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6613U - 屏蔽罩組件 - Google Patents

屏蔽罩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6613U
TWM546613U TW106201526U TW106201526U TWM546613U TW M546613 U TWM546613 U TW M546613U TW 106201526 U TW106201526 U TW 106201526U TW 106201526 U TW106201526 U TW 106201526U TW M546613 U TWM546613 U TW M5466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sheet
shield assembly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1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u-Qian Lu
hui-xuan Yang
Chih-Yun Teng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Taiwan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Taiwan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Taiwan Ltd
Priority to TW106201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6613U/zh
Publication of TWM54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6613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屏蔽罩組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屏蔽罩組件,特別是指一種包含遮光薄片的屏蔽罩組件。
大陸專利申請號CN201320597357揭露一種導光組件和電子設備,其包括:至少兩個並排設置的導光管,及至少一設置於相鄰的該兩導光管之間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被構造成阻止在相鄰的兩個導光管中的一個導光管中傳輸的光照射到另一導光管中。在其中一實施例中,遮光件貼附在相鄰的二個導光管的二個相對的側表面中的至少一個側表面上,且遮光件可以透過模製、黏合等方式貼附在導光管上。在其中另一實施例中,遮光件一體地固定在至少一個連接件上,並且每個遮光件設置在相鄰的二個導光管之間而且不與導光管直接接觸。然而,該遮光件是透過模製成型的,因此當導光管的尺寸不同時,需要另外製造。
又,大陸專利申請號CN200920006824.4 (台灣對應案證書號M366809 )揭露一種連接器之導光結構改良,其包含一具有多個導光柱的導光單元,以及包覆於各導光柱外部之遮蔽單元。其中,該遮蔽單元至少包括有一包覆於各導光柱外部之反射層,及一層疊於該反射層上之吸光層,該反射層可為鋁或銀之材質,而該吸光層可為有色漆。一般來說,該反射層與該吸光層是採用噴漆或塗漆的方式額外加工處理,塗佈的厚度不僅不好控制,且還會增加製造工序及成本。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包含遮光薄片的屏蔽罩組件,該遮光薄片可簡易製造以配合不同結構的導光管。
於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屏蔽殼體、導光件,及至少一遮光薄片。該屏蔽殼體包括一前側、一後側、一頂壁,及兩側壁,該頂壁位於該前側與該後側之間,該兩側壁分別連接該頂壁且彼此左、右間隔,且該屏蔽殼體形成有至少一插接空間。該導光件包括多個位於該屏蔽殼體之頂壁上方的導光管。該至少一遮光薄片設置於該導光件的各該導光管的上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屏蔽罩組件還包含散熱件,該散熱件設置於該屏蔽殼體的頂壁上並包括多個向上凸伸的散熱柱體,該導光件的各該導光管具有位於該等散熱柱體之間的一前段部以及朝下彎曲且位於該屏蔽殼體的後側的一後段部,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形成有多個分別供該散熱件的該等散熱柱體穿伸的穿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為非透光的材料所製。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包括一朝向該導光件的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光反射層。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第一表面設置有黏著劑,該黏著劑將該至少一遮光薄片黏附於對應的該等導光管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最外側的二個導光管的外側面之方向延伸的側折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在每一穿孔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之方向延伸且位於對應的導光管的側面的下折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後側形成有一向下彎折的延伸部,該延伸部位於該等導光管的後段部的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後側形成有一向後水平延伸且超過該等導光管之後段部的延伸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朝該導光件之方向延伸的一前側折片及一後側折片,且該前側折片與該後側折片設置有黏著劑,該黏著劑將該等前側折片及該等後側折片黏附於該屏蔽殼體的該兩側壁。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屏蔽罩組件還包含至少一後遮蓋件,該後遮蓋件包括一頂板部、一後板部,及兩側板部,該頂板部蓋設於該至少一遮光薄片,該後板部由該頂板部朝下彎折延伸並蓋設於該等導光管的後段部,該兩側板部分別連接於該頂板部及後板部的左右兩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後遮蓋件還包括多個隔板部,該等隔板部彼此間隔地設置於該兩側板部之間且各該隔板部位於對應之相鄰的兩導光管的後段部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後遮蓋件的頂板部形成有多個供該散熱件的該等散熱柱體穿伸的通孔。
本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由於遮光薄片的價格便宜,且可簡易地裁切出任何所需的形狀,使得該遮光薄片容易配合不同結構的導光管或不同佈局的導光管構造,達到遮蔽光源朝外照射的功效。再者,該遮光薄片形成有多個分別供該散熱件的該等散熱柱體穿伸的穿孔,如此有助於維持該散熱件應有的散熱效能。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下列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新型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非用來限制本新型。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屏蔽殼體1、兩散熱件2、一夾具3、兩導光件4,及兩遮光薄片5。
該屏蔽殼體1包括一前側11、一後側12、一頂壁13、兩側壁14,及一隔板15。該後側12與該前側11相對,該頂壁13位於該前側11與該後側12之間,該兩側壁14分別連接該頂壁13且彼此左、右間隔,該隔板15設置於該兩側壁14之間,且該隔板15與該兩側壁14相配合界定出兩插接空間16,各該插接空間16由該前側11延伸至該後側12且供一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由該前側11插入。
搭配參閱圖3,該等散熱件2設置於該屏蔽殼體1的頂壁13上並分別對應於該等插接空間16,各該散熱件2用於將該插接空間16內的熱量散出,且各該散熱件2包括一板部21,及多個由該板部21向上凸伸的散熱柱體22。
該夾具3為一框體結構,且該夾具3扣合於該屏蔽殼體1的該兩側壁14並用於固定該散熱件2。
參閱圖4,該等導光件4分別設置於屏蔽殼體1的頂壁13上方且可位於該等散熱件2上,且各該導光件4包括四個導光管41、一個前橋接部42,及一個後橋接部43。該等導光管41彼此橫向並排且分別位於該等散熱柱體22之間。各導光管41包含位於屏蔽殼體1的頂壁13上方且位於散熱件2的散熱柱體22之間的前段部411以及朝下彎曲且位於屏蔽殼體1的後側12的後段部412,該前橋接部42橫向連接該等導光管41的前段部411,而該後橋接部43則橫向連接該等導光管41的後段部412。需說明的是,各該導光件4的作用在於,藉由各該導光管41的後段部的末端對應於設置在電路板上的發光元件(如發光二極體,未圖示),藉此將發光元件的光源導引至各該導光管41的前端,進而提供使用者透過觀看各該導光管41前端的光源狀態得知電子裝置的運作狀態。
參閱圖3與圖4,各該遮光薄片5設置於對應的各該導光件4的該等導光管41上。在本實施例中,各該遮光薄片5為非透光的材料所製,更進一步來說,各該遮光薄片5可以為一種聚酯薄膜(Mylar)或其他類似的非透光薄片材料。且各該遮光薄片5包括一朝向該導光件4的上表面的第一表面51,及一相反於該第一表面51的第二表面52。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表面51可以具有光反射層,該光反射層的顏色可以為銀色或白色等有助於反射光線的顏色層。再者,各該遮光薄片5形成有多個分別供該散熱件2的該等散熱柱體22穿伸的穿孔53,如此有助於維持該散熱件2應有的散熱效能,且在本實施例中,該遮光薄片5在各該穿孔53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4之方向延伸的下折片54,各該下折片54位於對應之相鄰的該等導光管41之間,較佳地每一穿孔53的二個下折片54位於對應之導光管41的兩側面,以局部遮蔽該等導光管41的側面。另外,該遮光薄片5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4之方向延伸的側折片55,該等側折片55用於遮蔽最外側的二個導光管41的外側面。在一實施例中,該遮光薄片5可以在整個第一表面51或第一表面51的局部設置有黏著劑,藉由黏著劑使第一表面51能貼合在各導光管41的表面,此外,如果第一表面51具有光反射層,該黏著劑可以為透明或透光的黏著劑。此外,各該遮光薄片5的後側12形成有一向下彎折的延伸部56,該延伸部56用於遮蔽該等導光管41的後段部。特別要說明的是,在組裝過程中,該黏著劑可以預先塗佈於該遮光薄片5的第一表面51,並藉由一剝離紙(未圖示)隔離,當欲將該遮光薄片5組裝於該導光件4時,再將該剝離紙撕下,使該黏著劑黏附於該等導光管41。
參閱圖5與圖6,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第二實施例的主體結構類似第一實施例,惟,各穿孔53沒有第一實施例所述的下折片54及側折片55,且各該遮光薄片5的第一表面51設置有黏著劑,且該黏著劑是預先塗佈於該遮光薄片5的第一表面51,並藉由一剝離紙6隔離,當欲將該遮光薄片5組裝於該導光件4時,再將該剝離紙6撕下,使該黏著劑黏附於該等導光管41的上表面(包含各導光管41前段部411及後段部412的上表面)。
參閱圖7、圖8與圖9,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第三實施例的主體結構類似第二實施例,惟,在該第三實施例中,各該遮光薄片5的後側12是形成一向後水平延伸且超過該等導光管41之後段部的延伸部56。再者,各該遮光薄片5的第一表面51設置有黏著劑,且該黏著劑是預先塗佈於該遮光薄片5的第一表面51,並藉由一剝離紙6隔離。
參閱圖10與圖11,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第四實施例的主體結構類似第三實施例,惟,在該第四實施例中,該屏蔽罩組件僅包含一遮光薄片5,且該遮光薄片5一起覆蓋於該兩導光件4的各導光管41的上表面。
參閱圖12、圖13與圖14,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第五實施例的主體結構類似第四實施例,惟,該第五實施例的各該遮光薄片5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朝該導光件4之方向延伸的一前側折片551及一後側折片552,且該前側折片551與該後側折片552設置有黏著劑,且該黏著劑是藉由剝離紙6隔離。當欲將該遮光薄片5組裝於該導光件4時,是將該剝離紙6撕下,使該黏著劑黏附於該屏蔽殼體1的該兩側壁14。
參閱圖15、圖16與圖17,本新型屏蔽罩組件之第六實施例的主體結構類似第一實施例,惟,該第六實施例還包含至少一後遮蓋件7,該後遮蓋件7設置於該兩導光件4的該等導光管41的後段部412上且與該兩遮光薄片5的的後端部分重疊,該後遮蓋件7包括一頂板部71、一後板部72、兩側板部73、多個隔板部74、一支撐塊75,及兩卡合部76。該頂板部71蓋設於該兩遮光薄片5的第二表面52的後端且形成有多個供該兩散熱件2的該等散熱柱體22穿伸的通孔711,該後板部72由該頂板部71朝下彎折延伸且該後板部72蓋設於該等導光管41的後段部412,該兩側板部73分別連接於該頂板部71及後板部72的左右兩側,搭配參圖18,而該等隔板部74則彼此間隔地設置於該兩側板部73之間且各該隔板部74位於對應之相鄰的兩導光管41的後段部412之間,以遮蔽相鄰的該兩導光管41之間的干涉光線。該支撐塊75設置於該頂板部71的內表面且向下凸出,該後遮蓋件7藉由該支撐塊75支撐於該兩導光件4之相鄰的兩導光管41之間,支撐在該屏蔽殼體1的頂壁13,或是可支撐在散熱件2上。另外,該後遮蓋件7還藉由該兩卡合部76與該屏蔽殼體1、該兩後橋接部43相卡合。
綜上所述,由於該遮光薄片5的價格便宜,且可簡易地裁切出任何所需的形狀,使得該遮光薄片5容易配合不同結構的導光管41或不同佈局的導光管41構造,達到遮蔽光源朝外照射的功效。再者,該遮光薄片5形成有多個分別供該散熱件2的該等散熱柱體22穿伸的穿孔53,如此有助於維持該散熱件2應有的散熱效能,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屏蔽殼體
11‧‧‧前側
12‧‧‧後側
13‧‧‧頂壁
14‧‧‧側壁
15‧‧‧隔板
16‧‧‧插接空間
2‧‧‧散熱件
21‧‧‧板部
22‧‧‧散熱柱體
3‧‧‧夾具
4‧‧‧導光件
41‧‧‧導光管
411‧‧‧前段部
412‧‧‧後段部
42‧‧‧前橋接部
43‧‧‧後橋接部
5‧‧‧遮光薄片
51‧‧‧第一表面
52‧‧‧第二表面
53‧‧‧穿孔
54‧‧‧下折片
55‧‧‧側折片
551‧‧‧前側折片
552‧‧‧後側折片
56‧‧‧延伸部
6‧‧‧剝離紙
7‧‧‧後遮蓋件
71‧‧‧頂板部
711‧‧‧通孔
72‧‧‧後板部
73‧‧‧側板部
74‧‧‧隔板部
75‧‧‧支撐塊
76‧‧‧卡合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一立體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及兩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5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二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及兩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圖; 圖6是該第二實施例的該兩導光件及該兩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三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及兩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圖; 圖8是圖7的一側視圖; 圖9是該第三實施例的該兩導光件及該兩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10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四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及一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圖; 圖11是該第四實施例的該兩導光件及該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12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五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3是該第五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14是該第五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及一遮光薄片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15是本新型屏蔽罩組件的一第六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6是該第六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17是該第六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一立體分解圖;及 圖18是該第六實施例的兩導光件、兩遮光薄片及一後遮蓋件的一立體圖。
1‧‧‧屏蔽殼體
11‧‧‧前側
12‧‧‧後側
13‧‧‧頂壁
14‧‧‧側壁
15‧‧‧隔板
16‧‧‧插接空間
2‧‧‧散熱件
22‧‧‧散熱柱體
3‧‧‧夾具
4‧‧‧導光件
5‧‧‧遮光薄片
53‧‧‧穿孔

Claims (13)

  1. 一種屏蔽罩組件,包含: 一屏蔽殼體,包括一前側、一後側、一頂壁,及兩側壁,該頂壁位於該前側與該後側之間,該兩側壁分別連接該頂壁且彼此左、右間隔,且該屏蔽殼體形成有至少一插接空間; ;導光件,包括多個位於該屏蔽殼體之頂壁上方的導光管;及 至少一遮光薄片,設置於該導光件的各該導光管的上表面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屏蔽罩組件,還包含散熱件,該散熱件設置於該屏蔽殼體的頂壁上並包括多個向上凸伸的散熱柱體,該導光件的各該導光管具有位於該等散熱柱體之間的一前段部以及朝下彎曲且位於該屏蔽殼體的後側的一後段部,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形成有多個分別供該散熱件的該等散熱柱體穿伸的穿孔。
  3. 如請求項1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為非透光的材料所製。
  4. 如請求項1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包括一朝向該導光件的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光反射層。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第一表面設置有黏著劑,該黏著劑將該至少一遮光薄片黏附於對應的該等導光管上。
  6. 如請求項2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最外側的二個導光管的外側面之方向延伸的側折片。
  7. 如請求項6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在每一穿孔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個朝該導光件之方向延伸且位於對應的導光管的側面的下折片。
  8. 如請求項2、6或7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後側形成有一向下彎折的延伸部,該延伸部位於該等導光管的後段部的表面。
  9. 如請求項2、6或7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後側形成有一向後水平延伸且超過該等導光管之後段部的延伸部。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至少一遮光薄片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朝該導光件之方向延伸的一前側折片及一後側折片,且該前側折片與該後側折片設置有黏著劑,該黏著劑將該等前側折片及該等後側折片黏附於該屏蔽殼體的該兩側壁。
  11. 如請求項2、6或7所述屏蔽罩組件,還包含至少一後遮蓋件,該後遮蓋件包括一頂板部、一後板部,及兩側板部,該頂板部蓋設於該至少一遮光薄片,該後板部由該頂板部朝下彎折延伸並蓋設於該等導光管的後段部,該兩側板部分別連接於該頂板部及後板部的左右兩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後遮蓋件還包括多個隔板部,該等隔板部彼此間隔地設置於該兩側板部之間且各該隔板部位於對應之相鄰的兩導光管的後段部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屏蔽罩組件,其中,該後遮蓋件的頂板部形成有多個供該散熱件的該等散熱柱體穿伸的通孔。
TW106201526U 2017-01-26 2017-01-26 屏蔽罩組件 TWM54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526U TWM546613U (zh) 2017-01-26 2017-01-26 屏蔽罩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526U TWM546613U (zh) 2017-01-26 2017-01-26 屏蔽罩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6613U true TWM546613U (zh) 2017-08-01

Family

ID=6018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1526U TWM546613U (zh) 2017-01-26 2017-01-26 屏蔽罩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66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7133B1 (en) 2018-12-17 2020-01-2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Ver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707227B (zh) * 2018-08-21 2020-10-11 大陸商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連接器
CN113471748A (zh) * 2020-03-30 2021-10-01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227B (zh) * 2018-08-21 2020-10-11 大陸商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0547133B1 (en) 2018-12-17 2020-01-2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Ver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471748A (zh) * 2020-03-30 2021-10-01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3471748B (zh) * 2020-03-30 2024-01-3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223B (zh) 背光模組及其背板
TWI457660B (zh) 可減少漏光之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9019442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37639B (zh) 顯示裝置
JP5032650B2 (ja) テレビおよび電子機器
TWM546613U (zh) 屏蔽罩組件
JP5468692B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72988B (zh) 記憶體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US106844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60220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16086653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6024497B2 (ja) 表示装置
TWI631587B (zh) 適用於鍵盤之背光模組及鍵盤
KR10237959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39733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5111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TWM514183U (zh) 遮光件及屏蔽罩組件
CN206421056U (zh) 屏蔽罩组件
TWI53183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746785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1204521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substrate and reflective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ing device with substrate and reflective sheet
JP2012256575A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温度上昇抑制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8003313A (ja) 照明装置
JP531628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501453Y2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