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6481U - 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6481U
CN203456481U CN201320422428.6U CN201320422428U CN203456481U CN 203456481 U CN203456481 U CN 203456481U CN 201320422428 U CN201320422428 U CN 201320422428U CN 203456481 U CN203456481 U CN 203456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base portion
bonding pad
terminal box
splicing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24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树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224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6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6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6481U/zh
Priority to TW103212645U priority patent/TWM496880U/zh
Priority to EP14177186.5A priority patent/EP2827494B1/en
Priority to US14/332,855 priority patent/US9786798B2/en
Priority to JP2014003806U priority patent/JP3193777U/ja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一个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一个壳体;至少一个二极管;以及至少一对连接端子,在每对连接端子之间连接一个所述二极管。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基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一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一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部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由于在第二连接区和第一连接区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在第二连接区产生的热量必须通过弯曲的路径才能传输到第一连接区。这样,第二连接区和第一连接区之间的导热路径延长,降低了从第二连接区到第一连接区的导热性能。

Description

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接线盒,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太阳能光伏组件、通信组件之类的传输微电信号的电子系统中,需要将微电信号通过外部线缆传输到设置在接线盒内,再通过汇流条进一步汇集或转发到例如太阳能集电器之类的外部电子设备中。在传统的接线盒内一般设有用于与外部线缆和汇流条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旁路二极管等。
传统的接线盒中连接端子与二极管的连接方式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连接方式是采用两个连接端子平行排列,二极管放置在两个连接端子的中间。对于这种传统的接线盒端子排列方式,可以保证汇流条焊接点与二极管管脚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会因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二极管导致二极管损坏。但因为连接的二极管两端的连接端子平行排列,导致接线盒的盒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偏大,以至于在对外观要求比较苛刻或者双面(Bifacial)组件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第二类连接方式是将两个连接端子和二极管沿长度方向排列,这样可以使接线盒的盒体宽度方向尺寸缩小,但长度方向的尺寸增加,同时无法通过UL安全规范认证,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盒,在用于连接汇流条第一连接区和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二连接区之间具有延长的导热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一个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一个壳体;至少一个二极管;以及至少一对连接端子,在每对连接端子之间连接一个所述二极管。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基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一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一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部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从第二连接区至第一连接区的直线的热量传递路径是断开的,热量不能沿直线路径从第二连接区传递至第一连接区。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基部上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沿纵向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隔。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面对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大致的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在所述第二臂上。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弯曲部。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第一基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使所述汇流条穿过的通孔。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
在上述接线盒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基部的倒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由于在用于连接汇流条的第二连接区和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在第二连接区产生的热量必须通过弯曲的路径才能传输到第一连接区。这样,第二连接区和第一连接区之间的导热路径延长,降低了从第二连接区到第一连接区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0是图9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接线盒可用于将诸如与太阳能光伏组件之类的产生或者传输微电信号的电子系统中的外接线缆10电连接到接线盒中,以进一步汇集或转发到例如太阳能集电器之类的外部电子设备中。
参见图1和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一个光伏组件的接线盒100包括: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至少一个二极管2;以及至少一对连接端子3,在每对连接端子3之间连接一个二极管2。每个连接端子包括:由一片导电金属片制成的一个基部31、一个第一连接部32和一个第二连接部33。基部31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连接部32与基部31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32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321。第二连接部33与基部31电连通,第二连接部33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未示出)的第二连接区331。第一连接区321与第二连接区331之间的直线路径36是断开的,即从第二连接区331至第一连接区321的直线的热量传递路径是断开的,热量不能沿直线路径从第二连接区331传递至第一连接区321,使得在第二连接区331产生的热量必须通过弯曲的路径才能传输到第一连接区321。
参见图2,基部31上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孔34和第二安装孔35。相应地,参见图1,壳体1的底部设有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34和第二安装孔35的第一安装柱12和第二安装柱13。进一步地,壳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端子3的基部31的倒钩16。安装时,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安装孔分别对准第一和第二安装柱,同时,使相应的倒钩16贴靠住基部31的边缘,向下施加压力,倒钩16向外偏置,当基部31安装就位时,倒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将整个连接端子3固定在壳体1中。
进一步参见图2,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从基部31的同一侧沿纵向方向(接线盒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之间具有间隔d。因此,在俯视图中,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形成大致的U形形状。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处于不同的平面内。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以及基部31处于同一平面内。
参见图1,成对的连接端子3以如下方式进行布置,即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另一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相对。这样,两个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都以对角线的方式分别相对。由于二极管2的两个管脚分别连接至两个连接端子3的第一连接部32上的第一连接区321上,使得二极管2相对于接线盒3的纵向轴线倾斜布置。
来自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10穿过壳体1上的通孔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一对连接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端子的基部31上的第三连接区311,而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三连接区闲置。壳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使汇流条(未示出)穿过的通孔(未示出)。来自于外部电子设备的汇流条穿过相应的通孔分别焊接到两个成对的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区331,这样就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便于连接,第一连接区321、第二连接区331和第三连接区311都形成为凹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接线盒100,由于在用于连接汇流条第二连接区331和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321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因此,热量不能从第二连接区331沿直线路径传递至第一连接区321,即从第二连接区331至第一连接区321的直线热量传递路径是断开的。在将汇流条如果焊接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连接区331时,在第二连接区331由于焊接产生的热量必须通过大致U形的弯曲的导热路径36才能传输到第一连接区321。这样,第二连接区331和第一连接区321之间的导热路径延长,降低了从第二连接区到第一连接区的导热性能,避免了在焊接汇流条的过程中热量对二极管2的性能造成的影响。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盒2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4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具有相同的构造。
参见图3和4,在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盒200中,每个连接端子4包括:由一片导电金属片制成的一个基部41、一个第一连接部42和一个第二连接部43。基部41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连接部42与基部41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42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421。第二连接部43与基部41电连通,第二连接部43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未示出)的第二连接区431。第一连接区421与第二连接区431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因此,热量不能从第二连接区431沿直线路径传递至第一连接区421。
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4中,第一连接部42从基部41的一侧沿纵向方向(接线盒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43从第一连接部42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42延伸,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处于不同的平面内。因此,在侧视图中,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形成大致的Z形形状。在基部41上形成两个安装孔。来自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10穿过壳体1上的通孔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一对连接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端子4的基部41上的第三连接区411,而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三连接区闲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接线盒3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连接端子5的立体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壳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具有相同的构造。
参见图5和6,在第三实施例的接线盒300中,每个连接端子5包括:由一片导电金属片制成的一个基部51、一个第一连接部52和一个第二连接部53。基部51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连接部52与基部51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52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521。第二连接部53与基部51电连通,第二连接部53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未示出)的第二连接区531。第一连接区521与第二连接区531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因此,热量不能从第二连接区431沿直线路径传递至第一连接区421。
在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端子5中,第一连接部52从基部51的一侧沿纵向方向(接线盒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部53从第一连接部52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面对第一连接部52延伸,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53处于不同的平面内。因此,在侧视图中,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53形成大致的U形形状。在基部51上形成两个安装孔。来自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10穿过壳体1上的通孔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一对连接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端子5的基部51上的第三连接区511,而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三连接区闲置。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盒4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端子6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具有相同的构造。
参见图7和8,在第四实施例的接线盒400中,每个连接端子6包括:由一片导电金属片制成的一个基部61、一个第一连接部62和一个第二连接部63。基部61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连接部62与基部61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62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621。第二连接部63与基部61电连通,第二连接部63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未示出)的第二连接区631。第一连接区621与第二连接区631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因此,热量不能从第二连接区631沿直线路径传递至第一连接区621。
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6中,第一连接部62从所述基部61的一侧沿纵向方向(接线盒4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63具有大致的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臂632和第二臂633,其中第一臂632从第一连接部62的侧部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62延伸,第二连接区631形成在第二臂上。因此,在侧视图中,第二连接部63的第一臂632和第二臂633形成大致的U形形状。在基部61上形成两个安装孔。来自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10穿过壳体1上的通孔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一对连接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端子6的基部61上的第三连接区611,而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三连接区闲置。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盒5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连接端子7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具有相同的构造。
参见图9和10,在第五实施例的接线盒500中,每个连接端子7包括:由一片导电金属片制成的一个包括第一基部71和第二基部76基部、一个第一连接部72和一个第二连接部73。第一基部71和第二基部76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连接部72与第一基部71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72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721。第二连接部73与第二基部76电连通,第二连接部73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未示出)的第二连接区731。第一连接区721与第二连接区731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因此,热量不能从第二连接区731沿直线路径传递至第一连接区721。
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7中,基部包括第一基部71和第二基部76。第一连接部72从所述第一基部71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73从所述第二基部76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之间设有弯曲部74。第一基部7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711,第二基部76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61。来自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线缆10穿过壳体1上的通孔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一对连接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端子7的弯曲部74上的第三连接区741,而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三连接区闲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实现微型化的接线盒,连接端子可以由单片金属片通过剪切、弯曲冲压工艺形成。从第二连接区至第一连接区的直线的热量传递路径是断开的,热量不能沿直线路径从第二连接区传递至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第一连接区之间的导热路径延长,降低了从第二连接区到第一连接区的导热性能,避免了在焊接汇流条的过程中热量对二极管的性能造成的影响,降低了二极管失效的风险,提可以实现微型化的接线盒,高了主件的性能,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主件维修、返工、换货所造成的成本增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种接线盒。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一个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
一个壳体;
至少一个二极管;以及
至少一对连接端子,在每对连接端子之间连接一个所述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端子包括:
一个基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一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二极管的第一连接区;
一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部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用于连接汇流条的第二连接区;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断开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沿纵向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经弯曲后沿横向方向面对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大致的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沿横向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在所述第二臂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弯曲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使所述汇流条穿过的通孔。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基部的倒钩。
CN201320422428.6U 2013-07-16 2013-07-16 接线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6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2428.6U CN203456481U (zh) 2013-07-16 2013-07-16 接线盒
TW103212645U TWM496880U (zh) 2013-07-16 2014-07-16 接線盒
EP14177186.5A EP2827494B1 (en) 2013-07-16 2014-07-16 Connection box
US14/332,855 US9786798B2 (en) 2013-07-16 2014-07-16 Connection box
JP2014003806U JP3193777U (ja) 2013-07-16 2014-07-17 接続ボック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2428.6U CN203456481U (zh) 2013-07-16 2013-07-16 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6481U true CN203456481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242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6481U (zh) 2013-07-16 2013-07-16 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86798B2 (zh)
EP (1) EP2827494B1 (zh)
JP (1) JP3193777U (zh)
CN (1) CN203456481U (zh)
TW (1) TWM4968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752A (zh) * 2018-10-30 2020-05-08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元件,具有接触元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用于制造接触元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6769B2 (en) 2015-06-29 2019-04-0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Terminal for solar junction box
CN105280739B (zh) * 2015-07-02 2017-02-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用散热型分体式接线盒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668533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和二极管
CN108779601B (zh) * 2016-05-02 2020-02-1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热桥装置的蒸汽熨斗
CN107786163B (zh) * 2016-08-30 2020-03-31 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4720B2 (ja) * 1998-10-29 2005-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
JP2005183829A (ja) * 2003-12-22 2005-07-07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05025976B4 (de) * 2005-06-03 2007-03-15 Günther Spelsberg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 und Verbindungsdose für ein Solarzellenmodul
DE102007020843A1 (de) * 2007-03-28 2008-10-02 Günther Spelsberg GmbH & Co. KG Paneldose
CN201260137Y (zh) * 2008-07-18 2009-06-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光伏一体化接线盒
US7824189B1 (en) * 2009-04-15 2010-11-0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Junction box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DE102009022944A1 (de) * 2009-05-27 2010-12-02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Anschluß- oder Überbrückungsdose mit Lötmitteldepot
DE102009040568A1 (de) * 2009-09-08 2011-03-24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Anschlußdose, Verwendung, Solarpaneel und Verfahren
WO2011120164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Ats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s Inc. One-piece junction box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752A (zh) * 2018-10-30 2020-05-08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元件,具有接触元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用于制造接触元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7494A1 (en) 2015-01-21
TWM496880U (zh) 2015-03-01
US9786798B2 (en) 2017-10-10
US20150021088A1 (en) 2015-01-22
EP2827494B1 (en) 2019-09-18
JP3193777U (ja)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6481U (zh) 接线盒
CN208352551U (zh) 小间距高速正交连接器
US85740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545627B (zh) 电源连接器
CN107453173A (zh) 热传递组件及具有该热传递组件的电连接器
CN101212097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11969947A (zh) 散热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组件及接线盒
CN203942492U (zh) 光伏接线盒
CN203941199U (zh) 电能表
CN203134834U (zh) 接线盒和太阳能光伏装置
JP201322942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203150720U (zh) 弹簧夹和接线盒
CN103390671A (zh)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CN108232697B (zh) 电连接器
US201300941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thereof
EP3035524B1 (en) Photovoltaic connection box and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203983591U (zh) 连接器
EP3174366B1 (en)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CN203631784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2189807U (zh) 接线盒
JP2011205732A (ja) 回路構成体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CN216216757U (zh) 分体式接线装置
CN105098555A (zh) 电刷板
CN203536450U (zh)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CN215934812U (zh) 散热性好的大电流接线盒用旁路模块及具有其的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