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769B -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769B
TWI817769B TW111139019A TW111139019A TWI817769B TW I817769 B TWI817769 B TW I817769B TW 111139019 A TW111139019 A TW 111139019A TW 111139019 A TW111139019 A TW 111139019A TW I817769 B TWI817769 B TW I8177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bar connector
connector
column structure
ca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5835A (zh
Inventor
尹衍樑
徐坤榮
Original Assignee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9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776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7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5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5835A/zh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該建築結構施工之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準結構,其具有一預鑄柱結構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部分,用以與一第一剪力牆連接,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部分,用以與一第二剪力牆連接,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在該預鑄柱結構以及該第二剪力牆上方形成一場鑄樑,該場鑄梁之一端部具有相對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凹陷之一第二表面;在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上提供一支撐件,其中該支撐件經設置鄰近該場鑄梁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及提供一預鑄樑,其中該預鑄樑之一端部經配置以鄰近該場鑄梁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且該預鑄樑之該端部被該支撐件所支撐。

Description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尤其關於一種在連接二沿不同方向之剪力牆之基準結構上設置一預鑄樑之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預鑄工法係指一種在工廠中生產,將混凝土澆築到可重複使用的模具中,在受控環境下凝固硬化以形成預鑄結構,並運送到建築工地安裝之工法。預鑄結構中,以預鑄樑為例,由於已預先形成固定的形狀,在工地現場與其他建築結構結合具有一定的困難度。在高科技廠房中,基於其特別目的,常見包含二個延伸方向彼此大致呈90度的剪力牆的特別結構,例如呈現U自行狀的剪力牆結構,其結構不同於常見的其他建築結構。因此,如何將預鑄樑與這類特別的結構結合,是業界所企盼解決的技術間題。
在一些實施例當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建築結構施工之方法,其包括:提供一基準結構,其具有一預鑄柱結構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部分,用以與一第一剪力牆連接,及自該預鑄柱結 構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部分,用以與一第二剪力牆連接,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在該預鑄柱結構以及該第二剪力牆上方形成一場鑄梁,該場鑄梁之一端部具有相對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凹陷之一第二表面;在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上提供一支撐件,其中該支撐件經設置鄰近該場鑄梁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及提供一預鑄樑,其中該預鑄樑之一端部經配置以鄰近該場鑄梁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且該預鑄樑之該端部被該支撐件所支撐。
在一些實施例當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建築結構,其包括:一基準結構、一場鑄梁、一預鑄樑、一支撐件及一連接總成。該基準結構具有一預鑄柱結構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部分,用以與一第一剪力牆連接,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部分,用以與一第二剪力牆連接,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該場鑄梁設置於該預鑄柱結構及該第二剪力牆上,其中該場鑄樑之一端部具有相對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凹陷之一第二表面。該預鑄樑之一端部鄰近該場鑄樑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預鑄樑大致沿該場鑄樑之該第二表面之一法向方向延伸,且該預鑄樑包括複數個突設於該預鑄樑之一頂部之箍筋延伸段。該支撐件設置於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且經組態以支撐該預鑄樑之該端部。再者,該連接總成經組態以連接該場鑄樑及該預鑄樑。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他技術特徵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作為修改或設計其他結構 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1:基準結構
2:場鑄樑
3:場鑄樑
5:預鑄樑
6:砂漿材料
7:樓板結構
10:中間部分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13:上表面
14:基準結構
15:剪力牆
16:剪力牆
17:鋼筋續接器
18:支撐件
19:間隙
30:端部
301:鋼筋
32:表面
33:鋼筋續接器
35:鋼筋續接器
37:連接鋼筋
372:端部
39:連接鋼筋
50:端部
51:鋼筋續接器
52:上表面
53:貫穿孔
55:貫穿孔
57:鋼筋
58:箍筋延伸段
101:外表面
107:頂表面
109:箍筋
111:自由端
121:自由端
131:鋼筋
141:側面
150:鋼筋網
151:上表面
160:鋼筋網
161:上表面
190:模板
201:鋼筋
320:墊片
331:端部
332:擴頭錨定結構
351:端部
352:擴頭錨定結構
371:端部
391:端部
501:表面
502:下表面
511:開口
1501:鋼筋
1505:鋼筋
1601:鋼筋
1605:鋼筋
從下列實施方式、連同附圖將更瞭解本揭露的態樣。應注意,根據業界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件並未按實際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清楚說明,各種特徵件的尺寸可任意放大或縮小。
圖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一。
圖2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二。
圖3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三。
圖4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四。
圖5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五。
圖6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六。
圖7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七。
圖8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八。
圖9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九。
圖10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
圖1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一。
圖12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二。
圖13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三。
圖14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四。
圖15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五。
以下揭露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標的之不同特徵的諸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將描述元件及配置之具體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等僅為實例且不意在限制。例如,在以下描述中,「使一第一構件形成於一第二構件上方或一第二構件上」可包含其中形成直接接觸之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的實施例,且亦可包含其中額外構件可形成於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使得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旨在簡化及清楚且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一關係。
此外,為了方便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面」、「下方」、「下」、「上方」、「上」、「上面」及其類似者)來描述一元件或構件與另一(些)元件或構件之關係,如圖中所繪示。除圖中所描繪之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設備可依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依其他定向),且亦可據此解譯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
如本文中所使用,諸如「第一」、「第二」及「第三」之術語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此等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不應受限於此等術語。此等術語可僅用於使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彼此區分。除非內文清楚指示,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第一」、「第二」及「第三」之術語不隱含一序列或順序。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大致」、「實質上」、「實質」及「約」用於描述及解釋小變動。當結合一事件或狀況使用時,術語可涉及其中精確發生該事件或狀況之例項以及其中非常近似發生該事件或狀況之例項。例如,當結合一數值使用時,術語可涉及小於或等於該數值之 ±10%之一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例如,若兩個數值之間的一差小於或等於該等值之一平均值之±10%(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則該等值可被視為「實質上」相同或相等。例如,「實質上」平行可涉及小於或等於±10°之相對於0°之一角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例如,「實質上」垂直可涉及小於或等於±10°之相對於90°之一角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
圖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一。如圖1所示,在一建築基地上提供一個基準結構1及兩個基準結構14。基準結構1包含有共同預鑄製成之一中間部分10、一第一導引部分11及一第二導引部分12。中間部分10、第一導引部分11及第二導引部分12係共同製成,彼此形成一體,基準結構1係在工廠預先澆置完成後運送至建築基地。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中間部分10係一預鑄柱結構。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引部分11係自中間部分10的一側面沿一方向X1延伸,且第一導引部分11具有一遠離中間部分10之自由端111,而第二導引部分12係自中間部分10的另一側面沿一方向Y1延伸,且第二導引部分12具有一遠離中間部分10之自由端121。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方向Y1與方向 Y1係彼此大致呈90度。換言之,第一導引部分11之延伸方向與第二導引部分12之延伸方向係彼此大致呈90度。此外,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基準結構14係於工廠中預鑄製成後運送至建築工地;換言之,基準結構14可包含一預鑄柱結構。
參圖1,基準結構1被設置在欲被建造之二剪力牆之延伸交接接處;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二個或二個以上之基準結構1可彼此堆疊,以使其總高度符合欲被建置之剪力牆之高度。一基準結構14係在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分11所延伸之X1方向上被設置,其與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分11之自由端111彼此相距一距離,且基準結構14之側面141係大致面對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分11;此外,在基準結構1與14之間的建築基地上設置有複數個豎直的鋼筋1501,該等鋼筋1501大致沿X1方向排列設置,用以與之後安裝位於其上之剪力牆的鋼筋連接。再者,另一基準結構14係在基準結構1之第二導引部分12所延伸之Y1方向上被設置,其與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分12之自由端121彼此相距一距離,且基準結構14之側面141係大致面對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分12;此外,在基準結構1與14之間的建築基地上設置有複數個豎直的鋼筋1601,該等鋼筋1601大致沿Y1方向排列設置,用以與之後安裝位於其上之剪力牆的鋼筋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二個或二個以上之基準結構14可彼此堆疊,以使其總高度符合欲被建置之剪力牆之高度。
圖2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二。如圖2所示,在建築基地上提供二個或二個以上之鋼筋網150,二鋼筋網150係被設置在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11與基準結構14之間,且大致沿X1方向延伸並大致相互平行。二鋼筋網150之底側係與鋼筋1501連接,鋼筋網150 之一側與埋設於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11之鋼筋續接器(未顯示)連接;在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網150之橫向鋼筋之端部具有外螺紋,以與第一導引部11中之鋼筋續接器之端部的內螺紋連接;又,鋼筋網150之相對與第一導引部11的另一側之端部具有外螺紋,以與埋設於基準結構14之鋼筋續接器之內螺紋(未顯示)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在二鋼筋網150之間提供複數個固定筋(未顯示),其經構形以將二鋼筋網150連結固定在一起。
再者,參圖2,在建築基地上提供二鋼筋網160,二鋼筋網160係被設置在基準結構1之第二導引部12與基準結構14之間,且大致沿Y1方向延伸並大致相互平行。二鋼筋網160之底側係與鋼筋1601連接,鋼筋網160之一側與埋設於基準結構1之第二導引部12之鋼筋續接器(未顯示)連接;在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網160之橫向鋼筋之端部具有外螺紋,以與第二導引部12中之鋼筋續接器之端部的內螺紋(未顯示)連接;又,鋼筋網160之相對與第二導引部12之鋼筋續接器連接之該側的另一側之端部具有外螺紋,以與埋設於基準結構14之鋼筋續接器之內螺紋(未顯示)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在二鋼筋網160之間提供複數個固定筋,其經構形以將二鋼筋網160連結固定在一起。
圖3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三。如圖2及圖3所示,在鋼筋網150所設置處之兩側封模板以後澆注混凝土以製成剪力牆15。如上所描述,剪力牆15係藉由基準結構1及基準結構14所定位,且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11係導引剪力牆15沿X1方向延伸。參圖3,剪力牆15之上表面151有突設複數個鋼筋1505;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1505為鋼筋網150之直立鋼筋的部分。
再參圖2及圖3,在鋼筋網160所設置處之兩側封模板以後澆注混凝土以製成剪力牆16。如上所描述,剪力牆16係藉由基準結構1及基準結構14所定位,且基準結構1之第二導引部12係導引剪力牆16沿Y1方向延伸。參圖3,剪力牆16之上表面161有突設複數個鋼筋1605;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1605為鋼筋網160之直立鋼筋的部分。
如圖3所示,剪力牆15及剪力牆16係經由基準結構1相互連接,且分別經由基準結構1之第一導引部11與第二導引部12之導向而沿X1方向及Y1方向延伸。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X1方向與Y1方向係彼此呈大約90度,故剪力牆15之延伸方向及剪力牆16之延伸方向係彼此呈大約90度。
圖4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四。如圖4所示,在剪力牆15之上表面151、剪力牆16之上表面161及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設置複數個鋼筋201及301。鋼筋201係設置在剪力牆15之上表面151與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上,且大致沿X1方向延伸;此外,鋼筋201可與突設於剪力牆15之上表面151的鋼筋1505及突設於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的鋼筋131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201可與鋼筋1505及鋼筋131綁紮在一起;又,複數個固定筋(未顯示)經組態以將鋼筋201與鋼筋1505及/或將鋼筋201與鋼筋131相互綁紮在一起。鋼筋301係設置在剪力牆16之上表面161與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上,且大致沿Y1方向延伸;此外,鋼筋301可與突設於剪力牆16之上表面161的鋼筋1605及突設於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的鋼筋131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301可與鋼筋1605及鋼筋131綁紮在一起;又,複數個固定筋(未顯示)經組態以將鋼筋301與鋼筋1605及/或將鋼筋301與鋼筋131相互綁紮在一起。
再參圖4,在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上設置多個箍筋109,且箍筋109可與鋼筋131連接;請參圖4-6,多個鋼筋續接器33、35可分別在不同的高程設置在不同的上下箍筋109之間,且鋼筋續接器33、35係大致沿Y1方向延伸,並且鋼筋續接器33、35的一端固定至墊片320中。
圖5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五。如圖4及圖5所示,在鋼筋201所設置處之兩側封模板以後澆注混凝土以製成場鑄樑2。場鑄樑2係設置於剪力牆15之上表面151及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上,且大致沿X1方向延伸。
再參4及圖圖5,在鋼筋301所設置處之兩側封模板以後澆注混凝土以製成場鑄樑3。場鑄樑3係設置於剪力牆16之上表面161及基準結構1之上表面13上,且大致沿Y1方向延伸。場鑄樑3可延伸至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上方,以使場鑄樑3之端部30鄰近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在本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場鑄樑3時,可先在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上且鄰近外表面101處放置一墊片320,墊片320經組態以固定該鋼筋續接器33、35,如此使得當澆注混凝土以形成場鑄樑3時,可確實保持鋼筋續接器33、35在預定之位置,且可使得當場鑄樑3形成後,鋼筋續接器33、35之自由端可暴露於墊片320外側。此外,因墊片320之設置,使得經形成之場鑄樑3之端部30之鄰近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的一表面不會與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共面。
圖6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六,其展示圖5所示之基準結構1與場鑄樑3之一側面。如圖6所示,場鑄樑3之端部30係設置在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之上方,且在基準結構1之上方且鄰近外 表面101處設置有墊片320,故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與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並不共面。如圖6所示,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係相對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向內凹陷。
場鑄樑3之端部30埋設有鋼筋續筋器33、35,且鋼筋續筋器33、35經設置以鄰近場鑄樑3之端部30。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續接器33具有一端部331經構形以暴露於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鋼筋續接器33之端部331具有內螺紋,而鋼筋續接器33之相對端部331之另一端則具有一擴頭錨定結構332。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續接器35具有一端部351經構形以暴露於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鋼筋續接器35之端部351具有內螺紋,而鋼筋續接器35之相對端部351之另一端則具有一擴頭錨定結構352。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續筋器33、35係沿著場鑄樑3之高度方向呈現上下排列,例如鋼筋續筋器33係設置在鋼筋續接器35之上方。
在本實施例中,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埋設有一鋼筋續接器17;如前所述,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係一預鑄柱結構,故可瞭解,鋼筋續接器17係在製造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即預先埋設於其中。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鋼筋續接器17之一自由端係暴露於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之外表面101。
圖7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七,其顯示圖6所示之墊片320被移開的狀態。如圖7所示,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係相對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向內凹陷。此外,基準結構1之中間部分10的頂側形成有一頂表面107,頂表面107鄰近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亦鄰近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頂表面107係與 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連接且相互垂直。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頂表面107係與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連接且相互垂直。
圖8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八;如圖8所示,一支撐件18提供於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上,且支撐件18係經設置鄰近頂表面107。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8之上表面大致與頂表面107齊平。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8係經由鋼筋續接器17以及一繫結件(例如螺栓),而固定於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上。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8係固定於鋼筋續接器17之該自由端。
圖9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九;如圖9所示,連接鋼筋37經由鋼筋續筋器35與場鑄樑3之端部30連接,其大致沿場鑄樑3之表面32之法線方向向外延伸。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鋼筋37之一端部371具有外螺紋,其可與鋼筋續接器35之端部351的內螺紋相互配合。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鋼筋37之另一端部372亦具有外螺紋。
圖10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如圖10所示,預鑄樑5被吊裝(未顯示),以使得其一端以鄰近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且預鑄樑5的朝向大致沿場鑄樑3之表面32之法線方向向外延伸。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預鑄樑5係一半預鑄樑。預鑄樑5具有一端部50,而端部50具有一表面501,端部50之表面501經設置以面對且鄰近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預鑄樑5之端部50之表面501與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之間存在有一間隙19。
預鑄樑5埋設有一鋼筋續接器51,鋼筋續接器51之一端具有一開口511位於表面501處,且鋼筋續接器51在其內徑之表面上可形成 有一內螺紋。因此,鋼筋續筋器51可通過開口511與間隙19流體連通。在預鑄樑5的安裝過程中,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連接的連接鋼筋37係通過鋼筋續接器51之開口511延伸進入預鑄樑5之鋼筋續接器51中。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鋼筋37之端部372之該外螺紋可與鋼筋續接器51之該內螺紋彼此配合。
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預鑄樑5進一步有一縱向鋼筋57埋設於其中。縱向鋼筋57係大致沿預鑄樑5之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部係延伸進入鋼筋續接器51中,且該縱向鋼筋57之該端部具有與鋼筋續接器51之該內螺紋配合之外螺紋。
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貫穿孔53、55自預鑄樑5之上表面52延伸至鋼筋續接器51,並與鋼筋續筋器51流體連通。進一步來說,鋼筋續接器51可經由貫穿孔53、55與預鑄樑5之外部流體連通。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貫穿孔53、55大致沿預鑄樑5之高度方向延伸並大致與鋼筋續筋器51垂直。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貫穿孔53距離端部50之表面501之距離小於貫穿孔55距離端部50之表面501之距離。
參圖10,預鑄樑5之端部50之下表面502的一端係由支撐件18所支撐。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預鑄樑5之端部50之下表面502亦同時可被基準結構1之頂表面107所支撐。又,複數個箍筋延伸段58係自預鑄樑5之內部突出於預鑄樑5之上表面52。
圖1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一;如圖11所示,一組模板190經設置以封閉位於預鑄樑5之端部50之表面501與場鑄樑3之端部30之表面32之間之間隙19。
圖12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二;如圖12 所示,將砂漿材料6注入貫穿孔53中。砂漿材料6自貫穿孔53流入鋼筋續接器51中,並填滿鋼筋續接器51。同時,砂漿材料6經由鋼筋續接器51之開口511流入被模板所封閉之間隙19中,並填滿間隙19。此外,多餘或過剩的砂漿材料6會經由貫穿孔55向外流出預鑄樑5。
圖13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三;在砂漿材料6固化成形後,可將模板190拆除。如圖13所示,固化後之砂漿材料6係充填於間隙19及預鑄樑5之鋼筋續接器51中。
圖14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四;如圖14,一連接鋼筋39提供於預鑄樑5之上表面52之上,且連接鋼筋39係大致沿預鑄樑5之延伸方向延伸。連接鋼筋39之一端部391與鋼筋續接器33連接,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鋼筋39之端部391具有外螺紋,其可與鋼筋續接器33之端部331的該內螺紋相互配合。此外,連接鋼筋39進一步與突出於預鑄樑5之上表面52之複數個箍筋延伸段58連接或綁紮在一起。
根據以上,預鑄樑5可藉由連接鋼筋37、39與鋼筋續接器33、35、51和箍筋延伸段58之配合與被充填之砂漿材料6而與場鑄樑3相互連接。此外,設置於基準結構1之外表面101上之支撐件18及基準結構1之頂表面107經組態以用於支撐預鑄樑5。
圖15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施工方法之示意圖十五;如圖15,在連接鋼筋39及箍筋延伸段58處設置有一組模板,以使連接鋼筋39及箍筋延伸段58被容納於該組模板之間;隨後,在該組模板之間澆置混凝土以使該混凝土可覆蓋連接鋼筋39及箍筋延伸段58,該混凝土可在預鑄樑5之上表面52上與連接鋼筋39及箍筋延伸段58共同形成一樓板結構7。
上文已概述若干實施例之特徵,使得熟習技術者可較佳理解本揭露之態樣。熟習技術者應瞭解,其可易於將本揭露用作用於設計或修改其他程序及結構的一基礎以實施相同目的及/或達成本文中所引入之實施例之相同優點。熟習技術者亦應意識到,此等等效構造不應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且其可對本文作出各種改變、置換及變更。
1:基準結構
3:場鑄樑
5:預鑄樑
6:砂漿材料
10:中間部分
17:鋼筋續接器
18:支撐件
19:間隙
30:端部
32:表面
33:鋼筋續接器
35:鋼筋續接器
351:端部
352:擴頭錨定結構
37:連接鋼筋
39:連接鋼筋
50:端部
51:鋼筋續接器
52:上表面
53:貫穿孔
55:貫穿孔
57:鋼筋
58:箍筋延伸段
101:外表面
331:端部
332:擴頭錨定結構
371:端部
372:端部
391:端部
501:表面
502:下表面
511:開口

Claims (16)

  1. 一種建築結構施工之方法,其包括:提供一基準結構,其具有一預鑄柱結構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部分,用以與一第一剪力牆連接,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部分,用以與一第二剪力牆連接,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在該預鑄柱結構以及該第二剪力牆上方形成一場鑄樑,該場鑄樑之一端部具有相對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凹陷之一第二表面;在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上提供一支撐件,其中該支撐件經設置鄰近該場鑄樑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及提供一預鑄樑,其中該預鑄樑之一端部經配置以鄰近該場鑄樑的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且該預鑄樑之該端部被該支撐件所支撐。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提供一基準結構之步驟包括在該預鑄柱結構內預先埋設與該支撐件配合之一第四鋼筋續接器。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該預鑄柱結構以及該第二剪力牆上方形成一場鑄樑之步驟包括在該場鑄樑凝固前放置一第一鋼筋續接器以及一第三鋼筋續接器,該第一鋼筋續接器及該第三鋼筋續接器各自的一自由端暴露於該該第二表面且包含一內螺紋於其中,該第三鋼筋續接器位於該第一鋼筋續接器的上方。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提供一預鑄樑之步驟包括:在該預鑄樑之該端部中預先埋設一第二鋼筋續接器;提供一第一連接鋼筋,並將該第一連接鋼筋之一第一端之一第一外螺紋與該第一鋼筋續接器之該自由端之該內螺紋配合,且將該第一連接鋼筋之與該第一端相對之一第二端之一第二外螺紋係與埋設於預鑄樑中之該第二鋼筋續接器之一內螺紋配合。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提供一預鑄樑之步驟包括:形成自該預鑄樑之一表面延伸並連通至該第二鋼筋續接器之一第一貫穿孔以及一第二貫穿孔,該第一貫穿孔以及第二貫穿孔沿該預鑄樑之長度方向保持一預定距離,且該第一貫穿孔較該第二貫穿孔接近該第二表面。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一第一組模板,其經組態以封閉位於該預鑄樑及該剪力牆之該第二表面之間之一間隙;將一砂漿材料灌注於該第二鋼筋續接器之該第一貫穿孔中;其中該砂漿材料被充填於該第一貫穿孔、該第二鋼筋續接器及該間隙中,且其中過剩之該砂漿材料係會由自該預鑄樑之一表面延伸至該第二鋼筋續接器之該第二貫穿孔排出。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提供一預鑄樑之步驟係提供一半預鑄樑,該半預鑄樑包括自其頂部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箍筋延伸段,其中該方法進一步 包括:提供一第二連接鋼筋,並將該第二連接鋼筋之一端之一外螺紋與埋設於該剪力牆中且暴露於該第二表面之該第三鋼筋續接器之一端部之該內螺紋配合;將該第二連接鋼筋與該複數個箍筋延伸段連接;提供一第二組模板,其經組態以位於該第二連接鋼筋與該複數個箍筋延伸段之側面;於該第二組模板所形成的空間內澆置混凝土以形成一樓板結構。
  8.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在該預鑄柱結構以及該第二剪力牆上方形成一場鑄樑之步驟包括:在該場鑄樑之該端部設置一墊片於該第二表面上以固定該第一鋼筋續接器以及一第三鋼筋續接器;及在提供該預鑄樑前將該墊片移開。
  9. 一種建築結構,其具有一基準結構,其具有一預鑄柱結構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部分,用以與一第一剪力牆連接,及自該預鑄柱結構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部分,用以與一第二剪力牆連接,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一場鑄樑,其設置於該預鑄柱結構及該第二剪力牆上,其中該場鑄樑之一端部具有相對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凹陷之一第二表面;一預鑄樑,其一端部鄰近該場鑄樑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預鑄樑大 致沿該場鑄樑之該第二表面之一法向方向延伸,該預鑄樑包括複數個突設於該預鑄樑之一頂部之箍筋延伸段;一支撐件,其設置於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且經組態以支撐該預鑄樑之該端部;及一連接總成,其經組態以連接該場鑄樑及該預鑄樑。
  10. 如請求項9之建築結構,其中該連接總成包括:一埋設於該場鑄樑之該端部中之第一鋼筋續接器,其中該第一鋼筋續接器的一自由端暴露於該場鑄樑之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該第一鋼筋續接器的該自由端之內部設有內螺紋,且該第一鋼筋續接器的相對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具有一擴頭錨定結構;一埋設於該預鑄樑之該端部之第二鋼筋續接器,其中該第二鋼筋續接器的一自由端暴露於該預鑄樑之該端部的一表面,其面對該場鑄樑之該第二表面,且該第二鋼筋續接器的內部具有一內螺紋;一第一連接鋼筋,其中該第一連接鋼筋之一第一端之外螺紋係與第一鋼筋續接器之該自由端之該內螺紋配合,且該第一連接鋼筋之該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之外螺紋係與該第二鋼筋續接器之該內螺紋之一部分配合;一埋設於該場鑄樑之該端部中之第三鋼筋續接器,其中該第三鋼筋續接器的一自由端暴露於該場鑄樑之之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該第三鋼筋續接器的該自由端之內部設有內螺紋,且該第三鋼筋續接器的相對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具有一擴頭錨定結構;及一第二連接鋼筋,其中該第二連接鋼筋之一第一端之外螺紋係與第 三鋼筋續接器之該自由端之該內螺紋配合,且其中該第二連接鋼筋係與該等箍筋延伸段結合。
  11.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其中該預鑄樑具有第一貫穿孔及第二貫穿孔,且其中該第一貫穿孔及該第二貫穿孔自該預鑄樑之該表面延伸至第三鋼筋續接器並與該第三鋼筋續接器流體連通,且其中該第一貫穿孔經組態以接收一砂漿材料,該第二貫穿孔經組態以排出該砂漿材料。
  12.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其中該預鑄樑埋設有一沿該預鑄樑長度延伸之一縱向鋼筋,該縱向鋼筋之一端之外螺紋係與該第二鋼筋續接器(51)之內螺紋之另一部分配合。
  13.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進一步包括一樓板結構,其設置於該預鑄樑之該頂部上且覆蓋該等箍筋延伸段與該第二連接鋼筋。
  14.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其中一間隙位於該預鑄樑之該端部與該場鑄樑之該端部之間,且一砂漿材料充填於該間隙中。
  15.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具有一第三表面,其位於該預鑄柱結構之頂部並連接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一表面及該場柱樑之該端部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預鑄柱結構之該第三表面經構形以支撐該預鑄樑之該端部。
  16. 如請求項10之建築結構,其中該預鑄柱結構內預先埋設一第四鋼筋續接器,該支撐件經由一緊固件,固定於該第四鋼筋續接器之一自由端。
TW111139019A 2022-10-14 2022-10-14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TWI817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019A TWI817769B (zh) 2022-10-14 2022-10-14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019A TWI817769B (zh) 2022-10-14 2022-10-14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7769B true TWI817769B (zh) 2023-10-01
TW202415835A TW202415835A (zh) 2024-04-16

Family

ID=8985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019A TWI817769B (zh) 2022-10-14 2022-10-14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76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3426U (en) * 2012-01-20 2012-07-11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Beam-free shear wall structure
TWI736482B (zh) * 2020-12-03 2021-08-1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結構之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3426U (en) * 2012-01-20 2012-07-11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Beam-free shear wall structure
TWI736482B (zh) * 2020-12-03 2021-08-1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結構之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5835A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1479B1 (en) Pre-fabricated modular reinforcement cages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KR101410602B1 (ko) 콘크리트 주택의 단위체 구조물 적층 시공방법
KR100862005B1 (ko) 내부구속 중공 콘크리트 충전 강관 세그먼트 제조방법
KR101339946B1 (ko) 프리캐스트 조립식 교각
TWI698567B (zh) 梁柱接合結構、梁柱接合方法及使用該梁柱接合結構之建築物結構
JP6225479B2 (ja) 貯蔵タンクの施工方法
TWI817769B (zh)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KR20140120481A (ko) 조립식 노듈러 거더,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2598985B1 (ko) 충전강관 교각 기둥과 철근 콘크리트 피어 캡 간의 연결 공법
JP2011169058A (ja) グラウト注入方法、接合構造、及び建物
JP2011196120A (ja) グラウト注入方法、接合構造、及び建物
KR102197994B1 (ko) 빔 보강 데크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7474393B2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箱抜き用型枠
JP2017014713A (ja)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補強構造
JP2019039292A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プレキャスト床版の継手構造
JP6512431B2 (ja) 柱と梁との接合構造
KR20190001483A (ko) 샌드위치 피씨-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시공방법
JP2020037823A (ja) 構築方法及びプレキャスト部材
KR101482523B1 (ko) 안전휀스 설치 구성을 가지는 조립식 노듈러 거더,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TWI817709B (zh) 建築用之基準結構及使用基準結構的建築方法
KR20130022656A (ko) 습식공법과 건식공법을 결합한 하이브리드 건축 시공방법
TWI848871B (zh) 柱結構及具有柱結構之建築系統
KR20200028200A (ko) 대형벽체 시공용 프리캐스트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형벽체의 시공방법
JP7246972B2 (ja) 柱脚金物及び柱脚金物の製造方法
TWI823797B (zh) 預鑄基座、預鑄基座之製作方法及包含其之建築結構安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