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6842U -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6842U
TWM516842U TW104214834U TW104214834U TWM516842U TW M516842 U TWM516842 U TW M516842U TW 104214834 U TW104214834 U TW 104214834U TW 104214834 U TW104214834 U TW 104214834U TW M516842 U TWM516842 U TW M5168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ope
fishing gear
neck
sink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瑞文
葉育豪
Original Assignee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4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68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16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6842U/zh

Link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Description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漁具,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傳統漁網用的垂重繩,一般都是用鉛抽擠成鉛粒配重塊,多數個的鉛粒配重塊內包覆有同一芯線,讓多數的鉛粒都能透過該芯線而相互串聯接合,並成為一連續鏈狀,在使用時,將垂重繩綁結在漁網的下綱繩處,當漁網張開時,利用下垂重繩之下沉配重以及上綱繩浮體之上昇懸浮,使漁網的下綱繩自動往下拉掣而垂直向拉張漁網,進而能夠達成張網捕魚之目的。
本國新型專利公告號第M256071號揭示一種「漁網之改良構造」,主要包含一網本體、一浮力繩組及一配重繩組,該浮力繩組係結合於該網本體之複數個上緣網目,該配重繩組係結合於該網本體之複數個下緣網目,該配重繩組係包含有一網繩及一編織網繩,複數個配重體係呈間隔分段被包覆在該編織網繩內,在二相鄰配重體間,該編織網繩係與該網繩繫結固定,以避免該配重繩組於漁網張開或收網時之不當勾網糾結。
本國新型專利公告號第M454089號揭示一種「漁網垂 重繩之改良構造」,主要包含一中空網繩、一第一配重鏈以及一第二配重鏈。第一配重鏈與第二配重鏈容置於中空網繩內,每一配重鏈包含複數個等間距排列之配重塊。其中,第一配重鏈與第二配重鏈之間保持一間隔,不小於第一配重塊之一第一間距,以使中空網繩具有一管徑自然縮小之車縫區段。藉以達成自然固定多段配重鏈與可機械車縫於漁網底繩之功效。由於配重鏈係由多個配重塊串接成鏈,其體積、尺寸受到限制,並且配重塊之間的間距無法調整與控制,配重塊亦容易由漁網底繩中脫落。
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利用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沉子與模組扣接器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漁具沉子繩,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時等距包覆沉子之自動化製作。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使得複數個沉子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沉子繩中,故能使用一般圓編機來製作漁具沉子繩,而沉子之間的間距可依據選定之模組扣接器作調整與控制,而不需要使沉子本身串接成鏈,故沉子的本體體積、尺寸與間距有更多的彈性變化,該漁具沉子繩投置於海底會產生輕重有序的幕沉校果且不易勾網脫落。
本創作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 案來實現的。本創作揭示一種漁具沉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以及一編織包覆線。該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每一沉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與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水滴形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該編織包覆線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本創作另揭示一種使用於該漁具沉子繩之模組扣接器。
本創作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些挖空扣體係具體地為半罩式,且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故該U型缺口扣槽可輕易扣合對應之頸部。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端部之形狀係可為圓球體,故該些沉子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脫出。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具體地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以使該挖空扣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故該端部不易由該挖空扣 體脫出。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些挖空扣體之側面係較佳地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以加強該U型缺口扣槽對該頸部的扣合強度。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可為圓柱體,故該些沉子可具有能達到較佳沉子作用之體積,且該些沉子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編織包覆繩之損傷。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可為橄欖球體,故該些沉子更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之包覆。
在前述漁具沉子繩中,至少一之該些本體係可為一配重鏈,以調整沉子繩的配重區段。
藉由上述的技術手段,本創作藉由模組串接芯的創新組合,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沉子與模組扣接器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漁具沉子繩,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時等距包覆沉子之自動化製作。並且,達到複數個沉子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沉子繩中之功效。
D1‧‧‧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
D2‧‧‧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
D3‧‧‧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
10‧‧‧漁網
11‧‧‧網線
12‧‧‧上網繩
12A‧‧‧上網繩車縫處
13‧‧‧下網繩
13A‧‧‧上網繩車縫處
20‧‧‧漁具浮子繩
100‧‧‧漁具沉子繩
110‧‧‧模組串接芯
120‧‧‧編織包覆線
130‧‧‧沉子
131‧‧‧本體
132‧‧‧頸部
133‧‧‧端部
140‧‧‧模組扣接器
141‧‧‧可曲折線體
142‧‧‧挖空扣體
143‧‧‧U型缺口扣槽
144‧‧‧扣點
145‧‧‧斜邊
200‧‧‧漁具沉子繩
230‧‧‧沉子
231‧‧‧本體
330‧‧‧沉子
333‧‧‧端部
334‧‧‧削切邊
335‧‧‧收斂弧面
430‧‧‧沉子
431‧‧‧本體
433‧‧‧端部
434‧‧‧削切邊
435‧‧‧收斂錐面
500‧‧‧漁具沉子繩
510‧‧‧模組串接芯
530‧‧‧沉子
531‧‧‧本體
第1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一種漁具沉子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2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之模組串接 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3A至3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之沉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4A至4D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之模組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前視示意圖與底視示意圖。
第5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在組合於一漁網之示意圖。
第6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一種漁具沉子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7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之模組串接芯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8A至8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該漁具沉子繩之沉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9A至9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沉子繩之沉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10A至10C圖:依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沉子繩之沉子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
第11圖:依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另一種漁具沉子繩軸向剖切其編織包覆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示詳細說明本創作之實施例,然 應注意的是,該些圖示均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法來說明本創作之基本架構或實施方法,故僅顯示與本案有關之元件與組合關係,圖中所顯示之元件並非以實際實施之數目、形狀、尺寸做等比例繪製,某些尺寸比例與其他相關尺寸比例或已誇張或是簡化處理,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實際實施之數目、形狀及尺寸比例為一種選置性之設計,詳細之元件佈局可能更為複雜。
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100舉例說明於第1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一種漁具沉子繩1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1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110。該模組串接芯110舉例說明於第2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如第2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130。第3A、3B與3C圖分別為一沉子13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沉子1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3C圖所示),利用不同的徑向剖切尺寸藉以減少該些沉子130在該編織包覆繩120中的滑動。其中「軸向」係指為同一沉子130中兩端部133之間的方向,「徑向」係指為垂直於「軸向」的方向或平面。在此所稱的「徑向剖切尺寸」係為某物以垂直於軸向的剖切得到的最大尺寸,該沉子130的各部位「徑向剖切尺寸」係可由第3C圖的沉子軸向前視示意圖觀察得 知。此外,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為可曲折之串接物體,用以捲收保存。該模組串接芯110之長度係可任意調整的變化,以符合漁具沉子繩不同長度的需求。該沉子130之材質密度係可為大於水或海水的垂重體,以沉於水面之下,該沉子130之材質係可為鉛、鉛錫化合物或高密度金屬。該本體131之單位長度係可大於該頸部132之單位長度與該端部133之單位長度。再如第3A及3B圖所示,該些本體131之形狀係為圓柱體,故該些沉子130可具有能達到較佳沉子作用之體積,且該些沉子1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編織包覆繩120之損傷。
再如第1圖所示,該編織包覆繩120係可等間距地包覆該些沉子130。該編織包覆繩120之材質係可為防水塑膠,且可利用圓編機多股交錯編織而成。該編織包覆繩120包覆該模組串接芯110的方式係為交錯編織,所稱的「交錯編織」係為該模組串接芯110先串接成形,並作為編織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之芯線,利用多股細絲交錯並編織在該模組串接芯110之周邊,以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故對於該些沉子130可以得到良好的包覆效果與自動化編織作業。「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的動詞界定應不包含先形成該編織包覆繩120再塞入該模組串接芯110(或該些沉子130)之操作。
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110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第4A、4B、4C與4D圖分別為一模組扣接器14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前視示意圖與底視示意 圖,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水滴形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其中,該些挖空扣體142之水滴形狀係可參閱第4D圖。並且,該些挖空扣體142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藉此達到該些沉子130之等距串接。該可曲折線體141係隨著該編織包覆繩120曲折而曲折,以有效維持該些沉子130之間距。該模組扣接器140之材質係可為防水塑膠。該可曲折線體141之延伸強度係大於該編織包覆繩120之編織拉伸強度。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形狀係可為剛好容置並貼合該些端部133之形狀。該U型缺口扣槽143之槽剖切尺寸係可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故該U型缺口扣槽143係可扣接在該頸部132。再如第2圖所示,依選用的模組扣接器140之不同變化,該些可曲折線體141之單位長度係大於該些沉子130之單位長度,亦可等於或小於該些浮子130之單位長度,使得該些沉子130等距串接的間距可得到控制。
再如第4A至4C圖所示,該些挖空扣體142係為半罩式,以使該U型缺口扣槽143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144,故該U型缺口扣槽143可輕易扣合對應之頸部132。兩相對之扣點144係小於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直徑。該扣點144係可增加該模組扣接器140在該頸部132之卡合程度。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半罩式形狀有助於該模組扣接器140與該沉子130的模組結合 與脫離。較佳地,該些挖空扣體142之側面係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145(如第4B圖所示),以加強該U型缺口扣槽143對該頸部132的軸向扣合強度,使其大於該U型缺口扣槽143對該頸部132的徑向扣壓力量,即達到模組扣接輕鬆而且拉扯斷裂不易之效果。
再如第3A及3B圖所示,較佳地,該端部133之形狀係為圓球體,故該些沉子1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133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142脫出,並可減少對該編織包覆繩120之破壞。如第3C圖所示,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以使該挖空扣體142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故該端部133不易由該挖空扣體142脫出。
第5圖係為該漁具沉子繩100在組合於一漁網之示意圖,該漁網10係包含複數個網線11構成之網本體、一上網繩12以及一下網繩13,其中該上網繩12係位於網本體之上緣,該下網繩13係位於網本體之下緣。一漁具浮子繩20利用複數個上網繩車縫處12A結合至該上網繩12;該漁具沉子繩100利用複數個下網繩車縫處13A結合至該下網繩13。當該漁網10丟置於海面,由該些網線11構成之網本體將被拉伸。而收回該漁網10時,該漁具沉子繩100不會卡住該些網線11,該漁具沉子繩100具有該些沉子130之區段表現為高配重狀態,該漁具沉子繩100具有該些模組扣接器140之區段表現為低配重狀態。當有水流或網拉扯時,該漁具沉子繩 100具有該些模組扣接器140之區段係為可波動分散各式應力的緩衝區,不會直接造成該漁網10的網本體的明顯移動。因此,該漁具沉子繩100投置於海底會產生輕重有序的幕沉校果且不易勾網脫落。
因此,本創作揭示一種漁具沉子繩,藉由模組串接芯的創新組合,以快速連接頭方式的簡單動作,該些沉子130與該些模組扣接器140能快速的接合成一條模組串接芯110,來作為圓編機之中心線進而包覆成該漁具沉子繩100,達到在編織包覆繩之形成過程中同時等距包覆沉子之自動化製作。並且,達到複數個沉子130可等距間距地自動化包覆於該漁具沉子繩100中之功效,故能使用一般圓編機來製作漁具沉子繩,而該些沉子130之間的間距可依據選定之模組扣接器作調整與控制,而不需要使該些沉子130串接成鏈,故該些沉子130的本體體積、尺寸與間距有更多的彈性變化。
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200舉例說明於第6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沉子繩2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1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110。該模組串接芯110舉例說明於第7圖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如第7圖所示,該模組串接芯1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 個沉子230。第8A、8B與8C圖分別為一沉子13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沉子230係具有一本體231,由該本體2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2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8C圖所示)。該沉子230之材質密度係可為大於水或海水的垂重體,以沉於水面之下。再如第8A及8B圖所示,該些本體231之形狀係可為橄欖球體,故該些沉子230更有利於該編織包覆繩120之包覆。
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模組串接芯110係較佳地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可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水滴形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該些挖空扣體142係具體地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藉此達到該些沉子230之等距串接。
較佳地,該端部133之形狀係可為圓球體,故該些沉子230之轉動不會造成該端部133由對應扣接之挖空扣體142脫出。此外,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係具體地小於該本體2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以使該挖空扣體142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故該端部133不易由該挖空扣體142脫出。
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 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沉子繩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以及一編織包覆繩。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該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330,第9A、9B與9C圖分別為一沉子330之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沉子3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3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3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9C圖所示)。可利用如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模組扣接器140扣接該些沉子330之頸部132並半罩式包覆該些沉子330之端部333。在本實施例中,該端部333之形狀係為非圓球體,例如厚度小於直徑二分之一以上的圓餅、長度接近直徑之圓柱、長度不大於直徑之圓錐或上述組合形狀,並且該端部333之周邊係形成有複數個削切邊334,以避免該端部333形成直角或銳角之邊緣,減少該端部333對編織包覆繩的損傷。較佳地,該沉子330之本體131至該頸部132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弧面335,用以減少該沉子330之本體131對編織包覆繩的損傷與偏移。該收斂弧面335係更有利於提高該沉子330之體積。
依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沉子繩,其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以及一編織包覆繩。該編織包覆繩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該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430,第10A、10B與10C圖分別為一沉子430之立體示意 圖、側視示意圖與前視示意圖。每一沉子430係具有一本體131,由該本體131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4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D2係小於該本體131之徑向剖切尺寸D1且亦小於該端部433之徑向剖切尺寸D3(如第10C圖所示)。可利用如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模組扣接器140扣接該些沉子430之頸部132並半罩式包覆該些沉子430之端部433。在本實施例中,該端部433之形狀係為非圓球體,例如長度接近直徑之圓柱,並且該端部433之周邊係形成有複數個削切邊434,以避免該端部433形成直角或銳角之邊緣,減少該端部433對編織包覆繩的損傷。較佳地,該沉子430之本體131至該頸部132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錐面435,用以減少該沉子430之本體131對編織包覆繩的損傷與偏移。該收斂錐面435係更有助於編織包覆線之包覆編織。
依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漁具舉例說明於第11圖軸向剖切其編織包覆繩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對應於第一實施例相同名稱與功能之元件係以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圖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其細部相同結構。一種漁具沉子繩500係包含一模組串接芯510以及一編織包覆繩120。該編織包覆繩120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510。
該模組串接芯510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530,每一沉子530係具有一本體531,由該本體531之兩端皆連接有一頸部132與一端部133,其中該頸部132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531之徑向剖切尺寸與該端部133之徑向剖切尺寸,該模組串接芯 510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140,每一模組扣接器140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141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141兩端之挖空扣體142,以容置該些端部133,該些挖空扣體142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140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143,以扣接該些頸部132。較佳地,至少一之該些本體531係為一配重鏈,即是該本體531係由複數個較小沉子塊串接成鏈,以使該些沉子530之該些本體531為可曲折或可延長沉子繩的配重長度,以能達到調整沉子繩的配重區段之功效。上述沉子塊的鏈串接關係與由該本體531至相鄰端部133之連接關係係可為一體連接、成形後線綁接、成形後中心線穿接、成形時中心線內置模覆、勾接或環扣接。更具體地,上述沉子塊的單位間隙係應小於該可曲折線體141之單位長度。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創作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創作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創作所涵蓋的範圍。
110‧‧‧模組串接芯
130‧‧‧沉子
131‧‧‧本體
132‧‧‧頸部
133‧‧‧端部
140‧‧‧模組扣接器
141‧‧‧可曲折線體
142‧‧‧挖空扣體
143‧‧‧U型缺口扣槽
144‧‧‧扣點

Claims (16)

  1. 一種漁具沉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每一沉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一體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與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水滴形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以及一編織包覆線,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係為半罩式,且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端部之形狀係為圓球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以使該挖空扣體之徑向剖切尺寸為不突出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之側面係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些本體之形狀係為圓柱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 些本體之形狀係為橄欖球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至少一之該些本體係為一配重鏈。
  9. 一種模組扣接器,用以等距串接複數個沉子,每一沉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與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該模組扣接器係包含: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水滴形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該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模組扣接器,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係為半罩式,且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兩側具有彈性夾合之扣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模組扣接器,其中該些挖空扣體之側面係為半切且往該U型缺口扣槽之開口傾斜的斜邊。
  12. 一種漁具沉子繩,包含:一模組串接芯,係等距串接有複數個沉子,每一沉子係具有一本體,由該本體之兩端皆連接有一頸部與一端部,其中該頸部之徑向剖切尺寸係小於該本體之徑向剖切尺寸與該端部之徑向剖切尺寸,該模組串接芯係更包含複數個模組扣接器,每一模組扣接器係具有一可曲折線體以及複數個連接於該可曲折線體兩端之挖空扣體,以容置該些端部, 該些挖空扣體係相對遠離對應之模組扣接器之中心點並且具有一U型缺口扣槽,以扣接該些頸部;以及一編織包覆線,係以交錯編織的方式包覆該模組串接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端部之形狀係為非圓球體,且該端部之周邊係形成有複數個削切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本體至該頸部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弧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該本體至該頸部之間係形成為一收斂錐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5項任一項所述之漁具沉子繩,其中至少一之該些本體係為一配重鏈。
TW104214834U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TWM516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34U TWM516842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34U TWM516842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6842U true TWM516842U (zh) 2016-02-11

Family

ID=5581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834U TWM516842U (zh) 2015-09-14 2015-09-14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68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28B (zh) * 2015-09-14 2017-06-0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TWI678964B (zh) * 2018-03-28 2019-12-1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膠囊式沉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28B (zh) * 2015-09-14 2017-06-0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TWI678964B (zh) * 2018-03-28 2019-12-11 協富漁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膠囊式沉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1447B2 (en) Jacket for a lengthy body
EP2913434B1 (en) A process for forming an eye in a rope end
RU2014146989A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трос или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прядь
TWM516842U (zh)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CN106508832B (zh) 渔具沉子绳及其使用的模块扣接器
TWI584728B (zh) 漁具沉子繩及其使用之模組扣接器
JP2014531906A (ja) 等方性の底メッシュを有する水産養殖網
CN102619115A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三层平行编绞绳芯防沙锚索
WO2017045097A1 (zh) 渔具沉子绳及其使用的模块扣接器
TWM515280U (zh) 漁具浮子繩
TWI584727B (zh) 漁具浮子繩
CN208572931U (zh) 胶囊式沉子
WO2017045098A1 (zh) 渔具浮子绳
KR20120014884A (ko) 스누드
KR20150085419A (ko) 해조류 양식용 로프
CN106508831B (zh) 渔具浮子绳
TWM454089U (zh) 漁網垂重繩之改良構造
CN202626543U (zh) 一种直线编织的绞捻无结网
KR20130002923U (ko) 스프링이 구비된 낚시용 연결구
JP3199925U (ja) ガイドプーリー構造を有する仕掛け及びそのガイドプーリー
KR20110009346U (ko) 플러스 투 낚시채비
CN206293641U (zh) 一种线缆引线连接器
TWM562006U (zh) 膠囊式沉子
JP5944038B1 (ja) 貝類の養殖用ロープ
CN212487990U (zh) 纲绳上的绳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