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5703U - 背光模組結構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5703U
TWM445703U TW101219418U TW101219418U TWM445703U TW M445703 U TWM445703 U TW M445703U TW 101219418 U TW101219418 U TW 101219418U TW 101219418 U TW101219418 U TW 101219418U TW M445703 U TWM445703 U TW M44570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sheet
light
module structur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9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Ne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Ultimate 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imate 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ltimate King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19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5703U/zh
Publication of TWM445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5703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結構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結構,尤指一種將發光二極體為光源擺在單一側邊來入射導光板的背光模組結構。
近年來,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即俗稱的CRT顯示器)已漸漸地被液晶顯示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於液晶顯示器所釋放出的輻射量遠遠小於CRT顯示器;此外,液晶顯示器在這幾年的製造成本已有顯著地降低,這也是液晶顯示器逐漸成為電子產品市場的主流原因之一。
然而,液晶顯示器基本上又可區分為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組兩個部份,而背光模組通常會按照螢幕的大小尺寸而分別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組或側向光源的背光模組。而所謂的側向光源的背光模組,即是一種將光源擺設在單一側邊入射導光板的背光模組之結構設計,擁有輕量、薄型、窄框化、低耗電的特色,該側向光源的背光模組為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 或筆記型電腦較常使用的光源結構設計。
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2」,為現有技術的剖面與放大示意圖。圖中所示為一背光模組結構10,包括有一導光板50(Light Guide Plate)、一設於該導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Reflector)、一設於該導光板50前面的擴散片60(Diffuser Plate)、二片設於該擴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50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50側面的發光二極體30(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以及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最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邊光與燈位光的遮光片20(Curtain Tape);由於目前現有技術的液晶顯示器,雖有針對使用者側視需求,而提出側向可視角度範圍增加的產品,卻無法提出因應使用者在側視角度觀看時,其背光亮度需求的提昇技術;所以說,當今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結構10問題,皆是僅著重於使用者在垂直正視背光模組時的背光亮度,而忽略了使用者在側視時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也就是說,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結構10,若當使用者不是站在其眼睛垂直正視於液晶顯示器平面方向觀看時,使用者雖可辨識出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的影像或圖案,但使用者側視時所感受到背光模組所提供的背光亮度,卻無法如同垂直正視時有較佳的背光亮度,且差距甚大;此問題實為現有技術的一大缺憾。
爰是,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新型可以在不增加產品成本的情況下,提供背光模組有更大範圍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射出,並附帶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以達節能效果;另外,亦可依據不同產品液晶顯示器水平或垂直方向所需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要求,進行產品客製化之設計。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包括有一導光板、一設於該導光板背面的反射片、一設於該導光板前面的擴散片,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側面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且於相對該導光板的該折射片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前面的增亮膜;該增亮膜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該稜鏡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還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包括有一導光板、一設於該導光板背面的反射片、一設於該導光板前面的擴散片,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側面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且於相對該導光板的該折射片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前面的增亮膜;該增亮膜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該稜鏡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其中,該折射片與該反射片之間具有一透明的接著層。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再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包括有一導光板、一設於該導光板背面的反射片、一設於該導光板前面的擴散片,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側面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且於相對該導光板的該折射片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前面的增亮膜;該增亮膜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該稜鏡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其中,該折射片與該反射片之間,於該折射片上凸設有複數的間隔柱。
更進一步地,本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折射片的該微結構截面外輪廓可為三角形規則直線排列狀。
更進一步地,本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微結構面對該發光二極體的斜面係與該反射片平面形成一夾角,而該夾角≦60°。
更進一步地,本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背光模組結構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光線的遮光片。
由上述本新型所提出的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技術方案,而相較於現有技術後可知;本新型優點為:
  1. 僅需使用一片增亮膜上的稜鏡結構,來搭配一位於反射片與導光板之間且具有微結構的折射片,即可提昇側視的背光亮度;也就是說,本新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層整體數量相較於現有技術結構層整體數量實質上並未增加,因而本新型可以在不增加產品成本的情況下,即可提供背光模組有更大範圍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射出,並附帶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以達節能效果;
  2. 另外,亦可依據不同產品液晶顯示器水平或垂直方向所需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要求,進行產品客製化之設計。
有關本新型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煩請參閱「圖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10(Edge -type LED Backlight Module)包括有一導光板50(Light Guide Plate)、一設於該導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Reflector)、一設於該導光板50前面的擴散片60(Diffuser Plate),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50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50側面的發光二極體30(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5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400,且於相對該導光板50的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30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401,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該增亮膜70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71(因此,在背光模組的產業界人士中,便有人將此具有稜鏡結構的現有增亮膜,稱為「稜鏡片」),該稜鏡結構7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40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其中,該折射片400的該微結構401截面外輪廓可為三角形規則直線排列狀,且該微結構401面對該發光二極體30的斜面係與該反射片40平面形成一夾角,而該夾角≦60°;另外,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光線的遮光片20(Curtain Tape)。
再請參閱「圖4」,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10(Edge -type LED Backlight Module)包括有一導光板50(Light Guide Plate)、一設於該導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Reflector)、一設於該導光板50前面的擴散片60(Diffuser Plate),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50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50側面的發光二極體30(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5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400,且於相對該導光板50的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30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401,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該增亮膜70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71(因此,在背光模組的產業界人士中,便有人將此具有稜鏡結構的現有增亮膜,稱為「稜鏡片」),該稜鏡結構7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40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其中,該折射片40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具有一透明的接著層402;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光線的遮光片20(Curtain Tape);另外,該折射片400的該微結構401截面外輪廓可為三角形規則直線排列狀, 且該微結構401面對該發光二極體30的斜面係與該反射片40平面形成一夾角,而該夾角≦60°。
最後,請參閱「圖5」,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10(Edge -type LED Backlight Module)包括有一導光板50(Light Guide Plate)、一設於該導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Reflector)、一設於該導光板50前面的擴散片60(Diffuser Plate),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50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50側面的發光二極體30(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特徵在於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5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400,且於相對該導光板50的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30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401,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該增亮膜70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71(因此,在背光模組的產業界人士中,便有人將此具有稜鏡結構的現有增亮膜,稱為「稜鏡片」),該稜鏡結構7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40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其中,該折射片400與該反射片40之間,於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的間隔柱403,用以避免折射片400與反射片40二平面間具有靜電或黏著力而產生相互吸附現象,影響光線的折射或反射效果,且該間隔柱403並有助於組立安裝時的定位,以提昇組裝的方便性;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光線的遮光片20(Curtain Tape);另外,該折射片400的該微結構401截面外輪廓可為三角形規則直線排列狀,且該微結構401面對該發光二極體30的斜面係與該反射片40平面形成一夾角,而該夾角≦60°。
綜上所述可知,本新型可以在不增加產品成本的情況下,即可提供背光模組結構10有更大範圍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射出,並附帶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以達節能效果;另外,亦可依據不同產品顯示幕水平或垂直方向所需側視角度的背光亮度要求,進行產品客製化之設計。
雖然本新型已以具體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所揭露的具體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其所作之更動與潤飾皆屬於本新型之範疇,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背光模組結構
20‧‧‧遮光片
30‧‧‧發光二極體
40‧‧‧反射片
400‧‧‧折射片
401‧‧‧微結構
402‧‧‧接著層
403‧‧‧間隔柱
50‧‧‧導光板
60‧‧‧擴散片
70‧‧‧增亮膜
71‧‧‧稜鏡結構
圖1,為現有技術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10‧‧‧背光模組結構
20‧‧‧遮光片
30‧‧‧發光二極體
40‧‧‧反射片
400‧‧‧折射片
401‧‧‧微結構
50‧‧‧導光板
60‧‧‧擴散片
70‧‧‧增亮膜
71‧‧‧稜鏡結構

Claims (8)

  1. 一種背光模組結構,所述背光模組結構(10)包括有一導光板(50)、一設於該導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一設於該導光板(50)前面的擴散片(60),以及複數相對於該導光板(50)側面以直線排列設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該導光板(50)側面的發光二極體(30);其特徵在於:
      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導光板(5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可透光的折射片(400),且於相對該導光板(50)的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條與該發光二極體(30)排列方向延伸線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結構(401),以及僅一設於該擴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該增亮膜(70)上設有複數條相互平行排列的稜鏡結構(71),該稜鏡結構(7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與該微結構(401)的平行方向延伸線形成一θ角,該θ角>0°且該θ角≦9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折射片(400)與該反射片(40)之間具有一透明的接著層(40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折射片(400)與該反射片(40)之間,於該折射片(400)上凸設有複數的間隔柱(40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折射片(400)的該微結構(401)截面外輪廓為三角形規則直線排列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光線的遮光片(2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邊光與燈位光的遮光片(2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微結構(401)面對該發光二極體(30)的斜面係與該反射片(40)平面形成一夾角,而該夾角≦6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結構,其中該背光模組結構(10)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增亮膜(70)周緣前面且可遮蔽該發光二極體(30)邊光與燈位光的遮光片(20)。
TW101219418U 2012-10-08 2012-10-08 背光模組結構 TWM445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418U TWM445703U (zh) 2012-10-08 2012-10-08 背光模組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418U TWM445703U (zh) 2012-10-08 2012-10-08 背光模組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5703U true TWM445703U (zh) 2013-01-21

Family

ID=4809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9418U TWM445703U (zh) 2012-10-08 2012-10-08 背光模組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57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668B (zh) * 2014-12-09 2016-09-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
CN108205170B (zh) * 2018-02-01 2023-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668B (zh) * 2014-12-09 2016-09-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
CN108205170B (zh) * 2018-02-01 2023-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37256A1 (zh) 显示装置
TWI362468B (en) Back-light portion
JP2007286261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61798B (zh) 用來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之背光模組與其顯示裝置
CN103775925A (zh) 背光模组
CN102767768A (zh)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JP20102177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127442A1 (zh)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11066692A1 (zh)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TW201915982A (zh) 拼接顯示裝置
WO2023160643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GB2533510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KR101070686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1787426U (zh) 集成显示器外壳的直下式lcd背光模组
JP201010860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5374938U (zh)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TWM445703U (zh) 背光模組結構
US201202686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2992882U (zh) 背光模块结构
CN105531983B (zh) 移动终端
US928000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202675063U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04730020U (zh) 一种侧光式玻璃背光板
CN212255955U (zh) 一种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