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016B -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016B
TWI835016B TW110139824A TW110139824A TWI835016B TW I835016 B TWI835016 B TW I835016B TW 110139824 A TW110139824 A TW 110139824A TW 110139824 A TW110139824 A TW 110139824A TW I835016 B TWI835016 B TW I8350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device
bonding material
diode element
bonding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385A (zh
Inventor
池田靖
中村真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功率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2138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9985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功率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功率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01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抑制半導體裝置之2次安裝時發生之半導體元件之破裂。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20具有:二極體元件1,其具備具有電極1c之主面1a及具有電極1d之背面1b;散熱基底12,其與二極體元件1對向配置;Cu引腳11,其與二極體元件1對向配置;接合材6,其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與散熱基底12接合;接合材5,其將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與Cu引腳11接合。設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之接合材6係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設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側之接合材5係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及Sn與上述高熔點金屬之化合物。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一種關於電力轉換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關於將交流發電機之交流輸出轉換成直流輸出之車載用交流發電機(Alternator)或反相器所使用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車載用交流發電機所用之半導體裝置係為了可耐得住嚴酷之溫度循環,而具有將因半導體元件與電極之熱膨脹率之差而產生之熱應力降低之構造。又,因設置於引擎附近,故要求半導體裝置175℃之耐熱溫度。因此,於半導體元件之接合中,例如,將固相線為300℃附近之高Pb焊料(例如,包含95重量%之Pb與5重量%之Sn之固相線300℃、液相線314℃之Pb-Sn合金)用於接合。然而,基於環境保護之觀點,要求開發使用將環境負荷較大之Pb排除之接合材料的半導體裝置。
代替Pb焊料之接合材料之一例揭示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77225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16-25194號公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772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6-25194號公報
作為代替Pb焊料之接合材料,期待熔點約380℃之Zn-Al系焊料。雖Zn-Al系焊料有濡濕性不佳之缺點,但近年來,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不僅合金系之焊料,還開發利用包覆軋製,積層Zn與Al之構造之接合材料,該接合材料之接合性得到改善。但,於專利文件1所記載之接合材料之情形時,若於半導體元件之上下亦由Zn-Al系焊料接合,則因Zn-Al系焊料之熱膨脹率(約30ppm/K)大於半導體元件之熱膨脹率(約3ppm/K),故於接合後之冷卻時,因熱膨脹率之差而產生之應力會施加於半導體元件,而有導致半導體元件破裂之情形。因此,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接合技術中,僅於半導體元件之下表面應用Zn-Al系焊料,於上表面應用熱膨脹率較Zn-Al系焊料小之接合材料,藉此,降低施加於半導體元件之應力,抑制於組裝半導體裝置時之半導體元件之破裂。
然而,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接合技術中,雖可抑制於組裝半導體裝置時之半導體元件之破裂,但因Zn-Al系焊料之熱膨脹率較高,無法充分抑制使用者2次安裝時或可靠性試驗時發生之半導體元件之破裂。即,本案發明者發現,採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接合技術之情形時,若於接合半導體元件之兩面之半導體裝置中,將Zn-Al系焊料用於半導體元件之下表面側之接合,則因使用者進行之2次安裝及可靠性評估等,半導體元件無 法耐施加於該半導體元件之應力。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半導體裝置2次安裝時發生之半導體元件之破裂之技術。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與新穎之特徵係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述及隨附圖式而明確。
若簡單說明本案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中之具有代表性者之概要,則如下所述。
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具有:半導體元件,其具備具有連接用電極之主面及與該主面為相反側之背面;第1構件,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對向配置;第2構件,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對向配置;第1接合材,其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第2接合材,其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構件接合。再者,上述第1接合材係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上述第2接合材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及Sn與上述高熔點金屬之化合物。
又,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有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該半導體元件係具備設置有連接用電極之主面、及位 於與該主面為相反側之背面。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將第1接合材供給至第1構件上,進而於上述第1接合材上配置半導體元件,使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介隔上述第1接合材對向;及(b)上述(a)步驟之後,以高於260℃之溫度將上述第1接合材熔融,藉由上述第1接合材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再者,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c)上述(b)步驟之後,將第2接合材供給至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上;及(d)上述(c)步驟之後,於上述第2接合材上配置第2構件,將上述第2接合料以特定溫度加熱,而藉由上述第2接合材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構件接合。且,上述第1接合材為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上述第2接合材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及Sn與上述高熔點金屬化合物。
若簡單說明根據本申請案中揭示之發明中代表性者獲得之效果,則如下所述。
可抑制於半導體裝置之2次安裝時發生半導體元件之破裂。
1:二極體元件(半導體元件)
1a:主面
1b:背面
1c:電極(連接用電極)
1d:電極(連接用電極)
2:支持構件(第1構件)
3:引腳電極體(第2構件)
4:密封部
5:接合材(第2接合材)
5a:接合部
6:接合材(第1接合材)
6a:接合部
7:高熔點金屬
8:Sn系焊料
9:Sn系化合物
10:半導體裝置
11:Cu引腳(第2構件)
11a:平面部
12:散熱基底(第1構件)
12a:平面部
13:引出引腳
14:空間部
15:焊料
16:印刷基板
16a:端子部
17:焊料
20:半導體裝置
21:空隙
25:半導體裝置
26:半導體裝置
30:應力緩衝材
31:印刷用遮罩
32:印刷用刮刀
A:部分
B:箭頭
C:箭頭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第一例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2係顯示比較例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a)係第一例,(b) 係第二例。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半導體裝置之第2接合材之接合狀態的反應前與反應後之剖視圖。
圖4係顯示圖3之A部之構造之放大局部剖視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第二例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6係顯示藉由比較例之半導體裝置之第2接合材之接合部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半導體元件之接合方法之剖視圖,(a)係一般焊料之接合方法,(b)係第2接合材之接合方法。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印刷方法之第2接合材之接合狀態之剖視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2次安裝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10係顯示藉由圖1之半導體裝置實施之評估結果之結果圖。
圖11係顯示藉由比較例之半導體裝置實施之評估結果之結果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於圖式中,亦有功能上相同之要件以相同編號表示之情形。
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係例如將交流發電機之交流輸出轉換成直流輸出之車載用交流發電機(Alternator)或反相器所使用之半導體裝置。
如圖1所示,半導體裝置10具有具備設置有電極(連接用電極)1c之主面1a、及位於與主面1a為相反側之背面1b之半導體元件。於本實施形態中,就上述半導體元件為二極體元件1之情形進行說明。因此,二極體元件1於其背面1b亦具備電極(連接用電極)1d。再者,半導體裝置10具有: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對向配置之導電性支持構件(第1構件)2、與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對向配置之引腳電極體(第2構件)3、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與支持構件2接合之接合材(第1接合材)6、及將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與引腳電極體3接合之接合材(第2接合材)5。且,二極體元件1、接合材5、6、支持構件2之一部分及引腳電極體3之一部分由包含密封用樹脂之密封部4密封。但,支持構件2之一部分除外之部分及引腳電極體3之一部分除外之部分作為外部連接用電極而自密封部4露出。
此處,接合材(第1接合材)6係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另一方面,接合材(第2接合材)5係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參照圖3)、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圖3所示之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
即,於半導體裝置10中,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經由包含無鉛焊料(接合材6)之接合部6a與導電性支持構件2電性接合,另一方面,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經由包含具有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之接合部5a與引腳電極體3電性接合。
如圖1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0,藉由使用較鉛焊料硬,且熱膨脹率較Zn-Al系焊料低之無鉛焊料(接合材6),僅使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與支持構件2接合,可降低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再者,藉由使用包含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進行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側對引腳電極體3之接合,可以較剛才接合之無鉛焊料(接合材6)之熔點(例如380℃左右)低之溫度進行接合材5之接合。接合材5係例如可以低於300℃之溫度接合之接合材。藉此,因接合材5凝固後降低至室溫之溫度幅度較小,故可降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可抑制二極體元件1之破裂。
因此,於半導體裝置10中,如圖2之比較例所示,即使未將應力緩衝材30插入至接合部,亦可緩和二極體元件1中產生之應力。具體而言,圖2(a)所示之半導體裝置25係僅在配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上部之接合材5與配置於下部之接合材6中之接合材6插入應力緩衝材30之構造,圖2(b)所示之半導體裝置26,係將應力緩衝材30插入至配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上部之接合材5、與配置於下部之接合材6之兩者之構造。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10中,無需將應力緩衝材30插入至接合材5及接合材6之任一者,便可降低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
又,於使用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之接合時,如圖3所示,供給Sn系焊料8與高熔點金屬7之後(反應前),藉由加熱至特定溫度,而使將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混合之接合材發生反应,變為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反應 物(反應後),從而於260℃時不再熔融。又,接合材5如上所述,係可以低於300℃之溫度(例如250℃左右)接合之接合材。因此,接合材5凝固後降低至室溫之溫度幅度較小,從而可降低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其結果,可耐得住使用者等所進行之使用焊料之最高溫度260℃之2次安裝(後述之圖9所示之對印刷基板16之安裝)及可靠性試驗。即,可抑制於半導體裝置10之2次安裝時、及可靠性試驗時發生之二極體元件1之破裂。
接著,圖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20之構造者。半導體裝置20係於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側配置Cu引腳(第2構件)11,另一方面,於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配置散熱基底(第1構件)12之構造。即,於半導體裝置20中,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係經由包含無鉛焊料(接合材6)之接合部6a,與導電性之散熱基底12電性接合,另一方面,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係經由包含具有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之接合部5a,與Cu引腳11電性接合。另,散熱基底12係包含散熱性優異之材料之構件。且,於Cu引腳11例如接合有包含Cu合金之引出引腳13,該引出引腳13成為半導體裝置20之外部引出用電極。
另,於半導體裝置20中,藉由於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配置散熱基底12,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成為散熱路徑之主要部分。如圖4所示,因配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側之接合材5(參照圖5),係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反應物即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故容易形成空隙21。因空隙21於熱傳遞時會成為阻礙,故較佳為不於散熱側使用容易形成空隙21之接合材5。因此,於半導體裝置20中, 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側設為散熱側,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經由包含無鉛焊料之接合材6與散熱基底12接合。且,散熱基底12具備平面部12a,該平面部12a係面積較Cu引腳11具備之平面部中最大之平面部11a大。藉此,可將自二極體元件1發出之熱,高效且經由散熱基底12傳遞至二極體元件1之下部側。
即,於半導體裝置20中,二極體元件1之散熱側(背面1b側)以包含無鉛焊料之接合材6接合,非二極0體元件1之散熱側之側(主面1a側)以包含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反應物即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5接合。藉此,二極體元件1之散熱側(背面1b側),不會成為如圖4所示之以包含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反應物即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接合時般空隙21較多之接合,故有利於確保散熱性。另,若將二極體元件1之上下兩面以無鉛焊料接合,便會產生二極體元件1之破裂,故於半導體裝置20中,非二極體元件1之散熱側之側(主面1a側),在低於300℃之溫度下以高熔點金屬7與Sn系化合物9混合而成之接合材接合。
此處,本實施形態之接合材6即無鉛焊料係該無鉛焊料之固相線溫度為270℃至400℃之Sn-Sb-Ag-Cu系無鉛焊料,且,上述無鉛焊料中Sb之比例為25~40mass%。如此,藉由使用固相線溫度為270℃至400℃之Sn-Sb-Ag-Cu系無鉛焊料,且,上述無鉛焊料中Sb之比例為25~40mass%之無鉛焊料,於將半導體裝置10及半導體裝置20進行2次安裝時,即使2次安裝時之加熱溫度為260℃,半導體裝置10或半導體裝置20之內部之接合部亦不會熔融。藉此,可維持該接合部之接合。
另,高熔點金屬7較佳為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如此,作為高熔點金屬7,採用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由此可於接合時與Sn迅速反應,形成熔點高於260℃之金屬間化合物。
又,於半導體裝置10及半導體裝置20中,接合材6之接合部6a之厚度較佳為30~100μm。即,藉由將無鉛焊料之接合部6a之厚度設為30~100μm,可降低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例如,若焊料厚度厚於100μm,則有損散熱性,又,若焊料厚度薄於30μm,則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變大,有二極體元件1破裂之虞。因此,較佳為將無鉛焊料之接合部6a之厚度設為30~100μm。
接著,於半導體裝置10及半導體裝置20中,如圖1及圖5所示,包含接合材5之接合部5a遍及電極(連接用電極)1c之整面而配置。若使用圖3所示之高熔點金屬7與Sn系化合物9混合而成之接合材5,則如圖6所示,接合材5未遍及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1c之整面濡濕擴散。例如,於圖7(a)所示之一般焊料15之情形時,將焊料15供給至支持構件2上,進而於焊料15上搭載二極體元件1後,將焊料15加熱至特定溫度使之熔融,由此焊料15於二極體元件1之接合面整體濡濕擴散。然而,於圖7(b)所示之高熔點金屬7與Sn系化合物9混合而成之接合材5之情形時,即使將接合材5加熱至特定接合溫度,接合材5亦不會於二極體元件1之接合面整體濡濕擴散。即,接 合材5之濡濕擴散性不佳。該情形時,如圖6所示,於二極體元件1與引腳電極體3或Cu引腳11等之第2構件之間形成空間部14,因該空間部14,二極體元件1與上述第2構件之間之通電或散熱未充分進行。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10及半導體裝置20中,於組裝半導體裝置10、20時,藉由印刷將接合材5供給至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上。藉此,可遍及電極1c之整面形成包含接合材5之接合部5a。即,可於二極體元件1、與引腳電極體3或Cu引腳11等之第2構件之間,確保接合材5之接合面積,可提高二極體元件1與上述第2構件之通電性或散熱性。
接著,就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此處,選取圖1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0進行說明,關於圖5所示之半導體裝置20亦相同。
如圖1所示,首先,將接合材6供給至支持構件2上。此處,接合材6為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供給該接合材6後,將二極體元件1配置於接合材6上,使支持構件2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介隔接合材6對向。其後,以高於260℃之溫度使接合材6熔融,而藉由接合材6將二極體元件1之背面1b與支持構件2接合。
藉由接合材6將二極體元件1接合於支持構件2後,將接合材5供給至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上。此處,接合材5係如圖3所示之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其後,於 接合材5上配置引腳電極體3,藉由以特定溫度加熱接合材5,而藉由接合材5將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與引腳電極體3接合。
根據上述之接合方法,首先僅以無鉛焊料(接合材6)接合二極體元件1之下表面(背面1b)側,並使之冷卻至室溫凝固,其後,於二極體元件1之上表面(主面1a)側,供給包含高熔點金屬7與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5,以低於剛才接合之無鉛焊料之熔點之溫度進行接合,可降低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其結果,可抑制二極體元件1發生破裂。
另,接合材5係將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粉末、與Sn系合金粉末混合形成之膏狀之接合材。作為高熔點金屬7,使用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由此可於接合時迅速與Sn反應形成熔點高於260℃之金屬間化合物。
又,接合材5係較佳為該接合材5所含之高熔點金屬7之重量比例為10~40%。於包含Cu、Ni、Au及Ag等高熔點金屬7、與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5中,藉由使高熔點金屬7之重量比例為10~40%,於將接合材5與二極體元件1接合時,可容易確保接合材5之濡濕性,其結果,可提高接合材5與二極體元件1之接合強度。例如,若接合材5中之高熔點金屬7之重量比例低於10%,於與Sn反應時,會發生Sn多餘之現象。因Sn具有低於260℃之熔點,故有於使用者在260℃下2次安裝時無法維持接合之虞。另一方面,若接合材5之高熔點金屬7之重量比例高於40%,則無法確保接合材5 之充足之濡濕性,或者,可能產生形成較多空隙之問題。因此,藉由將接合材5所含之高熔點金屬7之重量比例設為10~40%,可確保接合材5之濡濕性,提高接合材5與二極體元件1之接合強度。
又,於組裝半導體裝置10時,較佳為於將接合材5供給至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上時,如圖8所示,藉由印刷供給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詳細而言,若為已將二極體元件1之下表面(背面1b)側先以無鉛焊料(接合材6)接合之狀態,則可對二極體元件1之上表面(主面1a)側,藉由印刷供給包含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之化合物(亦為混合物,Sn系化合物9)之圖3所示之接合材5。包含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如圖6所示,無法於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1c之整體濡濕擴散。因此,如圖8所示,藉由使用印刷用遮罩31與印刷用刮刀32之印刷,預先以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尺寸供給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具體而言,於將印刷用遮罩31配置於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上之狀態下,將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供給至印刷用遮罩31上,其後,藉由使印刷用刮刀32自箭頭B朝箭頭C移動,而可遍及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整體供給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其結果,藉由於接合時以特定溫度加熱,可遍及二極體元件1之電極上之整體形成包含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之化合物之接合材5,可確實地確保接合材5之接合面積。藉此,可提高經由接合材5之二極體元件1之通電性及散熱性。
又,於組裝半導體裝置10時,較佳為於藉由接合材5將二極體元件1與引腳電極體3接合時,將接合材5以低於300℃之溫度加熱,而利用接合 材5將二極體元件1之主面1a與引腳電極體3接合。此處,接合材5係可以低於300℃之溫度(例如250℃左右)接合之接合材。例如,包含高熔點金屬7與Sn系焊料8之化合物(亦為混合物,Sn系化合物9)之接合材5,因於接合之溫度下反應會促進,故若接合溫度較高(例如,超過300℃之接合溫度),則冷卻至室溫時溫度之下降幅度會變大,施加於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會變大。其結果,二極體元件1會發生破裂等不良。因此,藉由以低於300℃之溫度加熱而以接合材5接合,可抑制二極體元件1之因應力引起之破裂。
接著,就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2次安裝之構造,使用圖9進行說明。2次安裝係例如由使用者等進行之對印刷基板等之安裝。此處,就將半導體裝置20二次安裝於印刷基板16之構造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半導體裝置20安裝於印刷基板16上。詳細而言,於印刷基板16之端子部16a,藉由焊料17接合半導體裝置20之引出引腳13及散熱基底12。2次安裝時之加熱溫度最高為260℃。半導體裝置20之組裝所使用之接合材6係熔點高於260℃之無鉛焊料。又,接合材5係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7、及Sn與高熔點金屬7之化合物之接合材,接合材5之熔點為遠高於260℃之溫度。因此,即使將半導體裝置20於260℃之溫度下進行2次安裝,亦不會於半導體裝置20內部之接合部發生不良。
接著,使用圖10,就關於應用於圖1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0之實施例1~14所實施之評估結果,進行說明。於實施例1~14中,就接合材5及接合材6之各種組合,評估晶片破裂(二極體元件1之破裂)、2次安裝及散熱 性,以○×表示評估結果。於圖10中,半導體元件之下側接合部係指接合材6,半導體元件之上側接合部係指接合材5。又,半導體元件上側之接合峰值溫度,係指未發生晶片破裂之接合中之最高接合溫度。再者,就散熱性,測定流過恆定電流時之電壓之變化,藉由電壓之變化值是否大於所設定之閾值來判定散熱性之○×。
詳細說明的話,對具有Ni金屬化之Cu製之支持構件2,供給各種半導體元件下側接合材(接合材6),於其上配置厚度0.5mm之二極體元件1,藉由回流焊爐於100%H2或N2+H2之還原氣氛中加熱至期望之溫度,將支持構件2與二極體元件1接合。且,於冷卻後,在接合於Cu製之支持構件2之二極體元件1上積層接合材5,進而於接合材5上積層具有Ni金屬化之Cu製之引腳電極體3,於N2+H2之還原氣氛中以圖10所示之接合峰值溫度進行接合。接合後,以密封用樹脂密封接合部周邊。
對如此組裝而成之半導體裝置10,測定電氣特性,評估二極體元件1有無破裂。評估係就各實施例1~14,各評估5個半導體裝置10,將二極體元件1中無破裂之情形設為○,即使有一個破裂之情形即設為×。評估之結果,如圖10所示,於實施例1~14之任一者中,二極體元件1中皆未發生破裂。又,將二極體元件1中無破裂者以最高溫度260℃進行回流焊,確認2次安裝耐性,確認電氣特性是否無變動。其結果,皆未確認到變動。又,就散熱性進行確認,將與先前之鉛焊料相比,散熱特性較佳者判定為○,較劣者判定為×。其結果,於任一實施例中皆為○。
另一方面,如圖11所示之比較例1~3,於將半導體元件(二極體元件1)之上下皆使用同一接合材接合之情形時,於比較例3中,5個半導體裝置10中之至少1個以上之半導體元件發生破裂。又,於比較例1、2中,可抑制半導體元件之破裂,且亦可耐得住2次安裝,但散熱性與先前之使用鉛焊料之情形相比變差,而為×。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降低組裝半導體裝置時產生之對二極體元件1之應力,其結果,可抑制於組裝時及使用環境下之晶片破裂(二極體元件1之破裂)。又,接合後,對於最高260℃之加熱溫度之2次安裝或可靠性試驗等,亦可維持接合。再者,藉由僅將二極體元件1之單側(例如背面1b側)由無鉛焊料(接合材6)接合,可確保二極體元件1之散熱性。
以上,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者,亦可包含各種變化例。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係為了更易於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而詳細說明者,未必限定於具備說明之所有構成者。
又,可將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置換為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亦可於某實施形態之構成添加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對於各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可進行其他構成之追加、刪除、置換。另,圖式所記載之各構件或相對尺寸係為了更易於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而簡化、理想化,安裝上為更複雜之形狀。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半導體元件係二極體元件之情形,但上述半導體元件亦可為二極體元件以外之電晶體元件等。
1:二極體元件(半導體元件)
1a:主面
1b:背面
1c:電極(連接用電極)
1d:電極(連接用電極)
4:密封部
5:接合材(第2接合材)
5a:接合部
6:接合材(第1接合材)
6a:接合部
11:Cu引腳(第2構件)
11a:平面部
12:散熱基底(第1構件)
12a:平面部
13:引出引腳
20:半導體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係包含以下者:半導體元件,其包含設置有連接用電極之主面、及位於與該主面為相反側之背面;第1構件,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對向配置;第2構件,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對向配置;第1接合材,其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及第2接合材,其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構件接合;且上述第1接合材係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上述第2接合材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及Sn與上述高熔點金屬之化合物,該第2接合材所含之上述高熔點金屬之重量比例為10~40%。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構件包含平面部,該平面部係面積較上述第2構件所具備之最大之平面部大。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無鉛焊料係該無鉛焊料之固相線溫度為270℃至400℃之Sn-Sb-Ag-Cu系無鉛焊料,且,上述無鉛焊料中Sb之比例為25~40mass%。
  4.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接合材係可以低於300℃之溫度接合之接合材。
  5.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高熔點金屬係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
  6. 如請求項5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合材之接合部之厚度為30~100μm。
  7. 如請求項5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接合材遍及上述連接用電極之整面而配置。
  8. 如請求項5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半導體元件係於上述背面形成有連接用電極之二極體元件。
  9.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半導體元件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該半導體元件具備設置有連接用電極之主面、及位於與該主面為相反側之背面,且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將第1接合材供給至第1構件上,進而於上述第1接合材上配置半導體元件,使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介隔上述第1接合材對向;及(b)上述(a)步驟之後,以高於260℃之溫度將上述第1接合材熔融,而 藉由上述第1接合材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背面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c)上述(b)步驟之後,將第2接合材供給至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上;及(d)上述(c)步驟之後,將第2構件配置於上述第2接合材上,將上述第2接合材以特定溫度加熱,而藉由上述第2接合材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構件接合;且上述第1接合材係熔點高於260℃,熱膨脹率小於Zn-Al系焊料之無鉛焊料,上述第2接合材包含熔點高於260℃之高熔點金屬及Sn與上述高熔點金屬之化合物,該第2接合材所含之上述高熔點金屬之重量比例為10~40%。
  10. 如請求項9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2接合材係將Cu、Ni、Au及Ag中之任一金屬,或以上述Cu、Ni、Au及Ag中之任一者為主之合金粉末、與Sn系合金粉末混合而形成之膏狀接合材。
  11. 如請求項10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c)步驟中,藉由印刷將第2接合材供給至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上。
  12. 如請求項9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d)步驟中,將上述第2接合材以低於300℃之溫度加熱,而藉由第2接合材將上述半導體元件之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構件接合。
TW110139824A 2020-12-23 2021-10-27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35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3897A JP2022099858A (ja) 2020-12-23 2020-12-23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213897 2020-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385A TW202226385A (zh) 2022-07-01
TWI835016B true TWI835016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9881A1 (ja) 2014-11-21 2016-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移動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9881A1 (ja) 2014-11-21 2016-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移動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8114B1 (ko) 땜납 박 및 반도체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JP6380539B2 (ja) 接合構造、接合材、及び接合方法
JP6895131B2 (ja) 半導体装置用はんだ材
JP6111764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539980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8326B2 (ja) リード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KR20150133194A (ko)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파워 모듈용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99754A (ko) 파워 모듈
CN109641323B (zh) 软钎焊材料
JP2001298051A (ja) はんだ接続部
JPS641060B2 (zh)
WO2016079881A1 (ja) 半導体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移動体
JP2005340268A (ja) トランジスタパッケージ
TWI835016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80104659A (ko) 접합체, 파워 모듈용 기판,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파워 모듈용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US20230126663A1 (en) Layer structure and chip package that includes the layer structure
US2023040242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076254A (ja) 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907522A (zh) 用於晶粒附著的焊料及方法
JP2008034514A (ja) 半導体装置
KR20180104660A (ko) 접합체, 파워 모듈용 기판, 파워 모듈,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파워 모듈용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06041363A (ja)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JP497310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4029258A1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320446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