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022B -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022B
TWI821022B TW111143874A TW111143874A TWI821022B TW I821022 B TWI821022 B TW I821022B TW 111143874 A TW111143874 A TW 111143874A TW 111143874 A TW111143874 A TW 111143874A TW I821022 B TWI821022 B TW I8210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aterproof
cable
cov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3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9167A (zh
Inventor
李坤政
Original Assignee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0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9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916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防水型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系統電子元件區、一防水牆及一風扇裝置。系統電子元件區設有一外露於殼體的第一連接裝置。防水牆位於殼體與系統電子元件區之間,防水牆形成一風扇容置區、一線路穿越區、及一外露於殼體的開孔。開孔的位置對應於第一連接裝置。風扇裝置具有一風扇蓋板、一風扇本體、一線纜、及一第二連接裝置。風扇蓋板固定於防水牆且覆蓋風扇容置區。線纜連接風扇本體及第二連接裝置並且經過線路穿越區,第二連接裝置耦接於第一連接裝置。

Description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的電子裝置,以及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風扇裝置。
按,工業用電腦(industrial computer),或稱軍規筆電,常在戶外使用。使用環境通常較差,所以工業用電腦需要具有防高溫、耐低溫、散熱好、防塵、防水等特性。工業用電腦需要好的散熱效果,最佳的方式仍是如同傳統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一樣,在中央處理器、硬碟或記憶體等會發出大量熱量的部件處設有散熱風扇及散熱孔。但若按此方式作,則可能無法達到防塵、防水的目的。另一面,防塵防水的結構通常不便於散熱風扇的拆卸與維修。
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提升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的防水防塵效果以及維修便利性,來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項技術領域所欲解決的一項課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以解決上述的缺失。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殼體、一系統電子元件區、一防水牆及一風扇裝置。系統電子元件區設有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第一連接裝置。防水牆位於所述殼體與所述系統電子元件區之間,所述防水牆形成一風扇容置區、一線路穿越區、及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開孔,所述線路穿越區位於所述風扇容置區與所述開孔之間,所述開孔的位置對應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風扇裝置具有一風扇蓋板、一風扇本體、一線纜、及一第二連接裝置,所述風扇蓋板固定於所述防水牆且覆蓋所述風扇容置區並延伸至所述開孔,所述風扇本體位於所述風扇容置區,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並且經過所述線路穿越區,所述第二連接裝置耦接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風扇裝置。所述風扇裝置包括一風扇蓋板、一風扇本體、一線纜及一風扇端連接裝置。所述風扇本體固定於所述風扇蓋板的一端。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位於所述風扇蓋板的另一端。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防水型電子裝置,風扇裝置提供了可插拔的風扇端連接裝置,或稱第二連接裝置。第二連接裝置可插拔地連接於系統端的第一連接裝置,藉此風扇裝置可替換地設置於防水型電子裝置。
此外,防水型電子裝置能通過“一防水牆,位於所述殼體與所述系統電子元件區之間,所述防水牆形成一風扇容置區、一線路穿越區、及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開孔”以及“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並且經過所述線路穿越區,所述第二連接裝置耦接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的技術方案,以提升防水性能。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實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100,舉例而言,該電子裝置可應用於防水型筆記型電腦,特別是一種工業用的筆記型電腦。如圖1所示,防水型電子裝置100具有一裝置本體101及一顯示螢幕102。其中為方便介紹,圖1未顯示鍵盤及外殼。顯示螢幕102可翻轉地連接於裝置本體101的一側。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例如也可以應用於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不一定配置螢幕。
本實施例揭露一設置於防水型電子裝置100的電子組件,其具有良好防水性能,可抵擋液體或灰塵進入裝置本體101。此外,更關鍵的,電子組件是可替換的。具體的說,電子組件以筆記型電腦背面的風扇裝置為例。
請參閱圖2至圖4,防水型電子裝置100包括一殼體20、一系統電子元件區20S、一防水牆20W、及一風扇裝置30。殼體20呈中空狀,殼體20的材料可以是金屬製成。殼體20的上表面可供固定鍵盤(圖略)、觸控板(圖略)。如圖2所示,殼體20的下表面可以配置有至少一容置區(201、202),例如容置電池。系統電子元件區20S位於殼體20內,以收容電子元件(圖略),例如主電路板。防水牆20W由殼體20的背面向內凹陷,一體成型地於殼體20,其因應風扇裝置30的外形。本實施例的防水牆20W未佔用筆記型電腦的裝置本體101的側邊空間,藉此側邊空間可完全提供給其他輸入輸出連接埠彈性地佈置。
系統電子元件區20S設有一外露於殼體20的第一連接裝置21,第一連接裝置21或稱系統端連接裝置。第一連接裝置21一面向內連接於主電路板(圖略),另一面向外電連接於風扇裝置30。
防水牆20W位於殼體20與系統電子元件區20S之間,其主要是由殼體20一體成型地向內凹陷。防水牆20W形成一風扇容置區23、一線路穿越區24、及一外露於殼體20的開孔250。線路穿越區24位於風扇容置區23與開孔250之間,開孔250的位置對應於第一連接裝置21。風扇容置區23用以容納風扇裝置30。
請參閱圖4至圖6,風扇裝置30具有一風扇蓋板31、一風扇本體33、一線纜34、及一第二連接裝置35。風扇蓋板31固定於防水牆20W且覆蓋風扇容置區23並延伸至開孔250。具體的說,風扇蓋板31以固定元件S1、S2鎖固於防水牆20W(如圖2所示),其中固定元件例如為螺絲。本實施例中,氣流由風扇蓋板31進入風扇本體33。風扇本體33固定於風扇蓋板31的一端。線纜34連接風扇本體33與第二連接裝置35並且經過線路穿越區24。第二連接裝置35,或稱為風扇端連接裝置。第二連接裝置35位於風扇蓋板31的另一端。具體的說,第二連接裝置35位於風扇蓋板31的底面且位於風扇本體33的一側。風扇裝置30的第二連接裝置35較佳地能密封地耦接於第一連接裝置21。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防水牆20W還形成一連接器容置區25,連接器容置區25略呈凹陷狀的立方體,其外形與位置對應於風扇裝置30的第二連接裝置35。開孔250形成於連接器容置區25的底部,以供外露第一連接裝置21。線路穿越區24略隆起於風扇容置區23與連接器容置區25之間,線路穿越區24形成一凹陷狀的表面243,表面243低於防水牆20W的外表面,可以容納風扇裝置30的線纜34。表面243可以是弧面或多邊形面。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線纜34位於線路穿越區24的表面243與風扇裝置30之間,線纜34並沒有貫穿防水牆20W。
殼體20具有一側壁27,側壁27形成一風扇通風孔270。風扇裝置30的出風方向F朝向風扇通風孔270。防水型電子裝置100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50,散熱鰭片組50設置於風扇本體33與風扇通風孔270之間,散熱鰭片組50位於防水牆20W的下方。
補充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防水型電子裝置100的熱導管70設置於殼體20的正面,與風扇裝置30相對。熱導管70的一端接觸於發熱元件(圖略),通常是中央處理器。熱導管70的另一端,也就是散熱端延伸接觸於散熱鰭片組50,將餘熱向外逸散。熱導管70與風扇裝置30相隔開,增加防水性,且不影響風扇裝置30的拆卸與組裝。
請參閱圖4及圖5,風扇蓋板31包括一主蓋板311、及一嵌合板312。本實施例的嵌合板312略低於主蓋板311且平行於主蓋板311。主蓋板311形成入風口310,入風口310對應於風扇本體33的位置。嵌合板312由主蓋板311的一側底部向外延伸。主蓋板311的外表面切齊於防水牆20W的外表面,嵌合板312低於主蓋板311,嵌合板312卡合於防水牆20W與散熱鰭片組50之間(參閱圖7及圖8)。嵌合板312可藉由螺絲S2鎖固於殼體20。
請參閱圖5,本實施例的風扇蓋板31還包括一連接護殼315,連接護殼315設置於風扇蓋板31的下方,且位於風扇本體33的一側。連接護殼315略呈開放的方形圍牆狀而形成一遠離風扇蓋板31的開口狀(參圖5)。第二連接裝置35收容於連接護殼315內。連接護殼315朝向第一連接裝置21。風扇蓋板31的連接護殼315的外形相對應於防水牆20W的連接器容置區25。
連接護殼315的側邊具有一墊圈孔3150、及一線纜防水圈3152。線纜防水圈3152設置於墊圈孔3150,風扇裝置30的線纜34穿過線纜防水圈3152的線纜孔3153。線纜防水圈3152的功用在於,即使液體或灰塵意外進入風扇蓋板31內,線纜防水圈3152能擋止液體或灰塵在連接護殼315以外,也就是風扇裝置30的第二連接裝置35以外。
請參閱圖4、圖7及圖8,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裝置21具有多個彈性端子211。彈性端子211例如可以是彈簧針 (Pogo Pin),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種端子。多個彈性端子211朝向第二連接裝置35。相對應的,第二連接裝置35包括一電路板351,電路板351透過螺絲(圖略)鎖固於連接護殼315內。電路板351的外表面具有多個導接墊352。多個彈性端子211相對應地抵接於多個導接墊352。
請參閱圖5及圖6,第二連接裝置35還包括一線纜連接器353。線纜連接器353設置於電路板351的另一表面,也就是與導接墊352相對的一側。線纜連接器353與導接墊352相對地位於電路板351的兩側。線纜34連接於線纜連接器353,並向外連接到風扇裝置30。電氣連接的順序依序為,導接墊352透過電路板351連接於線纜連接器353,線纜連接器353透過線纜34連接於風扇裝置30的風扇本體33。其中線纜34穿過線纜防水圈3152,由連接護殼315側邊的墊圈孔3150穿出。
請參閱圖7及圖8,補充說明,風扇裝置30還可以包括一第一防水圈R1,第一防水圈R1設於風扇本體33的外圍。具體的說,第一防水圈R1可以是繞過連接護殼315的外圍、沿著主蓋板311的內表面周圍、經過主蓋板311與嵌合板312的彎折處。第一防水圈R1可以是條狀且呈封閉狀,可以作為第一道防水線,加強本實施例的防水性能。
此外,風扇裝置30還可以包括一第二防水圈R2。第二防水圈R2設置於第一連接裝置21與第二連接裝置35之間。具體的說,第二防水圈R2設置於連接器容置區25的底面,位於開孔250的周圍,連接護殼315的端緣抵接於第二防水圈R2。第二防水圈R2可以是扁平狀且呈方框狀。藉此,第二連接裝置35能密封地耦接於第一連接裝置21。
由圖7及圖8可看出,第二連接裝置35與第一連接裝置21之間形成三道防護線,第一防水圈R1、第二防水圈R2及線纜防水圈3152。特別是第二防水圈R2位於連接護殼315的端緣與連接器容置區25的底面之間,能提供良好的防水功能。藉此,本發明的第二連接裝置35與第一連接裝置21之間不僅有良好的防水功能,本實施例透過第二連接裝置35可插拔地連接於第一連接裝置21,藉此提供一種可替換式的風扇裝置30。假設風扇裝置30故障時,使用者透過拆卸風扇蓋板31的螺絲(S1、S2,如圖2所示),風扇裝置30即可輕易地由防水牆20W拆離電子裝置100。本實施例的風扇裝置30具有便利的可維修性。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防水型電子裝置,由上述安排,本發明的風扇裝置30提供了可插拔的風扇端連接裝置,或稱第二連接裝置35,第二連接裝置35可插拔地連接於第一連接裝置21,藉此風扇裝置30可替換地設置於防水型電子裝置100。
此外,防水型電子裝置能通過“一防水牆,位於所述殼體與所述系統電子元件區之間,所述防水牆形成一風扇容置區、一線路穿越區、及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開孔”以及“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並且經過所述線路穿越區,所述第二連接裝置能密封地耦接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的技術方案,以提升防水性能。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防水型電子裝置 101:裝置本體 102:顯示螢幕 20:殼體 20S:系統電子元件區 201、202:容置區 21:第一連接裝置 211:彈性端子 20W:防水牆 23:風扇容置區 24:線路穿越區 243:表面 25:連接器容置區 250:開孔 27:側壁 270:風扇通風孔 30:風扇裝置 31:風扇蓋板 310:入風口 311:主蓋板 312:嵌合板 315:連接護殼 3150:墊圈孔 3152:線纜防水圈 3153:線纜孔 33:風扇本體 34:線纜 35:第二連接裝置 351:電路板 352:導接墊 353:線纜連接器 50:散熱鰭片組 70:熱導管 F:出風方向 R1:第一防水圈 R2:第二防水圈 S1、S2:固定元件
圖1為本發明的防水型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防水型電子裝置的仰視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局部的防水型電子裝置與風扇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局部的防水型電子裝置與風扇裝置的另一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的風扇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發明的風扇裝置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圖7為本發明局部的防水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局部的防水型電子裝置的剖視圖。
20:殼體
20W:防水牆
21:第一連接裝置
211:彈性端子
23:風扇容置區
24:線路穿越區
243:表面
25:連接器容置區
250:開孔
27:側壁
270:風扇通風孔
30:風扇裝置
31:風扇蓋板
311:主蓋板
312:嵌合板
315:連接護殼
33:風扇本體
34:線纜
35:第二連接裝置
351:電路板
352:導接墊
50:散熱鰭片組
F:出風方向
S1、S2:固定元件

Claims (18)

  1. 一種防水型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系統電子元件區,設有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第一連接裝置;一防水牆,位於所述殼體與所述系統電子元件區之間,所述防水牆形成一風扇容置區、一線路穿越區、及一外露於所述殼體的開孔,所述線路穿越區位於所述風扇容置區與所述開孔之間,所述開孔的位置對應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以及一風扇裝置,具有一風扇蓋板、一風扇本體、一線纜、及一第二連接裝置,所述風扇蓋板固定於所述防水牆且覆蓋所述風扇容置區並延伸至所述開孔,所述風扇本體位於所述風扇容置區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並且經過所述線路穿越區,所述第二連接裝置耦接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風扇本體固定於所述風扇蓋板。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防水牆還形成一連接器容置區,所述開孔形成於所述連接器容置區的底部,所述線路穿越區突出於所述風扇容置區與所述連接器容置區之間,所述線路穿越區形成一凹陷狀的表面,所述表面低於所述防水牆的外表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具有一側壁,所述側壁形成一風扇通風孔,所述風扇裝置的出風方向朝向所述風扇通風孔。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所述散熱鰭片組設置於所述風扇本體與所述風扇通風孔之間,所述散熱鰭片組位於所述防水牆的下方。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蓋板包括一主蓋板、及一嵌合板,所述主蓋板形成一入風口,所述入風口對應於所述風扇本體的位置,所述嵌合板由所述主蓋板的一側底部向外延伸,所述主蓋板的外表面切齊於所述防水牆的外表面,所述嵌合板低於所述主蓋板,所述嵌合板卡合於所述防水牆與所述散熱鰭片組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蓋板還包括一連接護殼,所述連接護殼設置於所述風扇蓋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連接裝置收容於所述連接護殼內,所述連接護殼朝向所述第一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護殼具有一墊圈孔、及一線纜防水圈,所述線纜防水圈設置於所述墊圈孔,所述線纜穿過所述線纜防水圈。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具有多個彈性端子,所述多個彈性端子朝向所述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包括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的一表面具有多個導接墊,所述多個彈性端子相對應地抵接於所述多個導接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連接裝置還包括一線纜連接器,所述線纜連接器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另一表面,所述線纜連接於所述線纜連接器。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裝置還包 括一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設於所述風扇本體的外圍。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防水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裝置還包括一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裝置與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之間。
  12. 一種風扇裝置,包括:一風扇蓋板,所述風扇蓋板包括一主蓋板,所述主蓋板形成一入風口;一風扇本體,所述風扇本體固定於所述風扇蓋板的一端,其中所述風扇蓋板的所述入風口對應於所述風扇本體的位置;一風扇端連接裝置,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位於所述風扇蓋板的另一端;及一線纜,所述線纜連接所述風扇本體及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裝置還包括一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設於所述風扇本體的外圍。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蓋板還包括一嵌合板,所述嵌合板由所述主蓋板的一側底部向外延伸,所述嵌合板低於所述主蓋板。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蓋板還包括一連接護殼,所述連接護殼設置於所述風扇蓋板的下方,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收容於所述連接護殼內,所述連接護殼的開口背向所述風扇蓋板,所述連接護殼具有一墊圈孔、及一線纜防水圈,所述線纜防水圈設置於所述墊圈孔,所述線纜穿 過所述線纜防水圈。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包括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的一表面具有多個導接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端連接裝置還包括一線纜連接器,所述線纜連接器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另一表面,所述線纜連接於所述線纜連接器。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風扇裝置,其中所述風扇裝置還包括一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設於所述連接護殼的端緣。
TW111143874A 2022-06-10 2022-11-17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TWI821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50914P 2022-06-10 2022-06-10
US63/350,914 2022-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1022B true TWI821022B (zh) 2023-11-01
TW202349167A TW202349167A (zh) 2023-12-16

Family

ID=8904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3874A TWI821022B (zh) 2022-06-10 2022-11-17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2173A (zh)
TW (1) TWI8210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3470U (en) * 1999-11-11 2001-09-01 Alpha Top Corp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WO2004100262A1 (ja) * 2003-05-07 2004-11-18 Fujitsu Limited 冷却部品、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TWM504440U (zh) * 2015-03-13 2015-07-01 Cooler Master Co Ltd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TWI614592B (zh) * 2010-10-22 2018-02-11 艾士博科技公司 電腦
CN104808743B (zh) * 2014-01-24 2019-01-1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防水型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3470U (en) * 1999-11-11 2001-09-01 Alpha Top Corp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WO2004100262A1 (ja) * 2003-05-07 2004-11-18 Fujitsu Limited 冷却部品、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TWI614592B (zh) * 2010-10-22 2018-02-11 艾士博科技公司 電腦
CN104808743B (zh) * 2014-01-24 2019-01-1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防水型笔记本电脑
TWM504440U (zh) * 2015-03-13 2015-07-01 Cooler Master Co Ltd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輔助散熱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9167A (zh) 2023-12-16
CN117222173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34795B1 (en)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5959836A (en) Ai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US20120305745A1 (en) Fa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229259A (ja) 壁付型usb充電ハブソケット
JP2011081437A (ja) 電子機器
TW200304058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heat conducting sheet that promote heat radiation from a memory module
TWI520677B (zh) 電子裝置及電磁干擾屏蔽結構
TWI821022B (zh)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TWM523876U (zh) 顯示裝置
US201300104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unit
TWM459676U (zh) 伺服器裝置
CN101299161A (zh) 一种低功耗无噪声嵌入式计算机
EP4299914A2 (en)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n device thereof
US20230136407A1 (en) Liquid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02931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C inlet with heat insulation function
TWI687796B (zh) 具有主體殼模組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及其相關擴充殼模組
TWM576671U (zh) 具有主體殼模組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及其相關擴充殼模組
CN210033905U (zh)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TWI548977B (zh) 電子裝置與其擴充裝置
CN209486599U (zh) 一种工业用无风扇机箱
CN101087497B (zh) 电子装置
CN208126279U (zh) 无风扇散热计算机
CN115986452B (zh) 输入输出接口支架及电子设备
KR20120027689A (ko) 외장형 그래픽 카드 홀더
CN212588695U (zh) 无风扇的工控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