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849U -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849U
TWM496849U TW103218562U TW103218562U TWM496849U TW M496849 U TWM496849 U TW M496849U TW 103218562 U TW103218562 U TW 103218562U TW 103218562 U TW103218562 U TW 103218562U TW M496849 U TWM496849 U TW M4968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package structure
layer
color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8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g-En Huang
Shao-Ying Ding
Guan-Jie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Genesis Phot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sis Phot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Genesis Photonics Inc
Priority to TW103218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6849U/zh
Publication of TWM496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849U/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封裝結構,特別是指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發光二極體具有固態照明、高功率、省電等優點,故目前有越來越多照明設備採用發光二極體為光源。已知發光二極體封裝件中,常藉由添加紅色螢光粉來提升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Index)。參閱圖1,為I435479號專利案所提供的一種可發光式封裝件,主要包含一設有一凹槽111的承載件11、一設置在該承載件11上的發光晶片12、一位於該承載件11的一底面112上且具有第一螢光粉14的擋塊13、一形成於該承載件11上以包覆該發光晶片12與擋塊13的第一封裝膠體15,以及一形成於該第一封裝膠體15上且具有第二螢光粉17的第二封裝膠體16。該承載件11具有一圍繞於該凹槽111四周圍的反射面113。該第一螢光粉14為紅色或橙色,該第二螢光粉17為黃色或綠色。藉由摻混該第一螢光粉14,使該第一螢光粉14發出的光與該發光晶片12及該第二螢光粉17發出的光相配合,以提高演色性。
然而,由於含有該第一螢光粉14的該擋塊13僅位於該承載件11的底面112上,並且未抵靠該四面圍繞的反射面113,故該擋塊13的四周未受到任何支撐,加上該擋塊13為直立向上突出有一定高度,該擋塊13的結構較脆弱,較易於受損,且其製作上較為麻煩。當該擋塊13受損或折斷時,會影響到第一螢光粉14受激發光的效果,從而使演色性降低。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結構創新、能維持發光亮度並提升演色性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於是,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含:一基座、一第一發光單元、一紅粉膠層,以及一螢光膠層。
該基座具有一安裝槽,該安裝槽具有一底面,及一自該底面周緣向上延伸的周壁。該第一發光單元設置在該安裝槽,並能發出一第一色光。該紅粉膠層沿著該安裝槽之底面及周壁披覆。該螢光膠層填充於該安裝槽且包覆該第一發光單元,並能受到該第一色光激發而發出一第二色光。該紅粉膠層能受到該第一色光與該第二色光的其中至少一個激發而發出紅光。
本新型之功效:藉由該紅粉膠層延伸披覆於該底面及周壁上,可同時受到該底面與該周壁的支撐,故該紅粉膠層結構穩固、強度佳。該紅粉膠層可全方位地吸收第一色光與第二色光的其中至少一種,進而發出紅光,能 提升光線的演色性,而且本新型能維持高亮度、高出光效率之優點。
2‧‧‧基座
21‧‧‧安裝槽
22‧‧‧底面
23‧‧‧周壁
3‧‧‧反射層
31‧‧‧穿孔
4‧‧‧第一發光單元
41‧‧‧電極
5‧‧‧紅粉膠層
51‧‧‧穿孔
6‧‧‧螢光膠層
71‧‧‧導線
72‧‧‧電極
8‧‧‧第二發光單元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種已知的可發光式封裝件的剖視示意圖;圖2是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3是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及圖5是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第四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之第一實施例包含:一基座2、一反射層3、一第一發光單元4、一紅粉膠層5,以及一螢光膠層6。
該基座2大致呈凹槽狀杯體結構,並具有一安裝槽21,該安裝槽21具有一水平的底面22,以及一自該底面22周緣朝上延伸的周壁23。
該反射層3位於該安裝槽21內,並沿著該底面22及該周壁23延伸披覆,進而可涵蓋該第一發光單元4下方及四周位置。該反射層3位於該紅粉膠層5及該底面22間,以及該紅粉膠層5及該周壁23間。該反射層3可由具有良好光反射作用的金屬、金屬氧化物或其他材質製成,且該反射層3可由單一層體或數層層體堆疊而成,用於將該第一發光單元4發出的光朝出光方向反射,能提升光利用率。
該第一發光單元4設置在該安裝槽21並位於該紅粉膠層5表面上,且能發出一第一色光。本實施例的第一發光單元4為一個藍光發光二極體,該第一色光為藍光。本實施例的第一發光單元4上的二個電極41皆位於LED基板的同一側,亦即,該第一發光單元4為一種水平式LED。該第一發光單元4可透過二導線71分別連接二個設置於該基座2的電極72,再藉由該等電極72連接外部電路。由於該等導線71與電極72設計非本新型的改良重點,故不再說明。
該紅粉膠層5位於該反射層3表面,並沿著該安裝槽21之底面22及周壁23披覆,其延伸區域涵蓋該第一發光單元4下方及四周位置。該紅粉膠層5實際上是由紅色螢光粉摻混於一可透光的膠體中混合形成,該膠體例如矽膠、環氧樹脂。
該螢光膠層6填充於該安裝槽21,並包覆該第一發光單元4。該螢光膠層6能受到該第一色光激發而發 出一第二色光,該第二色光不同於該第一色光。該螢光膠層6實際上是由螢光粉摻混於一可透光的膠體中混合形成,該膠體例如矽膠、環氧樹脂。本實施例的螢光膠層6的螢光粉為黃色螢光粉,該第二色光為黃光。
本實施例使用時,該第一發光單元4發出的第一色光(例如藍光)可激發該螢光膠層6發出該第二色光(例如黃光),而該紅粉膠層5能受到該第一色光與該第二色光的其中至少一個激發而發出紅光,也就是說,該紅粉膠層5發出紅光,可以是吸收該第一色光而受激發光,也可以是吸收該第二色光而受激發光。其中,本實施例的第一色光與該第二色光可以混合形成白光,另外再透過該紅粉膠層5的紅光與該白光混合,可以提升光線演色性。而且由於該紅粉膠層5沿著該基座2的底面22與周壁23而披覆,亦即,該紅粉膠層5為全面性塗布於該反射層3上,其製程簡單、易於進行,且該紅粉膠層5涵蓋該安裝槽21的底面22與周壁23範圍,可完整涵蓋該第一發光單元4與該螢光膠層6的底部及周圍部位,故該紅粉膠層5的可吸光範圍廣闊,進而具有良好的受激發光效果。
綜上所述,藉由該紅粉膠層5延伸披覆於該底面22及周壁23上,僅透過簡單的塗布製程即可完成,具有易於製作之優點,而且該紅粉膠層5可同時受到該底面22與該周壁23的支撐,故層體結構穩固、強度佳。該紅粉膠層5可全方位地吸收第一色光與第二色光的其中至少一種,進而發出紅光,能提升光線的演色性,而且本新型 能維持高亮度、高出光效率之優點。
參閱圖3,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之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的該第一發光單元4設置於該安裝槽21的該底面22上,該第一發光單元4底部直接接觸該底面22。本實施例的該紅粉膠層5緊靠於該第一發光單元4,並圍繞於該第一發光單元4周圍。該反射層3與該紅粉膠層5分別具有一供該第一發光單元4穿過的穿孔31、51。本實施例可以達到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可維持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之高亮度,同時又能提升演色性。
參閱圖4,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之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還包含一設置在該安裝槽21並能發出一第三色光的第二發光單元8。本實施例的第二發光單元8與該第一發光單元4同樣為藍光發光二極體,該第三色光與該第一色光相同,同樣為藍光。本實施例除了可達到該第一實施例的功效外,還藉由增加設置該第二發光單元8,可以提升發光亮度。該紅粉膠層5除了可受到該第一色光及/或該第二色光激發之外,也可以受到該第三色光激發而發出紅光。
參閱圖5,本新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之第四實施例,與該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三色光與該第一色光相異。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單元4與第二發光單元8分別為藍光及綠光發光 二極體,該第一色光及該第三色光分別為藍光及綠光。本實施例藉由增加設置該第二發光單元8,可提升白光亮度、提升演色性,且該第二發光單元8之綠光也可以激發該紅粉膠層5發出紅光。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基座
21‧‧‧安裝槽
22‧‧‧底面
23‧‧‧周壁
3‧‧‧反射層
4‧‧‧第一發光單元
41‧‧‧電極
5‧‧‧紅粉膠層
6‧‧‧螢光膠層
71‧‧‧導線
72‧‧‧電極

Claims (8)

  1.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含:一基座,具有一安裝槽,該安裝槽具有一底面,及一自該底面周緣向上延伸的周壁;一第一發光單元,設置在該安裝槽,並能發出一第一色光;一紅粉膠層,沿著該安裝槽之底面及周壁披覆;及一螢光膠層,填充於該安裝槽且包覆該第一發光單元,並能受到該第一色光激發而發出一第二色光;該紅粉膠層能受到該第一色光與該第二色光的其中至少一個激發而發出紅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該第一發光單元設置在該紅粉膠層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包含一反射層,該反射層位於該紅粉膠層及該底面間,以及該紅粉膠層及該周壁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該第一發光單元設置於該安裝槽之底面,且該紅粉膠層緊靠於該第一發光單元。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包含一反射層,該反射層位於該紅粉膠層及該底面間,以及該紅粉膠層及該周壁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該第一色光為藍光。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包含一設置在該安裝槽並能發出一第三色光的第二發光單元,其中,該第三色光與該第一色光相同。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包含一設置在該安裝槽並能發出一第三色光的第二發光單元,其中,該第三色光與該第一色光相異。
TW103218562U 2014-10-20 2014-10-20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TWM496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562U TWM496849U (zh) 2014-10-20 2014-10-20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562U TWM496849U (zh) 2014-10-20 2014-10-20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849U true TWM496849U (zh) 2015-03-01

Family

ID=5318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8562U TWM496849U (zh) 2014-10-20 2014-10-20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6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0185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6755090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441359B (zh) 低空間色偏之led封裝結構
KR20140005389U (ko) 2칩 발광 다이오드
CN103489984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M496850U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JP2016058614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7162942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7530525A (ja) ネオジム・フッ素材料を用いたled装置
TW201421744A (zh) 白光發光二極體模組
TWI565103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JP2015079917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3183896U (ja) 光混合式発光ダイオードの構造
JP2010258479A (ja) 発光装置
US2016016946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40004351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TW201304202A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TW201630215A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及其製造方法
JP5341154B2 (ja) 高演色性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ユニット
TW201401566A (zh) 發光二極體的封裝方法
US20180190887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structure
US20140319562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TWM496849U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TWI487146B (zh) 發光二極體照明裝置
TWI462263B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