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6615B - 線對板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線對板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6615B
TWI836615B TW111135422A TW111135422A TWI836615B TW I836615 B TWI836615 B TW I836615B TW 111135422 A TW111135422 A TW 111135422A TW 111135422 A TW111135422 A TW 111135422A TW I836615 B TWI836615 B TW I8366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wire
circuit board
socket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4911A (zh
Inventor
林賢昌
張君瑋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6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4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911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線對板連接器。線對板連接器包含一插頭、一扣件、一插座與複數第二電極。扣件提供一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與插座提供一第二段落卡扣結構。在插座設置於一電路板之後,插頭結合插座,使得插頭的底部貼合電路板的表面且根據電路板的厚度決定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相距於電路板的表面具有一距離,當距離處於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所建立的一預定卡扣範圍內,第一段落卡扣結構之至少一部分卡扣第二段落卡扣結構,使得插頭與扣件不脫離。

Description

線對板連接器
本發明為一種連接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一種適用於多個不同厚度之電路板的線對板連接器。
傳統的沈板式的電連接器,需要根據電路板的厚度來進行設計,為了能夠設計出一個通用於多種不同厚度的電路板,本發明提出一種線對板連接器,以解決傳統連接器無法克服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線對板連接器,係提供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以能夠適用於不同厚度的電路板,進而達到節省開模與重新設計的目的。
本發明之目的係根據上述線對板連接器,係提供扣件以穩固地卡扣插頭與插座。
本發明之目的係根據上述線對板連接器,係提供複數止擋件除配合扣件以穩固地卡扣插頭與插座之外,也可以避免因為纜線的作動而導致扣件的脫離。
本發明之目的係根據上述線對板連接器,係提供具有段差(或稱段落、落差)的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線對板連接器係嵌入具有厚度的電路板。線對板連接器包含一插頭、一扣件、一插座與複數第二電極。插頭係形成具有複數第一凸塊的一第二卡扣槽、一容置空間與複數第一電極孔。該等第一電極孔能夠設置一纜線。扣件係形成複數第二凸塊與一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該等第二凸塊對應該等第一凸塊設置。扣件受一外力驅動而藉由該等第二凸塊與該等第一凸塊作用而轉動。插座係形成複數導引件、複數第二電極孔與一第二段落卡扣結構。插座透過該等導引件引導至容置空間以使得該等第二電極孔設置於容置空間。該等第二電極係設置於該等第二電極孔。其中,在插座設置於電路板之後,該插頭結合插座,使得插頭的底部貼合電路板的表面而根據電路板的厚度決定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相距於電路板的表面具有一距離,當距離處於一預定卡扣範圍內,第一段落卡扣結構之至少一部分卡扣第二段落卡扣結構,使得插頭與扣件不脫離。
2:電路板
10:線對板連接器
12:插頭
122:第二卡扣槽
1222:第一凸塊
124:第一電極孔
126、168:第一側面
128、1610:第二側面
1210:第一止擋件
1212:第二開孔
1216:第一開孔
130:挾持結構
14:扣件
142:第二凸塊
144:第一段落卡扣結構
1442:第一卡扣塊
1444:第三卡扣塊
16:插座
162:導引件
164:第二電極孔
166:第二段落卡扣結構
1662:第一卡扣槽
1664:第三卡扣槽
1612:第二止擋件
1616:導引柱
18:第二電極
20:上殼體
1214、1614:導角
d:厚度
SP:容置空間
S1、S2:表面
H1、H2:高度
A:第一卡扣點
B:第三卡扣點
圖1(a)為線對板連接器的第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1(b)為線對板連接器的第二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嵌入電路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3(a)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前視圖。
圖3(b)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側視圖。
圖3(c)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後視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扣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a)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立體圖。
圖5(b)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前視圖。
圖5(c)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側視圖。
圖5(d)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後視圖。
圖6(a)係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線對板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6(b)係說明本發明圖6(a)之線對板連接器的A-A剖面圖。
圖7(a)係說明本發明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俯視圖。
圖7(b)係說明本發明圖7(a)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B-B剖視圖。
圖7(c)係說明本發明圖7(a)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外觀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於本發明中,係使用「一」或「一個」來描述本文所述的單元、元件和組件。此舉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且對本發明之範疇提供一般 性的意義。因此,除非很明顯地另指他意,否則此種描述應理解為包括一個、至少一個,且單數也同時包括複數。
於本發明中,用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類似用語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物。舉例而言,含有複數要件的一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不僅限於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但卻是該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用語「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請參考圖1(a)與圖1(b),係說明線對板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1(a)為線對板連接器的第一視角立體示意圖和圖1(b)為線對板連接器的第二視角立體示意圖。
線對板連接器10係嵌入具有厚度d的電路板2,一併可以參考圖2,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嵌入電路板的立體示意圖。
線對板連接器10包含插頭12、扣件14、插座16與複數第二電極18。於另一實施例中,線對板連接器10也可以包含上殼體20。
於此,插頭12係以矩形體為例說明,一併可以參考圖3(a)至3(c),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各視角立體示意圖,其中圖3(a)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前視圖;圖3(b)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側視圖;以及,圖3(c)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插頭的後視圖。
插頭12係形成具有複數第一凸塊1222的第二卡扣槽122、容 置空間SP與複數第一電極孔124。該等第一電極孔124能夠用於設置纜線(圖未示),該等第一電極孔124的數量係多於或等於纜線的數量,於此,第一電極孔124的數量不限制。此外,於此定義插頭12的第一側面126與第二側面128,依照此定義第二卡扣槽122是形成在第一側面126和該等第一電極孔124是形成在第二側面128。
於另一實施例中,插頭12更包含在插頭12的二側形成V形的挾持結構130,以供機械挾持而進行連接器的組裝。
於另一實施例中,插頭12更包含複數第一止擋件1210,一併可以參照圖6(b)。其中,在圖6(a)與6(b)中,圖6(a)係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線對板連接器的俯視圖;以及,圖6(b)係說明本發明圖6(a)之線對板連接器的A-A剖面圖。在圖6(b)中,該等第一止擋件1210形成在容置空間SP。
接著說明扣件14,一併可以參考圖4,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線對板連接器之扣件的立體示意圖。
於此,扣件14係形成複數第二凸塊142與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其中,該等第二凸塊142對應該等第一凸塊1222設置,在扣件14受一外力驅動時,扣件14可以藉由該等第二凸塊142與該等第一凸塊1222作用而轉動。
於此,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可以因應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而配合後續提到的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進行設計。於此,圖4所揭露的結構僅是舉例說明,實際上本發明並未限制在任何形式的結構,只要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可以在不重新變更設計或是重新開模的情況下,適用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的組裝,即是線對板連接器10可以 在接合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的情況之下,其仍然能夠以完全地、不完全地或是部分地卡扣而達到卡扣功效者,其皆屬於本發明所提及的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的發明範疇。
在圖4中,舉例而言,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為複數第一卡扣塊1442與複數第三卡扣塊1444,又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具有第一斜面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具有第三斜面。其中,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突出於扣件14之表面S1的高度H1係高於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突出於扣件14之表面S1的高度H2。
於此,插座16係也以矩形體為例說明,一併可以參考圖5(a)至5(d),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各視角立體示意圖,其中圖5(a)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立體圖;圖5(b)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前視圖;圖5(c)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側視圖;以及,圖5(d)係說明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插座結合上殼體的後視圖。
插座16係形成複數導引件162、複數第二電極孔164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插座16透過該等導引件162被引導至插頭12的容置空間SP以使得該等第二電極孔164設置於容置空間SP。又,該等第二電極孔164可以用於設置該等第二電極18(如圖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插座16與插頭12結合之處,可以選擇性形成導角的設計,例如圖6(b)的導角1214,1614,以使得插座16與插頭12可以容易地進行組合與拆卸。
此外,為便於後續的說明,一併參照圖5(c),於此定義插座 16的第一側面168與第二側面1610,依照此定義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是形成在第一側面168,而插座16沒有形成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的一側的對應側為第二側面1610。
於本實施例中,具有的上殼體20可以形成複數第一固定件(圖未示)與插座16更包含複數第二固定件(圖未示),該等第一固定件對應該等第二固定件設置,又上殼體20與插座16可以藉由該等第一固定件與該等第二固定件進行結合,例如該等第一固定件與該等第二固定件可以互為是凹槽與卡鉤的設計,其目的為用於將上殼體20固定於插座16,使得組裝在插座16的第二電極18可以獲得保護與絕緣等功效。
於此,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可以因應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而配合前述提到的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進行設計。於此,圖5(b)所揭露的結構僅是舉例說明,不限制於任何結構,只要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與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在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結合線對板連接器10之後,其仍然能夠以完全地、不完全地或是部分地卡扣而達到卡扣功效,其皆屬於本發明所提及的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與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的發明範疇。
在圖5(a)與5(b)中,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為複數第一卡扣槽1662與複數第三卡扣槽1664,該等第一卡扣槽1662對應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設置和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對應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設置,該等第一卡扣槽1662與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卡扣於第一卡扣點A和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卡扣於第三卡扣點B。在插頭12與插座16組合之後,第一卡扣點A相距電路板2的表面的距離是大於或等於第三卡扣點B相距電路板2的表面的距離。於此,係藉由第一卡扣點A與第三卡扣點B不同的高 度,且配合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分別地突出於扣件14之表面S1高度H1,H2,使得線對板連接器10在與不同厚度d的電路板2結合時都可以達到卡扣的目的,一併可以參照圖7(a)至圖7(c),係說明本發明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相關說明示意圖,其中圖7(a)係說明本發明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俯視圖;圖7(b)係說明本發明圖7(a)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B-B剖視圖;以及,圖7(c)係說明本發明圖7(a)之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外觀示意圖。
在圖7(a)中,係顯示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可以操作在電路板2的厚度為0.8mm至1.2mm的範圍進行設計,也就是當電路板2的厚度為0.8mm時,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可以完全地卡扣;以及,若電路板2的厚度為大於0.8mm以上時,例如厚度為1.0mm(或1.2mm)時,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已經無法進行扣合,但是仍然可以透過該等第一卡扣槽1662與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以部分地或不完全地進行卡扣。
在圖7(b)顯示的B-B剖視圖,係表示插頭12插入厚度為1.0mm(或1.2mm)的電路板2時,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無法完全地卡扣,需要由該等第一卡扣槽1662與該等第一卡扣塊1442以部分地或不完全地進行卡扣,從扣件14的外觀來看,當扣件14發生部分地或不完全地卡扣第二段落卡扣166結構時,扣件14形成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的表面S1與電路板2的表面S2呈現傾斜狀且夾設一角度;又,在圖7(c)顯示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結合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其表示插頭12插 入厚度為0.8mm的電路板2時,該等第三卡扣槽1664與該等第三卡扣塊1444可以完全地卡扣,使得扣件14形成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的表面S1與電路板2的表面S2夾設90度角或接近90度角。
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可以參照圖6(b),插座16更包含複數第二止擋件1612,該等第二止擋件1612配合前述提到的該等第一止擋件1210,在插頭12與插座16結合時,可以進行卡扣。於此,該等第二止擋件1612係以凸塊和該等第一止擋件1210係以凹槽為例說明。值得注意的是,藉由該等第一止擋件1210與該等第二止擋件1612可以避免安裝過程中,因為拉扯纜線而掀起扣件14而導致扣件14的解鎖,進而使得插頭12與插座16分離。
同時地,在圖6(b)也可以理解到,插頭12的底部可以緊貼在電路板2。
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參考圖6(a),插座16更形成複數導引柱1616和插頭12更形成複數第一開孔1216。該等第一開孔1216對應該等導引柱1616設置,藉由插頭12結合插座16,使得該等導引柱1616插入該等第一開孔1216。該等第一開孔1216除了可達到固定與定位的目的之外,也可以用於觀察該等導引柱1616是否有正確插入該等第一開孔1216。
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參考圖6(a),插頭12更可以更形成複數第二開孔1212,該等第二開孔1212的位置對應該等第二止擋件1612,以能夠觀察該等第一止擋件1210與該等第二止擋件1612的卡扣狀態。
根據上述的說明,在插座16設置於電路板2之後,插頭12結合插座16,使得插頭12的底部可以貼合電路板2的表面之外,電路板2的厚 度可以用以決定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相距於電路板2的表面具有一距離,當距離處於一預定卡扣範圍內,例如預定卡扣範圍相關於電路板2的厚度d,其厚度d的範圍介於0.6mm至1.4mm之間,又第一段落卡扣結構144之至少一部分卡扣第二段落卡扣結構166,使得插頭12與扣件14不脫離。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線對板連接器
12:插頭
14:扣件
16:插座
18:第二電極
20:上殼體

Claims (10)

  1. 一種線對板連接器,係嵌入具有厚度的電路板,該線對板連接器包含:插頭,係形成具有複數第一凸塊的第二卡扣槽、容置空間與複數第一電極孔,該等第一電極孔供設置纜線;扣件,係形成複數第二凸塊與第一段落卡扣結構,該等第二凸塊對應該等第一凸塊設置,該扣件受一外力驅動而藉由該等第二凸塊與該等第一凸塊作用而轉動;以及插座,係形成複數導引件、複數第二電極孔與第二段落卡扣結構,該插座透過該等導引件引導至該容置空間以使得該等第二電極孔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複數第二電極,係設置於該等第二電極孔;其中,在該插座設置於該電路板之後,該插頭結合該插座,使得該插頭的底部貼合該電路板的表面而根據該電路板的該厚度決定該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相距於該電路板的表面具有一距離,當該距離處於一預定卡扣範圍內,該第一段落卡扣結構之至少一部分卡扣該第二段落卡扣結構,使得該插頭與該扣件不脫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為複數第一卡扣塊與複數第三卡扣塊,又該等第一卡扣塊具有第一斜面與該等第三卡扣塊具有第三斜面,該等第一卡扣塊突出於該扣件之表面的高度係高於該等第三卡扣塊突出於該扣件之表面的高度;以及,該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為複數第一卡扣槽與複數第三卡扣槽,該等第一卡扣槽對應該等 第一卡扣塊設置和該等第三卡扣槽對應該等第三卡扣塊設置,該等第一卡扣槽與該等第一卡扣塊卡扣於第一卡扣點和該等第三卡扣槽與該等第三卡扣塊卡扣於第三卡扣點,該第一卡扣點相距該電路板的表面的距離是不小於該第三卡扣點相距該電路板的表面的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的該厚度為0.8mm時,該等第三卡扣槽與該等第三卡扣塊完全地卡扣。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的該厚度為1.0mm或1.2mm時,該等第一卡扣槽與該等第一卡扣塊以部分地或不完全地進行卡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扣件完全地卡扣該第二段落卡扣結構時,該扣件形成該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的表面與電路板的表面夾設90度角或接近90度角;以及,該扣件部分地或不完全地卡扣該第二段落卡扣結構時,該扣件形成該第一段落卡扣結構的表面與該電路板的表面呈現傾斜狀且夾設一角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預定卡扣範圍相關於該電路板的該厚度,該厚度的範圍介於0.6mm至1.4mm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插頭更形成複數第一開孔和該插座更形成複數導引柱,該等第一開孔對應該等導引柱設置,藉由該插頭結合該插座,使得該等導引柱插入該等第一開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更包含具有複數第一固定件的上殼體與該插座更包含複數第二固定件,該上殼體與該插座藉由該等第一固定件與該等第二固定件進行結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插頭更包含複數第一止擋件和該插座更包含複數第二止擋件,該等第一止擋件形成在該容置空間,該等第二止擋件對應該等第一止擋件設置且該等第二止擋件設置於該第二段落卡扣結構的對應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其中該插頭更形成複數第二開孔,該等第二開孔的位置對應該等第二止擋件,以供觀察該等第一止擋件與該等第二止擋件的卡扣狀態。
TW111135422A 2022-09-19 線對板連接器 TWI836615B (z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6615B true TWI836615B (zh) 2024-03-21
TW202414911A TW202414911A (zh) 2024-04-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74235U (zh) 2019-04-10 2020-02-14 松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74235U (zh) 2019-04-10 2020-02-14 松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0378B2 (ja) 相互接続型モジュラヘッダ及びそのヘッダ組立体
US74701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36474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8876537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KR20110013383A (ko) 전기 커넥터
TWM587383U (zh) 連接器
JP4201505B2 (ja) パネル取付用係止部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のパネルへの取付方法並びに他のコネクタへの結合方法
TWI705623B (zh) 連接器
US7537479B2 (en) Connector
TWI836615B (zh) 線對板連接器
US67587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2414911A (zh) 線對板連接器
US11133610B2 (en) Bas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of
CN219739339U (zh) 线对板连接器
JP4975708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TWM642745U (zh) 線對板連接器
TWM616391U (zh) 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TWI836447B (zh) Lvds型連接器
JP2010080110A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CN210723483U (zh) 连接器
TWI806015B (zh) 超薄型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CN219979842U (zh) 板对板浮动连接器
TWI768820B (zh) 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US20230155238A1 (en) Battery accommodating membe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fixing structure
JP2012235578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接続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