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4344U -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4344U
CN210224344U CN201921167465.0U CN201921167465U CN210224344U CN 210224344 U CN210224344 U CN 210224344U CN 201921167465 U CN201921167465 U CN 201921167465U CN 210224344 U CN210224344 U CN 210224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connecting piece
circuit board
guide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74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i Wang
王飞
Baodi Jiang
江宝迪
Renhua Wu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74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4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4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4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转换器中的电路板组件与电子组件连接,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导接片,每一所述导接片用于将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和所述电子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换器。本申请的转换器连接件减小了转换器的体积,有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的转换器受连接布局及安规距离等限制,造成转换器体积大,不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减小了转换器的体积,有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转换器中的电路板组件与电子组件连接,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导接片,每一所述导接片用于将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和所述电子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接片通过铜柱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元件电连接,所述铜柱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接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通孔,每一所述导接片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导通,并通过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所述铜柱螺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接片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电子组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连接件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导接片层叠并绝缘设置,所述连接片包括两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其对应的电子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设有绝缘导热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具有贯通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散热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连接件设有贯通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避让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换器,所述转换器包括电路板组件、电子组件及所述转换器连接件,所述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与其对应的所述电子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将分别连接其对应的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与电子组件的至少两片导接片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优化了至少两个导接片之间的结构布局关系,解决了至少两个导接片因为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占用转换器的内壁空间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小了导接片占用的转换器内部空间的面积,有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进一步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电路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器连接件与电路板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转换器连接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转换器连接件与电路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器(图未示),所述转换器包括电路板组件、电子组件及转换器连接件,所述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与其对应的电子组件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为直流-直流转换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连接件不局限于连接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与电子组件,还可以连接两个不同的电子组件。所述转换器还可以是直流-交流转换器等其他类型的转换器。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转换器中的转换器连接件100的示意图。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用于将转换器中的电路板组件210与电子组件(图未示)连接,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包括至少两片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导接片10,每一所述导接片10用于将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组件210上的元件(图未示)和所述电子组件连接。
通过将分别连接其对应的电路板组件210上的元件与电子组件的至少两片导接片10层叠设置,从而优化了至少两个导接片之间的结构布局关系,解决了至少两个导接片因为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占用转换器的内壁空间过大的问题,减小了导接片10占用的转换器内部空间的面积,有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进一步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电路布局。
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片10为片状,所述导接片10有两片,分别为第一导接片11和第二导接片12,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之间通过绝缘导热层40绝缘,也就是,绝缘导热层40设于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之间。所述元件包括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所述电子组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和第三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与所述第一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与所述第二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为铜排,第一导接片11为负极输入铜排,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为正极输出铜排,所述第一元件为碳化硅管,所述第二元件为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为电堆,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为动力电源。所述绝缘导热层40一方面起绝缘作用,防止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电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之间保持在安规距离之内。另一方面,起散热作用,所述绝缘导热层40具有很好的导热作用,能快速为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第二导接片12散热。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接片1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且数量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导接片10还可以是除铜以为的其他导电金属制成,所述第一元件、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还可以是其他电子元件,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导接片10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电子组件电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端包括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12,及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第三连接端121,所述第一导接片11包括第一本体110,位于第一本体110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12,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端111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12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连接,连接方式均为螺接,当然还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导接片12包括第二本体120,位于第二本体120一端的所述第三连接端121,所述第三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接,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11为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端112和所述第三连接端121均先朝向所述第一导接片11背向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方向弯折,再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接片11边缘进行水平弯折,以便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和所述第三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间隔设置从而便于所述第三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连接,合理布局,节约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占用转换器的内部空间。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11、第二连接端112和第三连接端121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还包括连接片20,所述连接片20为一片,所述连接片20与所述导接片10层叠并绝缘设置,以使所述连接片20与所述导接片10在安规距离之内。具体的,所述连接片20层叠于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位于同一层,所述连接片20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片20包括两个连接部21,每一所述连接部21分别与其对应的电子组件连接。所述电子组件还包括第三电子元件,两个连接部21分别为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三电子元件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20为铜排,具体为正极输入铜排,所述第三电子元件为电感。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为所述连接片20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先朝向所述第一导接片11背向所述连接片20的方向弯折,再朝向所述第一导接片11远离其边缘的水平方向弯折,以便于与所述第三电子元件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2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还可以是其他导电金属制成,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连接片20与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层叠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连接片20、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之间绝缘即可。所述电子元件也可以是除电感外的其他电子元件。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3,每一所述导接片通过铜柱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元件电连接,所述铜柱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接片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均通过铜柱30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元件电连接,也就是,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间隔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10上,所述第一导接片11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210。具体的,所述铜柱30包括第一铜柱31和第二铜柱32,所述第一铜柱31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10的电路板211上并与所述第一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第一本体110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柱32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10的电路板211上并与所述第二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第二本体12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件有六个,对应的所述第一铜柱31为六个,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有两个,对应的所述第二铜柱32为两个。所述第一铜柱31和所述第二铜柱32一方面用于连接其对应的元件和导接片10,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铜柱31和所述第二铜柱32还起着支撑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的作用,以使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与所述电路板组件210电连接,同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210层叠间隔设置,从而优化转换器内部布局,减小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占用所述转换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所述转换器小型化。
请一并参阅3,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具有相背设置的顶面101和底面102,本实施例的顶面101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背离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面,底面102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导接片11背离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的面。可选的,所述顶面101和所述底面102设有绝缘导热层40(如图2所示),也就是,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背离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面和所述第一导接片11背离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的面设有绝缘导热层40,以防止所述第一导接片11、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与其他导体接触而发生不必要的电连接,同时所述绝缘导热层40还可以辅助所述第一导接片11、所述第二导接片12和所述连接片20快速散热。
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具有贯穿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通孔,每一所述导接片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导通,并通过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所述铜柱螺接固定。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一通孔113导通,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3与所述第一铜柱31螺接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与所述第一元件连通。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第二本体120与第二通孔122导通,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2与所述第二铜柱32螺接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与所述第二元件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3有六个,分别与六个所述第一铜柱31一一对应,部分贯穿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所述第一通孔113通过用塑胶件(图未示)对所述第二导接片12进行绝缘,从而所述第一通孔113仅与所述第一导接片11电连通,部分贯穿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连接片20的所述第一通孔113通过用塑胶件(图未示)对所述连接片20进行绝缘,从而所述第一通孔113仅与所述第一导接片11电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22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铜柱3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孔122贯穿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二导接片12,通过用塑胶件对所述第一导接片11进行绝缘,从而所述第二通孔122仅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电连通。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接片11和所述第一铜柱31还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电连接,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与所述第二铜柱32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电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13和所述第二通孔1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13或所述第二通孔122还可以通过绝缘膜来绝缘不需要导通的所述第一导接片11、所述第二导接片12或所述连接片20。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101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凹槽内。具体的,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103和第二凹槽104,所述第一通孔113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03内,所述第二通孔122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104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03的槽底壁(图未示)为所述第一导接片11朝向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面的一部分,以增加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第一导接片11与所述第一铜柱31连接稳定,所述第一凹槽103的槽侧壁(图未示)与其槽底壁绝缘,保证螺钉不与其他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凹槽104的槽底壁(图未示)为所述第二导接片12背向所述第一导接片11的面的一部分,以增加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二导接片12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第二导接片12与所述第二铜柱32连接稳定,所述第二凹槽104的槽侧壁(图未示)与其槽底壁绝缘,保证螺钉不与其他导电层电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一通孔113与所述第二通孔1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3和所述第二通孔122内从而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3和所述第二通孔122的螺钉能分别下陷于所述第一凹槽103和所述第二凹槽104内,从而防止螺钉凸起占用所述转换器的内部空间,有效减小了所述转换器的厚度。
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设有贯通所述顶面101和底面102避让孔105,所述避让孔105通过塑胶件(图未示)绝缘,所述避让孔105为多个,部分所述避让孔105用于避让所述电路板组件210上的电子器件,从而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能靠近所述电路板组件210设置,以减小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占用所述转换器的内部空间。部分所述避让孔105用于避让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210和其他电子器件的连接柱,以方便电路板组件210与其他电子元件的电连接。所述塑胶件也可以由绝缘材料代替。
所述转换器连接件100还具有贯通所述顶面101和底面102的散热孔(图未示)。所述散热孔为多个,用于增加电路板组件210附近的空气流动,快速为所述电路板组件210散热。
本申请通过将分别连接其对应的电路板组件210上的元件与电子组件的至少两片导接片10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优化了至少两个导接片之间的结构布局关系,解决了至少两个导接片因为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占用转换器的内壁空间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小了导接片10占用的转换器内部空间的面积,有利于转换器的小型化,进一步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电路布局。同时转换器中用于其他电子组件连接的连接片20也可以与所述导接片10层叠设置,进一步节省转换器的内部空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转换器中的电路板组件与电子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部分或全部层叠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导接片,每一所述导接片用于将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和所述电子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接片通过铜柱与对应的所述元件电连接,所述铜柱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接片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通孔,每一所述导接片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导通,并通过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所述铜柱螺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片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电子组件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连接件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导接片层叠并绝缘设置,所述连接片包括两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其对应的电子组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设有绝缘导热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连接件设有贯通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连接件具有贯通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散热孔。
10.一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包括电路板组件、电子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换器连接件,所述转换器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元件与其对应的所述电子组件电连接。
CN201921167465.0U 2019-07-23 2019-07-23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Active CN210224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7465.0U CN210224344U (zh) 2019-07-23 2019-07-23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7465.0U CN210224344U (zh) 2019-07-23 2019-07-23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4344U true CN210224344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7465.0U Active CN210224344U (zh) 2019-07-23 2019-07-23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4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4540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US11563240B2 (en) Sampling circuit boar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20210408642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3687303B (zh)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pcb 的联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27427B1 (ko) 배터리,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자동차
WO2020258370A1 (zh) 电池模组
CN210224344U (zh) 转换器连接件及转换器
KR20220112808A (ko) 신호 전송 단자, 샘플링 장치, 배터리 모듈 및 장치
CN215266735U (zh)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JP201322942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15911012A (zh) 一种igbt模块
EP3926775A2 (en) Solid state switching device including nested control electronics
CN210866366U (zh) 一种集流板与绝缘板的复合结构及绝缘板
JP4266814B2 (ja) 接続端子構造
JP514420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TWM624652U (zh) 匯流排組
TWM618849U (zh) 匯流條組件
CN213072426U (zh) 直流转换器及电池
JP200614817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220208968U (zh) 一种低压大电流场效应管模块
CN214337074U (zh) 汇流条组件
CN214589299U (zh) 母线结构、电子元器组件和电器设备
CN218648735U (zh) 同步整流模块
CN214315022U (zh) 大功率升压变换器
US20230292440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