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070U -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070U
TWM555070U TW106208152U TW106208152U TWM555070U TW M555070 U TWM555070 U TW M555070U TW 106208152 U TW106208152 U TW 106208152U TW 106208152 U TW106208152 U TW 106208152U TW M555070 U TWM555070 U TW M5550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odule
pressing device
upper cover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8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富宏
施得旭
繆金國
王茂進
Original Assignee
蘇州和鈞新能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蘇州和鈞新能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蘇州和鈞新能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55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07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示了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用以將電芯及上蓋裝配入鋁殼內,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壓緊模組,包括動力機構、在所述動力機構驅動下沿第一方向運動之壓緊機構;固定模組,具有可容納所述鋁殼之容納槽;其中,當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容置於所述容納槽內時,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另一可與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放置,所述動力機構可驅動所述壓緊機構沿所述第一方向運動預設位移量以使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壓緊整合,減少了人工作業之同時降低了電池產品之不良,優化了產線生產流程。

Description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電池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在當前之電池生產中,封裝電芯通常採用如是之步驟:手工將電芯插入殼體中,再將上蓋與殼體壓緊。在生產過程中,由於人工作業之不穩定性,存在電芯入殼後上蓋壓緊不到位從而造成電池品質不良等問題,同時需要花費大量之操作時間,不利於產線生產。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該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減少了人工作業之同時降低了電池產品之不良,優化產線生產流程。
為了實現前述創作目的之一,本創作一實施方式提供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用以將電芯及上蓋裝配入鋁殼內,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壓緊模組,包括動力機構、在所述動力機構驅動下沿第一方向運動之壓緊機構;固定模組,具有可容納所述鋁殼之容納槽;其中,當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容置於所述容納槽內時,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另一可與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放置,所述動力機構可驅動所述壓緊機構沿所述第一方向運動預設位移量以使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壓緊整合。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緊裝置包括控制模組,用以採集所述預設位移量並控制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壓緊機構運動所述預設位移量。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緊裝置包括用以支撐所述壓緊模組和所述固定模組之支架。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緊機構包括連接於所述動力機構之傳動架、用以與所述上蓋接觸之壓緊板、以及連接於所述傳動架和所述壓緊板之間之緩衝件,當所述壓緊板受到沿第二方向之作用力時,所述緩衝件可發生形變以使所述壓緊板相對所述傳動架沿所述第二方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緊板包括與所述上蓋接觸之壓緊面,所述壓緊面設置有用以壓緊時避讓所述上蓋電極柱之避讓槽。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氣缸和傳動軸,所述傳動軸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連接於所述傳動架,所述氣缸驅動所述傳動軸以帶動所述壓緊機構運動。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包括兩側板,所述兩側板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滑軌,所述傳動架兩端分別藉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一滑軌連接,當所述傳動架運動時,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第一滑軌上運動。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包括與所述壓緊機構相匹配之限位腔,當所述壓緊機構運動時,所述限位腔可限制所述壓緊板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上之至少部分運動趨勢。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緊裝置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支架上之推拉模組,所述推拉模組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在所述支架上於裝配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作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設置有第二滑軌,所述 第二滑軌上設置有可與所述固定模組配合安裝之第二滑塊,所述推拉模組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沿所述第二滑軌滑動。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藉使用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將電芯上蓋與鋁殼壓緊整合,減少了人工作業之同時降低了電池產品之不良,優化產線生產流程。
以下結合圖示及實施方式對本創作作進一步說明。
1000‧‧‧壓緊裝置
1100‧‧‧壓緊模組
1110‧‧‧動力機構
1111‧‧‧氣缸
1112‧‧‧傳動軸
1120‧‧‧壓緊機構
1121‧‧‧傳動架
1122‧‧‧壓緊板
1123‧‧‧緩衝件
1124‧‧‧壓緊面
1125‧‧‧避讓槽
1200‧‧‧固定模組
1210‧‧‧容納槽
1300‧‧‧控制模組
1400‧‧‧支架
1410‧‧‧側板
1411‧‧‧第一滑軌
1412‧‧‧第一滑塊
1420‧‧‧限位腔
1431‧‧‧第二滑軌
1432‧‧‧第二滑塊
1500‧‧‧推拉模組
2000‧‧‧上蓋
2100‧‧‧電極柱
3000‧‧‧鋁殼
4000‧‧‧電芯
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裝配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之立體圖。
圖3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壓緊板一角度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之前視圖。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之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創作中之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創作實施例中之圖式,對本創作實施例中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之實施例僅僅係本創作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之實施例。基於本創作中之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進步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之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創作保護之範圍。
此外,在不同之實施例中可能使用重複之標號或標示。該等重複僅為了簡單清楚地敘述本創作,不代表所討論之不同實施方式或結構之間具有任何關聯性。
下面參照圖式詳細描述本創作一實施例中之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和圖2所示,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1000,該壓緊裝置1000包括有壓緊模組1100和固定模組1200。其中,壓緊模組1100包括動力機構1110、在所述動力機構1110驅動下沿第一方向運動之壓緊機構1120;固定模組1200具有用以容納鋁殼3000之容納槽1210。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當鋁殼3000容置於所述容納槽1210內後,將 電芯4000放置於所述鋁殼3000內,並且將所述鋁殼3000和所述上蓋2000相對放置,所述動力機構1110可驅動所述壓緊機構1120沿所述第一方向運動預設位移量以使所述鋁殼3000和所述上蓋2000壓緊整合。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先將上蓋2000容置於所述容納槽1210內,將所述鋁殼3000和所述上蓋2000相對放置,再藉所述壓緊模組1100對所述鋁殼3000和上蓋2000壓緊整合。特別的,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係指a到a’之方向。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所述之壓緊裝置1000還包括有控制模組1300,用以採集所述預設位移量並控制所述動力機構1110驅動所述壓緊機構1120運動所述預設位移量,具體的,所述預設位移量係指為了將所述上蓋2000和鋁殼3000緊密壓合至正確位置,所述壓緊機構1120朝所述第一方向壓緊時,整個壓緊機構所需移動之距離。
所述壓緊裝置1000包括用以支撐所述壓緊模組1100和所述固定模組1200之支架1400,使所述壓緊裝置1000在工作時更加穩固。
進一步的,所述壓緊機構1120包括連接於所述動力機構1110之傳動架1121、用以與所述上蓋2000接觸之壓緊板1122、以及連接於所述傳動架1121和所述壓緊板1122之間之緩衝件1123;具體的,當所述壓緊板1122受到沿第二方向之作用力時,即在與所述上蓋2000接觸並施加予所述上蓋2000壓力時受到所述上蓋2000和鋁殼3000回饋之沿所述第二方向之作用力時,所述緩衝件1123可發生形變以使所述壓緊板1122相對所述傳動架1121沿所述第二方向運動,同時施加予所述傳動架1121與其運動方向相反之阻力,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為a’到a之方向;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緩衝件1123之作用主要藉兩個緩衝彈簧實現,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緩衝件1123之緩衝作用也可藉其他彈性件或能達到同樣目的之裝置實現,在此不作出特殊限定。
如圖3所示,進一步的,由於所述上蓋2000設置有與電芯4000之電極 相匹配之電極柱210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緊板1122包括與所述上蓋2000接觸之壓緊面1124,所述壓緊面1124設置有用以在壓緊工作時避讓所述電極柱2100之避讓槽1125,以使所述電極柱2100在壓緊時不會受損,進一步提高了電池產品之合格率和可靠性。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1000之動力機構1110包括有氣缸1111和傳動軸1112,所述傳動軸111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連接於所述傳動架1121,當所述氣缸1111工作時,可驅動所述傳動軸1112以帶動所述壓緊機構1120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1400包括有兩側板1410,兩側板1410上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滑軌1411,所述傳動架1121兩端分別藉第一滑塊1412與所述第一滑軌1411連接,當所述傳動架1121運動時,所述第一滑塊1412在所述第一滑軌1411上運動,進一步確保了整個壓緊機構1120能準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運動。
所述支架1400還包括有與所述壓緊機構1120相匹配之限位腔1420,當所述壓緊機構1120運動時,所述限位腔1420可限制所述壓緊板1122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上之至少部分運動趨勢,例如圖1中所示之b到b’或b’到b之位置,以避免在壓緊過程中所述壓緊板1122因產生晃動而造成電池產品不良。
進一步的,所述壓緊裝置1000還包括有設置於所述支架1400上之推拉模組1500,所述推拉模組1500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1200在所述支架1400上於裝配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具體的,所述裝配位置係指所述固定模組1200運動至所述容納槽1210中之鋁殼3000和上蓋2000位於所述壓緊機構1120之運動路徑上,同時能確保壓緊板1122與所述上蓋2000正確接觸壓合之位置,相應的,所述操作位置係指在裝入所述鋁殼3000或取出整合後之電池時不會與其他模組相干涉之位置。
為了使所述固定模組1200在所述支架1400上運動更為平滑,所述支架 1400設置有第二滑軌1431,所述第二滑軌1431設置有兩條且設置有可與所述固定模組1200配合安裝之第二滑塊1432,所述推拉模組1500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1200沿所述第二滑軌1431滑動。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實施例中提到之控制模組1300也用以同時控制所述壓緊模組1100和所述推拉模組1500來配合完成電芯入殼蓋板之壓緊工作,進一步優化了生產流程。
本創作之有益效果為:藉使用電芯4000入殼蓋板壓緊裝置1000將電芯4000上蓋2000與鋁殼3000壓緊整合,減少了人工作業之同時降低了電池產品之不良,優化產線生產流程。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例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之技術方案,說明書之這種敘述方式僅僅係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之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之其他實施例。
上文所列出之一系列之詳細說明僅僅係針對本創作之可行性實施例之具體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作之等效實施例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創作之保護範圍之內。
1000‧‧‧壓緊裝置
1100‧‧‧壓緊模組
1110‧‧‧動力機構
1111‧‧‧氣缸
1112‧‧‧傳動軸
1120‧‧‧壓緊機構
1121‧‧‧傳動架
1122‧‧‧壓緊板
1123‧‧‧緩衝件
1200‧‧‧固定模組
1210‧‧‧容納槽
1300‧‧‧控制模組
1400‧‧‧支架
1410‧‧‧側板
1431‧‧‧第二滑軌
1432‧‧‧第二滑塊
1500‧‧‧推拉模組
2000‧‧‧上蓋
3000‧‧‧鋁殼
4000‧‧‧電芯

Claims (10)

  1. 一種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用以將電芯及上蓋裝配入鋁殼內,其中,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壓緊模組,包括動力機構、在所述動力機構驅動下沿第一方向運動之壓緊機構;固定模組,具有可容納所述鋁殼之容納槽;其中,當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容置於所述容納槽內時,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另一可與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之其中之一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放置,所述動力機構可驅動所述壓緊機構沿所述第一方向運動預設位移量以使所述鋁殼和所述上蓋壓緊整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壓緊裝置包括控制模組,用以採集所述預設位移量並控制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壓緊機構運動所述預設位移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壓緊裝置包括用以支撐所述壓緊模組和所述固定模組之支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壓緊機構包括連接於所述動力機構之傳動架、用以與所述上蓋接觸之壓緊板、以及連接於所述傳動架和所述壓緊板之間之緩衝件,當所述壓緊板受到沿第二方向之作用力時,所述緩衝件可發生形變以使所述壓緊板相對所述傳動架沿所述第二方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壓緊板包括與所述上蓋接觸之壓緊面,所述壓緊面設置有用以壓緊時避讓所述上蓋電極柱之避讓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氣缸和傳動軸,所述傳動軸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連接於所述傳 動架,所述氣缸驅動所述傳動軸以帶動所述壓緊機構運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兩側板,所述兩側板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滑軌,所述傳動架兩端分別藉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一滑軌連接,當所述傳動架運動時,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第一滑軌上運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與所述壓緊機構相匹配之限位腔,當所述壓緊機構運動時,所述限位腔可限制所述壓緊板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上之至少部分運動趨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壓緊裝置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支架上之推拉模組,所述推拉模組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在所述支架上於裝配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其中,所述支架設置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上設置有可與所述固定模組配合安裝之第二滑塊,所述推拉模組可驅動所述固定模組沿所述第二滑軌滑動。
TW106208152U 2017-03-02 2017-06-05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TWM5550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9511.XU CN206558617U (zh) 2017-03-02 2017-03-02 电芯入壳盖板压紧装置
??201720199511.X 2017-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070U true TWM555070U (zh) 2018-02-01

Family

ID=6036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8152U TWM555070U (zh) 2017-03-02 2017-06-05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8617U (zh)
TW (1) TWM55507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1919A (zh) * 2017-12-20 2018-05-29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配设备
CN108494071B (zh) * 2018-05-29 2024-04-30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08723749A (zh) * 2018-05-29 2018-11-02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贴合装置
CN108963285A (zh) * 2018-06-05 2018-12-07 龚新科 一种锂电池箱盖压紧装置
CN110429342B (zh) * 2019-07-05 2020-09-25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电池盖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8617U (zh) 2017-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55070U (zh)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CN112077766B (zh) 一种粘接保压治具
CN108274763A (zh) 一种手机外壳和屏幕防水胶面压合装置
CN204585879U (zh) 薄件平整度整形机
CN210001176U (zh) 一种配合无人操作生产线的载具移动流水线装置
CN215707421U (zh) 一种贴膜机构
CN209649691U (zh) 一种翻转贴合机构
CN110576595B (zh) 一种曲面贴合设备及曲面贴合方法
CN104742387A (zh) 一种薄件平整度整形机
CN108995224B (zh) 亚克力面板组件粘接工装
CN214418591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CN113658926A (zh) 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219684384U (zh) 一种预点焊装置
CN110767930B (zh) 电池夹具及电池组装方法
CN110191595B (zh) 一种自动插接装置
CN210281188U (zh) 一种快速装夹对位的焊接治具
CN218006645U (zh) Fpc整形折弯装置
CN218227930U (zh) 一种上胶用贴附治具
CN215847848U (zh) 一种显示模组组装治具
CN220522994U (zh) 一种背胶激活机构
CN217495267U (zh) 带保压盒组屏的自动压屏装置
CN214979461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CN219985223U (zh) 一种方壳电池装配用涂胶装置
CN219224037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
CN219132146U (zh) 一种点胶压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