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3470U - 逃生載具 - Google Patents

逃生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3470U
TWM523470U TW105203093U TW105203093U TWM523470U TW M523470 U TWM523470 U TW M523470U TW 105203093 U TW105203093 U TW 105203093U TW 105203093 U TW105203093 U TW 105203093U TW M523470 U TWM523470 U TW M5234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disposed
carrier
movable platform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Liang Chen
you-liang Liu
Ya-Fan Zhu
wan-ti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Shu 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Shu Te filed Critical Univ Shu Te
Priority to TW105203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347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3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3470U/zh

Links

Description

逃生載具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逃生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適用於裝設在一建築物上之逃生載具。
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在人們的食、衣、住、行、娛樂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的改變,以住的方面來說,早期的平房或二、三層式樓的建築已不敷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層樓之高樓建築,而為了因應火災、地震等意外事故之發生,建築法規規定高樓必須有緩降機或逃生梯的設備,以備危急時可提供逃生之用。
在高樓建築中除了逃生梯外,最普遍使用的就是繩索式的垂直降落設備,利用建築物中設置的逃生支架,在使用時將支架延伸出建築物體外部,再利用繩索吊掛在逃生支架上進行垂降式的逃生,以防止意外事故的人員傷亡。
惟,現有的垂直降落逃生設備不易操作且攀吊時會產生搖晃,而讓人不敢嚐試,且使用繩索吊掛進行垂降時,下降之重力加速度恐有造成逃生支架的鎖固螺栓斷裂,並將逃生支架連根拔起導致人員摔落,反而加重意外事故的傷害,故有安全性上之疑慮,而需加以改善。
參閱圖1,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486687號專利「逃生梯結構改良」,適用於裝設在防盜窗100處之逃生梯1,其包含至少一第一梯體11,及至少一第二梯體12所構成,該第一梯體11設有二側架111,該第二梯體12設有二側架121,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梯體11之二側架111處裝設有一第一阻尼裝置112,又該第二梯體12之二側架 121兩端處各設有一第二阻尼裝置122,且該第二阻尼裝置122搭配至少一繩索(圖未示出)與該第一梯體11之第一阻尼裝置112組設連結。
當該逃生梯1往下滑伸時,該第一阻尼裝置11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122相互搭配,使該逃生梯1以適當的速度滑伸,以達到緩衝效果之目的。
經由以上之敘述,可知習知逃生梯結構改良於實際使用時仍然有以下的缺點產生:
一、無法降低使用之恐懼感
習知的逃生梯1雖提供可自高處往地面逃生的功用,但必須倚靠人體的徒手緊抓在該第一、二梯體11、12上,以沿著建築物向下垂降。然而,在危急之際,人們通常心生恐懼而顫抖不已,此刻還須徒手來抓握,很容易因不慎而造成鬆手或踩空,而導致墜樓之憾事發生,反而增加逃生之危險性。
二、衍生安全疑慮
當該逃生梯1不使用時,是將該第一、二梯體11、12層疊收摺以裝設在建築物之防盜窗100上,惟,該第一、二梯體11、12會因長時間固設於戶外,並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後,容易使該第一、二梯體11、12表面產生鏽蝕,而導致使用上的安全疑慮。
三、破壞建築物之美觀性
由於該第一、二梯體11、12具有一定的長度與體積,不僅會佔據較大的空間,更會破壞建築物之外觀的美觀性,再者,由於該逃生梯1是裝設在建築物之外表面的防盜窗100上,不僅施工危險且過程繁瑣,其所需施作時間與成本均偏高,而不利於市場之推廣。
上述缺點都顯現習知逃生梯結構改良在使用上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如能改善現有逃生設施的不足,發展一種兼具美觀與安全性、成本低且降低使用者之恐懼感的逃生設施,是目前亟需實現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逃生載具,適用於裝設在一建築物上,並包含一基座單元,及一逃生單元。
該基座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壁面上之活動平台,該活動平台具有一圍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的固定座,及一設置於該固定座上並貫穿該固定座之逃生穿孔,該逃生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逃生穿孔中之逃生載具、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逃生載具連接之緩降繩組,及一設置於該固定座上並可與該逃生載具相互卡掣之限位件,該緩降繩組具有複數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之滑輪、複數與各該滑輪連接之減速器,及複數繞設於每一滑輪上的緩降繩。
該逃生載具可相對於該活動平台於一非逃生位置及一逃生位置間移動,當位於該非逃生位置時,該逃生載具是與該限位件相互卡掣並限位於該活動平台之逃生穿孔中,當位於該逃生位置時,該逃生載具不與該限位件相互卡掣並可藉由該緩降繩組與該活動平台分離而自該逃生穿孔中緩緩下降。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壁面上之固定框架、一開設於該固定框架上之連接口,及二支撐桿,該活動平台是對應設置於該連接口上,更具有一與該固定框架底端樞接之翻轉端,及一相反之連接端,該逃生穿孔是位於該翻轉端與該連接端間,而該二支撐桿是連接於該連接端與該固 定框架,以使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可自該固定框架之頂端分離並樞轉一角度。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逃生載具,更包含一控制單元,其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上之控制器,及一設置於該固定框架上並與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相干涉觸抵且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控制開關,該控制器可控制該控制開關之啟閉,以使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不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逃生載具具有一伸縮管體,及一封閉該伸縮管體底部之底蓋,當該伸縮管體往遠離該底蓋方向拉伸移動時,該伸縮管體與該底蓋圍繞界定出一逃生空間,當該伸縮管體往靠近該底蓋方向回縮移動時可收折於該底蓋上。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複數緩降繩與該逃生載具之伸縮管體頂端連接在一起。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活動平台更具有一開設於該逃生穿孔周緣上的限位槽,而該限位件具有一夾設於該逃生載具上並概呈倒U型之插入段,及一與該插入段垂直設置並可伸置於該限位槽中滑移之控制桿,當該控制桿往該逃生穿孔方向滑移時,該插入段將該逃生載具夾持固定於該逃生穿孔中,當該控制桿往遠離該逃生穿孔方向滑移時,該插入段與該逃生載具分離,以使該逃生載具自該逃生穿孔中脫離。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控制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並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感應器,該感應器可偵測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一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以控制該控制開關作動。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控制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並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擴 音器,當該控制器接收到該感應器發出之感測訊號時,該控制器即控制該擴音器發出警告音響。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支撐桿具有一與該固定框架頂端連接之第一連接桿、一與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連接的第二連接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一、二連接桿間之樞接件,而該固定座之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對應該第一、二連接桿設置之容置槽,當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不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該第一、二連接桿呈一直線,當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而固定於該固定框架中時,該第一、二連接桿會藉由該樞接件對向收折於該容置槽中。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透過該伸縮管體與該底蓋圍繞界定出封閉式的逃生空間,可減緩逃生者搭乘該逃生載具自高處下降所產生的恐懼心理,且該逃生空間更可同時搭載多個逃生者,以增加逃生信心與安全感,再者,利用該感應器偵測該建築物中的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該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以控制該控制開關作動,使該活動平台自動轉換至該逃生位置,以縮短人員操作該逃生載具的時間,而可發出警告音響之擴音器則可提示該建築物內之人員盡速逃生,以免錯失逃生的黃金時機與減少人員傷亡,進而提升逃生機率。
3‧‧‧建築物
5‧‧‧基座單元
51‧‧‧活動平台
510‧‧‧容置空間
511‧‧‧固定座
512‧‧‧逃生穿孔
513‧‧‧翻轉端
514‧‧‧連接端
515‧‧‧容置槽
516‧‧‧限位槽
52‧‧‧固定框架
53‧‧‧連接口
54‧‧‧支撐桿
541‧‧‧第一連接桿
542‧‧‧第二連接桿
543‧‧‧樞接件
6‧‧‧逃生單元
61‧‧‧逃生載具
610‧‧‧逃生空間
611‧‧‧伸縮管體
612‧‧‧底蓋
62‧‧‧緩降繩組
621‧‧‧滑輪
622‧‧‧減速器
623‧‧‧緩降繩
63‧‧‧限位件
631‧‧‧插入段
632‧‧‧控制桿
7‧‧‧控制單元
71‧‧‧控制器
72‧‧‧控制開關
73‧‧‧感應器
74‧‧‧擴音器
A‧‧‧非逃生位置
B‧‧‧逃生位置
圖1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習知台灣新型第M486687號一種逃生梯結構改良;圖2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逃生載具之較佳實施例;圖3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位於一非逃生位置之態樣; 圖4是一側視剖面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限位件夾設於一逃生載具上之態樣;圖5是一局部示意圖,輔助說明圖2的細部結構;圖6是一方塊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控制單元的電連接態樣;圖7是一狀態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活動平台自一固定框架上翻轉的態樣;圖8是一前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一逃生者位於一逃生空間中之態樣;及圖9是一前視示意圖,說明一建築物之上下樓層壁面分別裝設本較佳實施例的態樣。
有關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2、3,為本新型逃生載具,適用於裝設在一建築物3上,以供人員搭乘並進行逃生之用,並包含一基座單元5、一逃生單元6,及一控制單元7。
該基座單元5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3壁面上之活動平台51、一設置於該建築物3壁面上之固定框架52、一開設於該固定框架52上之連接口53,及二支撐桿54,於此,該活動平台51是對應設置於該連接口53上。
進一步地,該活動平台51具有一圍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510的固定座511、一設置於該固定座511上並貫穿該固定座511之逃生穿孔512、一與該固定框架52底端樞接之翻轉端513、一與該翻轉端513相反之連接端514、二分設於該固定座511之兩側上的容置槽515,及一開設於該逃生穿孔512周緣上的限位槽516。
該逃生穿孔512是位於該翻轉端513與該 連接端514間,而該二支撐桿54是連接於該連接端514與該固定框架52間,以使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可自該固定框架52之頂端分離並樞轉一角度,於此,該活動平台51與該固定框架52呈90度。
由於該活動平台51是可自該固定框架52之頂端分離或復位的自由展收設計,不僅不會佔據空間,更不會破壞該建築物3之美觀性,且該基座單元5所需使用的部件少,將可相對降低施作時間與成本,而有利於市場上的推廣。
實際實施時,亦可省略該固定框架52之設置,直接將該活動平台51垂直設置於該建築物3之壁面、陽台或是門窗上,端視使用需求與該建築物3之構造而定,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活動平台51可以是垂直設置於該建築物3之壁面上,或是自該固定框架52之頂端分離並樞轉一角度,均可使該活動平台51凸設於該建築物3之壁面上,因此當該建築物3發生火災時,凸設於該建築物3之壁面上的活動平台51,可供逃生者由該建築物3之門窗出來時,且尚未進入該活動平台51中之站立或乘坐的空間,以減少逃生者因位於高處且無處可站立所衍生之恐懼感受,與提升逃生過程之安全性。
其中,該支撐桿54具有一與該固定框架52頂端連接之第一連接桿541、一與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連接的第二連接桿542,及一樞接於該第一、二連接桿541、542間之樞接件543,該第一、二連接桿541、542可藉由該樞接件543對向收折在一起,並同時決定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自該固定框架52頂端分離與否。
進一步地,透過分設於該固定座511之兩側上的容置槽515,可供對向收折之第一、二連接桿541、542收納於其中,以減少該二支撐桿54直接受陽光或雨水 之侵襲,而衍生老化之困擾,以延長支撐該活動平台51之壽命與提升連接之穩固性。
配合參閱圖4、5,該逃生單元6包括一設置於該逃生穿孔512中之逃生載具61、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510中並與該逃生載具61連接之緩降繩組62,及一設置於該固定座511上並可與該逃生載具61相互卡掣之限位件63。
其中,該逃生載具61具有一伸縮管體611,及一封閉該伸縮管體611底部之底蓋612,當該伸縮管體611往遠離該底蓋612方向拉伸移動時,該伸縮管體611與該底蓋612圍繞界定出一逃生空間610,該逃生空間610搭載至少一逃生者於其中,當該伸縮管體611往靠近該底蓋612方向回縮移動時可收折於該底蓋612上。
實際實施時,該伸縮管體611是一市售常見之塑膠強化波紋軟管,由於此類塑膠型伸縮管可常見於各種風管,且已為習知技術,故於此不多加贅述。
再者,該緩降繩組62具有複數設置於該容置空間510中之滑輪621、複數與各該滑輪621連接之減速器622,及複數繞設於每一滑輪621上並與該逃生載具61之伸縮管體611頂端連接的緩降繩623。
該複數緩降繩623可帶動對應繞設之滑輪621轉動,而該減速器622則可控制該滑輪621的轉動速度,以同時控制與該複數緩降繩623連接之逃生載具61的垂降速度不會過快下滑,而致生危險。
而該限位件63則具有一夾設於該逃生載具61上並概呈倒U型之插入段631,及一與該插入段631垂直設置並可伸置於該活動平台51之限位槽516中滑移之控制桿632,其中,夾設於該逃生載具61上之插入段631可決定該逃生載具61之伸縮管體611是否收折於該底蓋612上。
實際實施時,當該控制桿632往該活動平台51之逃生穿孔512方向滑移時,該插入段631可將該逃生載具61夾持固定於該逃生穿孔512中,相反地,當該控制桿632往遠離該逃生穿孔512方向滑移時,該插入段631與該逃生載具61分離,以使該逃生載具61自該逃生穿孔512中脫離。
該逃生載具61可相對於該活動平台51於一非逃生位置A及一逃生位置B間移動,當位於該非逃生位置A時,該逃生載具61是與該限位件63相互卡掣並限位於該活動平台51之逃生穿孔512中。
反之,當位於該逃生位置B時,該逃生載具61不與該限位件63相互卡掣並可藉由該緩降繩組62與該活動平台51分離而自該逃生穿孔512中緩緩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該減速器622除了可以控制該滑輪621的轉動速度,避免該逃生載具61的垂降速度不會過快之外,當該逃生載具61垂降至指定位置時,逃生者離開後,該減速器622會控制該滑輪621逆向轉動,以使該逃生載具61復位至該活動平台51之逃生穿孔512中,以供其他人員繼續逃生之用,由於此種可控制正轉、逆轉之減速器622機構,已為習知技術,且該減速器622本身並非本案重點所在,故於此不再多加贅述。
承上所述,藉以該限位件63之設置,可提升該逃生載具61自該逃生穿孔512中分離或固定之便利性,而透過該伸縮管體611與該底蓋612圍繞界定出封閉式的逃生空間610,可大大減緩逃生者搭乘該逃生載具61自高處下降所產生的恐懼心理,該逃生空間610更可同時搭載多個逃生者,以供小孩與成人或是老人與成人等組合共同逃生,進而增加逃生信心與安全感,種種設計都以人性關懷為出發點,以滿足不同族群之使用者的需求。
配合參閱圖6、7,及8,該控制單元7包 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3上之控制器71、一設置於該固定框架52上並與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相干涉觸抵且與該控制器71電連接之控制開關72,及一設置於該建築物3並與該控制器71電連接之感應器73。
該控制器71可控制該控制開關72之啟閉,而該感應器73則可偵測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一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71,以控制該控制開關72作動,使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不受該控制開關72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52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3。
於此,該感應器73所偵測之外在環境變數是選自於環境溫度、環境煙霧、環境壓力、環境震動、環境濕度,及此等之組合,實際實施時,可選用其他功能之感應器73,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進一步地,當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不受該控制開關72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52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3,該第一、二連接桿541、542呈一直線,同時該活動平台51則自該固定框架52之頂端分離,並與該固定框架52呈90度,相反地,當該活動平台51之連接端514受該控制開關72之干涉,而固定於該固定框架52中時,該第一、二連接桿541、542會藉由該樞接件543對向收折於該容置槽515中。
除此之外,該控制單元7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3並與該控制器71電連接之擴音器74,當該控制器71接收到該感應器73發出之感測訊號時,該控制器71即控制該擴音器74發出警告音響。
藉由該感應器73偵測該建築物3中的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該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71,來控制該控制開關72作動,以將該活動平台51自動轉換成該逃生位置B的自動化作動,將可縮短人員操作該逃生載具的時間,此外,可發出警告音響之擴音器74則可提示該建築物 3內之人員盡速逃生,以免錯失逃生的黃金時機與減少人員傷亡,進而提升逃生機率。
配合參閱圖9,由於發生火災的方位與樓層為未知因素,當該建築物3之不同樓層分別裝設該逃生載具時,可將位於該建築物3壁面之上下樓層的基座單元5錯開設置位置,以供逃生者避開發生火災的方位,並搭乘該逃生載具61至下一個樓層,可以減少緩降的高度,避免逃生者產生有懼高的心理障礙,再者,火災發生的樓層不定,一味的往一樓方向疏散只會發生人潮擁擠的狀況,反而不利逃生,藉由各個樓層皆設置本新型之逃生載具,可以適時疏散人群提升逃生機率。
經由以上較佳實施例之敘述可知本新型逃生載具確實具有下列功效增進之處:
一、降低使用之恐懼感
透過該伸縮管體611與該底蓋612圍繞界定出封閉式的逃生空間610,可減緩逃生者搭乘該逃生載具61自高處下降所產生的恐懼心理,且該逃生空間610更可同時搭載多個逃生者,以增加逃生信心與安全感。
二、提升使用之安全性
凸設於該建築物3之壁面上的活動平台51,可供逃生者由該建築物3之門窗出來時,且尚未進入該活動平台51中之站立或乘坐的空間,以減少恐懼感受與提升逃生過程之安全性。再者,分設於該固定座511之兩側上的容置槽515,可供對向收折之第一、二連接桿541、542收納於其中,以減少該二支撐桿54直接受陽光或雨水之侵襲,而衍生老化之困擾,進而延長使用壽命與提升連接之穩固性。
三、提升逃生機率
藉由該感應器73偵測該建築物3中的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該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71,以控制該控制開關72作動,使該活動平台51自動轉換至該逃生位置B,以縮短人員逃生之作業時間,而可發出警告音響之擴音器74則可提示該建築物3內之人員盡速逃生,以免錯失逃生的黃金時機與減少人員傷亡,進而提升逃生機率。
四、無損該建築物3之美觀性
該活動平台51是得以自該固定框架52之頂端分離或復位的自由展收設計,不僅不會佔據空間,更不會破壞該建築物3之外牆的美觀性,且該基座單元5所需使用的部件少,將可相對降低施作時間與成本,而有利於市場上的推廣。
綜上所述,本新型逃生載具,藉以設置於該建築物3上的基座單元5,以及設置於該逃生穿孔512中之逃生單元6,可有效達成空間節省,而封閉式的逃生載具61則可降低逃生者的恐懼感,當該活動平台51於該非逃生位置A時,則如同裝設於該建築物3壁面上之外窗,當災害發生之時,透過該控制單元7之感應器73可偵測該建築物3中的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該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71,以令該控制器71控制該控制開關72作動,使該活動平台51自動轉換至供人員逃生之逃生位置B,以免錯失逃生的黃金時機與縮短人員逃生時間,故確實可以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建築物
5‧‧‧基座單元
51‧‧‧活動平台
510‧‧‧容置空間
511‧‧‧固定座
513‧‧‧翻轉端
514‧‧‧連接端
515‧‧‧容置槽
516‧‧‧限位槽
52‧‧‧固定框架
53‧‧‧連接口
54‧‧‧支撐桿
541‧‧‧第一連接桿
542‧‧‧第二連接桿
543‧‧‧樞接件
6‧‧‧逃生單元
61‧‧‧逃生載具
610‧‧‧逃生空間
611‧‧‧伸縮管體
612‧‧‧底蓋
B‧‧‧逃生位置

Claims (9)

  1. 一種逃生載具,適用於裝設在一建築物上,並包含:一基座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壁面上之活動平台,該活動平台具有一圍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的固定座,及一設置於該固定座上並貫穿該固定座之逃生穿孔;及一逃生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逃生穿孔中之逃生載具、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逃生載具連接之緩降繩組,及一設置於該固定座上並可與該逃生載具相互卡掣之限位件,該緩降繩組具有複數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之滑輪、複數與各該滑輪連接之減速器,及複數繞設於每一滑輪上的緩降繩;該逃生載具可相對於該活動平台於一非逃生位置及一逃生位置間移動,當位於該非逃生位置時,該逃生載具是與該限位件相互卡掣並限位於該活動平台之逃生穿孔中,當位於該逃生位置時,該逃生載具不與該限位件相互卡掣並可藉由該緩降繩組與該活動平台分離而自該逃生穿孔中緩緩下降。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壁面上之固定框架、一開設於該固定框架上之連接口,及二支撐桿,該活動平 台是對應設置於該連接口上,更具有一與該固定框架底端樞接之翻轉端,及一相反之連接端,該逃生穿孔是位於該翻轉端與該連接端間,而該二支撐桿是連接於該連接端與該固定框架,以使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可自該固定框架之頂端分離並樞轉一角度。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逃生載具,更包含一控制單元,其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上之控制器,及一設置於該固定框架上並與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相干涉觸抵且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控制開關,該控制器可控制該控制開關之啟閉,以使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不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逃生載具具有一伸縮管體,及一封閉該伸縮管體底部之底蓋,當該伸縮管體往遠離該底蓋方向拉伸移動時,該伸縮管體與該底蓋圍繞界定出一逃生空間,當該伸縮管體往靠近該底蓋方向回縮移動時可收折於該底蓋上。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複數緩降繩與該逃生載具之伸縮管體頂端連接在一起。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活動平台更具有一開設於該逃生穿孔周緣上的限位槽,而該限位件具有一夾設於該逃生載具上並概呈倒U型之插入段,及一與該插入段垂直設置並可伸置於該限位槽中滑移之控制桿,當該控制桿往該逃生穿孔方向滑移 時,該插入段將該逃生載具夾持固定於該逃生穿孔中,當該控制桿往遠離該逃生穿孔方向滑移時,該插入段與該逃生載具分離,以使該逃生載具自該逃生穿孔中脫離。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控制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並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感應器,該感應器可偵測外在環境變數,並發出一感測訊號給該控制器,以控制該控制開關作動。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控制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建築物並與該控制器電連接之擴音器,當該控制器接收到該感應器發出之感測訊號時,該控制器即控制該擴音器發出警告音響。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逃生載具,其中,該支撐桿具有一與該固定框架頂端連接之第一連接桿、一與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連接的第二連接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一、二連接桿間之樞接件,而該固定座之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對應該第一、二連接桿設置之容置槽,當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不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並自該固定框架頂端分離而垂直於該建築物,該第一、二連接桿呈一直線,當該活動平台之連接端受該控制開關之干涉,而固定於該固定框架中時,該第一、二連接桿會藉由該樞接件對向收折於該容置槽中。
TW105203093U 2016-03-07 2016-03-07 逃生載具 TWM523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093U TWM523470U (zh) 2016-03-07 2016-03-07 逃生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093U TWM523470U (zh) 2016-03-07 2016-03-07 逃生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3470U true TWM523470U (zh) 2016-06-11

Family

ID=5675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093U TWM523470U (zh) 2016-03-07 2016-03-07 逃生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34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870B (zh) * 2016-09-19 2017-11-11 樹德科技大學 主動式逃生設備
CN112012620A (zh) * 2020-09-20 2020-12-01 赵蓉 一种折叠式易于逃生的铝合金门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870B (zh) * 2016-09-19 2017-11-11 樹德科技大學 主動式逃生設備
CN112012620A (zh) * 2020-09-20 2020-12-01 赵蓉 一种折叠式易于逃生的铝合金门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3585B1 (ko) 층간 비상탈출장치
US20080116007A1 (en) Stowable, unobtrusive access and escape devices
CN104667441B (zh) 楼房折叠逃生箱
KR101099760B1 (ko) 화재 피난용 안전 난간대
KR101080808B1 (ko) 베란다의 난간대를 이용한 긴급 피난장치
TWM523470U (zh) 逃生載具
KR101545524B1 (ko) 피난 장치
JP2006006862A (ja) リモコン制御自動物干し
KR101548010B1 (ko) 공동주택의 비상대피 기능을 갖춘 베란다 휀스장치
TWI573608B (zh) 火災逃生緩降裝置
KR101161561B1 (ko) 회전식 구난 사다리가 부착된 안전 난간대
KR200464759Y1 (ko) 슬립형 하향식 피난구
KR101105685B1 (ko) 화재 피난용 하강기구
TWM462124U (zh) 高樓逃生裝置
JP2006192231A (ja) 建物から、安全で簡単に避難出来る、避難装置。
KR101419026B1 (ko) 다목적 소방호스 건조 타워
KR200466838Y1 (ko) 긴급 대피용 구조기구
KR100953410B1 (ko) 중저층 건물의 비상 탈출장치
KR20110090411A (ko) 고층 건물의 화재 피난장치
KR102555218B1 (ko) 피난 기능을 구비한 건축용 안전 난간
KR100936899B1 (ko) 화재 피난용 안전 난간대
CN207545644U (zh) 一种挑臂式缓降器支架
KR200464791Y1 (ko) 고정식 안전 사다리
KR20110046063A (ko) 수직형 비상탈출용 대피트랩
TWI604870B (zh) 主動式逃生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