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131U -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 Google Patents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131U
TWM543131U TW106202001U TW106202001U TWM543131U TW M543131 U TWM543131 U TW M543131U TW 106202001 U TW106202001 U TW 106202001U TW 106202001 U TW106202001 U TW 106202001U TW M543131 U TWM543131 U TW M5431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spiral
inner cylinder
position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2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x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yong-xi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xing Lin filed Critical yong-xing Lin
Priority to TW106202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1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131U/zh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本創作係在提供一種有關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主要是應用於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的技術上。
按,傳統習用的口紅殼組裝技術,仍然停留在半自動的階段,整個生產過程高度倚賴人工操作,從送料、檢測、組裝,都需要配置人力協助各項組裝作業的進行,使得整個生產線無法更進一步地達到「全自動化」與「一貫作業」的階段,相對地耗費過多的人力與工時,將使得製造成本的增加,降低產業的競爭力,為其既存尚待尋求克服與解決的問題與缺失。
本案申請人於中華民國102年4月23日,向鈞局提出「口紅殼組裝機」新型專利之申請,申請案號:第102207376號,證書號數:M462159,主要在於:機台上設有輸送帶與轉盤,該輸送帶與轉盤上設有複數個載台,做為放置口紅殼組件之用,該機台對應於輸送帶與轉盤外側周圍處依序設有叉子吸料及出料機構、內筒移載機構、內筒選位機構、內筒檢測機構、叉子尋位機構、底座移載機構、束子入料機構、螺旋管平送機構、螺旋管定位機構、螺旋管噴油機構、螺旋管抹油機構、束子與螺旋管翻轉移載機構、叉束組裝機構、叉束定位機構、內筒旋昇機構、入配重塊噴膠機構、噴膠檢測機構、配重塊移載機構、配重塊定位機構、入中束噴膠機構、 噴膠檢測機構、中束與底座組合機構、成品組合定位機構、成品排盤移載機構;當輸送帶與轉盤循環移位及定格轉動時,依序將載台上的口紅殼組件移動至各個機構處進行組裝作業。
惟,上述「口紅殼組裝機」新型專利前案,雖然可以達到「全自動化」與「一貫作業」的口紅殼組裝,但是整個口紅殼組裝機總共有二十七個機構,作業程序相當繁雜,為其既存尚待尋求克服與解決的問題與缺失。
本創作人目前從事相關產品的製造、設計,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與心得,針對傳統習用口紅殼體半自動組裝與上述「口紅殼組裝機」新型專利前案所既存的問題與缺失,積極地投入創新與改良的精神,所完成的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新型解決問題所應用的技術手段以及對照先前技術的功效係在於:機台上設有迴轉式輸送帶與轉盤,迴轉式輸送帶與轉盤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放置口紅殼體組件之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外側依序設有叉入治具機構、叉定位機構、內筒入叉機構、內筒選位機構、內筒定位機構、不良品取出機構、叉尋位機構、叉束組合機構、組合定位機構、內筒旋昇機構、成品入排盤機構,機台對應於轉盤周圍處依序設有束入治具機構、束定位機構、束抹膠機構、螺旋入束機構、螺旋定位機構、螺旋上油機構、螺旋均勻抹油機構、當迴轉式輸送帶與轉盤循環移位及定格轉動時,依序將治具上的口紅殼體組件(包括:叉子、內筒、螺旋管及束子)移動至各個機構處進行組裝作業,除了使得口紅殼體組件的組裝技術,可 以更進一步地達到「全自動化」與「一貫作業」的境界,俾能減少人力與工時的付出,提高產業的競爭力之外,同時還可以減化整個作業機構,從原本的二十七個機構減化到十八個機構,具有功效上的增進,為其主要目的達成者。
1‧‧‧叉子
1-1‧‧‧縱向滑槽
1-2‧‧‧橫向滑槽
1-3‧‧‧剖槽
2‧‧‧內筒
2-1‧‧‧定位凸部
3‧‧‧螺旋管
3-1‧‧‧螺旋導槽
4‧‧‧束子
10‧‧‧叉入治具機構
11‧‧‧叉子振動送料槽
12‧‧‧叉子送料軌道
13‧‧‧橫向壓缸
14‧‧‧縱向壓缸
15‧‧‧開合式壓缸
16‧‧‧撐爪
17‧‧‧感應器
20‧‧‧叉定位機構
21‧‧‧縱向壓缸
22‧‧‧定位件
30‧‧‧內筒入叉機構
31‧‧‧內筒送料軌道
32‧‧‧進料座
321‧‧‧橫向壓缸
322‧‧‧料槽
33‧‧‧縱向壓缸
34‧‧‧開合式壓缸
35‧‧‧壓爪
36‧‧‧橫向壓缸
37‧‧‧縱向壓缸
38‧‧‧開合式壓缸
39‧‧‧夾爪
40‧‧‧內筒選位機構
41‧‧‧縱向壓缸
42‧‧‧載台
43‧‧‧轉軸
431‧‧‧作動槽
44‧‧‧轉桿
441‧‧‧擴大擋緣
442‧‧‧鎖固面
443‧‧‧溝槽
444‧‧‧選位頭
45‧‧‧軸套
451‧‧‧螺孔
46‧‧‧定位環
47‧‧‧橫向壓缸
48‧‧‧壓爪
50‧‧‧內筒定位機構
51‧‧‧縱向壓缸
52‧‧‧定位桿
53‧‧‧檢測頭
54‧‧‧指示燈
60‧‧‧不良品取出機構
61‧‧‧橫向壓缸
62‧‧‧縱向壓缸
63‧‧‧開合式壓缸
64‧‧‧夾爪
65‧‧‧不良品回收箱
70‧‧‧叉尋位機構
71‧‧‧縱向壓缸
72‧‧‧載台
721‧‧‧感應器
73‧‧‧轉軸
731‧‧‧作動槽
74‧‧‧轉桿
741‧‧‧擴大擋緣
75‧‧‧套環
76‧‧‧套筒
761‧‧‧容置槽
77‧‧‧尋位頭
771‧‧‧徑向孔
772‧‧‧尋位桿
78‧‧‧橫向壓缸
79‧‧‧壓爪
80‧‧‧叉束組合機構
81‧‧‧縱向壓缸
82‧‧‧昇降座
83‧‧‧迴轉壓缸
84‧‧‧迴轉座
85‧‧‧開合式壓缸
86‧‧‧夾爪
861‧‧‧嵌槽
862‧‧‧螺孔
87‧‧‧壓片
871‧‧‧透孔
90‧‧‧組合定位機構
100‧‧‧內筒旋昇機構
101‧‧‧縱向壓缸
102‧‧‧載台
103‧‧‧轉軸
104‧‧‧旋昇座
105‧‧‧橫向壓缸
106‧‧‧壓爪
110‧‧‧成品入排盤機構
111‧‧‧橫向壓缸
112‧‧‧縱向壓缸
113‧‧‧開合式壓缸
114‧‧‧撐爪
115‧‧‧排盤
120‧‧‧束入治具機構
121‧‧‧束子排盤
122‧‧‧橫向壓缸
123‧‧‧縱向壓缸
124‧‧‧開合式壓缸
125‧‧‧撐爪
130‧‧‧束定位機構
131‧‧‧縱向壓缸
132‧‧‧定位板
140‧‧‧束抹膠機構
141‧‧‧縱向壓缸
142‧‧‧載台
143‧‧‧抹膠桿
144‧‧‧開合式壓缸
145‧‧‧抹膠墊
146‧‧‧橫向壓缸
147‧‧‧膠台
148‧‧‧橫向壓缸
149‧‧‧壓爪
150‧‧‧螺旋入束機構
151‧‧‧螺旋管送料軌道
152‧‧‧進料座
1521‧‧‧料槽
153‧‧‧橫向壓缸
154‧‧‧橫向壓缸
155‧‧‧壓爪
156‧‧‧橫向壓缸
157‧‧‧縱向壓缸
158‧‧‧開合式壓缸
159‧‧‧夾爪
160‧‧‧螺旋定位機構
161‧‧‧縱向壓缸
162‧‧‧定位件
170‧‧‧螺旋上油機構
171‧‧‧縱向壓缸
172‧‧‧上油噴嘴
173‧‧‧橫向壓缸
174‧‧‧接油台
180‧‧‧螺旋均勻抹油機構
181‧‧‧縱向壓缸
182‧‧‧載台
183‧‧‧抹油桿
184‧‧‧開合式壓缸
185‧‧‧抹油刷
186‧‧‧橫向壓缸
187‧‧‧接油台
188‧‧‧橫向壓缸
189‧‧‧壓爪
A‧‧‧迴轉式輸送帶
A1‧‧‧治具
B‧‧‧轉盤
B1‧‧‧治具
M1‧‧‧馬達
M2‧‧‧馬達
M3‧‧‧馬達
M4‧‧‧馬達
M5‧‧‧馬達
P‧‧‧螺絲
Q‧‧‧穿梢
S‧‧‧彈性元件
G1‧‧‧主動齒輪
G2‧‧‧從動齒輪
G3‧‧‧轉向齒輪
NG‧‧‧不良品
第一圖:係本創作口紅殼體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俯視平面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叉入治具機構之動作及W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叉定位機構之定位動作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內筒入叉機構之進料動作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內筒入叉機構之動作及B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內筒選位機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內筒選位機構之動作及E-E、Y-Y剖面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內筒選位機構之完成及D-D剖面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內筒定位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不良品取出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叉尋位機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叉尋位機構之動作及F-F剖面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叉尋位機構之完成及M-M剖面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束入治具機構之動作及Q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本創作束定位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第十七圖:係本創作束抹膠機構之動作及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十八圖:係本創作螺旋入束機構之進料動作示意圖。
第十九圖:係本創作螺旋入束機構之夾料動作及H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二十圖:係本創作螺旋定位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第二十一圖:係本創作螺旋上油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第二十二圖:係本創作螺旋均勻抹油機構之動作及P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二十三圖:係本創作叉束組合機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二十四圖:係本創作叉束組合機構之夾料動作及G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二十五圖:係本創作叉束組合機構之翻轉動作及R部、A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二十六圖:係本創作內筒旋昇機構之旋昇動作示意圖。
第二十七圖:係本創作成品入排盤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為使專精熟悉此項技藝之人仕業者易於深入瞭解本創作的裝置內容以及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茲列舉一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介紹說明如下:敬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本創作口紅殼體之立體分解示意圖。口紅殼體包含:叉子1、內筒2、螺旋管3及束子4,叉子1的內部設有一內筒2,叉子1的外部設有一螺旋管3,螺旋管3的外部利用黏膠固定設有一束子4,叉子1的外壁兩側對應處設有二縱向滑槽1-1,二縱向滑槽1-1的上、下處分別設有二呈不同方向配置的二橫向滑槽1-2,其中一縱向滑槽1-1的頂部設有一剖槽1-3,螺旋管3的內壁處 設有二螺旋導槽3-1,內筒2的外部兩側對應於二縱向滑槽1-1處設有二定位凸部2-1,藉以定位於二縱向滑槽1-1及二螺旋導槽3-1中,當叉子1正向或反向轉動時,內筒2的二定位凸部2-1即可以順沿著該螺旋管3的二螺旋導槽3-1上伸或下降,作為伸出或縮入口紅條(圖中未示)之用。
一種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敬請參閱第二圖所示:係本創作之俯視平面示意圖。主要在於:機台上設有一迴轉式輸送帶A與一轉盤B,迴轉式輸送帶A上設有複數個治具A1,作為裝設叉子1與內筒2之用,轉盤B上設有複數個治具B1,作為裝設束子4與螺旋管3之用,迴轉式輸送帶A的外側處依序圍繞設有一叉入治具機構10、一叉定位機構20、一內筒入叉機構30、一內筒選位機構40、一內筒定位機構50、一不良品取出機構60、一叉尋位機構70、一叉束組合機構80、一組合定位機構90、一內筒旋昇機構100、一成品入排盤機構110,轉盤B的圓周處依序環繞設有一束入治具機構120、一束定位機構130、一束抹膠機構140、一螺旋入束機構150、一螺旋定位機構160、一螺旋上油機構170、一螺旋均勻抹油機構180,叉束組合機構80的位置在螺旋均勻抹油機構180的下一個工作站位置處,讓迴轉式輸送帶A上已經完成組裝的叉子1與內筒2半成品,可以與轉盤B上已經完成組裝的束子4與螺旋管3半成品在此進行組裝作業;其中:叉入治具機構10(如第三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一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叉子振動送料槽11與一叉子送料軌 道12,藉以將叉子1依序排列於叉子送料軌道12,叉入治具機構10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13、縱向壓缸14與開合式壓缸15帶動撐爪16橫向、縱向移位,直接從叉子送料軌道12抓取叉子1至迴轉式輸送帶A的治具A1,機器手臂設有四組撐爪16,一次可以抓取四個叉子1,機台對應於治具A1處還設有感應器17,作為感應治具A1上是否有叉子1之用;叉定位機構20(如第四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二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四個縱向壓缸21,縱向壓缸21下方設有一定位件22,利用縱向壓缸21帶動定位件22向下壓置治具A1上的叉子1至定位;內筒入叉機構30(如第五、六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三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內筒振動送料槽(圖中未示)與二內筒送料軌道31,藉以將內筒2依序排列於二內筒送料軌道31,二內筒送料軌道31的出口處設有一進料座32與一橫向壓缸321,進料座32設有四個料槽322,先裝填二內筒2之後,再由橫向壓缸321將進料座32橫向移位,繼續裝填另外二內筒2,機台對應於治具A1上的四個叉子1處設有縱向壓缸33,利用縱向壓缸33帶動四個開合式壓缸34與四個壓爪35縱向移位夾住叉子1,讓叉子1固定不動,內筒入叉機構30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36、縱向壓缸37與開合式壓缸38帶動夾爪39橫向、縱向移位,直接從進料座32的料槽321抓取內筒2至叉子1上,機器手臂設有四組夾爪39,一次可以抓取四個內筒2; 內筒選位機構40(如第七、八、九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四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41,藉以帶動一載台42上、下移位,載台42中間設有一馬達M1,並利用一主動齒輪(圖中未示)、四從動齒輪(圖中未示)與二轉向齒輪(圖中未示)帶動四個轉軸43同方向轉動,轉軸43下方設有一轉桿44,轉軸43與轉桿44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圖中未示),轉軸43設有一作動槽431,轉桿44的上方係由一穿梢Q樞設於轉軸43的作動槽431中,讓轉桿44具有上下彈性移位的作用,轉桿44的中間設有一擴大擋緣441,作為彈性元件(圖中未示)頂抵之用,轉桿44的下方設有一軸套45,藉以套設於叉子1外部,轉桿44與軸套45上方對應處設有一鎖固面442與一螺孔451,可供一螺絲P鎖結固定之用,轉桿44的下方還設有一溝槽443與一呈圓錐狀的選位頭444,溝槽443可供套設一定位環46,機台對應於治具A1上的四個叉子1處設有橫向壓缸47,利用橫向壓缸47帶動四個壓爪48橫向移位夾住叉子1,讓叉子1固定不動,利用縱向壓缸41帶動選位頭444向下移位,讓選位頭444可以伸入內筒2中,並由定位環46固定住內筒2,再由馬達M1帶動選位頭444轉動,讓內筒2的二定位凸部2-1可以跟著轉動並定位於叉子1的二縱向滑槽1-1中;內筒定位機構50(如第十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五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四個縱向壓缸51,縱向壓缸51下方設有一定位桿52與一檢測頭53,利用縱向壓缸51帶動定位桿52與檢測頭53向下壓置內筒2至定位,當內筒2被壓置至定位時,上方的 指示燈54會亮,反之當內筒2無法向下被壓置至定位時,上方的指示燈54即不亮,藉此檢測出內筒2組裝不完整的不良品NG;不良品取出機構60(如第十一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六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61、縱向壓缸62與開合式壓缸63帶動夾爪64橫向、縱向移位,直接將第五個工作站所檢測出內筒2組裝不完整的不良品NG抓取至不良品回收箱65中;叉尋位機構70(如第十二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七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71,藉以帶動一載台72上、下移位,載台72中間設有一馬達M2,並利用一主動齒輪G1、四從動齒輪G2與二轉向齒輪G3帶動四個轉軸73呈同方向轉動,轉軸73下方設有一轉桿74,轉軸73與轉桿74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S,轉軸73設有一作動槽731,轉桿74的上方係由一穿梢Q樞設於轉軸73的作動槽731中,讓轉桿74具有上下彈性移位的作用,轉桿74的中間設有一擴大擋緣741,作為彈性元件S頂抵之用,轉桿74的擴大擋緣741外部利用螺絲P鎖結固定一套環75,載台72對應於複數個套環75前方處設有複數個感應器721,轉桿74的下方利用螺絲P鎖結固定一套筒76,套筒76下方的內部設有一容置槽761,作為容納裝設一尋位頭77之用,尋位頭77的徑向處設有一徑向孔771,作為插入固設一尋位桿772之用,尋位桿772的長度大於徑向孔771的長度而露出一小截,機台對應於治具A1上的四個叉子1處設有橫向壓缸78,利用橫向壓缸78帶動四個壓爪79橫向移位夾住叉子1,讓叉 子1固定不動,利用縱向壓缸71帶動尋位頭77向下移位,再由馬達M2帶動尋位頭77轉動,讓尋位桿772在轉動過程中可以找到叉子1頂部的剖槽1-3,當尋位桿772未找到叉子1頂部的剖槽1-3時,套環75的位置高於感應器721的感應位置,同時壓縮彈性元件S(如第十三圖所示),當尋位桿772找到叉子1頂部的剖槽1-3時,利用彈性元件S的彈力將套環75向下頂抵至感應器721的感應位置,並遮蔽住感應器721所發出的紅外線,再由感應器721通知馬達M2轉動到固定一致的位置上(如第十四圖所示);束入治具機構120(如第十五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一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呈矩形陣列配置的束子排盤121,藉以將束子4依序排列於束子排盤121,束入治具機構120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122、縱向壓缸123與開合式壓缸124帶動撐爪125橫向、縱向移位,直接從束子排盤121抓取束子1至轉盤B的治具B1,機器手臂設有四組撐爪125,一次可以抓取四個束子4;束定位機構130(如第十六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二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31,縱向壓缸131上方設有一定位板132,利用縱向壓缸131帶動定位板132向下壓置治具B1上的束子4至定位;束抹膠機構140(如第十七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二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41,藉以帶動一載台142上、下移位,載台142中間設有一馬達M3,並利用一主動齒輪(圖中 未示)、四從動齒輪G2與二轉向齒輪(圖中未示)帶動四個抹膠桿143同方向轉動,抹膠桿143下方設有開合式壓缸144與二抹膠墊145,讓二抹膠墊145可以張開與閉合,束抹膠機構140還設有一橫向壓缸146,橫向壓缸146前方設有一膠台147,作為容設黏膠之用,機台對應於治具B1上的四個束子4處設有橫向壓缸148,利用橫向壓缸148帶動四個壓爪149橫向移位夾住束子4,讓束子4固定不動,再利用橫向壓缸146向前帶動膠台147,讓縱向壓缸141帶動抹膠桿143的抹膠墊145先粘黏膠,等橫向壓缸146帶動膠台147向後移位時,再向下伸入束子4內部進行抹膠作業;螺旋入束機構150(如第十八、十九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三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螺旋管振動送料槽1501與二螺旋管送料軌道151,藉以將螺旋管3依序排列於二螺旋管送料軌道151,二螺旋管送料軌道151的出口處設有一進料座152與一橫向壓缸153,進料座152設有四個料槽1521,先裝填二螺旋管3之後,再由橫向壓缸153將進料座152橫向移位,繼續裝填另外二螺旋管3,機台對應於治具B1上的四個束子4兩側處設有二橫向壓缸154,利用二橫向壓缸154帶動二壓爪155橫向移位夾住束子4,讓束子4固定不動,螺旋入束機構150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156、縱向壓缸157與開合式壓缸158帶動夾爪159橫向、縱向移位,直接從進料座152的料槽1521抓取螺旋管3至束子4上,機器手臂設有四組夾爪159,一次可以抓取四個螺旋管3;螺旋定位機構160(如第二十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 盤B的第四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61,縱向壓缸161下方設有一定位件162,利用縱向壓缸161帶動定位件162向下壓置治具B1上的螺旋管3至定位;螺旋上油機構170(如第二十一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五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71,縱向壓缸171下方設有一上油噴嘴172,螺旋上油機構170還設有一橫向壓缸173,橫向壓缸173前方設有一接油台174,作為接漏油之用,先利用縱向壓缸171向下帶動上油噴嘴172伸入螺旋管3內部進行上油作業,等縱向壓缸171向上帶動上油噴嘴172,再利用橫向壓缸173向前帶動接油台174,讓接油台174可以接住上油噴嘴172的漏油;螺旋均勻抹油機構180(如第二十二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轉盤B的第六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81,藉以帶動一載台182上、下移位,載台182中間設有一馬達M4,並利用一主動齒輪(圖中未示)、四從動齒輪(圖中未示)與二轉向齒輪(圖中未示)帶動四個抹油桿183同方向轉動,抹油桿183下方設有開合式壓缸184與二抹油刷185,讓二抹油刷185可以張開與閉合,螺旋均勻抹油機構180還設有一橫向壓缸186,橫向壓缸186前方設有一接油台187,作為接漏油之用,機台對應於治具B1上的四個束子4處設有橫向壓缸188,利用橫向壓缸188帶動四個壓爪189橫向移位夾住束子4,讓束子4固定不動,再利用縱向壓缸181向下帶動二抹油刷185伸入螺旋管3內部進行均勻抹油作業,此時轉盤B定格旋轉至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八個工作站叉束組合機構80位置處,準備進行叉束組合作業; 叉束組合機構80(如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八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81,縱向壓缸81上方設有一昇降座82,昇降座82的外側設有一迴轉壓缸83,昇降座82的內側設有一迴轉座84,利用迴轉壓缸83帶動迴轉座84作一百八十度的轉動,迴轉座84一側設有四個開合式壓缸85,開合式壓缸85設有二夾爪86,其中一夾爪86內壁設有一嵌槽861與一螺孔862,嵌槽861可供嵌設一壓片87,壓片87對應於螺孔862處設有一透孔871,可供螺絲P穿設鎖固於螺孔861中,利用縱向壓缸83向下帶動昇降座82,先由開合式壓缸85帶動二夾爪86直接從轉盤B的治具B1抓取已經組裝完成的螺旋管3與束子4半成品,再利用縱向壓缸83向上帶動昇降座82,由迴轉壓缸83一百八十度旋轉,再利用縱向壓缸83向下帶動昇降座82,此時先藉由壓片87將叉子1上方的開口稍微壓扁,再將已經組裝完成的螺旋管3與束子4半成品套設於已經組裝完成的叉子1與內筒2半成品中;組合定位機構90與束定位機構130相同,組合定位機構90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九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圖中未示),縱向壓缸(圖中未示)上方設有一定位板(圖中未示),利用縱向壓缸(圖中未示)帶動定位板(圖中未示)向下壓置已經組裝完成的螺旋管3與束子4半成品至已經組裝完成的叉子1與內筒2半成品中;內筒旋昇機構100(如第二十六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十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101,藉以帶動 一載台102上、下移位,載台102中間設有一馬達M5,並利用一主動齒輪(圖中未示)、四從動齒輪(圖中未示)與二轉向齒輪(圖中未示)帶動四個轉軸103同方向轉動,轉軸103下方設有一旋昇座104,作為套設於束子4外部之用,機台對應於治具A1上的四個叉子1處設有橫向壓缸105,利用橫向壓缸105帶動四個壓爪106橫向移位夾住叉子1,讓叉子1固定不動,先利用縱向壓缸101帶動旋昇座104向下移位,再由馬達(圖中未示)帶動旋昇座104轉動,讓內筒2在轉動過程中可以向上旋昇至螺旋管3的頂部,即將叉子1、內筒2、螺旋管3與束子4組裝完成為一成品;成品入排盤機構110(如第二十七圖所示)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A的第十一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機器手臂,機器手臂利用橫向壓缸111、縱向壓缸112與開合式壓缸113帶動二撐爪114橫向、縱向移位,機器手臂設有四組撐爪114,一次可以抓取四個成品,直接從治具A1上抓取成品至一呈矩形陣列配置的排盤115上者。
綜合上述所陳,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經過本創作人實際製做完成以及反覆操作測試之後,證實的確可以達到本創作所預期的功能效益,同時又為目前坊間尚無見聞之「首先創作」,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誠然已經符合新型專利「實用性」與「進步性」之成立要義,爰依專利法之規定,向 鈞局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
A‧‧‧迴轉式輸送帶
A1‧‧‧治具
B‧‧‧轉盤
B1‧‧‧治具
10‧‧‧叉入治具機構
11‧‧‧叉子振動送料槽
20‧‧‧叉定位機構
30‧‧‧內筒入叉機構
40‧‧‧內筒選位機構
50‧‧‧內筒定位機構
60‧‧‧不良品取出機構
70‧‧‧叉尋位機構
80‧‧‧叉束組合機構
90‧‧‧組合定位機構
100‧‧‧內筒旋昇機構
110‧‧‧成品入排盤機構
120‧‧‧束入治具機構
130‧‧‧束定位機構
140‧‧‧束抹膠機構
150‧‧‧螺旋入束機構
1501‧‧‧螺旋管振動送料槽
160‧‧‧螺旋定位機構
170‧‧‧螺旋上油機構
180‧‧‧螺旋均勻抹油機構

Claims (3)

  1. 一種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主要在於:口紅殼體包含:叉子、內筒、螺旋管及束子,叉子的外壁兩側對應處設有二縱向滑槽,其中一縱向滑槽的頂部設有一剖槽,內筒的外部對應於二縱向滑槽處設有二定位凸部,螺旋管的內壁處設有二螺旋導槽,讓內筒的二定位凸部定位於二縱向滑槽及二螺旋導槽中,螺旋管外部黏著固設一束子,轉動束子與螺旋管時,即可以帶動內筒上伸或下降,作為伸出或縮入口紅條之用,機台上設有一迴轉式輸送帶與一轉盤,迴轉式輸送帶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叉子與內筒之用,轉盤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束子與螺旋管之用,迴轉式輸送帶的外側處依序設有一叉入治具機構、一叉定位機構、一內筒入叉機構、一內筒選位機構、一內筒定位機構、一不良品取出機構、一叉尋位機構、一叉束組合機構、一組合定位機構、一內筒旋昇機構、一成品入排盤機構,轉盤的圓周處依序設有一束入治具機構、一束定位機構、一束抹膠機構、一螺旋入束機構、一螺旋定位機構、一螺旋上油機構、一螺旋均勻抹油機構,叉束組合機構的位置在螺旋均勻抹油機構的下一個工作站位置處,讓迴轉式輸送帶上已經完成組裝的叉子與內筒半成品,可以與轉盤上已經完成組裝的束子與螺旋管半成品在此進行組裝作業;其中:內筒選位機構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的第四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直向壓缸,藉以帶動一載台上、下移位,載台中間設有一馬達,並利用一主動齒輪、複數個從動齒輪與複數個轉向齒輪帶動複數個轉軸同方向轉動,轉軸下方設有一轉桿,轉軸與轉桿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轉軸設有一作動槽,轉桿的上方係由一穿梢樞設於轉軸的作動槽中,轉桿的中間設 有一擴大擋緣,作為彈性元件頂抵之用,讓轉桿具有上下彈性移位的作用,轉桿的下方設有一軸套,藉以套設於叉子外部,轉桿與軸套上方對應處設有一鎖固面與一螺孔,可供一螺絲鎖結固定之用,轉桿的下方還設有一溝槽與一呈圓錐狀的選位頭,溝槽可供套設一定位環,機台對應於治具上的複數個叉子處設有橫向壓缸,利用橫向壓缸帶動複數個壓爪橫向移位夾住叉子,讓叉子固定不動,利用直向壓缸帶動選位頭向下移位,讓該選位頭可以伸入內筒中,並由該定位環固定住內筒,再由馬達帶動選位頭轉動,讓內筒的二定位凸部可以定位於叉子的二縱向滑槽中。
  2. 一種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主要在於:口紅殼體包含:叉子、內筒、螺旋管及束子,叉子的外壁兩側對應處設有二縱向滑槽,其中一縱向滑槽的頂部設有一剖槽,內筒的外部對應於二縱向滑槽處設有二定位凸部,螺旋管的內壁處設有二螺旋導槽,讓內筒的二定位凸部定位於二縱向滑槽及二螺旋導槽中,螺旋管外部黏著固設一束子,轉動束子與螺旋管時,即可以帶動內筒上伸或下降,作為伸出或縮入口紅條之用,機台上設有一迴轉式輸送帶與一轉盤,迴轉式輸送帶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叉子與內筒之用,轉盤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束子與螺旋管之用,迴轉式輸送帶的外側處依序設有一叉入治具機構、一叉定位機構、一內筒入叉機構、一內筒選位機構、一內筒定位機構、一不良品取出機構、一叉尋位機構、一叉束組合機構、一組合定位機構、一內筒旋昇機構、一成品入排盤機構,轉盤的圓周處依序設有一束入治具機構、一束定位機構、一束抹膠機構、一螺旋入束機構、一螺旋定位機構、一螺旋上油機構、一螺旋均勻抹油機構,叉束組合機構的位置在螺旋均勻抹油機構的下一個工作站位 置處,讓迴轉式輸送帶上已經完成組裝的叉子與內筒半成品,可以與轉盤上已經完成組裝的束子與螺旋管半成品在此進行組裝作業;其中:叉尋位機構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的第七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藉以帶動一載台上、下移位,載台中間設有一馬達,並利用一主動齒輪、複數個從動齒輪與複數個轉向齒輪帶動複數個轉軸同方向轉動,轉軸下方設有一轉桿,轉軸與轉桿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轉軸設有一作動槽,轉桿的上方係由一穿梢樞設於轉軸的作動槽中,轉桿的中間設有一擴大擋緣,作為彈性元件頂抵之用,讓轉桿具有上下彈性移位的作用,轉桿的擴大擋緣外部利用螺絲鎖結固定一套環,載台對應於套環前方處設有感應器,轉桿的下方利用螺絲鎖結固定一套筒,套筒下方的內部設有一容置槽,作為容納裝設一尋位頭之用,尋位頭的徑向處設有一徑向孔,作為插入固設一尋位桿之用,尋位桿的長度大於徑向孔的長度而露出一小截,機台對應於治具上的複數個叉子處設有橫向壓缸,利用橫向壓缸帶動複數個壓爪橫向移位夾住叉子,讓叉子固定不動,利用縱向壓缸帶動尋位頭向下移位,再由馬達帶動尋位頭轉動,當尋位桿未找到叉子頂部的剖槽時,套環的位置高於感應器的感應位置,同時壓縮彈性元件,當尋位桿找到叉子頂部的剖槽時,利用彈性元件的彈力將套環向下頂抵至感應器的感應位置,再由感應器通知馬達轉動到固定一致的位置上。
  3. 一種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主要在於:口紅殼體包含:叉子、內筒、螺旋管及束子,叉子的外壁兩側對應處設有二縱向滑槽,其中一縱向滑槽的頂部設有一剖槽,內筒的外部對應於二縱向滑槽處設有二定位凸部,螺旋管的內壁處設有二螺旋導槽,讓內筒的二定位凸部定位於二縱向 滑槽及二螺旋導槽中,螺旋管外部黏著固設一束子,轉動束子與螺旋管時,即可以帶動內筒上伸或下降,作為伸出或縮入口紅條之用,機台上設有一迴轉式輸送帶與一轉盤,迴轉式輸送帶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叉子與內筒之用,轉盤上設有複數個治具,作為裝設束子與螺旋管之用,迴轉式輸送帶的外側處依序設有一叉入治具機構、一叉定位機構、一內筒入叉機構、一內筒選位機構、一內筒定位機構、一不良品取出機構、一叉尋位機構、一叉束組合機構、一組合定位機構、一內筒旋昇機構、一成品入排盤機構,轉盤的圓周處依序設有一束入治具機構、一束定位機構、一束抹膠機構、一螺旋入束機構、一螺旋定位機構、一螺旋上油機構、一螺旋均勻抹油機構,叉束組合機構的位置在螺旋均勻抹油機構的下一個工作站位置處,讓迴轉式輸送帶上已經完成組裝的叉子與內筒半成品,可以與轉盤上已經完成組裝的束子與螺旋管半成品在此進行組裝作業;其中:叉束組合機構係在機台對應於迴轉式輸送帶的第八個工作站位置處設有一縱向壓缸,縱向壓缸上方設有一昇降座,昇降座的外側設有一迴轉壓缸,昇降座的內側設有一迴轉座,利用迴轉壓缸帶動迴轉座作一百八十度的轉動,迴轉座一側設有複數個開合式壓缸,開合式壓缸設有二夾爪,其中一夾爪內壁設有一嵌槽與一螺孔,嵌槽可供嵌設一壓片,壓片對應於螺孔處設有一透孔,可供螺絲穿設鎖固於螺孔中,利用縱向壓缸向下帶動昇降座,先由開合式壓缸帶動二夾爪直接從轉盤的治具抓取已經組裝完成的螺旋管與束子半成品,利用縱向壓缸向上帶動昇降座,再由迴轉壓缸一百八十度旋轉,利用縱向壓缸向下帶動昇降座,此時先藉由壓片將叉子上方的開口稍微壓扁,再將已經組裝完成的螺旋管與束子半成品套設於已經組 裝完成的叉子與內筒半成品中。
TW106202001U 2017-02-10 2017-02-10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TWM543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001U TWM543131U (zh) 2017-02-10 2017-02-10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001U TWM543131U (zh) 2017-02-10 2017-02-10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131U true TWM543131U (zh) 2017-06-11

Family

ID=59689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2001U TWM543131U (zh) 2017-02-10 2017-02-10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313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9426A (zh) * 2017-10-18 2018-01-19 汕头市欧尔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口红盖自动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07671538A (zh) * 2017-10-27 2018-02-09 汕头市全方位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口红管装配一体机
CN111136436A (zh) * 2020-01-06 2020-05-12 广州锦湖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管组装机构
CN112719900A (zh) * 2020-12-23 2021-04-30 杭州泰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板自动铆压焊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7161756A (zh) * 2023-11-01 2023-12-05 比优特(苏州)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管中束自动组装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9426A (zh) * 2017-10-18 2018-01-19 汕头市欧尔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口红盖自动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07599426B (zh) * 2017-10-18 2023-07-28 广东欧尔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口红盖自动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07671538A (zh) * 2017-10-27 2018-02-09 汕头市全方位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口红管装配一体机
CN107671538B (zh) * 2017-10-27 2024-03-08 汕头市全方位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口红管装配一体机
CN111136436A (zh) * 2020-01-06 2020-05-12 广州锦湖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管组装机构
CN112719900A (zh) * 2020-12-23 2021-04-30 杭州泰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板自动铆压焊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7161756A (zh) * 2023-11-01 2023-12-05 比优特(苏州)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管中束自动组装机
CN117161756B (zh) * 2023-11-01 2024-02-13 比优特(苏州)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管中束自动组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43131U (zh) 口紅殼體全自動組裝機
CN206883169U (zh) 口红壳体全自动组装机
CN104889729B (zh) Led组装机
CN107052791B (zh) 一种发光轮产品的组装装置
CN105269812B (zh) 管状口红塑壳组装机
CN102873536B (zh) 口红包装管组装机
CN203557102U (zh) 全自动圆盘装配机
CN106516632B (zh) 定位治具及其旋转压手
CN104986571B (zh) 一种多种颜色水彩笔的装盒流水线
CN107369639A (zh) 一种连线led固晶机
CN205668805U (zh) 一种卸料机械手及电感绕线机
CN206921798U (zh) 一种连线led固晶机
CN108817918A (zh) 一种转向节和轴承自动装配工作站
CN106584871A (zh) 一种螺母热熔安装设备
CN108857833A (zh) 一种用于机械工件抛光打磨用的打磨机
CN207848122U (zh) 一种磁瓦产品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CN109395977B (zh) 点胶上色设备
CN207256921U (zh) 口红盖自动装配系统
CN109382652A (zh) 自行车花毂自动装配设备
CN206356783U (zh) 一种钢瓶综合焊接装置
CN108683053A (zh) 一种usb连接器全自动装配设备及工艺
CN205011017U (zh) 一种多种颜色水彩笔或其它杆状物的装盒流水线
CN106624723A (zh) 珠体自动压装机
CN208231241U (zh) 轴承自动组装机
CN208067685U (zh) 一种多片磁瓦拼接预装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