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3858U - 蒸煮電鍋 - Google Patents

蒸煮電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3858U
TWM503858U TW104203628U TW104203628U TWM503858U TW M503858 U TWM503858 U TW M503858U TW 104203628 U TW104203628 U TW 104203628U TW 104203628 U TW104203628 U TW 104203628U TW M503858 U TWM503858 U TW M50385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sistant container
inner cylinder
electric cook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3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Su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Ching-Sung Ku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Sung Kuo filed Critical Ching-Sung Kuo
Priority to TW104203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385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3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3858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Description

蒸煮電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蒸煮電鍋,特別關於一種多用途的蒸煮電鍋。
隨著近年食安問題加劇,眾多知名廠商皆爆出用料安全的疑慮的情況下,我國開始興起一股自製食品,為自我健康把關的風氣。因此,近年來,易於操作、多用途的鍋具開始蔚為風潮。其中電鍋更以範用性最廣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現在市面上普遍販售電鍋多以水煮式電鍋為主。其烹飪方式為:將欲加熱的食材放入內鍋中,再將內鍋放入外鍋中,此時外鍋的底部將會直接與外鍋接觸。在外鍋放適量的水後,啟動加熱開關,將水加熱沸騰至汽化狀態後,藉由水蒸氣對內鍋的食材進行加熱,除了水蒸氣以外,此種水煮式的電鍋亦可直接接觸的底面對內鍋進行加熱。然而,此種水煮式電鍋由於內鍋的底部會與電鍋直接接觸,使得內鍋受熱由底部向上傳遞,故底部較易發生燒焦的情形,煮飯亦容易在內鍋的底部形成鍋粑。另外,此種水煮式電鍋的僅能用於加熱,用途侷限,一般只用來煮飯、蒸蛋或蒸包子,或是單純對食物進行加熱而已,並無法提供更多的用途。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蒸煮電鍋,除了可使蒸煮的食材均勻受熱之外,更具有多功能的用途而滿足消費者在家自製食物的需求,讓使用者可安心享用而不必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實為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蒸煮電鍋,除了可使蒸煮的食材均勻受熱、熱利用效率較高(節省能源),且具有多功能的蒸煮電鍋。
為達上述目的,依本創作之一種蒸煮電鍋包括一加熱本體、 一盛裝器具、一耐熱容器以及一鍋蓋。加熱本體具有一內筒體、一外筒體及一加熱器,加熱器設置於內筒體與外筒體之間,內筒體具有一內筒體開口及一內筒體容置空間。盛裝器具具有第一開口,盛裝器具設置於內筒體容置空間,並懸空架設於內筒體開口。耐熱容器具有第二開口及第二開口周緣,耐熱容器懸空架設於第一開口,且第二開口周緣與第一開口貼合設置。鍋蓋蓋合於盛裝器具。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盛裝器具的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耐熱容器更包含至少一第二通孔,至少一第二通孔設置於第二開口周緣。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開口周緣包含至少一擋水結構。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提把,該耐熱容器包含複數個第二通孔,提把的兩端穿設於任二第二通孔。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加熱器與內筒體接觸。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盛裝器具的高度小於內筒體的深度。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耐熱容器的高度小於盛裝器具的深度。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耐熱容器更包含至少一支撐部,設置於耐熱容器的底面。
於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盛裝器具與內筒體開口貼合設置。
承上所述,因本創作蒸煮電鍋的具有盛裝器具以及耐熱容器。耐熱容器可視為盛裝器具的蓋體,使得盛裝器具、耐熱容器可分別形成一獨立的烹煮空間。據此,使用者可同時於盛裝器具、耐熱容器分別蒸煮不同的食材。此外,盛裝器具以及耐熱容器皆以係以懸空方式架設,可避免直接加熱使得鍋底食材過熱、風味遺失的缺點。
1‧‧‧蒸煮電鍋
11‧‧‧加熱本體
111‧‧‧內筒體
112‧‧‧外筒體
113‧‧‧加熱器
12‧‧‧盛裝器具
121‧‧‧架緣
122‧‧‧第一通孔
13‧‧‧耐熱容器
131‧‧‧第二開口
132‧‧‧第二開口周緣
133‧‧‧第二通孔
134‧‧‧擋水結構
135‧‧‧支撐部
14‧‧‧鍋蓋
16‧‧‧提把
圖1為本創作其一較佳實施例之蒸煮電鍋的剖面示意圖。
圖2A為圖1的蒸煮電鍋的耐熱容器的側視圖。
圖2B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俯視圖。
圖2C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沿AA割線的剖面圖。
圖2D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沿BB割線的剖面圖。
圖3為圖1的蒸煮電鍋的又一應用示意圖。
圖4為圖1的蒸煮電鍋的再一應用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蒸煮電鍋,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請一併參照圖1至圖4所示,圖1為本創作其一較佳實施例之蒸煮電鍋的剖面示意圖。圖2A為圖1的蒸煮電鍋的耐熱容器的側視圖。圖2B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俯視圖。圖2C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沿AA割線的剖面圖。圖2D為圖2A的耐熱容器的沿BB割線的剖面圖。圖3、圖4為圖1的蒸煮電鍋的應用示意圖。
本說明書中使用雖使用「蒸煮」作為敘述,但本領域之通常知識應能理解,其烹調的手段可為氣體傳熱(蒸)、浸泡於液體的方式傳熱(煮)以及同時採用液體以及氣體的方式進行加熱。以圖3為例,其例示於耐熱容器13蒸包子的示意圖(以蒸氣為主要手段),而圖4則是例示於耐熱容器13水煮雞蛋的示意圖(以加熱液體為主要手段)。
蒸煮電鍋1包括一加熱本體11、一盛裝器具12、耐熱容器13以及一鍋蓋14。本實施例中盛裝器具12可視為加熱本體11的內鍋,而耐熱容器13可視為盛裝器具12的內鍋兼鍋蓋。因此,本實施例之耐熱容器13的高度小於盛裝器具12的深度,盛裝器具12的高度小於加熱本體11的深度。本實施例是例如利用盛裝器具12來蒸煮雞肉,並同時利用耐熱容器13蒸煮包子,以同時達到兩種蒸煮的目的,以擴大蒸煮電鍋1的用途。
本實施例的蒸煮電鍋1係以熱蒸氣對盛裝器具12及/或耐熱 容器13內的食材進行加熱的電子產品,其可適用於例如一般的蒸、煮、滷、燉等不同的料理方式,甚至可用來燉煮雞精或炸煮豬油等等用途,以滿足消費者在家自製食物的需求。
加熱本體11具有一內筒體111、一外筒體112及一加熱器113。內筒體111的頂部具有一內筒體開口及一內筒體容置空間,且加熱器113設置於內筒體111與外筒體112之間。本實施例的加熱器113可以與內筒體111的底部接觸。
盛裝器具12設置於內筒體111的內筒體容置空間,且盛裝器具12係懸空架設於加熱本體11,尤其,盛裝器具12是懸空架設在加熱本體11的開口處(即內筒體開口)且與內筒體開口貼合設置。盛裝器具12的高度小於內筒體111的深度。鍋蓋14可蓋合於盛裝器具12,且鍋蓋14的尺寸實質上可搭配盛裝器具12的開口大小而設計。
此外,本實施例的盛裝器具12具有一架緣121,架緣121可架設於內筒體開口處,亦即架設於加熱本體11之側壁的頂端。為便於使用者拿取盛裝器具12,架緣121可部分突出於外筒體112。另外,俾使盛裝器具12以懸空方式架設於內筒體111的內筒體開口,故盛裝器具12僅與內筒體111的內筒體開口接觸,亦即盛裝器具12僅與加熱本體11之側壁的頂端接觸。
本實施例的盛裝器具12的側壁更可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122,以作為加熱本體11加入的水經加熱煮沸後,形成熱蒸氣自盛裝器具12外部流通至盛裝器具12內部的通道,亦即熱蒸氣會經由第一通孔122而自內筒體111流通至盛裝器具12內;由於第一通孔122尺寸較小,熱蒸氣流經第一通孔122時可以產生蒸氣注入的效果。若於盛裝器具12的側壁設置複數第一通孔122,則可提供多方向蒸氣注入,進一步提升受熱均勻的程度。
使用者可於內筒體111的內筒體容置空間中加入適當的水,當加熱本體11將加入的水煮沸形成熱蒸氣後,會對盛裝器具12的外部全面進行加熱,熱蒸氣可使盛裝器具12的底部及側壁均勻受熱。因此,使用本實施例蒸煮電鍋煮飯時,較不易產生鍋粑。
耐熱容器13具有第二開口131及第二開口周緣132,且耐熱容器13懸空設置於盛裝器具12的第一開口。且盛裝器具12的第二開口周緣132與盛裝器具12的第一開口貼合設置,進一步而言,第二開口周緣132將會貼合盛裝器具12的第一開口的周緣(耐熱容器13可兼具鍋蓋的功能),以使得盛裝器具12內部的水蒸氣將不易溢散,提高保溫的效果、增加熱的使用效率。
耐熱容器13的材料可為金屬、陶器、瓷器或耐熱玻璃,並不限定。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係採用SUS304不繡鋼材質所製成。
蒸煮電鍋1除了盛裝器具12的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122外,耐熱容器13亦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133(本實施例以複數個第二通孔133為例),但第二通孔133設置的位置為耐熱容器13的第二開口周緣132。本實施例以四個通孔為例133,但不以此數量以及配置為限制。實際製作時可透過於第二開口周緣132沖壓的方式形成該些第二通孔133(可特別參考圖2C以及圖2D)。與第一通孔122功能類似,該些第二通孔133可將盛裝器具12內部的蒸氣引入耐熱容器13中,作為加熱食材用。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第二開口周緣132更包含至少一擋水結構134,第二開口周緣132形成如圖2D的段差設計(圖中的彎折凸起),使得邊緣的水汽無法將會被段差所阻擋無法從開口周緣132或第二通孔133流入耐熱容器13之中,破壞食材的味道。於其它實施例中,擋水結構可為一擋板、溝槽等的設計,換言之,擋水結構的其形狀可依據不同的需求而有所調整,不以圖面為限制。
請再次參考圖2A以及圖2B,本實施例中的耐熱容器13更包含支撐部135,設置於耐熱容器13的底面。本實施例的支撐部135為圓型凸狀結構,凸設於耐熱容器13的底面,可作為耐熱容器13放置於桌面支撐用。本實施例例示三個支撐結構135,以120度的夾角間隔設置於底面,但不以圖面的配置以及數量為限制。
本實施例的蒸煮電鍋1更可包括一提把16,且提把16的兩端穿設於任二第二通孔133。提把16為一可撓性金屬材質所製成,使用者可依據需求將提把裝設於第二通孔133,並於不需要時(例如蒸煮過程)將 提把16拆卸。
以上係針對本創作所揭露的蒸煮電鍋1結構予以論述,接續,以圖1所示蒸煮電鍋1實際的應用為例,詳細說明蒸煮電鍋1的作動。於此,係以蒸煮電鍋1的盛裝器具12用以燉煮雞精、耐熱容器13用以蒸煮包子為例。
首先,加入適當的水量於加熱本體11的內筒體111,水量以例如蓋住內筒體111的底部(及盛裝器具12的底部)即可,至於加入的水量端視實際需要而定。接著,將雞肉放置於盛裝器具12內,將包子放置於耐熱容器13,並將耐熱容器13放置於盛裝器具12上,再蓋上鍋蓋14。當使用者啟動加熱後,加熱器113即對內筒體111進行加熱。當內筒體111或盛裝器具12的水經過升溫、沸騰,進而氣化變為蒸氣,若原本加入的水中存在雜質,氣化後雜質將與蒸氣分離,一般細菌或病毒也會被高溫殺死,而能夠達到濾淨的效果。
同時,內筒體111內產生的蒸氣對盛裝器具12的外部全面進行加熱,由於蒸氣會四處流動,使得盛裝器具12的底部及側壁可全面均勻受熱,並避免習知接近底面食材會被過度加熱的缺點。其中,內筒體111內產生的蒸氣通過盛裝器具12的側壁的第一通孔122時,可以噴射注入盛裝器具12內,以對盛裝器具12的側壁全面均勻加熱。
且盛裝器具12內產生的蒸氣也可對耐熱容器13的側壁及底部全面進行加熱,藉此,可對耐熱容器13內的包子進行加熱。相似地,部份熱蒸氣也可由第二通孔133進入耐熱容器13進行加熱。
由於本實施例的耐熱容器13的側壁並不具有通孔,且耐熱容器13緊密的蓋合於盛裝器具12的開口,因此僅有少數的水蒸氣會進入耐熱容器13內部,因此盛裝器具12中的雞肉被加熱燉煮而流出的雞精也可留在盛裝器具12內,而且不會被水蒸氣所稀釋,因此可達到燉煮雞精的目的。在另一應用實施例中,若將雞肉更換成肥豬肉時,也可達到炸煮豬油的目的。
另外,在一應用實施例中,也可於不使用耐熱容器13,內筒體111內產生的熱蒸氣通過盛裝器具12的側壁的第一通孔122時,可以 噴射注入盛裝器具12內,以直接利用盛裝器具12來煮飯,可較不易產生鍋粑。上述蒸煮電鍋1的應用例只是舉例,使用者可依其需求設計不同的用途,以透過蒸煮電鍋1來達到在家不同的自製食物需求。
承上所述,因本創作蒸煮電鍋的具有盛裝器具以及耐熱容器。耐熱容器可視為盛裝器具的蓋體,使得盛裝器具、耐熱容器可分別形成一獨立的烹煮空間。據此,使用者可同時於盛裝器具、耐熱容器分別蒸煮不同的食材。此外,盛裝器具以及耐熱容器皆以係以懸空方式架設,可避免直接加熱使得鍋底食材過熱、風味遺失的缺點。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蒸煮電鍋
11‧‧‧加熱本體
111‧‧‧內筒體
112‧‧‧外筒體
113‧‧‧加熱器
12‧‧‧盛裝器具
121‧‧‧架緣
122‧‧‧第一通孔
13‧‧‧耐熱容器
133‧‧‧第二通孔
134‧‧‧擋水結構
14‧‧‧鍋蓋

Claims (10)

  1. 一種蒸煮電鍋,包括:一加熱本體,具有一內筒體、一外筒體及一加熱器,該加熱器設置於該內筒體與該外筒體之間,且該內筒體具有一內筒體開口及一內筒體容置空間;一盛裝器具,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盛裝器具設置於該內筒體容置空間,並懸空架設於該內筒體開口;一耐熱容器,具有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二開口周緣,該耐熱容器懸空架設於該第一開口,且該第二開口周緣與該第一開口貼合設置;以及一鍋蓋,蓋合於該盛裝器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盛裝器具的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耐熱容器更包含至少一第二通孔,該至少一第二通孔設置於該第二開口周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第二開口周緣包含至少一擋水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蒸煮電鍋,更包括一提把,該耐熱容器包含複數個第二通孔,其中該提把的兩端穿設於任二該第二通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加熱器與該內筒體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盛裝器具的高度小於該內筒體的深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耐熱容器的高度小於該盛裝器具的深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耐熱容器更包含至少一支撐部,設置於該耐熱容器的底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蒸煮電鍋,其中該盛裝器具與該內筒體開口貼合設置。
TW104203628U 2015-03-11 2015-03-11 蒸煮電鍋 TWM503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3628U TWM503858U (zh) 2015-03-11 2015-03-11 蒸煮電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3628U TWM503858U (zh) 2015-03-11 2015-03-11 蒸煮電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3858U true TWM503858U (zh) 2015-07-01

Family

ID=5415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3628U TWM503858U (zh) 2015-03-11 2015-03-11 蒸煮電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3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6590B1 (ko) 다기능 전기압력 중탕기
JP5831521B2 (ja) 炊飯器
KR101311121B1 (ko) 멀티 쿠커
AU2016257616A1 (en) Cooking appliance for receiving at least one cooking vessel
KR20130002374A (ko) 중탕냄비
JP5711034B2 (ja) 調理装置
KR101350636B1 (ko) 다용도 조리기구
US20190069353A1 (en) Dimpled Wok
TWM503858U (zh) 蒸煮電鍋
CN209269369U (zh) 兼具蒸、煮、烤的锅具结构
KR20110000512U (ko) 직화형 후라이팬
TWM493953U (zh) 蒸煮電鍋
KR101230419B1 (ko) 중탕조리기
KR20110073659A (ko) 전자렌지용 밥솥
TWM598102U (zh) 複合式電鍋
KR200473141Y1 (ko) 가스 오븐 찜기
CN213282599U (zh) 多功能蒸烤炊具
CN214230873U (zh) 烹煮器具
CN219720392U (zh) 一种具有蒸炖功能的器具及加热设备
CN211212717U (zh) 烤盘
KR200466643Y1 (ko) 유체류 찜용기
CN208524604U (zh) 锅具
CN211795832U (zh) 一种多功能锅
KR200307333Y1 (ko) 양면요리판이 구비된 전기쿠커
CN205410835U (zh) 一种改进的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