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8229A -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8229A
TW201728229A TW105101956A TW105101956A TW201728229A TW 201728229 A TW201728229 A TW 201728229A TW 105101956 A TW105101956 A TW 105101956A TW 105101956 A TW105101956 A TW 105101956A TW 201728229 A TW201728229 A TW 2017282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luminescent
layer
resin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6968B (zh
Inventor
張智盛
Original Assignee
張智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智盛 filed Critical 張智盛
Priority to TW105101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69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8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8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6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6968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中,製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樹脂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將發光材料附著於一物件上,待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將一透明導電層附著於發光層;以及將物件及透明導電層分別連接一導電引線,並將兩導電引線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力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

Description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結構,尤指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按,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t),其係一種利用電致發光的現象,其基本原理是將合適的發光材料夾在兩導電層之間,當電流流過時,發光材料便會發出可見光,而運用此種發光模式製成之發光元件係具有重量輕、厚度薄等優點,因此,目前已廣泛運用於各式燈具、顯示器或裝飾品等。
如美國第10043397號發明專利,以及中華民國第100150087號發明專利所示,皆已揭露一種運用上述電激發光原理製成之電激發光元件,但,該兩專利之電激發光元件所施用之基材均為硬性材質,故運用的領域受到限制,例如帽子、衣服等軟性材質之物件,或是表面凹凸不平之物件,皆無法實施,此外,發光材料與導電層之間皆具有一介電層,以提供絕緣的功能,避免電極短路的現象,但此種設置介電層的方式,亦造成了製程較為繁雜的問題,另,習知電激發光元件亦不具有雙面發光的特性,故種種必須改良之處,有待相關產業者解決之。
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藉以形成液態的發光材料可附著於各種材質及各式不同形狀之軟、硬物件上,且添加之樹脂可作為發光材料之黏著劑,藉以具有絕緣的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樹脂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將發光材料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上,待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將一透明導電層附著於發光層;以及將物件及透明導電層分別連接一導電引線,並將兩導電引線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
本發明之電激發光結構其包含:一發光層,其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上,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樹脂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發光層相反於物件之一側;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透明導電層相反於發光層之一側;以及兩導電引線,其分別連接物件及透明導電層,且該兩導電引線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
另,本發明更提供另外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中,製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樹脂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將一導電層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上;將發光材料附著於導電層,待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將一透明導電層附著於發光層;以及將導電層及透明導電層分別連接一導電引線,並將該兩導電引線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發光層產生亮光。
而電激發光結構,其包含:一導電層,其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上;一發光層,其附著於導電層相反於該物件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樹脂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發光層相反於導電層之一側;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透明導電層相反於發光層之一側;以及兩導電引線,其分別連接導電層及透明導電層,且該兩導電引線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
藉此,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之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添加樹脂混合而成,藉以形成液態的發光材料可附著於各種材質及各式不同形狀之軟、硬物件上,此外,添加之樹脂可作為發光材料之黏著劑,且由於樹脂為高固含量及高介電係數,藉以令發光層本身即具有絕緣的功能,可避免電極短路及電壓擊穿的現象,因此,本發明可節省習知介電層的施工及材料成本,以節省開發資源,極具有經濟效益。
另,本發明運用之物件可為導體材質或非導體材質,若物件為導體材質時,僅需將物件表面依序附著發光層及透明導電層,而若物件為非導體材質時,則必須將物件表面依序附著導電層、發光層及透明導電層,藉以運用之範圍廣泛,且若非導體材質之物件為透明狀或半透明狀時,還能形成雙面發光之特殊效果,以應用於穿戴裝置、移動工具或廣告宣傳等,達成安全警示及吸引目光之用途。
為便於說明本發明於上述發明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列舉說明之比例,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激發光結構100之製作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1) 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發光粉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並係由硫化鋅、硫化鈣或硫化鍶等其中之一者,添加錳、銅、鎂、釤、銪或螢光染色劑等至少其中之一者混合而成,而樹脂佔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其係作為發光材料之黏著劑,且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此外,樹脂係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等其中之一者,藉此,樹脂可係水性或油性樹脂,且其成膜乾燥方式可為熱固型或UV光固型。
(2) 將發光材料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300表面,例如金屬製品,待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10,而若對物件300有顏色上之需求,可於發光材料中添加少量油性或水性之色精或色漿。
(3) 將一透明導電層20附著於發光層10,而透明導電層20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且透明導電層20之方阻值係低於100歐姆,透光率係75%以上。
(4) 將一透明保護層30附著於透明導電層20,而透明保護層30係由具光澤或消光之樹脂或塗料製成,以做為保護電激發光結構100之保護層,而若需改色或上色,可於樹脂內添加少量油性或水性之色精或色漿,亦可添加其他之配料或助劑來產生不同效果,例如珍珠粉、亮片或消光劑等。
(5) 將物件300及透明導電層20分別連接一第一導電引線40及一第二導電引線41,該兩導電引線40、41為導電漿料、導電膠帶或FPC等其中之一者,並將該兩導電引線40、41以焊接、黏合或卡榫等方式,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400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發光層10產生亮光,而電源驅動器400可係提供直流或交流電源,轉換提供成交流電壓為20~200V,且頻率為60~3000hz之電力。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激發光結構100,如圖3所示,其係由上述之製作方法製成,而電激發光結構100其包含一發光層10、一透明導電層20、一透明保護層30、一第一導電引線40及一第二導電引線41,其中,發光層10係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300表面,透明導電層20係附著於發光層10相反於物件300之一側,透明保護層30係附著於透明導電層20相反於發光層10之一側,而第一導電引線40及第二導電引線41係分別連接物件300及透明導電層20,且該兩導電引線40、41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400之正負電極。
另,請參閱圖2所示,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提供另外一種電激發光結構200之製作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1) 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
(2) 將一導電層50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500表面,例如塑膠製品、玻璃製品或木製品等,而導電層50係由碳系列物質或金屬系列物質之導電漿料製成。
(3) 將發光材料附著於導電層50,待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10。
(4) 將一透明導電層20附著於發光層10。
(5) 將一透明保護層30附著於透明導電層20。
(6) 將導電層50及透明導電層20分別連接一第一導電引線40及一第二導電引線41,並將該兩導電引線40、41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400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發光層10產生亮光。
於此實施例中,發光材料、透明導電層20、透明保護層30及該兩導電引線40、41之組成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贅述。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激發光結構200,如圖4所示,其係由上述第二實施例之製作方法製成,而電激發光結構200其包含一導電層50、一發光層10、一透明導電層20、一透明保護層30、一第一導電引線40及一第二導電引線41,其中,導電層50係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500表面,發光層10係附著於導電層50相反於物件500之一側,透明導電層20係附著於發光層10相反於導電層50之一側,透明保護層30係附著於透明導電層20相反於發光層10之一側,而第一導電引線40及第二導電引線41係分別連接導電層50及透明導電層20,且該兩導電引線40、41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400之正負電極。
藉此,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100、200之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添加樹脂混合而成,藉以形成液態的發光材料可附著於各種材質及各式不同形狀之軟、硬物件300、500上,例如帽子、衣服或表面凹凸不平之物件等,如圖3所實施之物件300,其表面呈現為凹凸不平之波浪狀,圖4所實施之物件500,其表面則呈現為凹凸不平之斷面狀。
此外,添加之樹脂可作為發光材料之黏著劑,且由於樹脂為高固含量及高介電係數,藉以令發光層10本身即具有絕緣的功能,可避免電極短路及電壓擊穿的現象,因此,本發明可節省習知介電層的施工及材料成本,以節省開發資源,極具有經濟效益。
另,本發明運用之物件300、500可為導體材質或非導體材質,若為導體材質之物件300時,僅需將物件300表面依序附著發光層10、透明導電層20及透明保護層30,如圖3所示,而若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500時,則必須將物件500表面依序附著導電層50、發光層10、透明導電層20及透明保護層30,如圖4所示,藉此,本發明之電激發光結構100、200運用之範圍廣泛,且若非導體材質之物件500及導電層50皆為透明狀或半透明狀時,還能令物件500具有雙面發光之特殊效果,以應用於穿戴裝置、移動工具或廣告宣傳等,達成安全警示及吸引目光之用途。
再者,如圖5所示,即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激發光結構200運用於一頭戴裝置600之示意圖,且較佳者,頭戴裝置600為自行車安全帽,令本發明實施之物件500即係自行車安全帽之凹凸狀表面,而本發明可依頭戴裝置600之帽型結構訂製電源驅動器400之外觀尺寸,以將電源驅動器400安裝於頭戴裝置600上,藉以令使用者可主動式地控制電源驅動器400,令電激發光結構200發光與否。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已,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舉凡不違本發明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發明意欲保護之範疇。
100、200‧‧‧電激發光結構
300、500‧‧‧物件
400‧‧‧電源驅動器
600‧‧‧頭戴裝置
10‧‧‧發光層
20‧‧‧透明導電層
30‧‧‧透明保護層
40‧‧‧第一導電引線
41‧‧‧第二導電引線
50‧‧‧導電層
圖1係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第一實施例之製作方法流程圖。 圖2係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第二實施例之製作方法流程圖。 圖3係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第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第二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電激發光結構運用於頭戴裝置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a) 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該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該發光粉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該樹脂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該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         (b) 將該發光材料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上,待該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         (c) 將一透明導電層附著於該發光層;以及         (d) 將該物件及該透明導電層分別連接一導電引線,並將該兩導電引線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該發光層產生亮光。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更包含有將一透明保護層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之步驟,其位於該步驟(c)及步驟(d)之間,該透明保護層係由樹脂或塗料製成。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中,該樹脂係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等其中之一者,該發光粉係由硫化鋅、硫化鈣或硫化鍶等其中之一者,添加錳、銅、鎂、釤、銪或螢光染色劑等至少其中之一者混合而成,該透明導電層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且該透明導電層之方阻值係低於100歐姆,透光率係75%以上。
  4. 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其包含:         一發光層,其附著於一為導體材質之物件上,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該發光粉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該樹脂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該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         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該發光層相反於該物件之一側;         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相反於該發光層之一側;以及         兩導電引線,其分別連接該物件及該透明導電層,且該兩導電引線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該發光層產生亮光。
  5. 一種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a) 製備一液態之發光材料,該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該發光粉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該樹脂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該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         (b) 將一導電層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上;         (c) 將該發光材料附著於該導電層,待該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一發光層;         (d) 將一透明導電層附著於該發光層;以及         (e) 將該導電層及該透明導電層分別連接一導電引線,並將該兩導電引線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該發光層產生亮光。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更包含有將一透明保護層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之步驟,其位於步驟(d)及步驟(e)之間,該透明保護層係由樹脂或塗料製成。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中,該樹脂係醇酸類、丙烯酸類、環氧類、酚醛類、氨基類、硝基類、氯化橡膠類、聚氨酯類、氟碳類、聚矽氧烷類、乙烯樹脂類、聚酯類、聚碳酸酯類或加入官能基之改性樹脂等其中之一者,該發光粉係由硫化鋅、硫化鈣或硫化鍶等其中之一者,添加錳、銅、鎂、釤、銪或螢光染色劑等至少其中之一者混合而成,該透明導電層係由ITO導電漿、ATO導電液、石墨烯或奈米銀線製成,且該透明導電層之方阻值係低於100歐姆,透光率係75%以上,該導電層係由碳系列物質或金屬系列物質之導電漿料製成。
  8.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物件為透明狀或半透明狀。
  9. 一種電激發光結構,其包含:         一導電層,其附著於一為非導體材質之物件上;         一發光層,其附著於該導電層相反於該物件之一側,並係由一液態之發光材料成膜乾燥後形成,該發光材料係由發光粉及樹脂混合而成,其中,該發光粉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30%~50%,該樹脂佔該發光材料之重量百分比為50%~70%,且該樹脂之固含量為60%~80%,介電係數大於4;         一透明導電層,其附著於該發光層相反於該導電層之一側;         一透明保護層,其附著於該透明導電層相反於該發光層之一側;以及         兩導電引線,其分別連接該導電層及該透明導電層,且該兩導電引線可分別接設於一電源驅動器之正負電極,藉以施加電流激發該發光層產生亮光。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激發光結構,其中,該物件為透明狀或半透明狀。
TW105101956A 2016-01-22 2016-01-22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666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956A TWI666968B (zh) 2016-01-22 2016-01-22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956A TWI666968B (zh) 2016-01-22 2016-01-22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8229A true TW201728229A (zh) 2017-08-01
TWI666968B TWI666968B (zh) 2019-07-21

Family

ID=6018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956A TWI666968B (zh) 2016-01-22 2016-01-22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69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244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权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9037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京懋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镀式电致发光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4353A (en) * 1985-08-19 1987-08-04 Dunmore Corporation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t film laminate
DE4206668A1 (de) * 1991-03-05 1992-09-10 Bkl Inc Verbessert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EP1994577A1 (en) * 2006-03-03 2008-11-26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Electroluminescent arrangement
US7863612B2 (en) * 2006-07-21 2011-01-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DE102008062129A1 (de) * 2008-12-16 2010-06-17 Tesa Se Selbstklebriges Basispolymer für Elektrolumineszenzmassen
US8558447B2 (en) * 2009-03-31 2013-10-15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persion-typ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TWM524037U (zh) * 2016-01-22 2016-06-11 zhi-sheng Zhang 電激發光結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244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权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9037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京懋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镀式电致发光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6968B (zh) 2019-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2550B1 (ko) 전계 발광 디바이스와 그 제조 방법
US8541943B2 (en) Highly bright electroluminescent wire
CN101646277A (zh) 电致发光布
TWM575766U (zh) Electroluminescent sticker improvement
CA2944710C (en) Egress and/or flicker-free lighting device with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TWM524037U (zh) 電激發光結構
CN207233339U (zh) 一种透明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TW201728229A (zh) 電激發光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09487531U (zh) 多层光的电致发光结构
CN104507194B (zh) 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CN106455242A (zh) 一种石墨烯电致发光点阵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86975A (zh) 电致发光纤维
JP200013346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77396B (zh) Oled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M559512U (zh) 電激發光裝置
CN110034244A (zh)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M594018U (zh) 具延展發光結構的頭戴裝置
CN209201373U (zh) 电致发光装置
TWI724752B (zh) 應用具延展性的電致發光薄膜結構而製成的產品
TW202021808A (zh) 電致發光纖維
CN207818126U (zh) 一种点餐价目板
TW201931950A (zh) 電激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0384227B1 (ko) 전기, 전자기기용 제어판넬
CN205566697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发光触摸板、电子设备
US20060158099A1 (en) Thick-film electroluminescent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