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8849U - 匯流條組件 - Google Patents

匯流條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8849U
TWM618849U TW110203037U TW110203037U TWM618849U TW M618849 U TWM618849 U TW M618849U TW 110203037 U TW110203037 U TW 110203037U TW 110203037 U TW110203037 U TW 110203037U TW M618849 U TWM618849 U TW M6188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rt
conductive plate
bus bar
transmission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澤
提摩西 葛瑞哥裏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3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8849U/zh
Publication of TWM618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884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種匯流條組件,包含一第一匯流條、一第二匯流條、一絕緣層及一第一導電板。該第一匯流條具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一傳輸埠,及多個第二傳輸埠。該第二匯流條具有一第二本體、一第三傳輸埠,及多個第四傳輸埠,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互堆疊,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第三傳輸埠並列,該等第二傳輸埠與該等第四傳輸埠交錯排列。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上並與其電性連接,通過該第一導電板與該第一匯流條的電性連接,擴增在一電流傳輸方向上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

Description

匯流條組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匯流條組件,特別是指一種用以傳輸電流的匯流條組件。
在電流流經匯流條(busbar)的路徑上,常會在匯流條的局部區域發生電流不變但流經的截面積變小的情況,以及流經的截面積不變但電流變大的情況。在前述兩種情況下,電流容易因為阻抗上升進而造成匯流條的局部區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
中國專利公告號CN210296798U案揭露一種可擴展大功率匯流排,包括第一銅排、第二銅排,及貼合設置在第一銅排與第二銅排之間的絕緣膠帶。第一銅排的第一端口及第二銅排的第二端口的數量可按電路數量來增加或減少,以便於系統作擴展。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1036041Y案揭露一種銅排絕緣結構,其正極銅排和負極銅排固定在IGBT上,正極銅排和負極銅排的一端還分別連接有正極電纜和負極電纜。
然而,前述兩專利案皆未揭露如何克服匯流條的局部區域因阻抗上升而導致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問題。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匯流條組件。
於是,本新型匯流條組件,用以傳輸電流,該匯流條組件包含一第一匯流條、一第二匯流條、一絕緣層,及一第一導電板。
該第一匯流條具有一第一本體、一設置於該第一本體一側的第一傳輸埠,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另一側的第二傳輸埠。該第二匯流條具有一第二本體、一設置於該第二本體一側的第三傳輸埠,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二本體另一側的第四傳輸埠,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互堆疊,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第三傳輸埠並列,該等第二傳輸埠與該等第四傳輸埠交錯排列。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上並與其電性連接,通過該第一導電板與該第一匯流條的電性連接,擴增在一電流傳輸方向上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呈平板狀。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傳輸埠是藉由沖壓彎折形成於該第一本體,該第三傳輸埠是藉由沖壓彎折形成於該第二本 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包含一第二導電板,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三傳輸埠並與其電性連接。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導電板搭接於該第一傳輸埠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一導電板鎖固於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搭接於該第三傳輸埠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三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鎖固於該第三傳輸埠。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傳輸埠形成有多個第一接線孔,該第三傳輸埠形成有多個第二接線孔,該第一導電板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接線孔連通的第三接線孔,該第二導電板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二接線孔連通的第四接線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包含一第二導電板,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二本體的第一外表面,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一本體的第二外表面,該第二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本體具有一介於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等第二傳輸埠之間的第一窄區域,該第一導電板至少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該第二本體具有一介 於該第三傳輸埠與該等第四傳輸埠之間的第二窄區域,該第二導電板至少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本體還具有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相反側的一第一寬區域與一第二寬區域,該第一寬區域的寬度以及該第二寬區域的寬度大於該第一窄區域的寬度,該第一傳輸埠連接於該第二寬區域,該第一導電板還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或者是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本體還具有分別連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相反側的一第三寬區域與一第四寬區域,該第三寬區域的寬度以及該第四寬區域的寬度大於該第二窄區域的寬度,該第三傳輸埠連接於該第三寬區域,該第二導電板還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或者是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各該第二傳輸埠與各該第四傳輸埠各自設置有至少一連接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第三傳輸埠各自形成有至少一接線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第二傳輸埠及該等第四傳輸埠分別垂直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傳輸埠及該第三傳輸埠分別垂直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
本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在匯流條的高電流密度區域的特定局部區域中設置導電板的方式,擴增了在該電流傳輸方向上該區域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所受到的阻抗,以避免該區域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該匯流條組件不需為了擴增截面積而使用厚度較厚的匯流條,藉此,能避免造成該匯流條組件的製造成本增加。
100:匯流條組件
1:第一匯流條
11:第一本體
111:第一窄區域
112:第一寬區域
113:第二寬區域
114:第一內表面
115:第一外表面
116:第一端側
117:第一凹槽
118:第一內側
12:第一傳輸埠
121:第一接線孔
122:第一穿孔
13:第二傳輸埠
2:第二匯流條
21:第二本體
211:第二窄區域
212:第三寬區域
213:第四寬區域
214:第二內表面
215:第二外表面
216:第二端側
217:第二凹槽
218:第二內側
22:第三傳輸埠
221:第二接線孔
222:第二穿孔
23:第四傳輸埠
3:絕緣層
4:第一連接器
5:第二連接器
6:第一導電板
61:第三接線孔
62:第三穿孔
7:第一鎖固組
71:第一螺栓
72:第一螺帽
8:第二導電板
81:第四接線孔
82:第四穿孔
9:第二鎖固組
91:第二螺栓
92:第二螺帽
D:電流傳輸方向
W11:寬度
W12:寬度
W13:寬度
W21:寬度
W22:寬度
W23:寬度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匯流條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由另一視角觀看的一立體分解圖;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俯視圖;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仰視圖;圖6是本新型匯流條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圖7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由另一視角觀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俯視圖;及圖10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仰視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本新型匯流條組件100的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電源分配設備(圖未示),用以傳輸電流。該匯流條組件100包含一第一匯流條1、一第二匯流條2、一絕緣層3、多個第一連接器4、多個第二連接器5、一第一導電板6、多個第一鎖固組7、一第二導電板8,及多個第二鎖固組9。
參閱圖2、圖3及圖4,該第一匯流條1具有一第一本體11、一設置於該第一本體11一側的第一傳輸埠12,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一本體11另一側的第二傳輸埠13。該第一匯流條1是由可流通大電流且散熱佳的銅材質所製成,其透過沖壓彎折加工的方式成型出該第一本體11、該第一傳輸埠12及該等第二傳輸埠13。該第一本體11呈長平板狀,其長向沿一左右方向Y延伸。該第一本體11具有一第一窄區域111,及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相反側且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的一第一寬區域112與一第二寬區域113。該第一窄區域111、該第一寬區域112及該第二寬區域113共同界定出 一第一內表面114、一相反於該第一內表面114的第一外表面115,及一連接於該第一內表面114與該第一外表面115之間的第一端側116。該第一外表面115與該第一內表面114沿一上下方向Z相間隔。該第一端側116為一前端側。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窄區域111具有一沿著一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11,該寬度W11為該第一窄區域111的最大寬度。該第一寬區域112具有一沿著該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12,該寬度W12為該第一寬區域112的最大寬度且大於該寬度W11。該第二寬區域113的寬度是朝向該第一窄區域111的方向漸增,並具有一沿著該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13,該寬度W13為該第二寬區域113的最大寬度且大於該寬度W11及該寬度W12。該第一窄區域111、該第一寬區域112及該第二寬區域113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117。該第二寬區域113具有一面向該第一凹槽117且連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第一內側118。
該第一傳輸埠12是藉由沖壓彎折而與該第一本體11一體成型,該第一傳輸埠12連接於該第一內側118且由該第一內側118朝下彎折延伸。該第一傳輸埠12垂直於該第一本體11並緊鄰於該第一窄區域111後方。該第一傳輸埠12形成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接線孔121,及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穿孔122。該等第一接線孔121用以分別連接多條電纜(圖未示)。
該等第二傳輸埠13是藉由沖壓彎折而與該第一本體11一體成型,該等第二傳輸埠13連接於該第一端側116且由該第一端側116朝上彎折延伸並垂直於該第一本體11。該等第二傳輸埠13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排列。
參閱圖2、圖3及圖5,該第二匯流條2具有一第二本體21、一設置於該第二本體21一側的第三傳輸埠22,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二本體21另一側的第四傳輸埠23。該第二匯流條2是由可流通大電流且散熱佳的銅材質所製成,其透過沖壓彎折加工的方式成型出該第二本體21、該第三傳輸埠22及該等第四傳輸埠23。該第二本體21呈長平板狀,其長向沿該左右方向Y延伸。該第二本體21沿該上下方向Z堆疊於該第一本體11下方並具有一第二窄區域211,及分別連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相反側且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的一第三寬區域212與一第四寬區域213。該第二窄區域211、該第三寬區域212及該第四寬區域213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內表面214、一相反於該第二內表面214的第二外表面215,及一連接於該第二內表面214與該第二外表面215之間的第二端側216。該第二內表面214面向該第一本體11的該第一內表面114並沿該上下方向Z與該第二外表面215相間隔。該第二端側216同樣為一前端側。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窄區域211具有一沿著該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21,該寬度W21為該第二窄區域211的最大 寬度。該第三寬區域212的寬度是朝向該第二窄區域211的方向漸增,並具有一沿著該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22,該寬度W22為該第三寬區域212的最大寬度且大於該寬度W21。該第四寬區域213具有一沿著該前後方向X所取的寬度W23,該寬度W23為該第四寬區域213的最大寬度,該寬度W23大於該寬度W21且小於該寬度W22。該第二窄區域211、該第三寬區域212及該第四寬區域213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凹槽217。該第三寬區域212具有一面向該第二凹槽217且連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第二內側218。
該第三傳輸埠22是藉由沖壓彎折而與該第二本體21一體成型,該第三傳輸埠22連接於該第二內側218且由該第二內側218朝下彎折延伸。該第三傳輸埠22垂直於該第二本體21並緊鄰於該第二窄區域211後方,該第三傳輸埠22沿該左右方向Y與該第一傳輸埠12並列且相間隔並平行於該第一傳輸埠12。該第三傳輸埠22形成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接線孔221,及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穿孔222。該等第二接線孔221用以分別連接多條電纜(圖未示)。
該等第四傳輸埠23是藉由沖壓彎折而與該第二本體21一體成型,該等第四傳輸埠23連接於該第二端側216且由該第二端側216朝上彎折延伸並垂直於該第二本體21。該等第四傳輸埠23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排列,且該等第四傳輸埠23與該等第二傳輸埠 13沿該左右方向Y交錯排列。
參閱圖1、圖2及圖3,該絕緣層3設置於該第一本體11的該第一內表面114與該第二本體21的該第二內表面214之間,用以分隔該第一本體11與該第二本體21以避免兩者相互接觸導通。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絕緣層3是以一絕緣片為例,該絕緣層3例如透過絕緣膠黏固於該第一內表面114及該第二內表面214。當然,該絕緣層3也可透過螺鎖方式鎖固於該第一本體11及該第二本體21,不以絕緣膠黏固方式為限。該絕緣層3也可以是由塗佈於該第一內表面114與該第二內表面214之間的絕緣塗料或絕緣膠所構成,不以絕緣片為限。
參閱圖3、圖4及圖5,該等第一連接器4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1的該等第二傳輸埠13及該第二匯流條2的該等第四傳輸埠23,用以電性連接多個電源供應單元(PSU)(圖未示)。每兩個設置於相鄰的該第二傳輸埠13及該第四傳輸埠23上的第一連接器4用以供對應的該電源供應單元電性連接。
該等第二連接器5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1的該等第二傳輸埠13及該第二匯流條2的該等第四傳輸埠23,用以電性連接多個電池備援電力單元(BBU)(圖未示)。每兩個設置於相鄰的該第二傳輸埠13及該第四傳輸埠23上的第二連接器5用以供對應的該電池備援電力單元電性連接。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匯流條1相當於是各該電源供應單元或各該電池備援電力單元的正極,而該第二匯流條2相當於是各該電源供應單元或各該電池備援電力單元的負極。各該第一連接器4是以一插座連接器為例,而各該第二連接器5是以一插頭連接器為例,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態樣中,該匯流條組件100能省略該等第二連接器5,使各該第二傳輸埠13與各該第四傳輸埠23各自只設置有對應的該第一連接器4。
該第一導電板6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1的該第一傳輸埠12上並與其電性連接,該第一導電板6是由可流通大電流且散熱佳的銅材質所製成。具體而言,該第一導電板6的形狀及尺寸與該第一傳輸埠12相同,該第一導電板6搭接於該第一傳輸埠12相反於該第三傳輸埠22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一傳輸埠12。該第一導電板6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接線孔121連通的第三接線孔61,及多個彼此相間隔且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穿孔122的第三穿孔62。各該第三接線孔61用以連接對應的該電纜(圖未示)。需說明的是,該第一傳輸埠12的該等第一接線孔121數量以及該第一導電板6的該等第三接線孔61數量也可各自為一個,不以多個為限。
該等第一鎖固組7的數量與該等第一穿孔122的數量及該等第三穿孔62的數量相同,各該第一鎖固組7具有一第一螺栓71及一第一螺帽72。各該第一鎖固組7的該第一螺栓71穿設於對應的 該第一穿孔122及對應的該第三穿孔62並螺鎖於該第一螺帽72,藉此,使得各該第一鎖固組7能將該第一導電板6鎖固於該第一傳輸埠12上。
該第二導電板8設置於該第二匯流條2的該第三傳輸埠22上並與其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板8是由可流通大電流且散熱佳的銅材質所製成。具體而言,該第二導電板8的形狀及尺寸與該第三傳輸埠22相同,該第二導電板8搭接於該第三傳輸埠22相反於該第一傳輸埠12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三傳輸埠22。該第二導電板8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二接線孔221連通的第四接線孔81,及多個彼此相間隔且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二穿孔222的第四穿孔82。各該第四接線孔81用以連接對應的該電纜(圖未示)。需說明的是,該第三傳輸埠22的該等第二接線孔221數量以及該第二導電板8的該等第四接線孔81數量也可各自為一個,不以多個為限。
該等第二鎖固組9的數量與該等第二穿孔222的數量及該等第四穿孔82的數量相同,各該第二鎖固組9具有一第二螺栓91及一第二螺帽92。各該第二鎖固組9的該第二螺栓91穿設於對應的該第二穿孔222及對應的該第四穿孔82並螺鎖於該第二螺帽92,藉此,使得各該第二鎖固組9能將該第二導電板8鎖固於該第三傳輸埠22上。
需說明的是,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態樣中,該 匯流條組件100能省略該等第一鎖固組7及該等第二鎖固組9,該第一導電板6能透過導電膠黏固於該第一傳輸埠12,而該第二導電板8能透過導電膠黏固於該第三傳輸埠22。
參閱圖4,該等電源供應單元或該等電池備援電力單元所供應的電流經由該等第二傳輸埠13傳輸至該第一本體11後,會沿圖4所示的箭頭方向朝向該第一窄區域111流動並於該第二寬區域113靠近該第一內側118的部位匯流在一起。匯流後的該電流會流動至該第一傳輸埠12並沿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一傳輸埠12輸出。也就是說,圖4所示的所有箭頭為表示該電流的一電流傳輸方向D。該電流由該第二寬區域113的該第一內側118流入該第一傳輸埠12時,該第一內側118的截面積大小不變,由於該第一傳輸埠12為一傳輸匯流後的該電流的高電流密度區域,因此,該第一傳輸埠12很容易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通過該第一導電板6與該第一傳輸埠12電性連接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一傳輸埠12,該第一傳輸埠12所傳輸的該電流的一部分能快速地流入該第一導電板6內並透過該第一導電板6進行傳導,使得該電流能同時透過該第一傳輸埠12及該第一導電板6輸出至對應的該等電纜。藉由擴增在該電流傳輸方向D上的該第一傳輸埠12的區域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在該第一傳輸埠12內的阻抗,以避免該第一傳輸埠12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
參閱圖5,該電流由外部電路經由該等電纜流回至該第三傳輸埠22後,該電流沿圖5所示的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三傳輸埠22流入該第三寬區域212。隨後,該電流會沿箭頭方向朝該第二窄區域211及該第四寬區域213流動,使得該電流能經由該第二本體21流至該等第四傳輸埠23並輸出至該等電源供應單元或該等電池備援電力單元。也就是說,圖5所示的所有箭頭同樣為表示該電流的該電流傳輸方向D。由於該第三傳輸埠22同樣為一傳輸該電流的高電流密度區域,因此,該第三傳輸埠22很容易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的情況。通過該第二導電板8與該第三傳輸埠22電性連接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三傳輸埠22,使得該電流能同時透過該第三傳輸埠22及該第二導電板8傳輸至該第二本體21。藉由擴增在該電流傳輸方向D上的該第三傳輸埠22的區域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在該第三傳輸埠22內的阻抗,以避免該第三傳輸埠22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
參閱圖6、圖7及圖8,本新型匯流條組件100的第二實施例,其整體結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該等第二連接器5的結構,以及該第一導電板6及該第二導電板8的結構與設置位置。
各該第二連接器5是以一插座連接器為例。該第一導電板6設置於該第一本體11的該第一外表面118,該第二導電板8則設 置於該第二本體21的該第二外表面215。
參閱圖7及圖9,具體而言,該第一導電板6呈矩形平板狀,其長向沿該左右方向Y延伸。該第一導電板6的長度大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長度,且該第一導電板6的寬度小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該寬度W11。該第一導電板6例如透過導電膠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5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112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113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
參閱圖8及圖10,該第二導電板8呈矩形平板狀,其長向沿該左右方向Y延伸。該第二導電板8的長度大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長度,且該第二導電板8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該寬度W21。該第二導電板8例如透過導電膠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212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213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
參閱圖9,由於該第一傳輸埠12是從該第一本體11沖壓彎折形成,導致該第一窄區域111的該寬度W11小於該第一寬區域112的該寬度W12及該第二寬區域113的該寬度W13,因此,該電流由該第一寬區域112流入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過程中會產生流經的截面積變小的情況,使得該第一窄區域111變成高電流密度區域 而很容易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通過該第一導電板6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5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112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113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使得該電流能同時透過該第一窄區域111及與其電性連接的該第一導電板6傳輸至該第二寬區域113。藉由擴增在該電流傳輸方向D上的該第一窄區域111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在該第一窄區域111內的阻抗,以避免該第一窄區域111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
參閱圖10,由於該第三傳輸埠22是從該第二本體21沖壓彎折形成,導致該第二窄區域211的該寬度W21小於該第三寬區域212的該寬度W22及該第四寬區域213的該寬度W23,因此,該電流由該第三寬區域212流入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過程中會產生流經的截面積變小的情況,使得該第二窄區域211變成高電流密度區域而很容易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通過該第二導電板8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212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213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使得該電流能同時透過該第二窄區域211及與其電性連接的該第二導電板8傳輸至該第四寬區域213。藉由擴增在該電流傳輸方向D上的該第二窄區 域211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在該第二窄區域211內的阻抗,以避免該第二窄區域211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
參閱圖9及圖10,特別說明的是,藉由該第一導電板6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5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112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113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的方式,使得該第一導電板6與該第一本體11電性連接的面積大。藉由該第二導電板8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212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213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的方式,使得第二導電板8與該第二本體21電性連接的面積大。藉此,能增加傳輸該電流的速度及效率。當然,該第一導電板6及該第二導電板8的設置方式不以前述方式為限,也可有以下不同的變化:
其中一種方式是:該第一導電板6及該第二導電板8的長度分別與該第一窄區域111及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長度相同,使得該第一導電板6只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5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而該第二導電板8只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
另外一種方式是:該第一導電板6只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8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 112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而該第二導電板8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212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
又一種方式是:該第一導電板6只黏固於該第一外表面115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113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111的部位。而該第二導電板8只黏固於該第二外表面215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以及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213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211的部位。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的該匯流條組件100,藉由在匯流條的高電流密度區域的特定局部區域中設置導電板的方式,擴增了在該電流傳輸方向D上該區域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從而能降低該電流所受到的阻抗,以避免該區域產生溫度過熱或壓降過大的情況。該匯流條組件100不需為了擴增截面積而使用厚度較厚的匯流條,藉此,能避免造成該匯流條組件100的製造成本增加,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匯流條組件
1:第一匯流條
11:第一本體
114:第一內表面
12:第一傳輸埠
13:第二傳輸埠
2:第二匯流條
21:第二本體
214:第二內表面
22:第三傳輸埠
23:第四傳輸埠
3:絕緣層
4:第一連接器
5:第二連接器
6:第一導電板
8:第二導電板
9:第二鎖固組
91:第二螺栓
92:第二螺帽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匯流條組件,用以傳輸電流,該匯流條組件包含:一第一匯流條,具有一第一本體、一設置於該第一本體一側的第一傳輸埠,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另一側的第二傳輸埠;一第二匯流條,具有一第二本體、一設置於該第二本體一側的第三傳輸埠,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二本體另一側的第四傳輸埠,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互堆疊,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第三傳輸埠並列,該等第二傳輸埠與該等第四傳輸埠交錯排列;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及一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匯流條上並與其電性連接,通過該第一導電板與該第一匯流條的電性連接,擴增在一電流傳輸方向上供該電流通過的截面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呈平板狀。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傳輸埠是藉由沖壓彎折形成於該第一本體,該第三傳輸埠是藉由沖壓彎折形成於該第二本體。
  4.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的匯流條組件,還包含一第二導電板,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三傳輸埠並與其電性連接。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導電板搭 接於該第一傳輸埠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一導電板鎖固於該第一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搭接於該第三傳輸埠的一側面並以面接觸方式接觸該第三傳輸埠,該第二導電板鎖固於該第三傳輸埠。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傳輸埠形成有多個第一接線孔,該第三傳輸埠形成有多個第二接線孔,該第一導電板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接線孔連通的第三接線孔,該第二導電板形成有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二接線孔連通的第四接線孔。
  7.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的匯流條組件,還包含一第二導電板,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二本體的第一外表面,該第一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一本體的第二外表面,該第二導電板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本體具有一介於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等第二傳輸埠之間的第一窄區域,該第一導電板至少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該第二本體具有一介於該第三傳輸埠與該等第四傳輸埠之間的第二窄區域,該第二導電板至少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本體還具有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相反側的一第一寬區域與一第二寬區域,該第一寬區域的寬度以及該第二寬區域 的寬度大於該第一窄區域的寬度,該第一傳輸埠連接於該第二寬區域,該第一導電板還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一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或者是該第一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二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一窄區域的部位。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二本體還具有分別連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相反側的一第三寬區域與一第四寬區域,該第三寬區域的寬度以及該第四寬區域的寬度大於該第二窄區域的寬度,該第三傳輸埠連接於該第三寬區域,該第二導電板還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三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或者是該第二外表面對應於該第四寬區域鄰接於該第二窄區域的部位。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各該第二傳輸埠與各該第四傳輸埠各自設置有至少一連接器。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傳輸埠與該第三傳輸埠各自形成有至少一接線孔。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等第二傳輸埠及該等第四傳輸埠分別垂直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條組件,其中,該第一傳輸埠及該第三傳輸埠分別垂直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
TW110203037U 2021-03-22 2021-03-22 匯流條組件 TWM618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037U TWM618849U (zh) 2021-03-22 2021-03-22 匯流條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037U TWM618849U (zh) 2021-03-22 2021-03-22 匯流條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849U true TWM618849U (zh) 2021-11-01

Family

ID=7990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037U TWM618849U (zh) 2021-03-22 2021-03-22 匯流條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8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704A (zh) * 2021-11-19 2022-03-29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704A (zh) * 2021-11-19 2022-03-29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CN114256704B (zh) * 2021-11-19 2024-05-07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6541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KR20090033015A (ko) 버스 바를 가지는 전기 제어 유닛
US8519278B2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JP2019176617A (ja) 導電路
JP2016220277A (ja) 電気接続箱
US8586872B2 (en) Metal core substrate
JP2015041586A (ja) 組電池のブスバおよび組電池
EP3136594B1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US96208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rrangement
TWM618849U (zh) 匯流條組件
CN216250706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JP412903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US20090111294A1 (en) Bus bar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terface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N110168800A (zh) 用于连接电池单格的板
CN214337074U (zh) 汇流条组件
TWM623294U (zh) 匯流條組件
US4464010A (en) Arrangement for detachably connecting a wire to a circuit board conductor
JP514420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US20060002092A1 (en) Board mounted heat sink using edge plating
CN210224344U (zh)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US20140174790A1 (en) Wiring substrate
US20230387617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tructures for power connector
JP4401243B2 (ja) 電源分配ボックス
JP404675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11312975B (zh) 电池模组及包含它的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