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3756U -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 Google Patents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3756U
TWM453756U TW101221861U TW101221861U TWM453756U TW M453756 U TWM453756 U TW M453756U TW 101221861 U TW101221861 U TW 101221861U TW 101221861 U TW101221861 U TW 101221861U TW M453756 U TWM453756 U TW M4537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disposed
hole
seat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1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un-Tian Yao
Original Assignee
Cun-Tian Y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un-Tian Yao filed Critical Cun-Tian Yao
Priority to TW101221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3756U/zh
Publication of TWM453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3756U/zh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Description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減速傳動的應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藉由內滾柱環座轉動以及至少二個傳動組之設置,以達到提高減速比例功效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傳統行星傳動中,以擺輪傳動應用較廣,其行星齒輪齒廓採用短幅外擺線的平行曲線,加工複雜,精度較難掌控,短幅係數差距大,容易發生根切和應力集中現象。
一般傳統的滾柱式傳動之減速機,係請參考美國公告第US5431605號專利,其係揭露一種滾柱波動傳動裝置,包括與入力軸相連的偏心圓激波器,裝置在偏心圓上和輸出軸相連的中間傳動件,以及排列於固定針輪機璧上的針輪齒輪,其特徵在于中間傳動件為由多個能自由滾動的圓形滾柱環繞排列于滾柱保持架孔內,滾柱保持架的外緣略小於外環針輪齒的齒根圓直徑,滾柱保持架內有與輸出軸連接的輸出軸銷,滾柱保持架和偏心圓係用雙排結構,兩偏心圓對稱180度排列。
由於必須使用到出力軸,因此零件較多、結構較為複雜,而且整體厚度較大,無法符合薄型化的市場趨勢。
而且,減速的比例並無法提升,若是必須提升減速的話,則必須加大體積或者是增加本體數量,成本無法降低。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針對習知技術之缺點而加以改良,經多年從事於此一行業之經驗,於是創作出本創作。
因此,本創作的目的係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無須使用到出力軸,僅利用內滾柱環座的轉動即可達到減速之功效,且利用至少二個傳動組以提升減速比例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節省零件、簡化結構、降地成本,並使整體厚度變小,以符合目前薄型化的市場趨勢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一內滾柱環座、一後檔座、一前檔座、至少二傳動組、一第三軸承以及至少一輪盤,其中:該內滾柱環座的兩側係分別連接該後檔座及該前檔座,該後檔座該套住該內滾柱環座的一側外,該前檔座係塞設該內滾柱環座的另一側內,該後檔座及該前檔座係以若干螺栓可拆卸地連接,該內滾柱環座之內表面設置有若干軸向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內滾柱;該後檔座係穿設有一後中央穿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階層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階層孔之間的若干後固定孔,其中,各該階層孔係分為一第一層孔、一第二層孔及一第三層孔,該第一層孔係遠離該內滾柱環座設置,該第三層孔係鄰近該內滾 柱環座設置,該第二層孔係設置在該第一層孔與該第三層孔之間並連通,各該階層孔的該第一層孔係朝該後中央穿孔而相互連通;該前檔座係穿設有一前中央穿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通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通孔之間的若干前固定孔,其中,該前中央穿孔係相對應該後中央穿孔設置,各該通孔係相對應各該階層孔設置,且各該通孔的數量係相對應各該階層孔的數量,各該前固定孔係相對應各該後固定孔設置,且各該前固定孔的數量係相對應各該後固定孔的數量;該第三軸承係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與該後檔座之間,該第四軸承係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與該前檔座之間;各該傳動組係分別穿設在各該階層孔及相對應的各該通孔內,並偏心地與該內滾柱環座之各該內滾柱交錯座動;以及該至少一輪盤鄰近該前檔座並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內,該至少一輪盤具有一軸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通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通孔之間的若干開孔,其中,該軸孔係相對應該前中央穿孔及該後中央穿孔設置,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通孔係對應該前檔座之各該通孔及該後檔座之各該階層孔設置,各該開孔係相對應該前檔座之各該前固定孔及該後檔座之各該後固定孔設置,該至少一輪盤的外緣係分別設置有若干軸向的外滾柱,係與該內滾柱環座的各該內滾柱相互作動,且該前檔座之各該前固定孔係經由相對應的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開孔再至 相對應之該後檔座之各該後固定孔以螺栓可拆卸地連接。
其中,各該傳動組係包括一至少一軸承組、一偏心凸輪以及一齒輪,其中,該齒輪係具有一齒輪盤及其同軸設置的一筒部,該齒輪盤係設置在該第一層孔中,該筒部係設置在該第二層孔中,該偏心凸輪係穿經該齒輪、該至少一軸承組,且該偏心凸輪的一端係固定在該齒輪而與其連動。
其中,該至少一軸承組係設置在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之各該開孔內並與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之各該開孔之內緣作動。
其中,該偏心凸輪具有一至少一軸部,該至少一軸部係偏心地設置,該偏心凸輪係穿設在該至少一軸承組,該至少一軸部係相對應該至少一軸承組設置,該偏心凸輪更包括一第一柱部及一第二柱部,該第一柱部及該第二柱部係分別由該至少一軸部之兩端向外延伸,且其中一端係與該齒輪固定連動。
其中,當一馬達的一主軸插置穿經該前中央穿孔、該至少一輪盤之該軸孔而至該後中央穿孔處內並與各該傳動組之該齒輪囓合而驅動其轉動時,由於該傳動組中該偏心凸輪之該至少一軸部的偏心設置,透過該至少一軸承組而帶動該至少一輪盤偏心移動,再藉由該至少一輪盤外的各該外滾柱對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各該通孔內緣作動,進而以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外滾柱對該內滾柱環座之各該內滾柱推進,以帶動該內滾柱環座的轉動,並對該主軸進行減速。
本創作上述之目的及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當然,本創作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之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關於本創作藉以達到上述目的之技術手段,茲以下列實施型態配合圖示於下文作詳細說明,俾令 鈞上深入瞭解並認同之。
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6,其中,圖1係表示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前視外觀示意圖,圖2係表示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後視外觀示意圖,圖3係表示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4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剖視示意圖,圖5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正視示意圖,圖6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中一傳動組的分解示意圖。
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1係包括一內滾柱環座2、一後檔座3、一前檔座4、至少二傳動組5、一第三軸承6、一第四軸承7以及至少一輪盤;本創作係以三個傳動組5為例進行說明,但其數量至少可以二個,或者是大於三個,故並不以此為限。
內滾柱環座2的兩側係分別連接後檔座3及前檔座4,後檔座3係可套住內滾柱環座2的一側外,前檔座4係可塞設內 滾柱環座2的另一側內;後檔座3及前檔座4係以若干螺栓20可拆卸地連接,內滾柱環座2之內表面設置有若干軸向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內滾柱21。
後檔座3係可套住內滾柱環座2的一側外,且後檔座3係穿設有一後中央穿孔31、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階層孔32以及設置在各階層孔32之間的若干後固定孔33,其中,階層孔32的數量係相對應傳動組5的數量,故本實施例之階層孔32係以三個為例作說明,各階層孔32係分為一第一層孔321、一第二層孔322及一第三層孔323,第一層孔321係遠離內滾柱環座2設置,第三層孔323係鄰近內滾柱環座2設置,第二層孔322係設置在第一層孔321與第三層孔323之間並連通,各階層孔32的第一層孔321係朝後中央穿孔31而相互連通。
前檔座4係可塞設內滾柱環座2套設有後檔座3的另一側內,前檔座4係穿設有一前中央穿孔41、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通孔42以及設置在各通孔42之間的若干前固定孔43,其中,通孔42的數量係相對應傳動組5的數量,故本實施例之通孔42係以三個為例作說明,前中央穿孔41係相對應後中央穿孔31設置,各通孔42係相對應各階層孔32設置,且各通孔42的數量係相對應各階層孔32的數量,各前固定孔43係相對應各後固定孔33設置,且各前固定孔43的數量係相對應各後固定孔33的數量。
第三軸承6係設置在內滾柱環座2與後檔座3之間,第四軸承7係設置在內滾柱環座2與前檔座4之間。
本創作之輪盤係以兩個輪盤(前輪盤B及後輪盤A)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
前輪盤B及後輪盤A的結構係相同,前輪盤B鄰近前檔座4設置並具有一前軸孔B1、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前通孔B2以及設置在各前通孔B2之間的若干前開孔B3,後輪盤A鄰近後檔座3設置並具有一後軸孔A1、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後通孔A2以及設置在各後通孔A2之間的若干後開孔A3,其中,前通孔B2及後通孔A2的數量係相對應傳動組5的數量,故本實施例之前通孔B2及後通孔A2係以三個為例作說明,前軸孔B1及後軸孔A1係分別相對應前中央穿孔41及後中央穿孔31設置,各前通孔B2以及各後通孔A2係分相對應各通孔42及各階層孔32設置,各前開孔B3與各後開孔A3係分相對應各前固定孔43及各後固定孔33設置;且各前固定孔43係經由相對應的各前開孔B3及相對應的各後開孔A3再至相對應之各後固定孔33以螺栓20可拆卸地連接。
前輪盤B及後輪盤A的外緣係分別設置有若干軸向的前外滾柱B4以及若干軸向的後外滾柱A4,係與內滾柱環座2的各內滾柱21相互作動。
而各傳動組5係分別穿設在各階層孔32、相對應的各通孔42以及相對應的各前通孔B2及各後通孔A2內,而各傳動 組5的結構係如圖6所示,係包括一第一軸承組53、一第二軸承組54、一偏心凸輪55以及一齒輪56。
第一軸承組53及第二軸承組54的結構係相同。
第一軸承組53及第二軸承組54係相互貼近設置,齒輪56係具有齒輪盤561及其同軸設置的筒部562,齒輪盤561係設置在第一層孔321中,筒部562係設置在第二層孔322中,偏心凸輪55係穿經齒輪56、第一軸承組53以及第二軸承組54,且偏心凸輪55的一端係固定在齒輪56而與其連動,例如係以囓合方式可拆卸地固定等,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軸承組53係設置在後輪盤B之各相對應之後開孔A3內並鄰近後檔座3,係與各後開孔A3之內緣作動。
第二軸承組54係設置在前輪盤A之各相對應之前開孔B3內並貼近第一軸承組53而遠離後檔座3的一側,係與各前開孔B3之內緣作動。
偏心凸輪55具有一第一軸部551及一第二軸部552,第一軸部551與第二軸部552係偏心地相互連接,偏心凸輪55係穿設在第一軸承組53與第二軸承組54,第一軸部551係相對應第一軸承53設置,第二軸部552係相對應第二軸承54設置;再者,偏心凸輪7更包括一第一柱部553及一第二柱部554,第一柱部553係由第一軸部551向外延伸而與齒輪56固定連動,第二柱部554係由第二軸部552向外延伸而鄰近前檔座4。
另外,當輪盤為一個時,偏心凸輪55係可為單凸結構,且軸承組之數量係為一個,例如僅有一個第一軸部551以及僅有一個第一軸承組53,亦即偏心凸輪55的軸部數量係相對應輪盤的數量設置,而各軸部係相對偏心設置,且軸承組的數量係相對應輪盤的數量。
因此,當一馬達(圖未示)的一主軸9(如圖3所示)插置穿經前中央穿孔41、前軸孔B1、後軸孔A1而至後中央穿孔321處內並與各傳動組5之齒輪56囓合而驅動其轉動時,由於傳動組5中偏心凸輪55之第一軸部551與第二軸部552的偏心設置,分別透過第一軸承組53及第二軸承組54對後輪盤B之後通孔B2內緣及前輪盤A之前通孔A2內緣作動,進而以後輪盤B之各後外滾柱B4及前輪盤A之各前外滾柱A4對內滾柱環座2之內滾柱21推進,以帶動內滾柱環座2的轉動,藉此以達到減速的功效。
藉由上述結構,相對應習知的技術結構而言,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1無須使用到出力軸,僅利用內滾柱環座2的轉動來達到減速的功效,且藉由至少二個傳動組5之設置,以提高減速的比例,例如主軸9的齒輪數為12,轉速為300rpm,而各傳動組5中齒輪56的齒輪數為36的話,則主軸9的轉速可降為100rpm(即減小三倍);藉此以節省零件,簡化結構,降地成本;再者,整體厚度變小,以符合目前薄型化的市場趨勢。
以上所述實施型態之揭示係用以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故舉凡數值之變更或等效元件之置換仍應隸屬本創作之範疇。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1‧‧‧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20‧‧‧螺栓
2‧‧‧內滾柱環座
21‧‧‧內滾柱
3‧‧‧後檔座
31‧‧‧後中央穿孔
32‧‧‧階層孔
321‧‧‧第一層孔
322‧‧‧第二層孔
323‧‧‧第三層孔
33‧‧‧後固定孔
4‧‧‧前檔座
41‧‧‧前中央穿孔
42‧‧‧通孔
43‧‧‧前固定孔
5‧‧‧傳動組
53‧‧‧第一軸承
54‧‧‧第二軸承
55‧‧‧偏心凸輪
551‧‧‧第一軸部
552‧‧‧第二軸部
553‧‧‧第一柱部
554‧‧‧第二柱部
56‧‧‧齒輪
561‧‧‧齒輪盤
562‧‧‧筒部
6‧‧‧第三軸承
7‧‧‧第四軸承
9‧‧‧主軸
A‧‧‧後輪盤
A1‧‧‧後軸孔
A2‧‧‧後通孔
A3‧‧‧後開孔
A4‧‧‧後外滾柱
B‧‧‧前輪盤
B1‧‧‧前軸孔
B2‧‧‧前通孔
B3‧‧‧前開孔
B4‧‧‧前外滾柱
圖1 係表示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前視外觀示意圖。
圖2 係表示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後視外觀示意圖。
圖3 係表示本創作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 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圖5 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的正視示意圖。
圖6 係表示本創作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中一傳動組的分解示意圖。
1‧‧‧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20‧‧‧螺栓
2‧‧‧內滾柱環座
21‧‧‧內滾柱
3‧‧‧後檔座
31‧‧‧後中央穿孔
32‧‧‧階層孔
321‧‧‧第一層孔
322‧‧‧第二層孔
323‧‧‧第三層孔
33‧‧‧後固定孔
4‧‧‧前檔座
41‧‧‧前中央穿孔
42‧‧‧通孔
43‧‧‧前固定孔
5‧‧‧傳動組
6‧‧‧第三軸承
7‧‧‧第四軸承
A‧‧‧後輪盤
A1‧‧‧後軸孔
A2‧‧‧後通孔
A3‧‧‧後開孔
A4‧‧‧後外滾柱
B‧‧‧前輪盤
B1‧‧‧前軸孔
B2‧‧‧前通孔
B3‧‧‧前開孔
B4‧‧‧前外滾柱

Claims (5)

  1. 一種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係包括一內滾柱環座、一後檔座、一前檔座、至少二傳動組、一第三軸承、一第四軸承以及至少一輪盤,其中:該內滾柱環座的兩側係分別連接該後檔座及該前檔座,該後檔座該套住該內滾柱環座的一側外,該前檔座係塞設該內滾柱環座的另一側內,該後檔座及該前檔座係以若干螺栓可拆卸地連接,該內滾柱環座之內表面設置有若干軸向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內滾柱;該後檔座係穿設有一後中央穿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階層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階層孔之間的若干後固定孔,其中,各該階層孔係分為一第一層孔、一第二層孔及一第三層孔,該第一層孔係遠離該內滾柱環座設置,該第三層孔係鄰近該內滾柱環座設置,該第二層孔係設置在該第一層孔與該第三層孔之間並連通,各該階層孔的該第一層孔係朝該後中央穿孔而相互連通;該前檔座係穿設有一前中央穿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通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通孔之間的若干前固定孔,其中,該前中央穿孔係相對應該後中央穿孔設置,各該通孔係相對應各該階層孔設置,且各該通孔的數量係相對應各該階層孔的數量,各該前固定孔係相對應各該後固定孔設置,且各該前固定孔的數量係相對應各該後固定孔的數量; 該第三軸承係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與該後檔座之間,該第四軸承係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與該前檔座之間;各該傳動組係分別穿設在各該階層孔及相對應的各該通孔內,並偏心地與該內滾柱環座之各該內滾柱交錯座動;以及該至少一輪盤鄰近該前檔座並設置在該內滾柱環座內,該至少一輪盤具有一軸孔、等角度間隔設置的至少二通孔以及設置在各該通孔之間的若干開孔,其中,該軸孔係相對應該前中央穿孔及該後中央穿孔設置,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通孔係對應該前檔座之各該通孔及該後檔座之各該階層孔設置,各該開孔係相對應該前檔座之各該前固定孔及該後檔座之各該後固定孔設置,該至少一輪盤的外緣係分別設置有若干軸向的外滾柱,係與該內滾柱環座的各該內滾柱相互作動,且該前檔座之各該前固定孔係經由相對應的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開孔再至相對應之該後檔座之各該後固定孔以螺栓可拆卸地連接。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其中,各該傳動組係包括至少一軸承組、一偏心凸輪以及一齒輪,其中,該齒輪係具有一齒輪盤及其同軸設置的一筒部,該齒輪盤係設置在該第一層孔中,該筒部係設置在該第二層孔中,該偏心凸輪係穿經該齒輪、該至少一軸承組,且該偏心凸輪的一端係固定在該齒輪而與其連動。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其中,該至少一軸承組係設置在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之各該開孔內並與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之各該開孔之內緣作動。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其中,該偏心凸輪具有至少一軸部,該至少一軸部係偏心地設置,該偏心凸輪係穿設在該至少一軸承組,該至少一軸部係相對應該至少一軸承組設置,該偏心凸輪更包括一第一柱部及一第二柱部,該第一柱部及該第二柱部係分別由該至少一軸部之兩端向外延伸,且其中一端係與該齒輪固定連動。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其中,當一馬達的一主軸插置穿經該前中央穿孔、該至少一輪盤之該軸孔而至該後中央穿孔處內並與各該傳動組之該齒輪囓合而驅動其轉動時,由於該傳動組中該偏心凸輪之該至少一軸部的偏心設置,透過該至少一軸承組而帶動該至少一輪盤偏心移動,再藉由該至少一輪盤外的各該外滾柱對該至少一輪盤之相對應各該通孔內緣作動,進而以該至少一輪盤之各該外滾柱對該內滾柱環座之各該內滾柱推進,以帶動該內滾柱環座的轉動,並對該主軸進行減速。
TW101221861U 2012-11-12 2012-11-12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TWM453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861U TWM453756U (zh) 2012-11-12 2012-11-12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861U TWM453756U (zh) 2012-11-12 2012-11-12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3756U true TWM453756U (zh) 2013-05-21

Family

ID=49080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1861U TWM453756U (zh) 2012-11-12 2012-11-12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375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7318B2 (en) 2013-04-12 2015-08-04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Cycloid pinwheel reducer
TWI596288B (zh) * 2016-05-03 2017-08-21 Prodrives & Motions Co Ltd Compound reducer
TWI636207B (zh) * 2017-04-19 2018-09-21 姚村田 全滾柱減速機
TWI705207B (zh) * 2019-07-09 2020-09-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Rv減速傳動機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7318B2 (en) 2013-04-12 2015-08-04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Cycloid pinwheel reducer
TWI506215B (zh) * 2013-04-12 2015-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擺線針輪減速機構
TWI596288B (zh) * 2016-05-03 2017-08-21 Prodrives & Motions Co Ltd Compound reducer
TWI636207B (zh) * 2017-04-19 2018-09-21 姚村田 全滾柱減速機
TWI705207B (zh) * 2019-07-09 2020-09-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Rv減速傳動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53756U (zh) 改良之外轉式全滾柱傳動結構
CN108412981A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TWI636207B (zh) 全滾柱減速機
KR101749896B1 (ko) 가속감속 기어장치
JP3174932U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ー式フルローラ回転構造
CN203230799U (zh) 双速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JP2012251595A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減速装置
JP2009505002A5 (zh)
CN105889425A (zh) 动力传递装置
TWI568958B (zh) Cam type double rotary shaft structure
CN205639529U (zh) 驱动桥差速器半轴齿轮的安装结构
CN202468887U (zh) 外转式全滚柱传动结构
CN204300242U (zh) 一种rv减速器
TWM448447U (zh) 中軸無段變速輸出機構
CN201377551Y (zh) 摆线输出的行星摆线减速机
TWI750794B (zh) 自行車變速設備
TWM499495U (zh) 推動式變速機構
CN205937658U (zh) 行星减速装置
CN203703052U (zh) 一种斜摆线齿轮
CN203023417U (zh) 改良的外转式全滚柱传动结构
CN105736667A (zh) 推动式变速机构
JP3182531U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ー式フルローラ伝動構造
CN104948673B (zh) 同步增力机
TWI416022B (zh) 同軸式凸輪變速機構
TWI540274B (zh) Push typ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