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5147U - 焊接結構 - Google Patents

焊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5147U
TWM505147U TW104205653U TW104205653U TWM505147U TW M505147 U TWM505147 U TW M505147U TW 104205653 U TW104205653 U TW 104205653U TW 104205653 U TW104205653 U TW 104205653U TW M505147 U TWM505147 U TW M5051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welded
connecting surface
main body
weld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n-Chih Lai
Hung-Wen Lin
Chien-Cheng Wu
Original Assignee
Com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ch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5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5147U/zh
Publication of TWM505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5147U/zh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Description

焊接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焊接結構。
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是一種電子裝聯技術,此技術是將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晶體、積體電路等安裝至印刷電路板上。
在傳統上,電子元件的焊接部位於電子元件與印刷電路板之間,因此,使用者無法目測焊接的狀況,更無法對焊接的部分進行電性規格檢驗。
或者,焊接部位於電子元件的側邊,雖然這能方便使用者對焊接的部分進行目測或電性規格檢驗,但對電子元件焊接的機械強度卻受到限制。
本創作之一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焊接結構,其能增加焊接的強度及穩定性。
根據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一種焊接結構包含主體與焊接部。主體具有相鄰之第一連接面與第一側面,第一連接面抵接工作面。焊接部位於主體中。焊接部具有相鄰 之第二連接面與第二側面,第二連接面至少部分位於第一連接面中,第二側面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側面中,而第二側面具有相連接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連接第二連接面,第二部分遠離第二連接面。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寬度,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寬度,第二寬度大於第一寬度。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焊接部為焊接材料。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側面呈T形。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接面與第二連接面位於共同平面。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位於共同平面。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連接面具有相連接之第三部分與第四部分,第三部分連接第一部分,第四部分遠離第一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具有第三寬度,第四部分具有第四寬度,第四寬度大於第三寬度。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連接面呈T形。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主體更具有第三側面,鄰接第一連接面與第一側面,第二連接面更具有第五部分,第五部分連接第四部分與第三側面。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五部分具有第五寬度,第四部分更具有第六寬度,第六寬度大於第 五寬度。
本創作上述之實施方式與已知先前技術相較,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第二連接面位於主體與工作面之間,因此,焊接結構與工作面焊接的機械強度能夠得到提升。
(2)當焊接部熔化時,焊接部會於第二側面熔化,並通過第二側面而焊接至工作面上,如此一來,使用者能夠從焊接部通過第二側面對工作面的焊接,目測並評估焊接的狀況,在有需要時,使用者更可對焊接部的第二側面進行電性規格檢驗,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3)由於焊接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寬度大於第一部分的第一寬度,因此,當焊接結束後,焊接部的第二部分會對主體提供一個卡扣力,以增加焊接部對主體的焊接強度及穩定性,從而防止主體鬆脫並遠離工作面。
100‧‧‧焊接結構
110‧‧‧主體
111‧‧‧第一連接面
112‧‧‧第一側面
113‧‧‧第三側面
120‧‧‧焊接部
121‧‧‧第二連接面
121a‧‧‧第三部分
121b‧‧‧第四部分
121c‧‧‧第五部分
122‧‧‧第二側面
122a‧‧‧第一部分
122b‧‧‧第二部分
123‧‧‧第四側面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W4‧‧‧第四寬度
W5‧‧‧第五寬度
W6‧‧‧第六寬度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焊接結構之正面等角視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焊接結構之背面等角視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焊接結構之正面等角視圖。
第4圖繪示第3圖之焊接結構之背面等角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夠被熟悉此技術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詞彙的定義,在本說明書中應被解讀為與本創作相關技術領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的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過於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請參照第1~2圖。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焊接結構100之正面等角視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焊接結構100之背面等角視圖。如第1~2圖所示,一種焊接結構100包含主體110與焊接部120。主體110具有相鄰之第一連接面111與第一側面112,第一連接面111抵接工作面(圖未示)。焊接部120位於主體110中。焊接部120具有相鄰之第二連接面121與第二側面122,第二連接面121至少部分位於第一連接面111中,第二側面122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側面112中,而第二側面122具有相連接之第一部分122a與第二部分122b。第一部分122a連接第二連接面121,第二部分122b遠離第二連接面121。第一部分 122a具有第一寬度W1,第二部分122b具有第二寬度W2,第二寬度W2大於第一寬度W1。
在本實施方式中,焊接部120為焊接材料。當焊接部120通電受熱後,焊接部120會熔化,並通過第二連接面121而焊接至工作面上,進而使焊接結構100焊接至工作面。由於第二連接面121位於主體110與工作面之間,因此,焊接結構100與工作面焊接的機械強度能夠得到提升。在實務的應用中,主體110可為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晶體、積體電路等。
由於第二側面122相鄰於第二連接面121,因此,當焊接部120熔化時,焊接部120除了通過第二連接面121而焊接至工作面外,焊接部120亦會於第二側面122熔化,並從第二側面122流出而焊接至工作面上。如此一來,使用者能夠從焊接部120通過第二側面122對工作面的焊接,目測並評估焊接的狀況,在有需要時,使用者更可對焊接部120的第二側面122進行電性規格檢驗,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由於第二側面122的第二部分122b的第二寬度W2大於第一部分122a的第一寬度W1,因此,如第1~2圖所示,焊接部120的第二側面122呈T形。也就是說,焊接部120作為焊墊以T形呈現,以供使用者以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進行焊接,把主體110,亦即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晶體、積體電路等安裝至印刷電路板上。
再者,由於第二側面122的第二部分122b的第二寬度W2大於第一部分122a的第一寬度W1,因此,當焊接結束後,焊接部120的第二部分122b會對主體110提供一個卡扣力,以增加焊接部120對主體110的焊接強度及穩定性,從而防止主體110鬆脫並遠離工作面。
具體而言,第一連接面111與第二連接面121位於共同平面,而第一側面112與第二側面122亦位於共同平面,但本創作應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說明,第二連接面121具有相連接之第三部分121a與第四部分121b,第三部分121a連接第一部分122a,第四部分121b遠離第一部分122a,其中第三部分121a具有第三寬度W3,第四部分121b具有第四寬度W4,第四寬度W4大於第三寬度W3。也就是說,第二連接面121亦呈T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第三寬度W3與第一寬度W1相同,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4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焊接結構100之正面等角視圖。第4圖繪示第3圖之焊接結構100之背面等角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3~4圖所示,主體110更具有第三側面113。第三側面113鄰接第一連接面111與第一側面112,第二連接面121更具有第五部分121c,第五部分121c連接第四部分121b與第三側面113。
更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焊接部120亦具有第四側面123。第四側面123至少部分位於第三側面113 中,且第四側面123與第五部分121c連接。第四側面123的形狀與第二側面122的形狀相似,也是呈T形。也就是說,當焊接結束後,焊接部120的第四側面123亦會對主體110提供一個卡扣力,以進一步增加焊接部120對主體110的焊接強度及穩定性,從而防止主體110鬆脫並遠離工作面。
再者,當焊接部120熔化時,焊接部120亦會於第四側面123熔化,並從第四側面123流出而焊接至工作面上。藉此,使用者亦可從焊接部120通過第四側面123對工作面的焊接,進行目測或電性規格檢驗。
如第4圖所示,第五部分121c具有第五寬度W5,第四部分121b更具有第六寬度W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六寬度W6大於第五寬度W5,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第二連接面位於主體與工作面之間,因此,焊接結構與工作面焊接的機械強度能夠得到提升。
(2)當焊接部熔化時,焊接部會於第二側面熔化,並通過第二側面而焊接至工作面上,如此一來,使用者能夠從焊接部通過第二側面對工作面的焊接,目測並評估焊接的狀況,在有需要時,使用者更可對焊接部的第二側面進行電性規格檢驗,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3)由於焊接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寬度大於第一部分的第一寬度,因此,當焊接結束後,焊接部的第二部分會對主體提供一個卡扣力,以增加焊接部對主體的焊接強度及穩定性,從而防止主體鬆脫並遠離工作面。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焊接結構
110‧‧‧主體
111‧‧‧第一連接面
112‧‧‧第一側面
120‧‧‧焊接部
121‧‧‧第二連接面
121a‧‧‧第三部分
121b‧‧‧第四部分
122‧‧‧第二側面
122a‧‧‧第一部分
122b‧‧‧第二部分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W4‧‧‧第四寬度

Claims (9)

  1. 一種焊接結構,包含:一主體,具有相鄰之一第一連接面以及一第一側面,該第一連接面抵接一工作面;以及一焊接部,位於該主體中,該焊接部具有相鄰之一第二連接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二連接面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連接面中,該第二側面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側面中,而該第二側面具有相連接之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連接該第二連接面,該第二部分遠離該第二連接面;其中,該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寬度,該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二寬度大於該第一寬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焊接部為焊接材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二側面呈T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面與該第二連接面位於共同平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位於共同平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二連接面具有相連接之一第三部分以及一第四部分,該第三部分連接該第一部分,該第四部分遠離該第一部分,其中該第三部分具有一第三寬度,該第四部分具有一第四寬度,該第四寬度大於該第三寬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二連接面呈T形。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主體更具有一第三側面,鄰接該第一連接面與該第一側面,該第二連接面更具有一第五部分,該第五部分連接該第四部分與該第三側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焊接結構,其中該第五部分具有一第五寬度,該第四部分更具有一第六寬度,該第六寬度大於該第五寬度。
TW104205653U 2015-04-15 2015-04-15 焊接結構 TWM505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653U TWM505147U (zh) 2015-04-15 2015-04-15 焊接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653U TWM505147U (zh) 2015-04-15 2015-04-15 焊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5147U true TWM505147U (zh) 2015-07-11

Family

ID=54152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653U TWM505147U (zh) 2015-04-15 2015-04-15 焊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5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5281B2 (ja) チップ部品の実装構造
TWM280074U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15194413A1 (ja) 電流検出用抵抗器
WO2015046050A1 (ja) ジャンパー素子または電流検出用抵抗素子
JP6942438B2 (ja) シャント抵抗器
JP6396633B2 (ja) 回路基板
TW201340792A (zh) 印刷電路板
JP5083300B2 (ja) 半導体装置用配線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JP2014165210A (ja) モジュール基板
TWM505147U (zh) 焊接結構
US2017009478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612606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とひずみゲージの接合構造
JP5908508B2 (ja) プリント基板
JP2016163020A (ja) 基板接続構造
US11769247B2 (en) Exposed pad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JP5454991B2 (ja) ランド構造
US20160227648A1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capable of suppressing mounting failure of surface mount device for flow soldering
US9414492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electric tool switch provided therewith
JP6990830B2 (ja) 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JP7325299B2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接合部構造
JP6836960B2 (ja) 基板組立体及び基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KR101935285B1 (ko) Pcb기판에 가고정이 확실한 리드단자를 갖는 전자소자
JP2007096054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の導通接合構造
JP2015122406A (ja) 回路装置
TWI678847B (zh) 以可撓性電路載板對應疊合的連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