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885B -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885B
TWI838885B TW111136629A TW111136629A TWI838885B TW I838885 B TWI838885 B TW I838885B TW 111136629 A TW111136629 A TW 111136629A TW 111136629 A TW111136629 A TW 111136629A TW I838885 B TWI838885 B TW I838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protein
cov
sars
vari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6137A (zh
Inventor
許觀達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成功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to US18/054,8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26630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6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6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885B/zh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蛋白質微陣列、其用途及檢測方法。蛋白質微陣列包括表面具有蛋白質陣列區塊之載體,及固定於蛋白質陣列區塊上之至少二種蛋白質,至少二種蛋白質包括病毒及其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蛋白質微陣列可檢測疫苗、抗體藥物或小分子藥物針對病毒感染之保護效力,或檢測個體接種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或經該病毒之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蛋白質微陣列之檢測方法包括步驟:將血清、經第一螢光標記的人類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受體,及經第二螢光標記的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加入至蛋白質微陣列中,並檢測光學訊號。

Description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微陣列,尤指一種蛋白質微陣列;本發明亦有關一種用途,尤指一種蛋白質微陣列之用途;本發明亦有關一種檢測方法,尤指一種蛋白質微陣列之檢測方法。
2019年12月於中國大陸武漢市首次引發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第二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亦稱為新型冠狀病毒)之感染所引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亦稱為「2019新型冠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迄今已近三年,為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之感染,於2020年底,國際已批准緊急使用新型冠病毒疫苗(COVID-19疫苗),COVID-19疫苗包括mRNA疫苗及重組病毒載體疫苗,其中mRNA疫苗包括美國輝瑞(Pfizer)藥廠與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所研發之BNT162b2疫苗,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所研發之mRNA-1273疫苗;以及重組病毒載體疫苗包括美國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所研發之JNJ-78436735疫苗,以及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與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AZ)所研發之AZD1222疫苗。因此,世界各國的人們可接種COVID-19疫苗,以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之感染,且在接種COVID-19疫苗之基礎劑 (第一劑及第二劑)及追加劑(第三劑)時,可選擇地同廠牌之COVID-19疫苗或混合接種不同廠牌之COVID-19疫苗。
目前在國際間上市之COVID-19疫苗皆係針對野生型SARS-CoV-2病毒株,然而,由於mRNA病毒具有高突變率,因此,當前已有諸如D614G、B.1.1.7(即,α變異株)、B.1.351(即,β變異株)、B.1.617、P1(即,γ變異株)、B.1.617.1(即,κ變異株)、B.1.617.2(即,δ變異株)、B.1.617.3及Omicron變異株(即,BA.1/B.1.1.529)等SARS-CoV-2變異株流行於世界各國。
由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之COVID-19疫苗或藥物的研發極為曠日廢時,導致COVID-19疫苗或藥物之研發速度趕不上SARS-CoV-2之突變速度,因此,數種SARS-CoV-2變異株的出現,引起人們開始關注於COVID-19疫苗或藥物對於對抗SARS-CoV-2變異株之能力。
現有技術主要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來分析個體在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於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SARS-CoV-2之中和抗體的效價,進而評估COVID-19疫苗對抗野生型SARS-CoV-2感染之能力。然而,現有技術之酵素免疫分析法僅能檢測COVID-19疫苗對抗野生型SARS-CoV-2感染之能力,並無法一次檢測COVID-19疫苗對抗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能力。
此外,基於人類個體間之免疫系統的差異,不同的個體在感染SARS-CoV-2或SARS-CoV-2變異株之後所產生的病症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依病症嚴重程度主要可分為輕症/中症(mild/moderate)、重症(severe)及危重症(critical)。因此,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之患者的免疫特徵亦存在明顯的差 異。倘若醫師能夠了解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之患者的免疫特徵,將有助於輔助檢傷分類或進行預防性投藥,以降低患者之死亡風險。
因此,開發出一種省時、低成本、高靈敏度,並同時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之高通量新冠變種病毒蛋白晶片來評估COVID-19疫苗或藥物對抗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之能力及分析經SARS-CoV-2或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之患者的免疫特徵係本領域亟待解決之問題。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蛋白質微陣列,透過將來自病毒及其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固定於蛋白質微陣列之載體上,藉以達到一次檢測COVID-19疫苗、抗體藥物或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能力之目的。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蛋白質微陣列之用途,透過使用該蛋白質微陣列進行檢測,可達到快速地且準確地檢測一個體接種一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或經病毒或其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之目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檢測一個體內之免疫反應之方法,透過將個體之血清或血漿與該蛋白質微陣列進行反應,可達到快速地且準確地檢測經接種疫苗之個體的免疫特徵,或經病毒或其變異株感染之個體的免疫特徵,並區分為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以進行預防性投藥之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蛋白質微陣列,包括一載體以及至少二種蛋白質。該載體之表面包括數個蛋白質陣列區塊(protein array block);該至少二種蛋白質係固定於該蛋白質陣列區塊上,其中該至少二種蛋白質的一種包括一病毒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以及該至少二種蛋白質的另一種包括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該病毒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該病毒之棘蛋白之受體結合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包括如SEQ ID NO:2、如SEQ ID NO:3、如SEQ ID NO:4、如SEQ ID NO:5、如SEQ ID NO:6、如SEQ ID NO:7、如SEQ ID NO:8及如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及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受體結合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1、如SEQ ID NO:12、或如SEQ ID NO:13、如SEQ ID NO:14、如SEQ ID NO:15、如SEQ ID NO:16及如SEQ ID NO:1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病毒包括SARS-CoV-2病毒。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病毒之變異株包括SARS-CoV-2病毒變異株,該SARS-CoV-2病毒變異株包括D614G、B.1.1.7、B.1.351、B.1.617、P1、B.1.617.1、B.1.617.2、B.1.617.3及B.1.1.529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至少二種蛋白質進一步包括該病毒之核鞘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非結構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P3)或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核鞘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非結構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具有如SEQ ID NO: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上述之蛋白質微陣列之用途,其中該蛋白質微陣列係用於體外檢測一疫苗、一抗體藥物或一小分子藥物對於降低一第一個體受該病毒之變異株感染之保護效力,其中該疫苗可降低該第一個體受該病毒之變異株感染,或用於體外檢測一第二個體接種一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或一第三個體經該病毒之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個體係接種一劑或多劑之該疫苗。例如,第一個體係接種一劑、兩劑、三劑、四劑,或五劑之疫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多劑中的各劑疫苗係來自相同廠牌或不同廠牌。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係一單株抗體藥物。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單株抗體藥物係抗SARS-CoV-2病毒之棘蛋白的單株抗體、抗SARS-CoV-2病毒之棘蛋白S1結構域的單株抗體或抗SARS-CoV-2病毒之核鞘蛋白的單株抗體。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小分子藥物包括一受體阻斷劑。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小分子藥物包括培哚普利(Perindopril)或雷米普利(Ramipril)。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免疫反應包括在該第二個體內或在該第三個體內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或其任意組合。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檢測一個體內之免疫反應之方法,包括步驟: 提供如上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將一非蛋白質之阻斷劑加入至該蛋白質微陣列之蛋白質陣列區塊上,反應5分鐘至10分鐘,以形成一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提供該個體之血清或血漿,並將該血清或該血漿加入至該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上,反應50分鐘至70分鐘後進行清洗,以形成一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提供一經第一螢光標記的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體,及一經第二螢光標記的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將該經第一螢光標記的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受體及該經第二螢光標記的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加入至該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上,反應20分鐘至70分鐘後進行清洗,以形成一第三蛋白質微陣列;以及利用一訊號讀取機讀取自該第三蛋白質微陣列上所產生之光學訊號,以將該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進行定量。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包括抗人類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抗人類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抗人類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螢光標記包括花青染料(cyanine dye)Cy3或花青染料Cy5,該第二螢光標記包括花青染料Cy3或花青染料Cy5,且該第一螢光標記與該第二螢光標記不相同。
本發明之蛋白質微陣列可透過將來自病毒及其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固定於蛋白質微陣列之載體上,可快速地且準確地一次檢測COVID-19疫苗、抗體藥物或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能力、檢測一個體接種一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 或檢測經病毒或其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並區分為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以有效地進行預防性投藥,來降低個體被病毒感染之死亡率。
第1A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與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體(流程甲)及抗體藥物(流程乙)之專一性檢測的流程圖及結果圖。
第1B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中的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a)與經系列稀釋之0μg、0.12μg、0.49μg、1.95μg、7.81μg及31.25μg之抗體藥物結合的結果圖,及(b)與ACE2受體結合之結果圖。
第1C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藉由Cy3及Cy5訊號雙重定量(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i)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與抗體藥物及ACE2受體之結合的結果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專一性及替代病毒中和試驗的結果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血清IgG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血清IgA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血清IgM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6圖係利用本發明之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在健康個體(H)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M:輕症/中症、S:重症;及C:危重症)中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反應的結果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健康個體(H)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M:輕症/中症、S:重症;及C:危重症)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以及野生型SARS-CoV-2之N蛋白、NSP3及RdRp的血清IgG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健康個體(H)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M:輕症/中症、S:重症;及C:危重症)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D614G、(C)B.1.1.7、(D)B.1.351、(E)P1、(F) 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以及野生型SARS-CoV-2之N蛋白、NSP3及RdRp的血清IgA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健康個體(H)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M:輕症/中症、S:重症;及C:危重症)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以及野生型SARS-CoV-2之N蛋白、NSP3及RdRp的血清Ig M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及雷米普利(Ramipril)兩種小分子藥物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D614G、(C)B.1.1.7、(D)B.1.351、(E)P1、(F)B.1.617、(G)B.1.617.1、(H)B.1.617.2及(I)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中和試驗的結果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AZ×2: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M×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以及AZ+M: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B.1.1.7(即,α變異株)、(C)B.1.351(即,β變異株)、(D)P1(即,γ變異株)、(E)B.1.617.2(即,δ變異株)及(F)B.1.1.529(即,Omicron變異株)等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的結果圖。
第12圖係本發明之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AZ×2: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M×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 以及AZ+M: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B.1.1.7(即,α變異株)、(C)B.1.351(即,β變異株)、(D)P1(即,γ變異株)、(E)B.1.617.2(即,δ變異株)及(F)B.1.1.529(即,Omicron變異株)等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的結果圖。
第13圖係本發明之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AZ×2: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M×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以及AZ+M: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B.1.1.7(即,α變異株)、(C)B.1.351(即,β變異株)、(D)P1(即,γ變異株)、(E)B.1.617.2(即,δ變異株)及(F)B.1.1.529(即,Omicron變異株)等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血清IgG、IgA及IgM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第14圖係本發明之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AZ×2: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M×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以及AZ+M: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對抗(A)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B)B.1.1.7(即,α變異株)、(C)B.1.351(即,β變異株)、(D)P1(即,γ變異株)、(E)B.1.617.2(即,δ變異株)及(F)B.1.1.529(即,Omicron變異株)等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血清IgG、IgA及IgM抗體的量的結果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之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術之人士可藉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然而,本 發明中所揭示之例示性實施例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換言之,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的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
除非本文另有說明,否則說明書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單數形式「一」及「該」包括數個體。除非本文另有說明,否則說明書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或」包括「及/或」之含義。
製備例1 製備第一SARS-CoV-2變異株蛋白質微陣列(以下簡稱為第一蛋白質微陣列)
下表1列出購自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 Biological Inc.,中國大陸)之來自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之帶有組胺酸標籤(His-tag)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以下簡稱S蛋白)的細胞外區域(extracellular domain,ECD)的重組蛋白質,ECD係作為檢測病毒感染之生物標誌物,且ECD係由S1亞基與S2亞基所組成,其中S1亞基包含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其可與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體進行結合。
各個S蛋白的ECD係分別來自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如SEQ ID NO: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D614G之SARS-CoV-2變異株之如SEQ ID NO: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B.1.1.7之SARS-CoV-2變異株(即,α變異株)之如SEQ ID NO: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B.1.35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β變異株)之如SEQ ID NO: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之SARS-CoV-2變異株之如SEQ ID NO: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P1之SARS-CoV-2變異 株(即,γ變異株)之如SEQ ID NO: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κ變異株)之如SEQ ID NO: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即,δ變異株)之如SEQ ID NO: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來自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如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來自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之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1.7之SARS-CoV-2變異株(即,α變異株)之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35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β變異株)之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2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之SARS-CoV-2變異株之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3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P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γ變異株)之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4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κ變異株)之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5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即,δ變異株)之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6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以及來自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7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4-1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5-3
將玻璃載玻片依序以水、乙醇、丙酮及甲醇進行淋洗後,於65℃下,以20% KOH溶液清洗2小時,之後以體積比為3:1之H2SO4/H2O2溶液清洗12分鐘,以得到一經清洗之玻璃載玻片。之後,將該經清洗之玻璃載玻片進行塗布,該塗布包括步驟:以2.5% 3-胺基丙基三乙氧矽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溶於酒精中)處理5分鐘後進行清洗並乾燥;以及,以pH 8.5,0.5%戊二醛(溶於0.05M硼酸鈉溶液中)處理16小時進行清洗並乾燥,之後得到一經表面處理之玻璃載玻片,並將該經表面處理之玻璃載玻片於4℃下保存於真空密封袋內。
利用微陣列接觸式點樣系統(CapitalBio SmartArrayerTM 136,中國大陸),將表1所示之各蛋白質及表2所示之11個控制組樣本,經三重複點樣於經表面處理之玻璃載玻片上,以得到第一蛋白質微陣列。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於室溫下靜置隔夜後進行真空封裝,並保存於4℃或-80℃。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6-4
製備例2 製備第二SARS-CoV-2變異株蛋白質微陣列(以下簡稱為第二蛋白質微陣列)
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之製備方法概同於製備例1,差異在於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新增如表3所示之購自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之來自野生型SARS-CoV-2之帶有組胺酸標籤的如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8所示之核鞘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以下簡稱N蛋白)、如SEQ ID NO:19所示之非結構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以下簡稱NSP3),及如SEQ ID NO:20所示之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以下簡稱RdRp)。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6-5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7-6
製備例3 製備第三SARS-CoV-2變異株蛋白質微陣列(以下簡稱為第三蛋白質微陣列)
第三蛋白質微陣列之製備方法概同於製備例1,差異在於第三蛋白質微陣列包含如表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來自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之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1.7之SARS-CoV-2變異株(即,α變異株)之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35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β變異株)之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2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P1之SARS-CoV-2變異株(即,γ變異株)之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4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來自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即,δ變異株)之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6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以及來自B.1.1.529(即,Omicron變異株)之SARS-CoV-2變異株之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22所示之RBD胺基酸序列。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7-7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18-8
實施例1 利用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抗體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能力
本實施例藉由經Cy3標記的抗人類抗體及經Cy5標記的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體(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大陸)來定量抗體及ACE2受體的結合。此外,本實施例亦利用市售之抗SARS-CoV-2之S蛋白S1結構域的單株抗體(αS蛋白mAb)(購自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大陸)之抗體藥物與ACE2受體競爭結合SARS-CoV-2變異株之特性,來檢測抗體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專一性。
參見第1A圖的流程甲,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以SuperBlock阻斷劑(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37537)進行阻斷10分鐘,之後加入緩衝液(TBST+1% BSA)培養1小時,並以TBST清洗,再加入50μg的經Cy5標記的人ACE2(125pg/mL)及經Cy3標記的抗人IgG抗體培養1小時,並以TBST清洗。最後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乾燥並掃描Cy3及Cy5訊號。
參見第1A圖的流程乙,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以SuperBlock阻斷劑(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37537)進行阻斷10分鐘,之後加入含有31250pg或1953pg之抗體藥物的緩衝液(TBST+1% BSA)培養1小時,並以TBST清洗,再加入50μg的經Cy5標記的人ACE2(125pg/mL)及經Cy3標記的抗人IgG抗體培養1小 時,並以TBST清洗。最後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乾燥並掃描Cy3及Cy5訊號。利用經Cy3標記的抗人IgG抗體檢測抗體藥物之濃度,及利用經Cy5標記的人ACE2檢測抗體藥物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中和效力。
結果顯示在流程甲中,由於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進行反應之緩衝液中未含有與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結合之抗體,因此,如第1A圖中的(a)所示,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結果皆為紅色訊號。在流程乙中,由於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進行反應之抗體藥物係與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結合之抗體,且抗體藥物濃度為31250pg,因此,如第1A圖中的(b)所示,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結果之綠色訊號多於紅色訊號,顯示抗體藥物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間具有高度的中和效力。此外,如第1A圖中的(c)所示,由於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進行反應之抗體藥物濃度為1953pg,因此,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結果呈現低亮度之紅色訊號或黃色訊號,顯示抗體藥物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間具有低度的中和效力。
參見第1B及1C圖,結果顯示經系列稀釋之0μg、0.12μg、0.49μg、1.95μg、7.81μg及31.25μg之抗體藥物可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結合,且劑量依賴性地抑制ACE2受體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此外,參見第1C圖,利用Cy3及Cy5訊號分別定量抗體藥物及ACE2受體與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上之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結果證實抗體藥物與ACE2受體會相互競爭結合至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
上述結果顯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能夠有效地評估抗體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能力,因此,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有助於加快對抗SARS-CoV-2變異株之新穎抗體藥物及其他抗病毒療法的研發。
實施例2 利用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專一性及替代病毒中和試驗
為了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的免疫反應,收集未經疫苗接種之個體(unvaccinated subjects,UN)、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AZ1)、接種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AZ2)、接種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M1)及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M2)的血清,AZ1、AZ2、M1及M2等個體之血清收集的平均時間點及標準偏差分別為接種後的58.7±9.0天、59.1±24.9天、63.9±28.6天及57.1±28.9天。
參見第2圖(A)及(H),結果顯示在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1.617之SARS-CoV-2變異株的S蛋白中,替代中和抗體(surrogate neutralizing antibody)的活性於M2內最高,其次為M1或AZ2,再其次為AZ1,且在UN中最低。參見第2圖(B)、(C)、(E)至(G)及(I),結果顯示在D614G、B.1.1.7、P1、B.1.617、B.1.617.1及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的S蛋白中,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為M2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20-50
M1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20-51
AZ2>AZ1>UN。參見第2圖(D),結果顯示在B.1.351之SARS-CoV-2變異株的S蛋白中,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為M2=M1>AZ2=AZ1>UN。
上述結果顯見,雖然不同疫苗的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於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八種SARS-CoV-2變異株中略有不同,然而其皆具有相似的趨勢,即接種兩劑高於接種一劑,以及接種mRNA-1273疫苗高於接種AZD1222疫苗。 此外,在完全接種疫苗後,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上,相較於AZ2,M2顯示較強的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因此,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有助於評估疫苗對抗SARS-CoV-2變異株之保護能力。
實施例3 利用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G、IgA及IgM的抗體量
針對IgG抗體,藉由定量在AZ1、AZ2、M1及M2等個體之血清中的IgG訊號,以檢測AZ1、AZ2、M1及M2等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G抗體量。參見第3圖,結果顯示除了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外,接種一劑或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皆會產生顯著的IgG抗體量,來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然而,相較於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接種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並未產生更多的IgG抗體量。反觀相較於接種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會產生更多的IgG抗體量。由此可知,M2個體內的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較AZ2個體內的替代中和抗體的活性佳。
針對IgA抗體,參見第4圖,結果顯示在M1及M2個體內皆未產生IgA。相反地,除了B.1.617及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之外,接種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皆會產生顯著的IgA抗體量,來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
針對IgM抗體,參見第5圖,結果顯示在AZ1及AZ2個體內皆未產生IgM。相反地,除了B.1.617及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之外,接種兩劑 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皆會顯著地增加IgM抗體量,來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
上述顯見,第一蛋白質微陣列可有效地檢測部分或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G、IgA及IgM抗體量。
實施例4 利用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健康個體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內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反應
本實施例之檢測方法概同於實施例1,差異在於在將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以SuperBlock阻斷劑進行阻斷10分鐘之後,加入含有經50倍稀釋之健康個體(health,H)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之血清的緩衝液(TBST+1% BSA)培養1小時,並利用經Cy5標記的人ACE2來定量ACE2受體結合至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中的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量。收集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輕症/中症(mild/moderate,M)、重症(severe,S),及危重症(critical,C)之個體的血清的平均時間點及標準偏差分別為症狀出現後的31±16天、27±9天及10±11天。
參見第6圖(A)至(I),結果顯示相較於健康個體,所有的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的血清皆顯示顯著抑制ACE2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參見第6圖(A)、(C)、(E)及(F),結果顯示相較於輕症/中症(M)個體,重症(S)個體顯示抑制ACE2受體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1.1.7、P1及B.1.617之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的程度較高。參見第6圖(B)及(D)至(I),結果顯示相較於危重症(C)個體, 重症(S)個體顯示抑制ACE2受體與D614G、B.1.351、P1、B.1.617、B.1.617.1、B.1.617.2及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的程度較高。
上述結果顯見,藉由檢測ACE2受體與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中的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的程度,以及能夠檢測健康個體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內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反應,並有效地區別健康個體與不同症狀程度之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
實施例5 利用第二蛋白質微陣列定量健康個體或經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個體中對抗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以及野生型SARS-CoV-2之N蛋白、NSP3及RdRp的IgG、IgA及IgM抗體量
針對IgG抗體,藉由定量在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之血清中的IgG訊號,以檢測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G抗體量。參見第7圖(C)至(I),結果顯示相較於輕症/中症(M)個體,重症(S)個體產生對抗B.1.1.7、B.1.351、P1、B.1.617、B.1.617.1、B.1.617.2及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G抗體量較低。此外,參見第7圖(J),僅在輕症/中症(M)個體內產生高量的抗N蛋白之IgG抗體。因此,抗N蛋白之IgG抗體量可用於作為區隔重症(S)個體及危重症(C)個體的標誌物。再者,參見第7圖(K),結果顯示相較於健康(H)、輕症/中症(M)及危重症(C)個體,僅重症(S)個體內產生大量的抗NSP3的IgG抗體量。因此,抗NSP3之IgG抗體量可用於作為區隔重症(S)個體與健康(H)、輕症/中症(M)及危重症(C)等個體的標誌物。
針對IgA抗體,藉由定量在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之血清中的IgA訊號,以檢測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A抗體量。參見第8圖(A)至(I),結果顯示藉由檢測IgA之抗體量,可有效地區隔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個體。此外,參見第8圖(F)至(H),結果顯示針對B.1.617、B.1.617.1及B.1.617.2之SARS-CoV-2變異株,在危重症(C)個體內所產生之IgA抗體量低於在輕症/中症(M)個體內所產生之IgA抗體量。再者,參見第8圖(J),結果顯示僅在輕症/中症(M)個體內產生高量的抗N蛋白之IgA抗體。因此,抗N蛋白之IgA抗體量可用於作為區隔重症(S)個體與危重症(C)個體的標誌物。
針對IgM抗體,藉由定量在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之血清中的IgM訊號,以檢測健康(H)、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等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Ig M抗體量。參見第9圖(A)至(I),結果顯示藉由檢測IgM之抗體量,可有效地區隔輕症/中症(M)、重症(S)及危重症(C)個體。
實施例6 利用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中和試驗
本實施例之檢測方法概同於實施例1,差異在於利用市售之抗ACE2受體之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及雷米普利(Ramipril)兩種小分子藥物與ACE2受體結合之特性,藉由分析小分子藥物對於抑制ACE2受體結合至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D614G、B.1.1.7、B.1.351、P1、B.1.617、B.1.617.1、B.1.617.2及 B.1.617.3等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程度,來檢測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中和試驗。
參見第10圖(A)至(I),結果顯示除了B.1.617.3之SARS-CoV-2變異株之外,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及雷米普利(Ramipril)兩種小分子藥物皆劑量依賴性地抑制ACE2受體與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結合。
上述結果證實,第二蛋白質微陣列可有效地檢測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中和活性。
實施例7 利用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抗體的中和活性
為了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的免疫反應,收集接種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AZ×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M×2),以及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AZ+M)的血漿。藉由ACE2結合的抑制=1-(具有血漿的ACE2/不具血漿的ACE2)×100%之公式顯示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1.1.7、B.1.351、P1、B.1.617.2及B.1.1.529等SARS-CoV-2變異株之抗體的中和百分比。
參見第11圖(A)至(F),結果顯示相較於M×2及AZ+M個體,AZ×2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最低。此外,參見第11圖(B)至(D)及(F),結果顯示AZ+M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最高。
參見第12圖(A)至(F),結果顯示相較於M×2及AZ+M個體,AZ×2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最低。此外,參見第12圖(D)及(F),結果顯示AZ+M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最高。
上述結果證實,第三蛋白質微陣列藉由檢測個體內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RBD或ECD的抗體的中和活性,可有效地評估疫苗對抗SARS-CoV-2變異株之保護能力。
實施例8 利用第三蛋白質微陣列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S蛋白的全部IgG、IgA及IgM的抗體量
本實施例之檢測方法概同於實施例3,差異在於檢測完全接種COVID-19疫苗之個體(AZ×2:兩劑AZD1222疫苗之個體;M×2:接種兩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以及AZ+M:接種一劑AZD1222疫苗與一劑mRNA-1273疫苗之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B.1.1.7、B.1.351、P1、、B.1.617.2及B.1.1.529等SARS-CoV-2變異株之RBD及ECD的IgG、IgA及IgM的抗體量。
參見第13圖,結果顯示相較於M×2及AZ+M個體,AZ×2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抗體量最低,且M×2與AZ+M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RBD的抗體量並無顯著的差別。
參見第14圖,結果顯示相較於M×2及AZ+M個體,AZ×2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抗體量最低,且M ×2與AZ+M個體內所產生對抗野生型新型冠狀病毒及SARS-CoV-2變異株之ECD的抗體量並無顯著的差別。
基於上述結果,透過將來自病毒及其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固定於蛋白質微陣列之載體上,可快速地且準確地一次檢測COVID-19疫苗、抗體藥物或小分子藥物對抗野生型SARS-CoV-2及數種SARS-CoV-2變異株感染之能力、檢測一個體接種一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或檢測經病毒或其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並區分為輕症/中症、重症及危重症,以有效地進行預防性投藥,來降低個體被病毒感染之死亡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28-9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29-10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0-11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1-12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2-13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3-14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4-15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5-16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6-17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7-18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8-19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39-20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0-21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1-22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2-23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3-24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4-25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5-26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6-27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7-28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8-29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49-30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50-31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51-32
Figure 111136629-A0305-02-0052-33

Claims (8)

  1. 一種蛋白質微陣列,包括:一載體,其表面包括數個蛋白質陣列區塊;以及複數蛋白質,固定於該蛋白質陣列區塊上,其中該複數蛋白質包括一病毒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以及該病毒之核鞘蛋白、非結構蛋白及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其中該病毒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該病毒之棘蛋白之受體結合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細胞外區域包括如SEQ ID NO:2、如SEQ ID NO:3、如SEQ ID NO:4、如SEQ ID NO:5、如SEQ ID NO:6、如SEQ ID NO:7、如SEQ ID NO:8及如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及該病毒之變異株之棘蛋白之受體結合區域包括如SEQ ID NO:11、如SEQ ID NO:12、或如SEQ ID NO:13、如SEQ ID NO:14、如SEQ ID NO:15、如SEQ ID NO:16及如SEQ ID NO:1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其中該病毒包括SARS-CoV-2病毒,及該病毒之變異株包括SARS-CoV-2病毒變異株,該SARS-CoV-2病毒變異株包括D614G、B.1.1.7、B.1.351、B.1.617、P1、B.1.617.1、B.1.617.2、B.1.617.3及B.1.1.529中的一者或其任意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其中該核鞘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該非結構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該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具有如SEQ ID NO: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4. 一種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之用途,其中該蛋白質微陣列係用於體外檢測一個體經該病毒之變異株感染之後的免疫反應,以將該個體區分為輕症/中症、重症或危重症。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之用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括在該個體內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或其任意組合。
  6. 一種將經SARS-CoV-2病毒或其變異株感染後之個體之症狀區分為輕症/中症、重症或危重症之方法,包括步驟:提供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蛋白質微陣列;將一非蛋白質之阻斷劑加入至該蛋白質微陣列之蛋白質陣列區塊上進行反應,以形成一第一蛋白質微陣列;提供該個體之血清或血漿,並將該血清或該血漿加入至該第一蛋白質微陣列上,反應後進行清洗,以形成一第二蛋白質微陣列;提供一經第一螢光標記的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體,及一經第二螢光標記的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將該經第一螢光標記的人類細胞表面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受體及該經第二螢光標記的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加入至該第二蛋白質微陣列上,反應20分鐘至70分鐘後進行清洗,以形成一第三蛋白質微陣列;以及 利用一訊號讀取機讀取自該第三蛋白質微陣列上所產生之光學訊號,以將該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進行定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人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包括抗人類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抗人類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抗人類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或其任意組合。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螢光標記包括花青染料Cy3或花青染料Cy5,該第二螢光標記包括花青染料Cy3或花青染料Cy5,且該第一螢光標記與該第二螢光標記不相同。
TW111136629A 2021-12-30 2022-09-27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TWI838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54,873 US20230266309A1 (en) 2021-12-30 2022-11-11 Protein microarray, use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95101P 2021-12-30 2021-12-30
US63/295,101 2021-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6137A TW202326137A (zh) 2023-07-01
TWI838885B true TWI838885B (zh) 2024-04-11

Family

ID=8814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629A TWI838885B (zh) 2021-12-30 2022-09-27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8885B (z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Assis et al., "Distinct SARS-CoV-2 antibody reactivity patterns elicited by natural infection and mRNA vaccination", npj Vaccines, 4 Nov 2021, 132(6), pp 1-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6137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5186B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fficacy of a sars-cov-2 vaccine
US9739773B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uccessful immunization by one or more vaccines
EP2250197B1 (en) Binding protein and epitope-blocking elisa for the universal detection of h5-subtype influenza viruses
CN115176162B (zh)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及其检测用途
CN109851671B (zh) 检测口蹄疫o型广西株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TW201300421A (zh) 用於偵測豬繁殖及呼吸道綜合症病毒(prrsv)之試劑及方法
JP2009537013A6 (ja) フラビウイルス特異的抗体の検出のための抗原捕捉抗デングIgA ELISA(ACA−ELISA)
JP2009537013A (ja) フラビウイルス特異的抗体の検出のための抗原捕捉抗デングIgAELISA(ACA−ELISA)
Cheng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ody immunity against SARS-CoV-2: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immunoassay and immunotherapy
CA2846385C (en) Improved vaccine diagnostics
WO2011096302A1 (ja) 薬剤耐性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特異的抗体及びその用途
US10309964B2 (en) Method for assessing risk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active infection in body and related kit
CN112358544B (zh) Fmdv a型牛源广谱中和单抗w145及中和抗体竞争elisa检测试剂盒
US20100062454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risk of acquiring influenza
TWI838885B (zh) 蛋白質微陣列及其用途與檢測方法
KR101329344B1 (ko) 돼지인플루엔자 바이러스 헤마글루티닌 검출용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WO2013039166A1 (ja) 抗wt1抗体の測定方法
KR101032956B1 (ko) 수청바이러스 유래 뉴클레오캡시드 단백질을 이용하여 신증후출혈열 특이 IgM과 IgG를 검출하는 신속 진단 키트
JP6446274B2 (ja) 口蹄疫ウイルスと反応する抗体
US20230266309A1 (en) Protein microarray, use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912394B (zh) 针对hrsv的n抗原的单抗,可用于治疗感染、其检测和诊断
ES2674672T3 (es) Péptidos de interferencia y procedimiento de detección de microorganismos
JP3662927B2 (ja) ウマ動脈炎ウイルスペプチド、該ペプチドに対する抗体、及びこれらの診断検査での使用
CN116987184B (zh) 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WO2022253260A1 (zh)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突变株中和抗体的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