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3838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3838B
TWI813838B TW108147002A TW108147002A TWI813838B TW I813838 B TWI813838 B TW I813838B TW 108147002 A TW108147002 A TW 108147002A TW 108147002 A TW108147002 A TW 108147002A TW I813838 B TWI813838 B TW I8138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main body
absorbent article
sheet
proc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942A (zh
Inventor
穆沁一
柏木政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23286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34594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8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3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 A61F13/551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aft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ncircling the crotch region of the under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5605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 A61F13/5611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using fastening strips, e.g. adhesive, on the undergarment-facing 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5605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 A61F13/561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using flaps, e.g. adhesive, for attachment to the under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58Adhesive tab fastene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62Mechanical fastening means, ; Fabric strip fastener elements, e.g. hook and loop
    • A61F13/622Fabric strip fastener elements, e.g. hook and lo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2013/55195Packaging for dispensing and dispo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在藉由後處理用構件團化的狀態下清潔地廢棄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具備:本體部(20),其具有表面薄片(21)、背面薄片(22)和吸收芯材(23);以及後處理用構件(30),其具有向非肌膚面側突出的鉤構件(31)。在俯視時配置有吸收芯材的芯材配置區域的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設有用來將本體部接合於穿著物品的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本體黏合部配置於從後處理用構件朝寬度方向延伸的寬度區域(RW)。鉤構件係構成為在以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可接合於表面薄片。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在廢棄時使用的後處理用構件的吸收性物品。
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具備在廢棄時使用的後處理用構件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生理用衛生棉這樣的吸收性物品。專利文獻1的後處理用構件是帶構件,具有帶基材和設於帶基材上的本體黏合部。帶基材具備黏著於背面薄片的基部和與基部相連設置且可伸長的伸長部。本體黏合部設於伸長部。在將該吸收性物品廢棄時,使用者使帶基材的伸長部伸長,藉由本體黏合部在將吸收性物品團化的狀態下進行固定。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第9-990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帶基材在使用前已被折疊,本體黏合部配置於該已被折疊的帶基材之間。本體黏合部係設於在伸長狀態下朝向背面薄片側的面,在廢棄時接合於背面薄片,在將吸收性物品團化的狀態下固定。 以往以來一直在謀求如專利文獻1的吸收性物品這樣在廢棄時能夠緊緻地團化並且維持團化的狀態的吸收性物品。但,具有廢棄用的帶構件的吸收性物品未能充分地普及,因使用者的不同,會有無法順利地進行使帶構件伸長的操作,或無法將帶構件的本體黏合部接合於想要的位置,在操作性上存在改善的餘地。 因此,期望一種能夠在藉由後處理用構件予以團化的狀態下清潔地廢棄的吸收性物品。 [用來解決課題之手段]
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其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本體部,其具有表面薄片、背面薄片和吸收芯材;以及後處理用構件,其具有向非肌膚面側突出的鉤構件,其特徵為,在俯視時配置有前述吸收芯材的芯材配置區域的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設有用來將前述本體部接合於穿著物品的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前述本體黏合部配置於從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的寬度區域,前述鉤構件構成為,在以使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該鉤構件能夠接合於前述表面薄片。
(1)實施形態的概要 依據本說明書和圖面的記載,至少能夠確定以下的事項。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其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本體部,其具有表面薄片、背面薄片和吸收芯材;以及後處理用構件,其具有向非肌膚面側突出的鉤構件,其特徵為,在俯視時配置有前述吸收芯材的芯材配置區域的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設有用來將前述本體部接合於穿著物品的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前述本體黏合部配置於從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的寬度區域,前述鉤構件構成為,在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該鉤構件能夠接合於前述表面薄片。 依據本態樣,若在廢棄時想要將本體部團化,則通常是以附著有排泄物的肌膚面側成為內側的方式團化。在使本體部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的狀態下,以覆蓋本體部的非肌膚面的方式配置表面薄片,且位於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的鉤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能夠維持本體部被團化的狀態。此時,能夠在配置有吸收芯材的芯材配置區域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吸收芯材在吸收性物品的結構構件處剛性較高,藉由維持將剛性較高的吸收芯材團化的狀態,能使吸收性物品不易展開,並容易維持團化的狀態。又,在使用時將吸收性物品接合於穿著物品的本體黏合部也輔助性地接合於表面薄片。因此,能夠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並且,本體黏合部也能夠接合於表面薄片。能夠在廢棄時維持將本體部團化的狀態,藉由後處理用構件,能將吸收性物品清潔地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在前述寬度區域,前述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地配置。 依據本態樣,本體黏合部和後處理用構件變得不易發生干涉,能夠抑制在廢棄前的狀態下本體黏合部和後處理用構件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況。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之間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距離,係較前述本體黏合部的非肌膚面側的面和前述鉤構件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長。 由於鉤構件是向非肌膚面側突出,存在有在施加有力時彎曲或傾倒的情況。由於後處理用構件和本體黏合部分離的距離是比鉤構件的前端相對於本體黏合部朝向非肌膚面側突出的長度大,故,在鉤構件傾倒時,鉤構件和本體黏合部不易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在廢棄前的狀態下本體黏合部和後處理用構件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況。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和前述鉤構件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比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和前述本體黏合部的非肌膚面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長。 依據本態樣,鉤構件比本體黏合部更朝非肌膚面側突出,在以本體部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團化時,鉤構件更容易接合於表面薄片。 因此,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維持廢棄時團化的狀態,能夠清潔地廢棄吸收性物品。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黏合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是比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長。 本體黏合部具有在使用時相對於穿著物品接合本體部的功能,也具有在廢棄時相對於表面薄片輔助性地接合的功能。通常,本體黏合部的彎曲剛性是比後處理用構件的彎曲剛性低,即使加長本體黏合部的長度,也不易產生穿戴時的不適感。藉由加長本體黏合部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能抑制不適感並且更容易確保在廢棄時相對於表面薄片的接合力。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面積是小於前述本體部整體的面積的20%。 依據本態樣,具有鉤構件的後處理用構件的面積與本體部整體的面積相比較小,因此抑制吸收性物品的剛性因後處理用構件而變高,能夠抑制穿著時的不適感。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為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的1/3以下。 依據本態樣,後處理用構件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是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的1/3,後處理用構件相對於本體部而言寬度窄。容易確保在後處理用構件的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等配置本體黏合部的面積。又,後處理用構件寬度窄,因此表面薄片和鉤構件接觸的區域的寬度窄,容易將暫時接合於表面薄片的鉤構件從表面薄片剝離。因此,在以不想要的形態團化之後,能夠將本體部重新團化。並且,後處理用構件寬度窄,故,在廢棄時在以後處理用構件的外側緣為基點將本體部朝寬度方向折疊時容易緊緻地折疊。因此,能夠以已被緊緻地折疊的狀態將吸收性物品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是以跨越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方式配置。 依據本態樣,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通常,對於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來說,本體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最長。藉由鉤構件接合本體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最長的部分,能夠將本體部的前後方向上的整個區域維持為團化的狀態。又,通常而言,在廢棄時將本體部團化時,以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為基點團化。此時,在成為基點的部位有後處理用構件,故,在將本體部團化的操作過程中能夠無意識地將後處理用構件和表面薄片向朝向彼此的方向按壓,能夠將鉤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隔著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中心成對地配置。 依據本態樣,能夠藉由隔著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對後處理用構件維持在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整體的範圍內團化的狀態。能夠確保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接合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因此,特別是對於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較長的本體部較為優選。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該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將前述本體部朝前述前後方向分成三等分而獲得的前側區域、中央區域以及後側區域,前述後處理用構件設於至少與前述中央區域重疊的區域。 中央區域位於團化開始側與團化結束側之間,無論是自前側區域團化的狀態,還是自後側區域團化的狀態,都容易被團化結束側的表面薄片覆蓋。依據本態樣,在與中央區域重疊的區域,後處理用構件能夠接合於表面薄片,能夠在廢棄時維持團化的狀態,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將吸收性物品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在比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更靠近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側的位置設有複數個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的折彎基點部。 依據本態樣,在將本體部朝前後方向團化時,能夠以折彎基點部為基點團化,使用者容易進行團化的操作。又,在從比後處理用構件更靠近前後方向上的外側的區域起開始團化時,藉由以折彎基點部為基點團化,能夠將本體部整體緊緻地團化。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折彎基點部係包含用來折疊成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相面對的折線。 依據本態樣,容易藉由折線的折痕容易變形為肌膚面側接近,變得容易以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團化。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折彎基點部係在比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更靠近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側的位置,包含有壓縮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背面薄片而得到的端緣壓縮部,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和前述端緣壓縮部之間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距離係比前述吸收芯材的厚度長。 依據本態樣,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剛性係較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相低,容易柔軟地變形。在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係比吸收芯材的厚度短的情況,在從端緣壓縮部側開始進行團化時,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在吸收芯材的厚度的影響下不易柔軟地變形,不易製作團化開始的基點。但,由於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距離係比吸收芯材的厚度長,故,在從端緣壓縮部側開始團化時,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可柔軟地變形,變得容易形成團化開始的基點。又,在端緣壓縮部側為團化結束時,端緣壓縮部和吸收芯材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不受到吸收芯材的剛性的影響而容易柔軟地變形,並且容易藉由與芯材配置區域之間的厚度差以形成圓滑的外形的方式變形,變得容易將本體部更緊緻地團化。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中,用來將前述吸收性物品朝前述前後方向折疊的折線係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地設有複數個,前述折線係具有最更靠近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上之一側的端緣的第1折線、和最更靠近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上之另一側的端緣的第2折線,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1折線與前述第2折線之間的區域。 依據本態樣,第1折線與第2折線之間的區域位於團化開始側與團化結束側之間,無論是自前側區域團化的狀態,還是自後側區域團化的狀態,都容易被團化結束側的表面薄片覆蓋。因此,藉由在廢棄時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能夠維持團化的狀態,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將吸收性物品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以不跨越前述第1折線和前述第2折線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式進行配置。 依據本態樣,在本體部形成有基於折線的折痕。在以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團化的狀態下,以折線為邊界的前側的區域和後側的區域是以折線為基點而向肌膚面側(內側)變形。若以折線為邊界而向內側變形,則有導致後處理用構件和表面薄片分開,鉤構件和表面薄片不易接合,或暫時接合的鉤構件脫落之虞。藉由不跨越折線,使得能夠抑制鉤構件的接合狀態因為折痕造成意外地脫落。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鉤構件的厚度係比前述表面薄片的厚度厚。 依據本態樣,在鉤構件按壓於表面薄片側時,鉤構件的前端貫通表面薄片,鉤構件變得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其結果,鉤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容易藉由鉤構件維持團化的狀態,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鉤構件的厚度係比前述表面薄片的厚度薄。 依據本態樣,在鉤構件按壓於表面薄片側時,鉤構件容易進入到表面薄片內部,鉤構件的前端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的纖維內。其結果,鉤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容易藉由鉤構件維持團化的狀態,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具有接合於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的基材薄片,前述鉤構件係從前述基材薄片向前述非肌膚面側突出,且配置於與將前述基材薄片和前述本體部接合的接合區域在厚度方向上重疊的區域。 依據本態樣,設於接合區域的鉤構件相對於本體部不易浮起,其位置不易偏移。因此,在廢棄時將本體部團化的過程中,鉤構件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又,鉤構件的位置不易偏移,故,鉤構件一旦接合於表面薄片,就容易維持該接合狀態。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在自前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膚面側俯視時,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與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之色差ΔE為3.0以上。 依據本態樣,由於本體部的非肌膚面與後處理用構件之色差ΔE為3.0以上,故,使用者變得容易將本體部和後處理用構件識別為不同體,變得容易識別後處理用構件的存在。使用者能夠識別後處理用構件並且將本體部團化,容易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彎曲剛性係比將前述表面薄片、前述背面薄片以及前述吸收芯材重疊的區域的彎曲剛性低。 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時,在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後處理用構件間接地碰到肌膚。此時,由於後處理用構件的彎曲剛性較低,故,能夠抑制對穿著者造成的不適感。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使用前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被折疊,在前述吸收性物品已被折疊的狀態下,在前述鉤構件與前述表面薄片之間配置有構成前述吸收性物品的結構構件。 依據本態樣,在已被折疊的狀態下,在表面薄片與鉤構件之間配置有結構構件,表面薄片和鉤構件不抵接。因此,能夠抑制在使用前鉤構件意外地接合於表面薄片的不良情況。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結構構件是對前述吸收性物品進行個別包裝的個別包裝薄片,在藉由前述個別包裝薄片進行了個別包裝的狀態下,與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相鄰的相鄰區域和配置有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區域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 依據本態樣,在藉由個別包裝薄片進行了個別包裝的狀態下,使用者變得容易從個別包裝薄片外側識別後處理用構件的存在。使用者能夠識別後處理用構件並且將個別包裝薄片開封,使用吸收性物品。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部係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翼,在將前述一對翼向前述本體部的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前述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在俯視時與被前述一對翼夾著的區域重疊。 依據使用者,在廢棄時,會有在將翼向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將本體部團化的情況。此時,即使後處理用構件抵接於表面薄片被翼覆蓋的部分,鉤構件也不會接合於表面薄片。但,藉由於在俯視時被一對翼夾著的區域,配置有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已被折疊的翼之間的區域,表面薄片露出,能夠在該區域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
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部係在比前述翼更靠近後側的位置,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臀部翼片,在前述翼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翼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本體黏合部,在前述臀部翼片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臀部翼片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片本體黏合部,在已經將前述翼和前述臀部翼片向前述本體部的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前述翼本體黏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從前述翼片本體黏合部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前後區域。 依據使用者的不同,在廢棄時,會有在已經將翼和臀部翼片向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將本體部團化的情況。此時,即使後處理用構件抵接於表面薄片被翼和臀部翼片覆蓋的區域,鉤構件也不接合於表面薄片。翼本體黏合部和翼片本體黏合部在前後方向上重疊,使得翼本體黏合部和翼片本體黏合部接合,表面薄片被翼和臀部翼片覆蓋的區域也能夠維持團化的狀態。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本體部係在比前述翼更靠近後側的位置,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臀部翼片,在前述臀部翼片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臀部翼片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片黏合部,前述本體黏合部係配置於比前述翼片黏合部更靠近前側的位置。 依據本態樣,在比臀部翼片更靠近前側的位置,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臀部翼片係位於吸收性物品的較前側的位置,而翼係位於吸收性物品的中央。後處理用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比翼片黏合部的前端緣更靠近前側且比翼黏合部的前端緣更靠近後側的位置,藉此,無論是在自前側區域團化的狀態下還是在自後側區域團化的狀態下,後處理用構件都容易被團化結束側的表面薄片覆蓋。因此,藉由在廢棄時將後處理用構件接合於表面薄片,能維持團化的狀態,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將吸收性物品廢棄。
依據較佳的一態樣,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具有後處理黏合部,該後處理黏合部是配置於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非肌膚面,且在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可接合於前述表面薄片。 依據本態樣,在鉤構件已經接合於表面薄片時,後處理黏合部也接合於表面薄片,更容易確保後處理用構件和表面薄片的接合力。因此,更容易在廢棄時維持本體部團化的狀態,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清潔地廢棄吸收性物品。
(2)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衛生棉、護墊、母乳墊、成人用失禁墊、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糞便墊或吸汗薄片這樣的吸收性物品。特別是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安裝於使用者的貼身衣物這樣的穿著物品的內側來使用的物品。再者,在以下的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註相同或類似的圖號。但是,附圖是示意性的,應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會有與現實不同的情況。因此,應參考以下的說明來判斷具體的尺寸等。並且,在附圖相互之間也存在包含相互的尺寸關係、比例不同的部分的情況。
圖1是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圖2是從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圖3是朝圖1所示的A-A線的剖面圖。在此,“肌膚面側”係相當於在使用過程中與穿著者的肌膚相面對之側。“非肌膚面側”係相當於在使用過程中朝向穿著者的肌膚相反側之側。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前後方向L和寬度方向W。前後方向L是從穿著者的前側(腹部側)向後側(背部側)延伸的方向,或從穿著者的後側向前側延伸的方向。寬度方向W是與前後方向L正交的方向。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本體部20、後處理用構件30以及被覆薄片40。本體部20係包含有與穿著者的肌膚相面對的表面薄片21、朝向與穿著者的肌膚相反側的背面薄片22以及表面薄片21與背面薄片22之間的吸收芯材23。表面薄片21係配置成在使用過程中,朝向穿著者的肌膚。表面薄片21係藉由具有纖維的不織布或織布構成。表面薄片21係構成為能夠供後述的後處理用構件30的鉤構件31接合即可。既可以是,表面薄片是藉由具有纖維的織布或不織布構成,構成為該纖維和鉤構件鉤掛,亦可為在表面薄片的肌膚面形成有凹凸,構成為藉由該凹凸亦可使鉤構件的前端更容易鉤掛。背面薄片22係在使用過程中,朝向與穿著者的肌膚相反側。表面薄片21係藉由透液性片構成。背面薄片22係包含不透液性片。
吸收芯材23係朝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延伸。吸收芯材23係具有能夠吸收水分的吸收材料。吸收芯材23係被未圖示的芯材包覆層覆蓋。芯材包覆層係例如可藉由薄紙所構成。又,在本說明書中,“沿著前後方向L”之用語係指相對於前後方向L具有小於45°的角度的方向,“沿著寬度方向W”之用語係指相對於寬度方向W具有小於45°的角度的方向。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將本體部20朝前後方向分成三等份而獲得的前側區域S1、中央區域S2以及後側區域S3。前側區域S1、中央區域S2以及後側區域S3是在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最長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是本體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20CW)處將本體部20在前後方向L上3等分而得到的區域。將各區域顯示於圖1和圖2中。吸收性物品1係在俯視時具有配置有吸收芯材23的芯材配置區域R23。芯材配置區域R23是在圖1等俯視圖中,配置有吸收芯材23的區域,在圖1中以斜線顯示的區域。
在芯材配置區域R23之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側T2,設有用來將本體部20接合於穿著物品的黏合部50以及後處理用構件30。本實施形態的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是藉由背面薄片22構成,在背面薄片22的非肌膚面T2配置有黏合部50和後處理用構件30。後處理用構件30可為如圖2所示在俯視時呈矩形形狀,又可為呈橢圓等的圓形狀,亦可為點狀且設有複數個,還可呈線狀且設有複數個。在橢圓形等後處理用構件30的角部為曲線狀的形態,能夠降低後處理用構件30碰到使用者時的不適感。
後處理用構件30係具有朝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的鉤構件31。鉤構件31,構成為在廢棄吸收性物品時等,在以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折彎的狀態下,能夠接合於表面薄片21。關於吸收性物品1在廢棄時的形態, 如後述詳細地說明。鉤構件31既可藉由背面薄片22的一部分朝非肌膚面側T2突出的部分構成,亦可藉由與背面薄片22不同體的構件構成。圖4是圖3的B部分的剖面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鉤構件31係藉由與背面薄片22不同體的構件構成,自接合於背面薄片22的非肌膚面的基材薄片35朝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基材薄片35和鉤構件31係一體化。鉤構件31係具有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的軸部311和在軸部311的前端比軸部311更向平面方向上的外側延伸的傘部312。鉤構件31係可在前後方向L和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亦可僅為1個。基材薄片35係接合於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本實施形態的基材薄片35係在接合區域接合於背面薄片22。接合區域係設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整個範圍。
後處理用構件30係藉由薄片狀的基材薄片35和自該基材薄片的表面(背面)立起的許多鉤構件31構成,能夠使用具有例如錨形、鉤形的鉤構件31的後處理用構件等。作為後處理用構件,也能夠使用公知的機械的面狀搭扣的公構件,例如能夠使用“MAGICTAPE(註冊商標)”(Kuraray公司製)、“QUICKLON(註冊商標)”(YKK公司製)、“MAGICLOTH(日文:マジクロス)(註冊商標)”(Kanebo bell touch(日文:カネボウベルタッチ)公司製)等的公構件等。
黏合部50是設有用來將本體部20接合於穿著物品的黏合劑的區域。黏合部50係具有配置於芯材配置區域R23的本體黏合部51。本體黏合部51係朝前後方向L延伸並且在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地配置。本體黏合部51分別係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兩側。又,本體黏合部51亦可如第2實施形態一樣地朝寬度方向W延伸並且在前後方向L上隔著間隔地配置。黏合部50係具有在使用時將本體部20接合於穿著物品的功能並且亦具有在廢棄時輔助性地接合於表面薄片21的功能。
被覆薄片40係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側T2,用以覆蓋鉤構件31。被覆薄片40係在使用前,覆蓋本體部20,在使用時自本體部20分離。被覆薄片40是個別地包裝本體部20的個別包裝薄片41和覆蓋黏合部50的剝離薄片42中的至少任一者。藉由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中的至少任一者覆蓋鉤構件31,能夠抑制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之前,鉤構件31露出於外側的狀況,保護鉤構件31。因此,能夠抑制在使用前,鉤構件31意外損傷或鉤構件31意外地碰到肌膚的不良情況。本實施形態的被覆薄片40是藉由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的雙方所構成。如圖3所示,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鉤構件31的非肌膚面側T2,配置有剝離薄片42,在剝離薄片42的非肌膚面側T2,配置有個別包裝薄片41。由於在鉤構件31與個別包裝薄片41之間配置有剝離薄片42,故,能夠抑制個別包裝薄片41被鉤構件31意外破壞的不良情況。
被覆薄片40和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剝離強度係比後處理用構件30和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之間的剝離強度低。更詳細而言,在個別包裝狀態下,被覆薄片40和鉤構件31抵接,該被覆薄片40和鉤構件31之間的剝離強度比後處理用構件30和背面薄片22之間的剝離強度低。亦即,在從個別包裝狀態展開時,能夠在不會將後處理用構件30和背面薄片22剝離的情況下,將被覆薄片40自鉤構件31剝離即可。藉由這樣的結構,在從個別包裝狀態開封時,能夠在不會使後處理用構件30自本體部20剝離的情況下,自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分離被覆薄片40。
又,被覆薄片40和黏合部50之間的剝離強度係比被覆薄片40和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剝離強度高。更詳細而言,在個別包裝狀態下,被覆薄片40和本體黏合部51抵接,並且被覆薄片40和鉤構件31抵接,該被覆薄片40和本體黏合部51之間的剝離強度比被覆薄片40和鉤構件31之間的剝離強度高。亦即,構成為在從個別包裝狀態展開時,鉤構件31比本體黏合部51容易自被覆薄片40剝離即可。在個別包裝狀態下,能夠藉由被覆薄片40和黏合部50的接合,抑制被覆薄片40的位置偏移。又,由於鉤構件31容易自被覆薄片40剝離,故,在自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分離被覆薄片40時,能夠抑制後處理用構件30鉤掛於被覆薄片40的不良情況。
被覆薄片40和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剝離強度係能夠如下的方式進行測量。首先,對於已被折疊的包裝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將吸收性物品作成為展開狀態。再將被覆薄片的前側和本體部的前側分別夾在夾具上,藉由拉伸試驗機(英士特(Instron)製)測量長度方向上的剝離強度。又,在被覆薄片為複數張的情況下,藉由夾具夾著複數張重疊的位置。在以100mm/min.的速度實施評價後,將把接著的面積換算為N/25mm而得到的結果作為被覆薄片40和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剝離強度。又,對於未黏接而僅是接觸的情況,設為0N/25mm。
又,後處理用構件30和本體部20之間的剝離強度,能夠以如下的方式進行測量。對於已被折疊的包裝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使吸收性物品成為展開狀態。在將本體部和後處理用構件自被覆薄片剝離後,藉由切割器切取黏貼有鉤構件的部分。將本體部(最低限度地固定背面薄片)和後處理部用構件分別夾在夾具上,藉由拉伸試驗機測量長度方向上的剝離強度。又,對於鉤構件一直黏接到端部的產品,藉由冷噴塗等製作用來夾在夾具上的部分。但是,為了防止由於冷噴塗等引起的黏接強度降低,確保整體的1/3以上是未受影響的部分。在以100mm/min.的速度實施了評價後,將把接著的面積換算為N/25mm而得到的結果作為後處理用構件30與本體部20之間的剝離強度。
被覆薄片40和黏合部50之間的剝離強度能夠以如下的方式進行測量。對於已被折疊的包裝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使吸收性物品成為展開狀態。將被覆薄片的前 側和本體部的前側分別夾在夾具上,藉由拉伸試驗機(英士特(Instron)製)測量長度方向上的剝離強度。又,在被覆薄片為複數張的情況下,藉由夾具夾著複數張重疊的位置。在以100mm/min.的速度實施了評價後,將把接著的面積換算為N/25mm而得到的結果作為被覆薄片40和黏合部50之間的剝離強度。
吸收性物品1之用來將吸收性物品1在前後方向L上折疊的折線係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地設置。折線係沿著寬度方向W延伸,並具有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第1折線FL1係最更靠近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上之一側的端緣,第2折線FL2係最更靠近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上之另一側的端緣。在圖1、圖2所示的例子中,第1折線FL1係在複數個折線中最更靠近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第2折線FL2係在複數個折線中最更靠近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又,在變形例中,亦可在第1折線FL1與第2折線FL2之間,配置有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其他折線。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是在包裝吸收性物品時(使用前)用來以吸收性物品1的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折疊吸收性物品1的線。吸收性物品1的本體部20和被覆薄片40係一起被折疊,本體部20係藉由個別包裝薄片41個別地包裝。折線係能夠依據折痕的位置進行確定,在本體部20的折痕不易確定的形態中,以被覆薄片40的折痕為基準,確定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的折線的位置。
圖5是顯示本體部20被個別包裝薄片41個別包裝起來的包裝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圖。圖5(a)是包裝狀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圖5(b)是沿著圖5(a)所示的C-C線的剖面圖。本體部20和被覆薄片40係在將本體部20配置於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上的狀態下一起被折疊。作為折疊態樣的一例,在將本體部20配置於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上的狀態下,以第1折線FL1為基點將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側向前後方向L上的內側折疊,接著,以第2折線FL2為基點將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側向前後方向上的內側折疊。此時,以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彼此間相對向的方式折疊。以第2折線FL2為基點已被折疊的區域的前端(具體而言為個別包裝薄片41的前端緣)係藉由帶構件45固定於以第1折線FL1為基點已被折疊的個別包裝薄片41上。藉由如此折疊,本體部20係藉由個別包裝薄片41個別地包裝。又,在變形例中,亦可不具有帶構件45。
在吸收性物品1已被折疊的狀態下,表面薄片21和後處理用構件30不接觸為佳。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係在使用前已被折疊的狀態下,不是以覆蓋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側T2的方式配置表面薄片21,在使用前已被折疊的狀態下,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不抵接,鉤構件31不會意外地接合於表面薄片21。但,對於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折線為3條以上的形態和後處理用構件30在前後方向L上跨越折線地配置的形態,在包裝狀態等之已被折疊的狀態下,會有以覆蓋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側T2的方式配置表面薄片21。對於這樣的形態,在鉤構件31與表面薄片21之間配置有構成吸收性物品1的結構構件為佳。該結構構件,例如是被覆薄片40。在已被折疊的狀態下,藉由在表面薄片21與鉤構件31之間配置結構構件,使得表面薄片21和鉤構件31不抵接。因此,能夠抑制在使用前鉤構件31意圖地接合於表面薄片21的不良情況。
接著,依據圖6說明關於吸收性物品1的廢棄形態的一例。由於在使用後的表面薄片21附著有排泄物,故,使用者在廢棄吸收性物品1時,會有將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捲到內側而廢棄的情況。此時,如圖6(a)所示,從本體部20的前端緣或後端緣朝前後方向L,將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團化。本體部20的團化開始的部分的非肌膚面側T2抵接於表面薄片21,並且本體部20朝前後方向L被團化。在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側T2,設有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的鉤構件31。若從圖6(a)所示的狀態,將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朝前後方向L進一步團化,則鉤構件31會抵接於表面薄片21。鉤構件31的傘部312鉤掛於表面薄片21的纖維,使得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以附著有排泄物的面處於內側的清潔的狀態廢棄吸收性物品1。由於鉤構件31鉤掛於表面薄片21的纖維之間而能夠實現接合狀態,故,即使在由於經血等體液的附著而使表面薄片21潮濕,不易獲得黏合部50和表面薄片21的接合力的情況下,也能夠使後處理用構件和表面薄片接合。特別是黏合部在與內衣等貼合後,接合力降低,而且表面薄片處於濕潤的狀況,故,處於表面薄片和黏合部50不易接合的狀況,故,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進行接合。又,將後處理用構件30的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的操作,能夠在將本體部20團化的過程中進行,不需要拉引後處理用構件30來接合等額外的操作。因此,即使在使用者沒有格外意識地進行廢棄的情況下,也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維持本體部20團化的狀態。
在吸收性物品1已被團化的狀態下,本體黏合部51也抵接於表面薄片21。本體黏合部51係具有在使用時將本體部20接合於穿著物品的功能,在從穿著物品取下本體部20之後也多少具有黏合力。本體黏合部51也輔助性地接合於表面薄片21。因此,能夠將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於表面薄片21,並且,將本體黏合部51也接合於表面薄片21。後處理用構件30和本體黏合部51係配置於芯材配置區域R23。吸收芯材23係在吸收性物品1的結構構件中,剛性較高。藉由將剛性較高的吸收芯材23維持在團化的狀態,本體部20不易展開而容易維持團化的狀態。
本體黏合部51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從後處理用構件30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寬度區域RW。寬度區域RW是從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整個區域朝寬度方向延伸的區域,在配置有複數個後處理用構件30的形態中,亦設有複數個寬度區域。在圖2中,對寬度區域RW標註斜線進行顯示。藉由在寬度區域RW內配置本體黏合部51,在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任意的假想線上,配置有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雙方。在該假想線上,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雙方接合於表面薄片21,變得更容易維持被團化的狀態。更理想為在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任意的假想線上配置有本體黏合部51和鉤構件31。
如圖4所示,在寬度區域RW,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係在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地配置。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不易發生干涉,能夠抑制在廢棄前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況。又,在變形例中,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亦可在寬度方向W上相鄰。在該變形例中,本體黏合部51和鉤構件31係在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地配置為佳。
如圖4所示,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寬度方向W上的距離D11,係比本體黏合部51的非肌膚面側T2的面和鉤構件31的前端31P之間的厚度方向T上的距離D12長。鉤構件31的前端31P是鉤構件31的最為突出的端緣,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傘部312的非肌膚面側T2的緣。本體黏合部51的非肌膚面側T2的面是本體部20的與後處理用構件30接觸的面,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背面薄片22的非肌膚面。再者,距離D12亦可藉由(後處理用構件相對於本體部20的非肌膚側的面(背面薄片22的非肌膚側面)的厚度T30)-(本體黏合部51相對於本體部20的非肌膚側的面(背面薄片22的非肌膚側面)的厚度T51)來計算。鉤構件31係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當施加力時會有彎曲或傾倒的情況。由於後處理用構件30和本體黏合部51分離的距離係比鉤構件31的前端31P相對於本體黏合部51朝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的長度(D12)大,故,在鉤構件31傾倒時,鉤構件31和本體黏合部51不易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在廢棄前的狀態下本體黏合部51和後處理用構件30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況。再者,在變形例中,亦可不具有本體黏合部51。
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鉤構件31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T上的距離T30係比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本體黏合部51的非肌膚面之間的厚度方向T上的距離T51長。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鉤構件31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T上的距離T30是後處理用構件30的厚度,具體而言,為0.05mm以上1.0mm以下。若小於0.05mm,則不易充分獲得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於表面薄片21的力。又,若比1.0mm長,則會有在後處理用構件30與肌膚接觸時對肌膚造成的不快感變高的情況。又,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本體黏合部51的非肌膚面之間的厚度方向T上的距離T51是本體黏合部51的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具體而言,為0.1mm以下。鉤構件31比本體黏合部51更朝非肌膚面側T2突出,在以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團化時,鉤構件31更容易接合於表面薄片21。因此,能夠在廢棄時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維持團化的狀態,能夠清潔地廢棄本體部20。
本體黏合部51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係比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長。如本實施形態般,在本體黏合部51朝寬度方向W隔著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列的形態中,本體黏合部51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是將各本體黏合部51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合計而得到的長度。本體黏合部51係具有在使用時相對於穿著物品接合本體部20的功能,也具有在廢棄時相對於表面薄片21輔助性地接合的功能。通常,本體黏合部51的彎曲剛性係比後處理用構件30的彎曲剛性低,即使加長本體黏合部51的長度,也不易產生穿戴時的不適感。藉由加長本體黏合部51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能抑制不適感並且更容易確保在廢棄時相對於表面薄片21的接合力。同樣地,本體黏合部51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係比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長。如第2實施形態般,在本體黏合部51朝前後方向L隔著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列的形態中,本體黏合部51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是將各本體黏合部51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合計而得到的長度。藉由加長本體黏合部51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能抑制不適感並且更容易確保在廢棄時相對於表面薄片21的接合力。
後處理用構件30係以為了抑制穿戴時的不適感並且確保相對於表面薄片21的接合力所需要的尺寸設置即可。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係比吸收芯材23的厚度長,並且比吸收芯材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短,本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為80mm。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比吸收芯材的厚度長,使得能夠抑制在將本體部20團化時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點接觸的狀況,確保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的接觸面積。又,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係比吸收芯材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短,使得能夠抑制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剛性向本體部的肌膚面傳遞,降低不適感。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為1mm以上、且為吸收芯材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以下。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為1mm以上,使得容易確保相對於表面薄片的接合強度。又,由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小於吸收芯材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故,能在寬度區域配置本體黏合部,能夠將本體部穩定地接合於穿著物品。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為5mm以上35mm以下為更佳,本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為15mm。能夠穩定地生產後處理用構件,並且,容易使本體黏合部配置於芯材配置區域內,能夠將本體部穩定地接合於穿著物品。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面積係小於本體部20整體的面積的20%。由於具有鉤構件31的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面積比本體部20整體的面積小,故,可抑制因後處理用構件30造成吸收性物品1的剛性變高的狀況,能夠抑制穿著時的不適感。
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為吸收芯材2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的1/3以下。在吸收芯材23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變化的形態中,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相對於吸收芯材23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係為1/3。後處理用構件30相對於本體部20寬度窄,容易確保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外側等配置本體黏合部51的面積。又,由於後處理用構件30寬度窄,故,表面薄片21和鉤構件31接觸的區域的寬度窄,容易將暫時接合的鉤構件31從表面薄片21剝離。因此,在以不想要的形態團化之後,能夠將本體部20重新團化。並且,由於後處理用構件30寬度窄,故,在廢棄時在以後處理用構件30的外側緣為基點朝寬度方向折疊本體部20時容易緊緻地折疊。因此,能夠以已被緊緻地折疊的狀態將本體部20廢棄。
後處理用構件30係跨越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20CW地配置。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20CW。通常,對於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來說,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最長。藉由鉤構件31接合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最長的部分,能夠將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整個區域維持為團化的狀態。又,通常而言,在廢棄時將本體部20團化時,以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20CW為基點團化。此時,由於在成為基點的部位有後處理用構件30,故,在將本體部20團化的操作過程中,能夠無意識地將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向朝向彼此的方向按壓,能夠將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在變形例中,後處理用構件30亦可隔著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而成對地配置。能夠藉由隔著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20CW的一對後處理用構件30,維持在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上的整體範圍內團化的狀態。能夠確保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可接合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因此,特別是對於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較長的吸收性物品較為理想。
後處理用構件30係至少設於與中央區域S2重疊的區域。中央區域S2係位於團化開始側與團化結束側之間,無論是自前側區域S1團化的狀態,還是自後側區域S3團化的狀態,都容易被團化結束側的表面薄片21覆蓋。在與中央區域S2重疊的區域,藉由將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接合,能夠在廢棄時維持將本體部20團化的狀態,可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清潔地將吸收性物品1廢棄。又,後處理用構件30亦可跨越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上的中心地配置。
在比後處理用構件30更靠近前後方向L上的外側的位置,設有朝寬度方向延伸的複數個折彎基點部80。折彎基點部80係成為將本體部20朝前後方向L折彎時的基點。折彎基點部80,係容易藉由剛性差、厚度差、基重差等將本體部20折彎。在將本體部20朝前後方向L團化時,能夠以折彎基點部80為基點團化,使用者容易進行團化的操作。此時,由於團化本體部20時的變形基點係朝寬度方向延伸,故,容易將本體部20的寬度方向W整個區域朝前後方向L團化。又,在從比後處理用構件30更靠近前後方向L上的外側的區域起開始團化時,藉由以折彎基點部80為基點團化,能夠將本體部20整體緊緻地團化。
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側的區域和後側的區域中的至少任一者,設有複數個折彎基點部80即可。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側的區域和後側的區域雙方,分別設有複數個折彎基點部80為佳。變得容易將本體部20整體朝前後方向L團化。再者,在折彎基點部80朝前後方向L隔著間隔地設有複數個的結構中,各自作為折彎基點部80發揮功能。但是,在折彎基點部80彼此間的前後方向L上的距離為5mm以下的情況下,由於作為一體化的變形基點發揮功能,故,以5mm以下的間隔設置的複數個折彎基點部整體構成1個折彎基點部。
折彎基點部80係包含壓縮表面薄片21和吸收芯材23中的至少一者而成的壓縮部。更詳細而言,壓縮部的前端緣和後端緣構成折彎基點部80。又,在複數個壓縮部在前後方向L上錯開地配置的結構中,各壓縮部的前端緣和後端緣係構成折彎基點部80。構成折彎基點部80的壓縮部,既可以是至少壓縮吸收芯材23而成的部分,亦可為至少壓縮表面薄片21而成的部分。在本實施形態的本體部20中,在比吸收芯材23的前後方向L上的外端緣更靠近前後方向L上的外側的位置,設有壓縮表面薄片21和背面薄片22而成的端緣壓縮部27。端緣壓縮部27係構成折彎基點部80。與未形成壓縮部的區域相比較,壓縮部係剛性較高並且厚度較薄。藉由該壓縮部構成折彎基點部80,使得容易藉由厚度差和剛性差,將本體部20緊緻地團化。壓縮部是從肌膚面側T1朝向非肌膚面側T2凹陷為佳。使用者通常在廢棄時,以附著有排泄物的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團化。由於壓縮部從肌膚面側T1朝向非肌膚面側T2凹陷,故,容易變形為肌膚面側T1接近,變得容易以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團化。
折彎基點部80係包含基重變化部。基重變化部是相對於在前後方向L上相鄰的區域,吸收芯材23的吸收材料的基重不同的部分。具體而言,吸收芯材23的前端緣和後端緣係構成基重變化部。高基重部的前端緣和後端緣也構成基重變化部。低基重部係依據前後方向上的長度而不同。在低基重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小於20mm的情況下,該低基重部的前後方向上的中心係構成基重變化部。在低基重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為20mm以上的情況下,該低基重部的前端緣和後端緣係構成基重變化部。又,在朝前後方向分離地設有複數個低基重部,且該複數個低基重部相連的情況下,朝前後方向分離的低基重部分別構成基重變化部。如此所構成的基重變化部,係吸收材料的基重與在前後方向上相鄰的區域不同,吸收芯材23的厚度和剛性不同。藉由該基重變化部構成折彎基點部,使得容易藉由厚度差和剛性差將吸收性物品緊緻地團化。
折彎基點部80係包含作為基重變化部之設於吸收芯材23的低基重部。與未形成低基重部的區域相比較,低基重部係剛性較高且厚度較薄。藉由低基重部構成折彎基點部80,使得容易藉由厚度差和剛性差將本體部20團化。作為基重變化部的低基重部係沿著寬度方向W設置為佳。在沿著前後方向L剖視時,低基重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係肌膚面側比非肌膚側更長。由於低基重部的肌膚 面側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比低基重部的非肌膚面側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長,故,容易變形為接近肌膚面側T1,變得容易以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團化。
折彎基點部80係包含用來以使吸收性物品1的肌膚面側T1相面對的方式折疊的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在折線在前後方向L具有一定長度的結構中,第1折線FL1的前端緣和後端緣與第2折線FL2的前端緣和後端緣係構成折彎基點部80。因此,容易藉由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的折痕,變形為肌膚面側接近,變得容易以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將本體部20團化。亦即,折彎基點部80係藉由壓縮部、基重變化部以及折線中的至少任一者構成。藉由如此設有折彎基點部80,使得使用者容易將吸收性物品1朝前後方向團化,容易以團化的狀態進行廢棄。
折彎基點部80的形狀係未限定,可為點狀,亦可為帶狀,亦可為圓弧狀,亦可為多邊形狀。折彎基點部80係具有第1折彎基點部和第2折彎基點部。第1折彎基點部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係比第1折彎基點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長。第2折彎基點部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係比第2折彎基點部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長。本體部20變得容易以第1折彎基點部為基點朝前後方向L彎曲,亦容易以第2折彎基點部為基點朝寬度方向W彎曲。吸收性物品整體的第1折彎基點部的數量係比第2折彎基點部的數量多。在將本體部20團化時,比起朝寬度方向,更容易朝前後方向團化。因此,容易將吸收性物品朝前後方向更緊緻地團化,又,更容易維持團化的狀態。
折彎基點部80係在從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到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上的長度的1/3為止的範圍,設有3個以上。將本體部20朝前後方向L團化的狀態下的周長通常會成為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的1/3左右。本體部20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的1/3係成為團化開始的區域或團化結束的區域。藉由在該部分設置3個以上的折彎基點部80,變得更容易維持團化的狀態。
吸收芯材23的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和端緣壓縮部27之間的前後方向上的距離D27(參照圖1)係比吸收芯材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T23(參照圖3)長。比起與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係剛性較低,容易柔軟地變形。若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比吸收芯材23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T23短,則在從端緣壓縮部27側開始將本體部20團化時,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在吸收芯材23的厚度的影響下不易柔軟地變形,變得不易作成為團化開始的基點。但,由於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的距離比吸收芯材23的厚度長,故,在從端緣壓縮部27側開始團化時,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可柔軟地變形,容易作成為團化開始的基點。又,在端緣壓縮部27側為團化結束時,端緣壓縮部27與吸收芯材23的外端緣之間的區域不受吸收芯材23的剛性的影響而容易柔軟地變形,並且容易藉由與芯材配置區域之間的厚度差以形成圓滑的外形的方式變形,容易將本體部20更緊緻地團化。
後處理用構件30係配置於第1折線FL1與第2折線FL2之間的區域。後處理用構件30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第1折線FL1與第2折線FL2之間即可,亦可跨越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地配置後處理用構件30。第1折線FL1與第2折線FL2之間的區域係位於團化開始側與團化結束側之間,無論是自前側區域S1團化的狀態,還是自後側區域S3團化的狀態,都容易被團化結束側的表面薄片21覆蓋。因此,藉由在廢棄時將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於表面薄片21,能夠維持團化的狀態,能夠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清潔地將吸收性物品廢棄。
後處理用構件30係以不跨越第1折線FL1和第2折線FL2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進行配置。在本體部20形成有基於折線的折痕。在以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團化的狀態下,以折線為邊界的前側的區域和後側的區域係以折線為基點向肌膚面側(內側)變形。若以折線為邊界向內側變形,則有可能導致後處理用構件30和表面薄片21分開,鉤構件31和表面薄片21不易接合,或暫時接合的鉤構件31脫落。藉由不跨越折線,使得能夠抑制鉤構件31的接合狀態因折痕而意外地脫落的狀況。又,藉由在將本體部20團化時從後處理用構件30未跨越的折線側團化,不會接收到因後處理用構件30所產生的欲恢復至平面狀態的反作用力而能夠團化,容易更緊緻並且以較弱的力進行團化。又,藉由以跨越在團化時被表面薄片21覆蓋的折線的方式配置後處理用構件30,容易藉由因後處理用構件30產生的反作用力將鉤構件31和表面薄片21接合。
如圖4所示,鉤構件31的厚度T31係比表面薄片21的厚度T21厚。鉤構件31的厚度T31是軸部311的厚度加上傘部312的厚度之厚度。在鉤構件31被朝表面薄片21按壓時,鉤構件31的前端貫通表面薄片21,鉤構件31的傘部312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21。其結果,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藉由鉤構件31維持團化的狀態,容易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清潔地廢棄。
又,在變形例中,鉤構件31的厚度T31亦可比表面薄片21的厚度T21薄。在鉤構件31被朝表面薄片21側按壓時,鉤構件31的傘部312停留在表面薄片21內部,鉤構件31的傘部312變得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21的纖維內。其結果,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藉由鉤構件31維持團化的狀態,容易藉由後處理用構件30清潔地廢棄。
鉤構件31係從基材薄片35向非肌膚面側T2突出,配置於在厚度方向T上與基材薄片35和本體部20接合在一起的接合區域重疊的區域。本實施形態的接合區域係設在配置有基材薄片35的區域的全體。設於接合區域的鉤構件31係對背面薄片22不易浮起,其位置不易偏移。因此,在廢棄時將本體部20團化的過程中,鉤構件31容易鉤掛於表面薄片21。又,由於鉤構件31的位置不易偏移,故,只要鉤構件31接合於表面薄片21,就容易維持該接合狀態。
在從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膚面側T2俯視時,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由於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後處理用構件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故,使用者容易將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識別為不同體,容易識別後處理用構件30的存在。又,對於在背面薄片22施加印刷的方式等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具有多種顏色的形態中,佔據最大的面積的區域的顏色與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申請人進行了各種研究後的結果得知,使用者通常在色差ΔE為3.0以上時容易將兩個區域識別為不同的區域。藉由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與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使得使用者容易將本體部20和後處理用構件30識別為不同體,容易識別後處理用構件30的存在。使用者能夠識別後處理用構件30並且將本體部20團化,容易使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於表面薄片21。
又,在藉由個別包裝薄片41進行了個別包裝的狀態下,與後處理用構件30相鄰的相鄰區域和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30的區域之間的色差ΔE為3.0以上。在藉由個別包裝薄片進行了包裝的狀態下,使用者容易識別後處理用構件30的存在。使用者能夠識別後處理用構件30並且將個別包裝薄片41開封,使用吸收性物品。再者,對於在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側配置有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的結構,中介有個別包裝薄片41和剝離薄片42之後處理構件的識別性係對相鄰區域顯眼即可。
本體部20與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色差ΔE和相鄰區域與後處理用構件30之間的色差ΔE,係可藉由針對成為測量對象的2個點(兩個區域),使用市售的測色器進行測色,比較依據JIS Z 8729所規定的CIE1976 (L*a*b*)顏色空間進行數值化而得到的值加以求出。具體而言,當在作為測量物件的2點之間的L*值之差為ΔL*,a*之差為Δa*,b*值之差為Δb*時,藉由色差ΔE=[(ΔL*)2 +(Δa*)2 +(Δb*)2 ]1/2加以求出。
後處理用構件30的彎曲剛性係比表面薄片21、背面薄片22以及吸收芯材23重疊的區域的彎曲剛性低。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時,在本體部20的非肌膚面側T2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30,後處理用構件30間接地碰到肌膚。此時,由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彎曲剛性較低,故,能夠抑制對穿著者造成的不適感。
再者,後處理用構件30的彎曲剛性,背面薄片22、吸收芯材23、將表面薄片21、背面薄片22以及吸收芯材23重疊而得到的部分的彎曲剛性,係能夠藉由依據標準規格JIS P-8125所規定的泰伯法(Taber method)進行測量。例如,首先,從要成為測量對象的構件(薄片)採取寬度25mm、長度38mm的試片。接著,藉由厚度計(例如,PEACOCK製 44mmφ 3g/m2 )測量試片的厚度。接著,將試片設置於安田精機製的泰伯剛性試驗機。接著,使試片進入到泰伯剛性試驗機的輥之間,使夾持間隔與試片的厚度相匹配而夾住。再者,使試片的上端和夾持上表面對齊。輥以不按壓試片的方式將其與試片之間的間隔調整為約0.5mm。使泰伯剛性試驗機的試片彎曲裝置旋轉,在試片彎曲裝置的顯示15度的刻線與負載振子的指針一致的點使彎曲裝置的旋轉停止,讀取此時振子的指標所指示的負載刻度。使負載振子立刻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同樣地讀取負載刻度,求出左右兩個方向上的負載刻度的平均值。又,以指示負載刻度處於最大刻度的15%~85%的範圍內的方式任意地選定輔助砝碼。因此,試片的彎曲剛性(硬挺度(g・cm))依據“硬挺度(g・cm)=負載刻度的平均值×10×砝碼的數值”的計算式計算。又,在樣品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小於25mm的情況下,將以樣品的最大寬度測量得到的資料換算為N/25mm。又,對於彎曲剛性而言,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3)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 接著,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圖7是從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X的俯視圖。圖8是從將翼和臀部翼片向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1X的肌膚面側觀察到的俯視圖。圖9是用來說明吸收性物品的折疊方式的圖。又,在圖7中,為了便於說明,省略被覆薄片40地進行顯示。以下,在變形例的說明中,對與上述的實施形態同樣的結構使用相同圖號並省略其說明。
吸收性物品1X的本體部20X係具有翼25和臀部翼片26。翼25係向寬度方向W上的外側突出,在使用時向穿著物品的褲襠部的非肌膚面側翻折。臀部翼片26是在比翼25更靠近後方的位置朝寬度方向W鼓起的部分。臀部翼片26在係使用時配置於穿著物品的肌膚面側。吸收性物品1X的本體黏合部51X係朝寬度方向W延伸,並且在前後方向L上隔著間隔地配置。本體黏合部51分別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寬度方向W上的兩側。在翼25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翼25接合於穿著物品的翼黏合部52,在臀部翼片26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臀部翼片26接合於穿著物品的翼片黏合部53。
如圖8所示,翼25和臀部翼片26係在使用前吸收性物品1已被折疊的狀態下向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折疊。在將一對翼25向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下,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31係在俯視時與介於一對翼25間的區域重疊。將一對翼25向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是以翼25的根部為基點折疊的狀態。依據使用者的不同,會有當廢棄時在將翼25向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下將本體部20團化的情況。此時,即使後處理用構件30抵接於表面薄片21被翼25覆蓋的部分,鉤構件31也不接合於表面薄片21。但,藉由於在俯視時介於一對翼25間的區域,配置有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31,在已被折疊的翼25之間的區域,表面薄片21露出,能夠在該區域將後處理用構件30接合於表面薄片21。又,在將一對臀部翼片向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下,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31係在俯視時與介於一對臀部翼片26間的區域重疊為佳。藉由該結構,在已被折疊的臀部翼片26之間的區域,表面薄片21露出,在該區域,後處理用構件30能夠接合於表面薄片21。
在將翼25和臀部翼片26向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下,翼黏合部52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從翼片黏合部53朝前後方向L延伸的前後區域RL。前後區域RL是從翼片黏合部53的寬度方向整個區域朝前後方向L延伸的區域。在圖7中,對前後區域RL標註斜線地顯示。依據使用者的不同,在廢棄時在將翼25和臀部翼片26向肌膚面側T1折疊的狀態下,將本體部20團化。此時,即使後處理用構件30抵接於表面薄片21被翼25和臀部翼片26覆蓋的區域,鉤構件也不會接合於表面薄片。翼黏合部52和翼片黏合部53係在前後方向上重疊,使得翼黏合部52和翼片黏合部53接合,表面薄片21被翼25和臀部翼片26覆蓋的區域也能夠維持團化的狀態。
如圖9所示,吸收性物品1X係在使用前的狀態下以第1折線FL1、第2折線FL2以及第3折線FL3為基點折疊。第1折線FL1是位於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側的折線,第2折線FL2是位於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側的折線,第3折線FL3是第1折線FL1與第2折線FL2之間的折線。作為將如此所構成的吸收性物品1X折疊的形態,以從圖9(a)所示的狀態形成為圖9(b)所示的狀態的方式,以第1折線FL1為基點,以本體部20的肌膚面側T1處於內側的方式折疊吸收性物品1。接著,以第3折線FL3為基點進行折疊,形成為圖9(c)所示的狀態。接著,以第2折線FL2為基點進行折疊,形成為圖9(d)所示的狀態。
又,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X時,以最後折疊的折線(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第2折線)為基點,將吸收性物品1X展開。以最後折疊的折線為基點展開的狀態是如圖9(c)所示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後處理用構件30構成為能夠隔著被覆薄片40從吸收性物品1的外側辨識。具體而言,在與最後折疊的折線相鄰的兩條折線(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第1折線和第3折線)之間,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30。在與最後折疊的折線相鄰的兩條折線之間,配置有後處理用構件30,使得在以最後折疊的折線為基點展開的狀態下,在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側T2僅配置有被覆薄片40,使用者容易注意到。使用者變得容易掌握後處理用構件30的存在。
又,如圖9(d)所示,即使在包裝吸收性物品1X而成的包裝狀態下,後處理用構件30亦可經由被覆薄片40而從吸收性物品1X的外側辨識為更佳。使用者變得更容易掌握後處理用構件30的存在。又,本發明的“可辨識”是指,在以日光白色(色溫參考值4600K(開爾文)~5400K(開爾文))明亮地進行照明的室內(參考值:500lx(勒克斯)~750lx(勒克斯)),兩眼具有良好的視力(1.0以上)的受試者以約30cm~50cm的距離觀察對象物時能夠辨識對象物一事。
(4)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 其次,說明關於第3實施形態和第4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後處理用構件係設有將鉤構件與表面薄片接合的後處理黏合部36。圖10(a)是示意地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Y的剖面圖,圖10(b)是示意地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Z的剖面圖。後處理黏合部36係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Y、30Z的非肌膚面。後處理用構件30Y、30Z的非肌膚面是指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側T2的面。後處理黏合部36係至少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非肌膚面即可,可以設於軸部311的表面等的後處理用構件的非肌膚面以外的面。後處理黏合部36既可以設於鉤構件31,亦可設於基材薄片35。藉由具有後處理黏合部36,能夠更加確保在廢棄時鉤構件31和表面薄片21接合時的接合力。又,即使是水刺不織布等短纖維(纖維長度為大約10mm以下)的不織布和不易確保纖維交織的強度的不織布,也能藉由後處理黏合部36確保對於表面薄片21的接合力,變得更容易維持藉由後處理用構件將本體部團化的狀態。又,構成後處理黏合部36的黏合劑,既可以與本體黏合部相同,亦可與本體黏合部51不同。理想為後處理黏合部36的黏度係比本體黏合部51的黏度低。由於後處理黏合部36的黏度較低,故,容易在鉤構件31之間配置本體黏合部51。又,由於本體黏合部51的黏度比較高,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時容易確保本體部與穿著物品的接合力。
其次,說明關於具體的後處理用構件的結構。如圖10(a)所示,第3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Y係在基材薄片35形成有沿厚度方向的孔部35A。在基材薄片35的肌膚面側,配置有構成後處理黏合部的黏合劑。配置於基材薄片35的肌膚面側的黏合劑係經由基材薄片35的孔部35A,朝基材薄片的非肌膚面側被引導。被引導到基材薄片35的非肌膚面側的黏合劑係構成後處理黏合部36。又,配置於基材薄片的肌膚面側的黏合劑,亦可為將背面薄片22和後處理黏合部36接合起來的黏合劑。又,如圖10(b)所示,第4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30Z的後處理黏合部36係設於鉤構件31和基材薄片35。在吸收性物品的俯視時的後處理用構件30Z的整個範圍內塗布後處理黏合部36。後處理黏合部36既可藉由塗布機塗敷等設於後處理用構件30Z的整個表面,亦可藉由螺旋塗敷等,隔著間隔地設於後處理用構件30Z的全體。又,後處理黏合部的結構係不限定於這些形態,能夠採用各種結構。理想為後處理黏合部係配置於後處理用構件30的前後方向的整個區域或寬度方向的整個區域為佳,更理想為配置於俯視時的整個表面。
以上,採用上述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不限定於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實施形態,這是明確的。本發明能夠在不脫離由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明確的本發明的主旨和 範圍的前提下可進行修改和改變態樣進行實施。因此,本說明書的記載,以例示說明為目的,對於本發明並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義。
再者,參照2018年12月20日申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申請第201811564234.3號的所有內容、2018年12月27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18-246239號的所有內容及2019年3月26日申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申請第201910232868.7號的所有內容,寫入本說明書中。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據本形態,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在藉由後處理用構件團化的狀態下清潔地廢棄的吸收性物品。
1,1X:吸收性物品
20,20X:本體部
21:表面薄片
22:背面薄片
23:吸收芯材
30,30X,30Y,30Z:後處理用構件
31:鉤構件
311:軸部
312:傘部
35:基材薄片
36:後處理黏合部
40:被覆薄片
41:個別包裝薄片
42:剝離薄片
51,51X:本體黏合部
L:前後方向
W:寬度方向
80:折彎基點部
S1:前側區域
S2:中央區域
S3:後側區域
FL1:第1折線
FL2:第2折線
RW:寬度區域
[圖1]是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展開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2]是從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展開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3]是朝圖1所示的A-A線的剖面圖。 [圖4]是圖3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顯示包裝狀態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圖。 [圖6]是用來說明在廢棄時將吸收性物品朝前後方向團化的狀態的圖。 [圖7]是從非肌膚面側觀察到的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展開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8]是從肌膚面側觀察到之已將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翼和臀部翼片折疊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9]是用來說明吸收性物品的折疊形態的圖。 [圖10]是示意性地顯示第3實施形態和第4實施形態的後處理用構件的剖面圖。
1:吸收性物品
22:背面薄片
30:後處理用構件
40:被覆薄片
41:個別包裝薄片
42:剝離薄片
51:本體黏合部
80:折彎基點部
S1:前側區域
S2:中央區域
S3:後側區域
FL1:第1折線
FL2:第2折線
W:寬度方向
L:前後方向
RW:寬度區域

Claims (27)

  1.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其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本體部,其具有表面薄片、背面薄片和吸收芯材;以及後處理用構件,其具有向非肌膚面側突出的鉤構件,其特徵為:在俯視時配置有前述吸收芯材的芯材配置區域的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側,設有用來將前述本體部接合於穿著物品的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前述本體黏合部係配置於從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的寬度區域,前述鉤構件係構成為在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該鉤構件能夠接合於前述表面薄片。
  2. 如請求項1前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寬度區域,前述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地配置。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黏合部和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之間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距離係比前述本體黏合部的非肌膚面側的面和前述鉤構件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長。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 中,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和前述鉤構件的前端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係比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和前述本體黏合部的非肌膚面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長。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黏合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係比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長。
  6.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黏合部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係比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長度長。
  7.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面積係小於前述本體部全體的面積的20%。
  8.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為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的1/3以下。
  9.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配置成跨越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中心。
  10.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隔著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寬度方向上的中心而成對地配置。
  11.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該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將前述本體部朝前述前後方向分成三等份而獲得的前側區域、中央區域以及後側區域,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設於至少與前述中央區域重疊的區域。
  12.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比前述後處理用構件更靠近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側的位置,設有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的複數個折彎基點部。
  13. 如請求項1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彎基點部係包含用來折疊成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相面對的折線。
  14. 如請求項1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彎基點部係在比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更靠近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側的位置,包含有壓縮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背面薄片而得到的端緣壓縮部,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外端緣和前述端緣壓縮部之間的前述前後方向上的距離係比前述吸收芯材的厚度長。
  1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中,用來將前述吸收性物品朝前述前後方向折疊的折線係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地設有複數個,前述折線係具有最更靠近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上之一側的端緣的第1折線、和最更靠近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上之另一側的端緣的第2折線,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1折線與前述第2折線之間的區域。
  16. 如請求項15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以不跨越前述第1折線和前述第2折線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進行配置。
  17.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鉤構件的厚度係比前述表面薄片的厚度厚。
  18.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鉤構件的厚度比前述表面薄片的厚度薄。
  19.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具有接合於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的基材薄片,前述鉤構件係從前述基材薄片向前述非肌膚面側突 出,且配置於與將前述基材薄片和前述本體部接合的接合區域在厚度方向上重疊的區域。
  20.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自前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膚面側俯視時,前述本體部的非肌膚面與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之間的色差△E為3.0以上。
  21.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彎曲剛性係比前述表面薄片、前述背面薄片以及前述吸收芯材重疊的區域的彎曲剛性低。
  22.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使用前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疊,在前述吸收性物品已被折疊的狀態下,在前述鉤構件與前述表面薄片之間,配置有構成前述吸收性物品的結構構件。
  23. 如請求項2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結構構件是對前述吸收性物品進行個別包裝的個別包裝薄片,在藉由前述個別包裝薄片進行了個別包裝的狀態下,與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相鄰的相鄰區域與配置有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區域之間的色差△E為3.0以上。
  2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係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翼,在將前述一對翼向前述本體部的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前述鉤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係重疊於在俯視時介於前述一對翼間之區域。
  25. 如請求項2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係在比前述翼更靠近後側的位置,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臀部翼片,在前述翼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翼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黏合部,在前述臀部翼片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臀部翼片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片黏合部,在將前述翼和前述臀部翼片向前述本體部的肌膚面側折疊的狀態下,前述翼黏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從前述翼片黏合部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前後區域。
  26. 如請求項2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係在比前述翼更靠近後側的位置,具有向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的一對臀部翼片,在前述翼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翼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黏合部,在前述臀部翼片的非肌膚面,設有用來將前述臀部翼 片接合於前述穿著物品的翼片黏合部,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比前述翼片黏合部的前端緣更前側且比翼黏合部的前端緣更後側的位置。
  27.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處理用構件係具有後處理黏合部,該後處理黏合部是配置於前述後處理用構件的非肌膚面,且在以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面側處於內側的方式折彎該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其能夠接合於前述表面薄片。
TW108147002A 2018-12-20 2019-12-20 吸收性物品 TWI813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4234 2018-12-20
CN201811564234.3 2018-12-20
JP2018246239 2018-12-27
JP2018-246239 2018-12-27
CN201910232868.7 2019-03-26
CN201910232868.7A CN111345944A (zh) 2018-12-20 2019-03-26 吸收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942A TW202029942A (zh) 2020-08-16
TWI813838B true TWI813838B (zh) 2023-09-01

Family

ID=7300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002A TWI813838B (zh) 2018-12-20 2019-12-20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61820B2 (zh)
KR (1) KR102604030B1 (zh)
TW (1) TWI8138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7567B (en) * 2000-01-25 2002-05-2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containing skin-protective ingredient
JP201711902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7564B2 (ja) 1995-03-17 2000-0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08237231A (ja) 2007-03-23 2008-10-09 Kao Corp 尿取りパッド
WO2010117314A1 (en) 2009-04-09 2010-10-14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with integrated tab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isposal
JP5827455B2 (ja) 2010-03-09 2015-12-0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7567B (en) * 2000-01-25 2002-05-2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containing skin-protective ingredient
JP201711902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06472A (ko) 2021-08-30
KR102604030B1 (ko) 2023-11-20
JP7261820B2 (ja) 2023-04-20
JPWO2020130040A1 (ja) 2021-11-18
TW202029942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7721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2527334A (ja) 折り畳み式失禁用品
WO2013146336A1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WO2013146289A1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TWI813838B (zh) 吸收性物品
US10076453B2 (en) Body attached absorbent article donning system
JP2003245307A (ja) テープファスナを備えた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278710B2 (ja)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3229304U (ja) 吸収性物品
TWI801593B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JP6790055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526851B (zh) 吸收性物品
JP5747139B1 (ja) 吸収性物品
CN217697099U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
JP725404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WO2020130040A1 (ja) 吸収性物品
JP3239864U (ja) 男性用の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CN112294544B (zh)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TWM659062U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及吸收性物品的收容體
TWI721230B (zh) 吸收性物品
JP5760154B1 (ja) 吸収性物品
JP5784256B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9131183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17479910A (zh)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KR20220042134A (ko) 흡수성 물품