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9161U - 背膠貼黏用品 - Google Patents

背膠貼黏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9161U
TWM499161U TW104200719U TW104200719U TWM499161U TW M499161 U TWM499161 U TW M499161U TW 104200719 U TW104200719 U TW 104200719U TW 104200719 U TW104200719 U TW 104200719U TW M499161 U TWM499161 U TW M4991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release paper
central
extens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zhou Yang
Original Assignee
Cardex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dex Intern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dex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0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9161U/zh
Publication of TWM499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9161U/zh
Priority to CN201520582229.0U priority patent/CN204950479U/zh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背膠貼黏用品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利用背膠貼黏於一物品背面之背膠貼黏用品,尤指一種適用於一硬性且重量較重之物品之背膠貼黏用品。
若欲將一物品,例如飾品或掛勾固定於一定位區域,通常係利用一背膠貼黏用品藉以固定。目前坊間所販售之背膠貼黏用品,其包含一本體以及一離型紙,該本體之背面設有一背膠,離型紙則覆蓋於該背膠,以避免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任何物品。
如歐洲專利號EP 045632 A2所示,請參閱圖8所示,背膠貼黏用品包含一本體10、一中離型紙20以及二側邊離型紙30。本體10之背面設有一背膠15,中離型紙20與二側邊離型紙30則覆蓋於該背膠15。使用時,先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中央部位之背膠15裸露於外。再將本體10翻轉180度,使本體10之中央部位之背膠15朝向欲貼黏之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並予以貼黏固定。最後再分別將本體10之二側邊離型紙30自本體10撕離,使原本覆蓋於二側邊離型紙30之背膠15裸露於外,並予以黏合固定於欲貼黏之定位區域之二側。歐洲專利號EP 045632 A2之背膠貼黏用品雖可穩固地將物品貼黏於一定位區域;然而,其所使用之背膠15係配置於該本體10之整體面積,基於成本考量下,容易造成背膠15使用之浪費。
如日本專利號JP 2006-312701 A所示,請參閱圖9所示,一醫療用外敷繃帶,其包含一本體10、一中離型紙20以及二側邊離型紙30。本體10之背面設有一背膠15,中離型紙20與二側邊離型紙30則覆蓋於該背膠15;二側邊離型紙30於靠近中離型紙20之一端,各配置有一拉曳部301。使用時,先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中央部位之背膠15裸露於外,並固定於一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最後再分別藉由拉取拉曳部301,自本體10撕離該二側邊離型紙30,使原本覆蓋於二側邊離型紙30之背膠15裸露於外,並予以黏合固定於欲貼黏之定位區域之二側。日本專利號JP 2006-312701 A之背膠貼黏用品適用於醫療用外敷繃帶以及軟性物品,若該背膠貼黏用品用於一硬性材質之物品,當中央施力定位撕除二側邊離型紙30時,拉曳部301則容易因產生剪力而破損,造成物品之浪費。
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之設計結構所存在之缺點,開發出一種可減少背膠使用量,且適用於一硬性、重量較重之物品之背膠貼黏用品,係本領域亟待解決之問題。
有鑒於前述現有技術之問題,本創作主要的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背膠貼黏用品。前述背膠貼黏用品包含一本體、一中離型紙以及至少一側邊離型紙。
前述本體包含一中央區域、中央貼黏區域、至少一側邊以及一背膠。本體之中央區域相連於至少一側邊,中央貼黏區域係配置於中央區域之中央部位,中央貼黏區域之面積係小於中央區域之面積。前述背膠係配置於中央區域、中央貼黏區域以及至少一側邊。前述中離型紙係覆蓋本體之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之背膠,且包含一具有一游離端之標籤貼,標籤貼係配置於中離型紙之側邊。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係覆蓋本體之至少一側邊之背膠,且至少一側邊離型紙間之相接處具有一連接線;至少一側邊離型紙包含二端,且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一端設有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係外露於前述本體之側邊,且延伸部與前述連接線間之角度係小於90度。使用時,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之游離端標籤貼之游離端,將中離型紙撕離本體,使本體之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並拉曳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延伸部,將至少一側邊離型紙撕離本體,使本體之至少一側邊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至少一側邊黏固於該定位區域,加強本體之黏著力,使本創作可使用於一硬性且重量較重之物品。
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至少一側邊,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由於至少一側邊尚未貼黏於定位區域,因此並不會破壞至少一側邊之背膠。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至少一側邊之背膠之損壞,使本創作具有重覆貼黏之效果。再者,先將中央區域或中央貼黏區域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後,再貼黏固定至少一側邊,可令本體之周邊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
再者,由於中央貼黏區域之面積係小於中央區域之面積,因此倘若背膠只覆蓋於中央貼黏區域,則可有效地減低背膠之使用量,降低本創作之製作成本。
請參閱圖1與圖2所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陀螺形平面物品,其包含一本體10、一中離型紙20、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一第一側邊離型紙40。
前述本體10之形狀係相配於陀螺形平面物品,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第一側邊12、一第二側邊13、一上側邊14以及一背膠15。第一側邊12之二端係分別相接於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第二側邊13與第一側邊12相接之另一端係相接於上側邊14,且形成一連接線121。中央區域11係由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所環繞形成,且包含一中央貼黏區域111。背膠15係配置於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上側邊14以及中央貼黏區域111。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設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前述二側邊離型紙30係覆蓋第一側邊12以及第二側邊13之背膠15,且二側邊離型紙30之一端設有一第一延伸部31,第一延伸部3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一延伸部31係外露於本體10之側邊。第一延伸部31與二側邊離型紙30間具有一第一相接線32;該第一相接線3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前述第一側邊離型紙40係覆蓋上側邊14之背膠15,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一端設有一第二延伸部41,第二延伸部4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二延伸部41係外露於本體10之側邊。第二延伸部41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具有一第二相接線42,該第二相接線4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10,使本體10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二延伸部41,並沿拉曳方向之箭頭進行拉曳,將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10之黏著力。
當使用者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裸露於外,將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並沿第一延伸部3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二側邊離型紙3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第一側邊12與第二側邊13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之第一側邊12與第二側邊13貼黏於定位區域。最後,藉由拉曳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二延伸部41,並沿第二延伸部4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10撕離,使本體10之上側邊14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之上側邊14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15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貼黏區域1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15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10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10撕離;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二延伸部41外露於本體10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10之中央貼黏區域111於定位區域後,方便將二側邊離型紙30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分別自本體10之二側邊12及上側邊14撕離。再者,第一相接線32以及第二相接線42分別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一延伸部31及第二延伸部41時,第一延伸部31與二側邊離型紙30間,或第二延伸部41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另外,本創作之背膠15並未覆蓋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僅覆蓋中央貼黏區域111,因此可減低背膠15之使用量,進而降低本創作之成本。
請參閱圖3所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概同於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陀螺形平面物品,且該陀螺形平面物品之上側邊之二側邊各具有一缺角43。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包含一本體、一中離型紙20、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一第一側邊離型紙40。
前述本體之形狀係相配於具缺角42之陀螺形平面物品,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第一側邊12、一第二側邊13、一上側邊14以及一背膠。第一側邊12之二端係分別相接於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第二側邊13與第一側邊12相接之另一端係相接於上側邊14,且形成一連接線121。中央區域11係由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所環繞形成,且包含一中央貼黏區域111。上側邊14之二端各具有一缺角。背膠係配置於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上側邊14以及中央貼黏區域111。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設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本體之中央區域11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前述二側邊離型紙30係覆蓋第一側邊12以及第二側邊13之背膠,二側邊離型紙30之一端設有一第一延伸部31,第一延伸部3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一延伸部31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第一延伸部31與二側邊離型紙30間具有一第一相接線32,該第一相接線3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前述第一側邊離型紙40係覆蓋上側邊14之背膠,該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一端設有一第三延伸部44,第三延伸部44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三延伸部44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第三延伸部44相接於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一端之缺角43,第三延伸部44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具有一第三相接線45,該第三相接線45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三延伸部44,並沿拉曳方向之箭頭進行拉曳,將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之黏著力。
本創作之使用方式概同於第一實施例,當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將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並沿第一延伸部3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二側邊離型紙3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二側邊12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一側邊12與第二側邊13貼黏於定位區域。最後,藉由拉曳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三延伸部44,並沿第三延伸部44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上側邊14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上側邊14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二側邊離型紙3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貼黏區域1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二側邊離型紙30之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三延伸部44外露於本體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之中央區域11於定位區域後,方便將二側邊離型紙30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分別自本體之二側邊12及上側邊14撕離。再者,第一相接線32以及第三相接線45分別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一延伸部31及第三延伸部44時,第一延伸部31與二側邊離型紙30間,或第三延伸部44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另外,本創作之背膠並未覆蓋本體之中央區域11,僅覆蓋中央貼黏區域111,因此可減低背膠之使用量,進而降低本創作之成本。
請參閱圖4所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概同於第二實施例,適用於一具有周邊圓形缺角之平面物品。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包含一本體、一中離型紙20、一第三離型紙50以及一第四離型紙60。
前述本體之形狀係相配於具有周邊圓形缺角之平面物品,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第三側邊16、一第四側邊17以及一背膠。第三側邊16之二端與第四側邊17之二端相接,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且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環繞形成中央區域11,該中央區域11包含一中央貼黏區域111。前述背膠係配置於第三側邊16、第四側邊17以及中央貼黏區域111。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設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前述第三離型紙50以及第四離型紙60係分別覆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之背膠,第三離型紙50之一端設有一第四延伸部51,第四延伸部5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四延伸部51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第四延伸部51與第三離型紙50間具有一第四相接線52,該第四相接線5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前述第四離型紙60係覆蓋第四側邊17之背膠,該第四離型紙60之一端設有一第五延伸部61,第五延伸部6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第五延伸部61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第五延伸部61與第四離型紙60間具有一第五相接線62,該第五相接線62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第三離型紙50之第四延伸部51以及第四離型紙60之第五延伸部61,並沿拉曳方向之箭頭進行拉曳,將第三離型紙50以及第四離型紙6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13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之黏著力。
本創作之使用方式概同於第一實施例,當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將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第三離型紙50之第四延伸部51以及第四離型紙60之第五延伸部61,並沿第四延伸部51以及第五延伸部6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三離型紙50以及第四離型紙6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第三離型紙50以及第四離型紙60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貼黏區域1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之背膠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第三離型紙50之第四延伸部51以及第四離型紙60之第五延伸部61外露於本體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之中央區域11於定位區域後,方便將第三離型紙50及第四離型紙60分別自本體之第三側邊16以及第四側邊17撕離。再者,第四相接線52以及第五相接線62分別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四延伸部51及第五延伸部61時,第四延伸部51與第三離型紙50間,或五延伸部61與第四離型紙60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另外,本創作之背膠並未覆蓋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僅覆蓋中央貼黏區域111,因此可減低背膠之使用量,進而降低本創作之成本。
請參閱圖5所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適用於一T形平面物品。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包含一本體、一中離型紙20、一第一側邊離型紙40以及二下側邊離型紙70。
前述本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第五側邊18、一第六側邊19以及一背膠。第五側邊18之二端係分別相接於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第五側邊18與第六側邊19間之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第六側邊19之與第五側邊18相接之另一端係相接於上側邊14,且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中央區域11係由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所環繞形成。背膠係配置於中央區域11、上側邊14、第五側邊18以及第六側邊19。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設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本體之中央區域11之背膠。前述二下側邊離型紙70係覆蓋第五側邊18以及第六側邊19之背膠,二下側邊離型紙70之一端設有一第六延伸部71,第六延伸部71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且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第六延伸部71與二下側邊離型紙70間具有一第六相接線72,該第六相接線7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前述第一側邊離型紙40係覆蓋上側邊14之背膠,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一端設有一第七延伸部46,第七延伸部46係外露於本體,且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第七延伸部46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具有一第七相接線47,該第七相接線47與相鄰之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側邊線48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10,使本體10之中央區域11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並拉曳二下側邊離型紙70之第六延伸部7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七延伸部46,將二下側邊離型紙7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之黏著力。
本創作之使用方式概同於第一實施例,當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中央區域11之背膠裸露於外,將中央區域之背膠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二下側邊離型紙70之第六延伸部71,並沿第六延伸部7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二下側邊離型紙7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五側邊18與第六側邊19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五側邊18與第六側邊19貼黏於定位區域。最後,藉由拉曳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七延伸部46,並沿第七延伸部46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一側邊離型紙4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上側邊14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上側邊14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二下側邊離型紙70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區域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區域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區域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之背膠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之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以及上側邊14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二下側邊離型紙70之第六延伸部71以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七延伸部46外露於本體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之中央區域11於定位區域後,將二下側邊離型紙70及第一側邊離型紙40分別自本體之第五側邊18、第六側邊19及上側邊14撕離。再者,第六相接線72以及第七相接線47分別與連接線121以及側邊線48間之角度AG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六延伸部71及第七延伸部46時,第六延伸部71與二下側邊離型紙70間,或第七延伸部46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
請參閱圖6所示,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概同於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相對稱之半月形物品。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包含一本體、一中離型紙20、一第一側邊離型紙40以及一底邊離型紙80。
前述本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上側邊14、一底邊14B以及一背膠。上側邊14之二端係分別相接於底邊14B之二端,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中央區域11係由上側邊14與一底邊14B所包圍形成,且包含一中央貼黏區域111。背膠係配置於上側邊14、底邊14B以及中央貼黏區域111。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具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前述第一側邊離型紙40係覆蓋上側邊14之背膠,且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一端設有一第八延伸部46A,第八延伸部46A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且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該第八延伸部46A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具有一第八相接線47A,第八相接線47A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前述底邊離型紙80係覆蓋底邊14B之背膠,底邊離型紙80之一端設有一第九延伸部81,第九延伸部81係外露於本體10之側邊,且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第九延伸部81與底邊離型紙80間具有一第九相接線82,該第九相接線8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且該角度AG係小於90度。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10,使本體10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第二側邊離型紙90之第十延伸部901、第三側邊離型紙91之第十一延伸部91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之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第十三延伸部931之第十三相接線932,並沿拉曳方向之箭頭進行拉曳,將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以及第十側邊19D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以及第十側邊19D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之黏著力。
本創作之使用方式概同於第一實施例,當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並將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第二側邊離型紙90之第十延伸部901,並沿第十延伸部90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二側邊離型紙9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七側邊19A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上側邊14貼黏於定位區域。再藉由拉曳第三側邊離型紙91之第十一延伸部911以及第四側邊離型紙92之第十二延伸部921,使本體之第八側邊19B與第九側邊19C之背膠裸露於外,藉以固定第八側邊19B與第九側邊19C於定位區域。最後,藉由拉曳第五側邊離型紙93之第十三延伸部931,並沿第十三延伸部93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五側邊離型紙93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十側邊19D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底邊14B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第一側邊離型紙40以及底邊離型紙80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上側邊14以及底邊14B,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貼黏區域1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上側邊14以及底邊14B之背膠15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之上側邊14以及底邊14B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第一側邊離型紙40之第八延伸部46A以及底邊離型紙80之第九延伸部81外露於本體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之中央區域11於定位區域後,方便將第一側邊離型紙40及底邊離型紙80分別自本體之上側邊14及底邊14B撕離。再者,第八相接線47A以及第九相接線82分別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八延伸部46A及第九延伸部81時,第八延伸部46A與第一側邊離型紙40間,或第九延伸部81與底邊離型紙80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另外,本創作之背膠並未填滿本體之背面,因此可減低背膠之使用量,進而降低本創作之成本。
請參閱圖7所示,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概同於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四邊形物品。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包含一本體、一第二側邊離型紙90、一第三側邊離型紙91、一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一第五側邊離型紙93。
前述本體包含一中央區域11、一第七側邊19A、一第八側邊19B、一第九側邊19C、一第十側邊19D以及一背膠。第七側邊19A之二端係分別相接於第八側邊19B以及第十側邊19D之一端,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第八側邊19B以及第十側邊19D之另一端則相接於第九側邊19C之二端,並於相接處形成一連接線121。中央區域11係由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第十側邊19D所包圍形成,且包含一中央貼黏區域111。背膠係配置於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第十側邊19D以及中央貼黏區域111。
前述中離型紙20之側邊具有一標籤貼21,前述標籤貼21包含一游離端211,中離型紙20係覆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前述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係分別覆蓋上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第十側邊19D之背膠,且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之一端各分別設有一第十延伸部901、一第十一延伸部911、一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一第十三延伸部931,該第十延伸部901、第十一延伸部911、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第十三延伸部931係外露於本體之側邊,且標示有一拉曳方向之箭頭。第十延伸部901與第二側邊離型紙90間具有一第十相接線902,第十相接線90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第十一延伸部911與第三側邊離型紙91間具有一第十一相接線912,第十一相接線91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第十二延伸部921與第四側邊離型紙92間具有一第十二相接線922,第十二相接線92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第十三延伸部931與第五側邊離型紙93間具有一第十三相接線932,第十三相接線932與連接線121間具有一角度AG。
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輕易將中離型紙20撕離本體10,使本體10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15裸露於外,以令本體10固定於一定位區域。再藉由拿取第二側邊離型紙90之第十延伸部901、第三側邊離型紙91之第十一延伸部91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之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第十三延伸部931之第十三相接線932,並沿拉曳方向之箭頭進行拉曳,將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以及第十側邊19D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以及第十側邊19D黏固於該定位區域,以加強本體之黏著力。
本創作之使用方式概同於第一實施例,當欲將本創作固定於定位區域時,首先,藉由拿取並拉曳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裸露於外,並將中央貼黏區域111之背膠對準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予以貼黏固定。之後,藉由拉曳第二側邊離型紙90之第十延伸部901,並沿第十延伸部90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二側邊離型紙90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七側邊19A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上側邊14貼黏於定位區域。再藉由拉曳第三側邊離型紙91之第十一延伸部911以及第四側邊離型紙92之第十二延伸部921,使本體之第八側邊19B與第九側邊19C之背膠裸露於外,藉以固定第八側邊19B與第九側邊19C於定位區域。最後,藉由拉曳第五側邊離型紙93之第十三延伸部931,並沿第十三延伸部931所標示之拉曳方向進行拉曳,將第五側邊離型紙93自本體撕離,使本體之第十側邊19D之背膠裸露於外,以令本體之第十側邊19D貼黏於定位區域。
本創作之中離型紙20、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可避免本創作之背膠於使用前隨意貼黏至他處。本創作藉由預先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貼黏固定於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待確認貼黏位置正確且穩固後,再予以固定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藉以加強本創作之固著度。因此,倘若於貼黏中央貼黏區域111後,因貼黏位置錯誤而須撕離重貼,只需將中央貼黏區域111自定位區域之中央位置撕離,是以本創作可避免於重覆貼黏時,造成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之背膠損壞,且本創作可令本體之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緊密結合於該定位區域。此外,中離型紙20之標籤貼21之游離端211可方便使用者將中離型紙20自本體撕離;第二側邊離型紙90之第十延伸部901、第三側邊離型紙91之第十一延伸部911、第四側邊離型紙92之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之第十三延伸部931外露於本體之側邊,則可方便使用者於貼黏本體之中央區域11於定位區域後,方便將第二側邊離型紙90、第三側邊離型紙91、第四側邊離型紙92及第五側邊離型紙93分別自本體之第七側邊19A、第八側邊19B、第九側邊19C以及第十側邊19D撕離。再者,第十相接線902、第十一相接線912、第十二相接線922以及第十三相接線932分別與連接線121間之角度AG係小於90度,其可避免於拉曳第十延伸部901、第十一延伸部911、第十二延伸部921以及第十三延伸部931時,第十延伸部901與第二側邊離型紙90間,或第十一延伸部911與第三側邊離型紙91間,或第十二延伸部921與第四側邊離型紙92,或第十三延伸部931與第五側邊離型紙93間,因產生剪力而導致破損之情形,進而使本創作可適用於一硬性或重量較重之材質。另外,本創作之背膠只覆蓋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111,背膠之覆蓋區域只佔本體之一小區域,並未完全覆蓋整個本體,因此本創作可更加地減低背膠之使用量,進而降低本創作之成本。
10‧‧‧本體
20‧‧‧中離型紙
30‧‧‧二側邊離型紙
40‧‧‧第一側邊離型紙
11‧‧‧中央區域
111‧‧‧中央貼黏區域
12‧‧‧第一側邊
121‧‧‧連接線
13‧‧‧第二側邊
14‧‧‧上側邊
14B‧‧‧底邊
15‧‧‧背膠
16‧‧‧第三側邊
17‧‧‧第四側邊
18‧‧‧第五側邊
19‧‧‧第六側邊
19A‧‧‧第七側邊
19B‧‧‧第八側邊
19C‧‧‧第九側邊
19D‧‧‧第十側邊
21‧‧‧標籤貼
211‧‧‧游離端
301‧‧‧拉曳部
31‧‧‧第一延伸部
41‧‧‧第二延伸部
32‧‧‧第一相接線
42‧‧‧第二相接線
43‧‧‧缺角
44‧‧‧第三延伸部
45‧‧‧第三相接線
46‧‧‧第七延伸部
46A‧‧‧第八延伸部
47‧‧‧第七相接線
47A‧‧‧第八相接線
48‧‧‧側邊線
50‧‧‧第三離型紙
51‧‧‧第四延伸部
52‧‧‧第四相接線
60‧‧‧第四離型紙
61‧‧‧第五延伸部
62‧‧‧第五相接線
70‧‧‧二下側邊離型紙
71‧‧‧第六延伸部
72‧‧‧第六相接線
80‧‧‧底邊離型紙
90‧‧‧第二側邊離型紙
901‧‧‧第十延伸部
902‧‧‧第十相接線
91‧‧‧第三側邊離型紙
911‧‧‧第十一延伸部
912‧‧‧第十一相接線
92‧‧‧第四側邊離型紙
921‧‧‧第十二延伸部
922‧‧‧第十二相接線
93‧‧‧第五側邊離型紙
931‧‧‧第十三延伸部
932‧‧‧第十三相接線
AG‧‧‧角度
圖1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2係本創作之使用態樣立體圖。 圖3係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4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5係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6係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7係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8係先前技術之實施態樣之作動立體圖。 圖9係另一先前技術之實施態樣之作動立體圖。
10‧‧‧本體
121‧‧‧連接線
15‧‧‧背膠
20‧‧‧中離型紙
21‧‧‧標籤貼
211‧‧‧游離端
30‧‧‧二側邊離型紙
31‧‧‧第一延伸部
40‧‧‧第一側邊離型紙
41‧‧‧第二延伸部

Claims (8)

  1. 一種背膠貼黏用品,其包含: 一本體,前述本體之背面包含一中央區域、中央貼黏區域、至少一側邊以及一背膠;前述中央區域包含一中央部位以及一周邊,前述中央貼黏區域係配置於前述中央區域之中央部位;前述至少一側邊係相連於前述中央區域,且配置於前述中央區域之周邊,前述背膠配置於前述中央區域以及前述至少一側邊; 一中離型紙,其覆蓋前述本體之中央區域之背膠;以及 至少一側邊離型紙,其覆蓋前述本體之至少一側邊之背膠;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間之相接處具有一連接線;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包含二端,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一端設有一延伸部,且前述延伸部與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一端間具有一相接線,前述相接線與前述連接線間之角度係小於90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背膠係配置於前述中央貼黏區域。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中離型紙係覆蓋前述本體之中央貼黏區域之背膠。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延伸部係外露於前述本體之至少一側邊。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延伸部係外露於前述本體之至少一側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至少一側邊離型紙之延伸部標示有一顯示拉曳方向之箭頭。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中離型紙進一步包含一具有一游離端標籤貼。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膠貼黏用品,前述中離型紙進一步包含一具有一游離端標籤貼。
TW104200719U 2015-01-16 2015-01-16 背膠貼黏用品 TWM499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719U TWM499161U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膠貼黏用品
CN201520582229.0U CN204950479U (zh) 2015-01-16 2015-08-05 背胶贴粘用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719U TWM499161U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膠貼黏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9161U true TWM499161U (zh) 2015-04-21

Family

ID=5344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719U TWM499161U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膠貼黏用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0479U (zh)
TW (1) TWM499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0407A (zh) * 2015-11-13 2018-08-21 莫恩里克保健股份公司 医用敷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0407A (zh) * 2015-11-13 2018-08-21 莫恩里克保健股份公司 医用敷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0479U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960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9080121A1 (zh) 一种包覆膜、电池模块及移动终端
JP5653446B2 (ja) 小分け可能な食品用の包装
TWM453580U (zh) 快速包膜的貼膜裝置
JP2015174318A (ja) シート積層体
TWM499161U (zh) 背膠貼黏用品
JP5131484B2 (ja) おにぎり包装体
JP6209057B2 (ja) ラベル
JP2011241370A (ja) セパレータ付き粘着材付保護フィルム
JP5137871B2 (ja) ラベルユニット
JP5797801B2 (ja) 包装用フィルム
WO2018167988A1 (ja) 貼付剤のシート状貼付け補助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貼付剤の貼り付け方法
JP5207435B2 (ja) テープ付き袋
JP5689010B2 (ja) 機能性シート
JP3176046U (ja) シート状貼り薬
JP6142453B2 (ja) おにぎり包装材及びこの包装材に包装されたおにぎり包装体
JPH0311162Y2 (zh)
CN109486434B (zh) 一种具有切割截取功能的双面压敏胶粘带
JP3213030U (ja) ゆで卵用殻むきシート
JP3450377B2 (ja) ラベルシート
JP6434120B1 (ja) 貼付剤貼付用補助具
JP3185896U (ja) 包装用フィルム
JP4413081B2 (ja) 提げ手シール
JP6805572B2 (ja) 再封性パウチ
JP6670474B2 (ja) 封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