且其成膜乾燥方式可為熱固型或UV光固型。
步驟(c) 使用液態之介電材料塗覆附著於該導電層上,待該介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介電層。
步驟(d) 使用液態之發光材料塗覆附著於該介電層上,待該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層。
步驟(e) 將一透明導電層塗覆附著於該發光層。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該透明導電層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
步驟(f) 將一透明保護層塗覆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則完成電激發光裝置,於通電使用下可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該透明保護層15係由一液態之透明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透明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3的有機溶劑、介電樹脂及樹脂組成物混合而成。
由上述步驟所完成之電激發光裝置,係進一步配置有兩導電線,其分別連接該導電層及該透明導電層,由該兩導電線可分別連接於一電源之正負電極,利用施加電流以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
本創作係由液態材料利用塗覆附著的積層方式製造出電激發光裝置,在一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將上述液態材料當成普通塗料一般,可以利用噴塗方式將該液態材料塗覆附著於金屬、熱塑料、玻璃、碳纖維等多種硬質材料的物件表面,也可以完美附著在各種曲面、稜角、不規則形狀等硬質材料或軟質材料的物件上;可進一步應用於汽車改裝(如第3圖所示,圖面所示陰影線部分則為發光區域)、飛機機身、自行車夜間安全照明、頭盔、服裝等多個領域,甚至可以應用於道路照明或標示。且本創作中發光層可因需求產生多種不同顏色,其發出的光可以穿透好幾層塗料,所以本創作的液態材料所塗覆過的物件在通電之前,外觀上並無差異,但是通電後會發光,其安全性好,並且屬於冷光源,不發熱不會觸電且節能環保。
以上諸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創作之用,而並非對本創作的限制,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技術範圍做出的各種變換或變化也應屬於本創作的保護範疇。
10‧‧‧電激發光裝置
11‧‧‧導電層
12‧‧‧介電層
13‧‧‧發光層
14‧‧‧透明導電層
15‧‧‧透明保護層
20‧‧‧物件
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所示為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製造方法之流程示意圖;以及 第3圖所示為本創作中電激發光裝置之使用示意圖。

Claims (5)

  1. 一種電激發光裝置,至少包含: 一導電層,可供附著於一物件上,係由一液態之導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導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導電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 一介電層,其附著於該導電層相反於該物件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介電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介電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高介電係數之粉末、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 一發光層,其附著於該介電層相反於該導電層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材料係以重量百分比為1:1:2的螢光粉、有機溶劑及介電樹脂混合而成,且介電係數大於8; 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該發光層相反於該介電層之一側;以及 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相反於該發光層之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裝置,其中,該有機溶劑係為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或醚酯其中之一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裝置,其中,該介電樹脂係為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其中之一者。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裝置,其中,該導電粉係為銀銅合金粉混合銀粉而成;該高介電係數之粉末係為鈦酸鋇、碳酸鋇或硫酸鋇其中之一者;該透明導電層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
  5.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電激發光裝置,其中,進一步設有兩導電線,其分別連接該導電層及該透明導電層,由該兩導電線可分別連接於一電源之正負電極,利用施加電流以激發該發光層產生亮光。
TW107200200U 2018-01-05 2018-01-05 電激發光裝置 TWM559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00U TWM559512U (zh) 2018-01-05 2018-01-05 電激發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00U TWM559512U (zh) 2018-01-05 2018-01-05 電激發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9512U true TWM559512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95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200U TWM559512U (zh) 2018-01-05 2018-01-05 電激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9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256A (zh) * 2018-12-20 2020-06-30 亨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延展性的电致发光结构及其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256A (zh) * 2018-12-20 2020-06-30 亨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延展性的电致发光结构及其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0388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US20160042675A1 (en)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luminous message on the fairing of an aircraft
CN109301091A (zh) 一种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M575766U (zh) Electroluminescent sticker improvement
TWM559512U (zh) 電激發光裝置
US10009976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228283B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
TW201931950A (zh) 電激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60074324A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CN110034244A (zh)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M524037U (zh) 電激發光結構
WO2003098975A1 (fr) Dispositif electroluminescent el
CN209201373U (zh) 电致发光装置
US2018027944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0013346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326907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transfer laminate and electroluminescent transfer unit obtained therefrom
CN103367657B (zh) 照明装置
TWM593071U (zh) 電激發光器材
KR101400422B1 (ko) 무기el패널의 발광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452299Y1 (ko) 전계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하프미러 전계 분할 표시장치
JP6916037B2 (ja) 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KR20160134176A (ko) 발광패널 및 발광패널 제조방법
JP2001284053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0232876A (zh) 带有冷光贴标的结构
KR100980480B1 (ko) 전계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전계 분할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