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278B -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278B
TWI816278B TW111100885A TW111100885A TWI816278B TW I816278 B TWI816278 B TW I816278B TW 111100885 A TW111100885 A TW 111100885A TW 111100885 A TW111100885 A TW 111100885A TW I816278 B TWI816278 B TW I8162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ivation layer
insulating passivation
wiring portions
wir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0094A (zh
Inventor
鄭光偉
倪其聰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0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2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29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32Multipl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37Filling up the space between adjacent conductive structures; Gap-filling properties of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85By forming conductive members before deposition of protective insulating material, e.g. pillars, stu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9Insulating materials
    • H01L23/53295Stacked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描述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半導體基板。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圖案化佈線層。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佈線部之上。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二絕緣鈍化層,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º。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示內容通常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包括複數個鈍化層的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示內容通常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包括複數個鈍化層的半導體裝置。
半導體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行業經歷指數式增長。IC材料及設計的技術進步已經產生了數代IC,每一代IC的電路均比前一代更小且更複雜。在IC發展的過程中,功能密度(亦即,每一晶片面積的互連裝置的數量)通常增加,而幾何尺寸(亦即,可使用製造製程產生的最小元件(或線))減小。這種按比例縮小製程通常藉由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相關成本來提供收益。此按比例縮小亦增加IC結構(諸如,三維電晶體)及處理的複雜性,且為實現這些進步,需要在IC處理及製造進行類似的發展。例如,當裝置尺寸繼續減小時,裝置性能(諸如,與各種缺陷 相關的裝置性能下降)及場效電晶體的製造成本變得更具挑戰性。儘管應對這種挑戰的方法通常為足夠的,但這些方法並非在各態樣完全令人滿意。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半導體基板;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圖案化佈線層,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這些佈線部上方形成第一絕緣鈍化層,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及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二絕緣鈍化層,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及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區域中不具有空隙。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半導體基板;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圖案化佈線層,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這些佈線部上方形成第一絕緣鈍化層,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及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二絕緣鈍化層,其中第二絕緣鈍化層具有壓應力。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半導體裝置,包含半導體基板、圖案化佈線層、第一絕緣鈍化層、及第二絕緣鈍 化層。半導體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圖案化佈線層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這些佈線部上方,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第二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
100:方法
102、104、106、108、110、112、114、116:操作
200:半導體裝置
202:半導體基板
204:電子元件
210:阱
212:閘極
214:閘極氧化物
216A:源極
216B:汲極
218:矽化物區域
220:側壁間隔物
303A~303C:介電層
304A~304C:金屬化位準
306A~306C:金屬化層
308A~308C:導電通孔
400:佈線部
410:圖案化佈線層
420:凹槽
500:佈線
600:第一鈍化層
602:邊表面
604:水平表面
700:第二鈍化層
800:第三鈍化層
900:通孔
1000:凸塊墊
1010:凸塊
t1:厚度
t3:距離
w1:距離
θ:夾角
結合附圖,根據以下詳細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示內容的各態樣。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討論清楚起見,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小。
第1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裝置的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第2A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2B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子元件的剖面圖。
第3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4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5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 體裝置的頂視圖。
第6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7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8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9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第10圖示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階段期間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了用於實現提供之標的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以下描述元件及佈置的特定實例用以簡化本揭示內容。當然,該些僅為實例,並不旨在進行限制。例如,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之上形成第一特徵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形成的實施例,並且亦可包括其中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附加特徵的實施例,以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示內容可以在各個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單及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並不指定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了便於描述,本文中可以使用諸如「在...... 下方」、「在......下」、「下方」、「在......上方」、「上方」之類的空間相對術語,來描述如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在附圖中示出的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意在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並且在此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語亦可被相應地解釋。
在當代半導體裝置製造製程中,大量半導體裝置,例如場效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製造在單一晶圓上。非平面電晶體裝置架構,諸如基於鰭的電晶體(通常稱為「FinFET」),可以提供比平面電晶體更高的裝置密度及更高的性能。一些先進的非平面電晶體裝置架構,諸如奈米片(或奈米線)電晶體,可以進一步提高FinFET的性能。當與其中通道由閘極結構部分包裹(例如,跨過)的FinFET相比時,奈米片電晶體通常包括圍繞一或多個奈米片的整個周邊包裹的閘極結構以改進對通道電流的控制。例如,在FinFET及尺寸相似的奈米片電晶體中,奈米片電晶體可呈現更大的驅動電流(Ion)、更小的次臨限洩漏電流(Ioff)等。這種具有完全環繞其通道的閘極結構的電晶體通常稱為GAAFET的閘極全環(gate-all-around,GAA)電晶體。
本揭示內容提供半導體裝置的各種實施例,該半導體裝置可包括平面電晶體或非平面電晶體,諸如FinFET、GAAFET或奈米片FET(nanosheet FET,NSFET)電晶體。本揭示內容的實施例在形成平面電晶體或非平面 電晶體(例如FinFET、GAAFET或NSFET電晶體)的上下文中討論,且特別在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的上下文中討論。
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氣元件的半導體基板。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圖案化佈線層。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相鄰佈線之間的區域中的佈線部之上。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二絕緣鈍化層。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可大於103°。第二絕緣鈍化層具有壓應力。第一絕緣鈍化層及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區域中不具有空隙。
藉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半導體裝置,其中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可以有利地提供鈍化層沒有空隙的裝置,從而減少裝置中的薄弱點,諸如針孔。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具有壓應力的第二絕緣鈍化層可以補償佈線部的拉應力。因此可以減少鈍化層裂紋。
第1圖示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100的流程圖。例如,方法100的至少一些操作(或步驟)可用於形成FinFET(或GAA)電晶體裝置。此外,方法100可用於形成相應導電類型的FinFET電晶體(或GAA電晶體)裝置,例如n型電晶體裝置或p型電晶體裝置。如本文中所用,術語「n型」可稱為具有電子作為其傳導載流子的電晶體的導電類型,且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p型」可稱為具有電洞作為其傳導載流子的電晶體的導電類型。
第1圖示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100的流程圖。應注意,方法100僅為實例,並不用於限制本揭示內容。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包括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ield-effect-transistor,FinFET)的至少一部分,但可包括各種其他電晶體(例如,GAAFET、奈米片場效電晶體或平面型電晶體)中的任一者,同時仍處於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參看第1圖,方法100開始於操作102,其中提供半導體基板。方法100繼續操作104,其中形成金屬化位準(metallization level)。方法100繼續操作106,其中在金屬化位準上方形成圖案化佈線。方法100繼續操作108,其中在圖案化佈線上方形成第一鈍化層(第一絕緣鈍化層)。方法100繼續操作110,其中在第一鈍化層上方形成第二鈍化層(第二絕緣鈍化層)。方法100繼續操作112,其中在第二鈍化層上方形成第三鈍化層(第三絕緣鈍化層)。方法100繼續操作114,其中在第一鈍化層、第二鈍化層及第三鈍化層中形成通孔。方法100繼續操作116,其中在通孔中形成凸塊墊及凸塊。
在以下討論中,方法100的操作可與處於各個製造階段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200可包括平面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半 導體裝置200可包括FinFET。在其他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200可包括GAAFET或奈米片FET(nanosheet FET,NSFET)。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02,第2A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包括處於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半導體基板202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
半導體基板202包括半導體材料基板,例如矽。或者,基板202可包括其他元素半導體材料,例如鍺。基板202亦可包括化合物半導體,例如碳化矽、砷化鎵、砷化銦及磷化銦。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基板202可包括合金半導體,例如矽鍺、碳化矽鍺、磷化砷鎵及磷化鎵銦。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基板202包括磊晶層。例如,基板可具有覆蓋體半導體的磊晶層。此外,基板202可包括絕緣層上半導體(semiconductor-on-insulator,SOI)結構。例如,基板可包括藉由諸如分離植入氧氣(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SIMOX)或其他合適的技術(諸如,晶圓接合及研磨)的製程形成的埋入式氧化物(buried oxide,BOX)層。
半導體基板202可包括形成在其上的至少一個電子元件204。電氣元件204可為形成且嵌入在半導體基板202的頂部內的主動元件(例如,電晶體等)及/或被動元件(例如,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等)。
參看第2B圖,提供其中至少一個電氣元件204 為金氧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的實例。如第2B圖所示,至少一個電氣組件204,該實例中的MOSFET,包括阱210、阱210上方的閘極212、源極216A、汲極216B、閘極氧化物214、矽化物區域218及側壁間隔物220。在基板202為p型摻雜的實例中,阱210可為n型摻雜。因此,電氣元件204可為n型電晶體。此外,在基板202為n型摻雜的情況下,阱210可為p型摻雜。因此,電氣元件204可為p型電晶體。儘管電晶體在第2A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示為平面電晶體,但應理解,電晶體可包括任何其他類型的電晶體(例如,FinFET、奈米線電晶體、奈米片電晶體),同時保持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摻雜製程形成阱210以提供合適的導電類型。可藉由將基板202的區域曝露於摻雜物氣體來形成阱210。或者,可藉由將摻雜劑植入基板202的區域來形成阱210。
閘極氧化物214可藉由沈積氧化物形成,例如藉由物理氣相沈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或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者,閘極氧化物214可藉由熱處理形成,其中基板在氧氣環境中加熱。
可藉由沈積閘極材料然後圖案化閘極材料來形成閘極212。閘極材料可為例如多晶矽或一些其他導電材料。 閘極212可例如藉由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藉由電子束圖案化而圖案化。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及形成閘極212。或者,硬罩幕可例如藉由微影製程而圖案化,且圖案化的硬罩幕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及形成閘極212。所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閘極212的材料。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藉由反應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的乾蝕刻。可在閘極212的蝕刻製程期間圖案化閘極氧化物214。
側壁間隔物220可在自對準製程中形成,該自對準製程在閘極212上方沈積側壁間隔物220材料,隨後進行回蝕製程。例如,側壁間隔物220材料可為諸如矽氧化物(SiOx)或氮化矽(SiN)的介電材料。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回蝕製程可以自除閘極212的側壁之外的所有區域移除側壁間隔物220材料。在側壁間隔物220材料的回蝕中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特定的側壁間隔物220材料。
可使用閘極212及側壁間隔物220作為摻雜罩幕在阱210中形成源極216A及汲極216B。例如,可使用閘極212及側壁間隔物220作為摻雜罩幕將阱210曝露於合適的摻雜劑。源極216A及汲極216B可藉由使用氣體曝露阱210以向阱210提供摻雜劑來形成。或者,源極216A及汲極216B可藉由向阱210植入摻雜劑來形成。 若阱為p型,則源極216A及汲極216B可為n型摻雜。若阱為n型,則源極216A及汲極216B可為p型摻雜。
矽化物區域218可形成在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上以提供與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的良好電接觸。可藉由在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上沈積矽化物形成金屬然後加熱來形成矽化物區域218。例如,矽化物形成金屬可為Ti或Ta。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加熱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上的矽化物形成金屬使矽化物形成金屬與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反應形成矽化物。在形成矽化物之後,可藉由蝕刻移除未反應的金屬。特定的蝕刻劑將取決於矽化物形成金屬的材料。
為簡單起見,第2B圖將單一電晶體示為至少一個電氣元件204。通常,至少一個電氣元件可包括複數個電晶體。
為簡單起見,第2B圖亦未示出藉由上層金屬化位準的金屬化與閘極212、源極216A及汲極216B的電連接。下面討論的第3圖揭示電氣元件204與上層金屬化位準的連接。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04,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包括處於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複數個金屬化位準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
第3圖示出金屬化位準304A、304B及304C位於基板202上方且電連接至少一個電氣元件204。金屬化 位準按照自最低(最接近電氣元件204)到最高的順序,且為金屬化位準304A、304B及304C的順序。
為簡單起見,第3圖僅示出三個金屬化位準304A、304B及304C。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金屬化位準的數量可以小於或大於三個。
每一金屬化位準包括金屬化層、介電層及導電通孔,該導電通孔電連接至較低的金屬化位準(或在最低金屬化位準304A的情況下電連接至少一個電氣元件204)。
第一(最低)金屬化位準304A包括介電層303A、金屬化層306A及導電通孔308A。金屬化層306A及導電通孔308A設置在介電層303A中。
介電層303A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種:氧化矽、介電常數(k值)小於約4.0的相對低k值介電材料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303A由包括低k介電材料、極低k介電材料、多孔低k介電材料或其組合的材料形成。術語「低k」旨在界定介電材料的介電常數為3.0或更小。術語「極低k(extreme low-k,ELK)」係指介電常數為2.5或更小,優選在1.9與2.5之間。術語「多孔低k」係指介電材料的介電常數為2.0或更小,優選為1.5或更小。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可採用多種低k材料,例如旋塗無機介電質、旋塗有機介電質、多孔介電材料、有機聚合物、有機矽玻璃、FSG(SiOF系列材料)、HSQ(氫矽倍半氧烷)系列材料、MSQ(甲基矽倍半氧烷)系列材料或多孔有機系列材料。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 圍內。
導電通孔308A可藉由在介電層303A中形成通孔,然後在通孔中形成導電材料來形成。例如,導電材料可為鎢。通孔可藉由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者藉由電子束圖案化形成在介電層303A中。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在介電層303A中蝕刻形成通孔。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藉由RIE進行乾蝕刻。
一旦形成通孔,便可在通孔中形成導電材料,例如鎢,以形成導電通孔308A。然後可以例如藉由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來研磨導電材料以自介電層303A的頂部移除導電材料,從而僅在通孔中留下導電材料。在第3圖中,導電通孔308A電接觸至少一個電子元件204及金屬化層306A。
金屬化層306A可以由導電材料(諸如,鋁或銅)形成,且可以形成為與導電通孔308A接觸。金屬化層306A可以藉由沈積導電材料然後圖案化沈積的導電材料來形成。例如,可藉由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者藉由電子束圖案化來圖案化金屬化層306A。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且形成金屬化層306A。所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金屬化層306A的材料。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 藉由RIE進行乾蝕刻。
金屬化位準304B的介電層303B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種:氧化矽、介電常數(k值)小於約4.0的相對低k值介電材料或其組合,類似於金屬化位準304A的介電層303A。
金屬化位準304B的導電通孔308B可藉由在介電層303B中形成通孔然後以與金屬化位準304A的導電通孔308A類似的方式在通孔中形成導電材料來形成。金屬化位準304B的金屬化層306B可以與金屬化位準304A的金屬化層306A類似的方式形成。在第3圖中,導電通孔308B電接觸金屬化層306A及金屬化層306B。
金屬化位準304C的介電層303C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種:氧化矽、介電常數(k值)小於約4.0的相對低k值介電材料或其組合,類似於金屬化位準304A的介電層303A。
金屬化位準304C為最頂部的金屬化位準且包括最頂部的金屬化層306C。
金屬化位準304C的導電通孔308C可藉由在介電層303C中形成通孔然後以與金屬化位準304A的導電通孔308A類似的方式在通孔中形成導電材料來形成。金屬化位準304C的最頂部的金屬化層306C可以與金屬化位準304A的金屬化層306A類似的方式形成。在第3圖中,導電通孔308C電接觸金屬化層306B及金屬化層 306C。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06,第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包括處於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圖案化佈線層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該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
圖案化佈線層410包括佈線部400。圖案化佈線層410可形成,以接觸下面(underlying)的最頂部的金屬化層306C。
例如,圖案化佈線層410可以由諸如鋁(Al)或鋁合金的導電材料形成。其他材料亦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圖案化佈線層410可藉由沈積導電材料,然後圖案化導電材料來形成。可例如藉由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藉由電子束圖案化而圖案化導電材料。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且形成圖案化佈線層410。所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圖案化佈線層410的材料。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藉由RIE進行乾蝕刻。
圖案化佈線層410可形成為具有佈線部400。為簡單起見,第4圖示出兩個佈線部400。佈線部400可以多於2個。相鄰佈線部400藉由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例如,凹槽420)彼此隔開。如第4圖所示,相鄰佈線部400彼此隔開距離W1,且佈線部400的厚度為t1。相鄰佈線部400之間的凹槽420的深寬比為t1/W1。深寬比可大於1.0。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第5圖為一些實施例中的佈線部400的頂視圖(對於佈線部400亦參見第6圖至第10圖),其中佈線部400為佈線500。佈線500在相鄰佈線500之間可具有間隔,例如小於2.5微米(μm)。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如第5圖所示,佈線500(佈線部400)的數量為五。本揭露不限於此,佈線500的數量可以少於或多於五。佈線500可以彼此平行。根據一些實施例,佈線500可以沿著直線一段距離,且可以諸如90°角的角度轉彎,例如,如第5圖所示。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08,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包括處於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形成於佈線部400上方的第一鈍化層600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
第一鈍化層600(第一絕緣鈍化層)可形成在佈線部400上方且在相鄰佈線部400之間的區域中。第一鈍化層600可形成在佈線部400之間的凹槽420中。
第一鈍化層600形成為在相鄰佈線部400之間的區域中具有邊表面602及水平表面604。邊表面602與水平表面604的夾角θ大於103°。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水平表面604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短的,且可為第一鈍化層600的小部分彎曲表面,其中曲線的切線為水平的。水平表面604與凹槽420的底部422之間的距離為t3。例如,t3與t1之比可大於0.3。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當在第一鈍化層600上形成隨後的第二鈍化層 700(參見第7圖)時,將夾角θ設置為大於103°有助於防止形成空隙。此角度有助於防止在隨後的第二鈍化層700中形成空隙。
第一鈍化層600可由適當的絕緣材料形成,例如SiOx或SiN。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鈍化層600可在未摻雜矽酸鹽玻璃(undoped silicate glass,USG)形成製程或高密度電漿(high density plasma,HDP)操作中由SiO2形成。第一鈍化層600可在包括HDP沈積製程及HDP濺射蝕刻製程的HDP製程中形成。HDP沈積製程沈積SiO2,而HDP濺射蝕刻製程移除SiO2。與HDP製程中未發生濺射蝕刻的情況相比,HDP製程中的濺射蝕刻可以抑制在所得第一鈍化層600上形成的懸垂。濺射蝕刻允許邊表面602的結構相對於水平表面604形成大於103°的(角度)夾角θ。因此,濺射蝕刻有助於防止在隨後的第二鈍化層700(參見第7圖)形成於第一鈍化層600上時形成空隙。此角度有助於防止在隨後的第二鈍化層700中形成空隙。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鈍化層600可在HDP操作中由SiO2形成,其中HDP沈積製程及HDP濺射蝕刻製程的速率使得沈積速率與濺射速率之比為0.5至6。其他值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例如,可以藉由控制射頻(radio frequency,RF)功率來執行HDP操作。源氣體可包括例如SiH4及O2。載氣可包括Ar、He或N2中的至少一者。以13.56MHz應用的高頻射頻(high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HFRF)可具有1000W至3000W的功率。以300kHz至800kHz應用的低頻射頻(low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LFRF)可具有2000W至8000W的功率。偏置功率可在500W至5000W的範圍內。其他合適的製程參數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10,第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該半導體裝置200包括在各個製造階段之一形成在第一鈍化層600上方的第二鈍化層700(第二絕緣鈍化層)。
例如,第二鈍化層700可由諸如SiOx或SiN的絕緣材料形成。如上所述,當第二鈍化層700形成在第一鈍化層600上時,將夾角θ設置為大於103°有助於防止形成空隙。此角度有助於防止在第二鈍化層700中形成空隙。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鈍化層700可為SiO2,且用於形成SiO2的製程可為電漿增強四乙氧基矽烷(plasma enhanced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PETEOS)沈積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鈍化層700形成為具有壓應力。具有壓應力的第二絕緣鈍化層700可補償佈線部400中的拉應力。因此,可減少鈍化層裂縫。例如,PETEOS操作可使用源氣體來執行,該些源氣體可包括例如O2及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ylorthosilicate,TEOS)。沈積溫度可為 200℃至450℃。載氣可包括Ar、He或N2中的至少一者。以13.56MHz應用的HFRF可具有50W至3000W的功率。以300kHz至800kHz應用的LFRF可能具有50W至2500W的功率。其他合適的製程參數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壓應力由HFRF及LFRF功率控制,尤其由LFRF功率控制。隨著RF功率的增加,薄膜應力變得更具壓縮性。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12,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該半導體裝置200包括在各個製造階段之一形成在第二鈍化層700上方的第三鈍化層800(第三絕緣鈍化層)。
例如,第三鈍化層800可由諸如SiOx或SiN的絕緣材料形成。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三鈍化層800可為SiN,且形成SiN的製程可為電漿增強氮化矽(plasma enhanced silicon nitride,PESN)沈積製程。例如,PESN操作可使用源氣體來執行,該些源氣體可包括例如SiH4及NH3或N2。沈積溫度可為200℃至450℃。載氣可包括Ar、He或N2中的至少一者。以13.56MHz應用的HFRF可具有50W至2000W的功率。以300kHz至800kHz應用的LFRF可具有50W至2000W的功率。其他合適的製程參數在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內。
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14,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包括處於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佈置為接合墊的佈線 部400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
可形成穿過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的通孔900,以曝露佈置為接合墊的下面的佈線部400。可藉由例如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藉由電子束圖案化形成通孔900。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以在其中形成通孔900。或者,例如藉由微影製程可圖案化硬罩幕,且圖案化的硬罩幕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以在其中形成通孔900。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的材料。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可使用不同的蝕刻劑。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藉由RIE進行乾蝕刻。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每一佈線部400上形成凸塊墊及凸塊。對應於第1圖的操作116,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各個製造階段之一的包括凸塊墊1000及凸塊1010的半導體裝置200的視圖。凸塊墊1000設置在第一鈍化層600、第二鈍化層700及第三鈍化層800中的通孔開口900中,其中凸塊墊1000實體連接至佈置為接合墊的下面佈線部400。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墊1000例如為用於球架的球下冶金(under-ball metallurgy,UBM)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墊1000 的材料可包括銅、鎳、鈦、鎢或其合金等,且例如可以藉由電鍍製程形成。
可例如藉由微影製程(諸如,微影術)或藉由電子束圖案化來圖案化凸塊墊1000。對於微影製程,光阻劑材料可經由適當圖案化的罩幕曝光,且光阻劑材料可經顯影及圖案化。圖案化的光阻劑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及形成凸塊墊1000。或者,可例如藉由微影製程來圖案化硬罩幕,且圖案化的硬罩幕可用作蝕刻罩幕以蝕刻及形成凸塊墊1000。所使用的特定蝕刻劑將取決於凸塊墊1000的材料。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藉由RIE進行乾蝕刻。
在形成凸塊墊1000之後,針對每一凸塊墊1000,在凸塊墊1000上設置凸塊1010,其中凸塊1010經由用於每一佈線部400的凸塊墊1000電連接至佈線部400。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球置放製程或回流製程將凸塊1010設置在凸塊墊100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1010為焊球或球閘陣列(ball grid array,BGA)球。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1010例如為受控塌陷晶片連接(controlled collapse chip connection,C4)凸塊或微凸塊。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參看第10圖,為簡化起見,僅示出兩個凸塊墊1000及兩個凸塊1010。然而,應注意,可設想多於兩個的凸塊墊1000及多於兩個的凸塊1010。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個態樣中,揭示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半導體基 板。圖案化佈線層形成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佈線部上方。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第二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及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區域中不具有空隙。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包括矽氧化物且使用未摻雜矽酸鹽玻璃或高密度電漿沈積技術形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包括矽氧化物且使用高密度電漿沈積技術形成,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為矽氧化物具有沈積速率及濺射速率,其中沈積速率與濺射速率之比為2至4。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絕緣鈍化層包括矽氧化物且使用電漿增強四乙氧基矽烷沈積技術形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第二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三絕緣鈍化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三絕緣鈍化層包括氮化矽且使用電漿增強沈積方法形成。
在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中,揭示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半導體基 板。圖案化佈線層形成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圖案化佈線層包括多個佈線部,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佈線部上方。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第二絕緣鈍化層形成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其中第二絕緣鈍化層具有壓應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佈線部具有拉應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第二絕緣鈍化層上形成第三絕緣鈍化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
在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中,揭示一種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裝置包括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基板。圖案化佈線層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方。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第一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的佈線部之上。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水平表面。第二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其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邊表面與水平表面的夾角大於103°。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及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區域中不具有空隙。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絕緣鈍化層具有壓應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佈線部具有拉應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佈線部包括鋁。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三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第二絕緣鈍化層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深寬比為這些佈線部的厚度與相鄰佈線部之間的距離之比,深寬比大於1.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鈍化層的水平表面與這些佈線部之間的凹槽的底表面之間的距離與這些佈線部的厚度之比大於0.3。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絕緣鈍化層的厚度在20奈米與10000奈米之間。
上文概述了數個實施例的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示內容的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容易地將本揭示內容用作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以實現與本文介紹的實施例相同的目的及/或實現相同的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該些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及範疇,並且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該些等效構造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及變更。
400:佈線部
600:第一鈍化層
700:第二鈍化層
800:第三鈍化層
1000:凸塊墊
1010:凸塊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一半導體基板;在該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一圖案化佈線層,該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一區域中的該些佈線部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鈍化層,該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該區域中具有一水平表面;及在該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一第二絕緣鈍化層,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及該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該區域中不具有一空隙,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的該水平表面與該些佈線部之間的一凹槽的一底表面之間的一距離與該些佈線部的一厚度之比大於0.3。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的一邊表面與該水平表面的一夾角大於103°。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第二絕緣鈍化層上形成一第三絕緣鈍化層。
  4.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一半導體基板;在該半導體基板上方形成一圖案化佈線層,該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一區域中的該些佈線部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鈍化層,該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該區域中具有一水平表面;及在該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形成一第二絕緣鈍化層,其中該第二絕緣鈍化層具有壓應力,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的該水平表面與該些佈線部之間的一凹槽的一底表面之間的一距離與該些佈線部的一厚度之比大於0.3。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佈線部具有一拉應力。
  6.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一半導體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件;一圖案化佈線層,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方,該圖案化佈線層包括複數個佈線部,其中相鄰佈線部彼此分離;一第一絕緣鈍化層,設置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一區域中的該些佈線部上方,該第一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部之間的該區域中具有一水平表面;及 一第二絕緣鈍化層,設置在該第一絕緣鈍化層上,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的一邊表面與該水平表面的一夾角大於103°,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的該水平表面與該些佈線部之間的一凹槽的一底表面之間的一距離與該些佈線部的一厚度之比大於0.3。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絕緣鈍化層及該第二絕緣鈍化層在相鄰佈線之間的該區域中不具有一空隙。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三絕緣鈍化層,設置在該第二絕緣鈍化層上。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一深寬比為該些佈線部的一厚度與相鄰佈線部之間的一距離之比,該深寬比大於1.0。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些佈線部具有一拉應力。
TW111100885A 2021-08-27 2022-01-10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16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59,758 US20230069557A1 (en) 2021-08-27 2021-08-27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17/459,758 2021-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094A TW202310094A (zh) 2023-03-01
TWI816278B true TWI816278B (zh) 2023-09-21

Family

ID=8528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0885A TWI816278B (zh) 2021-08-27 2022-01-10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9557A1 (zh)
TW (1) TWI8162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9330A1 (en) * 2013-11-07 2017-06-22 Xintec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832302A (zh) * 2017-02-16 2018-09-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TW202131396A (zh) * 2020-02-11 2021-08-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5523B1 (en) * 1998-10-22 2002-04-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high density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DP-CVD) method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CMP) planarizing method for forming patterned planarized aperture fill layers
US7470584B2 (en) * 2005-01-21 2008-12-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TEOS deposition method
US7531442B2 (en) * 2005-11-30 2009-05-12 Lsi Corporation Eliminate IMC cracking in post wirebonded dies: macro level stress reduction by modifying dielectric/metal film stack in be layers during Cu/Low-K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9330A1 (en) * 2013-11-07 2017-06-22 Xintec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832302A (zh) * 2017-02-16 2018-09-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TW202131396A (zh) * 2020-02-11 2021-08-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094A (zh) 2023-03-01
US20230069557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4411B (zh) 封裝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US6800933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oling device
TWI750020B (zh) 半導體裝置及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TWI777363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1664374B2 (en) Backside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20367454A1 (en) Backside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TWI749986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US2021037615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Backside Via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TWI775278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US2024002149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202119627A (zh) 積體晶片及用於形成高壓電晶體器件的方法
TW202205460A (zh) 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US20240194559A1 (en) Thermal dissipatio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2145310A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US11355410B2 (en) Thermal dissipatio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2414552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16278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77629B (zh) 半導體元件與其製作方法
TWI830158B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US20240274485A1 (en) Heat dissipatio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4010577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30386915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contact plug by bottom-up metal growth
TW202236669A (zh) 半導體元件、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10026A (zh) 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TW202433694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