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071B -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071B
CN108494071B CN201810533506.7A CN201810533506A CN108494071B CN 108494071 B CN108494071 B CN 108494071B CN 201810533506 A CN201810533506 A CN 201810533506A CN 108494071 B CN108494071 B CN 108494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bile power
dispensing
sliding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35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071A (zh
Inventor
潘良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siter Power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siter Power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siter Power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siter Power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335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源制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激光焊接单元,用于电路板组件与电芯的焊接;第一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彼此焊接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电芯与下壳组装以得到半成品移动电源;初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进行检测;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与上壳组装以得到组装后的移动电源;次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移动电源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对移动电源的上料、焊接、涂胶、压合、检测等一体化全自动生产,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能高、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源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源的制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将电芯、电路板组件、上壳和下壳组装,以得到移动电源,故,对人力资源消耗大,劳动强度大,产能低、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产能低、生产效率低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激光焊接单元,用于电路板组件与电芯的焊接;第一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彼此焊接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电芯与下壳组装以得到半成品移动电源;初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进行检测;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与上壳组装以得到组装后的移动电源;以及次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移动电源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焊接单元包括激光焊接装置、用于裁切电芯的极耳的极耳裁切机构以及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极耳裁切机构转移至所述激光焊接装置的电芯转移机械手;所述极耳裁切机构包括裁切底板、用于放置电芯且与所述裁切底板滑动连接的裁切滑动台、用于驱动所述裁切滑动台滑动的裁切滑动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裁切底板的裁切支撑框体、设于所述裁切支撑框体的裁切下压气缸、设于所述裁切下压气缸的输出端的裁切刀以及设于所述裁切底板且与所述裁切刀相配合裁切的裁切座。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焊接装置包括激光焊接器、用于驱动所述激光焊接器移动的焊接器驱动机构、用于放置待焊接的电芯和电路板组件的焊接载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焊接载具移动的载具驱动机构;所述焊接器驱动机构包括焊接器滑轨、与所述焊接器滑轨滑动连接的焊接器滑动座、与所述焊接器滑动座相连的焊接器丝杠螺母、与所述焊接器丝杠螺母相配合的焊接器丝杠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焊接器丝杠轴转动的焊接器驱动电机;所述激光焊接器设于所述焊接器滑动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点胶压合单元包括用于压合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芯的第一压合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压合后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芯与下壳胶合上的第一点胶装置;所述第一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底座、用于固定下壳并能够使所述下壳相对所述第一点胶底座移动的下壳滑移装置及设置在所述下壳滑移装置上方并能够相对所述下壳滑移装置移动的下壳点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点胶底座表面的焊接件压合滑轨、滑设在所述焊接件压合滑轨上的焊接件定位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焊接件定位座上方并能够与所述焊接件定位座合模的焊接件压合座;所述第一点胶装置还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点胶底座上的下壳点胶滑轨,所述下壳滑移装置包括滑设在所述下壳点胶滑轨上的支撑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滑块上的支撑滑轨以及滑设在所述支撑滑轨上且用于固定所述下壳的下壳滑移座;所述下壳点胶组件包括两个下壳点胶头和用于使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相对所述下壳滑移座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设置在所述下壳滑移座上方且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的出胶口均朝向所述下壳滑移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具有顶侧、底侧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三侧相对,第二侧与第四侧相对;所述电路板组件上设置有发光部件和接口,所述接口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初检测单元包括:初检安装基板;至少一个电源定位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且与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的底侧表面抵顶的电源支撑座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三侧表面抵接的限位挡块,所述电源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初检安装基板上,所述限位挡块固定在所述电源支撑座上;至少一个测试装置,用于对所述电源支撑座上承载的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进行检测;初检机械手,用于取放所述电源支撑座上承载的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以及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其包括固定在所述初检安装基板上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横轨、滑动设置在所述横轨上的滑动平台、使所述滑动平台移动的平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支撑立柱、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纵轨、使所述纵轨移动的纵向驱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纵轨上的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以及使所述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移动的支架驱动组件,所述初检机械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压合单元包括:第二点胶装置,用于对半成品移动电源涂胶;自动送料装置,用于装载待压合的上壳;第二压合装置,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与涂胶后的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上壳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内的上壳移动至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上,所述上壳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送料装置与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之间;进出料装置,用以将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移动至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上,并在上壳与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后将二者取离所述第二压合装置。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对移动电源的上料、焊接、涂胶、压合、检测等一体化全自动生产,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能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焊接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裁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裁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裁切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点胶压合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点胶压合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点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检测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安装座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检机械手和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省略进出料装置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省略进出料装置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点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压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表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图示的第一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一纵向(图示的第二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的机架100以及设置在机架100上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依次且间隔设置的供料输送单元10、激光焊接单元20、第一点胶压合单元50、初检测单元60、第二点胶压合单元70、次检测单元80和中控单元单元40,中控单元单元40用于控制供料输送单元10、激光焊接单元20、第一点胶压合单元50、初检测单元60、第二点胶压合单元70、次检测单元80动作。
参见图1和2,供料输送单元10,其包括电芯配送装置101,用以装载和提供待装配的电芯2003,该电芯配送装置101设置在激光焊接单元20的左侧(图示的左侧)。
参见图3至6,激光焊接单元20,包括激光焊接装置210、用于裁切电芯2003极耳的极耳裁切机构30、以及用于将电芯2003从极耳裁切机构30转移至激光焊接装置210的电芯转移机械手;极耳裁切机构30包括裁切底板301、用于放置电芯2003且与裁切底板301滑动连接的裁切滑动台302、用于驱动裁切滑动台302滑动的裁切滑动驱动装置、设于裁切底板301的裁切支撑框体303、设于裁切支撑框体303的裁切下压气缸304、设于裁切下压气缸304的输出端的裁切刀305、以及设于裁切底板301且与裁切刀305相配合裁切的裁切座306。
具体地,激光焊接装置210用于将电芯2003上的极耳与电路板组件2002相连,为了保证极耳的长度满足焊接需求,在焊接前先利用极耳裁切机构30将电芯2003上的极耳裁切至预设长度;极耳裁切机构30裁切极耳的过程为:将电芯2003放置于裁切滑动台302上,裁切滑动驱动装置驱动裁切滑动台302向靠近裁切支撑框体303的方向运动,直至电芯2003上的极耳到达裁切刀305与裁切座306之间,再通过裁切下压气缸304驱动裁切刀305发生下压动作,实现裁切刀305与裁切座306相互配合将电芯2003上的极耳裁切,使得极耳长度满足预设要求;当电芯2003上的极耳为多个时还可实现将所有极耳裁切至同一长度。上述裁切滑动驱动装置具体可为丝杠副机构。
于本实施例中,在对极耳裁切之前还利用极耳整形机构将极耳整平,便于后续的裁切,极耳整形机构310与极耳裁切机构30类似,差别为将极耳裁切机构30上的裁切刀305替换为压块。
进一步地,激光焊接装置210包括激光焊接器201、用于驱动激光焊接器201移动的焊接器驱动机构、用于放置待焊接的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的焊接载具202、以及用于驱动焊接载具202移动的载具驱动机构;焊接器驱动机构包括焊接器滑轨203、与焊接器滑轨203滑动连接的焊接器滑动座204、与焊接器滑动座204相连的焊接器丝杠螺母、与焊接器丝杠螺母相配合的焊接器丝杠轴205、以及用于驱动焊接器丝杠轴205转动的焊接器驱动电机;激光焊接器201设于焊接器滑动座204。
具体地,激光焊接装置210对极耳与电路板组件2002的焊接过程为:板件上料装置将电路板组件2002输送至焊接载具202上,电芯转移机械手将完成裁切的电芯2003转移至焊接载具202上;待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与电芯2003同时放置在焊接载具202内,载具驱动机构将焊接载具202驱动至不同的焊接位,焊接器驱动机构驱动激光焊接器201对焊接载具202内的电芯2003与电路板组件2002焊接;当然也可为焊接器驱动机构驱动激光焊接器201到达各个焊接位对电芯2003与电路板组件2002焊接。上述板件上料装置可为机械手,机械手将电路板组件2002转移至焊接载具202内;上述载具驱动机构可为驱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丝杠副机构,进而实现输送焊接载具202至各个焊接工位;上述焊接器驱动机构可为丝杠副机构,带动焊接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当然,上述载具驱动机构也可为电机带动圆盘转动的方式,进而带动焊接载具202到达各个焊机工位。
继续参见图3至6,供料输送单元10还包括电芯上料机械手装置102,用以将电芯配送装置101的电芯2003抓取至极耳整形机构310,且在极耳整形机构310对电芯2003作业完成后将该电芯2003抓取至极耳裁切机构30进行裁切,并在裁切后将该电芯2003抓取至激光焊接装置210。
从图3至6可以看出,机架上还设置有电路板组件配送装置103和电路板组件送料装置104,电路板组件配送装置103用以装载和提供待装配的电芯2002,电路板组件送料装置104用以将该电芯2002抓取至激光焊接装置210中,并与电芯2003对齐。
参见图图7和8,该第一点胶压合单元50包括设置在机架10上的第一点胶基板50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点胶基板501上的第一压合装置502和第一点胶装置503;第一压合装置502用于压合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即用于压合相互焊接的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第一点胶装置503用于将第一压合装置502压合后的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粘附在下壳2001a上,其包括第一点胶底座5030、能够相对第一点胶底座5030移动且用于固定下壳2001a的下壳滑移装置5031及设置在下壳滑移装置5031上方并相对下壳滑移装置5031升降移动的下壳点胶组件5032。
该第一点胶装置503实现了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与下壳2001a的自动粘接,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用该设备可保证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与下壳2001a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二者分离,有效提高了粘接品质;该第一点胶压合单元50通过将第一压合装置502及第一点胶装置503集成于一体以实现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的自动压合和下壳2001a的自动点胶,既使得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满足平整度的要求,也实现了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2002和电芯2003与下壳2001a的自动粘接,操作过程无需人力,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高。
请继续参见图7和8,机架10上设置有下壳配送装置105、下壳送料装置106和电芯搬送装置107。电芯搬送装置107用以将经激光焊接装置210焊接后的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抓取至第一压合装置502内进行压合,并在压合后将该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移动至第一点胶装置503内。下壳配送装置105用以装载和提供待装配的下壳2001a,下壳送料装置106用以将该下壳2001a抓取至第一点胶装置503中,并在该下壳2001a与电芯2003和电路板组件2002粘合后抓取至初检测单元。
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合装置502包括设于第一点胶底座1表面的焊接件压合滑轨5021、滑设在焊接件压合滑轨5021上的焊接件定位座5022以及用于与焊接件定位座5022合模的焊接件压合座5023,焊接件压合座5023设置在焊接件定位座5022上方并相对焊接件定位座5022升降移动。
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点胶装置503还包括固设在第一点胶底座5030上且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下壳点胶滑轨5033,下壳滑移装置5031包括滑设在下壳点胶滑轨5033上的支撑滑块5034、设置在支撑滑块5034上且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的支撑滑轨5035以及滑设在支撑滑轨5035上且用于固定下壳2001a的下壳滑移座5036;下壳点胶组件5032包括两个下壳点胶头5037和用于使两个下壳点胶头5037沿垂直于第一点胶底座5030表面的方向相对下壳滑移座5036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5038,两个下壳点胶头5037设置在下壳滑移座5036上方且两个下壳点胶头5037的出胶口均朝向下壳滑移座5036设置。
图11至15为本实施例的初检测单元60的立体示意图,初检测单元60与次检测单元8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初检测单元60与次检测单元80的结构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初检测单元60的检测对象为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其未组装上壳2001b;次检测单元80的检测对象为移动电源200,其组装有上壳2001b。为方便叙述,下面结合附图仅对初检测单元60的结构作详细描述,次检测单元80结构不再重复赘述。
从图12可以看出,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具有顶侧200a、底侧200b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侧200c、第二侧200d、第三侧200e和第四侧200f,第一侧200c与第三侧200e相对,第二侧200d与第四侧200f相对,需要说明的是,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呈平放状态时,其朝上的一侧为顶侧200a,与之相对的朝下一侧为底侧200b,第一侧200c的表面、第三侧200e的表面为窄面,第二侧200d的表面、第四侧200f的表面为面积大于第一侧200c或第三侧200e表面面积的宽面。
参见图11至15,电路板组件2002上设置有发光部件和接口2005,接口2005显露于第一侧200c,发光部件用以显示电量和充放电的工作状态。接口2005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三个,分别为两个输出接口2005a和位于两输出接口2005a之间的输入接口2005b。
具体地,输入接口2005b为但不局限于Micro USB接口,输入接口2005b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组件2002的输入端,充电时,通过输入接口2005b为半成品移动电源200’进行充电;输出接口2005a为但不局限于USB接口,输出接口2005a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组件2002的输出端。
参见图11至15,本实施例的初检测单元60,其包括初检安装架601以及设置在该初检安装架601上并由其支撑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测试装置603、初检机械手604和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605。
参见图11至15,初检安装架601,包括初检安装基板6011,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设置有电源输送装置606,用以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移动,初检安装架601上分别形成有与电源输送装置606连接的一进料工位6012和一出料工位6013,进料工位6012用以接收流水线上由上一工序上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出料工位6013用于移送检测合格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下一工序。该电源输送装置606可以为安装在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并与流水线对接的独立的传送机构,也可以是流水线的一部分。电源输送装置606大致位于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605的横轨6051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之间,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605使初检机械手604往复运动于电源输送装置606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的电源支撑座6021之间,从而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在电源输送装置606和电源支撑座6021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输送装置606包括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源输送带组件6061,每个电源输送带组件6061均包括主动辊6062、从动辊6063、包绕在二者之间的输送带6065以及使输送带6065转动的主动辊驱动电机6064,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放置在输送带6065上,在主动辊驱动电机6064驱动下,输送带6065转动并带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
参见图11至15,本实施例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用于放置由初检机械手604抓取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并对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包括导轨6023、滑动座6024、滑动座驱动组件6025、电源支撑座6021和限位挡块6022,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放置在该电源支撑座6021上,且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底侧200b表面与电源支撑座6021的表面抵顶。限位挡块6022固定在电源支撑座6021上,并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第三侧200e表面抵接。导轨6023设置在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且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滑动座6024滑动设置在导轨6023上,滑动座驱动组件6025使滑动座6024移动,电源支撑座6021固定设置在滑动座6024上并由滑动座6024支撑,这样,在滑动座驱动组件6025的驱动下,滑动座6024带动电源支撑座602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朝向电源输送装置606移动时,便于初检机械手604取放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朝远离电源输送装置606移动时,与测试装置603对接并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检测。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四个,四个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初检机械手604能够对四个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分别进行上下料(即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取放),四个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形成四个待测工位,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约了作业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驱动组件6025包括丝杠60251和使丝杠60251转动的旋转电机60252,丝杠60251可转动地被保持在轴承组件6028上,滑动座6024具有套设在丝杠60251上且与丝杠60251螺纹连接的螺母部(图未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旋转电机60252的驱动下,丝杠60251旋转并驱动滑动座6024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由于丝杠机构的传动精准性高,这样,可提高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接口2005与测试装置603的插头的配合精度,及对接的稳定性。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6024通过滑块6026滑动设置在导轨6023上,导轨6023固定安装在滑动座6024的底部,这样,通过导轨6023和滑块6026的运动导向,滑动座6024的移动更加平稳,且导向精度高。
在又一实施例中,滑动座6024的底部可形成滑槽,滑动座6024通过滑槽设置在导轨6023上。
参见图11至15,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还包括侧向定位机构6027,用以对放置在电源支撑座6021上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居中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侧向定位机构6027包括定位挡块60271、整形推板60272和推板驱动件60273,定位挡块60271固定在电源支撑座6021上并用于与第二侧200d面抵接,整形推板60272用于与第四侧200f面抵顶,推板驱动件60273用于使整形推板60272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相对电源支撑座6021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侧向定位机构6027,在放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后,能够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位置进行整形和固定,以保持在对接作业时与测试装置603的插头准确对接;此外,采用可移动的整形推板60272和推板驱动件60273,即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摆放位置较偏,也能在整形推板60272的推顶下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摆正,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保证了对接精准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侧向定位机构6027可以是用于放置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定位槽,或者是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相对而设的两个定位挡块60271,又或者是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相对而设的两个整形推板60272。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推板驱动件60273为但不局限于推板气缸,推板气缸包括推板气缸本体60274和安装于推板气缸本体60274的推板气缸轴60275,推板气缸本体60274固定设置在电源支撑座6021一侧,整形推板60272固定设置在推板气缸轴60275上,推板气缸轴60275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这样,在放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后,通过推板驱动件60273的推板气缸轴60275伸出,使整形推板60272顶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从而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定位和夹紧。
具体地,定位挡块6027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定位挡块6027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电源支撑座6021表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挡块60271的安装槽60211,定位挡块6027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安装槽60211内。
参见图11至15,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还包括下压保持机构6029,用于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压紧在电源支撑座6021上,在本实施例中,下压保持机构6029包括固定支架60297、压顶块60291和压顶驱动件60292,固定支架60297固定设置在电源支撑座6021上,压顶块60291用于顶压电源支撑座6021上承载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顶侧200a上,压顶驱动件60292使压顶块60291相对固定支架60297升降运动。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下压保持机构6029还包括与压顶块60291固定连接的压顶安装座60293和与压顶安装座60293固定连接的压顶导向杆60294,固定支架60297上开设有供压顶导向杆60294穿过的导向孔(图未示)。压顶导向杆60294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压顶导向杆60294并排且间隔设置,压顶安装座60293与压顶块60291固定连接采用螺钉、焊接、黏接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连接固定,压顶导向杆60294的底端与压顶安装座60293可采用但不局限于螺纹方式连接固定。这样,采用压顶导向杆60294和压顶安装座60293,压顶块60291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保证了运动的平稳性。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压顶驱动件60292为但不局限于压顶气缸,压顶气缸包括压顶气缸本体60295和安装于压顶气缸本体60295的压顶气缸轴60296,压顶气缸本体60295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60297上,压顶安装座60293连接于压顶气缸轴60296,二者之间采用但不局限于螺纹方式连接固定,固定支架60297上开设有压顶气缸轴60296穿过的气缸轴通孔(图未示)。这样,压顶安装座60293与压顶驱动件60292之间以及压顶安装座60293与压顶导向杆60294之间均采用可拆除连接,以方便压顶安装座60293的更换和维护。
参见图11至15,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603,用于对电源支撑座6021上承载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进行检测,该初检安装架601上还设置有与测试装置603通信的上位机607和显示器608,测试装置603检测后将测试数值上传给上位机607,再由上位机607将该测试数值与预设数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检测合格与否进行判断,显示器608可将上位机607的分析判断结果进行显示,以供操作人员进行观测。
参见图11至15,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603的数量为但也不局限于四个,且与四个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分别一一对应,特别的是,每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与测试装置603,与其他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与测试装置603为不同步地检测,也就是说,在其中一个测试装置603进行检测时,其余的测试装置603均处于等待检测的状态,初检机械手604可对其余的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进行取放半成品移动电源200’。
参见图11至15,测试装置603包括设置在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且位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远离电源输送装置606一侧的测试安装座6031、用于与接口2005配合插拔的插头6032以及用于在接口2005与插头6032对接后检测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充放电的电学性能参数的电源测试仪6033,插头6032固定在测试安装座6031上,电源测试仪6033与插头603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头603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三个,分别为与输入接口2005b对应的第一插头6032a和与输出接口2005a对应的两个第二插头6032b,第一插头6032a的形状与输入接口2005b相匹配,第二插头6032b的形状与输出接口2005a相匹配。电源测试仪6033放置在初检安装架601上且位于初检安装基板6011下方,电源测试仪6033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分别为用于在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电芯2003充电时检测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电学性能参数的第一电源测试仪6033a和用于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电芯2003的放电时检测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电学性能参数的第二电源测试仪6033b,第一电源测试仪6033a与第一插头6032a电性连接并能够将检测的数值反馈给上位机607,第二电源测试仪6033b分别与两个第二插头6032b电性连接并能够将检测的数值反馈给上位机607,其中,电学性能参数包括充电最低电压参数、充电最高电压参数、充电电流(输入端)参数、充电截止电流参数、充电CV(恒压状态)电压参数、输出空载电压参数、输出满载电压参数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参见图11至15,测试装置603还包括光电感应器6034,用于感应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在本实施例中,光电感应器6034通过感应器安装支架6035固定在测试安装座6031上,且位于插头6032的上方,该光电感应器6034具有朝下设置的感光部6034a,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接口2005与测试安装座6031上的插头6032对接后,通过光电感应器6034的感光部6034a对电路板组件2002上的发光部件是否发光进行感应,若发光部件发光,则光电感应器6034检测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并对上位机607发出发光正常信号,上位机607则可根据该信号判断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合格;若发光部件未发光,光电感应器6034无法检测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并对上位机607发出发光异常信号,上位机607则可根据该信号判断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不合格。
参见图11至15,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还设置有电源移除装置609,用于移动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该电源移除装置609包括收料盒(图未示)和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该收料盒内的电源移除带组件,电源移除带组件均包括主动轮(图未示)、从动轮(图未示)、包绕在二者之间的移除带6091以及使移除带6091转动的主动轮驱动电机(图未示),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放置在移除带6091上,在主动轮驱动电机驱动下,移除带6091转动并带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
参见图11至15,初检机械手604,用于取放电源支撑座6021上承载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在本实施例中,初检机械手604包括双轴气缸6041和安装在该双轴气缸6041上的一对夹爪6042,在双轴气缸6041的作用下,夹爪6042可夹持和松开半成品移动电源200’。
参见图11至15,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605,用于驱动初检机械手604往复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与电源输送装置60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605包括横轨6051、滑动平台6052、平台驱动组件6053、支撑立柱6054、纵轨6055、纵向驱动组件6056、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6057和支架驱动组件6058,横轨6051固定在初检安装基板6011上且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滑动平台6052滑动设置在横轨6051上,平台驱动组件6053能够使滑动平台6052相对横轨6051在横轨6051延伸方向上移动,支撑立柱6054固定在滑动平台6052上并由滑动平台6052支撑,该支撑立柱6054自滑动平台6052的表面沿垂直该滑动平台6052表面的方向向上延伸至初检安装架601的顶部,纵轨6055滑动设置在支撑立柱6054上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纵向驱动组件6056能够使纵轨6055相对支撑立柱6054上下移动,纵向驱动组件6056为但不局限于丝杠组件,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6057滑动设置在纵轨6055上,支架驱动组件6058能够使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6057相对纵轨6055在纵轨6055延伸方向上移动,支架驱动组件6058为但不局限于丝杠组件,初检机械手604固定设置在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6057上。这样,采用平台驱动组件6053,能够使滑动平台6052相对横轨6051在横轨6051延伸方向上移动,以驱动初检机械手604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移动至与电源输送装置606上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对应的位置;采用纵向驱动组件6056,能够使纵轨6055相对支撑立柱6054上下移动,以驱动初检机械手604升降运动来实现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取放;采用支架驱动组件6058,能够使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6057相对纵轨6055在纵轨6055延伸方向上,以驱动初检机械手604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往复于电源定位固定装置602与电源输送装置606之间。
具体地,平台驱动组件6053包括平台主带轮60531、平台副带轮60532、包绕在二者之间的平台同步带60533以及驱动该平台主带轮60531转动的平台电机60534,滑动平台6052通过压板(图未示)啮合在同步带上,这样,通过平台电机60534的驱动带动平台同步带60533转动,从而使滑动平台6052移动。
参见图16至21,本实施例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70,包括第二点胶压合机架701、第二点胶装置702、自动送料装置703、第二压合装置704、上壳上料装置705和进出料装置706,第二点胶压合机架701上设置有进料拉带组件707和出料拉带组件708,进料拉带组件707自左向右(图示的左右方向)输送来自于上游设备所组装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经本实施例的第二点胶压合单元70组装后,再通过出料拉带组件708自左向右地将由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所组装得到的成品的移动电源传输给下游设备。
参见图16至21,本实施例的第二点胶压合机架701包括位于该第二点胶压合机架701左端的上料工位、位于上料工位一侧的点胶工位、位于点胶工位右侧的压合工位、位于点胶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的自动送料工位、位于压合工位右侧的空盘输送工位、位于空盘输送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的上壳2001b输送工位和位于第二点胶压合机架701右端的下料工位。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拉带组件707设置在上料工位,出料拉带组件708设置在下料工位,进料拉带组件707和出料拉带组件708均包括传送皮带和使传送皮带转动的传送电机。
参见图16至21,第二点胶装置702,设置在点胶工位上,用于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涂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包括下壳2001a和安装在该下壳2001a内的电芯2003,第二点胶装置702包括点胶支撑底座7021、导向滑板7022、滑动固定座7023、安装横梁7024、点胶平移支架7025、平移驱动组件(图未示)、点胶升降板7026、升降驱动组件7027以及第一点胶模组7028和第二点胶模组7029。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001a包括底板部2001a1和连接在底板部2001a1外周边的侧壁部2001a2,;导向滑板7022设置在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上且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滑动固定座7023用于放置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滑动固定座7023滑动设置在导向滑板7022上;安装横梁7024设置在点胶支撑底座7021上方向且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点胶平移支架7025,滑动设置在安装横梁7024;平移驱动组件,使点胶平移支架7025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相对安装横梁7024移动,平移驱动组件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点胶升降板7026可升降地设置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升降驱动组件7027使点胶升降板7026相对点胶升降板7026移动;第一点胶模组7028用于对电芯2003表面涂胶,第一点胶模组7028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模组7029用于对侧壁部2001a2的顶端涂胶,第二点胶模组7029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并位于第一点胶模组7028的一侧。该点胶支撑底座7021内设置有固定座驱动组件(图未示),用以驱动滑动固定座7023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相对导向滑板7022移动,固定座驱动组件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第一点胶模组7028涂胶时,通过滑动固定座7023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安装横梁7024下方的点胶工位,驱动点胶平移支架7025将第一点胶模组7028移动至电芯2003上方对应位置,先控制点胶升降板7026下降,再使第一点胶模组7028下降至合适的高度,然后控制滑动固定座7023移动,从而对电芯2003的上表面涂覆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的胶条;待第一点胶模组7028涂胶完成后,控制第一点胶模组7028上移复位,再驱动滑动固定座7023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安装横梁7024下方的点胶工位,第二点胶模组7029下降至合适的高度,并对侧壁部2001a2的顶端涂胶条。
参见图16至21,第一点胶模组7028包括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的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和固定在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上的两个第一点胶筒70282,两个第一点胶筒70282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呈L字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直部分70283和第一水平部分70284,第一竖直部分70283滑动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一点胶筒70282固定安装在第一水平部分70284上。
具体地,点胶升降板7026上设置有第一点胶轨道70261,第一点胶轨道70261沿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的第一竖直部分70283滑动设置在第一点胶轨道70261上,第一点胶模组7028还包括使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移动的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固定安装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为但不局限于气缸。
参见图16至21,第二点胶模组7029包括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的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和固定在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上的第二点胶筒7029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呈L字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竖直部分70293和第二水平部分70294,第二竖直部分70293滑动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筒70292固定安装在第二水平部分70294上。
具体地,点胶升降板7026上设置有第二点胶轨道70262,第二点胶轨道70262沿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的第二竖直部分70293滑动设置在第二点胶轨道70262上,第二点胶模组7029还包括使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移动的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固定安装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为但不局限于气缸。
参见图16至21,滑动固定座7023上设置有电源夹持组件70231,用于固定放置在滑动固定座7023上的待涂胶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夹持组件70231包括双轴气缸70232和安装在该双轴气缸70232上的一对夹持板70233。这样,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放入后,通过电源夹持组件70231将其固定,同时对其位置进行定位居中,能避免在滑动固定座7023移动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与滑动固定座702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影响点胶的精度。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夹持板70233的内侧表面固定有弹性橡胶件70234,用于与外壳的侧壁部2001a2外表面抵接。这样,能够夹紧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并能避免外壳破损。
参见图16至21,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7027包括以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的点胶丝杠70271、螺纹连接在点胶丝杠70271上的点胶螺母座70272以及与使点胶丝杠70271转动的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固定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点胶螺母座70272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固定,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为但不局限于电机,这样,采用丝杠传动机构,移动更加精确,从而提高了点胶的精度,保证了点胶质量。
参见图16至21,第二压合装置704,设置在压合工位上,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压合,包括压合导轨7041、压合下模板7042、初压机构7043和全压机构7044,在本实施例中,压合导轨7041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压合下模板7042具有压合槽70421,用于自下而上顺序放入涂胶后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压合下模板7042滑动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上;初压机构7043,用于顶压上壳2001b并使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初压机构7043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的延伸方向上;全压机构7044,用于将上壳2001b压设在下壳2001a上并消除二者之间的预设间隙,以压紧该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全压机构7044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的延伸方向上并与初压机构7043并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合前,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至压合导轨7041的右端(图示的右端),以接收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下壳2001a开口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压合槽70421内,再驱动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至压合导轨7041的左端(图示的左端),以接收上壳2001b,上壳2001b以其开口朝下的方式放置在压合槽70421内并位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之上,然后压合下模板7042自左向右依序经过初压机构7043、全压机构7044的压合,以得到压合后的移动电源200。
参见图16至21,初压机构7043包括初压支架70431、可升降设置在初压支架70431上且用于与压合下模板7042合模以顶压上壳2001b的初压上模板70432以及驱动初压上模板70432运动的初压驱动组件70433。在本实施例中,初压驱动组件70433包括初压连接轴70434、使初压连接轴70434转动的初压电机70435和套设在初压连接轴70434上的初压螺母座70436,初压电机70435固定在初压支架70431上,初压螺母座70436与初压上模板70432连接固定,初压螺母座70436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初压连接轴70434的外壁上形成有与初压螺母座70436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初压驱动组件70433进行伺服定位压装,初压电机70435带动初压连接轴70434转动,使连接有初压螺母座70436的初压上模板70432以第一速度向下移动,在移动至一半行程(即位于初始位置高度的一半高度时),初压电机70435降低转速,使初压上模板70432以小于第一速度的速度向下继续移动,并在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留有预设间隙时停止初压上模板70432的移动,从而对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的位置定位。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初压上模板70432包括初压基板和形成在初压基板底面的多个弹性凸包。这样,通过弹性凸包与上壳2001b的上表面的接触,形成多点接触,能够更好地对上壳2001b的位置进行对位。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初压支架70431具有多个初压导向柱70439,初压上模板70432通过初压直线轴承滑动连接于该初压导向柱70439上,从而可引导初压上模板70432的移动,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
参见图16至21,全压机构7044包括全压支架70441、可升降设置在全压支架70441上且用于与压合下模板7042合模以将上壳2001b与下壳2001a压合连接的全压上模板70442以及驱动全压上模板70442运动的全压动力件70443,全压动力件70443固定在全压支架70441上。在本实施例中,全压动力件70443为全压气缸,全压气缸通过全压连接轴与全压上模板70442连接固定。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气缸作为全压动力件70443,其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快速压合在压合下模板7042上,从而提高压合效率。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全压上模板70442包括全压基板和在与压合下模板7042时置入压合槽70421内的全压凸块,全压凸块凸设在全压基板底面中央。这样,通过全压凸块与上壳2001b的上表面的接触,形成面与面接触,能够更好地使上壳2001b与下壳2001a以及上壳2001b与电芯2003之间完全压合。
参见图16至21,压合下模板7042通过下模滑座7045滑动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上,下模滑座7045上设置有压合定位组件7046,压合定位组件7046包括用于抵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的压合定位推板70461以及使压合定位推板7046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的推板动力件,推板动力件固定在下模滑座7045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板动力件为但不局限于气缸,第二压合装置704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模滑座7045移动的滑座驱动组件7047,滑座驱动组件7047包括滑座丝杠、使滑座丝杠转动的滑座驱动电机以及螺纹连接在滑座丝杠上的滑座螺母块,滑座螺母块固定连接于下模滑座7045。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放入后,推板动力件驱动压合定位推板70461移动,并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定位和固定,滑座驱动组件7047可使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
参见图16至21,在本实施例中,压合下模板7042具有从压合槽70421的槽壁向上并向外倾斜延伸至压合下模板7042的引导斜面70422,移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上壳2001b放入压合槽70421时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及上壳2001b进行定位引导。
参见图16至21,在本实施例中,压合下模板7042于压合槽70421的四周形成有多个缺口70423,以便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及上壳2001b的取放。
参见图16至21,上壳上料装置705,用以将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移动至第二压合装置704上,上壳上料装置705设置在自动送料装置703与第二压合装置70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上料装置705包括上料底座7051、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上料底座7051上的第一摆臂7052、使第一摆臂7052转动的第一摆臂驱动电机(图未示)、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第一摆臂7052上的第二摆臂7053、使第二摆臂7053转动的第二摆臂驱动电机(图未示)、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第二摆臂7053上的上料机械手7054以及使上料机械手7054转动的上料机械手电机(图未示)。特别的是,上壳上料装置705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图未示),用以捕获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的图像,根据所捕获的上壳2001b图像数据来驱动上料机械手抓取位于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并将该上壳2001b移动并放置在第二压合装置704内。
参见图16至21,进出料装置706,用以将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第二压合装置704上,并在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压合后将二者取离第二压合装置704。在本实施例中,进出料装置706包括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的滑轨7061、第一搬运装置7062、第二搬运装置7063、第一搬运驱动组件(图未示)、第二搬运驱动组件(图未示),第一搬运装置7062滑动设置在滑轨7061上并用于拾取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第二搬运装置7063滑动设置在滑轨7061上并用于拾取压合后的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第一搬运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搬运装置7062移动;第二搬运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搬运装置7063移动。第一搬运装置7062与第二搬运装置706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搬运装置7062与第二搬运装置706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搬送机械手、使搬送机械手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的搬运纵向驱动组件、使搬送机械手升降的搬运升降驱动组件7027,搬运纵向驱动组件、搬运升降驱动组件7027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
具体地,进出料装置706还包括沿平行于滑轨706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进出料同步带7064,第一搬运驱动组件包括与进出料同步带7064啮合的第一搬运同步轮和使第一搬运同步轮转动的第一搬运电机,第一搬运电机固定于第一搬运电机;第二搬运驱动组件包括与进出料同步带7064啮合的第二搬运同步轮和使第二搬运同步轮转动的第二搬运电机,第二搬运电机固定于第二搬运电机。
从图1和2可以看出,本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还包括激光打标单元90,用于对移动电源进行激光打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焊接单元,用于电路板组件与电芯的焊接;
第一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彼此焊接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电芯与下壳组装以得到半成品移动电源,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具有顶侧、底侧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三侧相对,第二侧与第四侧相对,所述电路板组件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位于所述第一侧;
初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进行检测,所述初检测单元包括电源定位固定装置及测试装置,所述电源定位固定装置包括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座、驱动所述滑动座移动的滑动座驱动组件、用于放置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且与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的底侧表面抵顶的电源支撑座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三侧表面抵接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固定在所述电源支撑座上,所述电源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安装座、插头及电源测试仪,所述插头固定在所述测试安装座上,用于与所述接口配合插拔,所述电源测试仪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座驱动组件包括轴承组件、丝杠和使所述丝杠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被保持在所述轴承组件上,所述滑动座具有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螺母部,以提高所述接口与所述插头的配合精度及对接的稳定性;所述电源定位固定装置还包括侧向定位机构,用以对放置在所述电源支撑座上的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居中定位,所述侧向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挡块、整形推板和推板驱动件,所述定位挡块固定在所述电源支撑座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抵接,所述整形推板用于与所述第四侧抵顶,所述推板驱动件用于使所述整形推板相对所述电源支撑座移动;
第二点胶压合单元,用于将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与上壳组装以得到组装后的移动电源;以及
次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移动电源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焊接单元包括激光焊接装置、用于裁切电芯的极耳的极耳裁切机构以及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极耳裁切机构转移至所述激光焊接装置的电芯转移机械手;所述极耳裁切机构包括裁切底板、用于放置电芯且与所述裁切底板滑动连接的裁切滑动台、用于驱动所述裁切滑动台滑动的裁切滑动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裁切底板的裁切支撑框体、设于所述裁切支撑框体的裁切下压气缸、设于所述裁切下压气缸的输出端的裁切刀以及设于所述裁切底板且与所述裁切刀相配合裁切的裁切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焊接装置包括激光焊接器、用于驱动所述激光焊接器移动的焊接器驱动机构、用于放置待焊接的电芯和电路板组件的焊接载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焊接载具移动的载具驱动机构;所述焊接器驱动机构包括焊接器滑轨、与所述焊接器滑轨滑动连接的焊接器滑动座、与所述焊接器滑动座相连的焊接器丝杠螺母、与所述焊接器丝杠螺母相配合的焊接器丝杠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焊接器丝杠轴转动的焊接器驱动电机;所述激光焊接器设于所述焊接器滑动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压合单元包括用于压合彼此焊接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芯的第一压合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压合后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芯与下壳胶合上的第一点胶装置;所述第一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底座、用于固定下壳并能够使所述下壳相对所述第一点胶底座移动的下壳滑移装置及设置在所述下壳滑移装置上方并能够相对所述下壳滑移装置移动的下壳点胶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点胶底座表面的焊接件压合滑轨、滑设在所述焊接件压合滑轨上的焊接件定位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焊接件定位座上方并能够与所述焊接件定位座合模的焊接件压合座;所述第一点胶装置还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点胶底座上的下壳点胶滑轨,所述下壳滑移装置包括滑设在所述下壳点胶滑轨上的支撑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滑块上的支撑滑轨以及滑设在所述支撑滑轨上且用于固定所述下壳的下壳滑移座;所述下壳点胶组件包括两个下壳点胶头和用于使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相对所述下壳滑移座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设置在所述下壳滑移座上方且两个所述下壳点胶头的出胶口均朝向所述下壳滑移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检测单元包括:
初检安装基板,所述电源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初检安装基板上;
初检机械手,用于取放所述电源支撑座上承载的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以及
初检机械手驱动装置,其包括固定在所述初检安装基板上且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横轨、滑动设置在所述横轨上的滑动平台、使所述滑动平台移动的平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支撑立柱、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纵轨、使所述纵轨移动的纵向驱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纵轨上的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以及使所述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移动的支架驱动组件,所述初检机械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初检机械手安装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压合单元包括:
第二点胶装置,用于对半成品移动电源涂胶;
自动送料装置,用于装载待压合的上壳;
第二压合装置,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与涂胶后的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
上壳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内的上壳移动至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上,所述上壳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送料装置与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之间;
进出料装置,用以将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移动至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上,并在上壳与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后将二者取离所述第二压合装置。
CN201810533506.7A 2018-05-29 2018-05-29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Active CN108494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3506.7A CN108494071B (zh) 2018-05-29 2018-05-29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3506.7A CN108494071B (zh) 2018-05-29 2018-05-29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071A CN108494071A (zh) 2018-09-04
CN108494071B true CN108494071B (zh) 2024-04-30

Family

ID=6335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3506.7A Active CN108494071B (zh) 2018-05-29 2018-05-29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6063A (zh) * 2018-09-30 2019-01-01 深圳市鹏盈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质量检测机构
CN109093383A (zh) * 2018-09-30 2018-12-28 深圳市陀罗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后段工序高效自动组装工艺
CN109277759B (zh) * 2018-10-30 2024-03-19 韩冬年 电芯焊接及检测设备
CN109531026B (zh) * 2018-10-30 2024-02-09 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电芯电路板焊接检测机
CN110190005B (zh) * 2019-06-26 2024-04-19 罗海源 一种半导体共晶、点胶一体贴片机
CN110339977B (zh) * 2019-08-20 2024-03-12 郑州丰宏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百叶片、纤维轮打胶装置
CN112008276B (zh) * 2020-08-05 2022-11-29 温州市骏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铣刀焊接机的合金上料装置
CN113285295B (zh) * 2021-06-08 2023-05-12 苏州华兴欧立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线式自动顶升插拔结构
CN116871126B (zh) * 2023-09-06 2023-11-28 常州普雷特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刮胶板贴胶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067A (en) * 1989-02-24 1991-09-03 Caltec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lead acid batteries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lead-acid battery
CN101662037A (zh) * 2008-08-06 2010-03-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其的制造过程监测系统
CN102969525A (zh) * 2012-11-15 2013-03-13 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自动粘接系统
CN204621208U (zh) * 2015-05-20 2015-09-09 苏州和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极耳裁切机
CN106412791A (zh) * 2016-12-02 2017-02-15 东莞市纳声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扬声器自动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106829378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天津市天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生产线
CN206558618U (zh) * 2017-03-20 2017-10-13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裁切焊接设备
CN206558617U (zh) * 2017-03-02 2017-10-13 苏州和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入壳盖板压紧装置
CN206619651U (zh) * 2017-01-25 2017-11-07 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及装置
CN107801369A (zh) * 2017-11-29 2018-03-13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自动化生产工艺
CN208571639U (zh) * 2018-05-29 2019-03-01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067A (en) * 1989-02-24 1991-09-03 Caltec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lead acid batteries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lead-acid battery
CN101662037A (zh) * 2008-08-06 2010-03-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其的制造过程监测系统
CN102969525A (zh) * 2012-11-15 2013-03-13 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自动粘接系统
CN204621208U (zh) * 2015-05-20 2015-09-09 苏州和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极耳裁切机
CN106412791A (zh) * 2016-12-02 2017-02-15 东莞市纳声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扬声器自动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106829378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天津市天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生产线
CN206619651U (zh) * 2017-01-25 2017-11-07 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及装置
CN206558617U (zh) * 2017-03-02 2017-10-13 苏州和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入壳盖板压紧装置
CN206558618U (zh) * 2017-03-20 2017-10-13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裁切焊接设备
CN107801369A (zh) * 2017-11-29 2018-03-13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自动化生产工艺
CN208571639U (zh) * 2018-05-29 2019-03-01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071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071B (zh)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09531026B (zh) 移动电源电芯电路板焊接检测机
CN108445263B (zh) 自动检测装置
CN109277759B (zh) 电芯焊接及检测设备
CN108745780B (zh) 全自动点胶压合设备
CN104227422A (zh) 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生产线
CN110834931A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装配线
CN210865934U (zh) 牛角电容老化烤箱及全自动牛角电容过程监控老化机
CN110586516B (zh) 一种光纤接线端子及其生产方法
CN110031711B (zh) 一种小电机碳刷架检测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2621208B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组装的自动装配装置
CN202548248U (zh) 机械手式在线测试设备
CN111168390A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和装配的旋翼组装设备
CN211418722U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装配线
CN208571639U (zh)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5400960B (zh) 一种金属钽电容的整形测试编带设备
CN208459572U (zh) 移动电源检测装置
CN114243080B (zh) 电池上料涂胶设备
CN114212519B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208459571U (zh) 移动电源检测装置
CN110947648B (zh) 全自动牛角电容老化数据监控测试方法
CN208459573U (zh) 电源定位固定装置和移动电源检测装置
CN208459570U (zh) 移动电源检测装置
CN208459425U (zh) 自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