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6999B - 風力發電機 - Google Patents
風力發電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6999B TWI846999B TW109145836A TW109145836A TWI846999B TW I846999 B TWI846999 B TW I846999B TW 109145836 A TW109145836 A TW 109145836A TW 109145836 A TW109145836 A TW 109145836A TW I846999 B TWI846999 B TW I84699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 oil
- cabin
- hub
- oil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0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8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within nacelles or to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57—Se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98—Lubr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油往機外流出的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100)具備:塔(110);機艙(120),其以能繞塔(110)之中心軸O1旋轉的方式設於塔(110)的上部;轂(130),其以能繞正交於中心軸O1旋轉的方式設於機艙(120)的前方;至少1根葉片(140),其設置於轂(130);在塔(110)的外側壁(111)設有自外側壁(111)朝外懸伸的油承接部(112),該油承接部(112)係設置成繞中心軸而環繞外側壁;在塔(110)的外側壁(111)之已設有油承接部(112)的部分,設有以將已承接在油承接部(112)的油導入塔(110)內的至少1個開口部(116)。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風力發電機。
本案根據2019年12月25日於日本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第2019-234795號主張優先權,並且於此援用其內容。
為求主力電源轉向可再生能源而促進太陽光發電與風力發電的開發。其中,風力發電將開發區域自陸地上轉往海洋上,而可預想其在開發上的加速。由於在海洋上的風力發電是運用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且亦難以接近,因此需要合理且有效率的運用及維護風力發電機。
於風力發電機的運用及維護方面,尤以抑制油的流出更為重要。以風力發電機而言,於轂和機艙內使用葉片的油壓操作用的操作油、增速機的潤滑油、油浸式變壓器的絕緣油等。在海洋上的風力發電機器則有大型化的傾向,且使用的油量也較多。當機器損傷而漏油的情況下,油若流出風力發電機外時,則有汙染環境的問題,並且在海洋上油的回收也較為困難。
於專利文獻1已揭示,作為抑制油流出的機構,以塞住機艙具備的機艙蓋與塔的間隙之方式設置密封材,且在其上方更配置密封蓋,而於較密封蓋更低的位置設置油儲存部。於專利文獻2已揭示,使承接自機器漏出之油或是固態垃圾的承接部由包含轂且構成可旋轉的旋轉部所支撐,前述機器係藉由包含支撐軸的靜止部所支撐,前述支撐軸係以貫通轂的方式沿轂的旋轉中心軸延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2015-222070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2015-140655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如專利文獻1、2的機構中,當油自使用油的機器洩漏的情況下,難以充分地抑制油自機艙及塔之間的間隙流出而沿塔的外側壁流出至機外。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抑制油往機外流出的風力發電機。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具有以下態樣。
[1] 一種風力發電機,具備:
塔;
機艙,其以可圍繞前述塔之中心軸旋轉的方式設置於前述塔的上部;
轂,其以可繞正交於前述中心軸旋轉的方式設於前述機艙的前方;以及
至少1根葉片,其設置於前述轂;
在前述塔的外側壁設有自前述外側壁朝外側懸伸的油承接部,該油承接部係設成繞前述中心軸而環繞前述外側壁;
在前述塔的前述外側壁之已設有前述油承接部的部分,設有用以將前述油承接部所承接的油導入前述塔內的至少1個開口部。
[2] 如[1]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前述油承接部具備:懸伸部,其自前述塔之前述外側壁朝外側懸伸;以及筒狀的側壁部,其自與前述懸伸部的前述外側壁相反側的前端部朝上方立起;
在前述機艙之底部中嵌入有前述塔的開口部之周端部,設有下側筒部;
前述下側筒部進入前述油承接部之前述側壁部的內側,且前述下側筒部的下端自前述懸伸部的上表面分離。
[3] 如[2]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藉由密封材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密封前述油承接部的前述側壁部與前述下側筒部之間。
[4] 如[2]或[3]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前述風力發電機設置有油承接蓋,前述油承接蓋具備:
上側懸伸部,其自前述下側筒部的較前述油承接部更上側的外表面以遍及整周的方式懸伸;以及
筒部,其設置成自前述上側懸伸部的外周緣朝下方垂下、且覆蓋前述油承接部之前述側壁部的外側。
[5] 如[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用以將前述油承接部所承接的油導入前述塔內的複數個前述開口部,係以在繞前述中心軸而隔著間隔的方式設於前述外側壁。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可抑制油往機外流出的風力發電機。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風力發電機的一例進行說明。而於以下的說明中,例示的圖面尺寸等僅為一例,本發明並非一定限制於該等情況,且能夠在不變更其要點的範圍適宜地變更而實施。
如圖1所示,本實施型態的風力發電機100具備:塔110、機艙120、轂130、以及至少1根葉片140。機艙120以可繞塔110的中心軸O1旋動的方式設置於塔110的上部。轂130以可繞正交於中心軸O1旋轉的方式設於機艙120的前方。至少1根葉片140設於轂130。
塔110的中心軸O1與鉛直方向一致。
風力發電機100具備發電機(未圖示),前述發電機以使用葉片140以及轂130的旋轉能量進行發電的方式構成於轂130以及機艙120之內部。發電機非特定限制,可以採用習知者。於發電機中,可採用油壓變速器,亦可採用齒輪式的增速機。
塔110立設於陸地上或海洋上。在風力發電機100,藉由在塔110的上部旋動機艙120,而可使於其前方設有葉片140之轂130朝向上風處。若葉片140受風,則轂130與葉片140一起旋轉,而發電機藉其旋轉能量以進行發電。
安裝於轂130的葉片140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設為3根。當複數個葉片140安裝於轂130時,該等複數個葉片140較佳為以於正面觀看轂130時以等角度間隔安裝呈放射狀。
葉片140之形狀及尺寸並非特別限制,可適宜地設定。
如圖8所示,在習知的風力發電機200中,機艙220以可繞中心軸O2旋動的方式嵌入至塔210的上部,而於塔210的外側壁211與機艙220的底部221之間形成間隙250。如此,於塔210的上部與機艙220之間的連接部中,機能上為於塔210的外側壁211與機艙220之間存在間隙250。在具有此種間隙250的狀態下,當從使用機艙220內的油之機器漏油時,前述油會自塔210與機艙220的間隙250流出機外,而有汙染環境之虞。且回收流出風力發電機200之外的油是困難的。
即便於風力發電機100,如圖1以及圖2所示,機艙120所形成的構造為以能繞中心軸O1旋動的方式嵌入塔110的上部,於塔110的外側壁111與機艙120之間形成間隙115。然而,在風力發電機100中,在塔110的外側壁111之機艙120的下側設有自外側壁111朝外側懸伸的油承接部112,該油承接部112係設置成繞中心軸O1而環繞外側壁111。
油承接部112具備:板狀之懸伸部113,設成繞中心軸O1而環繞外壁側111以遍及整周,且自外側壁111朝外側懸伸;以及筒狀之側壁部114,係自與懸伸部113的外側壁111相反側的前端部朝上方立起。油承接部112形成為以此方式環繞外側壁111的槽狀(gutter)。
在風力發電機100中,因為於塔110的外側壁111設有油承接部112,因此能以油承接部112承接自塔110與機艙120的間隙115朝機艙120外流出的油。
再者,在風力發電機100中,於塔110的外側壁111之已設置油承接部112的部分設有至少1個開口部116,該開口部116係用以將油承接部112已承接的油導入塔110內。藉此,因為油承接部112已承接的油自開口部116導入塔110內,所以能抑制油自風力發電機100朝機外流出。故能抑制因油往機外流出而汙染環境的情況。再者,因為不必回收朝機外流出的油,故風力發電機100特別有利於在海洋上的風力發電。
鉛直方向之開口部116的下端之位置,較佳為與油承接部112的懸伸部113之上表面113a一致、或是朝內側傾斜。藉此,可容易地將油承接部112已承接的油導入塔110內。
在風力發電機100中,於塔110的外側壁111之油承接部112的部分,較佳為以隔著間隔而繞中心軸O1的方式設複數個開口部116。藉此,可以維持塔110的強度,並且有效率地將油承接部112已承接的油導入塔110內。
於塔110的外側壁111設複數個開口部116的情況下,該等複數個開口部116較佳為以等角度間隔的方式繞中心軸O1配置。
此外,設於塔110的外側壁111之開口部116的數量也可設為1個。
開口部116的形狀並未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例示矩形、圓形。
於塔110的外側壁111之油承接部112的部分所設開口部116的數量,可以在考慮確保塔110的強度、預設於機器損傷時之漏油量或漏油速度、油導往塔110內的效率而進行適當的設定。開口部116的數量雖亦隨各開口部116的開口面積而異,舉例來說,可做成4個以上、X個以下。然而,在塔110已形成油承接部112部分於中心軸O1周圍以1m間隔而形成開口部116的情況下,X為可形成的開口部116之最大個數。若將塔110已形成油承接部112部分朝垂直於中心軸O1的方向切斷時之塔110的外周緣之半徑設為R(m),則X為2πR以下且最接近2πR之整數。
在形成複數個開口部116的情況下,該等開口部116較佳為以等間隔的方式繞塔110之中心軸O1配置。
機艙120的態樣只要係可旋動在塔110之上部的範圍,則無特別限制。
在本實施型態中,在機艙120之底部121中嵌入有塔110的開口部之周端部,設有以圍繞塔110的上部的方式而朝上方立起之筒狀的上側筒部122。藉此,即便油自機艙120內的機器洩漏,若洩漏量少,則自機器洩漏的油會受上側筒部122的阻擋,抑制其朝機艙120外流出。
再者,在機艙120之底部121中嵌入有塔110的開口部之周端部,設有以圍繞塔110的方式而下垂之筒狀的下側筒部123。下側筒部123之下端123a位於較油承接部112的側壁部114之上端114a更下方的位置,且下側筒部123成為已進入油承接部112之側壁部114的內側之狀態。下側筒部123的下端123a係與油承接部112之懸伸部113的上表面113a分離。
如此,藉著以進入油承接部112的側壁部114之內側的方式設下側筒部123,即便機艙120內的油自塔110與機艙120的間隙115流出,油也難以因風而飛散。因此,可以更穩定地將油導入塔110內。
如圖2所示,於鉛直方向中,將油承接部112的側壁部114之上端114a與下側筒部123的下端123a之間距離設為A(m),機艙120的底部121之底面120a與下側筒部123之下端123a之間距離設為B(m)。此時,A對於B的比率,舉例來說,可以設為20%以上、80%以下。
在下側筒部123進入油承接部112的側壁部114之內側的部分,藉由密封材150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密封下側筒部123與側壁部114之間。藉此,即便機艙120內的油自塔110與機艙120之間的間隙115流出,仍可更為穩定地抑制油流出至機外。
作為密封材150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如襯墊、矽橡膠等。
如圖8所示,在習知的風力發電機200中,由於轂230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於機艙220之前方,因此構造上於轂230與機艙220之間的連接部處會形成間隙260。再者,通常於轂230內,為用以於葉片操作機構故障等情況下緊急停運葉片,設置採用蓄壓器(accumulator)的油壓操作機構。因此,即便於轂230內也有因機器的損傷而漏油,而有油自轂230與機艙220之間的間隙260朝機外流出之虞。
據此,於風力發電機100中,轂130與機艙120之間的連接構造係以在轂130內不使自機器漏出的油朝機外流出的構造為佳。以下,根據圖3說明關於本實施型態的轂130與機艙120的具體連接構造。
轂130具備:半球狀的轂本體部131,其安裝至少1根葉片140;以及圓筒狀的嵌入突部132,其突出自轂本體部131的背面側。嵌入突部132之與轂本體部131相反側係有開口。
於機艙120前方設有用以嵌入轂130之嵌入突部132的嵌入部124。嵌入部124之前表面係形成開啟呈圓形的開口部125。藉由使轂130之嵌入突部132由機艙120的開口部125嵌入至嵌入部124,使得轂130以可旋轉的方式連接於機艙120的前方。
在本實施型態中,由於係構成為轂130的嵌入突部132嵌入機艙120的嵌入部124,故在機艙120與轂130的連接部之下側部分,嵌入突部132的前端部132a位於較嵌入部124之前端部124a更上側。藉此,即便於轂130內油自機器洩漏,由於前述油會沿嵌入突部132流入機艙120內,因此得以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的間隙流出。
在此例中,於靠近機艙120底部121之嵌入部124的前端部124a處,以隨著自前表面的開口部125遠離而高度變低之方式設傾斜部126。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背面側的前端,位於較機艙120底部121之嵌入部124的前端部124a與傾斜部126之間的交界更背面側。藉著設有如此的傾斜部126,當油自轂130朝機艙120內流動時,會抑制前述油朝機艙120的開口部125側逆流。因此,可以更穩定地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的間隙流出。
在轂130內產生大量漏油的情況下,自轂130流入機艙120內的油從塔110與機艙120之間隙115朝機艙120外流出,而由油承接部112所承接,並自開口部116導往塔110內。
如圖4所示,機艙120之傾斜部126亦可形成為自機艙120的內側觀看前表面的開口部125時呈翹曲狀。
傾斜部126的傾斜角度及高度只要從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的間隙流出之觀點適宜設定即可。舉例來說,傾斜角度θ(圖4)相對於機艙120的底部121之傾斜部126的背面側之上表面的傾斜部126之上表面,可設為30∘以上、120∘以下。此外,亦可設傾斜部126之傾斜角度θ為90∘而設段差。
將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背面側的前端與機艙120之底部121的嵌入部124之前端部124a及傾斜部126的交界之水平方向的距離設為C(m)。再者,將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前端部132a的長度設為D(m)。此時,C對於D之比率,舉例來說,可設為10%以上、80%以下。
從容易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之間隙流出的觀點,嵌入部124的開口部125之底部位置,於鉛直方向,較佳為位於較上側筒部122的上端更高。
如以上說明,在本發明之風力發電機中,於塔的外側壁以環繞外側壁的方式設置油承接部,且於塔的外側壁之已設有油承接部的部分設置至少1個開口部。藉此,即便是自塔與機艙的間隙流出程度之油從機器洩漏,由於該油為油承接部所承接並導入塔內,故可充分抑制油往機外流出。如此,在本發明中,即便風力發電機內的葉片之油壓操作用的操作油、增速器的潤滑油、油浸式變壓器的絕緣油等洩漏,也能夠抑制油往機外流出。
由於本發明的風力發電機可充分抑制油往機外流出,因此特別適用於海洋上的風力發電。
此外,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限制於前述實施型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能夠加以種種變更。
舉例來說,於風力發電機100中,亦可不使用密封材150密封下側筒部123與側壁部114之間。於機艙120之底部121的塔110所嵌入之開口部的周端部,亦可不設置上側筒部122或下側筒部123、抑或不設置上側筒部122與下側筒部123。
舉例來說,轂與機艙之間的連接構造也可為例示於圖5的構造。圖5之與圖3相同的部分標示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例示於圖5的風力發電機100A,除了代替機艙120而具備設嵌入部124A於前方的機艙120A以外,其態樣與風力發電機100相同。
於嵌入部124A中,並未形成傾斜部126,而設有自機艙120A之底部121的前端部124a立起、且朝開口部125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凸條之堰部127。複數個堰部127於下側的前端部124a,以自前方朝向後方隔有間隔的方式設置。即便於風力發電機100A,轂130之嵌入突部132自機艙120A的開口部125嵌入於嵌入部124A,藉此使轂130能夠旋轉地連接於機艙120A之前方。
在風力發電機100A中,由於與風力發電機100同樣地構成為轂130之嵌入突部132嵌入於機艙120A的嵌入部124A,故在機艙120A與轂130的連接部之下側部分,嵌入突部132的前端部132a位於較嵌入部124A的前端部124a更上側。藉此,即便於轂130內機器漏油,由於該油會沿嵌入突部132流入機艙120A,故會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A之間隙流出。
再者,在此例中,在機艙120A的嵌入部124A的底部121側,由於採用在嵌入部124A之前端部124a與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間設置複數個堰部127的曲徑構造(labyrinth structure),所以藉著堰部127,會抑制自轂130流入機艙120A的油流至開口部125。因此,可以更穩定地抑制油自轂130與機艙120A的間隙流出。
設於機艙120A之嵌入部124A的堰部127數量,並非限制為3個。舉例來說,堰部127的數量可設為1個以上、10個以下。
開口部125之圓周方向上之堰部127的長度,只要在可以抑制油流出的範圍適宜設定即可,舉例來說,可設為5mm以上、30mm以下。
堰部127之高度,只要在可以抑制油流出的範圍適宜設定即可,舉例來說,可設為20mm以上、100mm以下。
在風力發電機100A中,於機艙120A的嵌入部124A之內部設有圓筒狀的嵌入構件128。嵌入構件128具備:筒部128a,其嵌入於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前端部132a的內側;以及凸緣部128b,其自筒部128a的後端朝外側懸伸。以密封材129密封凸緣部128b的外側前端與機艙120A的內壁面之間。
作為嵌入構件128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舉例來說,可例示與轂130相同的材質。
作為密封材129,並無特別限制,舉例來說,可例示與在密封材150所例示者相同者。
在風力發電機100A中,於已嵌入至嵌入部124A之轂130的嵌入突部132之前端部132a的內側,嵌入有嵌入構件128之筒部128a,構成為當其等進行滑動的同時,將轂130進行旋轉。藉此,當於轂130內發生機器漏油時,可更加穩定地抑制前述油自轂130與機艙120A之間隙流出。
轂與機艙之間的連接構造,也可為例示於圖6的構造。圖6的與圖3相同之部分,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例示於圖6的風力發電機100B,除了具備轂130B以及設置嵌入部124B於前方的機艙120B以代替轂130及機艙120之外,其餘態樣與風力發電機100相同。於嵌入部124B中,並未形成傾斜部126。
在轂130B中,於轂本體部131之背面側嵌入有圓筒狀的轂嵌入構件133。轂嵌入構件133具備:轂側圓筒部133a;圓環部133b;以及機艙側圓筒部133c。轂側圓筒部133a為嵌入於轂本體部131之背面側的圓筒狀部分。圓環部133b為自轂側圓筒部133a的轂本體部131之背面側的端部朝內側突出之圓環狀部分。機艙側圓筒部133c係由圓環部133b之內側端部設在與轂側圓筒部133a相反側處,且嵌入至機艙120B之嵌入部124B的圓筒狀部分。
在轂130B中,藉由嵌入於轂本體部131的背面側的轂嵌入構件133形成嵌入突部132。
於機艙120B之嵌入部124B中,沿開口部125嵌入有機艙嵌入構件160。機艙嵌入構件160具備:嵌入於嵌入部124B的圓筒部160a;以及自圓筒部160a的開口部125側之端部朝內側突出的圓環狀之突出部160b。
作為轂嵌入構件133以及機艙嵌入構件160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制,舉例來說,可以例示與轂130相同的材質。
於風力發電機100B中,於轂本體部131之背面側安裝有轂嵌入構件133,在機艙嵌入構件160安裝於機艙120B之嵌入部124B的狀態下,轂130B的嵌入突部132係自機艙120B之開口部125嵌入於嵌入部124B。轂嵌入構件133的機艙側圓筒部133c插入於機艙嵌入構件160的突出部160b之內側。藉此,轂130B亦可於機艙120B前方旋轉的方式連接。
在風力發電機100B中,與風力發電機100同樣,由於構成為以轂130B之嵌入突部132嵌入機艙120B的嵌入部124B,故在機艙120B與轂130B的連接部之下側部分,嵌入突部132的前端部132a位於較嵌入部124B的前端部124a更上側。因此,即便於轂130B內發生機器漏油,由於前述油會沿嵌入突部132流往機艙120B內,故會抑制油自轂130B與機艙120B之間隙流出。再者,在此例中,安裝於機艙120B的嵌入部124B之機艙嵌入構件160的突出部160b成為堤防,可以更穩定地抑制自轂130B流入機艙120B內的油從開口部125流出。
如同風力發電機100B所示,使用轂嵌入構件133與機艙嵌入構件160的態樣,亦有利於可適用在既有的風力發電機。藉著在既有的風力發電機的轂與機艙上安裝轂嵌入構件133與機艙嵌入構件160,便可在既有的風力發電機中,抑制自轂與機艙的間隙之漏油。當適用於既有的風力發電機的情況下,分別將轂嵌入構件133與機艙嵌入構件160作為以不同的複數個零件所構成。藉此,通過塔內而將零件搬入轂及機艙內、並將該等零件在轂及機艙內進行組裝,據此可在既有的風力發電機中設轂嵌入構件133與機艙嵌入構件160。
本發明的風力發電機也可為例示於圖7之風力發電機100C。於圖7中,與圖2相同之部分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風力發電機100C係具備機艙120C以取代機艙120,且除了未以密封材150密封下側筒部123與側壁部114之間以外,其態樣與風力發電機100相同。
機艙120C除了更具備油承接蓋170以外,其態樣與機艙120相同。油承接蓋170具備:圓環狀之上側懸伸部171,其自下側筒部123的較油承接部112更上側之外表面以遍及整周的方式懸伸;以及圓筒狀之筒部172,其自上側懸伸部171的外周緣朝下方垂下、且覆蓋油承接部112之側壁部114的外側。
藉著設置油承接蓋170,即便未以密封材150密封下側筒部123與側壁部114之間,也可輕易抑制異物自外部朝油承接部112內混入而堵塞開口部116的情況。因此,由於不需定期進行油承接部112的維護,故運用風力發電機100C變得容易。再者,藉著設置油承接蓋170,也可輕易抑制油承接部112承接的油因風而飛散。
油承接蓋170的筒部172與油承接部112之側壁部114以相互分離為佳。油承接蓋170的筒部172與油承接部112之側壁部114的間隙之距離E,只要在可以抑制異物自外部混入的範圍,並設定為即便因運用時的機艙120C與塔110之變形或震動也不會相接觸即可。
其他,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能夠適宜地置換前述實施型態的構成要素為習知的構成要素,再者,也可適宜組合前述的變形例。
100、100A~100C、200:風力發電機
110、210:塔
111、211:外側壁
112:油承接部
113:懸伸部
114:側壁部
115、260:間隙
116、125:開口部
120、120A~120C、220:機艙
120a:底面
121、221:底部
122:上側筒部
123:下側筒部
123a:下端
124、124A、124B:嵌入部
124a、132a:前端部
126:傾斜部
127:堰部
128:嵌入構件
128a:筒部
128b:凸緣部
129、150:密封材
130、130B、230:轂
131:轂本體部
132:嵌入突部
133:轂嵌入構件
133a:轂側圓筒部
133b:圓環部
133c:機艙側圓筒部
140、240:葉片
160:機艙嵌入構件
160a:短筒部
160b:突出部
170:油承接蓋
171:上側懸伸部
172:筒部
O1、O2:中心軸
A:上端114a與下端123a之間的距離
B:底面120a與下端123a之間的距離
C:前端部124a與傾斜部126之交界的水平方向距離
D:前端部132a的長度
E:筒部172與側壁部114之間隙的距離
θ:傾斜角
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風力發電機之概略構造的截面圖。
圖2為將圖1之風力發電機的塔與機艙的連接部附近放大的截面圖。
圖3為顯示圖1之風力發電機的轂與機艙之連接構造的截面圖。
圖4為將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轂與機艙的連接部放大的截面圖。
圖5為將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轂與機艙的連接部放大的截面圖。
圖6為將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轂與機艙的連接部放大的截面圖。
圖7為將本發明之風力發電機的其他例子之塔與機艙的連接部附近放大的截面圖。
圖8為顯示習知的風力發電機之概略構造的截面圖。
100:風力發電機
110:塔
111:外側壁
112:油承接部
113:懸伸部
113a:上表面
114:側壁部
115:間隙
116、125:開口部
120:機艙
120a:底面
121:底部
122:上側筒部
123:下側筒部
124:嵌入部
130:轂
131:轂本體部
132:嵌入突部
140:葉片
150:密封材
O1:中心軸
Claims (4)
- 一種風力發電機,具備:塔;機艙,其以可繞前述塔之中心軸旋轉的方式設於前述塔的上部;轂,其以可繞正交於前述中心軸旋轉的方式設於前述機艙的前方;以及至少1根葉片,其設於前述轂;在前述塔的外側壁設有自前述外側壁朝外側懸伸的油承接部,該油承接部係設置成繞前述中心軸而環繞前述外側壁;在前述塔的前述外側壁之已設有前述油承接部的部分,設有用以將前述油承接部已承接的油導入前述塔內的至少1個開口部;前述油承接部具備:懸伸部,其自前述塔之前述外側壁朝外側懸伸;以及筒狀的側壁部,其自與前述懸伸部的前述外側壁相反側的前端部朝上方立起;在前述機艙之底部中嵌入有前述塔的開口部之周端部,設有下側筒部;前述下側筒部進入前述油承接部之前述側壁部的內側,且前述下側筒部的下端自前述懸伸部的上表面分離。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藉由密封材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密封前述油承接部的前述側壁部與前述下側筒部之間。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前述風力發電機設置有油承接蓋,前述油承接蓋具備: 上側懸伸部,其自前述下側筒部的較前述油承接部更上側的外表面以遍及整周的方式懸伸;以及筒部,其設置成自前述上側懸伸部的外周緣朝下方垂下、且覆蓋前述油承接部之前述側壁部的外側。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風力發電機,其中,用以將前述油承接部所承接的油導入前述塔內的複數個前述開口部,係以在繞前述中心軸而隔著間隔的方式設於前述外側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34795A JP6728464B1 (ja) | 2019-12-25 | 2019-12-25 | 風力発電機 |
JP2019-234795 | 2019-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9150A TW202129150A (zh) | 2021-08-01 |
TWI846999B true TWI846999B (zh) | 2024-07-01 |
Family
ID=7166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5836A TWI846999B (zh) | 2019-12-25 | 2020-12-23 | 風力發電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88196B2 (zh) |
JP (1) | JP6728464B1 (zh) |
AU (1) | AU2020411793A1 (zh) |
GB (1) | GB2606646B (zh) |
TW (1) | TWI846999B (zh) |
WO (1) | WO20211322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72825A1 (en) * | 2017-03-07 | 2018-09-12 | Adwen GmbH | Nacelle having liquid retaining properties |
AT521953B1 (de) * | 2018-12-13 | 2020-07-15 | Miba Gleitlager Austria Gmbh | Gondel für eine Windkraftanlage |
JP6728465B1 (ja) * | 2019-12-25 | 2020-07-22 | 電源開発株式会社 | 風力発電機 |
CN114992065B (zh) * | 2022-06-21 | 2023-12-05 | 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的密封结构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24507A1 (en) * | 2008-01-17 | 2010-05-20 | Jack Wallace | Fluid catchment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781501C (en) | 2009-11-24 | 2018-06-0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Grease collector, wind turbine nacelle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excess grease |
JP6321382B2 (ja) | 2014-01-27 | 2018-05-09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風力発電装置 |
JP6347671B2 (ja) | 2014-05-23 | 2018-06-2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再生エネルギー型発電装置 |
EP3361092B1 (en) | 2017-02-08 | 2019-12-25 |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 Wind turbine, lubricant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lubricant |
DK3527820T3 (da) * | 2018-02-20 | 2020-11-09 |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 Vindmøllekøleanordning |
WO2019196994A1 (en) * | 2018-04-12 | 2019-10-17 | Vestas Wind Systems A/S | Wind turbine drivetrain component with low friction radial shaft seal |
JP6728465B1 (ja) * | 2019-12-25 | 2020-07-22 | 電源開発株式会社 | 風力発電機 |
US20230235727A1 (en) * | 2020-08-06 | 2023-07-27 | Vestas Wind Systems A/S | Wind turbine alignment tool |
-
2019
- 2019-12-25 JP JP2019234795A patent/JP6728464B1/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22 GB GB2208640.9A patent/GB2606646B/en active Active
- 2020-12-22 AU AU2020411793A patent/AU202041179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22 US US17/757,885 patent/US1198819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2-22 WO PCT/JP2020/047957 patent/WO20211322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2-23 TW TW109145836A patent/TWI84699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24507A1 (en) * | 2008-01-17 | 2010-05-20 | Jack Wallace | Fluid catchment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32244A1 (ja) | 2021-07-01 |
TW202129150A (zh) | 2021-08-01 |
GB2606646A9 (en) | 2023-05-24 |
GB2606646A (en) | 2022-11-16 |
US20230036819A1 (en) | 2023-02-02 |
US11988196B2 (en) | 2024-05-21 |
GB202208640D0 (en) | 2022-07-27 |
JP2021102948A (ja) | 2021-07-15 |
JP6728464B1 (ja) | 2020-07-22 |
AU2020411793A1 (en) | 2022-07-14 |
GB2606646B (en) | 2023-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6999B (zh) | 風力發電機 | |
TWI849272B (zh) | 風力發電機 | |
TWI491798B (zh) | 沉浸式水力發電裝置 | |
DK2597301T3 (en) | Wind turbine and sealing device thereon | |
US20090302611A1 (en) | Turbine | |
GB2437534A (en) | Marine turbine | |
KR101504866B1 (ko) | 파력 발전 장치 | |
JP6771118B1 (ja) | 風力発電機 | |
US20110198853A1 (en) | Marine Turbine | |
KR101390280B1 (ko) | 풍력발전기 | |
KR20110102050A (ko) | 도로변 풍력발전시스템 | |
KR20150125821A (ko) | 소수력발전 시스템 | |
CN209908657U (zh) | 潮汐水轮发电机组 | |
KR101186748B1 (ko) | 풍력발전장치용 집풍커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풍력발전장치 | |
CN211329386U (zh) | 一种防漏油反应釜 | |
KR20190023151A (ko) | 수직형 유수력 발전장치 | |
CN220302739U (zh) | 浆池搅拌器双重密封装置 | |
KR102655431B1 (ko) | 수중매입형 소수력 발전장치 | |
KR101388138B1 (ko) | 수력 발전장치 | |
CN208565144U (zh) | 风力发电机组的集油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7701436U (zh) | 卧式渣浆泵轴承阻水装置 | |
CN116633065A (zh) | 永磁直驱发电机及系统 | |
KR101419780B1 (ko) | 조경용 풍차의 빗물 유입 차단장치 | |
JP2016050553A (ja) | らせん水車および水力発電装置 | |
JP2021001558A (ja) | 発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