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3905U -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 Google Patents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3905U
CN210033905U CN201920706495.8U CN201920706495U CN210033905U CN 210033905 U CN210033905 U CN 210033905U CN 201920706495 U CN201920706495 U CN 201920706495U CN 210033905 U CN210033905 U CN 210033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side surfaces
conne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64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实满
刘典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hao Electronic Hardware Plast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hao Electronic Hardware Plast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hao Electronic Hardware Plast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hao Electronic Hardware Plast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64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3905U/zh
Priority to TW108206429U priority patent/TWM583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3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3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装置包含一框体、一扇叶、一电连接组件、一第一组合体及一第一结合件。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框体,且框体将扇叶围绕于内。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电路板叠设于框体远离扇叶的一侧。电连接端口设置于电路板。第一组合体叠设于电路板,并露出电连接端口。第一结合件结合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以令电路板夹设于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风扇组。

Description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风扇装置及风扇组,特别是一种电连接端口外露的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背景技术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产品已与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各种电子产品也一直推陈出新。就个人电脑的发展与应用而言,是先发展出台式电脑(desktop personal computer,desktop PC)。然而台式电脑具有较大的体积,且具有携带不便等缺点,因此之后便发展出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notebook PC)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可携式电子装置。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轻薄化趋势与效能的提升,可携式电子装置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通过散热装置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排出至外界,以确保可携式电子装置正常运作。风扇是最常被使用的散热装置之一,通过将发热元件附近的热空气吹散或抽离,使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可由附近的空气带走而达到散热效果。
然而,风扇中用来连接电路板或用来串联风扇的电连接端口的组装手段往往过于复杂,使得风扇的组装效率难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及风扇组,借以提升风扇的组装效率及便于各风扇间的串联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风扇装置包含一框体、一扇叶、一电连接组件、一第一组合体及一第一结合件。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框体,且框体将扇叶围绕于内。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电路板叠设于框体远离扇叶的一侧。电连接端口设置于电路板。第一组合体叠设于电路板,并露出电连接端口。第一结合件结合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以令电路板夹设于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风扇组包含两个风扇装置及一分接线。每一风扇装置包含一框体、一扇叶、一电连接组件、一第一组合体及一第一结合件。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框体,且框体将扇叶围绕于内。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电路板叠设于框体远离扇叶的一侧。电连接端口设置于电路板。第一组合体叠设于电路板,并露出电连接端口。第一结合件结合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以令电路板夹设于第一组合体与框体之间。分接线包含一共用接头及两个子接头。共用接头与两个子接头电性连接。两个子接头分别可分离地插接于两个电连接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风扇组包含两个风扇装置及一分接线。每一风扇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扇叶及一电连接组件。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且壳体将扇叶围绕于内。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电路板装设于壳体。电连接端口设置于电路板,并自壳体的镂空处显露于外。分接线包含一共用接头及两个子接头,共用接头与两个子接头电性连接,两个子接头分别可分离地插接于两个电连接端口。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及风扇组,通过第一组合体与第一结合件即可将电连接组件的电路板固定于框体,进而提升电连接组件与框体的组装效率。
此外,因为第一组合体仅抵压于电路板处,而未遮盖住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端口,即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端口是裸露在风扇装置的外部,因此可便于串联多台风扇装置。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风扇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风扇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风扇组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风扇组1
风扇装置10
分接线30
共用接头32
子接头34、36
框体100
第一侧面101
第二侧面102
组装凹槽110
槽底面111
槽侧面112、113
组装凸柱120
螺孔121
扇叶200
电连接组件300
电路板310、310’
穿孔311
电连接端口320
转速调整开关330
第一组合体400
透孔410
第一结合件500
第二组合体600
第二结合件700
轴线A
插接方向F1
法线方向N1、N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风扇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10包含一框体100、一扇叶200、一电连接组件300、一第一组合体400及一第一结合件500。
扇叶200可转动地设置于框体100,且框体100将扇叶200围绕于内。详细来说,框体100的截面的外轮廓为方形,且框体100于远离扇叶200的一侧,框体100的外侧具有相背对的两个第一侧面101及相背对的两个第二侧面102。两个第一侧面101正交于两个第二侧面102,且两个第一侧面101及其延伸面与两个第二侧面102及其延伸面共同围绕出一方形轮廓。
此外,如图3所示,框体100的外侧具有一组装凹槽110及一组装凸柱120。组装凹槽110位于框体100其中的一个角隅部,即组装凹槽110位于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的其中一交接处。更进一步来说,组装凹槽110具有一槽底面111及两个槽侧面112、113。槽底面111与两个第一侧面101及两个第二侧面102夹一钝角θ。
组装凸柱120凸出于组装凹槽110的槽底面111,并例如具有一螺孔121。
电连接组件300包含一电路板310、一电连接端口320及一转速调整开关330。电路板310位于组装凹槽110。电路板310叠设于组装凹槽110的槽底面111,并介于两个槽侧面112、113之间,且电路板310与两个槽侧面112、113皆相分离。电路板310具有一穿孔311,且组装凸柱120穿过穿孔311而至少部分位于穿孔311内,以对电路板310进行限位。电连接端口320与转速调整开关330皆设置于电路板310背向扇叶200的表面。电连接端口320用以供传输线(图中未示出)插接。转速调整开关330用以调整扇叶200的转速。举例来说,风扇装置10的扇叶200可以被设定成有高、中、低转速三种模式,转速调整开关330每调整一次,则切换一种模式,如从高转速调整成中转速。
第一组合体400具有弹性,例如为橡胶,并具有一透孔410。第一组合体400叠设于电路板310,以将电路板310夹在框体100与第一组合体400之间,且电连接端口320显露于外。更进一步来说,电连接端口320介于第一组合体400与槽侧面112之间。此外,组装凸柱120的至少部分伸入透孔410,以对第一组合体400进行限位。
第一结合件500例如为螺丝,穿过第一组合体400的透孔410并锁合于框体100的组合凸柱120,以令电路板310夹设并固定于第一组合体400与框体100之间。如此一来,电连接端口320的插接方向F1皆不平行于两个第一侧面101的法线方向N1与两个第二侧面102的法线方向N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端口320的插接方向F1更额外平行于组装凸柱120的中心轴线A,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风扇装置10更包含多个第二组合体600及多个第二结合件700。这些第二组合体600具有弹性,例如为橡胶,并例如分别通过这些第二结合件700装设于框体100剩下的各角隅部。
上述的组装凸柱120以螺孔121为例,且第一结合件500对应为螺丝的设计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组装凸柱也可以改成具有卡扣孔,且第一结合件也可改成卡扣钉。
上述电路板310与两个槽侧面112、113皆相分离,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风扇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10’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组装凹槽110之两个槽侧面112、113,以令电路板310’除了受到组装凸柱120的限位外,还受到两个槽侧面112、113的限位。
上述风扇装置10因通过第一组合体400与第一结合件500即可将电连接组件300的电路板310固定于框体100,进而提升电连接组件300与框体100的组装效率。此外,因为第一组合体400仅抵压于电路板310处,而未遮盖住电连接组件300的电连接端口320,即电连接组件300的电连接端口320是裸露在风扇装置10的外部,因此可便于串联多台风扇装置10。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风扇组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1包含两个风扇装置10及一分接线30。每一风扇装置10的结构相似于图1实施例的风扇装置10,皆包含框体100、扇叶200、电连接组件300及第一组合体400,故不再赘述。分接线30包含一共用接头32及两个子接头34、36。共用接头32与两个子接头34、36电性连接,且两个子接头34、36分别可分离地插接于两个电连接端口320,以串联两个风扇装置10。
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框体100与第一组合体400为相异的零组件的设计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若仅为了满足便于串联多台风扇装置10的目的,则框体与第一组合体也可为一体成型的壳体,只要电连接端口自壳体的镂空处显露于外即可达成便于串联多台风扇装置的效果。
此外,上述实施例的风扇组的风扇装置10的数量以两个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装置的数量也可为三个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及风扇组,通过第一组合体与第一结合件即可将电连接组件的电路板固定于框体,进而提升电连接组件与框体的组装效率。
此外,因为第一组合体仅抵压于电路板处,而未遮盖住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端口,即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端口是裸露在风扇装置的外部,因此可便于串联多台风扇装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装置包含:
一框体;
一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框体,且该框体将该扇叶围绕于内;
一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该电路板叠设于该框体远离该扇叶的一侧,该电连接端口设置于该电路板;
一第一组合体,叠设于该电路板,并露出该电连接端口;以及
一第一结合件,结合该第一组合体、该电路板与该框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于远离该扇叶的一侧具有一组装凹槽及一组装凸柱,该组装凸柱位于该组装凹槽内,该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电路板位于该组装凹槽,该第一组合体具有一透孔,且该组装凸柱穿设于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与该第一组合体的部分该透孔,该第一结合件穿锁该组装凸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凹槽位于该框体的其中一角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第二组合体及多个第二结合件,该些第二组合体分别通过该些第二结合件装设于该框体剩下的各角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端口的插接方向平行于该组装凸柱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凹槽具有一槽底面及两个槽侧面,该两个槽侧面位于该槽底面的相对两侧,该组装凸柱凸出于该槽底面,该电路板介于该两个槽侧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该两个槽侧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端口介于该第一组合体与其中一槽侧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具有相背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及相背对的两个第二侧面,该两个第一侧面正交于该两个第二侧面,该槽底面与该两个第一侧面及该两个第二侧面夹一钝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具有相背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及相背对的两个第二侧面,该两个第一侧面正交于该两个第二侧面,该电连接端口的插接方向皆不平行于该两个第一侧面的法线方向与该两个第二侧面的法线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合体具有弹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夹设于该第一组合体与该框体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组件更包含一转速调整开关,该转速调整开关设置于该电路板,且该转速调整开关与该电连接端口分别位于该第一组合体的相对两侧。
14.一种风扇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组包含:
两个风扇装置,每一该风扇装置包含:
一壳体;
一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且该壳体将该扇叶围绕于内;以及
一电连接组件,包含一电路板及一电连接端口,该电路板装设于该壳体,该电连接端口设置于该电路板,并自该壳体的镂空处显露于外;以及
一分接线,包含一共用接头及两个子接头,该共用接头与该两个子接头电性连接,该两个子接头分别可分离地插接于两个该电连接端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壳体包含一框体及一第一组合体,该电路板叠设于该框体远离该扇叶的一侧,该第一组合体叠设于该电路板,并露出该电连接端口。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风扇装置更包含一第一结合件,该第一结合件结合该第一组合体、该电路板与该框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夹设于该第一组合体与该框体之间。
CN201920706495.8U 2019-05-16 2019-05-16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Active CN210033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6495.8U CN210033905U (zh) 2019-05-16 2019-05-16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TW108206429U TWM583892U (zh) 2019-05-16 2019-05-22 風扇裝置及風扇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6495.8U CN210033905U (zh) 2019-05-16 2019-05-16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3905U true CN210033905U (zh) 2020-02-07

Family

ID=6862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6495.8U Active CN210033905U (zh) 2019-05-16 2019-05-16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3905U (zh)
TW (1) TWM58389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892U (zh) 2019-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9030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ir guiding element
TWI373706B (en) Power supply and module power connection interface thereof
US8559189B2 (en) Riser card for power supply
TWI590067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6967837B2 (en) Computer apparatus assembled wirelessly
US20060002065A1 (e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n easily disassembled main board
EP1621967A1 (e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n easily disassembled main board
CN210033905U (zh) 风扇装置及风扇组
US20090271551A1 (en) Expansion structure for microcomputer
US20070187128A1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of ventilation device
TW201352116A (zh) 電子裝置
US8297989B1 (en) Motherboard with power connectors
US20140133102A1 (en)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with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TWM459676U (zh) 伺服器裝置
US201300104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unit
CN101295885A (zh) 冗余电源供应系统
JP5966731B2 (ja) 電子機器
US20090002935A1 (en) Storage device fixing structure of microcomputer
US5988995A (en) Housings for miniature fans
TWI821022B (zh) 防水型電子裝置及其風扇裝置
CN218415112U (zh) 电子组件
CN219392578U (zh) 一种方便组合的迷你主机
CN219499893U (zh) 一种主机及超声设备
CN218675942U (zh) 组合式机壳
TWI813506B (zh) 一體型電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