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7982U - 自行車座墊內殼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座墊內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7982U
TWM477982U TW102224421U TW102224421U TWM477982U TW M477982 U TWM477982 U TW M477982U TW 102224421 U TW102224421 U TW 102224421U TW 102224421 U TW102224421 U TW 102224421U TW M477982 U TWM477982 U TW M4779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extending
section
wide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ai-yun Yu
Original Assignee
Velo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lo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lo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2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798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7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7982U/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座墊內殼
本創作係與自行車之座墊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自行車座墊內殼。
習知自行車之座墊包含有一構成其基本形狀的內殼、一設於該內殼頂面以增加座墊舒適性的彈性層、一覆蓋該彈性層的保護層,以及一設置於該內殼底面的支撐架,該座墊係藉由該支撐架而裝設於自行車之座管上。
自行車座墊之內殼需具有相當之結構強度,因此係由具有相當之硬度的材料製成,為了提升座墊之舒適性,有些座墊之內殼會設計成可增加其自身彈性的特殊形狀,以減低騎乘者感受到之座墊硬度並提升座墊吸收振動的效能。
請參閱美國專利編號為US 7,341,308 B2之專利案,該專利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設有一沿其長軸延伸的縱長狀溝槽,因而在該溝槽二側形成可稍微彈性擺動的二彈性翼片,然而,如此之設計對於提升該內殼之彈性的效果並不顯著。
請參閱美國專利編號為5,692,801之專利案,該專利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係以二插置座供插設支撐架之二末端,該二插置座係自二相對之內側面延伸而出並呈懸臂狀,因此該二插置座可彈性擺動而提升該內殼之吸振效能。然而,各該插置座與內側面連接之面積相當小,因此結構強度較小而容易斷裂。而且,該支撐架之該二末端係透過該二插置座而支撐於該內殼之內側面,因此該內殼自該二插置座至後邊緣之間的區塊幾乎沒有彈性。
請參閱美國專利編號為5,544,936之專利案,該專利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也有與前述專利類似之插置座,用以供插設支撐架之二 末端並增加內殼之彈性,雖然該插置座與該內殼之內側面連接面積較大因而較不易斷裂,但也因面積較大而材料成本較高。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座墊內殼,係具有良好之彈性及結構強度者。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包含有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頂面、一底面、一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溝槽、一用以配置於騎乘者胯部之間的窄前部、一用以承載騎乘者臀部的寬後部,以及用以供插設一支撐架的二插置座。其中,該窄前部具有一前邊緣,該寬後部具有一後邊緣及自該後邊緣二端實質上朝向該前邊緣延伸的二側邊緣,該本體能定義出一長軸,該長軸係實質上通過該前邊緣、該後邊緣及該溝槽並將該寬後部區分出一左區塊及一右區塊;該溝槽具有位於該寬後部之一軸向區段及一側向區段,該軸向區段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且係自該前端實質上沿該長軸且朝向該後邊緣延伸至該後端,該側向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後端朝該寬後部之左區塊及右區塊延伸,使得該寬後部具有與該溝槽鄰接之二彈性翼片;該二插置座係分別位於該寬後部之左區塊及右區塊,各該插置座具有一與該寬後部之後邊緣與側邊緣連接並延伸至該底面下方的連接片,以及一與該連接片連接的插置塊,各該插置座與該底面之間有一空間。
藉此,該溝槽不但使得該寬後部之左、右區塊外側可彈性擺動,更使得該左、右區塊內側亦有可彈性擺動之該二彈性翼片,而且該二插置座亦可彈性擺動,因此本創作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具有相當良好之彈性。此外,該二插置座與該寬後部之後邊緣與側邊緣連接的特徵,係使得各該插置座不需製成很大的面積即可與該寬後部有穩固的連接關係,因此結構強度良好、不易斷裂,且可節省材料成本。再者,該支撐架係透過該二插置座而支撐於該寬後部之後邊緣與該二插置座連接之處,亦即,該支撐架在該寬後部產生之支點係位在該後邊緣,如此之設計可使得該寬後部幾乎整體皆有彈性,亦可提升該窄前部之彈性。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1‧‧‧自行車座墊內殼
10‧‧‧本體
12‧‧‧窄前部
122‧‧‧側邊緣
124‧‧‧前邊緣
14‧‧‧寬後部
141‧‧‧側邊緣
141a‧‧‧凸點
141b‧‧‧前區段
141c‧‧‧後區段
142‧‧‧後邊緣
142a‧‧‧凹點
143‧‧‧左區塊
144‧‧‧右區塊
145‧‧‧外翼片
146‧‧‧彈性翼片
147‧‧‧凸片
148‧‧‧前區塊
149‧‧‧後區塊
16‧‧‧頂面
162‧‧‧階部
18‧‧‧底面
20‧‧‧溝槽
22‧‧‧軸向區段
222‧‧‧前端
224‧‧‧後端
24‧‧‧側向區段
242‧‧‧凸形邊緣
26‧‧‧延伸區段
28‧‧‧固定座
30‧‧‧插置座
32‧‧‧連接片
34‧‧‧插置塊
342‧‧‧插孔
344‧‧‧開口
346‧‧‧封閉端
36‧‧‧空間
2‧‧‧支撐架
202‧‧‧前端部
204‧‧‧後端部
L1‧‧‧分界線
L2‧‧‧長軸
D‧‧‧延伸方向
第1圖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與一支撐架的立體組合圖;第2圖為本創作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與該支撐架的立體分解圖;第3圖為本創作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的底視圖;第4圖為本創作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的頂視圖;第5圖為第1圖沿剖線5-5的剖視圖;第6圖為第1圖沿剖線6-6的剖視圖;以及第7圖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與一支撐架的立體組合圖。
請先參閱第1圖及第2圖,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自行車座墊內殼1係用以裝設一支撐架2,並藉由該支撐架2而安裝於自行車之一座管(圖中未示)上方。
該自行車座墊內殼1包含有一本體10,該本體10可由硬質或半硬質材料製成,本實施例係由纖維強化塑膠材料製成。如第1、2圖所示,該本體可概由一假想之分界線L1,區分成一寬度較小之窄前部12及一自該窄前部12向後延伸且寬度較大之寬後部14,該窄前部12係用以配置於騎乘者胯部之間,該寬後部14係用以承載騎乘者臀部。請參閱第3圖,在本實施例中,該窄前部12之二側邊緣122與該分界線L1連接之區段係呈凹弧形,該寬後部14之二側邊緣141則實質上呈凸弧形且分別連接於一呈凹形之後邊緣142二端。
該本體具有一頂面16、一底面18,以及一貫穿該頂面16及該底面18的溝槽20。如第3圖所示,該本體能定義出一長軸L2,該長軸L2係實質上通過該窄前部12之前邊緣124、該寬後部14之後邊緣142及該溝槽20,並將該寬後部14區分出一左區塊143及一右區塊144(如第1圖所示)。
請參閱第4圖,該溝槽20具有位於該寬後部14之一軸向區段22及一側向區段24,以及一自該寬後部14延伸至該窄前部12的延伸區段26。該軸向區段22具有一前端222及一後端224,且係自該前端222實質上沿該長軸L2且朝向該後邊緣142延伸至該後端224。該側向區段24係自該軸向區段22後端224朝該寬後部14之左、右區塊143、144延伸。
藉由設置該溝槽20,該寬後部14之左、右區塊143、144外側形成二可彈性擺動的外翼片145,而且,由於該寬後部14之各該側邊緣141係呈弧形,能定義出與該長軸L2相距最遠的一凸點141a,並區分出自該凸點141a分別實質上朝向該前邊緣124及該後邊緣142延伸的一前區段141b及一後區段141c(如第3圖所示),如此之設計使得該二外翼片145之範圍係分別完全包含該二側邊緣141。此外,由於該後邊緣142係呈凹形,具有一實質上受該長軸L2通過之凹點142a,該後邊緣142係自該凹點142a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L2且遠離該前邊緣124之方向(在第4圖中為左上方及左下方)延伸,如此之設計使得該二外翼部145之範圍更延伸至該後邊緣142。
再者,該溝槽20之軸向區段22及側向區段24使得該寬後部14之左、右區塊143、144內側具有與該溝槽20鄰接且可彈性擺動之二彈性翼片146(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側向區段24係自該軸向區段22後端224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L2且遠離該前邊緣124之方向延伸(在第4圖中為左上方及左下方),且該軸向區段22自其前端222至後端224皆實質上寬度相同,如此之設計可使得該二彈性翼片146範圍較大且彈性較佳。
另外,該溝槽20之側向區段24具有一與該軸向區段22後端224相對之凸形邊緣242,使得該寬後部14具有一朝該軸向區段22後端222凸伸之凸片147,該凸片147亦可稍微彈性擺動。
該溝槽20之延伸區段26係自該軸向區段22前端222實質上沿該長軸L2延伸至該窄前部12,不但可增加該二彈性翼片146之彈性,更可使得該窄前部12位於該延伸區段26二側的部分亦可稍微彈性擺動。在本實施例中,該延伸區段26係自該軸向區段22前端222朝該前邊緣124之方向先寬度漸增再寬度漸縮,且該延伸區段26係實質上自該分界線L1開始朝該前邊緣124之方向寬度漸縮,如此之設計可產生較佳之彈性。
該溝槽20亦可完全位於該寬後部14而不延伸至該窄前部12,例如第7圖所示之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態樣。在第7圖中,該溝槽20同樣具有自該軸向區段22朝該前邊緣124之方向延伸且寬度較大之延伸區段26,如此之設計亦可形成具良好彈性之彈性翼片146。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該本體10更具有一固定座28及二插置座30。該固定座28係自該底面18凸出並具有一插槽(圖中未示),係用以供插設該支撐架2之一前端部202。該二插置座30係分別位於該寬後部14之左、右區塊143、144,且分別具有一自該寬後部14的後邊緣142及側邊緣141延伸至該底面18下方的連接片32,以及一與該連接片32連接的插置塊34,該二插置塊34分別具有一插孔342,係分別用以供插設該支撐架2之二後端部204。如第5圖所示,各該插置座30與該底面18之間有一空間36,使得各該插置座30可彈性擺動。
如第3圖所示,該二插置座30的連接片32與該寬後部14連接之處係分別自該二側邊緣141之後區段141c延伸至該後邊緣142,因此各該插置座30不需製成很大的面積即可與該寬後部14有穩固的連接關係。而且,藉由各該連接片32與該後邊緣142連接之特徵,該支撐架2之後端部204係透過該二插置座30而支撐於該寬後部14之後邊緣142與該二插置座30連接之處,亦即,該支撐架2在該寬後部14產生之支點係位在該後邊緣142;藉此,相較於先前技術中插置座連接於內側面的設計,本創作之插置座30可使得該寬後部14幾乎整體皆有彈性,亦可提升該窄前部12之彈性。此外,各該插置塊34係自其所屬之插置座30的連接片32與該寬後部14連接之處實質上朝一延伸方向D延伸,而且,如前所述,各該插置塊34有一插孔342,並具有相對之一開口344及一封閉端346,且該開口344係實質上朝向該延伸方向D,如此之設計使得該寬後部14受支撐的效果更 好,因此可增加該自行車座墊內殼1之結構強度。
如第1圖及第6圖所示,該本體10之頂面16具有一階部162,該階部162將該寬後部14區分出之一前區塊148及一後區塊149,該後區塊149之厚度係大於該前區塊148之厚度,該二插置座30的連接片32與該寬後部14連接之處係完全位於該後區塊149,如此之設計可提升該二插置座30之結構強度,使得各該插置座30更不易斷裂。此外,該溝槽20之側向區段24係完全位於該後區塊149,該軸向區段22則位於該前區塊148,如此之設計使得該二彈性翼片146具有良好的彈性及結構強度,亦可提升該自行車座墊內殼1整體之結構強度。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創作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本體
12‧‧‧窄前部
122‧‧‧側邊緣
124‧‧‧前邊緣
14‧‧‧寬後部
141‧‧‧側邊緣
141a‧‧‧凸點
141b‧‧‧前區段
141c‧‧‧後區段
142‧‧‧後邊緣
142a‧‧‧凹點
145‧‧‧外翼片
146‧‧‧彈性翼片
147‧‧‧凸片
20‧‧‧溝槽
28‧‧‧固定座
30‧‧‧插置座
32‧‧‧連接片
34‧‧‧插置塊
344‧‧‧開口
346‧‧‧封閉端
L1‧‧‧分界線
L2‧‧‧長軸
D‧‧‧延伸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座墊內殼,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頂面、一底面、一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溝槽、一用以配置於騎乘者胯部之間的窄前部、一用以承載騎乘者臀部的寬後部,以及用以供插設一支撐架的二插置座;其中,該窄前部具有一前邊緣,該寬後部具有一後邊緣及自該後邊緣二端實質上朝向該前邊緣延伸的二側邊緣,該本體能定義出一長軸,該長軸係實質上通過該前邊緣、該後邊緣及該溝槽並將該寬後部區分出一左區塊及一右區塊;該溝槽具有位於該寬後部之一軸向區段及一側向區段,該軸向區段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且係自該前端實質上沿該長軸且朝向該後邊緣延伸至該後端,該側向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後端朝該寬後部之左區塊及右區塊延伸,使得該寬後部具有與該溝槽鄰接之二彈性翼片;該二插置座係分別位於該寬後部之左區塊及右區塊,各該插置座具有一與該寬後部之後邊緣與側邊緣連接並延伸至該底面下方的連接片,以及一與該連接片連接的插置塊,各該插置座與該底面之間有一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各該側邊緣係呈弧形,且能定義出與該長軸相距最遠的一凸點,並區分出自該凸點分別實質上朝向該前邊緣及該後邊緣延伸的一前區段及一後區段;該二插置座的連接片與該寬後部連接之處係分別自該二側邊緣之後區段延伸至該後邊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各該插置塊係自其所屬之插置座的連接片與該寬後部連接之處實質上朝一延伸方向延伸,並具有相對之一開口及一封閉端,且該開口係實質上朝向該延伸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之側向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後端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且遠離該前邊緣之方向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之側向區段具有一與該軸向區段後端相對之凸形邊緣,使得該寬後部具有一朝該軸向區段後端凸伸之凸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更具有一延伸區段,該延伸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前端實質上沿該長軸延伸至該窄前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延伸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前端朝該前邊緣之方向先寬度漸增再寬度漸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延伸區段係實質上自該窄前部與該寬後部交界處開始朝該前邊緣之方向寬度漸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之軸向區段自其前端至後端皆實質上寬度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後邊緣具有一實質上受該長軸通過之凹點,該後邊緣係自該凹點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且遠離該前邊緣之方向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本體之頂面具有一階部,該階部將該寬後部區分出一前區塊及一後區塊,該後區塊之厚度係大於該前區塊之厚度,該二插置座的連接片與該寬後部連接之處係位於該後區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之軸向區段及側向區段係分別位於該前區塊及該後區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各該側邊緣係呈弧形,且能定義出與該長軸相距最遠的一凸點,並區分出自該凸點分別實質上朝向該前邊緣及該後邊緣延伸的一前區段及一後區段;該二插置座的連接片與該寬後部連接之處係分別自該二側邊緣之後區段延伸至該後邊緣;各該插置塊係自其所屬之插置座的連接片與該寬後部連接之處實質上朝一延伸方向延伸,並具有相對之一開口及一封閉端,且該開口係實質上朝向該延伸方向;該後邊緣具有一實質上受該長軸通過之凹點,該後邊緣係自該凹點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且遠離該前邊緣之方向延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自行車座墊內殼,其中該溝槽之側向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後端朝二非垂直於該長軸且遠離該前邊緣之方向延伸;該溝槽之側向區段具有一與該軸向區段後端相對之凸形邊緣,使得該寬後部具有一朝該軸向區段後端凸伸之凸片;該溝槽更具有一延伸區段,該延伸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前端實質上沿該長軸延伸至該窄前部;該延伸區段係自該軸向區段前端朝該前邊緣之方向先寬 度漸增再寬度漸縮;該延伸區段係實質上自該窄前部與該寬後部交界處開始朝該前邊緣之方向寬度漸縮;該溝槽之軸向區段自其前端至後端皆實質上寬度相同。
TW102224421U 2013-12-25 2013-12-25 自行車座墊內殼 TWM477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421U TWM477982U (zh) 2013-12-25 2013-12-25 自行車座墊內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421U TWM477982U (zh) 2013-12-25 2013-12-25 自行車座墊內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7982U true TWM477982U (zh) 2014-05-11

Family

ID=5129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4421U TWM477982U (zh) 2013-12-25 2013-12-25 自行車座墊內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7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4824A (zh) 自行車座墊內殼
US7954495B2 (en) Dustproof mask for nose
BR122022026446A2 (pt) Fone de ouvido
JP2005240905A (ja) ユニバーサルジョイント構成体、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US10661856B2 (en) Frame for bicycle
TWM552896U (zh) 自行車架雙電池組配結構
TW201521333A (zh) 馬達及其馬達防震機構
TWM477982U (zh) 自行車座墊內殼
BR102012031259B1 (pt) Máquina de lavar compreendendo um gabinete e um tonel
KR101295668B1 (ko) 레저용 절첩식 의자
JP2010044284A (ja) メガネフレームのノーズパッドの取付け部の構造
TW201206747A (en) Bicycle seat frame
BR102013005325A2 (pt) Motocicleta
KR100906688B1 (ko) 렌즈결합구조가 개선된 반테안경
BR102018069535B1 (pt) Estrutura de fixação de luz de placa de licença
KR101539369B1 (ko) 어깨 거치식 다용도 걸이구
JP2006106273A (ja) ノーズパッド
JP2010006259A (ja) 自動二輪車
CN203365829U (zh) 一种新型眼镜腿弹弓铰链结构
JP2007090914A (ja) バンパー一体型マフラー構造
JP2009210952A (ja) 樹脂製メガネフレーム用のノーズパッド
JP2010190065A5 (zh)
TWM507380U (zh) 土除結構
JP3149702U (ja) 皮革バンド用取付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バンド
US7172243B1 (en) Bicycle s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