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5280U - 漁具浮子繩 - Google Patents

漁具浮子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5280U
TWM515280U TW104214835U TW104214835U TWM515280U TW M515280 U TWM515280 U TW M515280U TW 104214835 U TW104214835 U TW 104214835U TW 104214835 U TW104214835 U TW 104214835U TW M515280 U TWM515280 U TW M5152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gear
rope
module
float
floa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瑞文
葉育豪
Original Assignee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4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5280U/zh
Publication of TWM515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5280U/zh

Links

Description

漁具浮子繩
本創作係有關於漁具,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漁具浮子繩。
一般之漁網裝置係由該漁網網面之上緣網目及下緣網目分別供一上網繩及一下網繩穿設綁附結合,且在該上網繩適當間隔處綁附有浮球(或稱浮子),下網繩處則綁附有鉛錘、配重體(或稱沉子),期使該漁網裝置可因上網繩之浮力及下網繩之重量而能平均且垂直地在水中撐開該漁網。然而此種以人工繫結方式以固定線將浮球(或稱浮子)、鉛錘、配重體(或稱沉子)分別綁附於漁網之上網繩處及下網繩處之傳統漁網裝置,常因人為施力綁附之鬆、緊因素,致使所綁附之浮球(或稱浮子)、鉛錘、配重體(或稱沉子)或有鬆弛不緊貼而造成有突起部份,致其易與漁網糾結,縮小漁網在水中之整體張開度,且由於鉛錘、配重體(或稱沉子)及浮球(或稱浮子)之突起部份,在收網時係會與漁網產生糾結或拉扯,致使漁網破損。
本國新型專利公告號第M256071號揭示一種「漁網之改良構造」,主要包含一網本體、一浮力繩組及一配重繩組,該浮力繩組係結合於該網本體之複數個上緣網目,該配重繩組係結合 於該網本體之複數個下緣網目,該配重繩組係包含有一網繩及一編織網繩,複數個配重體係呈間隔分段被包覆在該編織網繩內,在二相鄰配重體間,該編織網繩係與該網繩繫結固定,以避免該配重繩組於漁網張開或收網時之不當勾網糾結。該浮力繩組係具有一第一網繩及一第二網繩,該第一網繩係穿設該網本體之該些上緣網目,以結合於該網本體之上緣。複數個浮球係外露地與該第二網繩結合。然而,浮球仍為外露造成在收網與拆網時的不容易操作且其製造複雜,故增加人力與製造成本。
在已知的一種漁具浮子繩中,將多個浮子包覆在一已編織好的網繩中,目前作法係為人工方式逐一塞入浮子,費工耗時且不容易控制浮子的間距。為了容易塞入浮子,浮子兩端為收斂,在漁具使用時,浮子兩端容易突出外露而破壞網繩結構。
在已知的一種漁具浮子繩之自動化製造方法中,利用專用的浮子繩編織設備,將多個浮子依序等時間差投入至一逆向翻轉往下編織中的網繩中心處,使得編織網繩包覆浮子,此一作法需要控制投入時間與編織速度,故不容易控制浮子的間距,並且專用設備的設置成本高、應用範圍窄。
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利用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浮子與模組扣接器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漁具浮子繩,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 時等距包覆浮子之自動化製作。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使得複數個浮子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浮子繩中,能使用一般圓編機來製作漁具浮子繩,而浮子之間的間距可依據選定之模組扣接器作調整與控制,且不需要專用的浮子繩編織設備。
本創作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創作揭示一種漁具浮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以及一編織包覆繩。該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每一浮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且亦小於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本創作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模組串接芯係較佳地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可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具體地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藉此達到該些浮子之等距串接。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些挖空扣體係具體地為半罩式,並且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故 該U型缺口扣槽可輕易扣合對應之頸部。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端部之形狀係可為圓球體,故該些浮子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脫出。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具體地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以使該挖空扣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故該端部不易由該挖空扣體脫出。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些挖空扣體之側面係較佳地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以加強該U型缺口扣槽對該頸部的扣合強度。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模組串接芯係可更包含一繫線,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使得該些浮子為低成本等距串接。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繫線係可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之該些端部中朝向同一串接方向之端部,藉以快速地達到該些浮子為低成本等距串接。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可為圓柱體,故該些浮子可具有能達到較佳浮子作用之體積,且該些浮子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編織包覆繩之損傷。
在前述漁具浮子繩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可為橄欖球體,故該些浮子更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之包覆。
藉由上述的技術手段,本創作藉由模組串接芯的創 新組合,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浮子與模組扣接器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漁具浮子繩,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時等距包覆浮子之自動化製作。並且,達到複數個浮子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浮子繩中之功效。
D1‧‧‧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
D2‧‧‧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
D3‧‧‧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
10‧‧‧漁網
11‧‧‧網線
12‧‧‧上網繩
12A‧‧‧上網繩車縫處
13‧‧‧下網繩
13A‧‧‧上網繩車縫處
20‧‧‧漁具沉子繩
100‧‧‧漁具浮子繩
110‧‧‧模組串接芯
120‧‧‧編織包覆繩
130‧‧‧浮子
131‧‧‧本體
132‧‧‧頸部
133‧‧‧端部
140‧‧‧模組扣接器
141‧‧‧可曲折線體
142‧‧‧挖空扣體
143‧‧‧U型缺口扣槽
144‧‧‧扣點
145‧‧‧斜邊
200‧‧‧漁具浮子繩
230‧‧‧浮子
231‧‧‧本體
310‧‧‧模組串接芯
311‧‧‧繫線
312‧‧‧車縫連結處
333‧‧‧端部
410‧‧‧模組串接芯
411‧‧‧繫線
412‧‧‧車縫連結處
430‧‧‧浮子
433‧‧‧端部
434‧‧‧收斂弧面
510‧‧‧模組串接芯
511‧‧‧繫線
512‧‧‧車縫連結處
530‧‧‧浮子
533‧‧‧端部
534‧‧‧收斂錐面
600‧‧‧漁具浮子繩
610‧‧‧模組串接芯
630‧‧‧浮子
631‧‧‧本體鏈單元
第1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一種漁具浮子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2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3A至3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之浮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4A至4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之模組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5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在組合於一漁網之示意圖。
第6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一種漁具浮子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7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8A至8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該漁具浮子繩之浮 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9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浮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0圖:依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浮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1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浮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2圖:依據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浮子繩軸向剖切其編織包覆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示詳細說明本創作之實施例,然應注意的是,該些圖示均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法來說明本創作之基本架構或實施方法,故僅顯示與本案有關之元件與組合關係,圖中所顯示之元件並非以實際實施之數目、形狀、尺寸做等比例繪製,某些尺寸比例與其他相關尺寸比例或已誇張或是簡化處理,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實際實施之數目、形狀及尺寸比例為一種選置性之設計,詳細之元件佈局可能更為複雜。
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100舉例說明於第1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一種漁具浮子繩1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1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110。該模組串接芯110舉例說明於第2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如第2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130。第3A、3B與3C圖分別為一浮子13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浮子1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3C圖所示),利用不同的徑向剖切尺寸藉以減少該些浮子130在該編織包覆繩120中的滑動。其中「軸向」係指為同一浮子130中兩端部133之間的方向,「徑向」係指為垂直於「軸向」的方向或平面。在此所稱的「徑向剖切尺寸」係為某物以垂直於軸向的剖切得到的最大尺寸,該浮子130的各部位「徑向剖切尺寸」係可由第3C圖的浮子軸向前視示意圖觀察得知。此外,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為可曲折之串接物體,用以捲收保存。該模組串接芯110之長度係可任意調整的變化,以符合漁具浮子繩不同長度的需求。該浮子130之材質密度係可為小於水或海水的發泡體,以浮於水面之上。該本體131之單位長度係可大於該頸部132之單位長度與該端部133之單位長度。再如第3A及3B圖所示,該些本體131之形狀係為圓柱體,故該些浮子130可具有能達到較佳浮子作用之體積,且該些浮子1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編織包覆繩120之損傷。
再如第1圖所示,該編織包覆繩120係可等間距地包覆該些浮子130。該編織包覆繩120之材質係可為防水塑膠,且可利用圓編機多股交錯編織而成。該編織包覆繩120包覆該模組串 接芯110的方式係為交錯編織,所稱的「交錯編織」係為該模組串接芯110先串接成形,並作為編織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之芯線,利用多股細絲交錯並編織在該模組串接芯110之周邊,以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故對於該些浮子130可以得到良好的包覆效果與自動化編織作業。「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的動詞界定應不包含先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再塞入該模組串接芯110(或該些浮子130)之操作。
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110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第4A、4B與4C圖分別為一模組扣接器14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該些挖空扣體142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藉此達到該些浮子130之等距串接。該可曲折線體141係隨著該編織包覆繩120曲折而曲折,以有效維持該些浮子130之間距。該模組扣接器140之材質係可為防水塑膠。該可曲折線體141之延伸強度係大於該編織包覆繩120之編織拉伸強度。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形狀係可為剛好容置並貼合該些端部133之形狀,如西洋梨形。該U型缺口扣槽143之槽剖切尺寸係可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故該U型缺口扣槽143係可扣接在該頸部132。再如第2圖所示,依選用的模組扣接器140之不同變化,該些可曲 折線體141之單位長度係大於該些浮子130之單位長度,亦可等於或小於該些浮子130之單位長度,使得該些浮子130等距串接的間距可得到控制。
再如第4A至4C圖所示,該些挖空扣體142係為半罩式,並且該U型缺口扣槽143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144,故該U型缺口扣槽143可輕易扣合對應之頸部132。兩相對之扣點144係小於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直徑。該扣點144係可增加該模組扣接器140在該頸部132之卡合程度。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半罩式形狀有助於該模組扣接器140與該浮子130的模組結合與脫離。較佳地,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側面係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145(如第4B圖所示),以加強該U型缺口扣槽143對該頸部132的扣合強度。
再如第3A及3B圖所示,較佳地,該端部133之形狀係為圓球體,故該些浮子1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133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142脫出,並可減少對該編織包覆繩120之破壞。如第3C圖所示,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以使該挖空扣體142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故該端部133不易由該挖空扣體142脫出。
第5圖係為該漁具浮子繩100在組合於一漁網之示意圖,該漁網10係包含複數個網線11構成之網本體、一上網繩12以及一下網繩13,其中該上網繩12係位於網本體之上緣,該下網繩 13係位於網本體之下緣。該漁具浮子繩100利用複數個上網繩車縫處12A結合至該上網繩12;一漁具沉子繩20利用複數個下網繩車縫處13A結合至該下網繩13。當該漁網10丟置於海面,由該些網線11構成之網本體將被拉伸。而收回該漁網10時,該漁具浮子繩100不會卡住該些網線11。
因此,本創作揭示一種漁具浮子繩,藉由模組串接芯的創新組合,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該些浮子130與該些模組扣接器140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110,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該漁具浮子繩100,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時等距包覆浮子之自動化製作。並且,達到複數個浮子130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該漁具浮子繩100中之功效,能使用一般圓編機來製作漁具浮子繩100,而該些浮子130之間的間距可依據選定之模組扣接器140作調整與控制,且不需要專用的浮子繩編織設備。
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200舉例說明於第6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浮子繩2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1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110。該模組串接芯110舉例說明於第7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如第7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 個浮子230。第8A、8B與8C圖分別為一浮子13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浮子230係具有一本體231,由該本體2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2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8C圖所示)。該浮子230之材質密度係可為小於水或海水的發泡體,以浮於水面之上。再如第8A及8B圖所示,該些本體231之形狀係可為橄欖球體,故該些浮子230更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120之包覆。
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110係較佳地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可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該些挖空扣體142係具體地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藉此達到該些浮子230之等距串接。
較佳地,該端部133之形狀係可為圓球體,故該些浮子2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133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142脫出。此外,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係具體地小於該本體2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以使該挖空扣體142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故該端部133不易由該挖空扣體142脫出。
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舉例說明於第9圖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 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浮子繩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3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相同於第一實施例,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310。
再如第9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3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130,每一浮子1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3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且亦小於該端部333之徑向剖切尺寸。該端部333之形狀係可為長度小於該本體131之圓柱體。
如第9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310係可更包含一繫線311,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130,使得該些浮子130為低成本等距串接。該繫線311之材質係可為合成纖維,如尼龍線。
再如第9圖所示,該繫線311係可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130之該些端部333中朝向同一串接方向之端部333,藉以快速地達到該些浮子130為低成本等距串接。該繫線311係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130之處為一車縫連結處312。在一變化實施例中,該些浮子130或可置換為雙頭錐形之浮子,一繫線係直接車縫連結至浮子之本體。
依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舉例說明於第10圖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 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浮子繩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4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相同於第一實施例,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410。
再如第10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4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430,每一浮子4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端部433,其中該端部433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該端部433之形狀係可為長度與直徑皆小於該本體131之圓柱體。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410係可更包含一繫線411,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430之端部433,使得該些浮子430為低成本等距串接。該繫線411係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430之處為一車縫連結處412。
較佳地,由該本體131至該端部433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弧面434,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包覆該些浮子430並可擴大該些浮子430之體積。
依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舉例說明於第11圖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浮子繩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5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相同於第一實施例,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510。
再如第11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510係等距串接有 複數個浮子530,每一浮子5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端部533,其中該端部533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該端部533之形狀係可為長度與直徑皆小於該本體131之圓柱體。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510係可更包含一繫線511,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530之端部533,使得該些浮子530為低成本等距串接。該繫線511係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530之處為一車縫連結處512。
較佳地,由該本體131至該端部533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錐面534,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包覆該些浮子530,並能減少該浮子530之本體131對編織包覆繩的損傷與偏移。
依據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浮子繩600舉例說明於第12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浮子繩6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6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610。
如第12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6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630。每一浮子630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631之兩端皆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在本實施例中,其中至少一浮子630之本體係為一浮力鏈,其係由複數個本體鏈單元631串連形成,以增長該漁具浮子繩600之強浮力區段。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本體鏈單元631之徑向剖切尺寸且亦 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相鄰本體鏈單元631之間與最側邊本體鏈單元631至相鄰端部133的串連關係係可為一體連接、成形後線綁接、成形後中心線穿接、成形時中心線內置模覆、勾接或環扣接。
如第1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610係較佳地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可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該些挖空扣體142係具體地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藉此達到該些浮子630之等距串接。其中,該些挖空扣體142係可為水滴形,以達到對該些端部133之較佳容置效果。該可曲折線體141之長度係較佳地大於相鄰本體鏈單元631之間隙,以提供該漁具浮子繩600之弱浮力區段。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創作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創作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創作所涵蓋的範圍。
110‧‧‧模組串接芯
130‧‧‧浮子
131‧‧‧本體
132‧‧‧頸部
133‧‧‧端部
140‧‧‧模組扣接器
141‧‧‧可曲折線體
142‧‧‧挖空扣體
143‧‧‧U型缺口扣槽
144‧‧‧扣點

Claims (19)

  1. 一種漁具浮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每一浮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且亦小於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以及一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係為半罩式,並且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端部之形狀係為圓球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以使該挖空扣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之側面係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模組串接 芯係更包含一繫線,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繫線係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之該些端部中朝向同一串接方向之端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為圓柱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為橄欖球體。
  11. 一種漁具浮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每一浮子係具有一本體;以及一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一繫線,係車縫連結該些浮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端部,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該繫線係車縫連結至該些浮子同一側之該些端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端部,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由該本體至該端部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弧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端部,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由該本體至該端部之間係形成 為一收斂錐面。
  16. 一種漁具浮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浮子,每一浮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且亦小於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其中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以及一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係為水滴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至少一之該些浮子之本體係為一浮力鏈,其係由複數個本體鏈單元串連形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漁具浮子繩,其中該可曲折線體之長度係大於相鄰本體鏈單元之間隙。
TW104214835U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浮子繩 TWM515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35U TWM515280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浮子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35U TWM515280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浮子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5280U true TWM515280U (zh) 2016-01-11

Family

ID=5563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835U TWM515280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浮子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52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27B (zh) * 2015-09-14 2017-06-0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漁具浮子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27B (zh) * 2015-09-14 2017-06-0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漁具浮子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510323A (ja) トロール網システムの格子設計および方法
NO20140869A1 (no) Omflettet tau for pelagisk trål
CN106508832B (zh) 渔具沉子绳及其使用的模块扣接器
WO2015075750A2 (en) Fishing net frame and codend with improved fish escape properties
TWM515280U (zh) 漁具浮子繩
TWI584727B (zh) 漁具浮子繩
TWM516842U (zh)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JP3541146B2 (ja) 網仕立用ロ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網並びに網の仕立方法
WO2017045098A1 (zh) 渔具浮子绳
KR101435977B1 (ko) 스누드
TWI584728B (zh)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CN106508831B (zh) 渔具浮子绳
WO2017045097A1 (zh) 渔具沉子绳及其使用的模块扣接器
US20180187350A1 (en) Multi-purpose tool for making crafts
KR101707936B1 (ko) 무게 분산형 암해가 장착된 안강망 어구
CN206173586U (zh) 一种大目网环式结节
JP2017053073A (ja) 織成構造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機械
JP5608267B1 (ja) 釣り糸の結線用具
KR20110009346U (ko) 플러스 투 낚시채비
EP3824729B1 (en) Braided gravity cord with spot weights
KR101837818B1 (ko) 양식로프용 보조 테이프
JP3199925U (ja) ガイドプーリー構造を有する仕掛け及びそのガイドプーリー
JP3093619B2 (ja) 貝類の養殖用ロ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190325C2 (ru) Элементы конструкции траловой системы, способ их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траловая сеть
JP4579818B2 (ja) 漁網及び漁網の仕立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