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440U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440U
TWM504440U TW104203766U TW104203766U TWM504440U TW M504440 U TWM504440 U TW M504440U TW 104203766 U TW104203766 U TW 104203766U TW 104203766 U TW104203766 U TW 104203766U TW M504440 U TWM504440 U TW M50444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etachable
dissipation module
contact surface
bui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3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en-hong Liao
shi-wei Huang
shui-fa Cai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3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440U/zh
Publication of TWM504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440U/zh

Links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尤指一種用於提升散熱效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由於電腦CPU等積體電路元件的處理速度及作業頻率越來越高,伴隨著所產生的熱量也越高,而高熱對於所有的積體電路元件而言,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使用一種能夠將積體電路元件所產生的熱迅速移走的散熱片便顯為十分的重要。習知的散熱片多是平板狀結構,其可藉由多片疊置的方式進行熱傳導,並輔以風扇的吹送來進行散熱。近年來,為了加強散熱效果,已有熱導管式散熱器,其設計乃是在用以進行傳熱的熱導管上,疊設有多片的散熱片,熱量可經由熱導管帶離積體電路元件後,再經由散熱片的傳導並輔以風扇的吹送來進行散熱。然而,習知採用“經由散熱片的傳導並輔以風扇的吹送來進行散熱”的散熱方式所能夠提供的散熱效果仍然有待加強。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本創作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接觸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 預定容置槽內的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泵浦、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循環式管路。其中,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本創作另外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接觸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預定容置槽內的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及一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輔助熱管。其中,所述輔助熱管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
本創作另外再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及一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預定容置槽內的 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泵浦、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循環式管路。其中,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可通過“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或“所述輔助熱管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的設計,以提升整體的散熱效能。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Z‧‧‧可攜式電子裝置
Z1000‧‧‧預定容置槽
Z1‧‧‧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
Z10‧‧‧主要熱管
Z101‧‧‧側接觸表面
Z102‧‧‧上接觸表面
Z103‧‧‧下接觸表面
Z11‧‧‧主要散熱鰭片
Z12‧‧‧主要散熱風扇
Z2‧‧‧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Z3‧‧‧電源接頭
1‧‧‧外殼結構
10‧‧‧可拆卸式殼體
11‧‧‧電連接器
2‧‧‧內置式散熱結構
21‧‧‧內置式散熱風扇
22‧‧‧內置式散熱鰭片
23‧‧‧泵浦
24‧‧‧循環式管路
2400‧‧‧側接觸表面
241‧‧‧第一管路部
242‧‧‧第二管路部
243‧‧‧切換開關
24A‧‧‧導熱墊
24B‧‧‧導熱墊
25‧‧‧貯水槽
26‧‧‧輔助熱管
2600‧‧‧側接觸表面
3‧‧‧外接式散熱結構
31‧‧‧外接式散熱風扇
32‧‧‧外接式散熱鰭片
33‧‧‧外接式管路
W‧‧‧工作液體
J1‧‧‧第一快拆接頭
J2‧‧‧第二快拆接頭
P‧‧‧散熱墊
S‧‧‧發熱源
L1、L2‧‧‧導電線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內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及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暫時移除頂蓋後)相互配合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使用另一種導熱墊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不使用導熱墊而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拆卸式電池容置槽內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及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暫時移除頂蓋後)相互配合的上視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及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暫時移除頂蓋後)相互配合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來說明本創作所揭露有關“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功效。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圖式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先予敘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揭示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技術範疇。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其中圖3為圖2的A-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Z,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Z使用一固定在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內部的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及一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
首先,配合圖1及圖2所示,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包括:一外殼結構1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2。其中,外殼結構1包括一可 拆卸地容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一預定容置槽Z1000內的可拆卸式殼體10及一設置在可拆卸式殼體10上且電性連接於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一電源接頭Z3的電連接器11。舉例來說,如圖1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預定容置槽Z1000可為一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更進一步來說,當可拆卸式光碟機(圖未示)從預定容置槽Z1000移除後,預定容置槽Z1000會形成未被佔據的狀態(如圖1所示),所以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即可插入預定容置槽Z1000內,此時電連接器11會與電源接頭Z3彼此配合以產生電性連接關係(如圖2所示)。
另外,配合圖1及圖2所示,內置式散熱結構2設置在可拆卸式殼體10的內部,並且內置式散熱結構2包括一通過一導電線L1以電性連接於電連接器11的內置式散熱風扇21(例如徑流式風扇)、多個鄰近內置式散熱風扇21的內置式散熱鰭片22、一通過另一導電線L2以電性連接於電連接器11的泵浦23、及一連通於泵浦23且貫穿多個內置式散熱鰭片22的循環式管路24。更進一步來說,內置式散熱結構2包括一連通於循環式管路24的貯水槽25,並且循環式管路24具有一連通於泵浦23與貯水槽25之間的第一管路部241及一連通於泵浦23與貯水槽25之間且貫穿多個內置式散熱鰭片22的第二管路部242。
再者,如圖2所示,循環式管路24具有一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接觸部,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可通過接觸部,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
以其中一舉例來作說明,配合圖2及圖3所示,接觸部可為一設置在循環式管路24的一側接觸表面2400上的導熱墊24A(例如片狀導熱墊),並且循環式管路24的導熱墊24A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一主要熱管Z10的一側接觸表面Z101,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 管Z10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會通過導熱墊24A,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其中工作液體W被容置於貯水槽25及循環式管路24內。換言之,當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吸收一發熱源S所產生的熱時,主要熱管Z10除了會將大部分的熱傳輸至多個主要散熱鰭片Z11並配合主要散熱風扇Z12來進行散熱之外,主要熱管Z10還會將一部分的熱通過導熱墊24A,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值得一提的是,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可為一平面(當然,主要熱管Z10的側接觸表面Z101也可設計成一平面),以增加熱傳導效率,並且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與導熱墊24A的接觸面積會大於主要熱管Z10的側接觸表面Z101與導熱墊24A的接觸面積。
以另外一舉例來作說明,請參閱圖4所示,接觸部可為一設置在循環式管路24的一側接觸表面2400上的導熱墊24B(例如L型導熱墊),並且循環式管路24的導熱墊24B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一主要熱管Z10的一側接觸表面Z101及一上接觸表面Z102(或者是一下接觸表面Z103),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會通過導熱墊24B,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換言之,當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吸收一發熱源S所產生的熱時,主要熱管Z10除了會將大部分的熱傳輸至多個主要散熱鰭片Z11並配合主要散熱風扇Z12來進行散熱之外,主要熱管Z10還會將一部分的熱通過導熱墊24B,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值得一提的是,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及主要熱管Z10的上接觸表面Z102及下接觸表面Z103都可為平面(當然,主要熱管Z10的側接觸表面Z101也可設計成一平面),以增加熱傳導效率,並且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與導熱墊24A的接觸面積會小於主要熱管Z10 的側接觸表面Z101及上接觸表面Z102兩者與導熱墊24A的接觸面積。
以另外再一舉例來作說明,請參閱圖5所示,接觸部可省略上述導熱墊的設計而直接為循環式管路24的一側接觸表面2400,並且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一主要熱管Z10的一側接觸表面Z101,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換言之,當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吸收一發熱源S所產生的熱時,主要熱管Z10除了會將大部分的熱傳輸至多個主要散熱鰭片Z11並配合主要散熱風扇Z12來進行散熱之外,主要熱管Z10還會將一部分的熱通過循環式管路24的側接觸表面2400,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來進行水冷散熱。
值得注意的是,請參閱圖6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預定容置槽Z1000亦可從圖1的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替換成一可拆卸式電池容置槽。換言之,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預定容置槽Z1000可為一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如圖1所示)及一可拆卸式電池容置槽(如圖6所示)兩者其中之一。但是,本創作的預定容置槽Z1000的設計與應用仍然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7所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由圖7與圖2的比較可知,本創作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更進一步包括一外接式散熱結構3,並且外接式散熱結構3設置在可拆卸式殼體10的外部。舉例來說,外接式散熱結構3可設置在一用於承載可攜式電子裝置Z的散熱墊P上。更進一步 來說,外接式散熱結構3包括一外接式散熱風扇31、多個鄰近外接式散熱風扇31的外接式散熱鰭片32、一連通於循環式管路24且貫穿多個外接式散熱鰭片32的外接式管路33。值得注意的是,外接式管路33的其中一末端與循環式管路24兩者通過一第一快拆接頭J1來進行連接配合,外接式管路33的另外一末端與循環式管路24兩者通過一第二快拆接頭J2來進行連接配合,並且在循環式管路24上可額外設計一切換開關243,以讓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可選擇性只單純使用內置式散熱結構2來進行散熱,還是搭配內置式散熱結構2及外接式散熱結構3來同時進行散熱。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圖8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其包括一外殼結構1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2。由圖8與圖2的比較可知,本創作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三實施例中,內置式散熱結構2包括一通過一導電線L1以電性連接於電連接器11的內置式散熱風扇21、多個鄰近內置式散熱風扇21的內置式散熱鰭片22、及一貫穿多個內置式散熱鰭片22的輔助熱管26。
更進一步來說,輔助熱管26具有一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接觸部,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能通過接觸部,以傳遞至輔助熱管26。舉例來說,接觸部可為一設置在輔助熱管26的一側接觸表面2600上的導熱墊24A,並且導熱墊24A與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的配合方式可以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圖3或圖4所舉的例子一樣。因此,當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吸收一發熱源S所產生的熱時,主要熱管Z10除了會將大部分的熱傳輸至多個主要散熱鰭片Z11並配合主要散熱風扇Z12來進行散熱之外,主要熱管Z10還會將一部分的熱通過導熱墊24A,以傳遞至輔助熱管26來進行水冷散熱。
值得一提的是,輔助熱管26的側接觸表面2600亦可省略使用導熱墊24A而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一主要熱管Z10的一側接觸表面Z101,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主要熱管Z10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會直接通過輔助熱管26的側接觸表面2600,以傳遞至輔助熱管26來進行水冷散熱。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Z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Z2,其可通過“循環式管路24具有一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接觸部,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能通過接觸部,以傳遞至循環式管路24”或“輔助熱管26具有一從可拆卸式殼體10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的接觸部,使得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Z1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能通過接觸部,以傳遞至輔助熱管26”的設計,以提升整體的散熱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Z1‧‧‧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
Z10‧‧‧主要熱管
Z101‧‧‧側接觸表面
Z11‧‧‧主要散熱鰭片
Z12‧‧‧主要散熱風扇
Z2‧‧‧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Z3‧‧‧電源接頭
1‧‧‧外殼結構
10‧‧‧可拆卸式殼體
11‧‧‧電連接器
2‧‧‧內置式散熱結構
21‧‧‧內置式散熱風扇
22‧‧‧內置式散熱鰭片
23‧‧‧泵浦
24‧‧‧循環式管路
2400‧‧‧側接觸表面
241‧‧‧第一管路部
242‧‧‧第二管路部
24A‧‧‧導熱墊
25‧‧‧貯水槽
S‧‧‧發熱源
L1、L2‧‧‧導電線

Claims (19)

  1. 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接觸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預定容置槽內的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以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泵浦、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循環式管路;其中,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且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側接觸表面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側接觸表面,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 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及一上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連通於所述循環式管路的貯水槽,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連通於所述泵浦與所述貯水槽之間的第一管路部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與所述貯水槽之間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第二管路部,且工作液體容置於所述貯水槽及所述循環式管路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更進一步包括:一外接式散熱結構,所述外接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外部,其中所述外接式散熱結構包括一外接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外接式散熱風扇的外接式散熱鰭片、及一連通於所述循環式管路且貫穿多個所述外接式散熱鰭片的外接式管路,其中所述外接式管路的其中一末端與所述循環式管路兩者通過一第一快拆接頭來進行連接配合,所述外接式管路的另外一末端與所述循環式管路兩者通過一第二快拆接頭來進行連接配合,並且所述循環式管路上具有一切換開關。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所述預定容置槽為一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及一可 拆卸式電池容置槽兩者其中之一。
  8. 一種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接觸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預定容置槽內的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以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及一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輔助熱管;其中,所述輔助熱管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所述輔助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且所述輔助熱管的所述側接觸表面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輔助熱管的所述側接觸表面,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輔助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輔助熱管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 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輔助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輔助熱管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及一上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輔助熱管。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所述預定容置槽為一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及一可拆卸式電池容置槽兩者其中之一。
  13.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一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及一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包括:一外殼結構,所述外殼結構包括一可拆卸地容置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預定容置槽內的可拆卸式殼體及一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電源接頭的電連接器;以及一內置式散熱結構,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內部,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內置式散熱風扇、多個鄰近所述內置式散熱風扇的內置式散熱鰭片、一電性連接於所述電連接器的泵浦、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循環式管路;其中,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接觸部,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所產生的一部分的熱通過所述接觸部,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接觸部為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且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側接觸表面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側接觸表面,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接觸部為一設置在所述循環式管路的一側接觸表面上的導熱墊,且所述循環式管路的所述導熱墊從所述可拆卸式殼體裸露而出且直接接觸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一主要熱管的一側接觸表面及一上接觸表面,使得所述固定式主要散熱模組的所述主要熱管所產生的所述部分的熱通過所述導熱墊,以傳遞至所述循環式管路。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內置式散熱結構包括一連通於所述循環式管路的貯水槽,所述循環式管路具有一連通於所述泵浦與所述貯水槽之間的第一管路部及一連通於所述泵浦與所述貯水槽之間且貫穿多個所述內置式散熱鰭片的第二管路部,且工作液體容置於所述貯水槽及所述循環式管路內。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進一步包括:一外接式散熱結構,所述外接式散熱結構設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殼體的外部,其中所述外接式散熱結構包括一外接式散熱風扇、多個 鄰近所述外接式散熱風扇的外接式散熱鰭片、及一連通於所述循環式管路且貫穿多個所述外接式散熱鰭片的外接式管路,其中所述外接式管路的其中一末端與所述循環式管路兩者通過一第一快拆接頭來進行連接配合,所述外接式管路的另外一末端與所述循環式管路兩者通過一第二快拆接頭來進行連接配合,並且所述循環式管路上具有一切換開關。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所述預定容置槽為一可拆卸式光碟機容置槽及一可拆卸式電池容置槽兩者其中之一。
TW104203766U 2015-03-13 2015-03-1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TWM504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3766U TWM504440U (zh) 2015-03-13 2015-03-1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3766U TWM504440U (zh) 2015-03-13 2015-03-1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440U true TWM504440U (zh) 2015-07-01

Family

ID=5415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3766U TWM504440U (zh) 2015-03-13 2015-03-1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44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4871B (zh) * 2015-12-15 2016-10-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
TWI821022B (zh) * 2022-06-10 2023-11-0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4871B (zh) * 2015-12-15 2016-10-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
TWI821022B (zh) * 2022-06-10 2023-11-0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52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achable auxiliary heat-dissipating module thereof
US9924588B2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a phase-change material in a non-metal container
US20140069614A1 (en) Heat dissipaion device and thermal module using same
JP6527879B2 (ja) モバイル端末
US9318410B2 (en) Cooling assembly using heatspreader
JP2014055761A (ja) 熱放散デバイス
TW200946010A (e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6192543A1 (zh) 一种cpu散热结构和终端
TWM493087U (zh) 封閉循環式散熱模組
TWM512123U (zh) 液冷裝置及系統
JP2011091384A (ja) ヒートパイプ放熱装置
CN204425880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辅助散热模块
TWM504440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WO2016095507A1 (zh) 一种散热装置、电路板及终端
CN10522841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WO2013027737A1 (ja) 電子基板および電子装置
CN108633213B (zh) 电子装置
TWM522552U (zh) 手持通訊裝置及其薄型化散熱器
TWI492341B (zh) 相變化散熱裝置
TWM524499U (zh) 散熱模組
CN208227420U (zh) 一种易散热电路板
TWI414225B (zh) 電子裝置
TWI598726B (zh) 可攜式電子產品以及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散熱式外殼結構
CN110944488B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382954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