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8499U -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8499U
TWM508499U TW103211082U TW103211082U TWM508499U TW M508499 U TWM508499 U TW M508499U TW 103211082 U TW103211082 U TW 103211082U TW 103211082 U TW103211082 U TW 103211082U TW M508499 U TWM508499 U TW M5084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hifting
signal
shifting devi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1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tsuyoshi Watara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riority to TW103211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8499U/zh
Priority to DE202015103054.1U priority patent/DE202015103054U1/de
Publication of TWM508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849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變速控制裝置,尤其是藉由複數開關,將自行車的變速裝置電力控制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已知各別藉由2個開關的操作將自行車的可電力控制的第1變速裝置(例如後撥鏈器)及第2變速裝置(例如前撥鏈器)昇檔或是降檔控制的技術。
〔創作的概要〕
在習知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中,為了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控制成為需要4個開關,變速控制裝置的構成變複雜。
本創作的課題,是提供可控制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簡潔的構成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本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第3開關、及第1開關、與第2開關及第3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操作朝第1變速裝置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操作朝第1變速裝置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及第3開關實質上同時的操作朝第2變速裝置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可以藉由朝3個開關的操作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控制,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在此,實質上同時的操作,是指不是只有完全地同時的操作,也包含在規定時間(例如0.5秒)以內2個開關個別被操作的情況。
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及第3開關實質上同時,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第2開關及第3開關實質上同時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也可以。在此情況下,第2變速裝置即使具有3以上的變速平台,也可以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及降檔。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將後撥鏈器及前撥鏈器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本創作的別的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第3開關、及與第1開關、第2開關及第3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操作朝第1變速裝置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操作朝第1變速裝置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3開關的操作依據第2變速裝置的現在的變速平台朝第2變速裝置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第2變速裝置是具有2個變速平台的情況時,使用3個開關,就可以對應第2變速裝置的變速平台,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2變速裝置,是在第1變速平台及比第1變速平台更靠昇檔側的第2變速平台之間動作也可以。控制部,是第2變速裝置為第1變速平台的情況時對應朝第3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第2變速裝置為第2變速平台的情況時對應朝第3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在此情況下,對應朝第3開關的操作,控制部,是可以從現在的變速平台朝別的變速平台昇檔或是降檔的方式將第2變速裝置控制,就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更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也可以。在此情 況下,後撥鏈器及變速平台可以將2個前撥鏈器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本創作的進一步別的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及與第1開關及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第1開關,是可由:第1操作量、及與第1操作量不同的操作量的第2操作量進行操作。第2開關,是可由第3操作量及與第3操作量不同的操作量的第4操作量進行操作。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第1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第3操作量的操作朝第1變速裝置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第2操作量的操作朝第2變速裝置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第4操作量的操作朝第2變速裝置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藉由由不同的操作量操作2個開關,就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降檔及昇檔。在此情況下,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第2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第2開關的第4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也可以。在此情況下,操作者可以使用第1開關及 第2開關,由同樣的操作感覺各別操作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
第2操作量,是比第1操作量更大,第4操作量,是比第3操作量更大。在此情況下,藉由將操作量小的第1操作量及第3操作量變速頻率多變速裝置變速操作,就可以由小的操作量將變速頻率多的變速裝置控制。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在簡潔的構成的變速控制裝置中,可以各別藉由操作量小的第1開關的第1操作量及第2開關的第3操作量容易地控制變速頻率多的後撥鏈器。
本創作的進一步別的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及與第1開關及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的單點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其中任一方動作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另一方動作的訊號。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藉由將2個開關由不同的操作次數操作,就可以進行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昇檔及降檔,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單點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且對應朝第2開關的單點 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也可以。第1變速裝置的變速頻率的變速頻率多的情況,在簡潔的構成的變速控制裝置中,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容易地控制。
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第2開關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也可以。第2變速裝置的變速頻率多的情況,在簡潔的構成的變速控制裝置中,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容易地控制。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在簡潔的構成的變速控制裝置中,藉由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單點選控制變速頻率多的後撥鏈器,就可以容易地控制變速頻率多的後撥鏈器。
本創作的進一步別的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第1開關、及第2開關、及與第1開關及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控制部,是對應第2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第1變速裝置的變速 頻率多的情況,藉由2個開關的操作順序使第2變速裝置被控制,藉由1個開關的操作使第1變速裝置被控制,在簡潔的構成的變速控制裝置中,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容易地控制。
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被推壓的狀態中的朝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也可以。控制部,是對應第2開關被推壓的狀態中的朝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在此情況下,第2變速裝置是具有3個以上的變速平台的情況,也可以使用2個開關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在此情況下,後撥鏈器及變速平台可以將3個以上的前撥鏈器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本創作的進一步別的創作的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是具備:可從初期位置朝第1操作方向及與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操作的第1開關、及與第1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控制部,是對應朝第1開關的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的朝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在此變速控制裝置中,因為可以對應第1開關的操作方向,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控制,所 以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變速控制裝置,是進一步具備與控制部電連接的第2開關也可以。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的朝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朝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在此情況下,藉由第1開關的朝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並且藉由朝第2開關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
第2開關,是設成可從第2初期位置朝第3操作方向及與第3操作方向不同的第4操作方向操作也可以。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的朝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控制部,是對應第2開關的朝第3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控制部,是對應第2開關的朝第4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在此情況下,藉由第1開關的朝不同的方向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及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或是降檔),藉由第2開關的朝不同的方向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降檔及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或是昇檔)。
控制部,是對應第1開關的朝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第2開關 的朝第4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藉由朝第1開關的不同的方向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昇檔,藉由第2開關的不同的方向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降檔。
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將後撥鏈器及前撥鏈器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依據本創作的話,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SW1‧‧‧第1開關
SW2‧‧‧第2開關
SW3‧‧‧第3開關
10、110‧‧‧變速控制裝置
12‧‧‧控制部
12、112‧‧‧控制部
14‧‧‧第1變速裝置
16‧‧‧第2變速裝置
18‧‧‧第1位置感測器
20‧‧‧第2位置感測器
30‧‧‧基座構件
32‧‧‧操作構件
32a‧‧‧第1構件
32b‧‧‧第2構件
34‧‧‧第1推迫構件
36‧‧‧第2推迫構件
40‧‧‧基座構件
42‧‧‧操作構件
[第1圖]顯示本創作的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的變速控制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第2圖]顯示本創作的第1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3圖]顯示本創作的第2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4圖]顯示本創作的第3實施例至第6實施例的變速控制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第5圖]顯示本創作的第3實施例的開關的構成的意 示圖。
[第6圖]顯示本創作的第3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7圖]顯示本創作的第4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8圖]顯示本創作的第5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9圖]顯示本創作的第6實施例的開關的構成的意示圖。
[第10圖]顯示本創作的第6實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1實施例>
在第1圖中,本創作的第1實施例的變速控制裝置10,是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在第1實施例至第6實施例中,第1變速裝置14,是具有被電力驅動的例如10個以上的變速平台的後撥鏈器(RD),第2變速裝置,是具有被電力驅動的例如2個或是3個變速平台的前撥鏈器(FD)。第1變速裝置14,是具有第1位置感測器18。第1位置感測器18,可檢出第1變速裝置14的現在的第1變速平台RGP。例如,可10段變速的後撥鏈器的情況,第1位置感測器18,是可檢出從最 低速的變速平台RL也就是第1變速平台至最高速的變速平台也就是RU也就是第10變速平台為止的10個第1變速平台RGP。第2變速裝置16,是具有第2位置感測器20。第2位置感測器20,是可檢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例如,可3段變速的前撥鏈器的情況,第2位置感測器20,可檢出從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也就是的第1變速平台至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也就是第3變速平台為止的3個第2變速平台FGP。且具有2個變速平台的前撥鏈器的情況,第2位置感測器20,可檢出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也就是第1變速平台及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也就是第2變速平台的2個第2變速平台FGP。
變速控制裝置10,是具有第1開關SW1、第2開關SW2、第3開關SW3、及控制部12。在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中,第1開關SW1至第3開關SW3,皆是只有被按壓時導通(ON)的按鈕開關。
控制部12,是藉由包含中央運算處理單元、輸入輸出單元、及記憶體等的微處理器所構成。控制部12,是對應朝第1開關SW1至第3開關SW3的操作、及從第1位置感測器18及第2位置感測器20所得到的第1變速平台RGP及第2變速平台FGP,各別控制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
接著,對於第1實施例的控制部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2圖進行說明。又,在第1實施例中,第2變速裝置16,是具有3個變速平台的前撥鏈器(FD)。
在第2圖的步驟S1中,控制部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單獨操作。在步驟S2中,控制部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單獨操作。在步驟S3中,控制部12,是判斷是否第1開關SW1及第3開關SW3實質上同時被操作。在步驟S4中,控制部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及第3開關SW3實質上同時被操作。又,實質上同時被操作,是指不是只有完全地同時的操作,也包含在規定時間(例如0.5秒)以內第1開關SW1及第3開關SW3或是第2開關SW2及第3開關SW3個別被操作的情況。
若判斷為朝第1開關SW1被單獨操作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1朝步驟S5前移。在步驟S5中,控制部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5朝步驟S2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5朝步驟S6前移。在步驟S6中,控制部12,是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2前移。
若判斷為朝第2開關SW2被單獨操作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2朝步驟S7前移。在步驟S7中,控制部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 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7朝步驟S3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7朝步驟S8前移。在步驟S8中,控制部12,是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3前移。
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及第3開關SW3實質上同時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3朝步驟S9前移。在步驟S9中,控制部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9朝步驟S4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9朝步驟S10前移。在步驟S10中,控制部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輸出將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4前移。
若判斷為朝第2開關SW2及第3開關SW3實質上同時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4朝步驟S11前移。在步驟S11中,控制部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 是否為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11朝步驟S1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11朝步驟S12前移。在步驟S12中,控制部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將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1前移。
在第1實施例中,藉由第1開關SW1至第3開關SW3的3個開關的操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藉此,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2實施例>
在第2實施例中,第2變速裝置16,是具有2個變速平台的前撥鏈器(FD)。其他的構成因為是與第1圖所示的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其他的構成的說明。
接著,對於第2實施例的控制部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3圖進行說明。又,第2實施例的第3圖的步驟S21、步驟S22、步驟S24、步驟S25、步驟S26、及步驟S27,因為是與第1實施例的第2圖的步驟S1、步驟S2、步驟S5、步驟S6、步驟S7、及步驟S8相同,所以省略說明。又,在步驟S26中,控制部12是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 RL的情況且步驟S27完成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26及步驟S27朝步驟S23前移。
由第3圖的步驟S23,控制部12,是判斷是否朝第3開關SW3被單獨操作。若判斷為朝第3開關SW3被單獨操作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23朝步驟S28前移。在步驟S28中,控制部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28朝步驟S29前移。第2變速裝置16,因為是只有2個變速平台,所以在步驟S29中,控制部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輸出將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21前移。且,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2,是從步驟S28朝步驟S30前移。在步驟S30中,控制部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輸出將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21前移。
在第2實施例中,因為第2變速裝置16只有2個變速平台,藉由朝第3開關SW3的單獨的開關操作,就可以將第2變速裝置16昇檔及降檔操作。藉此,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更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3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中,藉由3個開關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但是在第3實施例至第6實施例中,藉由2個開關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
如第4圖所示,第3實施例至第6實施例的變速控制裝置110,是具有第1開關SW1、第2開關SW2、及控制部112。變速控制裝置110的其他的構成、第1變速裝置14的構成、及第2變速裝置16的構成,因為是與第1實施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在第3實施例中,第1開關SW1,是如第5圖所示,可從斷開(OFF)位置(第5圖(A))由第1操作量(第5圖(B))、及與第1操作量不同的第2操作量(第5圖(C))導通(ON)操作。第2開關SW2也同樣,可從斷開(OFF)位置由3操作量及與第3操作量不同的第4操作量導通(ON)操作。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是各別具有:基座構件30、及對於基座構件30進退的操作構件32、及第1推迫構件34、及第2推迫構件36。操作構件32,是具有:第1構件32a、及使第1構件32a被裝設成朝內部可進退使對於基座構件30可進退的第2構件32b。第1推迫構件34,是朝操作構件32從基座構件30進出的方向將第1構件32a推迫。第2推迫構件36是將第1構件32a及第2構件32b朝背 離的方向推迫。第1推迫構件34及第2推迫構件36,是例如捲簧。第1推迫構件34的推迫力,是比第2推迫構件36的推迫力更強。又,第2構件32b,是藉由無圖示的定位手段,由斷開(OFF)位置被定位。在第1開關SW1中,在第1構件32a中設有開關SW1-1,在第2構件32b中設有開關SW1-2。在第2開關SW2中,在第1構件32a中設有開關SW2-3,在第2構件32b中設有開關SW2-4。開關SW1-1,是藉由朝第1開關SW1的第1操作量的操作(第5圖(B)參照)而導通(ON)的開關。開關SW1-2,是藉由朝第1開關SW1的第2操作量的操作(第5圖(C)參照)而導通(ON)的開關。開關SW2-2,是藉由朝第2開關SW2的第3操作量的操作(第5圖(B)參照)而導通(ON)的開關。開關SW2-3,是藉由朝第2開關SW2的第4操作量的操作(第5圖(C)參照)而導通(ON)的開關。又,在此實施例中,第1開關SW1的第1操作量及第2開關SW2的第3操作量是實質上相同。且,第1開關SW1的第2操作量及第2開關SW2的第4操作量是實質上相同。
接著,對於第3實施例的控制部1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6圖進行說明。又,在第3實施例之後的實施例中,第2變速裝置16,是具有3個變速平台的前撥鏈器(FD)。在第6圖的步驟S31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第1操作量地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1開關SW1的開關SW1-1是否導通(ON)。 在步驟S3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第3操作量地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2開關SW2的開關SW2-3是否導通(ON)。在步驟S33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第2操作量地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1開關SW1的開關SW1-2是否導通(ON)。在步驟S34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第4操作量地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2開關SW2的開關SW2-4是否導通(ON)。
若判斷為朝第1開關SW1被第1操作量地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1朝步驟S35前移。在步驟S35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5朝步驟S32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5朝步驟S36前移。在步驟S36中,控制部112,是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32前移。
若判斷為朝第2開關SW2被第3操作量地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2朝步驟S37前移。在步驟S37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低 速的變速平台RL。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7朝步驟S33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7朝步驟S38前移。在步驟S38中,控制部112,是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33前移。
若判斷為朝第1開關SW1被第2操作量地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3朝步驟S39前移。在步驟S39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9朝步驟S34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9朝步驟S40前移。在步驟S40中,控制部1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將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34前移。
若判斷為朝第2開關SW2被第4操作量地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34朝步驟S41前移。在步驟S41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低 速的變速平台FL。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41朝步驟S31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41朝步驟S42前移。在步驟S42中,控制部112,是朝第2變速裝置16將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1前移。
在第3實施例中,藉由可由2個不同的操作量操作的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的2個開關的操作,就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藉此,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4實施例>
在第4實施例中,與第1實施例所使用的開關相同,藉由2個操作方法操作只有操作時導通(ON)的2個開關(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來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在第4實施例中,藉由由單點選(SC)及雙點選(DC)的2個操作方法進行朝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的操作,將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
接著,對於第4實施例的控制部1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7圖進行說明。在第7圖的步驟S51中,控 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單點選操作(SC)。在步驟S5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單點選操作(DC)。在步驟S53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雙點選操作。在步驟S5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雙點選操作。
在步驟S51中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被單點選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55前移。在步驟S52中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被第單點選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57前移。在步驟S53中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被雙點選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59前移。在步驟S54中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被雙點選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61前移。步驟S55、步驟S56、步驟S57、步驟S58、步驟S59、步驟S60、步驟S61、及步驟S62中的處理,因為是與如第6圖所示的第3實施例的步驟S35、步驟S36、步驟S37、步驟S38、步驟S39、步驟S40、步驟S41、及步驟S42的處理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在第4實施例中藉由將通常的2個開關的操作方法相異地操作,就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5實施例>
在第5實施例中,藉由2個開關(第1開關SW1 及第2開關SW2)的單獨的操作、及將2個開關的時間點錯開的操作,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具體而言,除了單獨的開關操作此外,藉由第1開關SW1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第2開關SW2的操作及第2開關SW2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第2開關SW2的操作,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
接著,對於第5實施例的控制部1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8圖進行說明。在第8圖的步驟S71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操作。在步驟S7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操作。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1朝步驟S73前移。在步驟S73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3朝步驟S72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R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3朝步驟S74前移。在步驟S74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開關SW1是否從操作開始經過了時間R秒。此時間R秒,是判斷第1開關SW1的單獨的操作,或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的操作用者。時間R,是例如0.2秒至2秒的範圍,在第5實施例中為0.5秒。尚且,若判斷為從第1開關SW1被操作未經過R秒的話,控制部 112,是從步驟S74朝步驟S75前移。
在步驟S75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2開關SW2被操作。若判斷為未朝第2開關SW2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5朝步驟S74後移。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5朝步驟S76前移。在步驟S76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6朝步驟S72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高速的變速平台FU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6朝步驟S77前移。在步驟S77中,朝第2變速裝置16將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72前移。若判斷為經過時間R秒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4朝步驟S78前移。在步驟S78中,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昇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昇檔,朝步驟S72前移。
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2朝步驟S79前移。在步驟S79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位置感測器18所檢出的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否為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是最 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9朝步驟S71前移。若判斷為第1變速裝置14的第1變速平台R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R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79朝步驟S80前移。在步驟S80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開關SW2是否從操作開始經過了時間R秒。此時間R秒,是判斷第2開關SW2的單獨的操作,或第2開關SW2及第1開關SW1的操作用者,時間R,是例如0.2秒至2秒的範圍,在第5實施例中為0.5秒。尚且,若判斷為從第2開關SW2被操作未經過R秒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0朝步驟S81前移。
在步驟S81中,控制部112,是判斷是否朝第1開關SW1被操作。若判斷為未朝第1開關SW1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1朝步驟S80後移。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1朝步驟S82前移。在步驟S8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位置感測器20所檢出的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否為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2朝步驟S71前移。若判斷為第2變速裝置16的第2變速平台FGP不是最低速的變速平台FL的話,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2朝步驟S83前移。在步驟S83中,朝第2變速裝置16將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16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71前移。若判斷為時間R秒經過的話, 控制部112,是從步驟S80朝步驟S84前移。在步驟S83中,朝第1變速裝置14輸出1變速平台降檔的訊號,將第1變速裝置14進行1變速平台降檔,朝步驟S71前移。
在第5實施例中藉由通常的2個開關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第6實施例>
在第6實施例中,第1開關SW1,是如第9圖所示,可從第1初期位置(斷開(OFF)位置(第5圖(A)))往朝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第9圖(B))、及與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第9圖(C))導通(ON)操作。第2開關SW2也同樣,可從第2初期位置(斷開(OFF)位置)朝第3操作方向、及與第3操作方向不同的第4操作方向導通(ON)操作。第1開關SW1(第2開關SW2),是具有:基座構件40、及可從第1初期位置朝第1操作方向(第3操作方向)及第2操作方向操作且可擺動地設在基座構件40之操作構件42。且第1開關SW1(第2開關SW2),是具有:藉由朝第1操作方向(第3操作方向)擺動的操作構件42而導通(ON)的開關SW1-1(開關SW2-3)、及藉由朝第2操作方向(第4操作方向)擺動的操作構件42而導通(ON)的SW開關1-2(開關SW2-4)。操作構件 42是藉由無圖示的推迫構件朝向第1初期位置(第2初期位置)被推迫。又,第1操作方向及第3操作方向是成為相同,第2操作方向及第4操作方向是成為相同的方式,將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被安裝於自行車的例如車手把。
接著,對於第6實施例的控制部112的控制動作,參照第10圖進行說明。在第9圖的步驟S91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開關SW1是否朝第1操作方向被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1開關SW1的開關SW1-1是否導通(ON)。在步驟S92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開關SW2是否朝第3操作方向被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2開關SW2的開關SW2-3是否導通(ON)。在步驟S93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1開關SW1是否朝第2操作方向被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1開關SW1的開關SW1-2是否導通(ON)。在步驟S94中,控制部112,是判斷第2開關SW2是否朝第4操作方向被操作。具體而言,判斷第2開關SW2的開關SW2-4是否導通(ON)。
在步驟S91中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朝第1操作方向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95前移。在步驟S92中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朝第3操作方向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97前移。在步驟S93中若判斷為第1開關SW1朝第2操作方向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是朝步驟S99前移。在步驟S94中若判斷為第2開關SW2朝第4操作方向被操作的話,控制部112, 是朝步驟S101前移。步驟S95、步驟S96、步驟S97、步驟S98、步驟S99、步驟S100、步驟S101、及步驟S102中的處理,因為是與如第6圖所示的第3實施例的步驟S35、步驟S36、步驟S37、步驟S38、步驟S39、步驟S40、步驟S41、及步驟S42的處理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在第6實施例中,可以各別藉由可由2個不同的操作方向操作的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控制,可以將第1變速裝置14及第2變速裝置16由簡潔的構成控制。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但是本創作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創作的實質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
(a)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變速裝置雖例示了後撥鏈器,第2變速裝置雖例示了前撥鏈器,但是本創作不限定於此。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一方,是設於後輪轂或是輔助驅動單元的內裝變速裝置也可以。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另一方,是前撥鏈器或是後撥鏈器也可以。且,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是設於驅動單元的內裝變速裝置及設於後輪轂的內裝變速裝置也可以。
(b)在第1、第2、第4及第5實施例中, 第1開關SW1至第3開關SW3或是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雖例示了通常的按鈕開關,但是本創作不限定於此。第1開關SW1至第3開關SW3,只要操作時導通(ON)的開關的話不限定於按鈕開關,操作桿開關等的任何的形態的開關也可以。
(c)在第1實施例的步驟S3或是步驟S4中,控制部12可取代判斷第1開關SW1及第3開關SW3或是第2開關SW2及第3開關SW3,而判斷朝第1開關SW1及第2開關SW2實質上同時被操作也可以。
SW1‧‧‧第1開關
SW2‧‧‧第2開關
SW3‧‧‧第3開關
10‧‧‧變速控制裝置
12‧‧‧控制部
14‧‧‧第1變速裝置
16‧‧‧第2變速裝置
18‧‧‧第1位置感測器
20‧‧‧第2位置感測器

Claims (22)

  1.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第3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前述第2開關及前述第3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及前述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及前述第3開關實質上同時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及前述第3開關的實質上同時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及前述第3開關的實質上同時的操作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輸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 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4.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第3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前述第2開關及前述第3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3開關的操作依據第2變速裝置的現在的變速平台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在第1變速平台及比前述第1變速平台更靠昇檔側的第2變速平台之間動作,前述控制部,是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前述第1變速平台的情況時對應朝前述第3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前述第2變速平台的情況時對應朝前述第3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7.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可由第1操作量及與前述第1操作量不同的操作量的第2操作量操作的第1開關、可由第3操作量及與前述第3操作量不同的操作量的第4操作量操作的第2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及前述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前述第1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前述第3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前述第2操作量的操作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輸出,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前述第4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前述第2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 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前述第4操作量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2操作量,是比前述第1操作量更大,前述第4操作量,是比前述第3操作量更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11.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第1開關、第2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及前述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的單點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其中任一方動作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及第2開關的其中任一方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及第2變速裝置的另一方動作的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單點選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 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單點選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雙點選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15.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第1開關、及第2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及前述第2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朝前述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對應前述第1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前述第2開關 的操作輸出將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對應前述第2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前述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對應前述第1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前述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前述第2開關被操作的狀態中的朝前述第1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是16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18. 一種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具備:可從第1初期位置朝第1操作方向及與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操作的第1開關、及與前述第1開關電連接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是對應前述第1開關的朝前述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第1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對應前述第1開關的朝前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 將第2變速裝置動作用的訊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與前述控制部電連接的第2開關,前述控制部,是對應前述第1開關的朝前述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朝前述第2開關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2開關,是設成可從第2初期位置朝第3操作方向、及與前述第3操作方向不同的第4操作方向操作,前述控制部,是對應前述第1開關的朝前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其中任一方,對應前述第2開關的朝前述第3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1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對應前述第2開關的朝前述第4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及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的另一方。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對應前述第1開關的朝前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昇檔用的訊號,對應前述第2開關的朝前述第4操作方向的操作輸出將前述第2變速裝置降檔用的訊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後撥鏈器,前述第2變速裝置,是被電力驅動的前撥鏈器。
TW103211082U 2014-06-23 2014-06-23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TWM508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082U TWM508499U (zh) 2014-06-23 2014-06-23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DE202015103054.1U DE202015103054U1 (de) 2014-06-23 2015-06-11 Fahrrad-Schaltsteuer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082U TWM508499U (zh) 2014-06-23 2014-06-23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499U true TWM508499U (zh) 2015-09-11

Family

ID=5406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1082U TWM508499U (zh) 2014-06-23 2014-06-23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202015103054U1 (zh)
TW (1) TWM5084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07671B2 (en) 2018-04-16 2020-10-20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US20200262512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11530015B2 (en) 2019-02-15 2022-12-20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11738826B2 (en) 2019-02-15 2023-08-29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5103054U1 (de)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8499U (zh)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裝置
US7900946B2 (en)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JP2003185008A (ja) 自転車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TWI548557B (zh) 自行車齒輪變速設備
US10293880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TWI574883B (zh) 自行車檔位變換指示器
US8755969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US9469377B2 (en) Bicycle gear changing apparatus
JP2003524120A5 (zh)
TWI642591B (zh) 自行車傳動設備
JP6539438B2 (ja) Dct車両の変速制御方法
JP2015209159A (ja) 変速制御装置
TW201318917A (zh) 具有電子變速系統的腳踏車及方法
JP2006224875A (ja)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
JP2005297712A (ja)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TWI773552B (zh) 用於自行車之系統
JP6618973B2 (ja) 自転車の変速方法
JP6295223B2 (ja) 変速制御装置
JP3566682B2 (ja)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手動変速制御装置
KR20130063159A (ko) 시프트 바이 와이어용 자동변속장치
US20030078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WI673202B (zh) 自行車元件的控制方法
TW201831809A (zh) 變速器總成及其換檔狀態之偵測方法
JP6647324B2 (ja) 制御装置
TWI630144B (zh) 自行車變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