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989B - 自動下料分張機 - Google Patents

自動下料分張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6989B
TWI826989B TW111112418A TW111112418A TWI826989B TW I826989 B TWI826989 B TW I826989B TW 111112418 A TW111112418 A TW 111112418A TW 111112418 A TW111112418 A TW 111112418A TW I826989 B TWI826989 B TW I8269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wheel
component
transmission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2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0070A (zh
Inventor
翁科豐
Original Assignee
鈦準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鈦準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鈦準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2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69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0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0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98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自動下料分張機,至少包含:一分張供料單元與一真空吸附傳送單元,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類J型板,前述類J型板可將整疊的物件的後端撐起,且前述類J型板可縱向及軸向多方向的調整位置。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其可進行左、右位置的調整,藉由調整前述類J型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的位置,即可改變物件的容納空間,以配合各種物件的面積進行調整。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一傳送組件與被動輪,前述被動輪與前述第一傳送組件之間係具有間隙,以配合物件之單張厚度,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二傳送組件,該第二傳送組件至少設一氣室,前述氣室的上表面係設置至少一排的氣室氣孔與一第二傳送帶,使物件可被真空吸附並準確傳送。如此,本發明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可將各種類型的物件自前述容納空間中逐張傳送至前述第二傳送組件,並藉由該第二傳送組件將前述物件真空吸附固定並準確的進行傳送,以完成分張自動下料之操作,具有最佳的實用性。

Description

自動下料分張機
本發明,尤指一種可將紙張等各類須分張的物件,逐一分張,並往前輸送到達噴印機或貼標機或其他設備,讓該噴印機或貼標機或其他設備得以對於該物件完成必須的後續動作之自動下料分張機之創新。
習知分張機,如新型第M564585號「取紙裝置」,其主要係藉由一驅動裝置驅動一取紙輪組和一送紙輪組正轉,再將表面與取紙輪組或送紙輪組接觸的紙張拾取並向下游饋進,且再藉由一分紙輪組與送紙輪組對應運作,讓分紙輪組與送紙輪組露出盛紙平面的部分相抵靠並可隨送紙輪組轉動,讓分紙輪組與送紙輪組配合將紙張進行分張。
又如CN 113651348 A「一種分張裝置及分張方法」,係藉由驅動位於紙倉內紙張上方的吸盤裝置沿豎向移動,再利用滾刷轉動、吹嘴吹壓縮空氣,以及分紙吸盤往復圓周轉動導致雙張導電紙圍繞圓心的半徑不同所產生的離型力進行分張。
亦即,該M564585係藉由取紙輪組、送紙輪組與分紙輪組產生分張之作用。而CN 113651348 A則是藉由移動吸盤逐一吸取紙張,產生分張之作用。前述二先前技藝雖可完成分張,但生產速度(CN 113651348 A)或準確度(M564585)上,卻無法配合產業需求。其次,如要將分張的物件以噴印機噴上 文字或數字或圖案必須非常準確的傳送各物件,習知者恐難達成。為此,本案發明人特針對前揭先前技藝所存在的效率與準確度問題,發想創作,而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準確分張,高效率,高生產速度等優點的自動下料分張機之創新發明。
本發明之自動下料分張機,至少包含:一分張供料單元,設類J型板,得藉由前述類J型板將整疊的物件之後端撐起,以維持少數物件可被平放於容納空間中,避免複數張的輸送,前述類J型板具備上、下垂直方向與前、後方向的調整作用,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具備左、右調整的作用,得藉由前述類J型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的位置調整,以改變物件的容納空間的可容納體積,以可配合物件的面積整疊放置;一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一傳送組件與被動輪,讓前述被動輪與前述第一傳送組件產生之間隙,可配合物件之單張厚度,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二傳送組件,該第二傳送組件至少設一氣室,藉由前述氣室的上表面設一排或以上的複數氣室氣孔與第二傳送帶,產生真空吸附準確傳送物件之功能;如此,可藉由前述分張供料單元的前述類J型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以形成物件的容納空間,再藉由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的第一傳送組件與被動輪之搭配運作,將前述物件由前述容納空間中逐張傳送至前述第二傳送組件,並藉由前述第二傳送組件將前述物件真空吸附固定並準確地傳送到目的地者,以完成自動下料分張之功能,讓本發明得以配合各類用途。
本發明,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與真空吸附傳送單元係被設置於機箱組件上方,且該機箱組件係被設置於台車組件上方,藉由台車組件讓本發明可被方便移動並固定。
本發明,前述分張供料單元的類J型板係被安裝於第一調整組件,讓該類J型板可產生上、下垂直向調整位移並定位。前述類J型板與第一調整組件係被安裝設置於第二調整組件上,讓該類J型板與第一調整組件可被前、後調整位移並定位。
本發明,前述分張供料單元的第一側板係被設置於第三調整組件上,前述第二側板係被設置於第四調整組件上,讓該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可分別被左、右調整位移並定位。
本發明,前述第三調整組件與第四調整組件係被第三導引桿穿設固定,讓前述第三調整組件所依附之第一側板,與第四調整組件所依附之第二側板可被左、右穩定調整定位。
本發明,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被動輪,前述被動輪設置於第五調整組件上,讓該被動輪可被垂直向調整的大位移調整或小位移調整,讓被動輪可與傳送帶緊密接觸,讓單張物件被往前傳送。
本發明,前述第五調整組件係被第三導引桿穿設固定,讓前述第五調整組件所依附之被動輪可被左、右穩定調整定位。
本發明,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一傳送組件與第二傳送組件,前述第一傳送組件的第一傳送帶與第二傳送組件的第二傳送帶係由前述動力元件提供動力,前述第一傳送帶的轉速係稍大於第二傳送帶的轉速,以藉由該第一傳送帶與被動輪的對應運作逐一分張物件,並傳送到第二傳送帶。
本發明,前述第一傳送組件,係由一以上第一傳送帶組成,前述第一傳送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傳送帶並設置於被動輪下方,讓該第一傳送帶 與被動輪之間隙可配合物件的厚度而調整,讓該第一傳送帶與被動輪可一次傳送單一物件前進。
本發明,前述第二傳送組件上方可設置有噴印機,讓分張後的物件,可被噴印適當的文字、數字或符號。
1:分張供料單元
10:類J型板
110:板座
11:第一調整組件
111:第一導引桿
112:第一螺桿
113:第一轉盤
114:第一固定塊
12:第二調整組件
120:第二固定塊
121:第二導引桿
122:第二螺桿
123:第二轉盤
124:第三固定塊
13a:第一側板
13b:第二側板
13c:輔助前板
130:L形導引板
14a:第三調整組件
14b:第四調整組件
140:側板座
141:把手
142:第三導引桿
143:第三桿座
2:真空吸附傳送單元
20:第一傳送組件
200:第一傳送帶
201a、201b:第一、第二傳送輪
202:第一傳送桿
203:第二傳送桿
202a:第一皮帶輪
203a:第二皮帶輪
21:動力元件
210:動力皮帶輪
211:動力皮帶
22:被動輪
220:輪座
220a:輪軸
220b:橫向桿
23:第五調整組件
230:基座
230a:穿孔
231:把手
231:彈性元件
232:調整元件
232a:中心軸
232b:微調輪
232c:快調輪
232d:螺栓
24:第二傳送組件
240:氣室
240a:管線
241:空氣泵
242:氣室氣孔
243:第二傳送帶
244:傳送帶氣孔
243a:第三傳送輪
243b:第四傳送輪
243c:第三傳送桿
3:機箱組件
4:台車組件
5:噴印機
50:第六調整組件
51:第四導引桿
52:第四桿座
6:物件
60:容納空間
圖1是本發明之立體視圖。
圖2是本發明之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之前視圖。
圖4是圖3之A-A剖視圖。
圖5是圖4之B部分放大圖。
圖6是類J型板、第一調整組件與第一調整組件之視圖。
圖7是類J型板、第一調整組件與第一調整組件之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之部分分解視圖。
圖9是本發明之被動輪與第五調整組件之組合視圖。
圖10是本發明之被動輪與第五調整組件之剖視圖。
圖11是本發明之部分視圖。
圖12是本發明之部分視圖。
圖13是圖12之C部分放大視圖。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該最佳之自動下料分張機,請參閱圖1至圖13解說如下,本發明至少包含:一分張供料單元1、一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前述分張供料單元1與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係被設置於機箱組件3的上方,且該機箱組件3係被設置於台車組件4的上方,藉由台車組件4讓本發明可被方便移動並固定。前述機箱組件3與台車組件4係可配合前述分張供料單元1與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的體積而調整設計。或可在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之前側設噴印機5,可藉由該噴印機5於該物件6的預定位置準確噴印文字或數字或圖案。噴印機屬於習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1至圖8,前述分張供料單元1設一類J型板10,前述類J型板10係被固設安裝於第一調整組件11的板座110一側,前述第一調整組件11的板座110並為第一導引桿111穿設,該第一導引桿111至少設有一以上之導引桿(圖式僅揭露一導引桿,另一導引桿則在第一螺桿112的另側),如此,可於該第一導引桿111之間設第一螺桿112,該第一螺桿112的頂端設第一轉盤113,前述第一螺桿112則可與板座110互相螺合,前述第一導引桿111與第一螺桿112的另一端則被設置於第一固定塊114(如圖6及圖7),以產生穩固安裝的作用。如此可經由轉動第一轉盤113讓該板座110產生上、下垂直方向的升或降,帶動該類J型板10同時產生上、下垂直方向之調整位移並定位。
如圖4至圖7,前述類J型板10與第一調整組件11係被設置於第二調整組件12上,前述第二調整組件12設第二固定塊120以為第二導引桿121與第二螺桿122的一端設置固定。前述第二螺桿122通過第二固定塊120後可與第二轉盤123結合,如此可經由轉動第二轉盤123讓該第二螺桿122轉動,而帶動該類J型板10與第一調整組件11產生前、後方向之調整位移並定 位之作用。前述第二導引桿121與第二螺桿122的另一端則通過前述第一固定塊114,且讓該第二螺桿122可與前述第一固定塊114互相螺合。而前述第二導引桿121與第二螺桿122通過第一固定塊114後,則可與第三固定塊124互相結合,讓該類J型板10與第一調整組件11可藉由第二調整組件12產生前、後調整位移並定位之作用,可配合物件之面積而自由調整。
如圖1至圖5及圖8,前述分張供料單元1設第一側板13a及第二側板13b,前述第一側板13a與第二側板13b的下端分別設有L形導引板130,該L形導引板130的長度係可配合物件的傳送距離而定。前述第一側板13a與第二側板13b分別與第三調整組件14a與第四調整組件14b互相結合,讓該第一側板13a與第二側板13b延伸具備左、右調整並定位的作用。前述第三調整組件14a與第四調整組件14b各設一側板座140,以分別與第一側板13a、第二側板13b互相栓設結合,於各該側板座140均設一把手141,前述各側板座140則被一或一以上的第三導引桿142穿設定向,只要轉動鬆開該把手141,則可手動調整第一側板13a與第二側板13b的左、右位移,以配合物件之面積自由穩定調整。調整定位後,再將該把手141鎖緊即可固定。前述分張供料單元1設輔助前板13c,係被完全固定於第五調整組件上,以與前述類J型板10、第一側板13a及第二側板13b共同形成物件的容納空間60。
如此,藉由調整前述類J型板10、第一側板13a及第二側板13b的位置,即可改變圍擋的面積,以配合物件6的面積作整疊放置,再藉由前述類J型板10得以將整疊的物件6之後端稍微地撐起,以維持少數物件可被平放於前述第一側板13a及第二側板13b之間,以確保準確地分張運作。
如圖1至13,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設第一傳送組件20,前述第一傳送組件20設一或一以上之第一傳送帶200,前述第一傳送帶200均繞設於第一、第二傳送輪201a、201b之間,前述第一傳送輪201a係被固定安裝於第一傳送桿202,前述第二傳送輪201b則是被固定安裝於第二傳送桿203(圖11至圖13參照)。前述第一傳送桿202一側並安裝固定有一第一皮帶輪202a,前述第二傳送桿203一側則被安裝固定有一第二皮帶輪203a,前述第一皮帶輪202a的外徑並大於前述第二皮帶輪203a,第一皮帶輪202a與第二皮帶輪203a並被動力元件21的動力皮帶輪210所繞設的動力皮帶211同時繞設,可藉由動力元件(例如電動機或稱馬達等)21產生之動力,藉由動力皮帶211傳動第一皮帶輪202a與第二皮帶輪203a,且因第一皮帶輪202a的外徑大於前述第二皮帶輪203a,讓第一傳送桿202的轉速比第二傳送桿203慢一些,以配合噴印機的噴印動作讓物件稍微於第二傳送帶上稍作極短暫之停留,確保噴印動作準確無誤。
如圖8至圖10,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設被動輪22,前述被動輪22係被樞設於輪座220的輪軸220a上,以產生被動轉動之作用。前述輪座220為ㄇ字型,藉由橫向桿220b穿設於第五調整組件23的基座230之穿孔230a。前述第五調整組件23的基座230係被安裝於前述第三導引桿142,並於前述基座230上方設把手231,可藉由鬆開該把手231,讓該基座230可以於該第三導引桿142左右移動調整位置並定位。第三導引桿142,可由一以上的導引桿組成,且於該導引桿的兩側係各與一第三桿座143結合,再藉由該第三桿座143以固定於機箱組件3的適當位置。
如圖8至圖10,前述基座設穿孔230a,可為輪座220的橫向桿220b穿過,並於該橫向桿220b下方設彈性元件231,且於對應穿孔230a之上方設調整元件232,該調整元件232的中心軸232a伸設入前述輪座220的橫向桿220b,可藉由該調整元件232的微調輪232b微調該中心軸的上下移動的微距離。或藉由該調整元件232的快調輪232c可快速調該中心軸232a的上下移動距離,以調整被動輪22的位置,改變被動輪22與第一傳送組件20的其中之一的第一傳送帶200的距離或間隙(圖5參照),以配合物件的單張厚度。當然前述調整元件232的微調輪232b或快調輪232c要轉動調整之前,必須先鬆放二側之螺栓232d乃屬當然。如此,讓前述第一傳送組件20之其中一的第一傳送帶200與被設置於上方之被動輪22之間隙可配合物件的厚度而調整,讓該第一傳送帶200與被動輪22可一次傳送單一物件前進。
如圖1至圖4、圖8、圖11及圖12,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設第二傳送組件24,前述第二傳送組件24設氣室240,前述氣室240係以管線240a與外接的空氣泵241互相連接。前述氣室240上表面設一排或以上的複數氣室氣孔242,前述氣室氣孔242以長形孔為最佳。該氣室氣孔242上方並設有配合氣室氣孔242的第二傳送帶243,前述第二傳送帶243分佈有等距之傳送帶氣孔244,該傳送帶氣孔244以圓形孔為最佳,避免氣流進入氣室氣孔之前即發生滲漏之問題,造成真空吸力不足之問題。該第二傳送帶243均繞設於第三、第四傳送輪243a、243b之間,前述第三傳送輪243a係被固定安裝於第二傳送桿203,前述第四傳送輪243b則是被固定安裝於第三傳送桿243c(圖11至圖13參照)。如此,可藉由該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將單張物件6以接近於真空吸附狀態,往前輸送,以完成自動下料分張之功能。
如圖1至圖4及圖11,前述噴印機5係被安裝於第六調整組件50,該第六調整組件50則是被設置於第四導引桿51上方,讓該噴印機5可藉由第六調整組件50於第四導引桿51上左、右移動調整,並被定位,以配合物件6預備噴印的文字或數或圖案之位置。前述第四導引桿51係由一以上之導引桿組成,且該導引桿的兩側並與第四桿座52結合,再藉由第四桿座52固定於機箱組件3的適當位置,且如前述,噴印機為市售產品,屬於既有技術,不再贅述。
是以,本發明之自動下料分張機,藉由分張供料單元的類J型板及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的位置調整,以配合待分張之物件的面積整疊放置,再藉由前述類J型板得以將整疊的物件之後端撐起,以維持少數物件可被平放於前述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之間,避免複數張的輸送;再藉由真空吸附傳送單元的第一傳送組件與被動輪自前述分張供料單元逐張分料傳送到第二傳送組件再藉由氣室所達成之類真空吸力,讓第二傳送組件的傳送帶氣孔將物件緊緊吸附傳送,以完成自動下料分張之功能,為本案新穎性、進步性之組成。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發明之態樣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專利範疇。本說明書的元件名稱以第一、第二或第三命名,並不產生順序的問題或者說明書以第一、第二等之元件名稱作為命名,並無特別之定義或意義或數量或順序,僅是方便解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仍以各元件的對應關係與技術效用為解釋本發明權利範圍之準據。
分張供料單元1、類J型板10、第一調整組件11、第一轉盤113、第二調整組件12、第二固定塊120、第二導引桿121、第二螺桿122、第二轉盤123、第一側板13a、第二側板13b、L形導引板130、第三調整組件14a、第四調整組件14b、第三導引桿142、第三桿座143、真空吸附傳送單元2、第五調整組件23、第二傳送帶243、傳送帶氣孔244、機箱組件3、台車組件4、噴印機5、第六調整組件50、第四導引桿51、第四桿座52、容納空間60

Claims (14)

  1. 一種自動下料分張機,至少包含:一分張供料單元,設類J型板,藉由前述類J型板可將整疊的物件之後端撐起,以維持少數物件可被平放於一容納空間中,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第一調整組件、第二調整組件、第三調整組件與第四調整組件,前述類J型板係被安裝於該第一調整組件上,讓前述類J型板具備上、下垂直方向之調整作用,前述第一調整組件係安裝於前述第二調整組件上,讓前述類J型板與前述第一調整組件具備前、後方向的調整作用;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其係分別安裝於前述第三調整組件與第四調整組件上,讓前述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分別具備左、右調整的作用;如此,得藉由前述類J型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的位置調整,以改變物件的容納空間的可容納體積,並可配合物件的面積整疊放置;一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一傳送組件,該第一傳送組件設有第一傳送帶、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該第一傳送帶係被繞設於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上,前述第一傳送輪與前述第二傳送輪係分別連接一第一傳送桿與第二傳送桿,可藉由一動力元件以提供前述第一傳送桿與第二傳送桿的動力;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被動輪、輪座與第五調整組件,該被動輪係被安裝於前述輪座的輪軸上,再將前述輪座安裝於第五調整組件,讓前述被動輪具備上、下調整之作用,以改變與前述第一傳送組件之間隙,配合物件之單張厚度;前述第三調整組件係設置第三導引桿,前述第五調整組件係被安裝於該第三導引桿上,讓前述被動輪具備左、右調整,並定位之作用,如此讓前述被動輪可配合前述第一傳送組件之運作,將物件逐張傳送;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設第二傳送組件,該第二傳送組件係設置至少一氣室,前述氣室的上表面設至少一排的 氣室氣孔,前述氣室氣孔的上方並設有第二傳送帶,前述第二傳送帶係設有至少一排的傳送帶氣孔,前述第二傳送組件係設有第三傳送輪、第四傳送輪與第三傳送桿,該第二傳送帶係繞設於前述第三傳送輪與第四傳送輪上,前述第三傳送輪與第四傳送輪分別被安裝於前述第二傳送桿與第三傳送桿上,其可藉由前述動力元件提供動力;如此,藉由前述分張供料單元的前述類J型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以形成前述容納空間,再藉由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的第一傳送組件與被動輪之搭配運作,即可將前述物件由前述容納空間中逐張傳送至前述第二傳送組件,並藉由前述第二傳送組件將前述物件真空吸附固定並準確地傳送到目的地。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分張供料單元的類J型板係被固設安裝於第一調整組件的板座一側,前述板座並為第一導引桿穿設,前述第一導引桿之間設第一螺桿,前述第一螺桿的頂端設第一轉盤,前述第一螺桿可與前述板座互相螺合,前述第一導引桿與第一螺桿的另一端則被設置於第一固定塊,如此可經由轉動前述第一轉盤讓前述板座產生上、下垂直方向的升或降,帶動前述類J型板同時產生上、下垂直方向之調整位移並定位。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二調整組件設第二固定塊,以為第二導引桿與第二螺桿的一端設置固定,前述第二螺桿通過前述第二固定塊後可與第二轉盤結合,可經由轉動前述第二轉盤讓前述第二螺桿轉動,帶動前述類J型板與第一調整組件產生前、後方向之調整位移並定位之作用。
  4. 根據請求項3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二導引桿與第二螺桿的另一端則通過第一固定塊,讓前述第二螺桿可與前述第一固定塊互相螺 合,前述第二導引桿與前述第二螺桿通過前述第一固定塊後,則可與第三固定塊互相結合,讓前述類J型板與前述第一調整組件可藉由第二調整組件產生前、後調整位移並定位之作用,可配合物件之面積而自由調整。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下端分別設有L形導引板,該L形導引板的長度係可配合物件的傳送距離而定。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三調整組件與前述第四調整組件各設一側板座,以分別與前述第一側板、前述第二側板互相栓設結合,於各前述側板座均設一把手,前述各側板座則被一或一以上的第三導引桿穿設定向,只要轉動鬆開該把手,則可手動調整前述第一側板與前述第二側板的左、右位移,以配合物件之面積自由穩定調整。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分張供料單元設輔助前板,係被完全固定於第五調整組件上,產生圍擋之作用。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一傳送組件設一或一以上之第一傳送帶,前述第一傳送帶係被繞設於第一、第二傳送輪之間,前述第一傳送輪係被固定安裝於第一傳送桿,前述第二傳送輪則是被安裝於第二傳送桿。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一傳送桿一側安裝第一皮帶輪,前述第二傳送桿一側安裝第二皮帶輪,前述第一皮帶輪的外徑大於前述第二皮帶輪,讓前述第一傳送桿的轉速比前述第二傳送桿慢些許,前述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並被動力元件的動力皮帶輪所繞設的動力皮帶同時 繞設,可藉由前述動力元件產生之動力,藉由前述動力皮帶傳動前述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
  10.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被動輪的輪座為ㄇ字型,係藉由輪座的橫向桿穿設於第五調整組件的基座之穿孔。
  11. 根據請求項1或10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五調整組件的基座被安裝於第三導引桿,並於前述基座上方設把手,可藉由鬆開該把手,讓前述基座可以於前述第三導引桿左右移動調整位置並定位;前述基座設穿孔,可為前述輪座的橫向桿穿過,並於前述橫向桿下方設彈性元件,且於對應前述穿孔之上方設調整元件,該調整元件的中心軸伸設入前述輪座的橫向桿,可藉由前述調整元件的微調輪微調該中心軸的上下移動的微距離,或藉由前述調整元件的快調輪可快速調前述中心軸的上下移動距離,以調整前述被動輪的位置,改變前述被動輪與前述第一傳送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傳送帶的距離或間隙,以配合物件的厚度。
  1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第二傳送組件的氣室係以管線與外接的空氣泵互相連接。
  13.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氣室的氣室氣孔以長形孔為最佳;前述第二傳送帶之傳送帶氣孔,以圓形孔為最佳,避免氣流進入氣室氣孔之前即發生滲漏之問題,造成真空吸力不足之問題。
  14.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下料分張機,前述真空吸附傳送單元前側設噴印機,前述噴印機係被安裝於第六調整組件,前述第六調整組件則是被安裝於第四導引桿,讓前述噴印機可藉由前述第六調整組件於前述第四導引桿左、右移動調整,並被定位,以配合物件預備噴印的文字或數或圖案之位 置;前述第四導引桿由一以上之導引桿組成,且該導引桿的兩側並與第四桿座結合,再藉由前述第四桿座安裝於機箱組件上。
TW111112418A 2022-03-31 2022-03-31 自動下料分張機 TWI826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2418A TWI826989B (zh) 2022-03-31 2022-03-31 自動下料分張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2418A TWI826989B (zh) 2022-03-31 2022-03-31 自動下料分張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070A TW202340070A (zh) 2023-10-16
TWI826989B true TWI826989B (zh) 2023-12-21

Family

ID=8985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2418A TWI826989B (zh) 2022-03-31 2022-03-31 自動下料分張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69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0492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Multifeeder Technology, Inc. Vacuum-assist friction belt for sheet feeder
CN2626957Y (zh) * 2003-05-22 2004-07-21 多元数码印刷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真空室吸纸输纸装置
TW201824987A (zh) * 2016-12-19 2018-07-01 台光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組合體組合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CN112027204A (zh) * 2020-08-05 2020-12-04 合肥诚唯信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供应机构
CN113602849A (zh) * 2021-07-30 2021-11-05 合肥友高物联网标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片材收料回流装置
TWM631784U (zh) * 2022-03-31 2022-09-11 鈦準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自動下料分張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0492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Multifeeder Technology, Inc. Vacuum-assist friction belt for sheet feeder
CN2626957Y (zh) * 2003-05-22 2004-07-21 多元数码印刷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真空室吸纸输纸装置
TW201824987A (zh) * 2016-12-19 2018-07-01 台光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組合體組合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CN112027204A (zh) * 2020-08-05 2020-12-04 合肥诚唯信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供应机构
CN113602849A (zh) * 2021-07-30 2021-11-05 合肥友高物联网标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片材收料回流装置
TWM631784U (zh) * 2022-03-31 2022-09-11 鈦準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自動下料分張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070A (zh)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213437A (ja) シート状物搬送装置
CN105437752B (zh) 用于供给页张的设备
IL157308A0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sheet of print media from a stack of sheets
TWM631784U (zh) 自動下料分張機
TWI826989B (zh) 自動下料分張機
JP6051966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7087B2 (ja) シート状物排出装置
CN201405572Y (zh) 无版数码印刷机纸板传送系统
US20030080492A1 (en) Vacuum-assist friction belt for sheet feeder
US7267053B2 (en) Delivery device for a sheet-processing machine
CN113874305B (zh) 用于打印单独片材的喷墨打印机器
CN107381125B (zh) 一种印刷输纸装置
US20130147108A1 (en) Sheet feeder with two suction wheels
CN216471331U (zh) 一种印刷品转运夹具
JPH0741691Y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の張力調節装置
JPH09194058A (ja) ボトムフィーダ
CN220537020U (zh) 一种自动分页机
CN210763332U (zh) 一种能够高效稳定上料的印刷机
JP2001039565A (ja) 給紙装置
JP4135923B2 (ja) 合紙機
JPH0736892Y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の取付構造
KR0114039Y1 (ko) 낱장 공급 장치
US20070045942A1 (en) Mechanism for laterally aligning sheets
JP2002338073A (ja) 真空吸着給紙装置
KR20110136187A (ko) 용기용 필름 이송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