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9952U - 車用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車用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9952U
TWM549952U TW106209160U TW106209160U TWM549952U TW M549952 U TWM549952 U TW M549952U TW 106209160 U TW106209160 U TW 106209160U TW 106209160 U TW106209160 U TW 106209160U TW M549952 U TWM549952 U TW M5499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s
button
operating device
substrate
bas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9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成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9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9952U/zh
Publication of TWM549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9952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車用操作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操作設備,特別是指一種車用操作裝置。
目前市面上的機車所能執行的功能越來越多元化,配合現今智慧型裝置的發展,更是產生許多不同於傳統單純配合行駛的功能。特別是近年來大多數機車已用智慧儀表取代傳統的指針式儀表,因著操作模式的不同,自然產生例如開啟目錄、移動、選取等等的操作需求。
參閱圖1,為一現有的操作裝置1,包含一殼體11、一設置於該殼體11上且用以控制方向燈的復歸單元12、一設置於該殼體11上且位於該復歸單元12相對上方的按鈕單元13,及一設置於該殼體11上且位於該復歸單元12相對下方的啟動單元14。其中,該復歸單元12包括一得以左右撥動的操作件121,該操作件121往左或往右撥動時,會分別啟動左向和右向的方向燈,而該操作件121受到撥動而啟動對應功能後,即會自主復歸至原始的位置。另外,該按鈕單元13包括一個雙向按鈕130,該雙向按鈕130具有彼此一體連接的一上半部131以及一下半部132,該上半部131以及該下半部132分別電性連接於不同的作動接點,故得以產生不同的操作,例如配合目前智慧型儀表板的操作,即能分別產生功能選單之切換以及確定選擇的功能。
然而,由於該復歸單元12、該按鈕單元13,以及該啟動單元14是彼此上下間隔,使用者操作時的移動距離大,大幅影響操作的順暢度。另外,由於該雙向按鈕130的上半部131及下半部132是彼此一體連接,故相當容易造成誤觸,因而對使用者造成操作上的困擾。
[本新型欲解決之課題]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易於操作並能有效避免操作誤觸的車用操作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於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創作,一種車用操作裝置包含一底座單元,及一設置於該底座單元上的按鈕單元。該按鈕單元包括多個彼此相鄰排列的按鍵,及多個分別位於該多個按鍵下方的開關模組,至少其中一個按鍵具有一限制部,及一位於該限制部之相反側的作動部,按壓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該至少其中一個按鍵的開關模組。
另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創作,一種車用操作裝置包含一底座單元,及一設置於該底座單元上的按鈕單元。該按鈕單元包括多個彼此相鄰排列的按鍵,及多個分別位於該多個按鍵下方的開關模組,至少其中一個按鍵具有一限制部,及一位於該限制部之相反側的作動部,定義一個自該多個按鍵朝向該多個開關模組的行程方向,按壓該限制部時沿該行程方向移動的距離,小於按壓該作動部時沿該行程方向移動的距離,且該限制部不觸發任一個開關模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8項的創作,該按鈕單元的每一個按鍵都具有各別的該限制部,以及各別的該作動部,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所述按鍵的該開關模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9項的創作,每一個該開關模組具有一殼體部、一設置於該殼體部上的接點部,及多個電性連接於該接點部的接腳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0項的創作,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制部是接觸對應的限位柱。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1項的創作,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限制部與對應之限位柱的距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2項的創作,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位段接觸該基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3項的創作,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至少一限位段與該基板的距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4項的創作,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25項的創作,該按鈕單元包括三個按鍵,該三個按鍵之作動部的連線呈現一個三角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26項的創作,每一個按鍵具有二個彼此銜接且分別鄰近於另二個按鍵的交界邊,及一連接於該二個交界邊相反兩側的銜接邊,每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二個交界邊,而該作動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銜接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7項的創作,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適用於由一操作手指進行操作,其中,每二相鄰按鍵彼此的間隔小於所述操作手指的寬度。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8項的創作,定義該操作手指是自該按鈕單元的一近側往一相反於該近側的遠側操作,其中,該三個按鍵的其中兩個之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近側,另一個按鍵的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遠側。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9項的創作,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該作動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大於該限制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30項的創作,該按鈕單元還包括一安裝於該底座單元並供設置該多個開關模組的電路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31項的創作,該多個開關模組的殼體部是彼此平行設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32項的創作,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個圍繞出一供該按鈕單元設置之安裝空間,並具有多個凹槽的環繞壁,每一個按鍵具有多個形成於邊緣的鉤部,用以勾設於該環繞壁的凹槽而定位各別的按鍵。
[本新型之效果]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的創作中,當使用者按壓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該至少其中一個按鍵的開關模組,產生對應的功能;而當使用者操作時誤觸該限制部而按壓時,由於該開關模組並不會被觸發,故不會產生對應的功能。因此,在確實區分按壓後會產生功能之範圍的情況下,能有效避免使用者誤觸非要操作的按鍵。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18項的創作中,每一個按鍵都能確實區分得以產生對應功能的按壓範圍,故縱然使多個按鍵彼此緊鄰排列而節省空間,仍能避免使用者誤觸非要操作的按鍵。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19項的創作中,藉由模組化的該等開關模組,有效減少元件數量,並簡化元件的配置。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5、20、21項的創作中,藉由自該基板凸伸的該限位柱,限制該限制部的可按壓的程度,並與該作動部的按壓程度產生區隔,能令使用者得以依照按壓手感確認操作的情況,藉此優化操作的性能。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7、22、23項的創作中,藉由自每一按鍵朝向該基板凸伸的該限位段,限制該限制部的可按壓的程度,並與該作動部的按壓程度產生區隔,能令使用者得以依照按壓手感確認操作的情況,藉此優化操作的性能。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24項的創作中,同時藉由所述限位柱以及所述限位段的機制,達成限制該限制部的可按壓的程度,並與該作動部的按壓程度產生區隔的目的。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9、10、25、26項的創作中,明確區別該等按鍵按壓後可產生對應功能的範圍,以及設計來用以避免誤觸的範圍,還能避免按壓其中一個按鍵時對另一按鍵產生干涉。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1、12、27、28項的創作中,該等按鍵之間的間隔,以及遠近的配置皆是配合所述的操作手指而設計,確實能達成防誤觸以及易於操作的功能。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3、29項的創作中,能令使用者操作時較容易按壓到可產生功能的作動部。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4、30項的創作中,該等按鍵的該等開關模組皆是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藉此減少元件數量,並且簡化組裝的步驟。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5、31項的創作中,由於該等開關模組是以相同方向設置,故佔用空間相對較少,可形成相對較為緊密的配置。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32項的創作中,藉由該等鉤部的設計,能確實定位該等按鍵,防止該等按鍵在受到按壓時自該底座單元脫落。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與圖3,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底座單元2,及一設置於該底座單元2上的按鈕單元3。要先行說明的是,該第一實施例適於安裝於機車之把手(圖中未繪示)的一側,供騎乘者以手指按壓操作。
參閱圖2至圖4,該按鈕單元3包括三個彼此相鄰排列的按鍵31、三個分別對應該等按鍵31的開關模組32,及一安裝於該底座單元2並供設置該等開關模組32的電路板33。每一個按鍵31具有一位於朝向另一按鍵31之一側的限制部311、一位於該限制部311之相反側的作動部312、二個彼此銜接且分別鄰近於另二個按鍵31的交界邊318,及一連接於該等交界邊318相反兩端的銜接邊319,每一個按鍵31的該限制部311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等交界邊318,而該作動部312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銜接邊319,並且實質位於該等開關模組32的上方。其中,該等案件的該等作動部312的連線是呈現一個三角形,藉此區隔該等按鍵31的設置範圍,但實際實施時,該等按鍵31的數量並不以三個為限,排列的方式亦可依據功能的安排需求而自由配置。每一個該開關模組32具有一殼體部321、一設置於該殼體部321上的接點部322,及二電性連接於該接點部322的接腳部323。該等開關模組32的該等殼體部321是彼此平行設置,而每一開關模組32的該等接腳部323是連接於該電路板33上,藉此使該等開關模組32佔據較少的空間,也簡化該按鈕單元3的整體配置。
參閱圖4與圖5,該底座單元2包括一個圍繞出一供該按鈕單元3設置之安裝空間200的環繞壁20、一位於該安裝空間200中基板21,及多個自該基板21凸伸的限位柱22。該環繞壁20具有多個凹槽201,而每一個按鍵31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312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32凸伸的連動段313,及多個形成於邊緣且用以分別勾設於該等凹槽201而定位各別之按鍵31的鉤部315。該連動段313用以在該作動部312受到按壓時對對應開關模組32之接點部322施力,直到觸發所述接點部322,以產生對應的操作功能。而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等開關模組32是採用該等接點部322受到按壓觸發後即會產生單次功能的機制。而該等鉤部315配合勾設定位於該等凹槽201的設計,得以防止該等按鍵31在受到按壓時自該底座單元2脫落。該作動部312與該基板21的距離L1,是大於該限制部311與該基板21的距離L2,藉此能讓使用者在不依靠視覺的情況下,更容易以觸覺的方式判斷該作動部312的位置,使得該按鈕單元3更易於操作。其中,按壓任一個按鍵31之作動部312時,該連動段313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32之接點部322,直到觸發而產生功能的距離D1,大於該限制部311與對應之限位柱22的距離D2。定義一個自該等按鍵31朝向該等開關模組32的行程方向A,當使用者如圖6所示地沿該行程方向A按壓任一個該按鍵31的該作動部312時,該連動段313會施力於對應該按鍵31之該開關模組32的接點部322,直到觸發而產生所設計的操作功能;而當使用者如圖7所示地沿該行程方向A按壓該按鍵31的該限制部311時,由於該限制部311與該等限位柱22的距離D2,是小於該連動段313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32之接點部322,直到觸發而產生功能的距離D1,故該限制部311會先接觸該等限位柱22,該連動段313則不會觸發對應的開關模組32。除此之外,由於當使用者按壓該等限制部311時沿該行程方向A移動的距離,是小於按壓該作動部312時沿該行程方向A移動的距離,故會在短距離內受到該等限位柱22的支撐力,相較於按壓該等作動部312的手感而言,除了按壓該按鍵31時的下陷程度較小之外,也會明顯感受到無法繼續按壓的觸感,因而得以讓按壓到所述限制部311與所述作動部312的手感產生明顯差異。
參閱圖8,為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每一個該按鍵31還具有二自該限制部311朝向該基板21凸伸的限位段314。其中,每一個該按鍵31的該連動段313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32之接點部322直到觸發功能所按壓的距離W1,大於該等限位段314與該基板21的距離W2。當使用者如圖9所示地沿該行程方向A按壓任一個該按鍵31的作動部312時,該連動段313會觸發對應該按鍵31之該開關模組32的接點部322,產生所設計的操作功能;而當使用者如圖10所示地沿該行程方向A按壓該按鍵31的該限制部311時,由於該等限位段314與該基板21的距離W2,是小於該連動段313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32之接點部322直到觸發而產生功能的距離W1,故該等限位段314會先接觸該基板21,該連動段313則不會觸發對應的開關模組32。而在按壓手感的差異上,由於按壓該限制部311時沿該行程方向A移動的距離,小於按壓該作動部312時沿該行程方向A移動的距離,故如圖8至圖10所呈現的實施態樣,同樣能讓按壓到所述限制部311與所述作動部312的手感產生明顯差異。
參閱圖11,為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如圖4所示,該按鈕單元3包括三個按鍵31,且每一個按鍵31是另兩個按鍵31各自鄰近,考量到所要達成之避免誤觸的功能,必須在每一個按鍵31之限制部311的底部,也就是鄰近於另兩個按鍵31的底部各自設置得以限制該限制部311之按壓範圍的結構。如圖11所示地,限制該等限制部311之按壓範圍的結構,並不限於只能選用所述的限位柱22或所述的限位段314當中的其中一種,該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及該第二實施例的差別即在於:可以配合其他搭配元件的既定設計,同時採用所述的限位柱22以及所述的限位段314,並可依據需求設置於不同的位置,同樣能達成限制該限制部311之按壓的下陷程度,以區別出按壓手感的效果,且更容易能配合其他的搭配元件。
以下以實際操作的方式,說明該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所能達成的功效。參閱圖12與圖13,首先要說明的是,為了區隔該按鈕單元3的該三個按鍵31以利於清楚說明,故在後續各圖中是將圖中靠近右側之該等按鍵31定義為按鍵(A)31A,而另一個按鍵31則定義為按鍵(B)31B。另外,再定義使用者的一操作手指9是自該按鈕單元3的一近側301往一相反於該近側301的遠側302操作,其中,該等按鍵(A)31A的作動部311是靠近所述的近側301,另一個按鍵(B)31B的作動部311是靠近所述的遠側302,如圖中所示地,每二相鄰按鍵31彼此的間隔是小於所述操作手指9的寬度。
要特別說明的是,如圖13所示,使用者之操作手指9須以與圖12之相反方向進行操作時,為了達成相同的操作便利性,則該按鈕單元3的該等按鍵31的排列方式,則可配合操作需求,以如圖12所示之左右鏡射方式排列。
參閱圖12與圖14,當使用者如圖12所示地確實按壓該按鍵(A)31A的作動部312,或如圖14所示地按壓該按鍵(B)31B的作動部312時,對應該等作動部312之位置的該等開關模組32會被觸動,故得以確實產生對應的操作功能。而如圖14所示地,雖然使用者的該操作手指9按壓該按鍵(B)31B的該作動部312時,該操作手指9的一部分會按壓到該等按鍵(A)31A,但此時該操作手指9與該等按鍵(A)31A重疊的範圍屬於無效範圍Z0,也就是該等按鍵(A)31A的限制部311,故不會使該等按鍵(A)31A觸發對應之開關模組32。
參閱圖15,若當使用者如圖15所示地誤壓到無效範圍Z1,也就是該按鍵(A)31A與該按鍵(B)31B的該等限制部311時,除了因該等限制部311不會觸動該等開關模組32,故不會觸動任何操作功能外,還會因按壓該等限制部311之下陷程度的不同,得知自己已經誤觸到所述的無效範圍Z1,故能即時調整按壓位置而進行所需的按壓操作。
參閱圖16與圖17,當使用者自該近側301朝向該遠側302而欲操作該按鍵(B)31B時,雖然難免會因些許偏差而誤觸到該按鍵(A)31A的限制部311,甚至是該按鍵(B)31B自身的限制部311之一部分,也就是按壓到如圖16所示的受限範圍Z2,以及如圖17所示的受限範圍Z3。但透過只要確實按壓該作動部312才會觸發所需功能,以及與該按鍵(B)31B相鄰之該等限制部311的設計,使用者縱然有些許偏差而誤觸該等按鍵(A)31A,仍能成功觸發該按鍵(B)31B的功能,且不觸發到誤觸之該等按鍵(A)31A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能藉由每一個按鍵31之該限制部311與該作動部312的設計,讓使用者更易於操作,並配合多個按鍵31彼此配置的位置,以及按壓時所述限制部311及所述作動部312產生的手感差異,防止使用者誤觸,引導使用者按壓欲操作之按鍵31的該作動部312而產生欲執行的功能,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底座單元
20‧‧‧環繞壁
200‧‧‧安裝空間
201‧‧‧凹槽
21‧‧‧基板
22‧‧‧限位柱
3‧‧‧按鈕單元
301‧‧‧近側
302‧‧‧遠側
31‧‧‧按鍵
31A‧‧‧按鍵(A)
31B‧‧‧按鍵(B)
311‧‧‧限制部
312‧‧‧作動部
313‧‧‧連動段
314‧‧‧限位段
315‧‧‧鉤部
318‧‧‧交界邊
319‧‧‧銜接邊
32‧‧‧開關模組
321‧‧‧殼體部
322‧‧‧接點部
323‧‧‧接腳部
33‧‧‧電路板
9‧‧‧操作手指
A‧‧‧行程方向
D1‧‧‧距離
D2‧‧‧距離
L1‧‧‧距離
L2‧‧‧距離
W1‧‧‧距離
W2‧‧‧距離
Z0‧‧‧無效範圍
Z1‧‧‧無效範圍
Z2‧‧‧受限範圍
Z3‧‧‧受限範圍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一現有的操作裝置;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 圖3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組裝完成的情況; 圖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一按鈕單元; 圖5是一剖視圖,說明該按鈕單元的其中一個按鍵的一限制部及一作動部; 圖6與圖7皆是示意圖,輔助圖5分別說明按壓該作動部與該限制部的情況; 圖8是一剖視圖,說明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 圖9與圖10皆是示意圖,輔助圖8分別說明按壓該作動部與該限制部的情況; 圖11是一剖視圖,本新型車用操作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 圖12是一示意圖,說明使用者按壓該按鈕單元之其中一個按鍵而產生對應之操作功能的情況; 圖13是一示意圖,說明該按鈕單元的該等按鍵亦可左右鏡射配置; 圖14是一示意圖,說明使用者按壓該按鈕單元的其中一個按鍵而產生對應之操作功能,並能防止誤觸其他按鍵的情況; 圖15是一示意圖,說明使用者按壓該等按鍵之限制部的情況;及 圖16與圖17皆是示意圖,說明使用者操作該按鈕單元時所能產生之防止誤觸的功能。
2‧‧‧底座單元
3‧‧‧按鈕單元
31‧‧‧按鍵
311‧‧‧限制部
312‧‧‧作動部

Claims (32)

  1. 一種車用操作裝置,包含: 一底座單元;及 一按鈕單元,設置於該底座單元上,並包括多個彼此相鄰排列的按鍵,及多個分別位於該多個按鍵下方的開關模組,至少其中一個按鍵具有一限制部,及一位於該限制部之相反側的作動部,按壓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該至少其中一個按鍵的開關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的每一個按鍵都具有各別的該限制部,以及各別的該作動部,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所述按鍵的該開關模組。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該開關模組具有一殼體部、一設置於該殼體部上的接點部,及多個電性連接於該接點部的接腳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制部是接觸所述的限位柱。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限制部與對應之限位柱的距離。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位段接觸該基板。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至少一限位段與該基板的距離。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包括三個按鍵,該三個按鍵之作動部的連線呈現一個三角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二個彼此銜接且分別鄰近於另二個按鍵的交界邊,及一連接於該二個交界邊相反兩端的銜接邊,每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二個交界邊,而該作動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銜接邊。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適用於由一操作手指進行操作,其中,每二相鄰按鍵彼此的間隔小於所述操作手指的寬度。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適用於由一操作手指進行操作,定義該操作手指是自該按鈕單元的一近側往一相反於該近側的遠側操作,其中,該三個按鍵的其中兩個之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近側,另一個按鍵的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遠側。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該作動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大於該限制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還包括一安裝於該底座單元並供設置該多個開關模組的電路板。
  15. 如請求項3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開關模組的殼體部是彼此平行設置。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個圍繞出一供該按鈕單元設置之安裝空間,並具有多個凹槽的環繞壁,每一個按鍵具有多個形成於邊緣的鉤部,用以勾設於該環繞壁的凹槽而定位各別的按鍵。
  17. 一種車用操作裝置,包含: 一底座單元;及 一按鈕單元,設置於該底座單元上,並包括多個彼此相鄰排列的按鍵,及多個分別位於該多個按鍵下方的開關模組,至少其中一個按鍵具有一限制部,及一位於該限制部之相反側的作動部,定義一個自該多個按鍵朝向該多個開關模組的行程方向,按壓該限制部時沿該行程方向移動的距離,小於按壓該作動部時沿該行程方向移動的距離,且該限制部不觸發任一個開關模組。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的每一個按鍵都具有各別的該限制部,以及各別的該作動部,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觸發對應所述按鍵的該開關模組。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該開關模組具有一殼體部、一設置於該殼體部上的接點部,及多個電性連接於該接點部的接腳部。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制部是接觸所述的限位柱。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限制部與對應之限位柱的距離。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時,該限位段接觸該基板。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一自該作動部朝向對應之開關模組凸伸的連動段,按壓任一個按鍵的該作動部時,該連動段施力於對應開關模組之接點部,且使對應之接點部觸發的按壓距離,大於該至少一限位段與該基板的距離。
  24.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及多個自該基板分別朝向該多個按鍵之限制部凸伸的限位柱,每一個按鍵還具有至少一自該限制部朝向該基板凸伸的限位段。
  25.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包括三個按鍵,該三個按鍵之作動部的連線呈現一個三角形。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每一個按鍵還具有二個彼此銜接且分別鄰近於另二個按鍵的交界邊,及一連接於該二個交界邊相反兩端的銜接邊,每一個按鍵的該限制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二個交界邊,而該作動部的位置是對應自身的該銜接邊。
  27.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適用於由一操作手指進行操作,其中,每二相鄰按鍵彼此的間隔小於所述操作手指的寬度。
  28. 如請求項25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適用於由一操作手指進行操作,定義該操作手指是自該按鈕單元的一近側往一相反於該近側的遠側操作,其中,該三個按鍵的其中兩個之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近側,另一個按鍵的作動部是靠近所述的遠側。
  2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基板,該作動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大於該限制部之頂端與該基板的距離。
  3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按鈕單元還包括一安裝於該底座單元並供設置該多個開關模組的電路板。
  3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開關模組的殼體部是彼此平行設置。
  32.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車用操作裝置,其中,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個圍繞出一供該按鈕單元設置之安裝空間,並具有多個凹槽的環繞壁,每一個按鍵具有多個形成於邊緣的鉤部,用以勾設於該環繞壁的凹槽而定位各別的按鍵。
TW106209160U 2017-06-23 2017-06-23 車用操作裝置 TWM549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9160U TWM549952U (zh) 2017-06-23 2017-06-23 車用操作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9160U TWM549952U (zh) 2017-06-23 2017-06-23 車用操作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9952U true TWM549952U (zh) 2017-10-01

Family

ID=6101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9160U TWM549952U (zh) 2017-06-23 2017-06-23 車用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99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217A (zh) * 2021-10-26 2021-12-24 广东高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操作装置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217A (zh) * 2021-10-26 2021-12-24 广东高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操作装置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2999A (en)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TW528940B (en) Low profile joystick and switch
US9229538B2 (en) Information input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660527B2 (ja) 入力装置
CN114005694A (zh) 按键开关
TWI690843B (zh) 電子裝置及其模式切換方法
TWM549952U (zh) 車用操作裝置
JP4730171B2 (ja) プッシュ・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US9715976B2 (en) Keyboard device
TWI373780B (en) Button structure
JP2003510715A (ja) 電子機器のためのキーボード
CN206877877U (zh) 车用操作装置
US5516991A (en) Multiple position manual switch
JP2008146980A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装置
CN211265282U (zh) 触摸式方向盘开关
CN215377274U (zh) 一种怀挡手柄的开关结构
CN101482763A (zh)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组件
CN218786055U (zh) 一种代步车的指令输入装置及代步车
JP3902076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220067395U (zh) 汽车方向盘开关触控结构
JPH0451389Y2 (zh)
JPH07261897A (ja) 自照式キースイッチ
JPH0553076U (ja) キースイッチ
WO2009139297A1 (ja) 静電容量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US20120199448A1 (en) Short-travel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