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0459U - 涼蓆編織機構 - Google Patents
涼蓆編織機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80459U TWM480459U TW103202163U TW103202163U TWM480459U TW M480459 U TWM480459 U TW M480459U TW 103202163 U TW103202163 U TW 103202163U TW 103202163 U TW103202163 U TW 103202163U TW M480459 U TWM480459 U TW M48045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needle
- platform
- mat
- threa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涼蓆研製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涼蓆編織機構。
按,市面上一般涼蓆之結構非常簡單,其係以串線串接竹片成矩陣狀(或其他特殊形狀)而成,習知涼蓆供使用者鋪於一般坐椅之上,涼蓆的觸感涼爽,且串接型的結構,可隨意摺疊彎曲,利於收納。
然,一般涼蓆藉由人工編織,透過線材將複數個設有穿線孔的待編織物(如竹片或塑膠片)串連而成,費力耗時。市面上雖然有一種竹製無線涼蓆是將竹片經一組上、下輥輪而黏貼於一不織布上,不需要繫線之製程,雖然可增加生產效率,但黏貼在竹片上的不織布降低涼蓆的通風與撓曲性,失去傳統涼蓆的優點,所以消費者一般偏好選擇人力編織的傳統涼蓆,然,傳統涼蓆的製造時間與製造成本仍高出該竹製無線涼蓆許多。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涼蓆編織機構,具有自動且快速將複數個設有穿線孔之待編織物串接成一涼蓆之效果。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涼蓆編織機構包括一平台、一給線裝置、一帶線裝置,以及一穿線裝
置。其中,該平台具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上放置該些待編織物,各該待編織物具有一穿線孔;該給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一側,該給線裝置輸出一線材;該帶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一側,且位於該給線裝置之相同側,該帶線裝置包括有可於上下方向之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往復移動的一導線部,該線材穿繞該導線部且隨同該導線部上下移動;該穿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另一側,該穿線裝置包括有一移動單元與一穿針,其中,該移動單元可於前後方向之一第三位置與一第四位置間往復移動,以及於左右方向上步進移動,該穿針一端具有一勾部,另一端連接於該移動單元上,該穿針隨著該移動單元自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而穿過一行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且在該帶線裝置之該導線部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穿針之該勾部勾住該線材,該穿針隨著該移動單元自該第四位置移動至該第三位置時,拉動該線材通過該行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藉由該帶線裝置在第一、第二位置間位移使該線材穿線於位於該第四位置之穿針中,再透過穿針往第三位置移動將該線材穿入各行待編織物,且藉著該移動單元進出不同行的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使各行待編織物彼此串連成一涼蓆,直到該涼蓆的尺寸達一預定大小為止,以達成自動化的涼蓆編織功效。
1‧‧‧竹片
1a‧‧‧穿線孔
1b‧‧‧穿線孔
2‧‧‧線材
2a‧‧‧線圈
2b‧‧‧次線圈
3‧‧‧膠條
3a‧‧‧第一穿孔
3b‧‧‧第二穿孔
100‧‧‧涼蓆編織機構
10‧‧‧定位座
12‧‧‧平台
122‧‧‧承載面
14‧‧‧壓板
142‧‧‧抵壓面
20‧‧‧給線裝置
22‧‧‧滑軌
222‧‧‧始端
224‧‧‧終端
24‧‧‧移動滑軌
26‧‧‧拉線器
28‧‧‧滾筒
20a‧‧‧第二給線裝置
22a‧‧‧滑軌
26a‧‧‧拉線器
30‧‧‧帶線裝置
32‧‧‧氣壓缸
34‧‧‧導線部
36‧‧‧固線部
40‧‧‧穿線裝置
42‧‧‧夾具
44‧‧‧穿針
442‧‧‧勾部
444‧‧‧缺口
46‧‧‧移動單元
462‧‧‧滑動平台
464‧‧‧固定平台
466‧‧‧第一滑軌
468‧‧‧第二滑軌
50‧‧‧導引機構
52‧‧‧固定輪
54‧‧‧定位輪
56‧‧‧氣壓缸
60‧‧‧偵測模組
62‧‧‧感應線圈
S1‧‧‧第一外側
S2‧‧‧第二外側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P5‧‧‧第五位置
P6‧‧‧第六位置
L1‧‧‧第一軸
L2‧‧‧第二軸
圖1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之立體圖。
圖2係一立體圖,揭示上述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的定位座。
圖3係圖1之俯視圖,揭示定位座之兩側定義為第一外
側與第二外側。
圖4係圖3之局部放大圖,揭示上述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的給線裝置。
圖5係一簡易視圖,揭示上述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之第二給線裝置。
圖6係一側視圖,揭示涼蓆編織機構之帶線裝置帶動導線部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
圖7係圖3之局部放大圖,揭示上述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之穿線裝置位於第三位置。
圖8類同圖7,揭示上述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之穿線裝置位於第四位置。
圖9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之穿針局部放大圖。
圖10係一立體圖,揭示帶線裝置將線材穿入勾部。
圖11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之俯視圖,揭示該穿針位於該第四位置時,該拉線器位於該終端。
圖12類同圖11,揭示該穿針位於該第三位置時,該拉線器位於該始端。
圖13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之剖視圖,揭示該定位輪位於該第五位置。
圖14類同圖13,揭示該定位輪位於該第六位置。
圖15係一簡易視圖,揭示該偵測模組。
圖16係一流程圖,說明運用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的一種涼蓆編織方法之步驟。
圖17係一簡易視圖,揭示該些竹片與該些膠條的相對位置。
圖18係運用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涼蓆編織機構的一種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位於該第三位
置。
圖19A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由第三位置穿過該行第一穿線孔向前移置該第四位置。
圖19B係圖19A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揭示該勾部之該缺口垂直向上。
圖20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由該第四位置移動至該第三位置,且該缺口朝向左方。
圖21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橫移前,該勾部之缺口方向轉向右方。
圖22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將該線圈帶至該行第二穿線孔之第二外側。
圖23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穿過該該行第二穿線孔。
圖24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線材其部分線段穿過該行第二穿線孔,並在該第二外側形成一次線圈。
圖25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勾部之該缺口朝向右方。
圖26係運用本創作上述涼蓆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揭示該穿針向右橫移至該另一行第一穿線孔。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后,請參圖1至圖15所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100,包括有一定位座10、一給線裝置20、一帶線裝置30、一穿線裝置40、一導引機構
50,以及一偵測模組60。
請參照圖2所示,該定位座10包含有一平台12與一壓板14,該平台12包含有一承載面122,用以放置數個以竹片1為例之待編織物,該壓板14一端樞設於該平台12之端緣,該壓板14具有一抵壓面142,該抵壓面142貼抵該些竹片1頂面,使該些竹片1穩定地被定位於該平台12與該壓板14之間。
如圖3至圖5所示,該定位座10相對應的兩側定義為一第一外側S1與一第二外側S2,該給線裝置20與該帶線裝置30設置在該第一外側S1;其中該給線裝置20用於輸出一線材2,該線材2收納於一滾筒28上,該給線裝置20包含有一滑軌22、一移動滑軌24與一拉線器26,該滑軌22沿著該移動滑軌24在一水平面上左右位移,該滑軌22與該移動滑軌24呈垂直向交設。該拉線器26可拉動該線材2於該滑軌22之一始端222與一終端224之間往復移動。另在該給線器裝置20與該滾筒28之間更選擇性地設置有一第二給線裝置20a,其包括有一滑軌22a與一拉線器26a,該第二給線裝置20a與該給線裝置20的設置目的在於提供該線材2更長的預拉距離,以便後續在編織過程中能輕易地拉動該線材2。
如圖6所示,該帶線裝置30固設於該滑軌22,且該帶線裝置30隨該滑軌22於該移動滑軌24上左右位移。該帶線裝置30包括有一氣壓缸32、一導線部34與一固線部36,其中該導線部34為一圓環且裝設於該氣壓缸32下方,該導線部34受該氣壓缸32控制而於一第一位置P1與一第二位置P2之間上下往復移動。該線材2一端通過該導線部34後,再固設於一固線部36上,該固線部36固定於該定位座10一側。其中當該導線部34位於該第一位置
P1時,該導線部34將該線材2拉至高於該固線部36的位置,以使該線材2具有一傾斜段,而當該導線部34由該第一位置P1向下移動至該第二位置P2,該導線部34移動到低於該固線部36之高度,此時的線材2則呈拉伸狀。
如圖3與圖7所示,該穿線裝置40、該導引機構50與該偵測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外側S2。其中該穿線裝置40包含有一夾具42、一穿針44與一移動單元46,該移動單元46包含有一滑動平台462、一固定平台464、一第一滑軌466與一第二滑軌468,該夾具42設於該滑動平台462上,該滑動平台462可沿該第一滑軌466於一第三位置P3(參照圖7)與一第四位置P4(參照圖8)之間前後往復移動。該固定平台464設置於該第一滑軌466上,該第一滑軌466與該第二滑軌468呈垂直向交設,且該第一滑軌466沿著該第二滑軌468在水平向上左右位移,換言之,該滑動平台462與該固定平台464隨同該第一滑軌466一起位移。
該穿線裝置40之該夾具42以可旋轉的方式夾持該穿針44之一端,如圖9所示,該穿針44另一端形成有一勾部442,該勾部442具有一缺口444,在該滑動平台462移動至該第四位置P4時,該勾部442突伸至該第一外側S1,此外,該夾具42旋轉帶動該穿針44,使該勾部442之缺口444改變面對方向,請配合圖10所示,當該帶線裝置30之該導線部34下移至該第二位置P2時,帶動該線材2自該缺口444進入該勾部442中,以便後續編織進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滑動平台462自圖11所示之第四位置P4往圖12所示之第三位置P3移動的過程中,該給線裝置20之該拉線器26將自該滑軌22之該終端224往該始端222方向同步移動,此動作在於降低該滑動平台462拉動該線材2時的
負擔,以使線材2順利被拉動至設定位置,反之,當該移動單元46自該第三位置P3移動至該第四位置P4時,該拉線器26由該始端222移動到該終端224。
請參照圖7與圖13所示,該導引機構50設於該固定平台464,該導引機構50包含有一固定輪52與一定位輪54,該定位輪54設置於一以氣壓缸56為例之往復機構上,使該定位輪54可於一第五位置P5(參照圖13)與一第六位置P6(參照圖14)之間移動。當該穿針44自該第三位置P3移動至該第四位置P4時,該定位輪54位於該第五位置P5,且與該固定輪52之輪面同時接觸該穿針44,以穩定該穿針44的前進路線並能保持於一預定高度;當該穿針44自該第四位置P4欲退移至該第三位置P3時,該定位輪54透過該氣壓缸56向上提升至該第六位置P6,使該定位輪54之輪面未與該穿針44接觸,藉以減少穿針44退移過程中的阻力。
在圖15中進一步揭示該偵測模組60包含有一控制器(圖未示)與一感應線圈62。該控制器、該感應線圈62與該穿線裝置40之該移動單元46電性連接,該感應線圈62之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夾具42與該導引機構50上,該穿針44穿過該感應線圈62。常態下的穿針44不與該感應線圈62接觸,只有在該穿針44因故偏離移動路徑時始會接觸該感應線圈62,前述造成穿針44偏離移動路徑的情形例如外力誤撞、地震或是穿針44彎曲變形所致。當該穿針44接觸該感應線圈62,該控制器會控制該移動單元46停止位移,以確保編織的順暢性。
以下進一步說明利用前述涼蓆編織機構100而實施的編織方法。請配合圖16與圖17所示,首先將複數竹片1在該平台12之該承載面122上依相互垂直交設的一
第一軸L1與一第二軸L2排列成數行,為穩定該些竹片1,預先已於各竹片1之間設有一膠條3,該些膠條3平行該第二軸L2。如圖1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竹片1具有平行設置之一穿線孔1a與一穿線孔1b,該穿線孔1a與該穿線孔1b之軸向與該第一軸L1平行,各該膠條3設置有複數個第一穿孔3a與複數個第二穿孔3b,各該第一穿孔3a對應一個穿線孔1a,各該第二穿孔3b對應一個穿線孔1b。
該穿針44向前移置該第四位置P4的過程中,穿過位處同一行的竹片1之各個穿線孔1a與該些膠條3上的一對應之第一穿孔3a,當該穿針44到達該第四位置P4時(參圖19A所示),該勾部442突伸於該第一外側S1,此時該勾部442之缺口444朝上(參圖19B所示),以便自該第一位置P1下移至該第二位置P2的該導線部34(圖10參照)可順利地將線材2自該缺口444引入該勾部442中,接著,在該穿針44退回該第三位置P3之前,該夾具42帶動該穿針44轉向,以改變該勾部442之該缺口444面朝左方,以防範被拉動的線材2自該勾部442脫離,而在該穿針44來到該第三位置P3後,該線材2部分線段於該第二外側S2形成一個線圈2a(圖20參照)。
如圖21至圖23所示,該夾具42再帶動該穿針44轉向並改變該勾部442之該缺口444朝向如圖21所示之右方,該穿針44在該第一滑軌466沿著該第二滑軌468(圖7參照)以步進方式繼續向同一行的竹片1的該穿線孔1b移動時(即穿針44沿第二軸L2橫向平移),拉出該線材2一段距離並改變該線圈2a位置。接著,該穿針44對準竹片1之穿線孔1b並在自該第三位置P3移動至該第四位置P4時,該線圈2a脫離該勾部442,且該線圈2a留置在該第二外側S2,於此同時,該穿針44轉向並改變該勾部442之
該缺口444朝上,以便當該穿針44到達該第四位置P4時,該勾部442能再次鉤住經由該導線部34帶往下移的線材2。在該勾部442鉤住線材2後,該穿針44被帶動轉向致其勾部442之缺口444朝左(對應圖20所示狀態)。
圖24揭示該穿針44拉動該線材2穿過各個竹片1之穿線孔1b與各該膠條3之第二穿孔3b,並在該第二外側S2形成一次線圈2b。由於該勾部442在通過前次形成的線圈2a時,其缺口444仍是維持朝向左方,因此並不會與該線圈2a發生鉤住情形,以使該次線圈2b順利通過線圈2a。圖25揭示該穿針44被帶動轉向致其勾部442之缺口444朝右,圖26進一步揭示該穿針44再次受控制而沿第二軸L2橫向平移至對準另一行竹片1之穿線孔1a,此步驟在於確保該次線圈2b能繫結該線圈2a。接著重複前述步驟,直至該線材2穿繞過所有竹片1為止,最終即能將該些竹片1串連成一涼蓆產品。
本實施例之涼蓆編織機構100,利用自動化控制方式以驅使該移動平台46前後、左右移動,進而使該穿針44能沿該第一軸L1在該第三位置P3與該第四位置P4之間往復移動,以及能沿著該第二軸L2在各行竹片1之間步進橫移,並配合該帶線裝置30與該給線裝置20對該線材2的供輸方式,使得該涼蓆編織機構100在不降低涼蓆品質的前提下,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並藉此減少編織涼蓆的人力需求與生產涼蓆所耗的工時。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涼蓆編織機構
10‧‧‧定位座
20‧‧‧給線裝置
30‧‧‧帶線裝置
40‧‧‧穿線裝置
50‧‧‧導引機構
60‧‧‧偵測模組
S1‧‧‧第一外側
S2‧‧‧第二外側
Claims (7)
- 一種涼蓆編織機構,用以將排列成數行的待編織物串接成涼蓆,其包含:一平台,具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上放置該些待編織物,各該待編織物具有至少一穿線孔;一給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一側,該給線裝置輸出一線材;一帶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一側,且位於該給線裝置之相同側,該帶線裝置包括有可於上下方向之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往復移動的一導線部,該線材穿繞該導線部且隨同該導線部上下移動;以及一穿線裝置,設置於該平台另一側,該穿線裝置包括有一移動單元與一穿針,其中,該移動單元可於前後方向之一第三位置與一第四位置間往復移動,以及於左右方向上步進移動,該穿針一端具有一勾部,另一端連接於該移動單元上,該穿針隨著該移動單元自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而穿過一行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且在該帶線裝置之該導線部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穿針之該勾部勾住該線材,該穿針隨著該移動單元自該第四位置移動至該第三位置時,拉動該線材通過該行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藉此,於該移動單元每次的步進移動後,配合著該穿針往返進出不同行的待編織物之各個穿線孔,以及該帶線 裝置之該導線部的上下移動以使該線材相對該穿針的該勾部為勾線與脫線,以完成該涼蓆的編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包括有一偵測模組,該偵測模組包含有一控制器與一感應線圈,該控制器與該感應線圈及該穿線裝置之該移動單元電性連接,其中該穿針穿過該感應線圈,且於常態下不與該感應線圈接觸,當該穿針接觸該感應線圈時,該控制器控制該移動單元停止位移。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其中該移動單元包含有一滑動平台、一固定平台、一第一滑軌與一第二滑軌,該穿針連接於該滑動平台,且該滑動平台可前後滑移地設置於該第一滑軌,該固定平台固設於該第一滑軌,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二滑軌以垂直向架設,且該第一滑軌沿著該第二滑軌左右位移。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包括一導引機構,其設於該固定平台,位於該穿針位移路徑上,該導引機構包含有一固定輪與一定位輪,該穿針穿過該固定輪與該定位輪之間且與該固定輪及該定位輪之輪面接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其中該定位輪設置於一往復機構上而可相對該固定輪於一第五位置與一第六位置間移動,該定位輪位於該第五位置時,該穿針與該固定輪及該定位輪之輪面接觸,該定位輪位於該第六位置時,該定位輪之輪面未接觸該穿針。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其中該給線裝置包含有一滑軌與一拉線器,該拉線器帶動該線材沿著該滑軌於一始端與一終端之間往復移動,在該穿線裝置之該移動單元位於該第三位置時,該拉線器位於該終端,在該穿線裝置之該移動單元自該第四位置往該第三位置移動時,該拉線器自該終端往該始端同步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涼蓆編織機構,包括有一壓板,該壓板具有一抵壓面,該抵壓面壓貼該些待編織物頂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2163U TWM480459U (zh) | 2014-02-06 | 2014-02-06 | 涼蓆編織機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2163U TWM480459U (zh) | 2014-02-06 | 2014-02-06 | 涼蓆編織機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0459U true TWM480459U (zh) | 2014-06-21 |
Family
ID=5139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2163U TWM480459U (zh) | 2014-02-06 | 2014-02-06 | 涼蓆編織機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804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6609A (zh) * | 2016-03-31 | 2016-06-15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自动分束耙切装置 |
-
2014
- 2014-02-06 TW TW103202163U patent/TWM48045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6609A (zh) * | 2016-03-31 | 2016-06-15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自动分束耙切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89600B1 (ko) | 자수기의 원단당김장치 | |
CN102742987B (zh) | 自动串珠机 | |
US11148934B2 (en) | Automatic assembly of glueless pocketed spring units | |
CN204311264U (zh) | 一种缝合接布设备 | |
CN111088588A (zh) | 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 | |
TWM480459U (zh) | 涼蓆編織機構 | |
CN103192258A (zh) | 自动穿管机及其穿管方法 | |
CN106917183A (zh) | 一种织袜机引线装置 | |
CN206706312U (zh) | 一种织袜机引线装置 | |
WO2020126476A1 (en) | Multi-conveyor belt based insertion mechanism for pocketed coil springs | |
CN105133174A (zh) | 一种经编绣花一体机 | |
WO2020126450A1 (en) | Magnetic lift platform for transfer of coil springs | |
JP6443894B1 (ja) | ラケットのガット張り支援装置 | |
CN203890613U (zh) | 多功能坎毛纱嘴装置 | |
KR100910314B1 (ko) | 터미널단자 커팅기 | |
CN203805099U (zh) | 凉席编织机构 | |
TW201531392A (zh) | 涼蓆編織方法 | |
JP2002273078A (ja) | 平編地のリンキング方法および平編地リンキング装置 | |
CN204959244U (zh) | 一种对缝纫机模板原点进行定位的调节机构 | |
CN102851881B (zh) | 操作链形缝迹缝纫机的方法及链形缝迹缝纫机 | |
CN211420458U (zh) | 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 | |
CN109421122A (zh) | 凉席编织方法 | |
CN105752755A (zh) | 扁丝料拉平收卷机的收卷机构 | |
CN104071616A (zh) | 一种用于布带检修的装置 | |
CN114395907B (zh) | 一种整纬机上的拉伸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