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6443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6443U
TWM446443U TW101211135U TW101211135U TWM446443U TW M446443 U TWM446443 U TW M446443U TW 101211135 U TW101211135 U TW 101211135U TW 101211135 U TW101211135 U TW 101211135U TW M446443 U TWM446443 U TW M4464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base
extension
terminal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e-Qi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446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644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端子與電路板彈性壓接的電連接器。
現有一種電連接器其端子是以彈性壓接方式與電路板接觸形成電連接,例如台灣專利第M385114號(對應中國專利CN200920353540.2)所公開者。
前述專利公開的電連接器之端子,其用以彈性抵觸於電路板上而與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部是排列在同一排,在此種結構下,若要縮短端子之間的間距,以符合電連接器小型化的需求,則在電路板上的對應接觸墊之間的距離也需要相應的縮小,也就是說接觸墊可供端子接觸的面積會變小,因而提高端子的連接部對準接觸墊的難度,容易在壓接時發生端子的壓接點跑出接觸墊的情形,而無法達到電連接的目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加大端子的壓接部之間的間距之電連接器。
於是,本新型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座及多個端子。絕緣座包括一本體,本體具有一基部及一由基部往前延伸的舌板。端子設置於本體,且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一延伸部及一壓接部,所述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舌板的一面且排列成至少一排,所述端子的延伸部延伸出本體的後側 且凸伸出本體的長度不一致,至少有兩種凸伸長度,且所述端子的壓接部是由相對應的延伸部末端彎折而成並且排列成至少兩排。絕緣座的本體還具有多個延伸臂,每一延伸臂由基部往後延伸並對應支撐所述延伸部中凸伸長度較長者。
依據一實施例,所述端子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排,且所述延伸部有兩種凸伸長度且長短交錯配置,而使對應的所述壓接部交錯地位於前後位置排列成前後兩排。每一延伸臂是貼靠於對應的延伸部且具有一環套於對應的延伸部之環圈部。
本新型之功效,藉由端子的壓接部排列成至少兩排,以加大壓接部之間的間距,而使電路板上的接觸墊有較多的排佈空間,可允許各接觸墊具有較大的面積,以使壓接部較容易對位。再者,絕緣座的本體還具有多個分別對應延伸部中凸伸長度較長者的延伸臂,藉此支撐延伸部中凸伸長度較長者,使所有端子的壓接部具有相近的彈性,從而使各端子的壓接部與電路板的接觸墊之間的壓接接觸更為穩固及確實。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電連接器之一較佳實施例適於以壓接方式與一表面設有接觸墊91的電路板9形成電連接,電連接器100包含:一絕緣座1、多個端子2及一金屬外殼3。
參閱圖3至圖6,絕緣座1包括一本體4及一殼體5,本體4具有一基部41及一由基部41往前延伸的舌板42。殼體5具有一配合容置本體4之基部41的安裝槽51,藉由安裝槽51容置基部41使殼體5與本體4組合固定,且舌板42凸伸於殼體5前側。詳細而言,殼體5具有一主體部52及一連接於主體部52底側的護板53,安裝槽51形成於主體部52且具有兩個分別位於左右兩側的導軌部511及一位於頂側的卡置部512,而本體4的基部41具有多個位於左右兩側的凸塊411以配合容置於對應的導軌部511,且在前的凸塊411的前側面抵靠於界定安裝槽51的前壁面而在往前方向被擋止,並且每一凸塊411的側面形成一迫緊肋412,所述迫緊肋412相對地位於基部41左右兩側且迫緊地抵靠於界定導軌部511的側壁面,而且基部41還具有一位於頂側的卡塊413及兩個分別位於卡塊413左右兩側的凸肋414,卡塊413對應容置於安裝槽51的卡置部512(配合參閱圖10及圖11),卡塊413前側形成導引斜面可相對主體部52的頂壁521滑動,待卡塊413由後往前進入卡置部512後即被頂壁521在往後方向限位,而凸肋414迫緊地抵靠於界定安裝槽51的頂壁面。藉由安裝槽51容置基部41而將本體4相對於殼體5在上下左右方向限位,而利 用凸塊411與卡塊413在前後方向上限位,並利用迫緊肋412及凸肋414使本體4與殼體5緊配地結合,藉此將本體4與殼體5穩固地結合固定。利用本體4與殼體5兩件式組裝結合成絕緣座1,相較於一體成型的設計可以降低製造難度。
參閱圖7至圖9,端子2設置於本體4並與本體4一體模製成型,圖9是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以分解圖表示。每一端子2具有一固定部21、一接觸部22、一延伸部23及一壓接部24,另配合參閱圖11及圖12,固定部21埋設於本體4,接觸部22由固定部21往前延伸並露出於舌板42的一面,延伸部23由固定部21往後延伸出本體4的後側,壓接部24由延伸部23末端彎折而成。在本實施例,所有端子2的接觸部22露出於舌板42的同一面且排列成一排,而所有端子2的延伸部23凸伸出本體4的長度不一致,有兩種凸伸長度且長短交錯地配置,而使對應的壓接部24交錯地位於前後位置排列成前後兩排,以加大壓接部24之間的間距,而使電路板9上的接觸墊91(參閱圖1)有較多的排佈空間,可允許各接觸墊91具有較大的面積,以使壓接部24較容易對位。再者,絕緣座1的本體4還具有多個分別對應延伸部23中凸伸長度較長者的延伸臂43,每一延伸臂43由基部41往後延伸並貼靠於對應的延伸部23,且具有一環圈部431以環套於對應的延伸部23,藉此支撐延伸部23中凸伸長度較長者,使所有端子2的壓接部24具有相近的彈性,從而使各端子2的壓接部24與電路板9的接 觸墊91之間的壓接接觸更為穩固及確實。此外,本體4還具有一埋設於舌板42且延伸至基部41的金屬加強片44,即金屬加強片44與本體4一體模製成型,用以增加舌板42及整個本體4的強度,而且基部41形成有一通槽415以露出端子2的固定部21的一部分及金屬加強片44的一部分。通槽415上下貫通基部41,且金屬加強片44具有多個與通槽415連通的窗口441,且每一窗口441分別對應一端子2,以能由通槽415的上下兩側觀見端子2,藉此在模製成型時利於端子2在模具內的定位,且在模製完成後能夠用於檢測端子2,調整端子2的阻抗。另外,參閱圖2,位於前排的壓接部24是在殼體5下方,而殼體5的底面501形成有多個凹槽54,分別對應位於殼體5下方的前排壓接部24,以在壓接部24壓抵於接觸墊91(參閱圖1)時,對應容置各壓接部24,使殼體5的底面501抵靠於電路板9表面。
再參閱圖1、圖2及圖11,金屬外殼3套組於絕緣座1且圍繞舌板42構成一插置空間31,並具有一位於舌板42下方的底壁32及一位於底壁32的接合縫33。絕緣座1的護板53與本體4的基部41共同界定出一插槽55(參閱圖6),以供金屬外殼3的底壁32後端插置,而使護板53承托於接合縫33處。此外,金屬外殼3的底壁32設有兩個由底壁32的內側往外側凹陷而隆起於底面的凸包34,用以固持對接連接器的扣件(未圖示),凸包34為封閉式而具有防濺水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藉由壓接部24交錯地位於前後位置排列成前後兩排,以加大壓接部24之間的間距。再者,絕緣座1的本體4還具有多個分別對應延伸部23中凸伸長度較長者的延伸臂43,藉此支撐延伸部23中凸伸長度較長者,使所有端子2的壓接部24具有相近的彈性,從而使各端子2的壓接部24與電路板9的接觸墊91之間的壓接接觸更為穩固及確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42‧‧‧舌板
1‧‧‧絕緣座
43‧‧‧延伸臂
2‧‧‧端子
431‧‧‧環圈部
21‧‧‧固定部
44‧‧‧金屬加強片
22‧‧‧接觸部
441‧‧‧窗口
23‧‧‧延伸部
5‧‧‧殼體
24‧‧‧壓接部
501‧‧‧底面
3‧‧‧金屬外殼
51‧‧‧安裝槽
31‧‧‧插置空間
511‧‧‧導軌部
32‧‧‧底壁
512‧‧‧卡置部
33‧‧‧接合縫
52‧‧‧主體部
34‧‧‧凸包
521‧‧‧頂壁
4‧‧‧本體
53‧‧‧護板
41‧‧‧基部
54‧‧‧凹槽
411‧‧‧凸塊
55‧‧‧插槽
412‧‧‧迫緊肋
9‧‧‧電路板
413‧‧‧卡塊
91‧‧‧接觸墊
414‧‧‧凸肋
415‧‧‧通槽
圖1是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之一較佳實施例與一電路板之關係的立體圖;圖2是說明該較佳實施例;圖3是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圖4是圖3的另一角度視圖;圖5是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絕緣座與端子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另一角度視圖;圖7是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絕緣座的本體與端子的立體圖;圖8是圖7的另一角度視圖;圖9是說明較佳實施例之絕緣座的本體與端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11是沿圖10中的XI-X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2是沿圖10中的XII-X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
100‧‧‧電連接器
414‧‧‧凸肋
1‧‧‧絕緣座
415‧‧‧通槽
2‧‧‧端子
42‧‧‧舌板
23‧‧‧延伸部
43‧‧‧延伸臂
24‧‧‧壓接部
5‧‧‧殼體
3‧‧‧金屬外殼
51‧‧‧安裝槽
4‧‧‧本體
511‧‧‧導軌部
41‧‧‧基部
512‧‧‧卡置部
411‧‧‧凸塊
52‧‧‧主體部
412‧‧‧迫緊肋
413‧‧‧卡塊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座,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基部及一由該基部往前延伸的舌板;及多個端子,設置於該本體,且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一延伸部及一壓接部,所述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該舌板的一面且排列成至少一排,所述端子的延伸部延伸出該本體的後側且凸伸出該本體的長度不一致,至少有兩種凸伸長度,且所述端子的壓接部是由相對應的延伸部末端彎折而成並且排列成至少兩排;該絕緣座的本體還具有多個延伸臂,每一延伸臂由該基部往後延伸並對應支撐所述延伸部中凸伸長度較長者。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排,且所述延伸部有兩種凸伸長度且長短交錯配置,而使對應的所述壓接部交錯地位於前後位置排列成前後兩排。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與該本體一體模製成型。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座還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配合容置該本體之基部的安裝槽,藉由該安裝槽容置該基部使該殼體與該本體組合固定,且該舌板凸伸於該殼體前側。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還包含一金 屬外殼,套組於該絕緣座且圍繞該舌板構成一插置空間,並具有一位於該舌板下方的底壁及一位於該底壁的接合縫;該絕緣座的殼體具有一主體部及一連接於該主體部底側的護板,該護板承托於該接合縫處。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延伸臂是貼靠於對應的延伸部。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延伸臂具有一環圈部,環套於對應的延伸部。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本體還具有一金屬加強片,且該金屬加強片至少一部分埋設於該舌板。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金屬加強片埋設於該舌板且延伸至該基部,且該基部形成有一通槽以露出所述端子及該金屬加強片。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通槽上下貫通該基部,且該金屬加強片具有多個與該通槽連通的窗口,每一窗口分別對應一端子,以能由該通槽的上下兩側觀見所述端子。
TW101211135U 2012-03-31 2012-06-08 電連接器 TWM4464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41644 CN202513312U (zh) 2012-03-31 2012-03-3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6443U true TWM446443U (zh) 2013-02-01

Family

ID=4706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135U TWM446443U (zh) 2012-03-31 2012-06-08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3312U (zh)
TW (1) TWM4464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689B (zh) * 2013-09-27 2015-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1551B (zh) * 2015-10-12 2020-03-1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689B (zh) * 2013-09-27 2015-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3312U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85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ips for connecting an outer shell and an inner shell
CN108879146B (zh) 浮动连接器
US82677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intensity contacts
TWI63177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US948467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4937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6728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bridge
JP2011014144A (ja) 電子カード
US20080032557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8206431B (zh) 电连接器
US201402062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69391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with cables
CN111262074B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7482395A (zh) Usb c型电连接器
TWM450099U (zh) 電連接器
TWM446443U (zh) 電連接器
CN113871944A (zh) 电连接器
TWI475755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711980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201002856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CN106486821B (zh) 电连接器
TWM581318U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terminal module and grounding member
US200802546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6563752U (zh) Micro 5P防水母连接器
CN113708158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