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539U - 腕力球及其外殼 - Google Patents

腕力球及其外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539U
TWM472539U TW102212548U TW102212548U TWM472539U TW M472539 U TWM472539 U TW M472539U TW 102212548 U TW102212548 U TW 102212548U TW 102212548 U TW102212548 U TW 102212548U TW M472539 U TWM472539 U TW M47253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ball
buffer body
buffer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2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i-Sung Chuang
Original Assignee
Nano 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 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 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2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539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539U/zh
Priority to US14/311,048 priority patent/US9463354B2/en
Priority to US14/961,480 priority patent/US9782623B2/en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腕力球及其外殼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腕力球,特別是一種具有緩衝結構的腕力球。
關於腕力訓練球之結構的相關技術可參考美國專利第8449436、7846066、5800311、6186914、D464687號案以及中華民國專利公報第364383號新型專利案。參考上述專利,腕力訓練球一般包含一殼體、一套環及一旋轉球,殼體具有一軌道部,套環可滑動地設於軌道部,旋轉球包含一球體及一軸體,軸體貫穿球體,且軸體之相對兩端分別可轉動地樞設於套環。而腕力訓練球係應用陀螺儀原理,僅需以機械方式即可讓腕力訓練球開始轉動,故使用者可用手掌握持並轉動腕力訓練球,使其在離心力和慣性力的作用下產生強大的旋轉力量。因此,可藉由此旋轉力量來針對手部及肩部的肌肉進行鍛鍊。若使用者的手部及肩部的肌力在足以負荷的情況下,腕力訓練球的轉數甚至可超過一萬轉。
然而,由於旋轉球之球體僅靠軸體之相對兩端樞接於套環而懸置於外殼內,也就是說,球體的重量僅單靠軸體支撐,故當使用者操作時不甚將腕力訓練球撞到地上時,軸體就易受到球體之重量及軸體高速轉動的影響而彎曲變形甚或斷裂。其中,當軸體彎曲變形時會改變原先腕力訓練球結構上及位置上的相對關係而令腕力訓練球產生噪音或震動。當 軸體斷裂時,則使腕力訓練球喪失功能。因此,如何改善腕力訓練球在受到外力撞擊時,軸體易變形或斷裂而導致腕力訓練球喪失原先功能的問題將是研發人員應著重的問題之一。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腕力球,藉以改善腕力訓練球在受到外力撞擊時,軸體易變形或斷裂而導致腕力訓練球喪失原先功能的問題。
本新型所揭露的腕力球,包含一外殼及一轉動本體。外殼具有一緩衝部。緩衝部具有一軌道部及一緩衝體。緩衝體之位置對應於軌道部。轉動本體可轉動地設置於軌道部。轉動本體包含一套環及一旋轉球。套環位於外殼內且可滑動地設於軌道部。旋轉球包含一球體及一軸體。球體位於外殼內。軸體貫穿球體,且軸體之相對兩端分別可相對於套環轉動的方式樞接於套環。
本新型所揭露的腕力球,包含一外殼及一轉動本體。外殼具有一緩衝部,緩衝部具有一軌道部、一第一緩衝體及一第二緩衝體。軌道部位於第一緩衝體與第二緩衝體之間。轉動本體可轉動地設置於軌道部。轉動本體包含一套環、一旋轉球。套環位於外殼內且可滑動地設於軌道部。旋轉球包含一球體及一軸體。球體位於外殼內。軸體貫穿球體,且軸體之相對兩端分別可相對於套環轉動的方式樞接於套環。
本新型所揭露的腕力球之外殼,包含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包含相連的一第一罩部、一第一緩衝體及一第一凹部。第一緩衝體位於第一罩部與第一凹部之間。第二殼體包含相連的一第二罩部、第二緩衝體及一第二凹部。第二緩衝體位於第二罩部與第二凹部之間。 第二殼體裝設於第一殼體以構成一容置空間,且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構成一軌道部。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腕力球及其外殼,軌道部會依據緩衝部之彈性緩衝變形能力,以帶動軸體與球體一併移動而避免撞擊應力集中於樞接段與承載段之交接處。因此,可藉由緩衝部的彈性緩衝變形能力來分擔軸體所承受的撞擊力道,而避免軸體因撞擊而彎曲或斷裂。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0‧‧‧腕力球
100‧‧‧外殼
110‧‧‧第一殼體
111‧‧‧第一罩部
112‧‧‧第一緩衝體
112a‧‧‧鏤空結構
112b‧‧‧鏤空段
112c‧‧‧支撐段
113‧‧‧第一凹部
113a‧‧‧第一組合槽
113b‧‧‧第一組合環
120‧‧‧第二殼體
121‧‧‧第二罩部
122‧‧‧第二緩衝體
122a‧‧‧鏤空結構
122b‧‧‧鏤空段
122c‧‧‧支撐段
123‧‧‧第二凹部
123a‧‧‧第二組合槽
123b‧‧‧第二組合環
130‧‧‧容置空間
140‧‧‧軌道部
141‧‧‧內壁面
142‧‧‧環形凹槽
190‧‧‧轉動本體
200‧‧‧套環
210‧‧‧環形凸緣
220‧‧‧樞孔
300‧‧‧旋轉球
310‧‧‧球體
320‧‧‧軸體
321‧‧‧承載段
322‧‧‧樞接段
400‧‧‧保護套環
第1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腕力球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第一殼體之緩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4A圖與第4B圖為第1圖之剖面示意圖。
第5A圖與第5B圖為第1圖之腕力球的受到撞擊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
第9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腕力球之第一殼體之緩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腕力球的分解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至第4B圖,第1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腕力球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第一殼體之緩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第4A圖與第4B圖為第1圖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腕力球10包含一外殼100及一轉動本體190。外殼100具有一緩衝部105。緩衝部105具有一第一緩衝體112、一軌道部140及一第二緩衝體122。轉動本體190可轉動地設置於軌道部140。
接下來描述第一緩衝體112、軌道部140及第二緩衝體122的位置配置。詳細來說,外殼100包含一第一殼體110及一第二殼體120。第一殼體110包含相連的一第一罩部111、第一緩衝體112及一第一凹部113。第一罩部111位於第一殼體110之一側,第一凹部113位於第一殼體110另一側之邊緣,且第一緩衝體112位於第一罩部111與第一凹部113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緩衝體112相鄰於第一凹部113,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緩衝體112也可以和第一凹部113保持一距離,也就是說,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一罩部111的位置可以對調。
第一緩衝體112具有二層鏤空結構112a。二層鏤空結構112a彼此並排。在本實施例中,二層鏤空結構112a係以和第一凹部113相互平行的方式彼此並排於第一凹部113之一側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每一層鏤空結構112a環繞轉動本體190,且具有多個鏤空段112b及多個支撐段112c。這些鏤空段112b及這些支撐段112c交錯排列,且二鏤空結構112a 之一的各支撐段112c的位置分別對應於二鏤空結構112a之另一的各鏤空段112b的位置。也就是說,二鏤空結構112a之一的各支撐段112c分別與二鏤空結構112a之另一的各鏤空段112b具有相同的水平投影位置。
此外,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支撐段112c左右兩側面係由第一殼體110之外壁面朝內壁面漸縮,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支撐段112c左右兩側面也可以是相互平行或由第一殼體110之外壁面朝內壁面漸擴。
本實施例之第一凹部113更包含一第一組合槽113a及一第一組合環113b。第一組合環113b可拆離地設於第一組合槽113a以構成第一凹部113。
本實施例之第二殼體120如同第一殼體110包含相連的一第二罩部121、一第二緩衝體122及一第二凹部123,且第二緩衝體122具有二鏤空結構122a。每一鏤空結構122a環繞轉動本體190,且具有多個鏤空段122b及多個支撐段122c。由於第二殼體120之第二罩部121、第二緩衝體122及第二凹部123的結構與第一殼體110之第一罩部111、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一凹部113的結構相似,故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罩部111、第二罩部121及軌道部140的材質例如為金屬或塑膠,但並不以此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二凹部123更包含一第二組合槽123a及一第二組合環123b。第二組合環123b可拆離地設於第二組合槽123a以構成第二凹部123。
第二殼體120裝設於第一殼體110以構成一容置空間130,且第一凹部113與第二凹部123構成位於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二緩衝體122 之間的一軌道部140之一環形凹槽142。詳細來說,軌道部140具有一內壁面141。內壁面141朝向容置空間130,環形凹槽142位於內壁面141。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各鏤空段112b的延伸方向係與環形凹槽140平行,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各鏤空段112b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與環形凹槽140垂直或夾一銳角。此處所指之延伸方向為與鏤空段112b之長邊平行之方向。
此外,本實施例之外殼100之緩衝體的數量為二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緩衝體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或多個。緩衝體的數量為一個時,可位於第一殼體110或第二殼體12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罩部111與第二罩部121並無設置開槽,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罩部111與第二罩部121也可以設置開槽而令第一罩部111與第二罩部121具有緩衝變形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轉動本體190包含一套環200一旋轉球300。套環200位於容置空間130。套環200具有一環形凸緣210及二樞孔220。環形凸緣210位於套環200之外壁面,且環形凸緣210可滑動地設於環形凹槽142。二樞孔220位置彼此相對。旋轉球300位於容置空間130內。旋轉球300包含一球體310及一軸體320。軸體320具有一承載段321及二樞接段322。承載段321連接於二樞接段322之間,且樞接段322的軸徑小於承載段321之軸徑。承載段321貫穿球體310。二樞接段322凸出於球體310,並可相對於套環200轉動的方式樞接於樞孔220。
緩衝部105之變形初始力值應設計大於旋轉球300自身的重量,以避免旋轉球300在轉動時產生不必要的晃動,進而影響腕力球10之 使用品質。舉例來說,緩衝部105之變形初始力值可以為5公斤,也就是說外殼100受到大於5公斤之外力擠壓時,緩衝部105開始產生變形。此外,當外殼100受到大於21公斤之外力擠壓時,緩衝部105之變形量達到甚或大於球體310與外殼100間之最大間距。其中,上述緩衝部105之變形初始力值與緩衝部105之變形量大於或等於球體310與外殼100間之間距所承受之外力值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
值得注意的是,研發人員通常需精確配置軸體320與環形凹槽142之間的接觸位置及接觸面積,以避免腕力球10發出非預期之噪音而影響使用者的訓練。然而,若軸體320彎曲變形則恐改變軸體320與環形凹槽142之間的相對關係而影響腕力球10的使用品質。因此,如何避免軸體320彎曲變形則越顯重要。以下就接著描述腕力球10遇到撞擊時,緩衝部105如何降低軸體320彎曲變形的程度或避免軸體320彎曲變形。
請參閱第4A圖至第5B圖所示。第5A圖與第5B圖為第1圖之腕力球的受到撞擊的剖面示意圖。
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腕力球10未受到撞擊時,由於本實施例之球體310之重量(300公克)小於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二緩衝體122之變形初始力值(例如為5公斤),故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二緩衝體122尚未開始變形而令腕力球10能夠保有原先使用品質。上述之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二緩衝體122之變形初始力值係指第一緩衝體112與第二緩衝體122之開始變形之臨界應力值。
接著,說明腕力球10不甚掉落而撞擊到地面的情況。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當腕力球10掉至地面,將產生一撞擊力F於外殼100。 本實施例之撞擊點係以位於第二殼體120之第二罩部121為例。當第二殼體120之第二罩部121受到撞擊,且撞擊力F大於第二緩衝體122之變形初始力值時,軌道部140則依據第二緩衝體122之彈性緩衝變形能力而令球體310及軸體320一併朝第二罩部121的方向移動。
詳細來說,腕力球10的撞擊過程大至上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球體310尚未接觸外殼100時,軌道部140會依據第二緩衝體122之緩衝變形能力來帶動軸體320與球體310一併移動,進而避免撞擊應力集中於樞接段322與承載段321之交接處。因此,此階段可藉由第二緩衝體122的彈性緩衝變形能力來分擔軸體320所承受的撞擊力道,進而減少軸體320的彎曲形能的程度。
第二階段為球體310已接觸到外殼100時,可額外透過外殼100來支撐球體310的重量,進而降低軸體320所承受之徑向外力而可避免軸體320彎曲或斷裂。
經實測(以腕力球的重量為0.3公斤為例),當本實施例之腕力球10從一米高的位置掉落至地面,因本實施例之腕力球10之各緩衝體112、122能夠降低外殼100之剛性,故能夠延長腕力球10之撞擊時間(從6.5毫秒延長至8.5毫秒),而將撞擊力F從204.46公斤-米(kg-m)有效降至156.35公斤-米(kg-m)。
更進一步來說,由於撞擊力F(156.35公斤-米)所產生之應力值仍大於第二緩衝體122之變形初始力值(5公斤),故能進一步藉由第二緩衝體122之緩衝變形的能力,來降低軸體320所承受的撞擊應力,進而避免軸體320因撞擊而彎曲或斷裂。
此外,上述之撞擊點係位於第二殼體120之第二罩部121,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撞擊點也可以位於第一殼體110之第一罩部111或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之結合周緣。其中,當撞擊點位於第一殼體110之第一罩部111時,腕力球10的緩衝原理與撞擊點位於第二殼體120之第二罩部121時,腕力球10的緩衝原理相同,故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當撞擊點位於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之結合周緣時,因外殼100之中段具有鏤空結構112a、122a,故與未設有鏤空結構112a之殼體相比,具有鏤空結構112a之外殼100具有較佳之撓性變形能力,使得外殼100同樣能提供足夠的緩衝變形量令球體310得以抵靠於外殼100,進而讓外殼100能輔助分擔軸體320所承受的撞擊應力,進而避免軸體320因撞擊而彎曲或斷裂。
此外,由於第一凹部113與第二凹部123為組合式結構,故當由第一凹部113與第二凹部123構成之環形凹槽142受到軸體320的磨擦或嚴重撞擊而造成磨損時,使用者僅需將新的第一組合環113b與第二組合環123b來替換磨損之第一組合環113b與第二組合環123b,以避免使用者因環形凹槽142的磨損而需重新購買一顆腕力球。
上述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分別具有二層鏤空結構112a及二層鏤空結構122a,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緩衝體112也可以具有單層鏤空結構112a或三層以上的鏤空結構112a。請參閱第6圖至第8圖。第6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第7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第8圖為根據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第6 圖至第8圖之實施例與第1圖之實施相似,故僅針對相異處進行說明。
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分別具有單層鏤空結構112a及單層鏤空結構122a。鏤空結構112a、122a分別具有多個鏤空段112b、122b及多個支撐段112c、122c。這些鏤空段112b、122b及這些支撐段112c、122c交錯排列,且環繞於球體310之周緣。這些鏤空段112b、122b的延伸方向平行環形凹槽142。
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分別具有單層鏤空結構112a及單層鏤空結構122a。鏤空結構112a、122a分別具有多個鏤空段112b、122b及多個支撐段112c、122c。這些鏤空段112b、122b及這些支撐段112c、122c交錯排列,且環繞於球體310之周緣。這些鏤空段112b、122b的延伸方向垂直環形凹槽142。
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分別具有單層鏤空結構112a及單層鏤空結構122a。鏤空結構112a、122a分別具有多個鏤空段112b、122b及多個支撐段112c、122c。這些鏤空段112b、122b及這些支撐段112c、122c交錯排列,且環繞於球體310之周緣。這些鏤空段112b、122b的延伸方向與環形凹槽142相交一銳角。
上述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分別具有鏤空結構112a、122a,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也可以用具緩衝效果的材質製成。請參閱第9圖,第9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腕力球之外殼的平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的材質為一橡膠,但並不以此為限。
上述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之鏤空段112b、 122b及支撐段112c、122c的數量各以三個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請參閱第10圖,第10圖為根據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腕力球之第一殼體之緩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體112及第二緩衝體122之鏤空段112b、122b及支撐段112c、122c的數量各以六個為例。
此外,本實施例之支撐段112c左右兩側面係由第一殼體110之外壁面朝內壁面漸縮,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支撐段112c左右兩側面也可以是相互平行或由第一殼體110之外壁面朝內壁面漸擴。
上述之第一組合槽113a與第一組合環113b為組合式,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113a與第一組合環113b為一體成型的形式。請參閱第11圖。第11圖為根據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腕力球的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第一凹部113與第二凹部123為一體成型之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之腕力球10更包含一保護套環400。保護套環400可分離地套設於外殼100之緩衝部105,以令使用者具有較舒適之使用手感。
本實施例之第一凹部113更包含一第一組合槽113a及一第一組合環113b,第一組合環113b可拆離地設於第一組合槽113a以構成第一凹部113。同理,第二凹部123更包含一第二組合槽123a及一第二組合環123b,第二組合環123b可拆離地設於第二組合槽123a以構成第二凹部123。如此一來,當由第一凹部113與第二凹部123構成之環形凹槽142受到軸體320的磨擦或撞擊而造成磨損時,則可替換新的第一組合環113b與第二組合環123b,以避免環形凹槽142磨損而影響腕力球10的使用。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腕力球及其外殼,軌道部會依據 緩衝部之彈性緩衝變形能力,以帶動軸體與球體一併移動而避免撞擊應力集中於樞接段與承載段之交接處。因此,可藉由緩衝部的彈性緩衝變形能力來分擔軸體所承受的撞擊力道,而避免軸體因撞擊而彎曲或斷裂。
此外,球體接觸外殼時,外殼可輔助支撐球體的重量以降低軸體所承受的撞擊力道。因此,可藉由外殼之緩衝部,讓外殼能共同分擔軸體承受的撞擊應力。
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採用分離式的組合槽與組合環使得當由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構成之環形凹槽受到軸體的磨擦或撞擊而造成磨損時,使用者僅需將新的第一組合環與第二組合環來替換磨損之第一組合環與第二組合環,以避免使用者因環形凹槽的磨損而需重新購買一顆腕力球。
雖然本新型的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徵及數量當可做些許的變更,因此本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腕力球
105‧‧‧緩衝部
111‧‧‧第一罩部
112‧‧‧第一緩衝體
112a‧‧‧鏤空結構
112b‧‧‧鏤空段
112c‧‧‧支撐段
113b‧‧‧第一組合環
121‧‧‧第二罩部
122‧‧‧第二緩衝體
122a‧‧‧鏤空結構
122b‧‧‧鏤空段
122c‧‧‧支撐段
123b‧‧‧第二組合環
130‧‧‧容置空間
140‧‧‧軌道部
141‧‧‧內壁面
142‧‧‧環形凹槽
200‧‧‧套環
220‧‧‧樞孔
321‧‧‧承載段
322‧‧‧樞接段

Claims (33)

  1. 一種腕力球,包含:一外殼,具有一緩衝部,該緩衝部具有一軌道部及一緩衝體,該緩衝體之位置對應於該軌道部;以及一轉動本體,包含:一套環,位於該外殼內且可滑動地設於該軌道部;以及一旋轉球,包含一球體及一軸體,該球體位於該外殼內,該軸體貫穿該球體,且該軸體之相對兩端分別可相對於該套環轉動的方式樞接於該套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軌道部可依據該緩衝體之彈性緩衝變形能力而令該球體及該軸體一併移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罩部及一第二罩部,該軌道部與該緩衝體連接於該第一罩部與該第二罩部之間,且該緩衝體位於該軌道部與該第一罩部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軌道部具有一內壁面及一環形凹槽,該內壁面朝向該旋轉球,且該環形凹槽位於該內壁面,該套環具有一環形凸緣,該環形凸緣可滑動地設於該環形凹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外殼包含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之邊緣具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一 罩部及該緩衝體位於該第一殼體,且該緩衝體位於該第一罩部與該第一凹部之間,該第二殼體之邊緣具有一第二凹部,該第二罩部位於該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裝設於該第二殼體以構成一容置空間,且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構成該軌道部之該環形凹槽,該套環與該旋轉球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凹部更包含一第一組合槽及一第一組合環,該第一組合環可拆離地設於該第一組合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二凹部更包含一第二組合槽及一第二組合環,該第二組合環可拆離地設於該第二組合槽。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緩衝體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該環形凹槽。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緩衝體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該環形凹槽。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緩衝體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 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相交一銳角。
  11.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緩衝體具有二鏤空結構,該二鏤空結構彼此並排,且每一該鏤空結構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二鏤空結構之一的各該支撐段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二鏤空結構之另一的各該鏤空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平行。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緩衝體之最大緩衝位移量大於或等於該球體至該外殼的間距。
  14. 一種腕力球,包含:一外殼,具有一緩衝部,該緩衝部具有一軌道部、一第一緩衝體及一第二緩衝體,該軌道部位於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之間;以及一轉動本體,包含:一套環,位於該外殼內且可滑動地設於該軌道部;以及一旋轉球,包含一球體及一軸體,該球體位於該外殼內,該軸體貫穿該球體,且該軸體之相對兩端分別可相對於該套環轉動的方式樞接於該套環。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罩部及一第二罩部,該軌道部、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連接於該第一罩部與該第二罩部之間,且該軌道部位於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之間。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軌道部具有一內壁面及一環形凹槽,該內壁面朝向該旋轉球,且該環形凹槽位於該內壁面,該套環具有一環形凸緣,該環形凸緣可滑動地設於該環形凹槽。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外殼包含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之邊緣具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一罩部及該第一緩衝體位於該第一殼體,且該第一緩衝體位於該第一罩部與該第一凹部之間,該第二殼體之邊緣具有一第二凹部,該第二罩部及該第二緩衝體位於該第二殼體,且該第二緩衝體位於該第二罩部與該第二凹部之間,該第一殼體裝設於該第二殼體以構成一容置空間,且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構成該軌道部之該環形凹槽,該套環與該旋轉球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該環形凹槽。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 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該環形凹槽。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轉動本體之周緣,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相交一銳角。
  21.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二鏤空結構,該二鏤空結構彼此並排,且每一該鏤空結構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且環繞於該球體之周緣,該二鏤空結構之一的各該支撐段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二鏤空結構之另一的各該鏤空段的位置。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平行。
  23.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腕力球,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之最大緩衝位移量總合大於或等於該球體至該外殼的間距。
  24. 一種腕力球之外殼,該外殼具有一緩衝部,該緩衝部具有一軌道部及一第一緩衝體,該第一緩衝體之位置對應於該軌道部。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外殼更包含: 一第一殼體,包含相連的一第一罩部、該第一緩衝體及一第一凹部,該第一緩衝體位於該第一罩部與該第一凹部之間;以及一第二殼體,包含相連的一第二罩部、一第二緩衝體及一第二凹部,該第二緩衝體位於該第二罩部與該第二凹部之間,該第二殼體裝設於該第一殼體以構成一容置空間,且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構成該軌道部;其中,該軌道部、該第一緩衝體及該第二緩衝體構成該緩衝部。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軌道部具有一內壁面及一環形凹槽,該內壁面朝向該容置空間,且該環形凹槽位於該內壁面。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該環形凹槽。
  28.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該環形凹槽。
  29.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 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相交一銳角。
  30.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第一緩衝體與該第二緩衝體各具有二鏤空結構,該二鏤空結構彼此並排,且每一該鏤空結構具有多個鏤空段及多個支撐段,該些鏤空段及該些支撐段交錯排列,該二鏤空結構之一的各該支撐段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二鏤空結構之另一的各該鏤空段。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些鏤空段的延伸方向與該環形凹槽平行。
  32.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其中該第一凹部更包含一第一組合槽及一第一組合環,該第一組合環可拆離地設於該第一組合槽。
  33.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腕力球之外殼,該第二凹部更包含一第二組合槽及一第二組合環,該第二組合環可拆離地設於該第二組合槽。
TW102212548U 2013-06-25 2013-07-03 腕力球及其外殼 TWM472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548U TWM472539U (zh) 2013-06-25 2013-07-03 腕力球及其外殼
US14/311,048 US9463354B2 (en) 2013-06-25 2014-06-20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US14/961,480 US9782623B2 (en) 2013-06-25 2015-12-07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914 2013-06-25
TW102212548U TWM472539U (zh) 2013-06-25 2013-07-03 腕力球及其外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539U true TWM472539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2548U TWM472539U (zh) 2013-06-25 2013-07-03 腕力球及其外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3354B2 (en) 2013-06-25 2016-10-11 Nano-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3354B2 (en) 2013-06-25 2016-10-11 Nano-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US9782623B2 (en) 2013-06-25 2017-10-10 Nano-Second Technology Co., Ltd.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8101U (zh) 腕力球
US9782623B2 (en) Wrist exerciser hav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JP5866003B2 (ja) 等速ジョイントアセンブリー
CN203342295U (zh) 腕力球及其外壳
JP5208248B2 (ja) 運動エネルギダンベル
JPS5940921B2 (ja) 緩衝ヘルメツト
JP2009144615A (ja) 可変ノズル機構
RU2015126780A (ru) Балансир и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й балансир
JP2011190826A (ja) 波動歯車装置
JP2013199948A5 (zh)
TWI520760B (zh) 腕力球及其外殼
JP2016080085A (ja) 環状バネ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ロボット関節機構
TWM472539U (zh) 腕力球及其外殼
CN104248821A (zh) 腕力球及其外壳
CN106310605A (zh) 腕力球
JP2018004073A (ja) ボールソケット型ティルティングパッドジャーナルベアリング
TWM516433U (zh) 腕力球
KR100869151B1 (ko) 회전력 증대 줄넘기
JP2019108911A (ja) ダンパー装置
CN105194840A (zh) 腕力球
JP6957696B2 (ja) 人形玩具の手首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7101711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イホイール
JP3123048U (ja) 肘関節用サポーター
JP2004106077A (ja) 歩行ロボットの衝撃吸収機構
JP6565736B2 (ja) 動作補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