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2430U - 多變化組合積木 - Google Patents
多變化組合積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82430U TWM482430U TW103204468U TW103204468U TWM482430U TW M482430 U TWM482430 U TW M482430U TW 103204468 U TW103204468 U TW 103204468U TW 103204468 U TW103204468 U TW 103204468U TW M482430 U TWM482430 U TW M48243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body
- male
- base
- female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組合積木,尤指一種結合結構簡單、可不斷擴充組合並可調整結合角度之創新多變化組合積木揭示者。
按,積木幾乎是所有人童年時不可或缺之益智玩具。早期的積木由於彼此間沒有互相對應的結合結構,因此,只能做二維空間的縱向堆疊,故其堆疊後之結構簡單且造型單調,令孩童很快就對其喪失新鮮感,不想再繼續使用。
有鑑於前述習用積木缺少變化之缺失,於是便有業者設計出具有結合結構之組合式積木,並利用該結合結構來達到調整結合角度之目的,如 鈞局所核准之第M415736號轉折積木組之新型專利案。該案主要係利用樞轉凸柱與樞轉孔之結合後,再利用環齒面與定位齒來達到調整結合角度,並將積木之組合方式由二度空間延伸進化到三度空間,令積木之組合方式變得更加多元,而所組合出之作品當然也變得更加多變。
惟,前述習知的轉折積木組雖具有將積木之組合方式由二度空間延伸進化到三度空間之優點,但就製造面與使用面而言,卻仍存在有改進之空間。首先就製造面而言,環齒面與樞轉凸柱之結構較不容易加工,且連結結構與積木本體分開製造加工,因此在積木本體上亦必須加工其與連結裝置之結合機構,導致其生產成本高,無形
之中不是市場競爭力相對跟著降低就是獲利空間受到壓縮。再者就其使用面而言,在組合積木前必須先將接合結構插設於積木本體上相當麻煩,若是在組合的過程中,結合結構自積木本體上鬆脫,有可能會前功盡棄。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使用者所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多變化組合積木,其所欲解決之問題點,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為目標加以改良突破;本創作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所述多變化組合積木包括:複數互相搭接組合之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該第一基體伸設有至少一對公套接耳,且每一公套接耳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又每一公套接耳之內壁係沿其中線依序設有一第一凸點與一第二凸點。該第二基體伸設有至少一對母套接耳,其中每一母套接耳外壁之中點係形成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母套接耳並以第一凹槽為圓心,於其外壁端緣形成系列半圓狀排列之第二凹槽,該第一凹槽至每一第二凹槽之連心線長度,恰等於該第一凸點與第二凸點連心線之長度,且每一母套接耳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當第一、第二基體利用公、母套接耳互相結合後,該第一凸點係容置於第一凹槽中,而第二凸點則容置於一相對應之第二凹槽中,而形成卡制定位之效果;當相對扳動互相結合後之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時,利用第二凸點卡制於不同之第二凹槽之特性,而可改變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
之結合角度。
藉此獨特創新結構,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本創作讓積木之組合可依使用者之想像無限延伸,故每次使用皆可產生不同之驚喜與樂趣,令使用者不容易產生厭煩的感覺,進而使得積木之使用方式變得不但多元且更多變。此外本創作之另一設計特點在於,將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皆設計為正立方體後,再利用結合各種不同的實施態樣之基體,可確實組合出一正立方體,除可達到積木組合之樂趣,更可訓練使用者之空間觀念,可進而達到寓教於樂之效果。此外,本創作之公、母套接耳係分別一體延伸自第一、第二基體因此結構強度佳不會有脫落之虞,再者,凸點與凹槽之加工方式簡單,故可大幅降低組合積木之製造成本,不僅可提高市場接受度,亦可為業者帶來可觀之利潤。
10‧‧‧第一基體
11‧‧‧公套接耳
12‧‧‧第一凸點
13‧‧‧第二凸點
14‧‧‧擋板
20‧‧‧第二基體
21‧‧‧母套接耳
22‧‧‧第一凹槽
23‧‧‧第二凹槽
24‧‧‧擋板
30‧‧‧連接件
31‧‧‧板體
40‧‧‧井狀結構體
41‧‧‧四方框體
A‧‧‧三乘三之正立方體
B‧‧‧四乘四之正立方體
第1圖係本創作組合成一正立方體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基體沿伸擋板之實施例。
第4圖係本創作第二基體沿伸擋板之實施例。
第5圖係本創作第一基體之另一實施例。
第6圖係本創作第二基體之另一實施例。
第7圖係本創作第一基體之又一實施例。
第8圖係本創作連接件之立體外觀圖。
第9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基體之組合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基體改變結合角度之示意圖。
第11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態樣之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組合成另一較大正立方體之示意圖。
請參閱第2圖所示,係本創作多變化組合積木第一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所述多變化組合積木包括複數互相套接組合之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進而可形成一如第1圖中所式之完整組合態樣,或依使用者之創意任意組裝。以下茲分別針對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之各種實施態樣分別加以詳細描述。
該第一基體10係可為一正立方體,且其至少一面係伸設有一對公套接耳11,其中每一公套接耳11之外側壁係與第一基體10之外表面位於同一平面上,且每一公套接耳11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又每一公套接耳11之內壁係沿其中線依序設有一第一凸點12以及一第二凸點13。
該第二基體20係為一正立方體,且其至少一面係伸設有一對母套接耳21,該公、母套接耳11、21係互相互補套接結合;該每一母套接耳21之外側壁係與第二基體20之外表面形成一高度差,且該高度差與公套接耳11之厚度相當,令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利用公套接耳11與母套接耳21互相結合後,能有一完整之外表。又每一母套接耳21外壁之中點係形成有一第一凹槽22,每一母套接耳21並以第一凹槽22為圓心,於其外壁端緣形成系列半圓狀排列之第二凹槽23,該第一凹槽22至每一第二凹槽23之連心線長度,恰等於第一凸點12與第二凸點13連心線之長度,且每一母套接耳21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
請參閱第9圖所示,當第一、第二基體10、20利用公、母套接耳11、21互相結合後,該第一凸點12係容置於第一凹槽22中,而第二凸點13則容置於一相對應之第二凹槽23中,而形成卡制定位之效果。當相對扳動互相結合後之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時,利用第二凸點13卡制於不同之第二凹槽23之特性,而可改變第一基體10與第
二基體20之結合角度。又由於該等第二凹槽23係呈半圓狀排列,因此第一、第二基體10、20可調角度之幅度為180度。
請參閱第7圖,圖中所示者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基體10相鄰之兩面分別伸設有一對公套接耳11。承前所述,該第一基體10係為一正立方體,因此,兩對公套接耳11之所形成之夾角為90度。
請參閱第5與第6圖所示,圖中所示者係為本創作第一基體10之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中,該第二基體20互不相鄰之兩端分別伸設有一對公套接耳11以及一對母套接耳21,該對公套接耳11與母套接耳21可互相平行對應或是互相交錯設置。
請參閱前述各實施例並配合如第3至第7圖所示,其中,該公、母套接耳11、21之兩側係分別與第一、第二基體10、20之外壁分別形成有一寬度差,且該第一、第二基體10、20可擇一沿公套接耳11/母套接耳21之一側伸設一擋板14/24,該擋板14/24的厚度即為前述公、母套接耳11/12與第一、第二基體10/20之寬度差。請參閱第10圖所示,圖中所示者係選擇第二基體20設有擋板24而第一基體10不設擋板14為例說明,利用第二基體20擋板24端部之頂抵作用,可限制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間之調整幅度。承前所述,由於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第二基體10、20為體積相等正立方體,因此第一、第二基體10、20擇一伸設擋板14/24後,可將第一、第二基體10、20間之調整幅度限制為90度。
當然,該第一、第二基體10、20亦可分別伸設擋板14、24,如此一來雖會令組合後之第一、第二基體10、20間喪失調整角度之功能,卻可確保第一、第二基體10、20間之結合角度(90度或180度)。
前述第1圖中之組合態樣,依第一、第二基體10、20而言,係為一三乘三之正立方體A,其完成難度自然較低,當使用者欲挑戰更高難度之組合模式時,可參考以下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1與12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本創作係進一步包含有一井狀結構體40以及一連接件30,其中該井狀結構體40包含有一四方框體41,該四方框體41係放射狀伸設有兩對互相垂直之公套接耳11與兩對互相垂直之母套接耳21;該連接件30包含有一板體31,該板體31任一面之兩端係分別設有相連之一對公套接耳11與一對母套接耳21,因此該連接件30除可與井狀結構體40套接外,亦可順利與前述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結合,而構成如第12圖中所示之組合態樣,如圖所示,該組合態樣依第一、第二基體10、20而言,係為一四乘四之正立方體B。
功效說明:本創作除可利用公、母套接耳11、21之互相套接,將積木自傳統的二維堆疊,進化成三維之結合,再利用第一、第二凸點12、13與第一、第二凹槽22、23之結構特性,來達到調整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間之結合角度,讓積木之組合可依使用者之想像無限延伸,故每次使用皆可產生不同之驚喜與樂趣,令使用者不容易產生厭煩的感覺,進而使得積木之使用方式變得不但多元更多變。此外本創作之另一設計特點在於,將第一基體10與第二基體20皆設計為正立方體,再利用結合各種不同的實施態樣之基體,可確實組合出如第1圖所示之正立方體,除可達到積木組合之樂趣,更可訓練使用者之空間觀念,並可進而達到寓教於樂之效果。此外,本創作之公、母套接耳11、21係分別一體延伸自第一、第二基體10、20因此結構強度佳不會有脫落之虞,再者,第一、第二凸點12、13與第一、第二凹槽22、23相對於環齒面,其加工相
對容易,故可大幅降低組合積木之製造成本,不僅可提高市場接受度,亦可為業者帶來可觀之利潤。
上述實施例所揭示者係藉以具體說明本創作,且文中雖透過特定的術語進行說明,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創作之專利範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之人士當可在瞭解本創作之精神與原則後對其進行變更與修改而達到等效目的,而此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后所述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中。
10‧‧‧第一基體
11‧‧‧公套接耳
12‧‧‧第一凸點
13‧‧‧第二凸點
20‧‧‧第二基體
21‧‧‧母套接耳
22‧‧‧第一凹槽
23‧‧‧第二凹槽
Claims (8)
- 一種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主要係包括複數互相搭接組合之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其中:該第一基體伸設有至少一對公套接耳,且每一公套接耳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又每一公套接耳之內壁係沿其中線依序設有一第一凸點與一第二凸點;該第二基體伸設有至少一對母套接耳,該公、母套接耳係互相互補結合;每一母套接耳之中點係形成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母套接耳並以第一凹槽為圓心,於其端緣內側形成系列半圓狀排列之第二凹槽,該第一凹槽至每一第二凹槽之連心線長度,恰等於第一凸點與第二凸點連心線之長度,且每一母套接耳之端緣係設為圓弧狀;當第一、第二基體利用公、母套接耳互相互補結合後,該第一凸點係容置於第一凹槽中,而第二凸點則容置於一相對應之第二凹槽中,而形成卡制定位之效果;當相對扳動互相結合後之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時,利用第二凸點卡制於不同之第二凹槽之特性,而可改變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之結合角度。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中,該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皆為正立方體結構;且每一母套接耳之外側壁係與第二基體之外表面形成一高度差,且該高度差與公套接耳之厚度相當,令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利用公套接耳與母套接耳互相結合後,能有一完整之外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中,該第一基體相異於公套接耳之一端伸設一對母套接耳。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中,該公、母套接耳之兩側係分別與第一、第二基體之外壁分別形成有一寬度差,且該第一、第二基體可擇一沿公套接耳/母套接耳之一側伸設一擋板,利用該擋板端部之頂抵作用,可限制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間之調整幅度。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進一步包含有一井狀結構體,該井狀結構體包含有一四方框體,該四方框體係放射狀伸設有兩對互相垂直之公套接耳與兩對互相垂直之母套接耳;該井狀結構體套接外,可與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套接結合。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進一步包含有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包含有一板體,該板體任一面之兩端係分別設有相連之一對公套接耳與一對母套接耳,該連接件除可與井狀結構體套接外,亦可順利與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中,該第二基體相異於母套接耳之一端伸設一對公套接耳。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多變化組合積木,其中,該公、母套接耳之兩係分別與第一、第二基體之外壁分別形成有一寬度差,且該第一、第二基體可擇一沿公套接耳/母套接耳之一側伸設一擋板,利用該擋板端部之頂抵作用,可限制第一基體與第二基體間之調整幅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4468U TWM482430U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多變化組合積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4468U TWM482430U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多變化組合積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2430U true TWM482430U (zh) | 2014-07-21 |
Family
ID=5172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4468U TWM482430U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多變化組合積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824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0967A (zh) * | 2020-02-07 | 2021-08-13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流体输送装置及其外壳 |
-
2014
- 2014-03-17 TW TW103204468U patent/TWM48243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0967A (zh) * | 2020-02-07 | 2021-08-13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流体输送装置及其外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299088A1 (en) | Three-dimensional logic puzzle | |
WO2019196591A1 (zh) | 一种多维度、可正反面自由搭建的积木玩具构筑元件及套件 | |
US20170340981A1 (en) | Construction toy with interlocking elements | |
WO2017143709A1 (zh) | 一种积木及其拼接结构 | |
CN107921324A (zh) | 玩具构造组件 | |
TWI549732B (zh) | Connect building blocks | |
EP3538236A1 (en) | Stackable hinge connection | |
US20180071651A1 (en) | Modular block toy compatible panels and storage unit assembled therefrom | |
JP2014210187A (ja) | 組立式玩具 | |
JP6025807B2 (ja) | 組立構造体 | |
JP6005711B2 (ja) | 組立構造体 | |
TWM482430U (zh) | 多變化組合積木 | |
KR101324389B1 (ko) | 조립식 블록 완구 | |
JP5563694B1 (ja) | 組立式玩具 | |
CN203916092U (zh) | 多变化组合积木 | |
JP2009000139A (ja) | 知的創造を惹起する遊戯具用組み立てブロック | |
JP7019164B2 (ja) | 組立構造体 | |
KR101430313B1 (ko) | 다면체 만들기용 조립구조체 | |
KR20120035664A (ko) | 완구용 블록의 연결구 | |
JP6280667B1 (ja) | ブロック玩具 | |
TWM522767U (zh) | 積木改良結構 | |
TWM537928U (zh) | 積木結構 | |
CN202972490U (zh) | 具有对称分布卡槽的片状拼装组件 | |
CN217448934U (zh) | 一种几何积木 | |
TW572768B (en) | Intelligent building block un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