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987U - 自行車座墊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座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987U
TWM501987U TW104201364U TW104201364U TWM501987U TW M501987 U TWM501987 U TW M501987U TW 104201364 U TW104201364 U TW 104201364U TW 104201364 U TW104201364 U TW 104201364U TW M501987 U TWM501987 U TW M5019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support portion
rod
sea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Rong Li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Go Cyc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Go Cycle Inc filed Critical Great Go Cycle Inc
Priority to TW104201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987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987U/zh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座墊結構
本案關於自行車之座墊及座弓結構。
第一、二圖是以自行車座墊的底面描述座墊本體1及其座弓2。座墊本體1為前半部窄而後半部寬之形態。座弓2大致由一金屬桿(管)彎折而成,其前端是彎折部,後端是該金屬桿(管)的二個端部,該座弓2的中間則是金屬桿(管)因彎折而形成的二相對段3,該座弓2的後端偏離該座墊本體的中軸線而向左、右延伸。該座弓2的前端穿套固定於該座墊本體1的一鼻套4內,該座弓2的兩個後端分別穿套固定於該座墊本體1後端的二尾套5中。第二圖是以自行車座墊的側面描述座墊本體1及其座弓2,前述的二相對段3更進一步往下轉折形成弓形,與自行車座管結合的弓夾(圖未示)可結合於該處,從而將座墊定位在座管上。
上述座弓具有提供該座墊本體剛性支撐以及與弓夾結合的功能,座弓2僅於上述二相對段表現了些許的結構彈性,座弓以後端兩個獨立的支撐點(二點支撐)支持座墊本體後半部,然而座墊本體後半部是支撐騎者臀部的主要部分,兩個獨立且無彈性表現的支撐點使座墊本體後半部失去了對騎者臀部的彈性緩衝功能,形成騎者臀部莫大的壓力,騎者為了減少臀部受壓不適感,會自然而然將重心往前挪一些,導致重心落在騎者的會 陰部,引起會陰部磨擦受傷。
本案所要解決的是關於先前技術中所述座弓之彈性及緩衝功能表現不佳,以致座墊本體對騎者臀部造過大壓力,以及騎者重心往前導致會陰部磨擦受傷的問題。
本案解決上述問題的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包括:一座墊本體,該座墊本體之底面具有一前支承部、一後支承部、一左支承部、一右支承部;一座弓,是一體成型結構,沿著中軸線由前而後依序為一前端體、一前分叉部、一中間延伸部、一後收束部、一後端體,以及從該中間延伸部及該後收束部之交界處為起始點且向中軸線的左右方向偏離延伸之一左支撐桿和一右支撐桿;該前端體經由一膠結料而膠結固定於該前支承部,該後端體經由一膠結料而膠結固定於該後支承部,該左支撐桿的末端穿置於該左支承部,該右支撐桿的末端穿置於該右支承部,且該左、右支承部與該左、右支撐桿的末端之間襯各一彈性套。
該座弓之後端體、右支撐桿和右支撐桿分別與該座墊本體之後支承部、左支承部及右支承部之組合,構成該座墊本體後端區域的三點支撐結構。
本案之功效,包括:該座弓之前端體、前分叉部、中間延伸部、後收束部、後端體構成一沿著該座墊本體中軸線的中軸支持結構,該座弓的左支撐桿及右支撐桿則提供從座墊本體之中軸線向左、右兩側展開的兩側支持結構;據此 該座弓提供該座墊本體良好的支撐剛性。
該座弓於座墊本體底面提供前、後、左、右四個支撐點,該四 個支撐點按著該座墊本體的形狀而分佈,該前、後支撐點支撐著該座墊本體的前、後端,該左、右支撐點支撐該座墊本體的後端部左、右區域;且四個支撐點透過該座弓而產生間接的連接關係,當該座墊本體承受騎者的重量,四個支撐點可以穩定的支持座墊本體。
該座弓可分配所承受之重量,使座弓的受力得以平均,減少任 何一部位因應力集中而斷裂的機率。
上述四個支撐點中有三個支撐點是位於該座墊本體的後端部, 該座墊本體後端部之三點支撐以及該座弓之左支撐桿、右支撐桿等結構特徵,使座墊本體的後端部承受騎者的重量時可以將壓力分散,使座墊本體的後端部提供騎者臀部大面積的支持,減少座墊本體對騎者臀部的單點壓力;此外,該結構特徵也提昇該座墊本體後端部相對於騎者臀部的彈性表現,減少臀部受壓不適感,騎者可保持重心落於臀部,減少將重心往前挪而致騎者會陰部受壓磨擦傷害的機率。
透過襯於該左、右支承部與該左、右支撐桿之間的彈性套,更進一步發揮該座弓及座墊本體之彈性、減震、緩衝的效果。
10‧‧‧座墊本體
11‧‧‧前支承部
111‧‧‧弧形擋壁
112‧‧‧承槽
113‧‧‧蓋體
114‧‧‧凹凸結構
12‧‧‧後支承部
121‧‧‧凸塊
122‧‧‧盲孔
123‧‧‧階層狀結構
13‧‧‧左支承部
131‧‧‧凸塊
132‧‧‧貫孔
14‧‧‧右支承部
141‧‧‧凸塊
142‧‧‧貫孔
20‧‧‧座弓
21‧‧‧前端體
22‧‧‧前分叉部
221‧‧‧分叉桿
23‧‧‧中間延伸部
231‧‧‧平行桿
24‧‧‧後收束部
241‧‧‧收束桿
25‧‧‧後端體
26‧‧‧左支撐桿
261‧‧‧前桿段
262‧‧‧後桿段
27‧‧‧右支撐桿
271‧‧‧前桿段
271‧‧‧前桿段
272‧‧‧後桿段
30‧‧‧彈性套
31‧‧‧上部
32‧‧‧下部
L1‧‧‧中軸線
P1‧‧‧支撐點
P2‧‧‧支撐點
P3‧‧‧支撐點
P4‧‧‧支撐點
第一圖為習知自行車座墊本體與座弓的底面示意圖。
第二圖為習知自行車座墊本體與座弓的側視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正面組合外觀圖。
第四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背面組合外觀圖。
第五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組合底視圖。
第六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第一視角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久第二視角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組合側視圖。
第九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組合後視圖。
第十圖為本案座墊本體與座弓之組合前視圖。
第十一圖為第三圖中XI-XI截線暨箭頭方向所指示之剖面圖。
第十二圖為第三圖中XII-XII截線暨箭頭方向所指示之剖面圖。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 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說明之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複數相同的構件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合先敘明。
如第三圖,本創作自行車座墊結構,包括一座墊本體10以及結 合於該座墊本體10底部的座弓20。
如第四、五、六、七圖是由座墊結構的底面表達該座墊本體10 以及該座弓20。該座墊本體10之底面具有一前支承部11、一後支承部12、一左支承部13、一右支承部14;該前支承部11及後支承部12分別對應該座墊本體10之中軸線L1而位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前端和後端;該左支承部13和該右支承部14則位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後端且在該中軸線L1的兩側。該座弓20是一體成型結構,沿著中軸線L1由前而後依序為一前端體21、一前分 叉部22、一中間延伸部23、一後收束部24、一後端體25,以及從該中間延伸部23及該後收束部24交界處為起始點向中軸線L1的左右方向延伸之一左支撐桿26和一右支撐桿27。該左支撐桿26和該右支撐桿27之前桿段261,271是向中軸線L1的左右方向偏離延伸,後桿段262,272則平行於該中軸線L1。 該前分叉部22具有從該前端體21以偏離該中軸線L1而分叉延伸之二分叉桿221,該中間延伸部23具有接續該二分叉桿221以平行於該中軸線L1而延伸之二平行桿231,該後收束部24具有接續該二平行桿231而向著該中軸線L1的一端點而延伸之二收束桿241,該二收束桿241的末端匯集成該後端體25。該分叉桿221、平行桿231及收束桿241構成一弓型(表現於第八圖)。
該前支承部11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的弧形擋壁111 所圍構成的一承槽112,以及結合於該弧形擋壁111而遮蔽該承槽112之蓋體113。該後支承部12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的凸塊121,以及從該凸塊121的前面向內部凹入的盲孔122。該左支承部13和右支承部14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的凸塊131,141,以及貫通該凸塊131,141前後面之貫孔132,142。該座弓20的前端體21塗佈膠結料(圖未示)置入該承槽112中,之後蓋覆該蓋體113。該座弓20的後端體25塗佈膠結料(圖未示)穿置於該後支承部12之盲孔122。該左支撐桿26及右支撐桿27的末端穿置於該左支承部13和右支承部14的貫孔132,142。該座墊本體10以及與之組合的座弓20經由一膠結程序,使該前端體21和後端體25膠結固定於該前支承部11和後支承部12。從左、右支承部13,14之後端填設一彈性套30於該貫孔132,142中,該彈性套30填實該貫孔132,142內壁與左、右支撐桿26,26之間隙。
復如第四、五圖,該座弓20結合於該座墊本體10底面,該前端 體21、前分叉部22、中間延伸部23、後收束部24、後端體25構成一沿著該座墊本體10中軸線L1的中軸支持結構,該座弓20的左支撐桿26及右支撐桿27則提供從座墊本體10之中軸線L1向左、右兩側展開的兩側支持結構,據此該座弓20提供該座墊本體10良好的支撐剛性。再者,該座弓20於座墊本體10底面提供前、後、左、右四個支撐點P1、P2、P3、P4,該四個支撐點P1、P2、P3、P4按著該座墊本體10的形狀而分佈,該前、後支撐點P1、P2支撐著該座墊本體10的前、後端,該左、右支撐點P3、P4支撐該座墊本體10的後端部左、右區域,且四個支撐點透過該座弓20而產生間接的連接關係,當該座墊本體10承受騎者的重量,四個支撐點可以穩定的支持座墊本體10。
如第九圖和第十圖,從該座墊結構的前面和後面描述該座墊本 體10和該座弓20的組合樣態。上述四個支撐點中有三個支撐點P2、P3、P4是位於該座墊本體10的後端部,且該後收束桿241、左支撐桿26、右支撐桿27以後端體25為中心呈近似「W」型結構。該「W」型結構以及三個支撐點P2、P3、P4之特徵使座墊本體10的後端部承受騎者的臀部重量時可以提供更強而穩定的支撐力,並且可以將壓力分散,使座墊本體10的後端部提供騎者臀部大面積的支持,減少座墊本體10對騎者臀部的單點壓力;此外,該結構特徵也提昇該座墊本體10後端部相對於騎者臀部的彈性表現,減少臀部受壓不適感,騎者可保持重心落於臀部,減少將重心往前挪而致騎者會陰部受壓磨擦傷害的機率。
如第十一圖,該座弓20的後端體25以及該後支承部12的盲孔121 的斷面形狀呈圓形。該左支撐桿26和該右支撐桿27的斷面形狀呈矩形,彈 性套30亦呈矩形狀,包覆在左支撐桿26和右支撐桿27的外部並且填滿該貫孔132,142。該彈性套30上部31的厚度大於下部32的厚度,該上部31提供較大的彈性承受從該座墊本體10而來的重量和壓力。
如第十二圖,該座弓20的前端體21固定於前支承部11內,該後端體25固定於該後支承部12內,該分叉桿221、平行桿231及收束桿241構成一弓型支撐該座墊本體10。該前支承部11的弧形擋壁外側111與蓋體113內側設有可交互卡合的凹凸結構114,使兩者的結合更為穩固。該後支承部12的盲孔122以及該後端體25皆為階層狀結構123,該階層狀結構123增加兩者的接觸面積,使結合更為穩固。
10‧‧‧座墊本體
11‧‧‧前支承部
113‧‧‧蓋體
12‧‧‧後支承部
121‧‧‧凸塊
13‧‧‧左支承部
131‧‧‧凸塊
14‧‧‧右支承部
141‧‧‧凸塊
20‧‧‧座弓
21‧‧‧前端體
22‧‧‧前分叉部
221‧‧‧分叉桿
23‧‧‧中間延伸部
231‧‧‧平行桿
24‧‧‧後收束部
241‧‧‧收束桿
25‧‧‧後端體
26‧‧‧左支撐桿
261‧‧‧前桿段
262‧‧‧後桿段
27‧‧‧右支撐桿
271‧‧‧前桿段
272‧‧‧後桿段
30‧‧‧彈性套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座墊結構,包括:一座墊本體,該座墊本體之底面具有一前支承部、一後支承部、一左支承部、一右支承部;該前支承部及該後支承部分別對應該座墊本體之中軸線而位於該座墊本體底面前端和後端;該左支承部和該右支承部位於該座墊本體底面後端且在該中軸線的兩側;一座弓,包括一前端體、一連接該前端體之前分叉部、一連接該前叉叉部之中間延伸部、一連接該中間延伸部之後收束部、一連接該後收束部之後端體;該前端體、前分叉部、中間延伸部、後收束部、後端體是沿著一中軸線連接;該座弓更包括一從該中間延伸部及該後收束部之交界處為起始點且向該中軸線的左右方向延伸之一左支撐桿和一右支撐桿;該前端體經由一膠結料而膠結固定於該前支承部中,該後端體經由一膠結料而膠結固定於該後支承部中,該左支撐桿的末端穿置於該左支承部,該右支撐桿的末端穿置於該右支承部,且該左、右支承部與該左、右支撐桿的末端之間襯各一彈性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左支撐桿和該右支撐桿接近該中間延伸部及該後收束部之交界處之前桿段是向該中軸線的左右方向偏離延伸,接近該左支承部和右支承部的後桿段則平行於該中軸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前分叉部具有從該前端體以偏離該中軸線而分叉延伸之二分叉桿,該中間延伸部具有接續該二分叉桿以平行於該中軸線而延伸之二平行桿,該後收束部具有 接續該二平行桿而向著該中軸線的一端點而延伸之二收束桿,該二收束桿的末端匯集成該後端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分叉桿、平行桿及該收束桿構成一弓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前支承部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底面的弧形擋壁所圍構成的一承槽,以及結合於該弧形擋壁而遮蔽該承槽之蓋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座弓的前端體塗佈膠結料置入該承槽中再蓋覆該蓋體,通過一膠結程序,使該前端體與該承槽及蓋體膠結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後支承部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底面的凸塊,以及從該凸塊的前面向內部凹入的盲孔;該座弓的後端體塗佈膠結料穿置於該盲孔,通過一膠結程序,使該後端體膠結固定於該盲孔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盲孔以及該後端體皆為階層狀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左支承部和該右支承部包括一成型於該座墊本體底面的凸塊,以及貫通該凸塊前後面之貫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中,該左支撐桿和該右支撐桿的斷面形狀呈矩形,該彈性套亦呈矩形狀,包覆在該左支撐桿和該右支撐桿外部並且填滿該貫孔;該彈性套的上部之厚度大於該彈性 套之下部的厚度。
TW104201364U 2015-01-28 2015-01-28 自行車座墊結構 TWM501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364U TWM501987U (zh) 2015-01-28 2015-01-28 自行車座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364U TWM501987U (zh) 2015-01-28 2015-01-28 自行車座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987U true TWM501987U (zh) 2015-06-01

Family

ID=5393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364U TWM501987U (zh) 2015-01-28 2015-01-28 自行車座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9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730B (zh) * 2016-08-11 2017-10-21 Bicycle seat cushion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730B (zh) * 2016-08-11 2017-10-21 Bicycle seat cushion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2346B2 (en) Bicycle seat frame
JP4778406B2 (ja) 自転車用サドル
US11311073B2 (en) Sole for cycling shoe
ITMO20120187A1 (it) Sella per bicicletta.
JP2009108468A5 (zh)
US20150175228A1 (en) Shell for bicycle saddle
TW201823082A (zh) 自行車座墊
TWM501987U (zh) 自行車座墊結構
KR100872313B1 (ko) 신발용 중창 및 허리쇠
CN204567860U (zh) 自行车座垫结构
ES2442621T3 (es) Manillar para bicicleta
KR200408628Y1 (ko) 자전거 안장
US10814927B2 (en) Bicycle saddle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KR20100116740A (ko) 자전거 안장 부착용 보호대
ES2326273T3 (es) Estructura de sillin, en particular para bicicletas, motocicletas y maquinas por pedal.
KR102595587B1 (ko) 자전거용 보호대
US20170166276A1 (en) Hard Seat Device for Bicycle
KR102226118B1 (ko) 자전거용 보호대
FR3047721A1 (fr) Selle de velo
BRPI0801660A2 (pt) estrutura de protetor de perna de motocicleta
TWM392794U (en) Integrated-type handle
GB2324989A (en) Cycle saddle
KR101463950B1 (ko) 하트형 자전거용 안장
TWM382241U (en) Structure of seat cushion
KR20160022485A (ko) 고강도 초경량 신발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