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852B -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 Google Patents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852B
TWI832852B TW108111848A TW108111848A TWI832852B TW I832852 B TWI832852 B TW I832852B TW 108111848 A TW108111848 A TW 108111848A TW 108111848 A TW108111848 A TW 108111848A TW I832852 B TWI832852 B TW I8328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rea
right direction
disposable diaper
area
pa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2924A (zh
Inventor
笹山賢一
村上圭
永山唯
近藤大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1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03489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244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12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71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0371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085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594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2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8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61F13/49009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 A61F13/49011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the elastic means is located at the waist reg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203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 A61F2013/15284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characterized by quantifiable properties
    • A61F2013/15544Permeability
    • A61F2013/15552Air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61F13/49009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 A61F2013/49038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the elastic means is located all around the absorbent article's perim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係具備前側皮帶部(21)、後側皮帶部(22)及吸收性芯材(11),其特徵為具有基礎區域(21s)和高壓力區域(30s),高壓力區域(30s)係遍及前側皮帶部(21)與後側皮帶部(22)的方式設成圓周狀,在肌膚側不織布(213、223)與非肌膚側不織布(214、224)之間具有伸縮性薄膜(30),並具有通氣性比起伸縮性薄膜(30)存在的部分優良之通氣部(34),在前側皮帶部(21)與後側皮帶部(22)中的至少一方,在前後方向上不與吸收性芯材(11)重疊。

Description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本發明係關於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作為第1先前技術,在專利文獻1,記載有腹部側部的兩側緣部與背部側部的兩側緣部互相接合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在背部側部,設有重疊於與紙尿布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的輔助主體部彈性構件的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及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及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係配置成當穿用紙尿布時,其交叉部抵接於穿用者的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 在日本專利文獻2,配置有與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外包材具有的2片薄片不同之伸縮性薄片,形成高裝設壓區域。高裝設壓區域係配置成抵接於從穿用者的腸骨稜到骼骨前上棘之部位。 如專利文獻1及2,藉由部分地提高紙尿布的腹部側部及背部側部(前側皮帶部及後側皮帶部)的密接性,可提高紙尿布的貼身性,能夠抑制偏移脫落。
作為第2先前技術,在專利文獻1,記載有腹部側部的兩側緣部與背部側部的兩側緣部互相接合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專利文獻1的紙尿布之背部側部係具備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和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及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係配置成其交叉部抵接於穿用者的大轉子。藉此,即使紙尿布不具備腳圍彈性構件,亦不會有偏移脫落,能夠防止洩漏。
作為第3先前技術,在專利文獻2揭示有具備吸收性本體和固定有吸收性本體的外包材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專利文獻2的紙尿布之外包材係為層積有2片薄片的構造,並具有配置有與該2片薄片不同的其他伸縮性薄片之高裝設壓區域。藉由使該高裝設壓區域抵接於從穿用者的腸骨稜到上前腸骨稜之部分,能有效地防止紙尿布穿用中的偏移脫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107760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020362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係以下的第1課題及第2課題中的至少1個課題。 在第1課題,在專利文獻1中,將所有的彈性構件之形態作成為線狀(繩索狀)。因此,會有重疊配置線狀彈性構件之部分局部地密接於穿用者,容易在穿用者的肌膚上產生彈性構件的痕跡(橡膠痕)。 如專利文獻2,在以伸縮性薄片形成高裝設壓區域之情況,變得不易產生彈性構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作為伸縮性薄片的一例,可舉出伸縮性薄膜,但,伸縮性薄膜的通氣性差。因此,如專利文獻2,若在高裝設壓區域無間隙地配置伸縮性薄膜的話,則高裝設壓區域的通氣性會降低。且,在專利文獻2,伸縮性薄膜朝穿用者的肌膚側露出。因此,伸縮性薄膜沿著穿用者的肌膚容易無間隙地密接,會造成通氣性進一步降低。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這種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既可部分地提高前側皮帶部及後側皮帶部的密接性,又可抑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殘留及通氣性降低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在第2課題,專利文獻1的紙尿布之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係從腳開口部的緣部朝腰圍開口的緣部延伸。亦即,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的一端位於腳開口部,收縮成使腳開口部擴大。因此,在第1主體部彈性構件,不易獲得可支承穿用者的動作(肌力)左右的繫緊力。 又,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係從背部側部的側緣部朝背部側部之靠近褲襠部的中心部延伸。亦即,第2主體部彈性構件位於抵接於因穿用者的動作使肌肉、皮膚等的伸縮較大的臀大肌之部位。因此,因穿用者的動作,造成在穿用者與紙尿布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降低。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這種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既可支承穿用者的動作,穿用舒適感佳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在第3課題,在紙尿布的穿用者、照顧者無法掌握高裝設壓區域(高壓力區域)的位置之情況,不易調整紙尿布的往上提起程度,使高裝設壓區域位於穿用者的適當位置。於是,會有無法獲得藉由高裝設壓區域之效果。相反地,會有高裝設壓區域位於非必要繫緊的場所(例如下腹部、臀部的膨出部分等),造成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降低之虞。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這種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可使具有高壓力區域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裝設至穿用者的適當位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前述第1課題之主要發明為,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備有: 前側皮帶部、後側皮帶部及具備吸收性芯材之吸收性本體, 藉由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在上端形成腰圍開口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 前述前側皮帶部及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 位於最靠近肌膚側之肌膚側不織布、位於最靠近非肌膚側之非肌膚側不織布及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 且具備:沿著前述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 從下側鄰接於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的前述伸縮區域之基礎區域;及 設在前述伸縮區域的下方之高壓力區域, 用來將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使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基礎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 前述高壓力區域係 遍及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方式設成圓周狀, 在前述肌膚側不織布與前述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具有伸縮性薄膜,且 具有通氣性比起前述伸縮性薄膜存在的部分更佳的通氣部, 在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中的至少一方,與前述吸收性芯材在前述前後方向上不會重疊。
為了達成前述第2課題之主要發明為,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互相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的範圍而連續地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上,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長、且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端位於下側,在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低壓力區域鄰接配置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側。
為了達成前述第3課題之主要發明為、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互相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有皮帶部和吸收性本體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皮帶部係在沿著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的下方,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相鄰接且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皮帶部之情況,前述高壓力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為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 關於本發明的其他特徵,依據本說明書及圖面的記載可更明確。 [發明效果]
對於第1課題之本發明的效果,能夠提供既可部分地提高前側皮帶部及後側皮帶部的密接性,又可抑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殘留及通氣性降低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對於第2課題之本發明的效果,能夠提供既可支承穿用者的動作,穿用舒適感又佳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對於第3課題之本發明的效果,能夠使具有高壓力區域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裝設至穿用者的適當位置。
依據本說明書及圖面的記載,至少可使以下的事項更明確。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備有前側皮帶部、後側皮帶部及具備吸收性芯材的吸收性本體,藉由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在上端形成腰圍開口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前側皮帶部及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位於最靠近肌膚側之肌膚側不織布、位於最靠近非肌膚側之非肌膚側不織布及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且具備:沿著前述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從下側鄰接於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的前述伸縮區域之基礎區域;及設在前述伸縮區域的下方之高壓力區域,用來將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基礎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方式設成圓周狀,在前述肌膚側不織布與前述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具有伸縮性薄膜,且具有通氣性比起前述伸縮性薄膜存在的部分更佳的通氣部,在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中的至少一方,與前述吸收性芯材在前述前後方向上不會重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將前側皮帶部及後側皮帶部的密接性部分地提高,能夠抑制穿用時的位置偏移。又,由於高壓力區域具有伸縮性薄膜及通氣部,故,能夠抑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殘留及通氣性降低。又,由於伸縮性薄膜位於肌膚側不織布與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故,能夠抑制伸縮性薄膜的破損,又在與穿用者的肌膚之間可確保平面方向的通氣性。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具有通氣性之薄片狀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前側皮帶部與後側皮帶部是以面密接於穿用者,故,能夠抑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殘留,又可確保通氣性。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伸縮性不織布,前述伸縮性不織布係在前述肌膚側不織布與前記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且配置於較前述伸縮性薄膜更靠近肌膚側。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在與穿用者的肌膚之間容易形成空間(通氣路徑),能夠確保平面方向之通氣性。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伸縮性不織布,在前述伸縮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複數個線狀彈性材是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從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上端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係較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更長。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不易抵接於容易出汗的穿用者肚臍周圍,可減輕紙尿布之內部的悶熱。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對前述左右方向長的複數個前述伸縮性薄膜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排列於前述上下方向之前述伸縮性薄膜之間的部位為前述通氣部。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高壓力區域的通氣性降低。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前述伸縮性薄膜所存在的部分之面積是較排列於前述上下方向的前述伸縮性薄膜之間的前述通氣部的面積更大。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既可抑制高壓力區域的通氣性降低,又可提高高壓力區域的密接性,能夠抑制穿用時的位置偏移。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及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側部,比起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通氣部的面積除以前述高壓力區域的面積之值較大。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在穿用者的動作(臀部、腳的動作)較大的左右方向之側部,高壓力區域之通氣部的比率高。因此,既可防止穿用者的動作之阻礙,又可使高壓力區域的通氣性提升。另外,藉由使穿用者的動作較小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穩固地密接於穿用者,能夠有效率地抑制穿用時的位置偏移。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薄膜係不具有貫通前述伸縮性薄膜的開孔。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因開孔引起之伸縮性薄膜的強度降低。又,可有效地利用伸縮性薄膜的收縮力。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薄膜係具有貫通前述伸縮性薄膜的開孔,前述開孔為前述通氣部。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高壓力區域的通氣性降低。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肌膚側不織布、前記非肌膚側不織布、前述伸縮性構件及前述伸縮性薄膜係藉由相同的熔接圖案,熔接於前述前後方向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在前側皮帶部及後側皮帶部,可將紙尿布內部之濕空氣朝前後方向(厚度方向)有效率地釋出,可使通氣性提升。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熔接圖案係複數個熔接部分散存在的圖案,在使前述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伸長之狀態,前述通氣部的面積係較位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熔接部的面積更大。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高壓力區域的通氣性因熔接部降低。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卡止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地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上,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長,且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端位於下方,在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低壓力區域鄰接配置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方。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高壓力區域連結於前側皮帶部,故,可抑制高壓力區域的繫緊壓力減輕。又,形成為高壓力區域配合穿用者的臀中肌,藉由高壓力區域能夠繫緊臀中肌,可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另外,形成為低壓力區域配合穿用者的臀大肌之配置,能夠抑制將伸縮較大的臀大肌過度地繫緊,能夠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從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朝兩端部,前述高壓力區域之下端向下方傾斜。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形成為高壓力區域接近穿用者的臀中肌之形狀,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具有吸收性芯材,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配置成不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後側部重疊,前述低壓力區域係至少配置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端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後側部的上端之間。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因高壓力區域造成吸收性芯材收縮,可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皮帶部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前側伸縮性構件,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卡止部,與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連結。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與前側伸縮性構件形成為圓周狀,貼身於穿用者的腰圍,故,能夠抑制紙尿布之位置偏移。又,高壓力區域的繫緊壓力提高,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皮帶部係具有在前述左右方向具備伸縮性的前側低壓力區域;及具備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的前側高壓力區域,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上之單位寬度的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前側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卡止部,與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連結。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與前側伸縮性構件形成為圓周狀,貼身於穿用者的腰圍,故,能夠抑制紙尿布之位置偏移。又,高壓力區域的繫緊壓力提高,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的後側伸縮性構件,在前述卡止部,最上側的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與最上側的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被連結,且最下側的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與最下側的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被連結。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與前側伸縮性構件形成為圓周狀,貼身於穿用者的腰圍,故,能夠抑制紙尿布之位置偏移。又,高壓力區域的繫緊壓力提高,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朝兩端部,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較長,且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的上端位於上方。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前側高壓力區域可繫緊穿用者的側部之臀中肌,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又,能夠抑制前側高壓力區域將穿用者的腹部繫緊,可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前側低壓力區域鄰接配置於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之上方。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前側低壓力區域可適度地貼身於穿用者的腹部,能夠抑制紙尿布之位置偏移。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具有吸收性芯材,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後方向,配置成不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前側部重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抑制因前側高壓力區域造成吸收性芯材收縮,可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的複數個後側伸縮性構件,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之間隔變廣。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高壓力區域之上下方向的長度變長。因此,形成為高壓力區域配合穿用者的臀中肌,可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後側伸縮性構件,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係為薄片狀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高壓力區域貼身於穿用者的臀中肌中的廣泛的範圍,故,可進一步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又,由於高壓力區域以面貼身於穿用者,故,可防止局部繫緊,能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於肌膚側薄片與非肌膚側薄片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和伸縮性薄膜,在前述低壓力區域,於前述肌膚側薄片與前述非肌膚側薄片之間配置有前述伸縮性不織布。
又,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高壓力區域及低壓力區域以面貼身於穿用者,故,可防止局部繫緊,能使紙尿布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沿著一對腳圍開口,配置伸縮性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腳圍開口的伸縮性構件密接於穿用者的腳圍,可抑制紙尿布過度往上提起。因此,紙尿布可正確地穿用成高壓力區域位於穿用者的臀中肌。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互相交差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備皮帶部和吸收性本體,其特徵為,前述皮帶部係在沿著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的下方,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相鄰接且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伸長之力更大,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前述高壓力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為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顏色。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使用者可掌握高壓力區域的位置,可使高壓力區域對位於穿用者之要繫緊部位。因此,紙尿布可裝戴至穿用者的適當位置,故,可獲得藉由高壓力區域之效果。又,高壓力區域位於穿用者之非要繫緊的部位,能夠抑制紙尿布之穿用舒適感降低。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從前述非肌膚側與前述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前述上下方向之前述高壓力區域的輪廓部係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高壓力區域與低壓力區域之邊界變得明確,使用者更容易掌握高壓力區域的位置。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從前述非肌膚側與前述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在前述高壓力區域與前述低壓力區域,若將指L*a*b色彩系的a*值之差設為Δb*,再以下述式子算出色差ΔE*時,ΔE*={(Δa*)2+(Δb*)2}1/2前述色差ΔE*為1.45以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使用者可辨識高壓力區域與低壓力區域。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從前述非肌膚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 前述色差ΔE*為1.45以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可從非肌膚側(外側)辨識高壓力區域,故,使用者容易識別高壓力區域,可容易使高壓力區域對位於穿用者之要繫緊部位。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著色成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使用者所識別的高壓力區域與繫緊壓力強的區域一致,故,變得容易獲得藉由高壓力區域之效果。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複數個材料層積於前述皮帶部的厚度方向,前述伸縮性構件係配置於靠近前述非肌膚側。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變得容易從非肌膚側(外側)辨識高壓力區域,故,使用者容易識別高壓力區域,可容易使高壓力區域對位於穿用者之要繫緊部位。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被著色的伸縮性構件為面狀,故在高壓力區域,與低壓力區域不同顏色的部位之面積變大,更容易辨識高壓力區域。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前述伸縮性構件係複數個,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高壓力區域成為條紋圖案,該條紋圖案成為強調而變得顯眼,使用者變得容易識別高壓力區域。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藉由複數個接合部,與配置於較前述伸縮性構件更靠近前述非肌膚側之薄片間歇地接合,比起前述上下方向之前述伸縮性構件的長度,在前述上下方向相鄰的前述接合部之間隔較小,且比起前述左右方向之前述伸縮性構件的長度,在前述左右方向相鄰的前述接合部之間隔較小。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由於在伸縮性構件上形成細微的皺紋(凹凸),故,既可辨識伸縮性構件,又可賦予使用者柔軟之紙尿布的印象。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之異色部和前述異色部以外的非異色部,在前述左右方向之前述皮帶部的中央部,比起端部,每單位面積之前述異色部的比例較高。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在使用者容易注意到的皮帶部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高壓力區域顯目,因此,使用者變得容易識別高壓力區域。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之從位於前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之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腰圍開口為止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係與前述後側皮帶部之位於前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之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腰圍開口為止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不同。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可依據辨識可能的高壓力區域,進行紙尿布之前後判斷。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具有第1高壓力區域,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比起兩端部,位於更下側。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第1高壓力區域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腹部過度地繫緊。又,在第1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之位置偏移。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具有第2高壓力區域,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更下側,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重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第2高壓力區域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腹部過度地繫緊。又,在第2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成從下方支承,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之位置偏移。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後側皮帶部,具有第3高壓力區域,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比起兩端部,位於更上側。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第3高壓力區域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臀部中央部過度地繫緊。
在該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後側皮帶部,具有第4高壓力區域,第4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4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更上側,前述第4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重疊。
若依據這樣的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藉由第4高壓力區域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臀部中央部過度地繫緊。又,在第4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之位置偏移。
===第1實施形態=== ===紙尿布1的基本結構=== 圖1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以下,亦稱為紙尿布1)的概略斜視圖。圖2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1之概略平面圖。再者,紙尿布1之伸長狀態係指使紙尿布1伸長成無皺紋之狀態,將構成紙尿布1的各構件(例如,構成外裝體20之薄片等)的尺寸伸長直到與該構件單體的尺寸一致或與該尺寸接近之長度的狀態。圖3係圖2的I-I線(左右方向的中央)概略斷面圖。
紙尿布1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且如圖3所示,具有層積了各構件之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腰圍側之側設定為上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褲襠側之側設定為下側。在前後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腹部側之側設定為前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背部側之側設定為後側。在厚度方向,將抵接於穿用者之側稱為肌膚側,將其相反側稱為非肌膚側。
紙尿布1係具有吸收性本體10;及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非肌膚側之外裝體20。外裝體20係具有:位於前後方向上之前側的腹部側外裝體21(相當於前側皮帶部);位於前後方向上之後側的背部側外裝體22(相當於後側皮帶部);及將該等構件連結之褲襠外裝體23。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1,外裝體20是由3個構件(腹部側外裝體21、背部側外裝體22及褲襠外裝體23)所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腹部側外裝體21、背部側外裝體22及褲襠外裝體23是以1個構件構成。又,亦可為不具有褲襠外裝體23之結構。
在如圖2所示的展開狀態之紙尿布1,腹部側外裝體21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之一端側,背部側外裝體22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側。在展開狀態之紙尿布1,吸收性本體10是在長度方向的中央CL對折,將腹部側外裝體2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與背部側外裝體2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以熔接等加以接合,藉此形成為如圖1所示的短褲型。亦即,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係沿著紙尿布1的上下方向,腹部側外裝體21與背部側外裝體22相連結成環狀,在其上端形成有腰圍開口1a,又在左右方向的兩側形成有一對腳圍開口1b。以下,將腹部側外裝體21與背部側外裝體22被接合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之區域稱為端部接合區域24。
吸收性本體10係如圖3所示,具有:吸收性芯材11;位於吸收性芯材11的肌膚側之透液性頂面薄片12;及位於吸收性芯材11的非肌膚側之背面薄片13。本實施形態的背面薄片13係為不透液性薄片13a及配置於其非肌膚側之透液性薄片13b的雙層構造。
吸收性芯材11係為將尿液等的排泄液吸收並保持之構件,例如藉由混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之紙漿纖維等的吸液性纖維所形成。雖未圖示,吸收性芯材11亦可藉由薄紙、不織布等的透液性薄片加以被覆其外周面。
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係分別如圖2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存在有端部接合區域24之腰圍區域211、221;及較腰圍區域211、221更下側的褲襠側區域212、222。
褲襠側區域212、222係形成為略梯形形狀,隨著朝向下側,橫寬(左右方向的長度)變窄。比起腹部側外裝體21,背部側外裝體22之褲襠側區域222較大,能夠被覆穿用者的臀部。
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分別如圖3所示,具有:肌膚側薄片213、223;非肌膚側薄片214、224;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且至少在紙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性不織布215、225(相當於伸縮性構件)。
肌膚側薄片213、223、非肌膚側薄片214、224及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係藉由分散存在的複數個熔接部(例如後述的圖6B之符號40)所接合。因此,比起例如藉由固化型接著劑接合之情況,肌膚觸感變得柔軟。又,在熔接部之間,藉由伸縮性不織布215、225收縮,使得肌膚側薄片21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214、224朝厚度方向的外側彎曲並突出。亦即,肌膚側薄片21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214、224在熔接部之間膨出,故,肌膚觸感變得更柔軟,在視覺上對使用者亦可賦予柔軟的印象。由於熔接部是以較窄的間隔分散存在,故,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1,可產生朝多方向延伸且纖細的突出(皺紋),可防止紙尿布特有的一方向之皺紋(縱向皺紋)產生,因此紙尿布1的美觀性佳。
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係為例如具備具有彈性的熱可塑性彈性體性纖維之聚胺甲酸酯系彈性體、和具有非彈性的熱可塑性樹脂性纖維之聚烯烴系樹脂的聚丙烯(PP),實施有齒輪延伸等的適當的延伸處理之不織布。藉由此延伸處理,將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作成為在紙尿布1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縮性。再者,延伸處理,可為朝相互正交之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亦可為僅朝預定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在僅朝預定方向進行延伸處理之情況,雖會產生預定方向之伸縮性,但,所有的纖維之定向不一定沿著預定方向,因此在與預定方向正交之方向亦會產生伸縮性。
又,在沿著腰圍開口1a的緣部之區域,配置有複數個腰圍彈性構件26(例如橡膠線等)。在沿著腳圍開口1b的緣部之區域,亦配置有複數個腳圍彈性構件27(例如橡膠線等)。藉此,紙尿布1之腰圍部及腳圍部可穩固地密接於穿用者。
褲襠外裝體23也是與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相同的結構,具有肌膚側薄片231、位於非肌膚側之非肌膚側薄片232及位於該等之間的伸縮性不織布233。
<<關於高壓力區域30s>> 圖4A至圖4C係顯示穿用了紙尿布1之狀態的概念圖。圖4A為從前側觀看的圖,圖4B為從後側觀看的圖,圖4C為從橫向觀看的圖。在圖中,以一點鏈線顯示第1高壓力區域31s和第2高壓力區域32s。 圖5A至圖5B係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之概略斷面圖。圖5A係本實施形態之斷面圖,圖5B係變形例之斷面圖。 圖6A係高壓力區域30s之說明圖,圖6B係通氣部34與熔接部40之說明圖。
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腰圍區域211、221係具有沿著腰圍開口1a的緣部之伸縮區域26s。伸縮區域26s係設有朝左右方向伸縮的線狀之腰圍彈性構件26的區域。又,腰圍區域211、221係在伸縮區域26s的下方,具有高壓力區域30s和該區域以外的區域亦即低壓力區域33s。
低壓力區域33s係在肌膚側薄片21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設有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之區域。低壓力區域33s係如圖2所示,具有從下側鄰接於腹部側外裝體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的伸縮區域26s之基礎區域21s。
高壓力區域30s係在肌膚側薄片21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設有伸縮性不織布215、225和伸縮性薄膜30之區域,遍及腹部側外裝體21與背部側外裝體22設置成圓周狀。伸縮性薄膜30係例如將胺甲酸乙酯、苯乙烯等這樣的彈性樹脂熔融而作成為均等厚度的薄片狀之具有伸縮性的彈性構件。又,例如為在彈性體層的表面與背面將聚烯烴層一體化之伸縮性薄膜。在使用此伸縮性薄膜之情況,由於聚烯烴層不具有伸縮性,故,藉由預先使薄膜延伸而能夠產生伸縮性。藉由在表面具有聚烯烴層,具有與聚烯烴纖維不織布之熔接變得容易進行之優點。
高壓力區域30s係比起低壓力區域33s,紙尿布1穿用時的壓力(繫緊壓力)較高之區域。換言之,將單位寬度(上下方向之每單位長度)的高壓力區域30s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使單位寬度(上下方向之每單位長度)的低壓力區域33s(基礎區域21s)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更大。
亦即,針對高壓力區域30s之上下方向的每單位長度,作用於左右方向之收縮力是較針對低壓力區域33s之上下方向的每單位長度,作用於左右方向之收縮力更大。具有更大的收縮力之高壓力區域30s係強力地密接於穿用者。
再者,將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30s及基礎區域21s(低壓力區域33s)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的大小,可藉由習知的方法進行測定並比較。例如,從高壓力區域30s及基礎區域21s,分別裁切出預定的尺寸之樣品。然後,在拉引試驗機的夾具,挾持與紙尿布1的左右方向對應之樣品的兩端部。然後,將使夾具間分離單位長度而讓樣品伸長的狀態下獲得之負載(N)採用作為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之紙尿布1,在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一部分,且於周方向上連續地設置高壓力區域30s,部分地提高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之密接性。因此,比起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全體之密接性被提高的情況,不會對穿用者施加過度的壓迫感,能夠抑制紙尿布1穿用時的位置偏移。又,即使在高壓力區域30s以外的低壓力區域33s,亦可藉由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以適當的密接力保持穿用者的身體。
在高壓力區域30s,於伸縮性不織布215、225,重疊設有薄片狀的伸縮性薄膜30。因此,高壓力區域30s能以面密接於穿用者,高壓力區域30s之壓力可均等地施加於穿用者的肌膚。因此,能夠防止設置線狀的彈性構件取代伸縮性薄膜30這種情況的局部繫緊,能夠抑制伸縮性構件之痕跡殘留。
又,伸縮性薄膜30係比起伸縮性不織布,即使厚度薄,亦可獲得較高的收縮力(繫緊壓力)。因此,在高壓力區域30s,伸縮性薄膜30重疊設置於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但,可將高壓力區域30s的厚度作成較薄,可抑制肌膚觸感及散熱性的降低。
又,高壓力區域30s係在腹部側外裝體21與背部側外裝體22中的至少一方,與吸收性芯材11在前後方向(厚度方向)不重疊。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1,如圖2所示,腹部側及背部側的高壓力區域30s皆未與吸收性芯材11重疊。因此,藉由厚實且剛性高的吸收性芯材11,可抑制高壓力區域30s的繫緊壓力被阻礙。
又,在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將位於最靠近肌膚側之肌膚側薄片213、223、及位於最靠近非肌膚側之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作為例如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等之不織布。又,將使腰圍區域211、221朝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作為伸縮性不織布215、225。該等不織布係在構成纖維間具有間隙,因此,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通氣性。
另外,配置於高壓力區域30s之伸縮性薄膜30比起不織布,通氣性差。因此,在高壓力區域30s僅設置伸縮性薄膜30,則會造成高壓力區域30s之通氣性降低。於是,紙尿布1的內部悶熱,穿用舒適感差,會產生汗疹的肌膚粗糙情況。
因此,高壓力區域30s係作成為具有比起伸縮性薄膜30存在的部分,通氣性更佳之通氣部34。在本實施形態之高壓力區域30s,對左右方向長之複數個伸縮性薄膜30是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排列於上下方向之伸縮性薄膜30之間的部位(亦即,伸縮性薄膜30不存在的部分)成為通氣部34。
具體而言,高壓力區域30s係具有第1高壓力區域31s及第2高壓力區域32s。分別在第1高壓力區域31s及第2高壓力區域32s,各3條的伸縮性薄膜30在上下方向隔著間隔而配置。腹部側外裝體21側之3條的伸縮性薄膜30和與該等對應之背部側外裝體22側的3條之伸縮性薄膜30分別係配置成在端部接合區域24,上下方向的位置成為相同。亦即,在端部接合區域24,腹部側外裝體21側的3條之伸縮性薄膜30、和背部側外裝體22側的3條之伸縮性薄膜30相連成連續,高壓力區域30s係遍及腹部側外裝體21與背部側外裝體22而設置成圓周狀。
如此,藉由高壓力區域30s具有通氣部34(厚度方向之通氣性),可使紙尿布1內部的濕空氣從高壓力區域30s釋出,能夠減輕紙尿布1內部的悶熱。因此,紙尿布1的穿用舒適感提升,能夠抑制汗疹等的產生。
再者,在端部接合區域24,腹部側的高壓力區域30s和背部側的高壓力區域30s不限於完全連續,至少一部分在腰圍的周方向上連續即可。例如,亦可為背部側的高壓力區域30s配置於較腹部側的高壓力區域30s更上方,在端部接合區域24,設置階差而一部分相連。
又,伸縮性薄膜30係位於肌膚側薄片21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藉由伸縮性薄膜30不會朝非肌膚側露出,能夠抑制穿用時的動作、與衣物的摩擦等所引起之伸縮性薄膜30的破損、剝離等。又,若伸縮性薄膜30朝肌膚側露出的話,則伸縮性薄膜30容易沿著穿用者的肌膚密接,造成高壓力區域30s的平面方向之通氣性降低。相對於此,肌膚側薄片213、223等的不織布係如圖5A所示,藉由伸縮性薄膜30的收縮,朝厚度方向的外側彎曲而突出。因此,藉由在伸縮性薄膜30的肌膚側配置肌膚側薄片213、223(不織布),在肌膚側薄片213、223與穿用者的肌膚之間,形成空間S(通氣路徑)。因此,可確保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平面方向之通氣性,能進一步減輕紙尿布1內部的悶熱。
又,高壓力區域30s以外之區域亦具有厚度方向的通氣性。具體而言,伸縮區域26s係在具有通氣性的肌膚側薄片21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腰圍彈性構件26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被設置之區域。因此,伸縮區域26S具有通氣性。
又,低壓力區域33s(基礎區域21s)係在具有通氣性的肌膚側薄片21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設有具有通氣性的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之區域。因此,低壓力區域33s亦具有通氣性。
如此,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腰圍區域211、221係遍及全區域具有通氣性。因此,能進一步減輕紙尿布1內部的悶熱。
又,如圖6A所示,在腹部側外裝體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C,從高壓力區域30s的上端30a到腹部側外裝體21的上端21a之上下方向的長度L1係較高壓力區域30s之上下方向的長度L2長(L1>L2)為佳。
藉此,在腹部側外裝體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C,高壓力區域30s位於較下方。因此,高壓力區域30s不易抵接於容易出汗的穿用者肚臍周圍,可減輕紙尿布1內部的悶熱。又,藉由高壓力區域30s不抵接於穿用者的肚臍周圍,穿用者容易進行呼吸。
又,配置於高壓力區域30s及低壓力區域33s之伸縮性構件係為具有通氣性之薄片狀構件。具有通氣性之薄片狀構件係指伸縮性不織布215、225、具有開孔的伸縮性薄膜等。
藉此,既可確保高壓力區域30s及低壓力區域33s的通氣性,又可使高壓力區域30s及低壓力區域33s以面密接於穿用者。因此,可防止局部繫緊,能夠抑制伸縮性構件的痕跡殘留。又,藉由高壓力區域30s及低壓力區域33s以面密接於穿用者,能夠與肌膚之接觸面積亦即摩擦阻抗增加。因此,可進一步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1之位置偏移。
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伸縮性構件亦可為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而設置之複數個線狀彈性構件。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3所示,於伸縮區域26s未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但,亦可在伸縮區域26s配置具有通氣性的薄片狀構件。
又,如圖3所示,伸縮性不織布215、225係配置於肌膚側薄片21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之間且較伸縮性薄膜30更靠近肌膚側為佳。
藉此,如圖5A所示,藉由伸縮性薄膜30的收縮,2片的不織布(伸縮性不織布215、225及肌膚側薄片213、223)朝肌膚側彎曲而突出。因此,藉由在肌膚側薄片213、223與穿用者的肌膚之間,更大地形成空間S(通氣路徑)。因此,可使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平面方向之通氣性提升。
又,本實施形態的高壓力區域30s係在排列於上下方向之伸縮性薄膜30之間具有通氣部34。在此情況,伸縮性薄膜30係不具有貫通伸縮性薄膜30之開孔為佳。
藉此,能夠抑制因開孔造成之伸縮性薄膜30的強度降低。又,伸縮性薄膜30的繫緊壓力不會因開孔降低,可有效地利用伸縮性薄膜30。但不限於此,伸縮性薄膜30亦可具有開孔。
又,在高壓力區域30s,比起排列於上下方向的伸縮性薄膜30之間的通氣部34的面積,伸縮性薄膜30所存在的部分之面積較大為佳。藉此,既可抑制高壓力區域30s的通氣性降低,又可提高高壓力區域30s的繫緊壓力,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1之位置偏移。
在本實施形態,伸縮性薄膜30及通氣部34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為相同程度。又,第1高壓力區域31s及第2高壓力區域32s,分別係具有3條的伸縮性薄膜30和2條的通氣部34。因此,比起通氣部34的面積,伸縮性薄膜30所存在的部分之面積變得較大。
再者,面積的比較係在紙尿布1的自然狀態或使紙尿布1伸長的狀態,藉由習知的方法進行。例如,以目視進行比較,或利用面積計算軟體,從對高壓力區域30s進行攝像獲得之圖像算出各部的面積再進行比較等。
又,肌膚側薄片213、223、非肌膚側薄片214、224、伸縮性不織布215、225及伸縮性薄膜30之4片薄片係藉由相同的熔接圖案熔接於厚度方向(前後方向)上並接合為佳。亦即,4片的薄片同時地熔接為佳。作為熔接方法,可舉出熱熔接、超音波熔接、雷射照射之熔接等的習知方法。
熔接圖案係指複數個熔接部40分散存在的圖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6B、後述的圖7C等所示,對左右方向傾斜45度或-45度之長方形狀的熔接部40係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但,圖6B所示的熔接圖案為一例,熔接部40的形狀、大小、數量、配置等不限於圖示者。
在熔接部40,薄片薄膜化而通氣性降低。因此,若將在厚度方向上相鄰的薄片個別地熔接,各層的熔接部40在平面方向上偏移的話,則如圖5B的箭號所示,無法將紙尿布1內部的濕空氣圓滑地釋出。因此,藉由將4片的薄片同時熔接,可如圖5A的箭號所示,將紙尿布1內部的濕空氣朝厚度方向有效地釋出,可使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厚度方向之通氣性提升。
又,亦藉由接著劑將在厚度方向上相鄰的薄片接合。但,在固化的接著劑,亦會造成通氣性降低。藉由將在厚度方向上相鄰的薄片接合之接著劑的塗佈圖案為相同,位置重疊,能夠有效地將紙尿布1內部的濕空氣有效地釋出,但,不易使接著劑的塗佈圖案一致。因此,如上述般,將4片的薄片同時熔接而接合為佳。
又,在已經使紙尿布1伸長的狀態,比起位於高壓力區域30s的熔接部40之面積,高壓力區域30s的通氣部34之面積較大為佳。具體而言,如圖6B所示,排列於上下方向的伸縮性薄膜30之間的每1條的通氣部34之面積是較每1個熔接部40之面積更大為佳。
藉此,可防止通氣性降低的熔接部40覆蓋通氣部34。因此,能夠維持高壓力區域30s的通氣性。再者,各部的面積之比較係如前述般,藉由目視之方法、利用面積算出軟體的方法等之習知的方法。
又,第1高壓力區域31s係在端部接合區域24,與第2高壓力區域32s分離並且配置於較第2高壓力區域32s更上側。又,第1高壓力區域31s係配置成至少上端位於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更上側,第2高壓力區域32s係配置成至少下端位於骼骨前上棘更下側為佳。在本實施形態,第1高壓力區域31s的下端係成為通過骼骨前上棘之上方的配置。再者,骼骨前上棘係為骨盤最大的骨頭亦即腸骨之突起部分,當將手抵接於腰部時與手指碰觸之突出部位。藉此,當穿用紙尿布1時,能以第1高壓力區域31s與第2高壓力區域32s挾持穿用者之骼骨前上棘。因此,可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1之位置偏移。
又,第1高壓力區域31s係在腹部側,朝下側彎曲成凸狀,在背部側,於伸縮區域26s的下方附近大致呈水平地配置。另外,第2高壓力區域32s係在腹部側,大致呈水平地配置,在背部側,朝上側彎曲成凸狀。因此,如圖4A至圖4C所示,在紙尿布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C,背部側的第1高壓力區域31s之下端係配置於較腹部側的第1高壓力區域31s的下端更上側。同樣地,在紙尿布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C,背部側的第2高壓力區域32s之下端係配置於較腹部側的第2高壓力區域32s的下端更上側。藉此,可將下腹部朝斜上方繫緊,能夠提高腹腔內壓。因此,輔助骨盤周圍的肌肉(腹肌等)之作用,能夠使骨盤穩定。
又,如前述般,在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左右方向之側部A2(參照圖2),第1高壓力區域31s與第2高壓力區域32s在上下方向上分離。另外,在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A1,第1高壓力區域31s與第2高壓力區域32s的一部分重疊。
因此,在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左右方向之側部A2,比起左右方向之中央部A1,高壓力區域30s中之通氣部43的比率變得較高。亦即,通氣部43的面積除以高壓力區域30s的面積(第1高壓力區域31s及第2高壓力區域32s組合之面積)的值變得較大。
如此,在穿用者的動作(臀部、腳等的動作)較大的左右方向之側部A2,藉由提高通氣部43的比率,既可使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通氣性提升,又可抑制高壓力區域30s的繫緊,可防止穿用者的動作之阻礙。另外,在穿用者的動作較小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A1,藉由降低通氣部43的比率,讓左右方向的中央部A1穩固地密接於穿用者,能夠有效率地抑制紙尿布1穿用時的位置偏移。
再者,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A1係為當將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朝左右方向分成3份時的中央部,將其兩外側之部位作為左右方向之側部A2。又,各部的面積之比較係如前述般,藉由目視之方法、利用面積算出軟體的方法等之習知的方法。
又,高壓力區域30s的形狀不限於圖2所示的形狀。例如,高壓力區域30s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或3個以上。又,例如,高壓力區域30s亦可為在腹部側及背部側,沿著左右方向形成為水平。
<<關於高壓力區域30s的變形例>> 圖7A至圖7C係變形例的高壓力區域30s之說明圖。圖7A係顯示自然狀態的伸縮性薄膜30,圖7B係顯示已經朝左右方向伸長之狀態的伸縮性薄膜30。圖7C係顯示熔接部40的大小。
雖未圖示,在變形例的高壓力區域30s,在高壓力區域30s的全區域配置有伸縮性薄膜30。亦即,變形例的高壓力區域30s係不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的伸縮性薄膜30之間的通氣部34(參照圖6A)。因此,高壓力區域30s之繫緊壓力成為略均等,能夠使高壓力區域30s之繫緊穩定。
又,伸縮性薄膜30係具有貫通伸縮性薄膜30之開孔50,將該開孔50作為高壓力區域30s之通氣部。藉此,可使紙尿布1內部的濕空氣從開孔50釋出,能夠抑制高壓力區域30s的厚度方向之通氣性降低。
作為開孔50的形成方法,例如可舉出,如圖7A所示,在自然狀態的伸縮性薄膜30,將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狹縫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隔著間隔加以形成的方法。在此情況,如圖7B所示,在使伸縮性薄膜30朝左右方向伸長的狀態,亦即穿用狀態,開孔50朝左右方向擴開(例如擴開2倍~4倍左右),可從開孔50將濕空氣釋出。但,圖7A及圖7B所示的開孔50的圖案為一例,開孔50的形狀、大小、數量、配置等不限於圖示者。
又,與前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已經使紙尿布1伸長的狀態,比起位於高壓力區域30s的熔接部40之面積,開孔50(通氣部)之面積較大為佳。在本實施形態,在已經使紙尿布1伸長的狀態,將開孔50的左右方向之長度設為2~4mm左右、上下方向之長度設為1mm左右。另外,熔接部40設為長邊0.5mm左右、短邊0.3mm左右之長方形狀。
如此,藉由將每1個開孔50的面積作成較每1個熔接部40的面積大,能夠防止開孔50被熔接部40覆蓋。因此,能夠維持高壓力區域30s的通氣性。再者,各部的面積之比較係如前述般,藉由目視之方法、利用面積算出軟體的方法等之習知的方法。
===第2實施形態=== 以下,作為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以大人用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為例,說明第2實施形態。但,不限於此,本發明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亦可適用作為例如小孩用(乳幼兒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生理褲等。
<<紙尿布300的基本結構>> 圖8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300(以下,亦稱為紙尿布300)的概略斜視圖。圖9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300之概略平面圖。圖10係圖9的I-I線(左右方向的中央)概略斷面圖。圖11A係顯示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的接合部350的一例之圖,圖11B係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概略斷面圖。
紙尿布300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且如圖10所示,具有層積了各構件之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腰圍側之側設定為上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褲襠側之側設定為下側。在前後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腹部側之側設定為前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背部側之側設定為後側。在厚度方向,將抵接於穿用者之側稱為肌膚側,將其相反側稱為非肌膚側。
紙尿布300係具有吸收性本體310;及位於吸收性本體310的非肌膚側之外裝體320。外裝體320係具有:配置於穿用者的腹部側之前側皮帶部321;配置於穿用者的背部側之後側皮帶部322;及將該等連結之褲襠部323。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300,外裝體320是由3個構件(前側皮帶部321、後側皮帶部322及褲襠部323)所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前側皮帶部321、後側皮帶部322及褲襠構件323亦可為連續的1個構件。又,亦可為不具有褲襠部323之結構。
在如圖9所示的展開狀態之紙尿布300,前側皮帶部321位於吸收性本體310的長度方向之一端側,後側皮帶部322位於吸收性本體310的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側。在展開狀態之紙尿布300,吸收性本體310是在長度方向的略中央對折,將前側皮帶部321的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324卡止,藉此形成為如圖8所示的短褲型。亦即,吸收性本體310的長度方向係沿著紙尿布300的上下方向,前側皮帶部321與後側皮帶部322相連結成環狀,在其上端形成有腰圍開口300a,又在左右方向的兩側形成有一對腳圍開口300b。再者,作為藉由卡止部324之卡止方法,可舉出例如熔接、藉由接著劑之接合等。
吸收性本體310係如圖10所示,具有:吸收性芯材311;位於吸收性芯材311的肌膚側之透液性頂面薄片312;及位於吸收性芯材311的非肌膚側之背面薄片313。本實施形態的背面薄片313係為不透液性薄片313a及配置於其非肌膚側之疏水性透液性薄片(例如疏水性不織布)313b的雙層構造。
吸收性芯材311係為將尿液等的排泄液吸收並保持之構件,例如藉由混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之紙漿纖維等的吸液性纖維所形成。雖未圖示,吸收性芯材311亦可藉由薄紙、不織布等的透液性薄片加以被覆其外周面。
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係分別如圖9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與卡止部324重複的部位亦即腰圍區域3211、3221;及較腰圍區域3211、3221更下側的褲襠側區域3212、3222。
褲襠側區域3212、3222係形成為略梯形形狀,隨著朝向下側,橫寬(左右方向的長度)變窄。又,比起前側皮帶部321,後側皮帶部322的褲襠側區域3222較大,可被覆穿用者的臀部。
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分別如圖10所示,具有:肌膚側薄片3213、3223;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之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作為肌膚側薄片3213、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可舉出例如藉由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等所構成的柔軟性薄片。又,肌膚側薄片3213、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作成實質上為不伸縮之非伸縮性薄片。
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作成至少朝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伸縮之薄片。又,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作成為包含伸縮性纖維與非伸縮性纖維(亦即,收縮性較伸縮性纖維低的伸長性纖維)之不織布。
作為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可舉出例如對具備具有彈性的一種熱可塑性彈性體性纖維之聚胺甲酸酯系彈性體的伸縮性纖維、和具有非彈性的一種熱可塑性樹脂之聚烯烴系樹脂的聚丙烯(PP)的非伸縮性纖維,實施有齒輪延伸等的適當的延伸處理之不織布。延伸處理,可為朝相互正交之方向(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亦可為僅朝預定方向(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再者,在僅朝預定方向進行延伸處理之情況,雖會產生預定方向之伸縮性,但,所有的纖維之定向不一定沿著預定方向,因此在與預定方向正交之方向亦會產生伸縮性。
又,肌膚側薄片3213、3223、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及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係在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朝左右方向伸長的狀態下,藉由接合部350接合。如圖11A所示,接合部350係分散存在於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為佳。藉此,若紙尿布300收縮的話,在接合部350之間,肌膚側薄片3213、3223及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捲起,形成朝厚度方向的外側突出之凸部。另外,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係由於伸縮性纖維糾纏(收集)非伸縮性纖維且收縮,故朝厚度方向擴開。因此,凸部被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的纖維支承而不易壓潰,凸部的緩衝性提高。因此,能使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對穿用者之肌膚接觸變佳。又,視覺上亦可對使用者賦予柔軟的紙尿布300之印象。
又,褲襠部323也與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同樣地,作成為在肌膚側薄片3231與非肌膚側薄片3232之間配置伸縮性不織布3233之結構。但,褲襠部323的結構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不具有肌膚側薄片3231,在吸收性本體310與非肌膚側薄片3232之間配置伸縮性不織布3233的結構。
<<關於低壓力區域330及高壓力區域340>> 圖12係後側皮帶部322之概略平面圖。圖13係前側皮帶部321之概略平面圖。圖14A及圖14B係臀中肌360的說明圖。
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係在上下方向上與卡止部324重複之腰圍區域3211、3221(參照圖9),分別具有低壓力區域330及高壓力區域340。
低壓力區域330係在肌膚側薄片3213、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之區域。高壓力區域340係在肌膚側薄片3213、3223與非肌膚側薄片3214、3224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和伸縮性薄膜343之區域。伸縮性薄膜343係至少朝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伸縮之薄片。因此,低壓力區域330及高壓力區域340係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
作為伸縮性薄膜343,可舉出例如將胺甲酸乙酯、苯乙烯等這樣的彈性樹脂熔融而作成為均等厚度的薄片狀之具有伸縮性的彈性構件。又,例如亦可為在彈性體層的表面與背面將聚烯烴層一體化之伸縮性薄膜。在使用此伸縮性薄膜之情況,由於聚烯烴層不具有伸縮性,故,具有對使薄膜延伸,能夠產生伸縮性。藉由在表面具有聚烯烴層,具有與聚烯烴纖維不織布之熔接變得容易進行之優點。
高壓力區域340係配置有伸縮性薄膜343,比起低壓力區域330,能夠使紙尿布穿用時的繫緊壓力變高。詳細而言,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34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33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更大。亦即,在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340中作用於左右方向上之收縮力是較在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330中作用於左右方向上之收縮力更大,高壓力區域340可強力地密接於穿用者。
但,不限於在高壓力區域340的全區域配置伸縮性薄膜343。例如,亦可如圖12、圖13等所示,朝左右方向延伸的複數個伸縮性薄膜343A~343F、343a~343f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在此情況,形成高壓力區域340的複數個伸縮性構件(在此為伸縮性薄膜343)中位於最上側的伸縮性構件(343A、343a)的上端與位於最下側的伸縮性構件(343F、343f)的下端和一對卡止部324所包圍的區域(圖12所示的3a、3b、3c、3d包圍的區域、圖13所示的3e、3f、3g、3h包圍的區域)作為高壓力區域340。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上端部,配置腰圍用橡膠線326,未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及伸縮性薄膜343。又,在較腰圍用橡膠線326更下方的全區域,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在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上端部,以與腰圍用橡膠線326重疊的方式配置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
又,將後側皮帶部322的腰圍區域3221中之較高壓力區域340更下方的區域作為低壓力區域330。另外,將前側皮帶部321的腰圍區域3211中之較高壓力區域340更上方的區域且較腰圍用橡膠線326更下方的區域作為低壓力區域330。再者,在後側皮帶部322具有腳圍用橡膠線327之情況,配置有腳圍用橡膠線327之部位係為從低壓力區域330去除者。但,在圖9、圖12,為了容易了解,配置有腳圍用橡膠線327之部位也作為低壓力區域330以粗線包圍。
又,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34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與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33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的比較是藉由習知的方法進行即可。例如,從後側皮帶部322或前側皮帶部321將所有的高壓力區域340及低壓力區域330分別作為樣品予以切出。然後,算出各樣品的上下方向之長度的平均值。然後,在拉引試驗機的夾具,挾持與紙尿布300的左右方向對應之樣品的兩端部。測定將使夾具間分離單位長度而讓樣品伸長的狀態下獲得之負載。又,將各樣品的負載除以各樣品的上下方向之長度的平均值之值進行比較即可。再者,作為後側皮帶部322的低壓力區域330,在包含配置有腳圍用橡膠線327的部位之範圍(圖12的粗線之範圍)切出的情況,在腳圍用橡膠線327不會產生伸縮性的狀態下測定負載。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後側皮帶部322的低壓力區域330及高壓力區域340稱為「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及「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將前側皮帶部321的低壓力區域330及高壓力區域340稱為「前側低壓力區域332」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
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係如圖9、圖12等所示,遍及一對卡止部324間而連續配置於左右方向。若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端部位於腳圍開口300b的緣部的話,後側高壓力區域341收縮成擴大腳圍開口300b,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繫緊壓力(密接力)減輕。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經由卡止部324連結於前側皮帶部321。因此,可抑制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繫緊壓力減輕。
又,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3411比起中央部3412,後側高壓力區域的上下方向之長度較長(L31>L32)、且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下端341a位於較下方。
亦即,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係如圖14A所示,形成為配合穿用者(人體)的臀中肌360之形狀的配置。因此,當穿用紙尿布300時,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可繫緊穿用者的臀中肌360,能夠輔助臀中肌360的動作。其結果,可使步行等的動作時之骨盤穩定,能夠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再者,關於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L31、L32)及下端(341a)之位置關係,至少與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在中央成立即可。理想為與從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起的全體的1/3長度之兩端部3411在其之間的中央部3412成立即可。
又,比較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長度、位置等之情況,在使後側皮帶部322伸長至無皺紋之狀態下進行即可。具體而言,使後側皮帶部322伸長至構成後側皮帶部322的構件(例如肌膚側薄片3223等)的尺寸與該構件單體的尺寸一致或接近的長度為止之狀態。關於後述的其他長度、位置等之比較也相同。
又,在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以與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下方鄰接的方式配置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具體而言,後側低壓力區域331至少位於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即可,理想為將從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起的全體1/3之長度作為兩端部,後側低壓力區域331位於其之間的中央部即可。
如圖14A所示,在穿用者(人體)的臀部中央部,僅存在有不與臀中肌360重疊之臀大肌361。僅存在有臀大肌361的臀部中央部係當進行坐下、行走等的動作時,會大幅伸縮。因此,若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位於臀部中央部的話,則在穿用者與紙尿布300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降低。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後側低壓力區域331配合臀部中央部而進行配置。因此,不會有將肌肉、皮膚等的收縮較大的臀部中央部過度繫緊,能夠減輕在穿用者與紙尿布300之間所產生的摩擦,能夠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更佳。
又,由於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具有伸縮性,故,可適當地貼身於臀部中央部,能夠抑制紙尿布300的位置偏移。其結果,可維持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貼身於臀中肌之狀態,能夠維持穿用者之動作支承(步行支承)。
又,從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3412朝兩端部3411,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下端341a向下方傾斜為佳。亦即,從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3412朝兩端部3411,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上下方向之長度逐漸變長為佳。
藉此,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可形成更接近穿用者的臀中肌360(圖14A)之形狀。因此,可使藉由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之臀中肌360的支承力,亦即,穿用者的動作支承力(步行支承力)提高。再者,在圖12所示的例子,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下端341a傾斜成圓滑的曲線狀,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傾斜成直線狀、階差狀等。
又,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係在前後方向(後側皮帶部322的厚度方向)配置成不與吸收性芯材311的後側部重疊為佳。藉此,能夠抑制:因收縮力強的後側高壓力區域341,造成吸收性芯材311朝左右方向收縮,使厚度較大的吸收性芯材311成為凹凸形狀。亦即,維持吸收性芯材311的平坦性,變得不易產生穿用時的不舒服,因此,能夠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再者,吸收性芯材311的後側部係指較吸收性芯材311的長度方向之中央更後側(背部側)的部位。又,不限於前述結構,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吸收性芯材311亦可重疊。
又,後側低壓力區域331至少配置於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下端341a與吸收性芯材311的後側部之上端311a之間為佳。藉此,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可適當地貼身於穿用者的臀大肌之更廣的範圍。因此,可抑制紙尿布300之位置偏移。
且,不僅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就連直到兩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後側低壓力區域331亦朝左右方向延伸為佳。具體而言,將後側皮帶部32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起的全體1/3的長度作為兩端部,後側低壓力區域331配置直到該兩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為佳。更理想為遍及一對卡止部324間配置後側低壓力區域331。藉此,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可適當地貼身於穿用者的臀大肌之更廣的範圍。
又,如圖13所示,前側高壓力區域342所具備的伸縮性薄膜343(前側伸縮性構件)遍及一對卡止部324間而連續配置於左右方向上為佳。又,在卡止部324,後側高壓力區域341是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連結為佳。亦即,在卡止部324,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之上下方向的位置是一部分或全部一致為佳。
藉此,藉由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形成環狀的伸縮區域。因此,紙尿布300貼身於穿用者的腰圍,可抑制紙尿布300之位置偏移。又,由於後側高壓力區域341的繫緊壓力提高,故,可使藉由後側高壓力區域341之臀中肌360的支承力提高。
在本實施形態的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伸縮性薄膜343A~343F(後側伸縮性構件)、343a~343f(前側伸縮性構件)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而配置複數個。在此情況,在卡止部324,最上側的伸縮性薄膜343A、343a彼此被連結,最下側的伸縮性薄膜343F、343f彼此被連結為佳。藉此,能夠獲得前述效果。理想為從上面算起第2個的伸縮性薄膜343B、343b彼此、從上面算起第3個的伸縮性薄膜343C、343c彼此、從上面算起第4個的伸縮性薄膜343D、343d彼此、從上面算起第5個的伸縮性薄膜343E、343e彼此也在卡止部324連結為佳。
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為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前側伸縮性構件)在卡止部324朝上下方向偏移配置。又,前側皮帶部321可不具有高壓力區域340,亦可不具有伸縮性構件。例如,亦可在前側皮帶部321,不配置伸縮性薄膜343,僅配置伸縮性不織布3215。又,亦可配置橡膠線等的線狀彈性構件,取代伸縮性薄膜343、伸縮性不織布3215等。在該等情況,也同樣地伸縮性不織布3215、線狀彈性構件是遍及一對卡止部324間而連續於左右方向,在卡止部324上與後側高壓力區域341連結。藉此,能夠獲得前述效果。
又,如圖14B所示,臀中肌360係位於從人體的背部側遍及側部。因此,如圖13所示,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3421比起中央部3422,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上下方向之長度較長(L33>L34)、且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上端342a位於較上方。
如此,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3421係位於較上方,若上下方向的長度(L33)長的話,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能夠密接於穿用者的側部之臀中肌。因此,藉由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能夠將穿用者的臀中肌之更廣的範圍繫緊。因此,能夠提高穿用者之動作支承力(步行支承力)。
另外,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3422係位於較下方,位於較穿用者的腹部之鼓起更下方的位置。因此,不會有在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將穿用者的腹部過度繫緊,可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再者,關於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L33、L34)及上端(342a)之位置關係,至少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在中央成立即可。理想為與從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起的全體的1/3長度之兩端部3421在其之間的中央部3422成立即可。但,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形狀係不限於前述結構。
又,在前側皮帶部3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以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的上方鄰接的方式配置前側低壓力區域332為佳。具體而言,前側低壓力區域332至少位於前側皮帶部3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即可,理想為將從前側皮帶部32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起的全體1/3之長度作為兩端部,前側低壓力區域332位於其之間的中央部即可。藉此,由於前側低壓力區域332可適當地貼身於穿用者的腹部,能夠抑制紙尿布300的位置偏移。
又,前側高壓力區域342係在前後方向上,配置成不與吸收性芯材311的前側部重疊為佳。藉此,能夠抑制:因前側高壓力區域342,造成吸收性芯材311朝左右方向收縮。因此,維持吸收性芯材311的平坦性,變得不易產生穿用時的不舒服,能夠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再者,吸收性芯材311的前側部係指較吸收性芯材311的長度方向之中央更前側(腹部側)的部位。又,不限於前述結構,前側高壓力區域342與吸收性芯材311亦可重疊。
又,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分別具有的伸縮性薄膜343A~343F、343a~343f係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而配置複數個。在相鄰於上下方向的伸縮性薄膜343之間的部位,比起配置有伸縮性薄膜343的部位,薄片的層積片數變少,因此,厚度方向的通氣性佳。因此,可將紙尿布300內的濕空氣從伸縮性薄膜343之間的部位朝厚度方向的非肌膚側釋出,能夠抑制紙尿布300內的悶熱。因此,可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
尤其是在高壓力區域340配置有伸縮性薄膜343之情況,比起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線狀彈性構件之情況,厚度方向的通氣性會降低。因此,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伸縮性薄膜343為佳。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在高壓力區域340的全區域配置伸縮性薄膜343。
又,在各自的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左右方向的兩端部3411、3421比起中央部3412、3422,將相鄰於上下方向之伸縮性薄膜343A~343F、343a~343f之間隔(上下方向的長度)作成較廣為佳。藉此,在各自的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左右方向的兩端部3411、3421比起中央部3412、3422,上下方向的長度變得較長(L31>L32、L33>L34)。因此,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能夠貼身於臀中肌。
又,將配置於後側高壓力區域341及前側高壓力區域342之伸縮性構件(在此為伸縮性薄膜343)作成為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為佳。
藉此,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與前側高壓力區域342能以面貼身於穿用者的臀中肌,因此,能夠將穿用者的臀中肌之更廣的範圍繫緊。因此,能夠提高穿用者之動作支承力(步行支承力)。又,若為了藉由線狀彈性構件,獲得與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相同程度的繫緊壓力的話,則需要提高線狀彈性構件的伸長倍率。於是,線狀彈性構件會局部地密接於穿用者,會減輕紙尿布300之穿用舒適感的優良度。
同樣地,將配置於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及前側低壓力區域332之伸縮性構件(在此為伸縮性不織布3215、3225)作成為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為佳。藉此,後側低壓力區域331及前側低壓力區域332能以面貼身於穿用者的腹部、臀大肌等,因此,不會局部地繫緊腹部、臀大肌等,能夠使紙尿布3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再者,亦可配置伸縮性不織布取代伸縮性薄膜343,在高壓力區域340,將伸縮性不織布重疊成2層。
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例如,以遍及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將線狀彈性構件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而形成低壓力區域33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340之部位,與前述線狀彈性構件重疊配置其他的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線狀彈性構件等)。相反地,亦可以遍及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配置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而形成低壓力區域33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340之部位,與前述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重疊配置線狀彈性構件。又,亦可以遍及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配置伸縮性薄膜而形成低壓力區域33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340之部位,與前述伸縮性薄膜重疊配置薄片狀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又,亦可將低壓力區域330與高壓力區域340之結構作成為相同,比起低壓力區域330的伸縮性構件之伸長倍率,將高壓力區域340的伸縮性構件之伸長倍率提高。
又,亦可沿著紙尿布300的一對腳圍開口300b配置腳圍用橡膠線327(伸縮性構件)。藉此,腳圍用橡膠線327密接於穿用者的腳圍(臀部的輪廓部分),因此,在裝戴時、穿用時,可抑制紙尿布300被過度拉起。因此,可維持後側高壓力區域341貼身於臀中肌之狀態,能夠維持穿用者之動作支承(步行支承)。再者,亦可沿著腳圍開口1b配置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取代橡膠線。又,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沿著腳圍開口部1b不配置伸縮性構件。
===第3實施形態=== 以下,作為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以大人用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為例,說明第3實施形態。但,不限於此,本發明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亦可適用作為例如小孩用(乳幼兒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生理褲等。
<<紙尿布500的基本結構>> 圖15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500(以下,亦稱為紙尿布500)的概略斜視圖。圖16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500之概略平面圖。圖17係圖16的I-I線(左右方向的中央)概略斷面圖。圖18A係顯示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的接合部530的一例之圖,圖18B係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概略斷面圖。
紙尿布500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且如圖17所示,具有層積了各構件之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腰圍側之側設定為上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褲襠側之側設定為下側。在前後方向中,將成為穿用者的腹部側之側設定為前側、將成為穿用者的背部側之側設定為後側。在厚度方向,將抵接於穿用者之側稱為肌膚側,將其相反側稱為非肌膚側。
紙尿布500係具有吸收性本體510;及位於吸收性本體510的非肌膚側之外裝體520。外裝體520係具有:配置於穿用者的腹部側之前側皮帶部521(皮帶部);配置於穿用者的背部側之後側皮帶部522(皮帶部);及將該等連結之褲襠部523。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500,外裝體520是由3個構件(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及褲襠部523)所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及褲襠構件523亦可為1個構件。又,亦可為不具有褲襠部523之結構。
在如圖16所示的展開狀態之紙尿布500,前側皮帶部521位於吸收性本體510的長度方向之一端側,後側皮帶部522位於吸收性本體510的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側。在展開狀態之紙尿布500,吸收性本體510是在長度方向的略中央對折,將前側皮帶部521的左右方向之兩側部與後側皮帶部522的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524卡止,藉此形成為如圖15所示的短褲型。亦即,吸收性本體510的長度方向係沿著紙尿布500的上下方向,前側皮帶部521與後側皮帶部522相連結成環狀,在其上端形成有腰圍開口500a,又在左右方向的兩側形成有一對腳圍開口500b。再者,作為藉由卡止部524之卡止方法,可舉出例如熔接、藉由接著劑之接合等。
吸收性本體510係如圖17所示,具有:吸收性芯材511;位於吸收性芯材511的肌膚側之透液性頂面薄片512;及位於吸收性芯材511的非肌膚側之背面薄片513。本實施形態的背面薄片513係為不透液性薄片513a及配置於其非肌膚側之疏水性透液性薄片(例如疏水性不織布)513b的雙層構造。
吸收性芯材511係為將尿液等的排泄液吸收並保持之構件,例如藉由混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之紙漿纖維等的吸液性纖維所形成。雖未圖示,吸收性芯材511亦可藉由薄紙、不織布等的透液性薄片加以被覆其外周面。
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係分別如圖16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與卡止部524重複的部位亦即腰圍區域5211、5221;及較腰圍區域5211、5221更下側的褲襠側區域5212、5222。
褲襠側區域5212、5222係形成為略梯形形狀,隨著朝向下側,橫寬(左右方向的長度)變窄。又,比起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的褲襠側區域5222較大,可被覆穿用者的臀部。
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分別如圖17所示,具有:肌膚側薄片5213、5223;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之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作為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可舉出例如藉由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等所構成的柔軟性薄片。又,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作成實質上為不伸縮之非伸縮性薄片。
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作成至少朝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伸縮之薄片。又,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作成為包含伸縮性纖維與非伸縮性纖維(亦即,收縮性較伸縮性纖維低的伸長性纖維)之不織布。
作為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可舉出例如對具備具有彈性的一種熱可塑性彈性體性纖維之聚胺甲酸酯系彈性體的伸縮性纖維、和具有非彈性的一種熱可塑性樹脂之聚烯烴系樹脂的聚丙烯(PP)的非伸縮性纖維,實施有齒輪延伸等的適當的延伸處理之不織布。延伸處理,可為朝相互正交之方向(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亦可為僅朝預定方向(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進行延伸處理者。再者,在僅朝預定方向進行延伸處理之情況,雖會產生預定方向之伸縮性,但,所有的纖維之定向不一定沿著預定方向,因此在與預定方向正交之方向亦會產生伸縮性。
又,肌膚側薄片5213、5223、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及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係在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朝左右方向伸長的狀態下,藉由接合部530接合。如圖18A所示,接合部530係分散存在於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為佳。藉此,若紙尿布500收縮的話,在接合部530之間,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捲起,形成朝厚度方向的外側突出之凸部。另外,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係由於伸縮性纖維糾纏(收集)非伸縮性纖維且收縮,故朝厚度方向擴開。因此,凸部被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的纖維支承而不易壓潰,凸部的緩衝性提高。因此,能使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對穿用者之肌膚接觸變佳。又,視覺上亦可對使用者賦予柔軟的紙尿布500之印象。
又,褲襠部523也與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同樣地,作成為在肌膚側薄片5231與非肌膚側薄片5232之間配置伸縮性不織布5233之結構。但,褲襠部523的結構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不具有肌膚側薄片5231,在吸收性本體510與非肌膚側薄片5232之間配置伸縮性不織布5233的結構。
<<關於高壓力區域560>> 圖19係前側皮帶部521之概略平面圖。圖20係後側皮帶部522之概略平面圖。
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係在上下方向上與卡止部524重複之腰圍區域5211、5221,分別具有腰圍伸縮區域540、低壓力區域550及高壓力區域560。
腰圍伸縮區域540係沿著腰圍開口500a之緣部的伸縮區域,朝紙尿布500之左右方向伸縮的複數個橡膠線541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腰圍伸縮區域540係如圖17所示,可為未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結構,亦可為層積伸縮性不織布與橡膠線541之結構(未圖示)。
低壓力區域550及高壓力區域560係為配置於腰圍伸縮區域540的下方之區域,互相鄰接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低壓力區域550係在肌膚側薄片5213、5223與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區域。高壓力區域560係在肌膚側薄片5213、5223與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和伸縮性薄膜565之區域。伸縮性薄膜565係至少朝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伸縮之薄片。
作為伸縮性薄膜565,可舉出例如將胺甲酸乙酯、苯乙烯等這樣的彈性樹脂熔融而作成為均等厚度的薄片狀之具有伸縮性的彈性構件。又,例如亦可為在彈性體層的表面與背面將聚烯烴層一體化之伸縮性薄膜。在使用此伸縮性薄膜之情況,由於聚烯烴層不具有伸縮性,故,具有對使薄膜延伸,能夠產生伸縮性。藉由在表面具有聚烯烴層,具有與聚烯烴纖維不織布之熔接變得容易進行之優點。
高壓力區域560係因配置有伸縮性薄膜565,比起低壓力區域550,能夠使紙尿布穿用時的繫緊壓力變高。詳細而言,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56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55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更大。亦即,在上下方向上之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560中作用於左右方向上之收縮力,是較在上下方向上之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550中作用於左右方向上之收縮力更大,高壓力區域560可強力地密接於穿用者。
但,不限於在高壓力區域560的全區域配置伸縮性薄膜565。例如,亦可如圖19、圖20等所示,朝左右方向延伸的複數個伸縮性薄膜565a~565f、565A~565F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在該情況,以相同形狀(相同軌跡)配置的複數個伸縮性薄膜565中之位於最上側的伸縮性薄膜565的上端、位於最下側的伸縮性薄膜565的下端、和一對卡止部524所包圍的區域作為1個高壓力區域。
具體而言,前側皮帶部521係如19所示,具有:配置有朝下側呈凸狀之形狀的3條伸縮性薄膜565a~565c之「第1高壓力區域561」(以5a、5b、5c、5d包圍的區域);及配置有與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呈水平之3條的伸縮性薄膜565d~565f之「第2高壓力區域562」(以5e、5f、5g、5h包圍的區域)。
另外,後側皮帶部522係如圖20所示,具有:配置有朝上側呈凸狀之形狀的3條伸縮性薄膜565A~565C之「第3高壓力區域563」(以5i、5j、5k、5l包圍的區域);及配置有與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呈水平之3條的伸縮性薄膜565D~565F之「第4高壓力區域564」(以5m、5n、5o、5p包圍的區域)。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上端部,在較腰圍伸縮區域540更下方的全區域,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參照圖17)。因此,將前側皮帶部521的腰圍區域5211且腰圍伸縮區域540的下方的區域中之第1高壓力區域561及第2高壓力區域562以外的區域作為低壓力區域550。同樣地,將後側皮帶部522的腰圍區域5221且腰圍伸縮區域540的下方的區域中之第3高壓力區域563及第4高壓力區域564以外的區域作為低壓力區域550。但,在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具有沿著腳圍開口500b之腳圍用橡膠線527之情況,配置有腳圍用橡膠線527之部位係為從低壓力區域550去除者。
再者,用來將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高壓力區域56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和用來將上下方向上之單位寬度的低壓力區域550朝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的比較,是以習知的方法進行即可。例如,從後側皮帶部522或前側皮帶部521將所有的或一部分的高壓力區域560及低壓力區域550分別作為樣品予以切出。然後,算出各樣品的上下方向之長度的平均值。然後,在拉引試驗機的夾具,挾持與紙尿布500的左右方向對應之樣品的兩端部。測定將使夾具間分離單位長度而讓樣品伸長的狀態下獲得之負載。又,將各樣品的負載除以各樣品的上下方向之長度的平均值之值進行比較即可。再者,作為低壓力區域550,在包含配置有腳圍用橡膠線527的部位之範圍切出的情況,在腳圍用橡膠線527不會產生伸縮性的狀態下測定負載。
又,高壓力區域560係比起低壓力區域550,繫緊壓力較高即可,不限於在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層積有伸縮性薄膜565之結構。例如,以遍及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將線狀彈性構件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而形成低壓力區域55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部位,與前述線狀彈性構件重疊配置其他的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線狀彈性構件等)。相反地,亦可以遍及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配置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而形成低壓力區域55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部位,與前述薄片狀的伸縮性構件重疊配置線狀彈性構件。又,亦可以遍及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寬廣的範圍的方式,配置伸縮性薄膜而形成低壓力區域550,於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部位,與前述伸縮性薄膜重疊配置薄片狀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伸縮性不織布)。又,亦可將低壓力區域550與高壓力區域560之結構作成為相同,比起低壓力區域550的伸縮性構件之伸長倍率,將高壓力區域550的伸縮性構件之伸長倍率提高。
如以上所述,在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部分地設置高壓力區域560。因此,能夠藉由高壓力區域560,將穿用者要繫緊的部位(例如,防止紙尿布500偏移脫落的部位、支承穿用者的動作之部位等)加以繫緊。又,低壓力區域550亦具有伸縮性。因此,對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以外,能夠使低壓力區域550適當地密接。因此,既可防止穿用者之過度繫緊,又可使紙尿布500的貼身性提升。
且,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500,將肌膚側薄片5213、5223、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及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作成為白色薄片,將伸縮性薄膜565作成為有色薄片(例如著色有紫色、藍色、粉紅色等之薄片)。亦即,使伸縮性薄膜565的顏色與其以外的薄片的顏色不同。藉此,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情況,具有伸縮性薄膜565之高壓力區域560的一部分形成為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
如此,藉由可辨識高壓力區域560,使得紙尿布500之使用者(穿用者、照顧者等)能夠掌握紙尿布500之高壓力區域560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一邊確認高壓力區域560位於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又能調整紙尿布500之往上提起狀況。因此,紙尿布500正確地穿用於穿用者之適當位置,能夠獲得藉由高壓力區域560之效果(紙尿布500之偏移脫落防止、穿用者的動作支承等)。又,能夠防止高壓力區域560位於穿用者之非要繫緊的部位(例如下腹部、臀部的膨出部分),抑制紙尿布500之穿用舒適感降低。
更理想為,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情況,紙尿布500的上下方向之高壓力區域560的輪廓部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為佳。例如,在前側皮帶部521的第1高壓力區域561之情況,已被著色的伸縮性薄膜565a位於上端部,已被著色的伸縮性薄膜565c位於下端部。第2~第4高壓力區域562~564也同樣地,已被著色的伸縮性薄膜565位於上端部與下端部。
藉此,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之邊界變得明確,使用者更容易掌握高壓力區域560的位置。因此,紙尿布500變得容易裝戴於穿用者之適當位置。
再者,高壓力區域560的至少一部分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顏色即可,可為高壓力區域560的輪廓部以外的一部分不同的顏色,亦可為高壓力區域560全區域為不同的顏色。又,不限於高壓力區域560被著色。亦即,亦可為構成高壓力區域560的材料為白色,構成低壓力區域550的材料被著色成有色。又,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亦可被著色成白色以外的相互不同的顏色。
圖21係顯示關於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之試驗結果的圖表。針對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具體為何等程度的色差的話,能夠掌握高壓力區域560的位置,進行試驗。首先,準備各種結構之皮帶部的樣品1~6。樣品1~6的結構為以下所敘述。
樣品1係作為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使用基重27g/m2 之紡黏不織布。作為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使用基重28g/m2 、伸長倍率2.3倍之不織布。又,在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與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間的一部分,配置深米色的伸縮性薄膜565。伸縮性薄膜565的配置為如圖16所示的配置(其他樣品也相同)。
樣品2係將伸縮性薄膜565的顏色作成為淺米色,除此以外的結構與樣品1相同。
樣品3係作為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使用基重20g/m2 之紡黏不織布。作為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使用基重28g/m2 、伸長倍率2.3倍之不織布。又,在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與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間的一部分,配置深米色的伸縮性薄膜565。
樣品4係將伸縮性薄膜565的顏色作成為淺米色,除此以外的結構與樣品3相同。
樣品5係作為肌膚側薄片5213、5223及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使用基重19g/m2 、且白色顏料(氧化鈦)的含有率較樣品1~4低之紡黏不織布。作為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使用基重28g/m2 、伸長倍率2.3倍之不織布。又,在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與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間的一部分,配置深米色的伸縮性薄膜565。
樣品6係將伸縮性薄膜565的顏色作成為淺米色,除此以外的結構與樣品5相同。
又,請被實驗者進行以下的評價,亦即,在分別有肌膚側觀看樣品1~6之情況及從非肌膚側觀看樣品1~6之情況,是否能夠辨別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再者,在將樣品1~6穿戴於適當尺寸的娃娃之狀態下,請被實驗者進行評價。以3階段進行評價,亦即,在能夠辨別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之情況評價為「○」,能辦別但不易了解之情況評價為「△」,在無法辨別之情況評價為「×」。紙尿布500為大人用的紙尿布,因此,被實驗者為30~50歲的成人男女5名。試驗是在屋內的螢光燈下(照度407Lx),樣品1~6與被實驗者之水平距離分離40cm的狀態下進行。
又,在分別有肌膚側觀看樣品1~6之情況及從非肌膚側觀看樣品1~6之情況,測定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之色差ΔE*。
色差ΔE*的測定係使用色差計(此次為日本電色工業(股)公司製的測色色差計ZE-6000)進行。測定方式為反射、試料口為直徑30mm。首先,在自然狀態下載置測定對象之樣品(紙尿布500的皮帶部)。在測定來自於非肌膚側之色差ΔE*的情況,將樣品的非肌膚側面朝上,在測定來自於肌膚側面之色差ΔE*的情況,將樣品肌膚側面朝上進行測定。
又,針對高壓力區域560之隨機的複數個部位(此次為5個部位)進行測定,取得各自的測定結果(L*a*b色彩系的a*值、b*值)。將複數個部位的測定結果之平均值作為該高壓力區域560之測定結果。同樣地,針對低壓力區域550之隨機的複數個部位(此次為5個部位)進行測定,取得各自的測定結果(a*值、b*值)。將複數個部位的測定結果之平均值作為該低壓力區域550之測定結果。
又,在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之部分(有色的伸縮性薄膜565之配置部分)為一部分的情況,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之異色部與非異色部混合存在的測定部位含於隨機的複數個測定部位中。
又,依據高壓力區域560的測定結果與低壓力區域550的測定結果,藉由下述計算式,算出色差ΔE*。 ΔE*={(Δa*)2+(Δb*)2}1/2
再者,在一般的色差的定義,亦包含L*值(亮度)。但,在紙尿布的情況,依據不織布的層積片數差異,L*值容易改變,其結果,色差也會改變。因此,會有含L*值所算出的色差與實際上看到的顏色的差異不同之虞。因此,以不含L*值的方式,算出色差ΔE*。
以上的試驗結果統合顯示於圖21的表中。對於全部的被實驗者(A~E)能夠辨識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時(○)之色差ΔE*(樣品),將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視為[○]。從表的結果得知,在色差ΔE*為[1.45]以上之情況,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成為[○]。
因此,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之至少一方側觀看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情況,在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當將L*a*b色彩系之a*值的差設為Δa*、將b*值的差設為Δb*,以下述計算式算出色差ΔE*時, ΔE*={(Δa*)2+(Δb*)2}1/2 色差ΔE*係1.45以上為佳。
藉此,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變得容易辨別,使用者變得容易掌握高壓力區域560的位置。因此,紙尿布500變得容易裝戴於穿用者之適當位置。再者,色差ΔE*的測定方法係以前述試驗作過說明的方法、或與其相等的方法進行。
又,到目前為止,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情況,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即可。但,更理想為,在從非肌膚側(外側)觀看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情況,高壓力區域560的至少一部分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即可,亦即,高壓力區域560與低壓力區域550之色差ΔE*為1.45以上為佳。
藉此,可使使用者變得容易認識到紙尿布500具有高壓力區域560一事,使用者變得可一邊意識高壓力區域560一邊裝設紙尿布500。又,藉由從非肌膚側可掌握高壓力區域560的位置,變得容易將高壓力區域560與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進行對位。因此,紙尿布500變得容易裝戴於穿用者之適當位置。
又,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伸縮性構件,亦即,本實施形態之伸縮性薄膜565著色成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為佳。藉此,使用者認識到的高壓力區域560之區域與實際上繫緊壓力高的區域一致。因此,伸縮性薄膜565對位於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變得容易獲得藉由高壓力區域560之效果。
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為配置於高壓力區域560之其他的材料(肌膚側薄片5213、5223、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中的至少1個為著色成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在此情況,例如,即使在伸縮性薄膜565間歇地配置於上下方向之情況,也能夠將高壓力區域560的全區域著色。又,即使在高壓力區域560的全區域配置有伸縮性薄膜565之情況,也能夠將高壓力區域560的一部分(例如輪廓部分)進行著色。
又,在伸縮性薄膜565著色之情況,於層積在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的厚度方向之複數個材料中的靠近非肌膚側,配置伸縮性薄膜565為佳。在本實施形態,如圖17所示,在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與伸縮性不織布5215、5225之間,配置伸縮性薄膜565。
藉此,可提高來自非肌膚側之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因此,藉由高壓力區域560變得容易被使用者識別,變得容易將高壓力區域560與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進行對位。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在較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更靠近肌膚側薄片5213、5223配置伸縮性薄膜565。
又,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已被著色的伸縮性構件係如本實施形態的伸縮性薄膜565般,理想為薄片狀伸縮性構件。藉此,比起伸縮性構件為橡膠線之情況,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亦即異色部之面積變大。因此,高壓力區域560變得顯著,變得容易讓使用者識別。又,變得容易將高壓力區域560與穿用者之要繫緊的部位進行對位。
又,在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伸縮性構件為薄片狀伸縮性構件的情況,高壓力區域560能以面強力地密接於穿用者,能防止局部繫緊。因此,可使紙尿布5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又在穿用者的肌膚不易殘留伸縮性構件的痕跡。
又,形成高壓力區域560之已被著色的伸縮性構件(伸縮性薄膜565)係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而配置複數個。藉此,在高壓力區域560,形成為條紋圖案,該條紋圖案成為強調而變得顯眼,使用者變得容易識別高壓力區域560。又,藉由將高壓力區域560部分地著色,能夠防止被使用者識別到紙尿布500的繫緊過強之虞。
圖22係形成於伸縮性薄膜565的接合部530之說明圖。如前述圖18B所示,已被著色的伸縮性薄膜565係藉由複數個接合部530,與配置在較伸縮性薄膜565更靠近非肌膚側之薄片(本實施形態的情況為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間歇地接合為佳。
藉此,在接合部530之間,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從伸縮性薄膜565浮起,產生藉由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之皺紋(凹凸)。因此,亦可作成能辨識伸縮性薄膜565,又可防止伸縮性薄膜565過度顯眼。亦即,可藉由皺紋減輕伸縮性薄膜565之硬度。因此,能夠對使用者賦予柔軟、穿用舒適感佳的紙尿布500之印象。
且,如圖22所示,比起上下方向之伸縮性薄膜565的長度(寬度)W1,在上下方向相鄰的接合部530之間隔W2較小(W1>W2),且比起左右方向之伸縮性薄膜565的長度(本實施形態的情況為一對卡止部524間之長度),在左右方向相鄰的接合部530之間隔L0較小為佳。
藉此,在伸縮性薄膜565之上下方向的範圍內,配置複數個接合部530,在伸縮性薄膜565之左右方向的範圍內,配置複數個接合部530。因此,能夠更細地產生藉由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之皺紋。因此,能夠對使用者賦予柔軟、穿用舒適感佳的紙尿布500之印象。
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亦可為伸縮性薄膜565的全區域機合於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在該情況,伸縮性薄膜565變得顯眼,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提高。
再者,比較伸縮性薄膜565的長度與接合部530的間隔之情況,在使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等伸長至無皺紋之狀態下進行即可。具體而言,使構成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之構件(例如非肌膚側薄片5214、5224等)的尺寸伸長至與該構件單體的尺寸一致或接近的長度為止之狀態。關於後述的其他長度、位置等之比較也相同。
又,在高壓力區域560的一部分為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之情況,高壓力區域560係具有: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顏色之異色部566(伸縮性薄膜565的配置部);和異色部566以外之非異色部567。在此情況,在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中的至少一方,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比起端部,每單位面積之異色部566的比例較高為佳。
例如,如圖19所示,在前側皮帶部521,於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第1高壓力區域561及第2高壓力區域562之互相的一部分重疊,在左右方向的端部,第1高壓力區域561與第2高壓力區域562分離。因此,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每單位面積之異色部566的比例變高。後側皮帶部522也相同。
前側皮帶部521、後側皮帶部522等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比起端部,容易讓使用者注意到,在該中央部,藉由使每單位面積之異色部566的比例提高,變得容易讓使用者識別到高壓力區域560。但,不限於前述結構,例如每單位面積之異色部566的比例可為一定,亦可為左右方向的兩端部較中央部高。
又,如圖19及圖20所示,從位於前側皮帶部52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高壓力區域560之上端560a到腰圍開口500a為止的上下方向的長度L51,係與從位於後側皮帶部5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高壓力區域560的上端560a到腰圍開口500a為止之上下方向的長度L52不同為佳。
藉此,使用者係依據可辨識的高壓力區域560之上下方向的位置,進行紙尿布500的前後判斷。因此,紙尿布500可前後正確地裝戴。
再者,關於前述的每單位面積之異色部566的比例、從高壓力區域560到腰圍開口500a為止的長度(L51、L52)之關係,至少與一對卡止部524(皮帶部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在一對卡止部524的中央(皮帶部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成立為佳。理想為與分別從一對卡止部524算起到一對卡止部524間的1/3之長度的兩端部在其間的中央部成立為佳。
又,比起低壓力區域550,高壓力區域560的收縮率較高為佳。收縮率係指在將高壓力區域560及低壓力區域550朝左右方向伸長至無皺紋的狀態之左右方向的長度設為a、將高壓力區域560及低壓力區域550的自然狀態之左右方向的長度設為b之情況,以計算式「(a-b)/a×100(%)」所算出的值。藉此,在高壓力區域560被著色之情況,在紙尿布500的自然狀態,高壓力區域560的顏色變得比較深。因此,高壓力區域560變得容易讓使用者識別。
又,將在高壓力區域560已經著色的薄片(在此為伸縮性薄膜565)以外的薄片之光線透過率作成較高為佳(例如50%以上為佳)。另外,將已經著色的薄片以外之薄片含有的白色顏料(例如氧化鈦等)之量降低為佳(例如作成為未滿10%)。藉此,從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非肌膚側、肌膚側,可容易透過已經著色的薄片而看見,高壓力區域560變得容易被使用者識別。
其次,具體地說明關於第1~第4高壓力區域561~564的形狀。 如圖19所示,前側皮帶部521所具有的第1高壓力區域561係遍及一對卡止部524間而連續地配置於左右方向上,第1高壓力區域56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比起兩端部,位於較下側。詳細而言,第1高壓力區域561係從左右方向的兩端部朝中央部逐漸地向下側傾斜。
因此,藉由第1高壓力區域561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腹部過度地繫緊。又,由於低壓力區域550可適當地密接於穿用者的腹部,故,可使紙尿布5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又,在第1高壓力區域56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500之位置偏移。
又,前側皮帶部521所具有的第2高壓力區域562也是遍及一對卡止部524間而連續地配置於左右方向上,第2高壓力區域56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第1高壓力區域561更下側,第2高壓力區域56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第1高壓力區域561重疊。
亦即,第2高壓力區域56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與第1高壓力區域561同樣地位於較下側。因此,藉由第2高壓力區域562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腹部過度地繫緊。又,在第2高壓力區域56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成從下方支承,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500之位置偏移。
另外,如圖20所示,後側皮帶部522所具有的第3高壓力區域563係遍及一對卡止部524間而連續地配置於左右方向上,第3高壓力區域563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比起兩端部,位於較上側。詳細而言,第3高壓力區域563係從左右方向的兩端部朝中央部逐漸地向上側傾斜。
因此,藉由第3高壓力區域563可防止將穿用者的動作較大之臀部中央部過度地繫緊。又,由於低壓力區域550可適當地密接於穿用者的臀部中央部,故,可使紙尿布500的穿用舒適感變佳。又,若高壓力區域560位於臀部中央部的話,則因臀部的中央部之動作、鼓出等,造成高壓力區域560位置偏移,其結果,會有紙尿布500位置偏移之虞。相對於此,第3高壓力區域563係配置成從上側部分地包圍臀部中央部,故,不易產生位置偏移。又,與第2高壓力區域562同樣地,在第3高壓力區域563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繫緊成從下方支承,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500之位置偏移。
又,後側皮帶部522所具有的第4高壓力區域564也是遍及一對卡止部524間而連續地配置於左右方向上,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第3高壓力區域563更上側,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第3高壓力區域563重疊。
亦即,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與第3高壓力區域563同樣地位於較上側。因此,藉由第4高壓力區域564可防止將穿用者的臀部中央部過度地繫緊。又,由於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上側,故,與第1高壓力區域561同樣地,能夠將穿用者的骼骨前上棘附近繫緊,能夠抑制穿用時的紙尿布500之位置偏移。
再者,關於第1~第4高壓力區域561~564之位置關係,至少與一對卡止部524(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在一對卡止部524的中央(高壓力區域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成立為佳。理想為與分別從一對卡止部524算起到一對卡止部524間的1/3之長度的兩端部在其間的中央部成立為佳。
亦即,在卡止部524,第1高壓力區域561與第4高壓力區域564之上下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位置一致為佳。同樣地,在卡止部524,第2高壓力區域562與第3高壓力區域563之上下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位置一致為佳。藉此,形成環狀的高壓力區域560。因此,紙尿布500貼身於穿用者的腰圍,可抑制紙尿布500之位置偏移。
又,在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的左右方向之中央,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下端係配置於較第1高壓力區域561的下端更上側,第3高壓力區域563的下端係配置於較第2高壓力區域562的下端更上側。藉此,可將下腹部朝斜上方繫緊,能夠提高腹腔內壓。因此,輔助骨盤周圍的肌肉(腹肌等)之作用,能夠使骨盤穩定。
又,在後側皮帶部522,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3,從第4高壓力區域564的上端到第3後側高壓力區域563的下端為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較長、且第3後側高壓力區域563的下端位於下方。詳細而言,從後側皮帶部52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朝兩端部,第3高壓力區域563的下端逐漸地向下方傾斜。亦即,第3、第4高壓力區域563、564係形成為配合臀中肌之形狀的配置。因此,當穿用紙尿布500時,第3、第4高壓力區域563、564可繫緊穿用者的臀中肌,能夠輔助臀中肌的動作。其結果,可使步行等的動作時之骨盤穩定,能夠支承穿用者的動作(步行)。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紙尿布500,如上述般,可將配合了穿用者的體型之高壓力區域560作成為與低壓力區域550不同的顏色而能夠進行辨識。因此,使用者容易動作而穿用舒適感良好,可將紙尿布500穿用於不易產生位置偏移之穿用者的位置。因此,可更確實地獲得藉由高壓力區域560之效果。
但,如圖19及圖20所示的高壓力區域560僅為一例,高壓力區域560的數量、形狀、配置等係未特別限定。例如,紙尿布500亦可具有第1~第4高壓力區域561~564中的任一個或複數個。又,亦可為僅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中的一方具有高壓力區域560,另一方不具有高壓力區域560。
以上,說明了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前述實施形態係為容易理解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又,本發明在不超出其技術思想範圍下,能夠加以變更、改良等,並且本發明當然亦包含其等價物。
1:紙尿布(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1a:腰圍開口
1b:腳圍開口
10:吸收性本體
11:吸收性芯材
12:頂面薄片
13:背面薄片
14:立體皺褶部
20:外裝體
21:腹部側外裝體(前側皮帶部)
21s:基礎區域
22:背部側外裝體(後側皮帶部)
211、221:腰圍區域
212、222:褲襠側區域
213、223:肌膚側薄片(肌膚側不織布)
214、224:非肌膚側薄片(非肌膚側不織布)
215、225:伸縮性不織布(伸縮性構件)
23:褲襠外裝體
24:端部接合區域
26:腰圍彈性構件
26s:伸縮區域
27:腳圍彈性構件
30:伸縮性薄膜
30s:高壓力區域
31s:第1高壓力區域
32s:第2高壓力區域
33s:低壓力區域
34:通氣部
40:熔接部
50:開孔(通氣部)
300:紙尿布(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310:吸收性本體
311:吸收性芯材
312:頂面薄片
313:背面薄片
320:外裝體
321:前側皮帶部
322:後側皮帶部
3213、3223:肌膚側薄片
3214、3224:非肌膚側薄片
3215、3225:伸縮性不織布(前側伸縮性構件)
323:褲襠部
324:卡止部
326:腰圍用橡膠線
327:腳圍用橡膠線
330:低壓力區域
331:後側低壓力區域(低壓力區域)
332:前側低壓力區域
340:高壓力區域
341:後側高壓力區域(高壓力區域)
342:前側高壓力區域
343:伸縮性薄膜(後側伸縮性構件、前側伸縮性構件)
350:接合部
360:臀中肌
361:臀大肌
500:紙尿布(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500a:腰圍開口
500b:腳圍開口
510:吸收性本體
511:吸收性芯材
512:頂面薄片
513:背面薄片
520:外裝體
521:前側皮帶部(皮帶部)
522:後側皮帶部(皮帶部)
5213、5223:肌膚側薄片
5214、5224:非肌膚側薄片
5215、5225:伸縮性不織布
523:褲襠部
524:卡止部
527:腳圍用橡膠線
530:接合部
540:腰圍伸縮區域(伸縮區域)
541:橡膠線
550:低壓力區域
560:高壓力區域
561:第1高壓力區域
562:第2高壓力區域
563:第3高壓力區域
564:第4高壓力區域
565:伸縮性薄膜(伸縮性構件)
566:異色部
567:非異色部
A2:左右方向之側部
A1:中央部
CL:長度方向的中央
圖1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概略斜視圖。 圖2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1之概略平面圖。 圖3係圖2的I-I線概略斷面圖。 圖4A至圖4C係顯示穿用了紙尿布1之狀態的概念圖。 圖5A至圖5B係腹部側外裝體21及背部側外裝體22之概略斷面圖。 圖6A係高壓力區域30s之說明圖,圖6B係通氣部33與熔接部40之說明圖。 圖7A至圖7C係變形例的高壓力區域30s之說明圖。 圖8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300的概略斜視圖。 圖9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300之概略平面圖。 圖10係圖9的I-I線概略斷面圖。 圖11A係顯示接合部350的一例之圖,圖11B係前側皮帶部321及後側皮帶部322之概略斷面圖。 圖12係後側皮帶部322之概略平面圖。 圖13係前側皮帶部321之概略平面圖。 圖14A及圖14B係臀中肌60的說明圖。 圖15係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500的概略斜視圖。 圖16係展開且伸長狀態的紙尿布500之概略平面圖。 圖17係圖16的I-I線概略斷面圖。 圖18A係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的接合部530的一例之圖,圖18B係前側皮帶部521及後側皮帶部522之概略斷面圖。 圖19係前側皮帶部521之概略平面圖。 圖20係後側皮帶部522之概略平面圖。 圖21係顯示關於高壓力區域560的辨識性之試驗結果的圖表。 圖22係形成於伸縮性薄膜565的接合部530之說明圖。
1:紙尿布(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1a:腰圍開口
1b:腳圍開口
10:吸收性本體
11:吸收性芯材
21:腹部側外裝體(前側皮帶部)
21s:基礎區域
22:背部側外裝體(後側皮帶部)
211、221:腰圍區域
213、223:肌膚側薄片(肌膚側不織布)
214、224:非肌膚側薄片(非肌膚側不織布)
212、222:褲襠側區域
23:褲襠外裝體
24:端部接合區域
26:腰圍彈性構件
26s:伸縮區域
27:腳圍彈性構件
30:伸縮性薄膜
30s:高壓力區域
31s:第1高壓力區域
32s:第2高壓力區域
33s:低壓力區域
34:通氣部
A2:左右方向之側部
A1:中央部
CL:長度方向的中央

Claims (35)

  1.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備有:前側皮帶部、後側皮帶部及具備吸收性芯材之吸收性本體,藉由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在上端形成腰圍開口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前側皮帶部及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位於最靠近肌膚側之肌膚側不織布、位於最靠近非肌膚側之非肌膚側不織布及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且具備:沿著前述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從下側鄰接於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的前述伸縮區域之基礎區域;及設在前述伸縮區域的下方之高壓力區域,用來將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使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基礎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方式設成圓周狀,在前述肌膚側不織布與前述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具有伸縮性薄膜,且 具有通氣性比起前述伸縮性薄膜存在的部分更佳的通氣部,在前述前側皮帶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中的至少一方,與前述吸收性芯材在前述前後方向上不會重疊,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伸縮性不織布,前述伸縮性不織布係在前述肌膚側不織布與前記非肌膚側不織布之間且配置於較前述伸縮性薄膜更靠近肌膚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具有通氣性之薄片狀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伸縮性不織布,在前述伸縮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的複數個線狀彈性材是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從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上端為止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係較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更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對前述左右方向長的複數個前述伸縮性薄膜是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排列於前述上下方向之前述伸縮性薄膜之間的部位為前述通氣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前述伸縮性薄膜所存在的部分之面積是較排列於前述上下方向的前述伸縮性薄膜之間的前述通氣部的面積更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及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側部,比起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通氣部的面積除以前述高壓力區域的面積之值較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薄膜係不具有貫通前述伸縮性薄膜的開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其中,前述伸縮性薄膜係具有貫通前述伸縮性薄膜之開孔,前述開孔為前述通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肌膚側不織布、前記非肌膚側不織布、前述伸縮性構件及前述伸縮性薄膜係藉由相同的熔接圖案,熔接於前述前後方向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熔接圖案係為複數個熔接部分散存在的圖案,在使前述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伸長之狀態,前述通氣部的面積係較位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熔接部的面積更大。
  11.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且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和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後側皮帶部係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左右方向上具 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遍及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較長、且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端位於下方,在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低壓力區域鄰接配置於前述高壓力區域之下方,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之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較長,且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的上端位於上方。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從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朝兩端部,前述高壓力區域之下端向下方傾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具有吸收性芯材, 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配置成不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後側部重疊,前述低壓力區域係至少配置於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下端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後側部的上端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皮帶部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前側伸縮性構件,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卡止部,與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連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前側皮帶部係具有: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備伸縮性之前側低壓力區域;和具備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之前側高壓力區域,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使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卡止部,與前述前側高壓力 區域連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複數個後側伸縮性構件,在前述卡止部,最上側的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與最上側的前述伸縮性構件被連結,且最下側的前述前側伸縮性構件與最下側的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被連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前述前側低壓力區域鄰接配置於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之上方。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具有吸收性芯材,前述前側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後方向,配置成不與前述吸收性芯材的前側部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複數個後側伸縮性構件,前述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比起中央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之間隔變廣。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後側伸縮性構件,前述後側伸縮性構件係為薄片狀構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於肌膚側薄片與非肌膚側薄片之間,配置有伸縮性不織布和伸縮性薄膜,在前述低壓力區域,於前述肌膚側薄片與前記非肌膚側薄片之間,配置有前述伸縮性不織布。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沿著一對腳圍開口,配置伸縮性構件。
  23. 一種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係具有相互地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並具備有:皮帶部和吸收性本體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特徵為:前述皮帶部係在沿著腰圍開口的緣部之伸縮區域的下方,具有低壓力區域及高壓力區域,前述低壓力區域及前述高壓力區域係相鄰接且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用來將前述上下方向之單位寬度的前述高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單位長度之力,係較用來將前述單位寬度的前述低壓力區域朝前述左右方向伸長前述單位長度之力更大,在從非肌膚側與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前述上下方向之前述高壓力區域的輪廓部係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從前述肌膚側與前述非肌膚側中的至少一方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在前述高壓力區域與前述低壓力區域,將L*a*b色彩系的a*值的差設為Δa*、b*值的差設為Δb*,以下述的計算式算出色差ΔE*時,ΔE*={(Δa*)2+(Δb*)2}1/2前述色差ΔE*為1.45以上,前述低壓力區域為單色,前述低壓力區域係藉由設在該低壓區域內之具備伸縮 性的構件賦予伸縮性,前述高壓區域係具有與前述低壓區域的單色不同的單色之異色部、和前述異色部以外且與前述低壓力區域的單色相同的單色之非異色區部,前述皮帶部具有前側皮帶部與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的兩側部與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的兩側部是在前述一對卡止部之間被卡止,前述異色部是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之間而在前述左右方向上連續地配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從前述非肌膚側觀看前述皮帶部之情況,前述色差ΔE*為1.45以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朝前述左右方向伸縮之伸縮性構件,前述伸縮性構件係著色成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於前述皮帶部的厚度方向上層積有複數個材料,前述伸縮性構件係配置於靠近前述非肌膚側。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為薄片狀伸縮性構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在前述高壓力區域,前述伸縮性構件係複數個,在前述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伸縮性構件係藉由複數個接合部,與配置在較前述伸縮性構件更靠近前述非肌膚側之薄片間歇地接合,比起前述上下方向上之前述伸縮性構件的長度,在前述上下方向相鄰的前述接合部之間隔較小,且比起前述左右方向上之前述伸縮性構件的長度,在前述左右方向相鄰的前述接合部之間隔較小。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具有與前述低壓力區域不同的顏色之異色部;和前述異色部以外之非異色部,在前述左右方向之前述皮帶部的中央部,比起端部,每單位面積之前述異色部的比例較高。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從位於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腰圍開口為止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係與從位於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前述高壓力區域的上端到前述腰圍開口為止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長度不同。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和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係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具有第1高壓力區域,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 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比起兩端部,位於較下側。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前側皮帶部,具有第2高壓力區域,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更下側,前述第2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第1高壓力區域重疊。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皮帶部係具有前側皮帶部和後側皮帶部,前述前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和前述後側皮帶部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側部係在一對卡止部被卡止,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後側皮帶部,具有第3高壓力區域,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 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比起兩端部,位於較上側。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其中,前述高壓力區域係在前述後側皮帶部,具有第4高壓力區域,前述第4高壓力區域係遍及前述一對卡止部間而連續配置於前述左右方向,前述第4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位於較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更上側,前述第4高壓力區域的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第3高壓力區域重疊。
TW108111848A 2018-04-03 2019-04-03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TWI832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1289 2018-04-03
JP2018071289A JP6503489B1 (ja) 2018-04-03 2018-04-03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8124400A JP7171266B2 (ja) 2018-06-29 2018-06-29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8-124400 2018-06-29
JP2018247119A JP2020103719A (ja) 2018-12-28 2018-12-28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8-247119 2018-12-28
JP2019008507A JP7195945B2 (ja) 2019-01-22 2019-01-22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9-008507 2019-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924A TW202002924A (zh) 2020-01-16
TWI832852B true TWI832852B (zh) 2024-02-21

Family

ID=6810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848A TWI832852B (zh) 2018-04-03 2019-04-03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3) CN114376799B (zh)
TW (1) TWI832852B (zh)
WO (1) WO2019194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9172B (zh) * 2019-12-27 2023-08-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7406989B2 (ja) * 2019-12-27 2023-12-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1536A (ja) * 2011-08-01 2013-02-14 Unicharm Corp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6022022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着用品
WO2016194476A1 (ja) * 2015-06-03 2016-12-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2793B2 (ja) * 1996-11-01 2003-03-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EP4338719A2 (en) * 2012-05-15 2024-03-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uniform graphics
JP5745576B2 (ja) * 2013-07-23 2015-07-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50969B2 (ja) * 2013-07-26 2017-12-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21839B2 (ja) * 2014-03-04 2017-11-01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68960B2 (ja) * 2015-06-30 2019-02-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035381B1 (ja) * 2015-06-30 2016-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5147075A (ja) * 2015-04-14 2015-08-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65764B2 (ja) * 2015-06-30 2019-0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175529B1 (ja) * 2016-03-02 2017-08-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1536A (ja) * 2011-08-01 2013-02-14 Unicharm Corp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6022022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着用品
WO2016194476A1 (ja) * 2015-06-03 2016-12-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4118A1 (ja) 2019-10-10
TW202002924A (zh) 2020-01-16
CN111936097B (zh) 2022-07-05
CN111936097A (zh) 2020-11-13
CN114376799A (zh) 2022-04-22
CN114376799B (zh) 2023-03-10
CN114376798A (zh) 2022-04-22
CN114376798B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4072B2 (ja) 広範囲の着用者に装着するための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揃い
RU2414203C2 (ru) 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эластичный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5144228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RU2683340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CN105263452B (zh) 一次性吸收制品
EP3318230B1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JP2017510421A (ja) 広範囲の着用者に適合するための、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配列
WO2011083822A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TWI832852B (zh)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TWI672130B (zh) 短褲型穿著用物品
JP2022078161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907422B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95945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0527428A (ja) パンツタイプ着用可能物品
JP2003290288A5 (zh)
JP2005287930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2046790A (ja) パンツタイプの着用可能物品
TWI774912B (zh)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褲
JP7171266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2004790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20164376A1 (en)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JP2019181180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0103719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