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411B - 自行車鏈條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411B
TWI838411B TW108136654A TW108136654A TWI838411B TW I838411 B TWI838411 B TW I838411B TW 108136654 A TW108136654 A TW 108136654A TW 108136654 A TW108136654 A TW 108136654A TW I838411 B TWI838411 B TW I838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protrusion
links
link
tee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503A (zh
Inventor
米蘭達 喬 菲利普 塔瓦雷斯
Original Assignee
葡萄牙商米蘭達&艾爾茅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1819935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3636957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葡萄牙商米蘭達&艾爾茅公司 filed Critical 葡萄牙商米蘭達&艾爾茅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411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鏈條(10),其包括依次交替的內鏈節(14)和外鏈節(16),每個內鏈節(14)具有接觸兩個滾圈(30)之側面的一對內鏈板(18),且每個外鏈節(16)具有與相毗鄰的內鏈節(14)的內鏈板(18)相接觸的一對兩個外鏈板(20、20')。一鏈銷(32)將兩個外鏈板(20)和兩個內鏈板(18)及一個滾圈(30)相連接,其中一對相對的外鏈板(20、20')的內表面(26)包含在相毗鄰的內鏈板(18)之間的區域中的突起(36)。突起的圓周和/或直徑是外鏈板的孔眼(60)的圓周和/或直徑的至少60%,及/或最大為140%。

Description

自行車鏈條
本申請案涉及一種鏈條,特別是用於自行車的鏈條,其包含請求項1的前序部分所界定的交替接續的內鏈節和外鏈節。本申請案還涉及一種自行車,其具有一包含鏈條的驅動鏈系統。在這方面,術語「自行車」特別地包括僅由曲柄驅動的習知自行車,和由曲柄和電動發動機的組合所驅動的自行車,通常稱為電動助力車(pedelecs)或電動自行車(ebikes)。
具有交替接續的內鏈節和外鏈節的鏈條在現有技術中是眾所周知的。這種鏈條的一個特徵是相對的外鏈板之間的距離遠大於相對的內鏈板之間的距離,因為外鏈板佈置在內鏈板的外表面上。
CN 2120219 U公開了一種傳動鏈系統,其中傳動內鏈節和外鏈節在相鄰的鏈節板之間的區域中包括有複數突起。該等突起包括彎曲表面,以提供嚙合鏈環的齒的鏈條更平滑的運動。然而,在嚙合該等鏈節時,嚙合鏈條的齒有可能必須移入該等鏈節板之間的相當小的間隙中。所述間隙僅略微大於齒的寬度。因此,該等突起不足以在鏈節和齒之間提供平滑的嚙合。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內鏈節和外鏈節的鏈條,其在鏈條和鏈環/齒盤(chainring)之間提供平滑的接合。
該目的是通過獨立請求項特徵的組合來實現的。附屬請求項提供本文描述的鏈條的有用實施例。
鏈條包括交替接續的內鏈節和外鏈節。每個內鏈節具有一對與兩個滾圈的側面相接觸的內鏈板,每個外鏈節具有一對與相毗鄰的內鏈節的內鏈板相接觸的兩個外鏈板。兩個外鏈板及兩個內鏈板及一滾圈藉由一鏈銷連接。一對相對的外鏈板的內表面在相鄰的內鏈板之間的區域中包括突起。
從外鏈板的內表面延伸的突起減小了外鏈板的這些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了與鏈條的外鏈節嚙合的鏈環的齒之間的橫向間隙。本文所述的鏈條改善了鏈環上的外鏈板之間的齒的引導,因為它減小了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了這些表面與嚙合齒之間的遊隙。在成對的外鏈板之間嚙合的齒之間的間隙減小也降低了噪聲,該噪聲通常是由於鏈條橫向運動撞擊齒而產生的。
突起的周長和/或直徑可以是外鏈板的孔眼的周長和/或直徑的至少60%和/或最大140%。
優選地,突起的周長和/或直徑是外鏈板的孔眼的周長和/或直徑的至少90%和/或最大110%。事實證明,這些措施顯著改善了鏈條在後輪匣或鏈輪上的導向。
實際上,外鏈節的孔眼的直徑可以是至少3mm,優選地至少3.4mm,和/或最大4mm,優選地最大3.6mm。
突起的直徑為至少3.3mm,優選為至少3.5mm,和/或最大為3.9mm,優選為最大3.7mm。這個尺寸導致良好的導引。
突起可界定大體上平坦或圓形的內引導表面。內引導表面的面積可以是至少0.9mm2,優選至少1.1mm2,和/或最大1.5mm2,優選最大1.3mm2。這樣的內引導表面減小了齒與突起之間的摩擦。
在實踐上,突起和外鏈板的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是至少0.4mm,優選地至少0.6mm,和/或最大0.8mm,優選地最大0.7mm。這允許鏈節在與相應的齒接合之後,齒與鏈節之間即平滑的嚙合,且鏈節可優異的被側向引導。
在一實施例中,突起的厚度大致為內鏈板的厚度的至少25%。突起的厚度優選為內鏈板的厚度的至少70%,最優選為100%。在厚度為100%的情況下,突起的內表面與內鏈板的內表面在同一側向平面上,使得該等鏈板在外鏈板之間的側向導引與在內鏈板之間的側向導引相同。內鏈板的厚度為內鏈板的厚度的25%到70%之間的較小厚度,與沒有突起的鏈條相比,仍可提供良好的導引。但是其緊縮程度不及厚度為100%者,在該情況下,這些突起之間的距離為大致等於內鏈板的相對表面之間的距離。突起可與在兩個相對的鏈板之間並平行於兩個相對的鏈板的中間延伸的鏈條的縱向平面對稱。對於所有鏈節而言,鏈條在鏈環的齒上的導引都是相同的。內鏈板和外鏈板之間的恆定磨損以及與內鏈板和外鏈板接觸的齒的恆定磨損得以實現。
兩個相對的突起之間的距離可以比內鏈板的兩個相對表面之間的距離最多大上70%。然而,優選地,兩個相對的突起之間的距離不大上50%,且最優選地是等於內鏈板的兩個相對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
實際上,具有突出部的外鏈板的厚度大致上是恆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外鏈板的內表面上的突起係對應於外表面上的一凹部。外鏈板的外表面可包括一槽狀凹部,該槽狀凹部產生一凸部,而在外鏈板的內表面上形成突起。因此,突起不會給外鏈板增加額外的重量。否則如果突起形成為一附加的表面層的話,則是必然會的。
槽狀凹槽和相應的凸部沒有尖銳的邊緣,而在相毗鄰面之間展現平滑的過渡。這種平滑的形狀減少了對嚙合鏈節的鏈輪齒或鏈環的磨蝕。
實際上,可以將凹部和相應的突起衝壓成外鏈板的材料。沖孔是 一種非常便宜且容易的方法,可用於在外表面上界定一凹部,並在內表面上界定一相應的凸部或突起。鋼連接板的沖孔一般上可以平滑的過渡半徑來界定槽狀凹部及凸部的平滑表面。
由沖壓形成的突起和槽狀凹部所產生的鏈板的三維變形進一步改善了外鏈板的抗扭強度。此外,沖壓過程產生冷變形,外鏈板的材料的冷硬化進一步提高了它們的硬度和穩定性。
可替代地,可以通過將額外的材料施加到外鏈板的內表面上來實現突起。在這種情況下,外鏈板的外表面維持大致平坦。
在實務上,突起界定一大體上平坦或圓形的內引導表面,以便為鏈環的齒提供大的接觸面積,及提供齒的低摩擦引導。引導表面的作用為對嚙合各別的外鏈節的齒提供良好的橫向引導。特別地,由於突起的引導表面與內鏈板的內表面是位於同一側向平面中,因此對於所有的鏈節,嚙合齒的引導將是相同的。
在實務上,突起的引導表面在鏈條的縱向方向上的長度可以為兩個連續的內鏈節之間的縱向距離的至少10%,優選地為至少50%。在這種情況下,嚙合在一對外鏈節的兩個相對的突起之間的齒,是在其沿縱向方向的大部分長度上被引導。在本文中,縱向方向係與由一鏈節的鏈銷的兩個軸線之間的一線所界定的方向相對應。
如果引導表面的高度在突起的區域中延伸超過外鏈板的高度的至少10%,則可以進一步改善導引。優選地,引導表面在外鏈板的高度上延伸至少15%,更優選的為至少20%上。在本文中,該高度是在一與鏈板的主平面成平行且與縱向方向成垂直的平面上加以測量。引導表面的高度必須加以選擇,以便在大的引導表面、平滑的突起、及具有強縱向強度的鏈板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鏈條可以通過以下描述的方法製造。該方法包括使用一鏈銷將一對內鏈板和一對外鏈板連接到一滾圈的步驟,並重複該步驟,以形成交替接續的內鏈節和外鏈節。在另一步驟中,在外鏈板的外表面上沖壓出一凹部,以便在外鏈板的內表面上界定出一突起。儘管可在將外鏈板連接到至少一個相鄰的內鏈板之後,才將凹部沖壓到外鏈板,但較佳者是先在外鏈板上形成凹部和突起,然後藉由將它們固定至相鄰的滾圈和內鏈板來組裝鏈條。如上所述,沖孔是一種非常便利且可良好控制的方法,用於在鏈板的內表面上形成突起。
傳動鏈系統包括一具有多個齒的鏈環和一鏈條。鏈環通過自行車的曲柄和/或電動機來移動,並將運動傳遞到鏈條上。鏈條通過一後鏈輪來驅動自行車的後輪。後鏈輪可以是包括多個鏈輪的後輪匣的一部分。
齒在橫向方向上可展現大致相同的寬度,且交替地嚙合內鏈節和外鏈節。
鏈環可具有偶數個齒或奇數個齒。齒可以朝著它們各自的尖端橫向變細。因此,具有減縮厚度的尖端比具有恆定寬度的齒更容易滑入到鏈板之間的空間中,尤其是突起之間的空間中。在各別的鏈節移動到其在鏈環上的完全嚙合位置的過程中,一旦引入到突起之間的空間中,位於突起之間的齒的那部分的寬度就會增加。在該移動期間,突起和齒之間的間隙漸減小,且鏈條在橫向方向上被齒所引導,從而允許下一個齒與介於下一對鏈板之間的間隙相接合。
齒可包括一側向曲率。側向曲率允許牙齒逐漸變細,其中齒的寬度朝向各別齒的尖端呈現梯度遞減的變化。在實務上,梯度的模態可在朝向尖端的方向上漸增。這允許在一各別的齒的尖端經進入突起之間的空間後不久,藉由該齒可加速鏈條的側向引導。
側向曲率可以具有至少8mm,特別是至少10mm,和/或最大14 mm,特別是最大12mm的凸面半徑。在一各別的齒的尖端經進入突起之間的空間後不久,這些值適合立即實現鏈條的良好側向引導。
齒可在其各別尖端之間的區段,和在具有平行側面的各別齒之間的區段中橫向變細。在這種情況下,齒可在靠近尖端的一局限區域中朝向其等的尖端逐漸變細,因此當錐形區段經過該等突起之間的空間時,可加速鏈條的側向引導。
實務上,在具有平行側面的各個齒的區段中,齒的側面之間的距離可以是至少1.9mm和/或最大2mm。
傳動鏈系統可建構成使得當鏈條完全與該齒嚙合時,突起在其截面中與平行的側面相嚙合。在這種構造中,當鏈條完全與該齒嚙合時,該齒為鏈條提供最大的側向引導。
當鏈條完全嚙合到該齒時,具有平行側面的區段可從突起和最靠近該齒的尖端的齒之間的接觸點起,朝向齒的尖端延伸至少0.5mm,較佳者至少0.8mm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鏈條完全與該齒嚙合之前,該齒也可以對鏈條提供最大側向引導。
當鏈條完全嚙合到該齒時,突起從外鏈板朝向齒伸突的距離可以是,平行側面從突起和最靠近齒的尖端的齒之間的接觸點起,朝向齒的尖端延伸的距離的至少70%,較佳者為至少90%,和/或最大為130%,較佳者最大為110%。經發現這些關係對於鏈條的側向引導是有利的。
當相應的鏈節與相應的齒完全接合時,該等齒的尖端可從鏈節伸突出。如果鏈條強烈運動(例如當自行車高速的在困難地形上使用時,例如對下坡登山自行車等而言),這可允許齒和鏈條之間的嚙合,從而阻止鏈條從鏈環跳出。優選地,尖端可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窄點處,從相應鏈節的邊緣突出至少1.8mm,優選地至少2.2mm。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括具有上述特徵的傳動鏈系統的自行車。該自行車還包括至少一個鏈環,其中,該鏈環具有多個齒。該等齒在橫向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並且與內鏈節和外鏈節交替地接合。上述鏈條在外鏈板之間提供了更好,更均勻的齒引導,並減少了噪音的產生。如果自行車包括單個鏈環,則更是有利。鏈條的優異導引性能使鏈條可相對於鏈環成較大角度與鏈環相嚙合,因此可將單個鏈環與包括大數量鏈輪,例如至少9個,優選至少11個的後輪匣組合在一起。
10:鏈條
12:鏈環
14:內鏈節
16:外鏈節
18:內鏈板
20:外鏈板
22:內鏈板的內表面
24:內鏈板的外表面
26:外鏈板的內表面
28:外鏈板的外表面
30:滾圈
32:鏈銷
34、34a、34b、34c:齒
36:突起
38:凹部
40:底部
42:側壁
44:引導表面
46:距離
48:距離
50:尖端
52:曲率
54:錐形區段
58:距離
60:孔眼
62:直徑
64:側面
66:距離
68:邊緣
70:距離
72:直徑
74:距離
75:尖端之長度
76:尖端之寬度
77:齒之高度
78:高度
80:間隙
82:內鏈板之寬度
84:外鏈板之寬度
86:距離
88:距離
90:距離
92:距離
94:距離
96:直徑
98:寬度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傳動鏈系統的實施例。
圖1是鏈輪的一部分和鏈條的接合部分的側視圖。
圖2是根據圖1中的切割線A-A的截面圖。
圖3是圖1的鏈輪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4是根據圖3中的切割線B-B的截面圖。
圖5是圖1的鏈條的俯視圖。
圖6是根據圖5中的切割線C-C的截面圖。
圖7是圖1的鏈條的外部鏈節板的透視圖。
圖8是圖1的鏈條的外部鏈節板的側視圖。
圖9是根據圖8中的切割線D-D的截面圖。
圖1示出了用於自行車的驅動鏈條10的一部分和與該鏈條相嚙合的鏈環12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鏈條10的該部分包括交替接續的內鏈節14和外鏈節16。圖1和5 示出了由外鏈節16連接的內鏈節14。如圖5所示,各內鏈節14具有一對內鏈板18,而各外鏈節16具有一對外鏈板20。內鏈板18包括彼此面對的內表面22和外表面24。外鏈板20還包括包括彼此面對的內表面26和外表面28。
一對內鏈板18的內表面22接觸配置在內鏈板18的端部區域中的兩個滾圈30的側面。外鏈板20的內表面26各接觸兩個相毗鄰的內鏈板18的外表面24。外鏈板20、內鏈板18和輥子30通過一鏈銷32連接,使得該等鏈板可環繞所述鏈銷32旋轉。
突起36的圓周和/或直徑72至少為外鏈板20的孔眼60的圓周和/或直徑62的60%和/或最大為140%。
較佳者,突起36的圓周和/或直徑72至少是外鏈板20的孔眼60的圓周和/或直徑62的90%和/或最大110%。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外鏈節20的孔眼60的直徑62可以是至少3mm,較佳者為至少3.4mm,和/或最大為4mm,較佳者最大為3.6mm。
突起36的直徑72為至少3.3mm,較佳者為至少3.5mm,和/或最大為3.9mm,較佳者最大為3.7mm。此大小可提供良好的導引。
突起36可以界定一大體上平坦或圓形的內引導表面44。內引導表面44的面積可以至少為0.9mm2,較佳者至少為1.1mm2,及/或最大為1.5mm2,較佳者最大為1.3mm2
如實施例中所示,突起36和外鏈板20的邊緣68之間的最小距離74至少為0.4mm,較佳者至少為0.6mm,和/或最大為0.8mm,較佳者為0.8mm,較佳者最大為0.7mm。
內鏈板18的寬度82可以是至少0.7mm,特別是至少為0.75mm,和/或最大為1mm,特別是最大為0.95mm。
外鏈板20的寬度84可以是至少0.7mm,特別是至少為0.75mm, 和/或最大為1mm,特別是最大為0.95mm。
外鏈板20的孔眼6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86可以是至少11.7mm,特別是至少為12.2mm,和/或最大為13.7mm,特別是最大為13.2mm。較佳者,外鏈板20的孔眼6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86為12.7mm。
一鏈節14、16的兩個滾圈30之間的距離88可以是至少4mm,特別是至少為4.5mm,和/或最大為6mm,特別是最大為5.5mm。
如實施例中所示,突起36和一滾圈30之間的最小距離90可以是至少0.2mm,較佳者至少為0.75mm,和/或最大為0.9mm,較佳者最大為0.85mm。
如實施例中所示,突起36的中心與一內鏈板20之間的最小距離92可以是至少2.1mm,較佳者至少為2.2mm,和/或最大為2.9mm,較佳者最大為2.7mm。
如實施例中所示,引導表面44與一內鏈板20之間的最小距離94可以是至少1.6mm,較佳者為至少1.8mm,和/或最大為2.4mm,較佳者最大為2.2mm。
如實施例中所示,滾圈30的直徑96可以是至少7mm,較佳者至少為7.5mm,和/或最大為8.5mm,較佳者最大為8mm。
如實施例中所示,滾圈30的寬度可以是至少1.7mm,較佳者至少1.9mm,和/或最大為2.5mm,較佳者最大為2.3mm。
圖1示出了一鏈環12的一部分,其具有三個與鏈條10相嚙合的齒34a、34b、34c。圖1顯示齒34a及34c與內鏈節14相嚙合,而齒34b與一外鏈節16相嚙合。當然,整個鏈環12還另外包括圍繞其圓形周邊分佈的齒,這些齒在圖1的視圖中經被切掉。
圖2示出了與一對外鏈板20接合的齒34b的詳細截面圖。相對的外鏈板20的內表面26各包括一朝向齒34b之間的外鏈板20,沿側向(橫向)方向延 伸的突起36。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從與內鏈板18外表面相接觸的外鏈板20內表面測量起的突起36其厚度可以等於內鏈板18的厚度。因此,在相對的外鏈板20上的兩個相對且面對的突起36之間的距離,可以等於兩個內鏈板18的相對的內表面22之間的距離。
突起36在兩個內鏈板18之間的區域內,沿鏈條10的縱向方向延伸,該兩個內鏈板18毗鄰各別的外鏈板20設置,且藉由銷32相連接。外鏈板的外表面28可包括一對應於突起36的槽狀凹部38(也參見圖6)。因此,外鏈板20的厚度可大致不變。槽狀凹部38和/或相應的突起36可在外鏈板20高度的大部分上延伸。
凹部38可藉由衝壓加工形成,且不顯示銳利的邊緣線。槽形凹槽36的相鄰區域之間的過渡,例如凹部38的底部40和凹部38的側壁42,可以通過半徑來達成。而且,從側壁42到與凹部38相鄰的外鏈板20的外表面28的過渡可以具有一半徑。
突起36可具有一平坦或圓形的引導表面44,面對與外鏈節16嚙合的齒34b。引導表面44可大致設於突起36的中心,且可沿縱向方向延伸超過突起36的高度約25%,及/或突起36的長度約25%,該縱向方向與將連接至各個鏈節14、16的兩個銷32的軸線相連的線相對應。引導表面的形狀可依據衝壓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衝頭及模具的形狀而和圖式中所示的形狀不同。
齒34a,34b和34c可朝向各別尖端50側向的逐漸變細。齒34a,34b,34c可包括一側向曲率52。側向曲率可具有至少8mm,特別是至少10mm的凸面半徑,和/或最大14mm,特別是最大12mm的凸面半徑。
齒34a,34b,34c可在其各別尖端50之間的區段54,和在各別齒34a、34b、34c之間,具有平行側面64的區段56中橫向變細。在這種情況下,齒34a、34b、34c可在靠近尖端50的一局限區域中朝向其等的尖端50逐漸變細,因 此當錐形區段54經過該等突起36之間的空間時,可加速鏈條10的側向引導。
如實施例中所示,在具有平行側面的各個齒34的區段56中,齒34的側面64之間的距離66可以至少為1.9mm及/或最大為2mm。
傳動鏈系統可建構成使得當鏈條完全嚙合到齒34上時,突起36在其截面中與一齒34相嚙合。圖1和圖2示出了一外鏈節16完全嚙合到齒34b上。
如圖2所示,當鏈條10完全嚙合到該齒34b時,具有平行側面64的區段56可從突起36和最靠近齒34b的尖端50的齒34b之間的接觸點起,朝向齒34b的尖端50延伸至少0.5mm,較佳者至少0.8mm的距離48。
突起36從外鏈板20朝向齒34b伸突的距離70可以是,平行側面64在鏈條10完全嚙合到該齒34b時,從突起36和最靠近齒34b的尖端50的齒34b之間的接觸點起,朝向齒34b的尖端50延伸的距離的至少70%,較佳者為至少90%,和/或最大為130%,較佳者最大為110%。
如實施例中所示,當各別鏈節14、16與相應的齒34a、34b、34c完全嚙合時,齒34的尖端50可從鏈節14、16伸突。
齒34的尖端50可以是臺地狀的形狀,其中臺地的長度75為至少2.8mm,特別是至少3mm,和/或最大為3.5mm,特別是最大為3.2mm。
齒34的尖端50可以是臺地狀的形狀,其中臺地的寬度76為至少0.8mm,特別是至少0.9mm,和/或最大為1.2mm,特別是最大為1.1mm。
齒34的高度77可以是至少7.5mm,特別是至少8.5mm,和/或最大是9.5mm,特別是最大為8.5mm。
錐形區段54的高度58可以是至少2.5mm,特別是至少3mm,和/或最大為4.5mm,特別是最大為4mm。
具有平行側面64的區段56的高度78可以是至少3mm,特別是至少3.5mm,和/或最大是5mm,特別是最大為4.5mm。
當一齒34b的相對側面64接觸一外鏈節16的相對突起36,且外鏈節16完全嚙合齒34b時,同一外鏈節16的突起36與同一齒34b的其中一平行側面64之間的間隙80可以為至少0.1mm,特別是至少0.13mm,和/或最大是2.0mm,特別是最大為0.17mm。

Claims (14)

  1. 一種鏈條(10),其包含交替接續的內鏈節(14)及外鏈節(16),每個內鏈節(14)具有與兩個滾圈(30)的側面相接觸的一對內鏈板(18),且每個外鏈節(16)具有與相毗鄰的內鏈節(14)的內鏈板(18)相接觸的一對兩個外鏈板(20、20'),其中一鏈銷(32)連接兩個外鏈板(20)及兩個內鏈板(18)及一滾圈(30),其中一對相對的外鏈板(20、20')的內表面(26)在相毗鄰的該等內鏈板(18)之間的區域中包含突起(36),其中該突起的圓周及/或直徑為該外鏈板的孔眼(60)的圓周及/或直徑的至少60%且最大140%,其特徵在於,該突起(36)與該外鏈板(20)的邊緣(68)之間的最小距離至少為0.4mm。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突起的圓周及/或直徑為該外鏈板(20)的該孔眼的圓周及/或直徑的至少90%,及/或最大為110%。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外鏈節(16)的該孔眼(60)的直徑(62)至少為3mm,及/或最大為4mm。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突起(36)的直徑至少為3.3mm,及/或最大為3.9mm。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突起(36)界定一大體上平坦或圓形的內引導表面(44)。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內引導表面(44)的面積至少為0.9mm2,及/或最大為1.5mm2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突起(36)與該外鏈板(20)的邊緣(68)之間的最小距離至少為0.6mm,及/或最大為0.8mm。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鏈條(10),其中該引導表面(44)及一內鏈板(20)之間的最小距離(94)至少為1.6mm,及/或最大為2.4mm。
  9. 一種自行車,其包含具有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鏈條(10)及至少一鏈環(12)的驅動鏈系統,其中該鏈環(12)具有複數齒(34),該等齒(34)在橫向方向上顯示大致相同的寬度(66),且交替地與該等內鏈節(14)及該等外鏈節(16)相嚙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自行車,其中該等齒(34)在其各別尖端(50)及具有平行的側面(64)的各別齒(34)的一區段(56)之間的區段(54)內橫向地變細。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自行車,其中具有平行的側面(64)的該區段(56)的高度(78)至少為3mm,及/或最大為5mm。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自行車,其中當一齒(34b)的相對的側面(64)與一外鏈節(16)的相對的突起(36)相接觸且該外鏈節(16)完全嚙合該齒(34b)時,同一外鏈節(16)的突起(36)與同一齒(34b)的該等平行的側面(64)中之一者之間的間隙(80)至少為0.1mm,及/或最大為2.0mm。
  13.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其中該自行車包含一後輪匣,其具有多個鏈輪。
  14.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其中該自行車僅包括單個鏈環(12)。
TW108136654A 2018-10-09 2019-10-09 自行車鏈條 TWI838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99357.7 2018-10-09
EP18199357.7A EP3636957B1 (en) 2018-10-09 2018-10-09 Bicycle cha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503A TW202024503A (zh) 2020-07-01
TWI838411B true TWI838411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7034A1 (fr) 1988-09-27 1990-03-30 Huret Sachs Sa Chaine de transmission notamment pour bicyclett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7034A1 (fr) 1988-09-27 1990-03-30 Huret Sachs Sa Chaine de transmission notamment pour bicyclet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4280B2 (en) Inner link plate for bicycle chain
US6679798B1 (en) Metal belt element, metal bel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metal belt
WO2005019684A1 (ja) 金属ベルト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押しゴマ
JP4803423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US4915677A (en) Force resolving V belt
JPS6317879Y2 (zh)
US20070191166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WI838411B (zh) 自行車鏈條
TW201809502A (zh) 鏈條封閉鏈結
JP2832412B2 (ja) チェーンベルト
EP3406932A1 (en) Drive ch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rive chain
EP0118892B1 (en) V-belt transmission device
TWI842753B (zh) 驅動鏈系統
EP3636957B1 (en) Bicycle chain
US12031611B2 (en) Bicycle chain
TWI807113B (zh) 驅動鏈條系統及具有驅動鏈條系統之自行車
CN113853334B (zh) 驱动链条系统
EP3722194B1 (en) Drive chain system
CN104209448A (zh) 动力传递链的组装方法以及组装装置
GB2197421A (en) Endless transmission belt
US4560370A (en) V-belt power transmission
JPH0610493B2 (ja) 無段変速機用チェーン式スチールベルト
JPH0781612B2 (ja) 伝動用無端ベルト
JPS61140644A (ja) ブロツク式vベルト
JPH0792117B2 (ja) 伝動ベルト用ベルト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