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5830U - 橋接背板 - Google Patents

橋接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5830U
TWM445830U TW101216890U TW101216890U TWM445830U TW M445830 U TWM445830 U TW M445830U TW 101216890 U TW101216890 U TW 101216890U TW 101216890 U TW101216890 U TW 101216890U TW M445830 U TWM445830 U TW M4458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ed
structures
bridge
backplan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6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n-An Chen
Yi-Jiun Lin
Chih-Ka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1216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5830U/zh
Priority to CN201220461843.8U priority patent/CN202795173U/zh
Publication of TWM445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583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橋接背板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橋接背板,尤指一種不會因鎖附物件而產生結構變形的橋接背板。
在一般的電子裝置中,常會利用到下鐵件來承載內部電子元件及固定於機台之機殼。傳統的下鐵件包含有小、中及大型三種規格,並皆可透過外部固定元件,如螺絲,的方式鎖固於一金屬背板上。金屬背板之主體的中間形成一開口,以供連接纜線貫穿。開口兩端具有卡合部與扣接部,用來接合至機殼的卡槽內。金屬背板之主體另在開口的兩旁設置第一穿孔結構與第二穿孔結構。第一穿孔結構之長度較長,設置在開口的一側;第二穿孔結構之長度小於第一穿孔結構之長度,設置在開口的一側且位於第一穿孔結構的端邊。
小型下鐵件與中型下鐵件係透過外部固定元件而鎖扣在第一穿孔結構;而大型下鐵件則透過外部固定元件而鎖扣在第二穿孔結構。下鐵件與金屬背板之間具有一段差,因此鎖附外部固定元件後,金屬背板便會產生拉扯而造成其主體扭曲變形,卡合部與扣接部的位置則隨著主體扭曲偏離原預設的初始位置,故傳統的金屬背板在鎖上下鐵件後就難以卡扣到機殼的卡槽上。因此,如何改善傳統金屬背板的設計,使其除了仍保持適用三種規格鐵件的功能外,還可維持其結 構不發生變形的特性,即為相關機構產業的重點發展目標。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不會因鎖附物件而產生結構變形的橋接背板,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橋接背板,用來連接於一物件。該橋接背板包含有一主體、一卡合部以及一狹孔結構。該主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形成於該主體之一中間區域。該主體包含有一第一穿孔結構以及一第二穿孔結構,該第一穿孔結構設置於鄰近該開口之一側,該第二穿孔結構設置於鄰近該開口之該側且位於該第一穿孔結構之一端。該卡合部設置於該主體之一端邊,該第一穿孔結構係設置於該開口與該卡合部之間。該狹孔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上,且位於該第一穿孔結構與該卡合部之間。該狹孔結構之一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一穿孔結構之一長度。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開口呈一長方形結構,該長方形結構具有二相對短邊及二相對長邊,該狹孔結構設置於該主體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短邊的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物件利用一固定元件鎖固於該第一穿孔結構或該第二穿孔結構。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扣接部,設置於該主體相對該卡合部之另一端邊,該第一穿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該二個第一穿孔結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與該卡合部之間,及該開口與該扣接部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狹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該二個狹孔結構分別位於該卡合部及該扣接部與該相應第一穿孔結構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摺邊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之一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該摺邊結構之一指向實質上垂直該狹孔結構之一指向。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摺邊結構之一端未超出該第一穿孔結構。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摺邊結構之該端未超出該第二穿孔結構。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條狀凹陷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之一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該條狀凹陷結構之一指向實質上垂直該狹孔結構之一指向。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穿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之相對兩側,該條狀凹陷結構之兩端實質上未超出該二個第一穿孔結構。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二穿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之相對兩側且位於該相應第一穿孔結構之該端,該條狀凹陷結構之兩端實質上未超出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條狀凹陷結構之一長 度大於或等於該開口之該長邊的一長度。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穿孔結構之一寬度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二穿孔結構之一寬度。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穿孔結構的兩端,且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與該第一穿孔結構之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該狹孔結構之該指向。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摺邊結構與一條狀凹陷結構,分別形成於該主體之二相對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橋接背板係由金屬材質所組成。
本創作係於橋接背板之主體上設計狹孔結構與摺邊結構(或條狀凹陷結構),本創作之橋接背板可適用於各種規格的物件,明顯改善習知技術之背板所具有易彎折扭曲而造成兩端偏離的缺點。本創作之橋接背板可將其兩端的卡合部與扣接部的彎折幅度控制在0.1~0.2板厚以內,其中板厚係指橋接背板之結構厚度,故使用者可便利地將本創作之橋接背板連接物件,並流暢簡易地將其安裝在機殼上。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橋接背板10之示意圖。橋接背板10一般可由金屬材質所組成,其係用來連接於一物件12(如金屬鐵件),並封閉在一機殼上 以保護其內部的電子元件。物件12用來容置電子元件或電纜線,其可大致區分為大、中及小型三種規格,本創作之橋接背板10可適用於任意規格的物件12,並且不會因橋接背板10與物件12之間的段差,造成橋接背板10因產生彎折及翹曲而無法順利安裝於機殼上之缺點。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2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10與小型物件12A之元件爆炸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10與中型物件12B之元件爆炸示意圖,第4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10與大型物件12C之元件爆炸示意圖。橋接背板10包含有一主體14。主體14之表面較佳地可形成有一個開口16、二個第一穿孔結構18與四個第二穿孔結構20。開口16形成在主體14之中間區域,第一穿孔結構18分別形成在鄰近開口16的兩側,且第二穿孔結構20分別設置於鄰近開口16的兩側且位於相應第一穿孔結構18之兩端(上下兩端)。換言之,第一穿孔結構18與第二穿孔結構20係相鄰並列地設置於主體14上。
為了將物件12安裝於橋接背板10,如第2圖所示,小型物件12A之兩卡合端121A係分別利用一固定元件22鎖固至橋接背板10之第一穿孔結構18上;如第3圖所示,中型物件12B之兩卡合端121B係分別利用固定元件22鎖固至橋接背板10之第一穿孔結構18上;如第4圖所示,大型物件12C之四卡合端121C係分別利用固定元件22鎖固至橋接 背板10之第二穿孔結構20上,以限制物件12相對橋接背板10之一位移。其中,因為第二穿孔結構20僅用來配合大型物件12C之安裝,而第一穿孔結構18之尺寸需設計來配合小型物件12A及中型物件12B之安裝,故第一穿孔結構18之一長度實質上可大於第二穿孔結構20之一長度。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橋接背板10另包含有一卡合部24、一扣接部26以及二狹孔結構28。卡合部24設置在主體14之一端邊,扣接部26設置在主體14相對卡合部24之另一端邊。扣接部26可為一曲型斜板,用來以斜向方式插入機殼的卡槽內,接著卡合部24再卡入機殼的內扣上,以達到支撐的效果。此外,其中一個第一穿孔結構18係形成於開口16與卡合部24之間,且另外一個第一穿孔結構18係形成於開口16與扣接部26之間。狹孔結構28形成在主體14上,且分別位於第一穿孔結構18與卡合部24之間、及第一穿孔結構18與扣接部26之間。
當物件12透過固定元件22而鎖附至橋接背板10時,固定元件22施加之一外應力將為狹孔結構28所隔絕,不會傳遞至卡合部24或扣接部26,因此狹孔結構28之一長度L1不小於(意即大於或實質上等於)第一穿孔結構18之一長度L2,以有效確保其隔絕應力傳遞之功能。由於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不受到來自固定元件22之外應力的影響,卡合部24或扣接部26可維持在初始的預設位置(不產生扭曲變形),易於使用者將橋接背板10安裝到機殼上。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橋接背板30之示意圖。第二實施例之橋接背板30除了包含有主體14、開口16、第一穿孔結構18、第二穿孔結構20、卡合部24、一接部26以及二狹孔結構28外,還另可包含有一條狀凹陷結構32。條狀凹陷結構32形成在主體14上且鄰近主體14之一側邊,且條狀凹陷結構32之一指向D1實質上可相交(垂直)於狹孔結構28之一指向D2。如第5圖所示,開口16呈一長方形結構,長方形結構具有二相對短邊與二相對長邊。狹孔結構28設置於鄰近開口16之短邊的位置,條狀凹陷結構32設置於鄰近開口16之長邊的位置。條狀凹陷結構32之一長度L3可大於或實質上等於開口16之一長邊長度W1,但條狀凹陷結構32之兩端未超出二個第一穿孔結構18(或第二穿孔結構20)。
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10在連接中型與大型物件12時,其狹孔結構28可有效隔絕來自固定元件22之外應力傳遞到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因此當物件12扣上橋接背板10時,橋接背板10的兩端卡勾(卡合部24及扣接部26)不會偏離預設的初始位置,可有效解決習知技術易產生無法卡扣至機殼的缺點。然而,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10在連接到小型物件12時,其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仍會有些微的部分扭曲,雖不影響橋接背板10與機殼之接合,但第二實施例係另於橋接背板30上設置兩組條狀凹陷結構32,其係分別位於主體14的側邊。第二實施例之條狀凹陷結構32可進 一步強化主體14的結構剛性,因此第二實施例之橋接背板30無論在小型、中型或大型物件12上都有極佳的連結表現。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一橋接背板40之示意圖。第三實施例之橋接背板40除了包含有主體14、開口16、第一穿孔結構18、第二穿孔結構20、卡合部24、一接部26以及二狹孔結構28外,還另可包含有至少一摺邊結構42,例如二個摺邊結構42,設置於鄰近開口16之長邊的位置。二個摺邊結構42分別形成在主體14之二側邊,如主體14之兩相對長邊,且摺邊結構42之一指向D3實質上相交(垂直)於狹孔結構28之一指向。如第6圖所示,第一穿孔結構18之一寬度W2可實質上相同於第二穿孔結構20之一寬度W3,因此摺邊結構42之一長度L4實質上不大於(意即小於或等於)開口16(W1)、第一穿孔結構18(W2)、及開口16與第一穿孔結構18間之部分主體14的一尺寸總和,意即摺邊結構42鄰近卡合部24之一端不凸出於相應第一穿孔結構18之外緣。換句話說,鄰近卡合部24之第一穿孔結構18(或第二穿孔結構20)的外端與主體14設置扣接部26之側邊之間的距離為L5,由於長度L4不可大於距離L5,因此摺邊結構42之該端(鄰近卡合部24之側邊)未超出相應第一穿孔結構18(或第二穿孔結構20)之外緣。
當使用第三實施例之橋接背板40時,兩組狹孔結構28可有效阻絕來自固定元件22的外應力傳遞,避免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發生扭曲變形,且兩組摺邊結構42另可有效加 強主體14之結構強度,防止主體14受壓而彎曲扭轉成弧形,如此一來,本創作便可完整克服習知技術之缺點,使橋接背板40無論搭配在小型、中型或大型物件12的情況下,都能保持主體14不過度扭曲,以確保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不會偏離初始的預設位置。一般來說,第三實施例之摺邊結構42可實質上等效於第二實施例之條狀凹陷結構32,為一選擇性配置於橋接背板30或40上,意即橋接背板可配置兩個條狀凹陷結構、或兩個摺邊結構、或一個條狀凹陷結構及一個摺邊結構,其配置結構的選定端視設計需求而定,於此不再詳述。
請參閱第2圖與第7圖至第9圖,第7圖至第9圖分別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橋接背板40與不同規格物件12之組合的剖視圖。如第7圖所示,當小型物件12A鎖附到橋接背板40時,小型物件12A的邊界實質上環繞擠壓在開口16之周圍,固定元件22安裝於第一穿孔結構18(此處具有段差)且拉扯下壓主體14,主體14之中間區域係承受到反曲向上鼓起變形的力量。然而,橋接背板40之狹孔結構28可用來隔絕外應力傳遞到主體14的兩端(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且其摺邊結構42則可用以提高主體14的結構強度。因此橋接背板40在連接到小型物件12A時不會發生扭曲變形。
如第8圖所示,當中型物件14B鎖附到橋接背板40時,中型物件14B的邊界兩端實質上環繞開口16,並延伸接觸至狹孔結構28的外緣。固定元件22安裝於第一穿孔結構 18(此處具有段差)且將外應力集中在第一穿孔結構18的周圍,主體14的兩端(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承受向上抬起的反向作用力。然而如前所述,橋接背板40之狹孔結構28與摺邊結構42可有效隔絕應力傳遞及提高主體14的結構強度,故橋接背板40在連接到中型物件12B時亦不會發生扭曲變形。
如第9圖所示,大型物件14C鎖附到橋接背板40時,大型物件14C的邊界兩端實質上環繞開口16,並延伸接觸至狹孔結構28的外緣,固定元件22安裝於第二穿孔結構20(此處具有段差)且將外應力集中在第二穿孔結構20的周圍。此時主體14的中間區域承受向下擠壓之力量,且主體14兩端的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承受反曲向上彎折變形的力量。然而,本創作之橋接背板40的狹孔結構28與摺邊結構42仍可維持其隔絕應力傳遞及提高主體14之結構強度的功能,橋接背板40不會扭曲變形,意即橋接背板40之卡合部24與扣接部26可維持在初始的預設位置而不致脫離機殼。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係於橋接背板之主體上設計狹孔結構與摺邊結構(或條狀凹陷結構),本創作之橋接背板可適用於各種規格的物件,明顯改善習知技術之背板所具有易彎折扭曲而造成兩端偏離的缺點。本創作之橋接背板可將其兩端的卡合部與扣接部的彎折幅度控制在0.1~0.2板厚以內,其中板厚係指橋接背板之結構厚度,故使用者可便利地將本創作之橋接背板連接物件,並流暢簡易地將其安裝在機 殼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0‧‧‧橋接背板
12‧‧‧物件
12A‧‧‧小型物件
12B‧‧‧中型物件
12C‧‧‧大型物件
121A‧‧‧卡合端
121B‧‧‧卡合端
121C‧‧‧卡合端
14‧‧‧主體
16‧‧‧開口
18‧‧‧第一穿孔結構
20‧‧‧第二穿孔結構
22‧‧‧固定元件
24‧‧‧卡合部
26‧‧‧扣接部
28‧‧‧狹孔結構
30‧‧‧橋接背板
32‧‧‧條狀凹陷結構
40‧‧‧橋接背板
42‧‧‧摺邊結構
L1‧‧‧狹孔結構長度
L2‧‧‧第一穿孔結構長度
L3‧‧‧條狀凹陷結構長度
L4‧‧‧摺邊結構長度
L5‧‧‧距離
D1‧‧‧條狀凹陷結構指向
W1‧‧‧長邊長度
W2‧‧‧第一穿孔結構寬度
W3‧‧‧第二穿孔結構寬度
D3‧‧‧摺邊結構指向
D2‧‧‧狹孔結構指向
第1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與小型物件之元件爆炸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與中型物件之元件爆炸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橋接背板與大型物件之元件爆炸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橋接背板之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橋接背板之示意圖。
第7圖至第9圖分別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橋接背板與不同規格物件之組合的剖視圖。
14‧‧‧主體
16‧‧‧開口
18‧‧‧第一穿孔結構
20‧‧‧第二穿孔結構
24‧‧‧卡合部
26‧‧‧扣接部
28‧‧‧狹孔結構
40‧‧‧橋接背板
42‧‧‧摺邊結構
D3‧‧‧摺邊結構指向
W1‧‧‧長邊長度
W2‧‧‧第一穿孔結構寬度
W3‧‧‧第二穿孔結構寬度
D2‧‧‧狹孔結構指向
L4‧‧‧摺邊結構長度
L5‧‧‧距離

Claims (16)

  1. 一種橋接背板,用來連接於一物件,該橋接背板包含有:一主體,該主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形成於該主體之一中間區域;一第一穿孔結構,該第一穿孔結構設置於鄰近該開口之一側;一第二穿孔結構,該第二穿孔結構設置於鄰近該開口之該側,且該第一穿孔結構與該第二穿孔結構係相鄰並列;一卡合部,設置於該主體之一端邊,該第一穿孔結構係設置於該開口與該卡合部之間;以及一狹孔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上,且位於該第一穿孔結構與該卡合部之間,該狹孔結構之一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一穿孔結構之一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開口呈一長方形結構,該長方形結構具有二相對短邊及二相對長邊,該狹孔結構設置於該主體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短邊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物件利用一固定元件鎖固於該第一穿孔結構或該第二穿孔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扣接部,設置於該主體相對該卡合部之另一端邊,該 第一穿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該二個第一穿孔結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與該卡合部之間,及該開口與該扣接部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狹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該二個狹孔結構分別位於該卡合部及該扣接部與該相應第一穿孔結構之間。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橋接背板,其另包含有:一摺邊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之一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該摺邊結構之一指向實質上垂直該狹孔結構之一指向。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摺邊結構之一端未超出該第一穿孔結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摺邊結構之該端未超出該第二穿孔結構。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橋接背板,其另包含有:一條狀凹陷結構,形成在該主體上且鄰近該主體之一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該條狀凹陷結構之一指向實質上垂直該狹孔結構之一指向。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第一穿孔結構之數量為二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之相對兩側,該條狀凹陷結構之兩端實質上未超出該二個第一穿孔結構。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第二穿孔結構 之數量為二個,分別設置於該開口之相對兩側且位於該相應第一穿孔結構之該端,該條狀凹陷結構之兩端實質上未超出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條狀凹陷結構之一長度大於或等於該開口之該長邊的一長度。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第一穿孔結構之一寬度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二穿孔結構之一寬度。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穿孔結構的兩端,且該二個第二穿孔結構與該第一穿孔結構之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該狹孔結構之該指向。
  1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中該橋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摺邊結構與一條狀凹陷結構,分別形成於該主體之二相對側邊,且鄰近該長方形結構之該長邊的位置。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橋接背板,其係由金屬材質所組成。
TW101216890U 2012-08-31 2012-08-31 橋接背板 TWM445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6890U TWM445830U (zh) 2012-08-31 2012-08-31 橋接背板
CN201220461843.8U CN202795173U (zh) 2012-08-31 2012-09-11 桥接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6890U TWM445830U (zh) 2012-08-31 2012-08-31 橋接背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5830U true TWM445830U (zh) 2013-01-21

Family

ID=47822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6890U TWM445830U (zh) 2012-08-31 2012-08-31 橋接背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95173U (zh)
TW (1) TWM44583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8098B1 (ko) * 2015-12-16 2016-05-18 에스 티 (주) 단면 h형의 압출에 의한 휴대폰용 메탈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95173U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40979A (en) Radio-frequency-tight shield with planar parts
TWI469713B (zh) 擴充卡固定裝置
TWI32724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345377A (zh) 擴充模組及其框架
TWI724596B (zh) 介面卡及記憶卡固定裝置
US10582643B2 (en) Radiating fin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TWM445830U (zh) 橋接背板
TWM579843U (zh) 整線盒
TWI662757B (zh) 連接器固定結構
JP5865854B2 (ja) 基板対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による接続構造
TWM528537U (zh) 屏蔽罩
US20130112698A1 (en) Case structure
TWI643401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天線
KR102421405B1 (ko) 연성기판
CN108758317B (zh) 板件
CN204118308U (zh) 连接器组件
CN110392505B (zh) 电路板固定装置及电路板组件
JP3809005B2 (ja) Emc対策用接地構造
TWM448599U (zh) 顯示裝置
CN215929905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外机
TWI530246B (zh) 介面卡的支撐固持結構
CN208257288U (zh) 一种中心连接片
CN210798511U (zh) 面板内部绕线结构及智能门锁
TWI559837B (zh) 防電磁波干擾之伺服器機殼
TWM497407U (zh) 電源供應器的卡接式殼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