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55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1551B CN106571551B CN201510656662.9A CN201510656662A CN106571551B CN 106571551 B CN106571551 B CN 106571551B CN 201510656662 A CN201510656662 A CN 201510656662A CN 106571551 B CN106571551 B CN 1065715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terminals
- connector
- insulating base
- reinforc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多个端子及金属补强板。绝缘座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面,其中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侧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这些端子配置于第一表面且包括电源端子,其中侧面的区段对位于电源端子。金属补强板配置于第二表面,其中金属补强板不延伸至侧面的区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电源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NB)、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与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等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型态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会设置输入/输出连接器(I/O connector)以连接其他外部装置或进行充电。
若外界导电物质(例如含水分的棉絮)累积于连接器处而使连接器的金属补强板(metal enhancing plate)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则会在充电时导致端子发热熔毁连接器,使连接器失效或烫伤使用者。因此,如何避免连接器的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所述非预期导通,实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接器设计的重要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避免其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多个端子及金属补强板。绝缘座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面,其中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侧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这些端子配置于第一表面且包括电源端子,其中侧面的区段对位于电源端子。金属补强板配置于第二表面,其中金属补强板不延伸至侧面的区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端子具有相对的两侧边,至少一侧边朝向另一端子,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贯孔,第一贯孔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且错位于这些端子,第一贯孔不邻接电源端子的各侧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第二贯孔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且对位于至少一端子,金属补强板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对位于第二贯孔,开口的内缘与第二贯孔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自由端,固定端连接于固定部,第一贯孔位于自由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固定部与第二区域之间,这些端子配置于第一区域,第一贯孔位于第二区域。
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多个端子及金属补强板。绝缘座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至少一第一贯孔,其中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第一贯孔连接于第一表面上与第二表面之间。这些端子配置于第一表面且包括电源端子,其中电源端子具有相对的两侧边,至少一侧边朝向另一端子,第一贯孔错位于这些端子且不邻接电源端子的各侧边。金属补强板配置于第二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第二贯孔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且对位于至少一端子,金属补强板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对位于第二贯孔,开口的内缘与第二贯孔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座体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及延伸部,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形成于延伸部上,各端子从延伸部穿过固定部并突伸至固定部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自由端,固定端连接于固定部,第一贯孔位于自由端。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金属补强板不延伸至绝缘座体的侧面的区段,此区段对应于电源端子。由此,当外界导电物质累积于连接器处时,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的侧面使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此外,绝缘座体的第一贯孔不邻接电源端子的各侧边,而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的第一贯孔使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如此一来,连接器不致因所述非预期导通而失效或烫伤使用者,而具有良好的可靠度及安全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连接器
110:金属外壳
120:绝缘座体
120a:第一表面
120b:第二表面
120c:侧面
122:固定部
124:延伸部
124a:固定端
124b:自由端
130、130a、130b:端子
140:金属补强板
E:侧边
H1:第一贯孔
H2:第二贯孔
S: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3是图2的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外壳110、绝缘座体120、多个端子130及金属补强板140。金属外壳110罩覆绝缘座体120,这些端子130配置于绝缘座体120,金属补强板140例如用于结构的补强且配置于绝缘座体12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0例如是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连接器、迷你通用串行总线(Mini-USB)连接器或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连接器,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其可为其他种类的连接器。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对应于图2的I-I线。请参考图2及图4,本实施例的绝缘座体120具有第一表面120a、第二表面120b及侧面120c,第一表面120a相对于第二表面120b,侧面120c连接于第一表面120a与第二表面120b之间。这些端子130配置于绝缘座体120的第一表面120a且包括电源端子130a及其他端子130b,其中这些端子130b可包含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绝缘座体120的侧面120c的区段S对位于电源端子130a,金属补强板140配置于绝缘座体120的第二表面120b且不延伸至侧面120c的区段S。由此,当外界导电物质(如潮湿的棉絮或其他导电物质)累积于连接器100处时,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120的侧面120c使金属补强板140与电源端子130a产生非预期的导通。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对应于图2的II-II线。本实施例的绝缘座体120例如是通过注塑成型制作工艺所制作,其中当进行此注塑成型制作工艺时,例如在模具内设置多个柱体抵顶金属补强板140,以固定金属补强板140的位置。因此,在完成此注塑成型制作工艺之后,绝缘座体120会如图2及图5所示具有对应于所述柱体的多个第一贯孔H1,这些第一贯孔H1连接于第一表面120a与第二表面120b之间且错位于这些端子130。承上,电源端子130a具有相对的两侧边E(标示于图2及图4),其中侧边E朝向另一端子130b,且这些第一贯孔H1不邻接电源端子130a的各侧边E。由此,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120的第一贯孔H1使金属补强板140与电源端子130a产生非预期的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座体120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122及延伸部124,并通过固定部122而固定于金属外壳110。所述第一表面120a及所述第二表面120b形成于延伸部124上,亦即,这些端子130及金属补强板140是配置于延伸部124上。位于延伸部124上的各端子130用以连接外部连接器的端子,且各端子130从延伸部124穿过固定部122并突伸至固定部122外,以连接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构件。
进一步而言,绝缘座体120的延伸部124具有相对的固定端124a(标示于图2)及自由端124b(标示于图2),固定端124a连接于固定部122,且至少部分第一贯孔H1形成于自由端124b。承上,由于延伸部124的自由端124b是邻近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观面而使累积于自由端124b处的外界导电物质容易自行脱落,故如上述般将至少部分第一贯孔H1形成于自由端124可进一步降低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第一贯孔H1产生所述非预期导通的机率。
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对应于图2的III-III线。当利用注塑成型制作工艺制作绝缘座体120时,例如在模具内设置多个柱体抵顶这些端子130,以固定这些端子130的位置。因此,在完成此注塑成型制作工艺之后,绝缘座体120会如图3及图6所示具有对应于所述柱体的多个第二贯孔H2,这些第二贯孔H2连接于第一表面120a与第二表面120b之间且对位于这些端子130。承上,金属补强板140具有多个开口140a,这些开口140a分别对位于这些第二贯孔H2,各开口140a的内径大于各第二贯孔H2的内径,而使各开口140a的内缘与对应的第二贯孔H2之间具有间距。据此,金属补强板140与各第二贯孔H2之间保有适当的距离,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第二贯孔H2使电源端子130a与金属补强板140产生非预期的导通。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金属补强板不延伸至绝缘座体的侧面的区段,此区段对应于电源端子。由此,当外界导电物质累积于连接器处时,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的侧面使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此外,绝缘座体的第一贯孔不邻接电源端子的各侧边,而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的第一贯孔使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另外,金属补强板的开口的内缘与绝缘座体的第二贯孔之间具有间距,而可避免所述导电物质经由绝缘座体的第二贯孔使金属补强板与电源端子产生非预期的导通。如此一来,连接器不致因所述非预期导通而失效或烫伤使用者,而具有良好的可靠度及安全性。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座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面,其中该第一表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该侧面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
多个端子,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包括电源端子,其中该侧面的区段对位于该电源端子;以及
金属补强板,配置于该第二表面,其中该金属补强板不延伸至该侧面的该区段,
其中该电源端子具有相对的两侧边,至少一该侧边朝向另一该端子,该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贯孔,该第一贯孔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且错位于该些端子,该第一贯孔不邻接该电源端子的各该侧边,
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及延伸部,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延伸部上,各该端子从该延伸部穿过该固定部并突伸至该固定部外,
其中该延伸部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自由端,该固定端连接于该固定部,该第一贯孔位于该自由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且对位于至少一该端子,该金属补强板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对位于该第二贯孔,该开口的内缘与该第二贯孔之间具有间距。
3.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座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至少一第一贯孔,其中该第一表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贯孔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上与该第二表面之间;
多个端子,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包括电源端子,其中该电源端子具有相对的两侧边,至少一该侧边朝向另一该端子,该第一贯孔错位于该些端子且不邻接该电源端子的各该侧边;以及
金属补强板,配置于该第二表面,
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及延伸部,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延伸部上,各该端子从该延伸部穿过该固定部并突伸至该固定部外,
其中该延伸部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自由端,该固定端连接于该固定部,该第一贯孔位于该自由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且对位于至少一该端子,该金属补强板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对位于该第二贯孔,该开口的内缘与该第二贯孔之间具有间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56662.9A CN106571551B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56662.9A CN106571551B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1551A CN106571551A (zh) | 2017-04-19 |
CN106571551B true CN106571551B (zh) | 2020-03-10 |
Family
ID=58508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56662.9A Active CN106571551B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7155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60187U (zh) * | 2014-01-16 | 2014-06-18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088673U (zh) * | 2014-08-27 | 2015-01-07 | 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377490A (zh) * | 2014-01-23 | 2015-02-25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之补强结构 |
CN104577417A (zh) * | 2013-10-21 | 2015-04-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91334U (zh) * | 2014-12-22 | 2015-06-10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梯形块组装的信号连接器 |
TW201524022A (zh) * | 2013-12-03 | 2015-06-16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 電連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13312U (zh) * | 2012-03-31 | 2012-10-31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9461388B2 (en) * | 2013-05-31 | 2016-10-04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ongue portion |
-
2015
- 2015-10-12 CN CN201510656662.9A patent/CN1065715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7417A (zh) * | 2013-10-21 | 2015-04-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201524022A (zh) * | 2013-12-03 | 2015-06-16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 電連接器 |
CN203660187U (zh) * | 2014-01-16 | 2014-06-18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377490A (zh) * | 2014-01-23 | 2015-02-25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之补强结构 |
CN204088673U (zh) * | 2014-08-27 | 2015-01-07 | 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91334U (zh) * | 2014-12-22 | 2015-06-10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梯形块组装的信号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1551A (zh) | 2017-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68749B (zh) | 电子装置及电磁干扰屏蔽结构 | |
US9627812B2 (en) | USB plug capable of being inserted face up and face down | |
TW201824654A (zh) | 連接器結構 | |
CN207199901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4190087U (zh) | 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 |
CN106571551B (zh) | 连接器 | |
CN205583208U (zh) | 一种集成式的弹片组合体 | |
CN107453157A (zh) | 连接器壳体及其屏蔽片结构 | |
TWI571007B (zh) | 連接器 | |
CN107579377B (zh) | Usb插头结构及连接器结构 | |
CN206585152U (zh) | 一种装配效率高屏蔽性能好的usb连接器 | |
TWM472983U (zh) | 具有預防外部電磁干擾結構的高頻訊號連接器 | |
CN203850514U (zh) | 一体式usb插座 | |
US9608390B1 (en) | Connector | |
CN202259908U (zh) | 二合一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 |
CN110137721B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TWI578631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
CN203562604U (zh) | 储存装置的连接部件 | |
CN205724185U (zh) | 电子卡连接装置 | |
US9122421B2 (en) | Connecting part of storage device | |
CN104134909B (zh) | 连接器 | |
CN204424606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6992378U (zh) | 一种USBType‑C连接器 | |
TWM559530U (zh) | 具扣持防護效果的連接器 | |
KR20110081361A (ko) | 유에스비이 소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