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643U -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 Google Patents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643U
TWM472643U TW102211224U TW102211224U TWM472643U TW M472643 U TWM472643 U TW M472643U TW 102211224 U TW102211224 U TW 102211224U TW 102211224 U TW102211224 U TW 102211224U TW M472643 U TWM472643 U TW M4726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bicycle
locking
c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1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Zuo Shen
Original Assignee
King Roof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 Roof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 Roof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1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643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643U/zh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框架結構,尤指一種使用於汽車車頂上,用以固定自行車之車輪,以達到攜車功效,並同時可依車輪輪徑尺寸作卡設固定之調整者。
近年來因大眾越來越重視休閒活動,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以自行車旅遊的形式越來越盛行,除了可放慢速度作深入的景點探訪外,又可運動健身,同時節能減碳可愛護地球減少污染,為一舉多得的休閒活動方式。
然而,當必須在短時間內到達較遠地區旅遊時,則勢必需要其他交通共具作輔助,故以四輪汽車加上二輪單車即能滿足這樣的需求。而以汽車攜帶單車的方式有二:其一係將單車直接置放於車體內,此方式需要具有相當空間之汽車,或者將單車之車輪拆除再放置;其二是將單車配合攜車架加掛於車體外部並予以固定。
市面上常見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以加掛於汽車外部位置區分,大致可分為「車頂式」及「車尾式」兩種,其中「車頂式」係指將攜車架固定於汽車之車頂上,藉以提供單車鎖設固定之方式;「車尾式」則係將攜車架固定於車體之後方,在使單車吊掛固設於其上之方式。兩種型式之攜車架因組設於汽車之部位不同,以及單車之置放狀態不同,而會有不同之結構設計。
針對「車頂式」之攜車架結構作分析,依其夾固鎖設單車之 部位不同,又可進一步區分為「前叉型」、「車架型」及「車輪型」三大類,其中「前叉型」係指單車之前輪拆除後,以其前叉部位固設於攜車架上之型式;「車架型」則是指其夾固結構係組設於單車之車架上,最常見者為勾設單車之上管處,再配合其他固設結構將前後輪固定於攜車架者;「車輪型」則是將夾固結構卡設於單車之車輪上之型式。各型式攜車架因其卡制夾固單車的部位不同,而同樣會有不同之結構設計,且外掛於汽車車體外之攜車方式對於單車夾持組設之穩固性及安全性需求更高。
按,習知屬於夾固於自行車前叉部位之車頂攜車架結構,如 國內第101136341號發明專利所揭露之「攜車架」,其包括:一第一架體,包含一第一橫桿與一第一承座,該第一承座之一端連結於該第一橫桿;一第二架體,包含一連結件、一第二橫桿與一第二承座,該連結件設於該第一承座之另端,該第二橫桿之一端可轉動地設於該連結件,該第二承座之一端連結於該第二橫桿,該連結件開設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該第一導槽位於該連結件之頂部,該第二導槽位於該連結件之底部,該第二橫桿開設一第三導槽與一第四導槽,該第三導槽位於該第二橫桿之頂部,該第四導槽位於該第二橫桿之底部;一固定機構,設於該第二架體;其中,該第二橫桿可繞一軸線帶動該第二承座相對該連結件擺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其中,該固定機構遠離該連結件與該第二橫桿之接縫時,該第二橫桿可繞該軸線帶動該第二承座相對該連結件擺動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該固定機構位於該連結件與該第二橫桿之接縫時,該第二承座固定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該第二承座位於第一位置時,該第一、第二承座分別位於該第二橫桿之相反側,該第二承座位於第二位置時,該第一、第二承座一同位於該第二橫桿之同一側;其中,該固定機構包含一第一迫緊件,該第一迫緊件滑設於該第一導槽、第二導槽、第三導槽與第四導槽其中一者,該第二承座固定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該第一迫緊件跨設於該連結件與該第二橫桿之接縫上。
另一種習知屬於夾固於自行車車架部位之車頂攜車架結 構,如國內第099209061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車頂架固定裝置及包含該車頂架固定裝置之車頂架」,其包含:一座體,於該座體定義一滑軌,於該座體凸設一支臂;一臂部,於該臂部一端固設一滑塊,該滑塊滑設於該滑軌;一緊迫裝置,該緊迫裝置令該臂部沿該滑軌向該支臂移動。
習知屬於夾固於自行車車輪部位之車頂攜車架結構,如國內 第099118106號發明專利所揭露之「直立式腳踏車架座」,其包含:一長條形基座,其具有一前部及一後部,一連接於該基座之前部的前夾鉗裝置,其建構成可夾緊一位於運載工具之頂部上的第一橫桿,一連接於該基座之前部的第一環箍結構,該第一環箍結構圍繞一第一軸而在大體上平行於該基座之收起位置與大體上直立之用於支承一腳踏車輪之使用位置之間旋轉,一連接於該基座之前部的第二環箍結構,該第二環箍結構圍繞一第二軸而在大體上平行於該基座之收起位置與大體上直立之用於支承一腳踏車輪之使用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二環箍結構具有一當該第二環箍結構處於該收起位置時大體上向上伸出的坡板構件,及一當該第二環箍結構處於該收起位置時向下伸出的槓桿臂,該槓桿臂具有一相對於該第二軸偏心定位之樞軸點,一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之螺桿構件,該螺桿構件之第一端部樞轉連接於該槓桿臂之樞軸點,該螺桿構件之第二端部旋入且延伸穿過該基座中之一孔,及一手柄,其具有一孔,該孔的內螺紋與該螺桿構件之端部螺紋嚙合,該螺桿構件及手柄建構成使得當該坡板向前旋轉時,該螺桿之螺紋以可見的方式暴露,從而使該螺桿向後移向該基座之後部。
上述所揭結構中,均屬加掛於車頂部位之攜車架結構,進一步分析各前案夾固單車之部位可得知,第一案屬「前叉型」之攜車架,第二案則屬「車架型」之攜車架結構,第三案即為「車輪型」之攜車架裝置。針對習知屬「車輪型」之車頂攜車架結構結構,見有固設於車頂上之長條形基座,其一端設有呈U形狀且互呈預設角度之第一、第二環箍,用以U 狀框體為設卡固自行車之前車輪,配合於後車輪以綑縛件綑設後車輪輪圈,為其技術應用。
惟,自行車之車輪徑大小不一,前述第三案之「車輪型」攜 車架其第一環箍雖揭露有一伸縮式調整裝置,然而其組成構件及技術運用未有具體之揭露,加上該伸縮式調整裝置位於第一環箍中段處具有相當高度,且須按壓第一環箍頂端才得調整,因此要將自行車架設於攜車架上並調整固定妥適,則必須爬上汽車車頂,使用上極為不便亦有墜落之安全虞慮;另一方面,該伸縮式調整裝置亦未揭露有卡制或鎖固裝置,以避免伸縮桿呈活動狀態或意外鬆脫,以致脫離車輪無法固定,造成單車倒下,甚至從車頂掉落之危險;故本案創作人,係提供一種「車輪型」之車頂用攜車架,其具有調整裝置以因應不同之車輪輪徑,並搭配安全鎖固裝置以確保穩固鎖定挾持車輪者。
有鑑於此,本創作所揭露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主要係設於汽車之車頂上,其包含有:一底座;一第一固定框,係樞設於該底座上,由相互套設之一內桿及一外桿所組成,該內桿可於該外桿內部作線性位移,該內桿之自由端設有一卡設座,以卡設於自行車車輪於一第一部位;一旋調裝置,係設於各該底座及第一固定框相互樞接處,其具有同軸樞接之一旋調轉座,其一端套設有可與該旋調轉座同步旋轉之一棘輪,一旋調鈕,係局部外露於該底座一側,並與各該棘輪及旋調轉座同步旋轉,於各該內、外桿內設有一鋼索及一彈性件,該鋼索以其一端設於該內桿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設於該旋調轉座上,可於該旋調轉座旋轉時纏設其上,並牽引該內桿朝該外桿內部線性位移,該彈性件則提供該內桿於線性位移至該外桿內後,可朝外復歸之彈力;一卡制裝置,具有可旋擺之一卡制旋臂,其一端樞設於該底座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則朝該底座一側外部延伸並設置一卡制鈕,於該卡制旋臂預設部位設置一卡制座,各該卡制鈕及卡制座可 與該卡制旋臂同步旋擺,該卡制座與該棘輪相對應之部位設有可與其相囓合之一卡齒部,配合該卡制旋臂之旋擺可有效使各該棘輪及卡齒部兩者間作囓合及不囓合之狀態切換;藉由上述構件,利用棘輪機構設計於旋調裝置及卡制裝置間,結合呈恆定卡制狀態之卡制裝置,配合旋調裝置設於低處位置,不需爬上車頂即能架設自行車及旋調第一固定框之長度,且可單手進行旋調操作,以避免固定框呈活動狀態或意外鬆脫,造成自行車倒下或墜落之情形發生,因此具有較佳之使用上便利性、穩固性及安全性,故整體結構可達便利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係具有設於低處位置之旋調裝置,以方便手動旋調車輪固定框之長度,符合人因工程設計,不需爬上車頂即能架設自行車,以及旋調固定框之長度,具有較佳之使用安全性。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利用棘輪結構設計於旋調裝置及卡制裝置間,使單向旋轉為有效作功以調整固定框高度,反向則呈卡制狀態,藉以利於單手進行旋調操作,同時避免於旋調時產生自動迴轉而造成傷害及危險。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具有與旋調裝置呈恆定卡制狀態之卡制裝置,以避免固定框呈活動狀態或意外鬆脫,所造成自行車倒下或墜落之情形發生,故具有較佳之使用穩固性及安全性。
本創作之更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更結合一鎖固座於卡制裝置內,可進一步確保旋調裝置無法作動,而具有第二道安全防護效果。
[本創作]
(10)‧‧‧底座
(20)‧‧‧第一固定框
(21)‧‧‧內桿
(22)‧‧‧外桿
(23)‧‧‧卡設座
(24)‧‧‧卡設槽
(30)‧‧‧第二固定框
(40)‧‧‧旋調裝置
(41)‧‧‧旋調轉座
(42)‧‧‧棘輪
(43)‧‧‧旋調鈕
(44)‧‧‧鋼索
(45)‧‧‧彈性件
(46)‧‧‧嵌卡組
(461)‧‧‧第一嵌部
(462)‧‧‧第二嵌部
(50)‧‧‧卡制裝置
(51)‧‧‧卡制旋臂
(52)‧‧‧卡制鈕
(53)‧‧‧卡制座
(531)‧‧‧第一鎖卡部
(54)‧‧‧卡齒部
(55)‧‧‧鎖固座
(551)‧‧‧第二鎖卡部
(552)‧‧‧解鎖部
(553)‧‧‧鎖孔
(56)‧‧‧彈性件
(60)‧‧‧自行車車輪
第一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旋調示意圖一。
第六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旋調示意圖二。
第七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鎖固狀態示意圖。
第八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解除鎖固狀態示意圖。
第九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組設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第一~四圖,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主要係設於汽車之車頂上以卡固一自行車車輪(60),其包含有:一底座(10),以及設於該底座(10)上之一第一固定框(20)、一第二固定框(30)、一旋調裝置(40)及一卡制裝置(50),各該第一固定框(20)、旋調裝置(40)及卡制裝置(50),組設於該底座(10)之左側。
該底座(10),係呈殼體狀。
該第一固定框(20),係樞設於該底座(10)上,由相互套設之一內桿(21)及一外桿(22)所組成,該內桿(21)可於該外桿(22)內部作線性位移,該內桿(21)之自由端設有一卡設座(23),其預設部位設有呈V狀凹槽之一卡設槽(24),以卡設於該自行車車輪(60)於一第一部位(61)。
該第二固定框(30),為U狀之框體,並樞設於該底座(10)預設部位並可進行預設角度之旋轉,該第二固定框(20)可卡設於該自行車車輪(60)於一第二部位(62);該第二固定框(30)係以同軸方式與該第一固定框(20)共同樞設於 該底座(10)上。
該旋調裝置(40),係設於各該底座(10)及第一固定框(20)相互 樞接處,其具有同軸樞接之一旋調轉座(41),其一端套設有可與該旋調轉座(41)同步旋轉之一棘輪(42);一旋調鈕(43),係局部外露於該底座(10)一側,並與各該棘輪(42)及旋調轉座(41)同步旋轉;於各該內、外桿(21)(22)內設有一鋼索(44)及一彈性件(45),該鋼索(44)以其一端設於該內桿(21)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設於該旋調轉座(41)上,且可於該旋調轉座(41)旋轉時纏設其上,並同步牽引該內桿(21)朝該外桿(22)內部線性位移;該彈性件(45)則提供該內桿(21)於線性位移至該外桿(22)內後,可朝外復歸之彈力;各該棘輪(42)及旋調鈕(43)間設有一嵌卡組(46),其具有設於該旋調鈕(43)上之一第一嵌部(461),及設於該棘輪(42)上可與該第一嵌部(461)相互卡制之一第二嵌部(462),該第一嵌部(461)係呈預設高度之凸緣,其凸端緣呈倒勾狀;該第二嵌部(462)係呈凹槽狀。
該卡制裝置(50),具有可旋擺之一卡制旋臂(51),其一端樞 設於該底座(10)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則朝該底座(10)一側外部延伸並設置一卡制鈕(52);於該卡制旋臂(51)預設部位設置一卡制座(53),各該卡制鈕(52)及卡制座(53)可與該卡制旋臂(51)同步旋擺;該卡制座(53)與該棘輪(42)相對應之部位設有可與其相囓合之一卡齒部(54),配合該卡制旋臂(51)之旋擺可有效使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兩者間作囓合及不囓合之狀態切換;該卡制座(53)之一側預設部位係樞設於該底座(10)內緣處,藉由該卡制鈕(52)之線性位移而同步使該卡制座(53)產生旋擺;該卡制座(53)另側係設有一第一鎖卡部(531);該卡制裝置(50)具有樞設於該底座(10)內緣預設部位之一鎖固座(55),係可產生旋轉位移;一第二鎖卡部(551),設於該鎖固座(55)外緣預設部位,可與該第一鎖卡部(531)相互卡制;該鎖固座(55)於其外緣相對於該第二鎖卡部(551)之預設部位,設有一解鎖部(552),係與該第一鎖卡部(531)間產生預設間隙,該解鎖部(552)係呈平面狀,為該鎖固座(55)其圓桿外徑緣切面所形成;一鎖孔(553),係外露於該底座(10)之側面端緣,提供一鑰匙驅動 旋轉該鎖固座(55);一彈性件(56),係設於各該底座(10)內緣預設部位及該卡制座(53)之間,提供該卡制座(53)於旋擺動作後可自動復歸之彈力,以使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呈囓合狀態。
藉由上述構件,利用棘輪機構設計於各該旋調裝置(40)及卡 制裝置(50)間,結合呈恆定卡制狀態設計之該卡制裝置(50),配合該旋調裝置(40)設於低處位置,即不需爬上車頂即能架設自行車及旋調該第一固定框(20)之長度,且可單手進行旋調操作,以避免該第一固定框(20)呈活動狀態或意外鬆脫,造成自行車倒下或墜落之情形發生,因此具有較佳之使用上便利性、穩固性及安全性,故整體結構可達便利實用性者。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創作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使用方式加以敘述如下:本創作之組設,請參照第三圖至第四圖所示,首先將各該第一、第二固定框(20)(30)同軸樞設於該底座(10)之左側上,接著將該旋調裝置(40)同軸樞設於該第一、第二固定框(20)(30)之樞接部位,即先將該旋調轉座(40)組設於樞接部位,將該鋼索(44)之一端接設於該旋調轉座(41)上,另一端則固接於該內桿(21)內部,並將該彈性件(45)套設於各該鋼索(44)及內桿(21)之間,接著將該棘輪(42)套設於該旋調轉座(41)上,再將該旋調鈕(43)組接嵌設固定於該棘輪(42)上,此時各該第一、第二嵌部(461)(462)呈相互嵌設狀態。
於組接該卡制裝置(50)時,係先將該卡制旋臂(51)之一端樞設於該底座(10)上,再套設該卡制座(53)於中段部位,並使該卡齒部(54)對應於該棘輪(42)外緣棘齒;於該卡制旋臂(51)朝該底座(10)外部延伸之端部則組設該卡制鈕(52),然後將該卡制座(53)之預設部位樞設於該底座(10)內緣於另一預定處;並將該彈性件(56)同軸套接於樞設部位,使其一端設於該卡制座(53)上,另端則抵接設於該底座(10)內緣預定處。接設該鎖固座(55)時,則該鎖固座(55)組接於該底座(10)內緣預設部位,並使該第二鎖卡部(551)對應於該卡制座上之第一鎖卡部(531),該鎖固座(55)之鎖孔(553)則外露於該底座(10)之側面端緣,即組設完成。
本創作於架設自行車於車頂前,請參照第六圖,需預先將該 第一固定框(20)呈最長之狀態,係指將該卡制鈕(52)調撥至下方位置,此時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則相互呈不囓合狀態,而無法卡制各該棘輪(42)、旋調鈕(43)及旋調轉座(41),該彈性件(45)則因其彈力而自動將該內桿(21)朝外頂出,並同時牽引該鋼索(44)移動解除纏設狀態,以致各該棘輪(42)、旋調鈕(43)及旋調轉座(41)產生同步旋轉,直至該彈性件(45)之彈力為零,即為該第一固定框(20)之最長狀態。
本創作於架設自行車於車頂時,係將自行車抬至車頂後,使 該自行車車輪(60)同時卡設於各該第一、第二固定框(20)(30)內,並以單手扶住自行車車架,另一手則旋轉該第一固定框(20)於適當角度後,調撥該卡制鈕(52)係位於上方位置,此時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則呈相互囓合狀態,即可開始旋轉該旋調鈕(43),請參照第五圖,此時各該棘輪(42)、旋調鈕(43)及旋調轉座(41)產生同步旋轉,該鋼索(44)之一端亦逐步纏繞於該旋調轉座(41)上,另一端則牽引該內桿(21)逐漸朝該外桿(10)內部線性位移,直至該卡設槽(24)將該自行車車輪(60)穩固卡制其內,即完成旋調動作及架設作業。
本創作於架設自行車於車頂後,為確保行車間各該旋調裝置 (40)及卡制裝置(50)不會因路況顛簸而產生脫齒旋轉情形,可進一步啟動安全鎖固之第二道防護措施,請參照第七圖,即以鑰匙插入該鎖孔(553)後,旋轉鑰匙並驅動該鎖固座(55),此時該第一鎖卡部(531)即抵接於該第二鎖卡部(551),取出鑰匙後,該卡制座(53)將呈鎖固狀態不會旋轉或位移,使得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亦呈鎖固囓合定位,不會發生脫齒情形。
本創作欲取下架設狀態之自行車時,首先需解除該鎖固座 (55)之鎖固狀態,請參照第八圖,係以鑰匙插入該鎖孔(553)後,旋轉鑰匙並驅動該鎖固座(55),此時該解鎖部(552)對應於該第一鎖卡部(531)並產生間隙,即解除鎖固狀態,但此時該卡制座(53)因該彈性件(56)提供之彈力,仍朝上使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相互呈囓合之恆定狀態,因此該內桿(21)尚不會立即彈出。
接著以單手扶住自行車車架,另一手調撥該卡制鈕(52)於下 方位置,此時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則相互呈不囓合狀態,而無法卡制各該棘輪(42)、旋調鈕(43)及旋調轉座(41),該彈性件(45)則因其彈力而自動將該內桿(21)朝外頂出,並同時牽引該鋼索(44)漸漸移動脫離於該旋調轉座(41)上之纏設狀態,以致各該棘輪(42)、旋調鈕(43)及旋調轉座(41)產生同步旋轉,直至該彈性件(45)之彈力為零,該卡設槽(24)則脫離與該自行車車輪(60)間之卡設狀態時,即可將自行車由車頂上抬下。
本創作之各該旋調裝置(40)及卡制裝置(50)間,以棘輪機構 作為驅動及卡制之動作,即指於特定方向施力旋轉時為驅動,反向則呈卡制之不旋動狀態,因此不會產生旋調後又迴轉之情形,因此有利於單手旋轉該調旋鈕(43)調整該第一固定框(20)之高度及長度,又可避免因自動迴轉所造成之傷害及危險。
本創作利用該彈性件(56)提供推頂該卡制座(53)朝上之彈 力,以使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兩者呈恆定囓合之卡制狀態,可避免該調旋裝置(40)因意外產生旋轉以致該第一固定框(20)拉長鬆脫與該自行車車輪(60)之卡設,所造成自行車倒下或由車頂墜落之情況發生,因此具有較優之穩固性及安全性效果。
本創作該卡制裝置(50)利用該卡制鈕(52)之線性位移,同步 帶動該卡制旋臂(51)旋擺,並使設於該卡制旋臂(51)上之該卡制座(53)產生移動,而使該卡齒部(54)脫離該棘輪(42)齒部,形成不囓合狀態之手動操作設計,即可使該第一固定框(20)拉長並解除卡設該自行車車輪(60)之狀況,係為單手操作即可完成,而於使用上具有較佳之便利性及實用性功效。
本創作之該旋調裝置(40)係設於該底座(10)處,換言之係設 於較靠近車頂之位置,亦屬較低處,因此於架設自行車於車頂上時,於較低之汽車車款尚可不需爬上車頂進行架設,伸手就可一邊扶著車架,一邊旋調該第一固定架(20)之高度,解決習知結構之調整裝置位於固定框中段處,如站立於地面上,伸手恐仍有搆不著以及使用者由車頂摔落之問題; 故相較於習知結構,本創作符合人因工程設計,於使用上可不需爬上車頂即可進行架設自行車並旋調該第一固定架(20)之操作,因此於操作上具有較優之安全性能。
本創作之該卡制裝置(50)設有該鎖固座(55),係以鑰匙旋轉 該鎖固座(55)使設於該鎖固座(55)外徑緣上之各該第二鎖卡部(551)及解鎖部(552),可分別對應該第一鎖卡部(531)後,產生鎖固或不鎖固之狀態切換,當於呈鎖固狀態時,各該第一、第二鎖卡部(531)(551)即相互抵接,該卡制座(53)則無法旋動位移,而呈鎖固恆定狀態,故具有第二道防護之效果,以避免各該棘輪(42)及卡齒部(54)產生意外脫齒造成該內桿(21)之情形,亦可將該自行車車輪(60)脫離卡設槽(24)以致危險及傷害發生。
請參照第八圖,係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各該第一固 定框(20)、旋調裝置(40)及卡制裝置(50),可組設於該底座(10)之右側,以因應使用者於架設自行車時操作上之需求;其他組設方式、自行車架設及旋調方法,以及可達到之預期功效,均與前述較佳實施例完全相同。
綜合上述,本創作所揭露「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係提供一具可調整自行車卡設高度之攜車架結構,主要係應用於架設於車頂上且屬於「車輪型」卡設部位之攜車架,其利用棘輪結構設計於各該旋調裝置及卡制裝置間,以單一旋向驅動、另一旋向卡制之作動方式,以利於單手操作調整該第一固定框之高度,配合該彈性件使該卡制座自動朝上之設計,使各該棘輪及卡齒部呈恆定囓合狀態,加上該旋調裝置係設於較低位置以利於站立於地面上進行架設及調整操作,可讓使用者於操作上相當便利,且具有較高之安全性,並可降低危險及傷害,同時於自行車之架設狀態又具有較優之穩固性,再進一步組設該鎖固座以達到第二道防護功效,而獲致一實用性及經濟效益高之攜車架結構,俾使整體確具產業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 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21)‧‧‧內桿
(22)‧‧‧外桿
(23)‧‧‧卡設座
(24)‧‧‧卡設槽
(40)‧‧‧旋調裝置
(41)‧‧‧旋調轉座
(42)‧‧‧棘輪
(43)‧‧‧旋調鈕
(44)‧‧‧鋼索
(45)‧‧‧彈性件
(46)‧‧‧嵌卡組
(461)‧‧‧第一嵌部
(462)‧‧‧第二嵌部
(50)‧‧‧卡制裝置
(51)‧‧‧卡制旋臂
(52)‧‧‧卡制鈕
(53)‧‧‧卡制座
(531)‧‧‧第一鎖卡部
(54)‧‧‧卡齒部
(55)‧‧‧鎖固座
(551)‧‧‧第二鎖卡部
(552)‧‧‧解鎖部
(553)‧‧‧鎖孔
(56)‧‧‧彈性件

Claims (11)

  1. 一種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包含有:一底座,係呈殼體狀;一第一固定框,係樞設於該底座上,由相互套設之至少一內桿及至少一外桿所組成,該內桿可於該外桿內部作線性位移,該內桿之自由端設有一卡設座,以卡設於自行車車輪於一第一部位;一旋調裝置,係設於各該底座及第一固定框相互樞接處,其具有同軸樞接之一旋調轉座,其一端套設有可與該旋調轉座同步旋轉之一棘輪,一旋調鈕,係局部外露於該底座一側,並與各該棘輪及旋調轉座同步旋轉,於各該內、外桿內設有一鋼索及一彈性件,該鋼索以其一端設於該內桿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設於該旋調轉座上,可於該旋調轉座旋轉時纏設其上,並牽引該內桿朝該外桿內部線性位移,該彈性件則提供該內桿於線性位移至該外桿內後,可朝外復歸之彈力;一卡制裝置,具有可旋擺之一卡制旋臂,其一端樞設於該底座內緣預設部位,另一端則朝該底座一側外部延伸並設置一卡制鈕,於該卡制旋臂預設部位設置一卡制座,各該卡制鈕及卡制座可與該卡制旋臂同步旋擺,該卡制座與該棘輪相對應之部位設有可與其相囓合之一卡齒部,配合該卡制旋臂之旋擺可有效使各該棘輪及卡齒部兩者間作囓合及不囓合之狀態切換。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各該棘輪及旋調鈕間設有一嵌卡組,其具有設於該旋調鈕上之一第一嵌部,及設於該棘輪上可與該第一嵌部相互卡制之一第二嵌部。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第一嵌部係呈預設高度之凸緣,其凸端緣呈倒勾狀;該第二嵌部係呈凹槽狀。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 該第一固定框係以二組各該內、外桿,以對稱方式樞接於該底座上,於各該內桿之自由端共同設有該卡設座,而共同形呈U狀框體之該第一固定框。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卡制座之一側預設部位係樞設於該底座內緣處,藉由該卡制鈕之線性位移而同步使該卡制座產生旋擺;該卡制座另側係設有一第一鎖卡部;該卡制裝置具有樞設於該底座內緣預設部位之一鎖固座,係可產生旋轉位移;一第二鎖卡部,設於該鎖固座外緣預設部位,可與該第一鎖卡部相互卡制。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鎖固座於其外緣相對於該第二鎖卡部之預設部位,設有一解鎖部,係與該第一鎖卡部間產生預設間隙;一鎖孔,係外露於該底座之側面端緣,提供一鑰匙驅動旋轉該鎖固座。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解鎖部係呈平面狀,為該鎖固座其圓桿外徑緣切面所形成。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卡制裝置具有一彈性件,係設於各該底座內緣預設部位及該卡制座之間,提供該卡制座於旋擺動作後可自動復歸之彈力,以使各該棘輪及卡齒部呈囓合狀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進一步具有一第二固定框,為U狀之框體,並樞設於該底座上可進行預設角度之旋轉,該第二固定框可卡設於自行車車輪於一第二部位。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第二固定框係以同軸方式與該第一固定框共同樞設於該底座上。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其中該卡設座預設部位設有供自行車車輪卡設呈V狀凹槽之一卡設槽。
TW102211224U 2013-06-17 2013-06-17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TWM472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224U TWM472643U (zh) 2013-06-17 2013-06-17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224U TWM472643U (zh) 2013-06-17 2013-06-17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643U true TWM472643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1224U TWM472643U (zh) 2013-06-17 2013-06-17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6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599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行车承载架设备
CN110167795A (zh) * 2016-12-21 2019-08-23 勃朗峰工业公司 自行车固位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599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行车承载架设备
CN110167795A (zh) * 2016-12-21 2019-08-23 勃朗峰工业公司 自行车固位设备
CN110167795B (zh) * 2016-12-21 2023-02-21 勃朗峰工业公司 自行车固位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6302B2 (en) Motorcycle disk-brake lock
EP2662262A2 (en) Folding golf cart
US9073492B1 (en) Adjustable bicycle carrier
WO2015161365A1 (en) Scooter with integral lock
WO2007112638A1 (fr) Crampon de montage de caméra multifonctions
KR100971651B1 (ko) 접이식 자전거
TWM472643U (zh) 可調整之自行車攜車架結構
CN210653441U (zh) 一种自动带自锁结构的自行车
KR101224117B1 (ko) 휴대용 자전거 거치대
TWI535612B (zh) The top of the stand is equipped with a bicycle with a lock
WO2010118499A1 (en) Collapsible bicycle
CN207536055U (zh) 一种用于支撑电子地图数据采集终端的支架及自行车
CN102991454B (zh) 直插式汽车踏板锁
AU2008100910A4 (en) Jockey wheel
CN211281286U (zh) 一种连杆式自行车防盗锁
JP2007106335A (ja) 二輪車
CN21319998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折叠机构
CN203528645U (zh) 电动车或摩托车用的自动防盗中撑
CN204254220U (zh) 自拍杆
CN110626275A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的车门脚蹬
CN217116152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426782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前置座椅
CN218198651U (zh) 一种多功能可载物的电动车车架
CN210592293U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电动车
CN209972645U (zh) 一种摩托车用后扶手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