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254U - 電動門 - Google Patents

電動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254U
TWM535254U TW105211464U TW105211464U TWM535254U TW M535254 U TWM535254 U TW M535254U TW 105211464 U TW105211464 U TW 105211464U TW 105211464 U TW105211464 U TW 105211464U TW M535254 U TWM535254 U TW M5352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oor
rod
motor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1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震
邱文聲
Original Assignee
廣征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征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征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1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2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254U/zh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門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動門。
捲門因為具有大面積的門片而能夠封閉大面積式的出入口,當門片捲收時,出入口呈現完全開放,當門片捲放時,出入口經由門面封閉,捲門因為能夠封閉或開放大面積的出入口而受到使用者的青睞,因而常見於建築結構。
再者,為了居家安全,並兼顧出入之方便性,一般住家或工廠、商號等場所,通常會設置電動捲門,以作為出入的門禁管制。同時,也會考慮車輛與人員的進出方便,而規劃出可供車輛進出之停車空間,以及可供人員進出之出入側門而能在不驅動捲門時獨立使用。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電動門,其具有簡單但穩定的啟閉結構。
本新型創作的電動門,適用於建築結構。電動門包括捲門組件、側門組件以及控制模組。捲門組件包括第一框架、捲門與第一馬達。捲門設置於第一框架。第一馬達設置於第一框架並連接捲門。第一馬達驅動捲門於第一框架移動而升降。側門組件包括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門板以及連接第二、第三框架的關門器模組。第二框架立設於第一框架的一側。第三框架位於該側且樞接於第二框架。門板樞接於第三框架。關門器模組包括第一軌道、第二馬達、第一桿件、第二桿件以及套件。第一軌道設置於第三框架,第二馬達設置於第二框架。第一桿件連接第二馬達以受其驅動而旋轉。第二桿件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一端樞接於第一桿件,第二端可移動地連接於第一軌道。套件可移動地套設於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當套件移至並罩覆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的樞接處時,套件干涉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而阻擋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相對樞轉,以讓第二馬達適於轉動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而使第二端藉由沿軌道移動而推動第三框架,以使第三框架相對於第二框架樞轉。控制模組電性連接第一馬達與第二馬達。當控制模組驅動第一馬達上升並捲繞捲門後,控制模組適於再驅動第二馬達而使第三框架相對於第二框架樞轉。
基於上述,電動門包含捲門組件與側門組件,其中側門組件藉由關門器模組而使第三框架與門板能順利地相對於第二框架樞轉以達到啟閉的效果,除了在捲門未開啟時能藉由門板相對於第三框架樞轉、啟閉而作為人員進出的通道外,當捲門上升之後還能進一步地藉由樞轉第三框架與門板而增加進出口的寬度,以達到較佳的空間利用。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動門的示意圖。圖2是圖1部分構件的電性連接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動門10適用於建築結構20中,電動門10包括捲門組件100、側門組件200以及控制模組300(繪示於圖2),捲門組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捲門120與第一馬達130,其中第一框架110呈L形並設置於建築結構20,捲門120設置於第一框架110,第一馬達130設置於第一框架110且連接捲門120,而第一馬達130驅動捲門120於第一框架110移動,以使捲門120得以捲繞(沿Z軸上升)或展開(沿Z軸下降),如圖1所示雙箭號。
側門組件200包括第二框架210、第三框架220、門板240與關門器模組250。第二框架210設置於建築結構20且位於第一框架110的一側,第二框架210呈L形輪廓且與第一框架110對接(結合後形成「ㄇ」字形結構),而使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210與建築結構的底部22形成封閉輪廓,使捲門120、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位於所述封閉輪廓中。
再者,第三框架220樞接於第二框架210而得以Z軸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旋轉以達到啟閉的效果。第三框架220呈「ㄇ」字形,其與建築結構20的底部22形成另一封閉輪廓,而讓門板240置於所述另一封閉輪廓中,且門板240樞接於第三框架220而能以Z軸相對於第三框架220旋轉而達到啟閉的效果。換句話說,本實施例所示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實質上為門中門結構,其中第三框架220設置於第二門框210的L形缺口中,而門板240設置於第三框架220的「ㄇ」字形的缺口中。
在本實施例中,關門器模組250包括第一軌道251、第二馬達252、第一桿件253、第二桿件254以及套件255,其中第一軌道251設置於第三框架220,第二馬達252設置於第二框架210,第一桿件253連接於第二馬達252以受其驅動而以Z軸旋轉,第二桿件254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其中第一端E1樞接於第一桿件253,第二端E2可移動地連接於第一軌道251。套件255可移動地套接於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隨著套件255移至不同位置而使第一桿件253、第二桿件254之間產生不同的作動狀態。在此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述相關動力來源,例如第一馬達130與第二馬達252,其在現有技術領域中,實質上可搭配適當的傳動機構進行動力傳輸。
圖3與圖4分別繪示控制模組及操控模組之電性方塊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模組300包括微處理器主體388、電源382、警報提示383、操作介面、門鎖跳接單元385、RF(radio frequency)接收器384、定位及安全防護單元386以及備用馬達387,其中操作介面包括無線網路381a、有線網路381b、藍芽通訊381c、記憶卡381d與USB介面381e,以作為使用者調整控制模組300之用,也藉由接收外在訊號而據以通知控制模組300執行對應之動作。圖4所示操控模組600例如是遙控器,其包括遙控微處理器主體610、電池640、RF發射電路630以及按鈕單元620,以讓使用者觸壓不同的按鈕單元620,藉由RF發射電路630與RF接收器384的搭配而得以控制電動門10產生所需的對應動作,其中按鈕單元620的功能可依據需求而與以適當的修改,在此便不再贅述。
再者,微處理控制器主體388除用以操控上述構件外,尚能提供開關門紀錄暫存功能,同時也能藉由預留輸入訊號接點而加設其他裝置,例如可加裝溫濕度量測裝置提供室外溫濕度查詢等。同時,警報提示383是在執行相關動作的過程中也能藉由揚聲器或警示燈以對周遭人員產生警示效果。而門鎖跳接單元385能藉由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的方式與家用網路或行動裝置連接,而使用者能以遠端操控電動門10。
圖5與圖6分別繪示關門器模組於不同作動狀態的示意圖。圖7繪示第二桿件於第二端處以及第一軌道的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5至圖7,當套件255移至並罩覆於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的樞接處時,相當於套件255移至第二桿件254的第一端E1且同時罩覆於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的局部,此時會因套件255同時與第一桿件253、第二桿件254產生干涉,而使原本相互樞接的第一桿件253、第二桿件254無法自由地以Z軸樞轉。據此,第二馬達252便能同時驅動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以Z軸旋轉。再者,由於第二桿件254的第二端E2是可移動地連接於第一軌道251,因此便能以前述的驅動而使第三框架22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以Z軸旋轉,以產生如圖4所示的開啟狀態或如圖3所示的關閉狀態。此時若門板240是連接且固定於第三框架220,則自然會隨著第三框架220而相對於第二框架210產生啟閉效果。
進一步地說,如圖7所示,關門器模組250還包括至少一滾輪256(在此繪示兩個滾輪256但不以此為限),其樞接於第二桿件254於第二端E2處的延伸臂254a上且可滾動地嵌設於第一軌道251,所述第一軌道251例如是以鋁擠製成,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據此,第二桿件254以Z軸轉動的運動方式能藉由第二端E2在第一軌道251移動而據以驅動第三框架220以Z軸旋轉。換句話說,當套件255同時套至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時,能將兩者視為剛體結構,因而所述剛體結構便能以第二馬達252與第一桿件253的連接處作為其旋轉中心,以在其旋轉的過程中,第二桿件254的第二端E2藉由滾輪256在第一軌道251移動而推動第三框架220,以使第三框架220及固定其上的門板24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樞轉,而達到開啟或閉闔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框架220實質上是樞接於第二框架210的側部212,且第三框架220是藉由關門器模組250而與第二框架210的頂部214連接。據此,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之間能因所述連接處是分散於不同側212、214,而據以提高兩者間結構聯繫強度。反過來說,若將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的樞接處與關門器模組均位於同一側(例如均設置在側部212),則當第三框架220或門板240面積較大時(或重量較重時),便會因其相對於第二框架210的力矩過大而容易造成連接處變形或毀損,甚或造成第三框架220或門板240無法閉闔的情形。
另一方面,請再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框架220面對第一框架110處以及第一框架110分別具有第二軌道140,其位於捲門120的相對兩側以利於捲門120沿第二軌道140而上下移動。
基於上述,本實施例的電動門10藉由控制模組300與上述第一馬達130、第二馬達252電性連接,而分別達到驅動捲門120、第三框架220的效果。同時,如圖2所示,捲門組件100還包括第一定位感測器150,其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而用以感測捲門120於第一框架110的移動位置,例如用以感測捲門120是否已完全下降或上升。另一方面,關門器模組250還包括第二定位感測器257,其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而用以感測第三框架22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的(旋轉)啟閉程度,例如用來確認第三框架220是否相對於第二框架210已達完全開啟或完全閉闔的狀態。在此,其例如是藉由感測第二桿件254的第二端E2位於第一軌道251上的位置以確認上述之狀態。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感測器亦可多點設置,以期能使捲門或第三框架能進行多點定位的效果。
請再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電動門10還包括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第三閉鎖器430與第四閉鎖器440,其中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與第三閉鎖器430可為陽極鎖或陰極鎖。在此,第一閉鎖器410是可移除地連接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第二閉鎖器420是可移除地連接第三框架220與建築結構20的底部22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第三閉鎖器430是可移除地連接門板240與第三框架220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在此所述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第三閉鎖器430與第四閉鎖器440均能以手動方式予以啟閉,其中前述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第三閉鎖器430分別是手自動閉鎖器,圖8繪示第一閉鎖器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在此僅以第一閉鎖器410為例進行說明(第二與第三閉鎖器便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閉鎖器410用以作為讓第三框架220與第二框架210之間的啟、閉之用,其藉由設置在第二門框210的電磁管412(solenoid)驅動第一擋桿414上下移動,以使第一擋桿414與設置在第三框架220上的擋環416干涉或釋放,從而達到啟閉第三框架220的效果。再者,第一閉鎖器410還具有手動組件418,其包括手持驅動件418a及扣件418b,其中手持驅動件418a可扳動地設置在第一閉鎖器410的外殼411,扣件418b連動於手持驅動件418a,而第一閉鎖器410還具有設置在第一擋桿414上的第二擋桿413,其穿過外殼411的開口411a。在前述以電磁管412操控第一擋桿414上下移動的過程中,手動驅動件418a實質上是向上扳動而讓扣件418b遠離第二擋桿413(即圖8中以虛線繪示的扣件418c所在之位置)。當停電或控制模組300失效時,使用者可藉由先向下扳動手持驅動件418a,以使扣件418b套於第二擋桿413(如圖8以實線繪示的418b與第二擋桿413所在之位置),接著再向上扳動手持驅動件418a,便能讓扣件418b提拉第二擋桿413向上移動,亦即代表著第一擋桿414也能隨之上移而移離擋環416,達到釋放第三框架220的效果,以避免停電時造成進出困難。另一方面,第四閉鎖器440則作為習知門鎖,以供捲門120未開啟時人員能藉此推動門板240而作為進出通道,其通常為手動操作,但第四閉鎖器440也可電性連接控制模組300而達到遠距控制的效果。
圖9繪示本新型創作前述電動門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9,在本實施例中,如前述控制模組300能藉由無線模組510接收使用者的控制命令。據此,在步驟S10中,進行判斷所接受指令為何。接著,在步驟S100中,當接收到開啟命令時,則判斷捲門組件100與側門組件200是否處於關閉狀態。在步驟S110中,當捲門組件100與側門組件200處於關閉狀態時,驅動第一馬達130以捲繞並上升捲門120。接著在步驟S120中,當捲門120上升後,驅動第一閉鎖器410以解除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的連接關係,且驅動第二閉鎖器420以解除第三框架220與建築結構20的底部22的連接關係,並驅動第三閉鎖器430以啟動門板240與第三框架220的連接關係。在此,關於驅動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與第三閉鎖器430的順序並未予以限定。最後於步驟S130中,啟動關門器模組250,以驅動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同步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樞轉並開啟。據此,當捲門120開啟後仍無法到達進出所需寬度時,藉由此舉能進一步地擴增進出口寬度,以達到充分利用空間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0中,當接收到關閉命令時,則判斷捲門組件100與側門組件200是否處於開啟狀態。在步驟S210中,若捲門組件100與側門組件200處於開啟狀態,則啟動關門器模組250,以驅動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樞轉並閉闔。接著,在步驟S220中,當第三框架22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閉闔後,驅動第一閉鎖器410以啟動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的連接關係,且驅動第二閉鎖器420以啟動第三框架220與建築結構20的底部22的連接關係,也驅動第三閉鎖器430以解除門板240與第三框架220的連接關係。類似地,關於驅動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與第三閉鎖器430的順序在此並未予以限定。最後,於步驟S230中,驅動第一馬達130以展開並降下捲門120。此外,上述無論步驟S110至步驟S130,或是步驟S210至步驟S230,其均能分別讓使用者提供單一命令便能完成,無須讓使用者分批提供控制模組300各個步驟所對應的命令。
另需提及的是,圖9所示步驟S130與步驟S230還包括:判斷套件255是否位於且罩覆在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的樞接處;以及若套件255位於且罩覆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的樞接處時(如前所述,此時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因套件255的干涉而可視為剛體結構),則啟動第二馬達252以旋轉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以推動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樞轉,進而達到開啟(步驟S130)或閉闔(步驟S230)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電動門10尚能在無電力狀態時達到上述的啟閉效果。圖10繪示關門器模組之另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11繪示關門器模組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10與圖11,在此所述狀態是當捲門120已上升,而控制模組300與第二馬達252、第一閉鎖器410、第二閉鎖器420及第三閉鎖器430未電性連接時執行。首先在步驟S300中,當捲門120已捲繞上升且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已閉闔於第二框架210時,驅動第一閉鎖器410以解除第二框架210與第三框架220的連接關係,且驅動第二閉鎖器420以解除第三框架220與建築結構20的底部22的連接關係。接著,在步驟S310中,驅動套件255以使套件255移離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的樞接處,如圖11所示,使用者藉由推移套件255的推桿255a而驅動套件255沿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移動,而使兩桿件的樞接處露出,亦即此時的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已經排除套件255的干涉而恢復自由樞接的狀態。最後,在步驟S320中,驅動第二桿件254相對於第一桿件253樞轉,以使第三框架220與門板240相對於第二框架210樞轉而開啟。據此,圖10所示流程是藉由使用者手動方式操作,而適於作為當上述構件之間電性連接出現問題時的備用方案。
圖12與圖13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關門器模組的示意圖,在此僅繪示部分構件是意圖,而未繪示的構件請參考前述關門器模組250的相關敘述及圖示。請同時參考圖12與圖13,在本實施例中,關門器模組250還包括限位組件350,限位組件350包括承載框架351A、351B,其藉由伸縮調整桿352連接其中,承載框架351A、351B的末端設置有限制開關354A、354B,其能藉由前述伸縮調整桿352而調整限制開關354A、354B彼此的相對距離。另外,限制開關354A、354B設置在板件353A、353B上,而板件353A、353B是以鎖附件A3搭配承載框架351A、351B的滑槽A4而可滑動地設置於承載框架351A、351B上,進而能據以調整限制開關354A、354B的位置,即限制開關354A、354B能沿著滑槽A4移動。
此外,請同時參考圖11至圖13,關門器模組250的第一桿件253、第二桿件254以及套件255是可移動(轉動)地設置在限制開關354A、354B之間,限制開關354A、354B另藉由接線盤356而與控制電路355連接,進而電性連接至控制模組300。據此,藉由限位組件350而讓所述第一桿件253與第二桿件254能被限制在可允許轉動之角度範圍內,藉以避免造成關門器模組250因轉動角度過大而導致構件受損甚至人員受傷的情形發生。
圖14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側門組件的部分示意圖。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側門組件還包括門擋260A,其設置在門板240(未繪示,請參考前述實施例)的下緣,亦即門擋260A與第三框架220形成封閉輪廓,而使門板240得以容置在所述封閉輪廓中。如圖所示,門擋260A與第三框架220形成「口」字形輪廓。再者,所述門擋260A具有位於門板240內側與門板240外側的一對傾斜面S1、S2,以利於使用者驅使小型車輪裝置(例如腳踏車、機車等)即能從該處作為其出入口,因此本實施例所示之結構同樣能設置於圖1之電動門100的側門組件200中。
圖15繪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側門組件的部分示意圖。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側門組件還包括門擋260B,其設置在門板240(未繪示,請參考前述實施例)的下緣,亦即門擋260B與第三框架220形成封閉輪廓,而使門板240得以容置在所述封閉輪廓中。再者,所述門擋260B具有本體A1與止擋部A2(例如是伸縮柱,且在此繪示一對伸縮柱但不以此為限),其中止擋部A2可相對於本體A1伸縮而突出於本體A1或隱沒於本體A1,門板240具有對應的止擋結構,例如是凹槽(在此未繪示),以讓門板240能藉此進一步地固定於門擋260B之上。在此,圖14、圖15所述門擋有助於第三框架220及門板240的結構強度及作動時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電動門包含捲門組件與側門組件,其中側門組件藉由關門器模組而使第三框架與門板能順利地相對於第二框架樞轉以達到啟閉的效果,除了在捲門未開啟時能藉由門板相對於第三框架樞轉、啟閉而作為人員進出的通道外,當捲門上升之後還能進一步地藉由樞轉第三框架與門板而增加進出口的寬度,以達到較佳的空間利用。
再者,關門器模組是藉由馬達驅動桿體,而使桿體的一端能在第三框架上的軌道移動,而據以驅動第三框架樞轉。同時,桿體實質上是以兩段式結構並搭配對應的套件所形成,其包含相互樞接的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以及套設其上且可移動的套件,而據以形成不同作動狀態。當套件罩覆於桿件的樞接處時,套件同時干涉於兩個桿件,因此兩段式的桿體在此時被視為剛體結構,而據以直接受馬達驅動進行旋轉。當套件移離桿件的樞接處時,即代表桿件能自由樞接,亦即馬達產生動力並未能傳遞至遠離馬達的第二桿件,因而此時第三框架與門板的啟閉可不受馬達的影響。換句話說,當處於停電狀態或控制模組等電子構件損壞時,使用者尚能藉此而開啟第三框架與門板。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動門
20‧‧‧建築結構
22‧‧‧底部
100‧‧‧捲門組件
110‧‧‧第一框架
120‧‧‧捲門
130‧‧‧第一馬達
140‧‧‧第二軌道
150‧‧‧第一定位感測器
200‧‧‧側門組件
210‧‧‧第二框架
212‧‧‧側部
214‧‧‧頂部
220‧‧‧第三框架
240‧‧‧門板
250‧‧‧關門器模組
251‧‧‧第一軌道
252‧‧‧第二馬達
253‧‧‧第一桿件
254‧‧‧第二桿件
254a‧‧‧延伸臂
255‧‧‧套件
255a‧‧‧推桿
256‧‧‧滾輪
257‧‧‧第二定位感測器
300‧‧‧控制模組
350‧‧‧限位組件
351A、351B‧‧‧承載框架
352‧‧‧伸縮調整桿
353A、353B‧‧‧板件
354A、354B‧‧‧限制開關
356‧‧‧接線盤
355‧‧‧控制電路
381a‧‧‧無線網路
381b‧‧‧有線網路
381c‧‧‧藍芽通訊
381d‧‧‧記憶卡
381e‧‧‧USB介面
382‧‧‧電源
383‧‧‧警報提示
384‧‧‧RF接收器
385‧‧‧門鎖跳接單元
386‧‧‧定位及安全防護單元
387‧‧‧備用馬達
388‧‧‧微處理器主體
410‧‧‧第一閉鎖器
411‧‧‧外殼
411a‧‧‧開口
412‧‧‧電磁管
413‧‧‧第二擋桿
414‧‧‧第一擋桿
416‧‧‧擋環
418‧‧‧手動組件
418a‧‧‧手持驅動件
418b、418c‧‧‧扣件
420‧‧‧第二閉鎖器
430‧‧‧第三閉鎖器
440‧‧‧第四閉鎖器
600‧‧‧操控模組
610‧‧‧遙控微處理器主體
620‧‧‧按鈕單元
630‧‧‧RF發射電路
640‧‧‧電池
A1‧‧‧本體
A2‧‧‧止擋部
A3‧‧‧鎖附件
A4‧‧‧滑槽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S10、S100、S110、S120、S130‧‧‧步驟
S200、S210、S220、S230‧‧‧步驟
X-Y-X‧‧‧座標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動門的示意圖。 圖2是圖1部分構件的電性連接示意圖。 圖3與圖4分別繪示控制模組及操控模組之電性方塊圖。 圖5與圖6分別繪示關門器模組於不同作動狀態的示意圖。 圖7繪示第二桿件於第二端處以及第一軌道的剖視圖。 圖8繪示閉鎖器的示意圖。 圖9繪示電動門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0繪示關門器模組之另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1繪示關門器模組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12與圖13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關門器模組的示意圖。 圖14繪示本形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側門組件的部分示意圖。 圖15繪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側門組件的部分示意圖。
10‧‧‧電動門
20‧‧‧建築結構
22‧‧‧底部
100‧‧‧捲門組件
110‧‧‧第一框架
120‧‧‧捲門
130‧‧‧第一馬達
140‧‧‧第二軌道
200‧‧‧側門組件
210‧‧‧第二框架
212‧‧‧側部
214‧‧‧頂部
220‧‧‧第三框架
240‧‧‧門板
250‧‧‧關門器模組
251‧‧‧第一軌道
252‧‧‧第二馬達
253‧‧‧第一桿件
254‧‧‧第二桿件
255‧‧‧套件
256‧‧‧滾輪
410‧‧‧第一閉鎖器
420‧‧‧第二閉鎖器
430‧‧‧第三閉鎖器
440‧‧‧第四閉鎖器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X-Y-Z‧‧‧座標

Claims (12)

  1. 一種電動門,適用於一建築結構,包括: 一捲門組件,包括: 一第一框架; 一捲門,設置於該第一框架; 一第一馬達,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且連接該捲門,該第一馬達驅動該捲門於該第一框架移動而升降; 一側門組件,包括: 一第二框架,立設於該第一框架的一側; 一第三框架,位於該側且樞接於該第二框架; 一門板,樞接於該第三框架; 一關門器模組,連接於該第二框架與該第三框架之間,該關門器模組包括: 一第一軌道,設置於該第三框架; 一第二馬達,設置於該第二框架; 一第一桿件,連接該第二馬達以受該第二馬達驅動而旋轉; 一第二桿件,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桿件,該第二端可移動地連接於該第一軌道; 一套件,可移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當該套件移至並罩覆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的樞接處時,該套件干涉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而阻擋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相對樞轉,以讓該第二馬達適於轉動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而使該第二端藉由沿該軌道移動而推動該第三框架,以使該第三框架相對於該第二框架樞轉;以及 一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馬達與該第二馬達,當該控制模組驅動該第一馬達上升並捲繞該捲門後,該控制模組適於再驅動該第二馬達而使該第三框架相對於該第二框架樞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當該套件移離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的樞接處並移至該第二桿件時,該第二桿件能相對於該第一桿件樞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關門器模組還包括: 至少一滾輪,設置在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且可滾動地嵌設於該第一軌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分別呈L形,且相互結合後與該建築結構的底部形成封閉輪廓,而使該第三框架、該門板與該捲門位於所述封閉輪廓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第三框架設置於該第二門框的L形缺口中,該第三框架呈「ㄇ」字形,且該門板設置於「ㄇ」字形的缺口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第三框架與該門板形成門中門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還包括: 一第一閉鎖器,可移除地連接該第二框架與該第三框架且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以及 一第二閉鎖器,可移除地連接該第三框架與該建築結構的底部且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還包括: 一第三閉鎖器,可移除地連接該門板與該第三框架且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第三框架面對該第一框架處以及該第一框架分別具有一第二軌道,該捲門沿該對第二軌道而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側門組件還包括: 一門擋,設置於該門板下緣且與該第三框架形成封閉輪廓,以使該門板位於所述封閉輪廓中,該第三框架與該門擋形成口字形輪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門擋具有位於門板內側與門板外側的一對傾斜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動門,其中該門擋具有朝向該門板可伸縮的至少一止擋部。
TW105211464U 2016-07-29 2016-07-29 電動門 TWM535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1464U TWM535254U (zh) 2016-07-29 2016-07-29 電動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1464U TWM535254U (zh) 2016-07-29 2016-07-29 電動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254U true TWM535254U (zh) 2017-01-11

Family

ID=5839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1464U TWM535254U (zh) 2016-07-29 2016-07-29 電動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52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212B (zh) * 2016-07-29 2018-01-21 廣征實業有限公司 電動門及其控制方法
TWI657186B (zh) * 2018-04-25 2019-04-21 沈志隆 電動門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670411B (zh) * 2018-01-02 2019-09-01 金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入檔之捲門機
TWI714132B (zh) * 2019-06-20 2020-12-21 量子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電動門之驅動控制模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212B (zh) * 2016-07-29 2018-01-21 廣征實業有限公司 電動門及其控制方法
TWI670411B (zh) * 2018-01-02 2019-09-01 金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入檔之捲門機
TWI657186B (zh) * 2018-04-25 2019-04-21 沈志隆 電動門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714132B (zh) * 2019-06-20 2020-12-21 量子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電動門之驅動控制模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5254U (zh) 電動門
US11002071B2 (en) Architectural roller shade housing with adjustable battery compartment
US20170350165A1 (en) Gate assembly employing a dual actuator latching mechanism
US20190145166A1 (en) Shade motor with power supplied by brackets
US20140259927A1 (en) Controller for a door operator
TWI612212B (zh) 電動門及其控制方法
JP3554470B2 (ja) 窓戸制御システム
JP5412354B2 (ja) 扉開放アシスト装置を備えたドアシステム
JP6826405B2 (ja) 自動ドア制御装置
JP2006328636A (ja) 扉の自動閉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ドア装置
US11447983B1 (en) Door and window sec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627872B2 (ja) 開閉式面格子
TW201629322A (zh) 雙車庫之捲門及其側門結構
JP2002138752A (ja) 自動窓ロック解錠及び窓開放装置
JP6039319B2 (ja) 開き窓の開度規制装置
JP2569950B2 (ja) 窓用の駆動装置
US11898376B2 (en) Door and window sec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20730869U (zh) 一种智能门锁提示预警装置
JP2022177432A (ja) 錠ユニット
JP4996329B2 (ja) 電子錠の緊急解錠装置
KR200249794Y1 (ko)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건물 제어 시스템
JP2002242500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20051025A (ja) 状態検知装置
JP2003003770A (ja) 自動昇降式面格子
JP2024030744A (ja) 施解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