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880U - 接線盒 - Google Patents

接線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880U
TWM496880U TW103212645U TW103212645U TWM496880U TW M496880 U TWM496880 U TW M496880U TW 103212645 U TW103212645 U TW 103212645U TW 103212645 U TW103212645 U TW 103212645U TW M496880 U TWM496880 U TW M4968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on
junction box
bas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2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樹志
Original Assignee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496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88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Description

接線盒
本創作涉及一種用於連接線纜之接線盒,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於連接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的接線盒。
在諸如太陽能光伏組件、通信組件之傳輸微電信號之電子系統中,需要將微電信號藉由外部線纜傳輸至設置在接線盒內,再藉由匯流條進一步彙集或轉發至例如太陽能集電器之外部電子設備中。在傳統接線盒內一般設有用於與外部線纜及匯流條電連接之多個連接端子、旁路二極體等。
傳統接線盒中連接端子與二極體之連接方式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連接方式係採用兩個連接端子平行排列,二極體置放在兩個連接端子之中間。對於此種傳統接線盒端子排列方式,可保證匯流條焊接點與二極體接腳之間有一定距離,不會因焊接時產生之熱量迅速傳遞至二極體而導致二極體損壞。但因為連接之二極體兩端之連接端子平行排列,導致接線盒之盒體在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偏大,以至於在對外觀要求比較苛刻或者雙面(Bifacial)組件上之應用受到了限制。
第二類連接方式係將兩個連接端子及二極體沿長度方向排列,此可使接線盒之盒體寬度方向尺寸縮小,但長度方向之尺寸增加,同時無法藉由UL安全規範認證,操作起來難度比較大。
本創作所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接線盒,在用於連接匯流條之第一連接區與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二連接區之間具有延長之導熱路徑。
根據本創作之一態樣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一光伏組件之接線盒,其包括:一殼體;至少一二極體;及至少一對連接端子,在每對連接端子之間連接有一個該二極體。每個連接端子包括:一基部,其安裝在該殼體上;一第一連接部,其與該基部一體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一第二連接部,其與該基部電連通,該第二連接部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之第二連接區。該第一連接區與該第二連接區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自第二連接區至第一連接區之直線之熱量傳遞路徑係斷開的,熱量不能沿直線路徑自第二連接區傳遞至第一連接區。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基部上設有沿橫向方向配置之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二連接部自該基部之同一側沿縱向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且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具有間隔。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且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面對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 伸,該第二連接部具有大致U形形狀,且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該第一臂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二連接區形成在該第二臂上。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該第一連接部自該第一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二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設有彎曲部。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第一基部上設有第一安裝孔,該第二基部上設有第二安裝孔。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用於使該匯流條穿過之多個通孔。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分別穿過該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之第一安裝柱及第二安裝柱。
在上述接線盒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用於固定該基部之多個倒鉤。
根據本創作之各種實施例提供之接線盒,由於在用於連接匯流條之第二連接區與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在第二連接區產生之熱量必須藉由彎曲之路徑才能傳輸至第一連接區。以此方式,第二連接區與第一連接區之間的導熱路徑延長,從而降低自第二連接區至第一連接區之導熱效能。
1‧‧‧殼體
2‧‧‧二極體
3‧‧‧連接端子
4‧‧‧連接端子
5‧‧‧連接端子
6‧‧‧連接端子
7‧‧‧連接端子
10‧‧‧線纜
12‧‧‧第一安裝柱
13‧‧‧第二安裝柱
16‧‧‧倒鉤
31‧‧‧基部
32‧‧‧第一連接部
33‧‧‧第二連接部
34‧‧‧第一安裝孔
35‧‧‧第二安裝孔
36‧‧‧路徑
41‧‧‧基部
42‧‧‧第一連接部
43‧‧‧第二連接部
51‧‧‧基部
52‧‧‧第一連接部
53‧‧‧第二連接部
61‧‧‧基部
62‧‧‧第一連接部
63‧‧‧第二連接部
71‧‧‧第一基部
72‧‧‧第一連接部
73‧‧‧第二連接部
74‧‧‧彎曲部
76‧‧‧第二基部
100‧‧‧接線盒
200‧‧‧接線盒
300‧‧‧接線盒
311‧‧‧第三連接區
321‧‧‧第一連接區
331‧‧‧第二連接區
400‧‧‧接線盒
411‧‧‧第三連接區
421‧‧‧第一連接區
431‧‧‧第二連接區
500‧‧‧接線盒
511‧‧‧第三連接區
521‧‧‧第一連接區
531‧‧‧第二連接區
611‧‧‧第三連接區
621‧‧‧第一連接區
631‧‧‧第二連接區
632‧‧‧第一臂
633‧‧‧第二臂
711‧‧‧第一安裝孔
721‧‧‧第一連接區
731‧‧‧第二連接區
741‧‧‧第三連接區
761‧‧‧第二安裝孔
本創作將參照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圖1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接線盒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連接端子之立體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接線盒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 圖;圖4為圖3所示之連接端子之立體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接線盒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之連接端子之立體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接線盒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之連接端子之立體示意圖;圖9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之接線盒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及圖10為圖9所示之連接端子的立體示意圖。
雖然將參照含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附圖充分描述本創作,但在此描述之前應瞭解,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之新型,同時獲得本創作之技術效果。因此,須瞭解,以上之描述對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為廣泛揭示,且其內容不在於限制本創作所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
根據本創作之各種實施例之接線盒可用於將諸如與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產生或傳輸微電信號之電子系統中的外接線纜10電連接至接線盒中,以進一步彙集或轉發至例如太陽能集電器之外部電子設備中。
參見圖1及2,根據本創作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一光伏組件之接線盒100包括:由絕緣材料製成之殼體1;至少一二極體2;及至少一對連接端子3,在每對連接端子3之間連接有一個二極體2。每個連接端子包括:由一片導電金屬片製成之基部31、第一連接部32及第二連接部33。基部31安裝在殼體1上。第一連接部32與基部31一體連接,第一連接部32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321。第二 連接部33與基部31電連通,第二連接部33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未圖示)之第二連接區331。第一連接區321與第二連接區331之間的直線路徑36係斷開的,即自第二連接區331至第一連接區321之直線熱量傳遞路徑係斷開的,熱量不能沿直線路徑自第二連接區331傳遞至第一連接區321,使得在第二連接區331產生之熱量必須藉由彎曲之路徑才能傳輸至第一連接區321。
參見圖2,基部31上設有沿橫向方向配置之第一安裝孔34及第二安裝孔35。相應地,參見圖1,殼體1之底部設有分別穿過第一安裝孔34及第二安裝孔35之第一安裝柱12及第二安裝柱13。另外,殼體1之底部設有用於固定連接端子3之基部31之多個倒鉤16。安裝時,可使第一及第二安裝孔分別對準第一及第二安裝柱,同時,使相應之倒鉤16貼靠住基部31之邊緣,向下施加壓力,倒鉤16向外偏置,當基部31安裝就位時,倒鉤恢復至初始狀態,且將整個連接端子3固定在殼體1中。
進一步參見圖2,第一連接部32及第二連接部33自基部31之同一側沿縱向方向(接線盒之長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且第一連接部32與第二連接部33之間具有間隔d。因此,在俯視圖中,第一連接部32及第二連接部33形成大致U形形狀。第一連接部32與第二連接部33處於不同平面內。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32、第二連接部33與基部31處於同一平面內。
參見圖1,成對之連接端子3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一連接端子之第一連接部與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二連接部相對。以此方式,兩個連接端子之第一連接部32及第二連接部33都以對角線之方式分別相對。由於二極體2之兩個接腳分別連接至兩個連接端子3之第一連接部32上之第一連接區321上,使得二極體2相對於接線盒3之縱向軸線傾斜地配置。
來自於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10穿過殼體1上之通孔(例如)藉由焊接方式電連接至一對連接端子中之一連接端子之基部31上的第三連接區311,而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三連接區閒置。殼體1之底部設有用於使匯流條(未圖示)穿過之多個通孔(未圖示)。來自於外部電子設備之匯流條穿過相應之通孔分別焊接至兩個成對之連接端子之第二連接部的第二連接區331,以此方式,可利用本創作之接線盒實現太陽能光伏組件與電子設備之電連接。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為便於連接,第一連接區321、第二連接區331及第三連接區311均形成為凹陷結構。
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接線盒100,由於在用於連接匯流條第二連接區331與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321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熱量不能自第二連接區331沿直線路徑傳遞至第一連接區321,即自第二連接區331至第一連接區321之直線熱量傳遞路徑係斷開的。若匯流條係以焊接方式連接至第二連接區331,則在第二連接區331由於焊接產生之熱量必須藉由大致U形之彎曲之導熱路徑36才能傳輸至第一連接區321。以此方式,第二連接區331與第一連接區321之間的導熱路徑延長,從而降低自第二連接區至第一連接區之導熱效能,避免了在焊接匯流條之過程中熱量對二極體2之效能造成的影響。
圖3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接線盒200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之連接端子4之立體示意圖。第二實施例之殼體1與第一實施例之殼體1具有相同構造。
參見圖3及4,在第二實施例之接線盒200中,每個連接端子4包括:由一片導電金屬片製成之基部41、第一連接部42及第二連接部43。基部41安裝在殼體1上。第一連接部42與基部41一體連接,第一連接部42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421。第二連接部43與基部41電連通,第二連接部43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未圖示)之第二 連接區431。第一連接區421與第二連接區431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熱量不能自第二連接區431沿直線路徑傳遞至第一連接區421。
在第二實施例之連接端子4中,第一連接部42自基部41之一側沿縱向方向(接線盒200之長度方向)延伸,第二連接部43自第一連接部42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42而延伸,第一連接部42與第二連接部43處於不同平面內。因此,在側視圖中,第一連接部42及第二連接部43形成大致Z形形狀。在基部41上形成兩個安裝孔。來自於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10穿過殼體1上之通孔(例如)藉由焊接方式電連接至一對連接端子中之一連接端子4之基部41上的第三連接區411,而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三連接區閒置。
圖5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接線盒300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4所示之連接端子5之立體示意圖。第三實施例之殼體1與第一實施例之殼體1具有相同構造。
參見圖5及6,在第三實施例之接線盒300中,每個連接端子5包括:由一片導電金屬片製成之基部51、第一連接部52及第二連接部53。基部51安裝在殼體1上。第一連接部52與基部51一體連接,第一連接部52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521。第二連接部53與基部51電連通,第二連接部53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未圖示)之第二連接區531。第一連接區521與第二連接區531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熱量不能自第二連接區431沿直線路徑傳遞至第一連接區421。
在第三實施例之連接端子5中,第一連接部52自基部51之一側沿縱向方向(接線盒300之長度方向)延伸,且第二連接部53自第一連接部52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面對第一連接部52而延伸,第一連接部52與第二連接部53處於不同平面內。因此,在側視圖中,第一連接 部52及第二連接部53形成大致U形形狀。在基部51上形成兩個安裝孔。來自於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10穿過殼體1上之通孔(例如)藉由焊接方式電連接至一對連接端子中之一連接端子5之基部51上的第三連接區511,而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三連接區閒置。
圖7為根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接線盒400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之連接端子6之立體示意圖。第四實施例之殼體1與第一實施例之殼體1具有相同構造。
參見圖7及8,在第四實施例之接線盒400中,每個連接端子6包括:由一片導電金屬片製成之基部61、第一連接部62及第二連接部63。基部61安裝在殼體1上。第一連接部62與基部61一體連接,第一連接部62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621。第二連接部63與基部61電連通,第二連接部63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未圖示)之第二連接區631。第一連接區621與第二連接區631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熱量不能自第二連接區631沿直線路徑傳遞至第一連接區621。
在第四實施例之連接端子6中,第一連接部62自該基部61之一側沿縱向方向(接線盒400之長度方向)延伸。第二連接部63具有大致U形形狀,且包括第一臂632及第二臂633,其中第一臂632自第一連接部62之側部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62而延伸,第二連接區631形成在第二臂上。因此,在側視圖中,第二連接部63之第一臂632及第二臂633形成大致U形形狀。在基部61上形成兩個安裝孔。來自於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10穿過殼體1上之通孔(例如)藉由焊接方式電連接至一對連接端子中之一連接端子6之基部61上的第三連接區611,而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三連接區閒置。
圖9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之接線盒500之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9所示之連接端子7之立體示意圖。第五實施例之殼 體1與第一實施例之殼體1具有相同構造。
參見圖9及10,在第五實施例之接線盒500中,每個連接端子7包括:由一片導電金屬片製成之包括第一基部71及第二基部76之基部、第一連接部72及第二連接部73。第一基部71及第二基部76安裝在殼體1上。第一連接部72與第一基部71一體連接,第一連接部72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721。第二連接部73與第二基部76電連通,第二連接部73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未圖示)之第二連接區731。第一連接區721與第二連接區731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因此,熱量不能自第二連接區731沿直線路徑傳遞至第一連接區721。
在第五實施例之連接端子7中,基部包括第一基部71及第二基部76。第一連接部72自該第一基部71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第二連接部73自該第二基部76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且第一連接部72與第二連接部73之間設有彎曲部74。第一基部71上設有第一安裝孔711,第二基部76上設有第二安裝孔761。來自於太陽能光伏組件之線纜10穿過殼體1上之通孔(例如)藉由焊接方式電連接至一對連接端子中之一連接端子7之彎曲部74上的第三連接區741,而另一連接端子之第三連接區閒置。
根據本創作之各種實施例,可實現微型化之接線盒,連接端子可由單片金屬片藉由剪切、彎曲衝壓製程形成。自第二連接區至第一連接區之直線熱量傳遞路徑係斷開的,熱量不能沿直線路徑自第二連接區傳遞至第一連接區,第二連接區與第一連接區之間的導熱路徑延長,從而降低自第二連接區至第一連接區之導熱效能,避免了在焊接匯流條之過程中熱量對二極體之效能造成的影響,降低了二極體失效之風險,可實現微型化之接線盒,提高了主件之效能,同時亦避免了由於主件維修、返工、換貨所造成之成本增加。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理解,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均係例示性的, 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對其進行改良,各種實施例中所描述之結構在不發生結構或原理態樣之衝突的情況下可進行自由組合,從而在解決本創作之技術問題之基礎上實現更多種接線盒。
在詳細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後,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清楚地瞭解,在不脫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保護範圍與精神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改變,且本創作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舉例示性實施例之實施方式。應注意,片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片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
1‧‧‧殼體
2‧‧‧二極體
3‧‧‧連接端子
10‧‧‧線纜
12‧‧‧第一安裝柱
13‧‧‧第二安裝柱
16‧‧‧倒鉤
100‧‧‧接線盒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一光伏組件之接線盒,其包括:一殼體;至少一二極體;及至少一對連接端子,在每對連接端子之間連接有一個該二極體,該接線盒特徵在於,每個連接端子包括:一基部,其安裝在該殼體上;一第一連接部,其與該基部一體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上形成用於連接二極體之第一連接區;一第二連接部,其與該基部電連通,該第二連接部上形成用於連接匯流條之第二連接區;其中,該第一連接區與該第二連接區之間的直線路徑係斷開的。
  2. 如請求項1之接線盒,其中該基部上設有沿橫向方向配置之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
  3. 如請求項1或2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二連接部自該基部之同一側沿縱向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且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具有間隔。
  4. 如請求項3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5. 如請求項1或2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6. 如請求項1或2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且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經彎曲後沿橫向方向面對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處於不同平面內。
  7. 如請求項1或2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自該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二連接部具有大致U形形狀,且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該第一臂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側部沿橫向方向遠離第一連接部而延伸,該第二連接區形成在該第二臂上。
  8. 如請求項1之接線盒,其中該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該第一連接部自該第一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二連接部自該第二基部之一側沿縱向方向延伸,該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之間設有彎曲部。
  9. 如請求項8之接線盒,其中該第一基部上設有第一安裝孔,該第二基部上設有第二安裝孔。
  10. 如請求項1之接線盒,其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用於使該匯流條穿過之多個通孔。
  11. 如請求項2之接線盒,其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分別穿過該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之第一安裝柱及第二安裝柱。
  12. 如請求項1之接線盒,其中該殼體之底部設有用於固定該基部之多個倒鉤。
TW103212645U 2013-07-16 2014-07-16 接線盒 TWM4968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2428.6U CN203456481U (zh) 2013-07-16 2013-07-16 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880U true TWM496880U (zh) 2015-03-01

Family

ID=5013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2645U TWM496880U (zh) 2013-07-16 2014-07-16 接線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86798B2 (zh)
EP (1) EP2827494B1 (zh)
JP (1) JP3193777U (zh)
CN (1) CN203456481U (zh)
TW (1) TWM49688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6769B2 (en) 2015-06-29 2019-04-0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Terminal for solar junction box
CN105280739B (zh) * 2015-07-02 2017-02-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用散热型分体式接线盒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668533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和二极管
WO2017191123A1 (en) 2016-05-02 2017-11-0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 steam iron with thermal bridge arrangement
CN107786163B (zh) * 2016-08-30 2020-03-31 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
DE102018127045A1 (de) * 2018-10-30 2020-04-3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ntaktelement,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mit einem kontakt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ontaktelemen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4720B2 (ja) * 1998-10-29 2005-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
JP2005183829A (ja) * 2003-12-22 2005-07-07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05025976B4 (de) * 2005-06-03 2007-03-15 Günther Spelsberg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 und Verbindungsdose für ein Solarzellenmodul
DE102007020843A1 (de) * 2007-03-28 2008-10-02 Günther Spelsberg GmbH & Co. KG Paneldose
CN201260137Y (zh) * 2008-07-18 2009-06-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光伏一体化接线盒
US7824189B1 (en) * 2009-04-15 2010-11-0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Junction box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DE102009022944A1 (de) * 2009-05-27 2010-12-02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Anschluß- oder Überbrückungsdose mit Lötmitteldepot
DE102009040568A1 (de) * 2009-09-08 2011-03-24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Anschlußdose, Verwendung, Solarpaneel und Verfahren
WO2011120164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Ats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s Inc. One-piece junction bo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7494B1 (en) 2019-09-18
EP2827494A1 (en) 2015-01-21
US9786798B2 (en) 2017-10-10
US20150021088A1 (en) 2015-01-22
JP3193777U (ja) 2014-10-23
CN203456481U (zh)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6880U (zh) 接線盒
US9692164B2 (en) Dual compressive connector
TWI552669B (zh) 電路板組合及其組裝方法
CN10280439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
CN102237505A (zh) 用于电池组件的互连器件
JP5706490B2 (ja) 電力素子とpcbとの結合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50873B (zh) 可撓性印刷基板及太陽光發電模組
CN107112654B (zh) 模块-端子台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05518937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电接触装置以及用于生产该装置的方法
EP3166222B1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JP6033164B2 (ja) 端子、電子制御装置
TWM618849U (zh) 匯流條組件
JP6565569B2 (ja) 回路基板および電源装置
JP6443265B2 (ja) 実装基板
CN103390671B (zh)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JP2009071071A (ja) 電子回路部品実装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61527B2 (ja) 回路構成体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TWI566456B (zh) Battery connection module
JP6630489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TWM537337U (zh) 電源連接裝置及導電匯流件
TW201330725A (zh) 電路板組合
JP5568974B2 (ja) 回路構成体
CN105098555A (zh) 电刷板
CN202189807U (zh) 接线盒
JP2010212642A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